CN116963111A -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63111A CN116963111A CN202210412680.2A CN202210412680A CN116963111A CN 116963111 A CN116963111 A CN 116963111A CN 202210412680 A CN202210412680 A CN 202210412680A CN 116963111 A CN116963111 A CN 1169631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de stream
- time
- complex signal
- dim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4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059 diagnostic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9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426 transform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42—Wavelet transform demod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以使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在传输通过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信号时未考虑电磁信号的特点以及信道传输的影响的问题,实现了设备间的信号传输和信号重构,有利于提升变换效率和重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蜂窝移动网络、无线网络技术(Wi-Fi)等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在医学成像、模式识别、无线通信、雷达遥感等诸多领域中,发送设备(如感知设备或其他设备)可利用电磁信号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成像或定位等,有助于对无线传输环境进行离线或实时的建模与分析,能够显著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
目前,发送设备受限于计算能力、电池容量和感知范围等因素,需要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中心节点(如服务器或、云计算中心、或算力较强的设备等),并由中心节点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信号融合与信息处理。考虑到采集到的信号常为宽带多频点和不同方位的电磁信号,数据量较大,会影响信号传输与信息处理。因此,发送设备在向中心节点传输采集到的信号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压缩,降低对无线传输资源的消耗。
然而,熵编码技术、音频压缩算法或视频压缩算法等相关技术,未考虑到电磁信号的特点和信道传输的影响,使用性能受限甚至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在传输通过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信号时未考虑到电磁信号的特点和信道传输的影响的问题,实现了设备间的信号传输和信号重构,有利于提升变换效率和重构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以使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借助电磁信号的电磁特性,通过联合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可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有利于电磁信号在设备间的快速传输,适用于如感知、成像或定位等电磁信号的信号传输,提升了信号的变换效率,还节省了无线传输资源,方便实现信息处理和信号重构,提高了信号的重构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M1、幅值的处理开关、或者幅值的差分阶数Q1,M1和Q1为正整数;
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包括:
第一设备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M2等于M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对M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一组码流;
第一设备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Q2等于Q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对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二组码流;
第一设备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
由此,第一设备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基于复数信号的相位差分、周期性校准和离散变换,以及复数信号的幅值差分以及离散变换,可实现对复数信号的去冗余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去冗余的阶数P1、或者第一变换步骤配置,P1为正整数;
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包括:
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获取第三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一兴趣范围ROI;
第一设备在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P2等于P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和第四复数信号,得到变换码流。
由此,第一设备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时频域维度,基于复数信号的兴趣范围处理、以及时间相关性,可实现对复数信号的去冗余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二兴趣范围ROI,第二兴趣范围ROI为第一设备对第一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
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时频域维度大小、天线阵列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第二变换步骤配置、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K1、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阶数R1、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或者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的阶数S1,K1、R1和S1为正整数;
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
获取信号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兴趣范围ROI、对信号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对信号进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或者对信号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
其中,信号为第一复数信号或者第一复数信号变形后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五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获取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三兴趣范围ROI;
第一设备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K2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对K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三组码流;
第一设备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R2阶去冗余以及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R2等于R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S2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对实数信号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四组码流;
第一设备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三组码流和第四组码流。
由此,第一设备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基于复数信号的兴趣范围处理、复数信号的相位差分、周期性校准和离散变换,以及复数信号的幅值差分以及离散变换、时间相关性以及天线阵列间去冗余,可实现对复数信号的去冗余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四兴趣范围ROI,第四兴趣范围ROI为第一设备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三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六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在第六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3阶去冗余,得到第七复数信号,S3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获取第七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五兴趣范围ROI;
第一设备在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3阶相位差,K3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第一设备对K3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五组码流;
第一设备对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六组码流;
第一设备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五组码流和第六组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四信令,第四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六兴趣范围ROI,第六兴趣范围ROI为第一设备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五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对对应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对应的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量化的类型与数量量化前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发射电磁信号,以使第一设备接收第一复数信号;
或者,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发射请求,发射请求用于第三设备发射电磁信号,以使第一设备接收第一复数信号,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以使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或者,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配置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以使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一变换参数,第一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一长度、第一失真量和第一压缩率;
第一设备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一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配置传输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第一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在确定预配置传输资源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将第一变换码流确定为适配的变换码流;
或者,第一设备在确定预配置传输资源不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二变换参数,第二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长度、第二失真量和第二压缩率,并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二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第一复数信号为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得到的,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的相关;
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一个指令,指令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包括:
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第二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配置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
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包括:
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第二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第二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资源指示,以使用于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适配的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的。
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以使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时,
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M1、幅值的处理开关、或者幅值的差分阶数Q1,M1和Q1为正整数;
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M2等于M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M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一组码流;
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Q2等于Q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二组码流;
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时,
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去冗余的阶数P1、或者第一变换步骤配置,P1为正整数;
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获取第三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一兴趣范围ROI;
在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P2等于P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根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和第四复数信号,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二兴趣范围ROI,第二兴趣范围ROI为第一处理模块对第一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时,
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时频域维度大小、天线阵列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第二变换步骤配置、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K1、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阶数R1、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或者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的阶数S1,K1、R1和S1为正整数;
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
获取信号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兴趣范围ROI、对信号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对信号进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或者对信号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
其中,信号为第一复数信号或者第一复数信号变形后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五复数信号;
获取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三兴趣范围ROI;
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K2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K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三组码流;
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R2阶去冗余以及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R2等于R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S2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实数信号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四组码流;
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三组码流和第四组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四兴趣范围ROI,第四兴趣范围ROI为第一处理模块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三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六复数信号;
在第六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3阶去冗余,得到第七复数信号,S3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获取第七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五兴趣范围ROI;
在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3阶相位差,K3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K3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五组码流;
对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六组码流;
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五组码流和第六组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四信令,第四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六兴趣范围ROI,第六兴趣范围ROI为第一处理模块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五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对对应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对应的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量化的类型与数量量化前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之前,发射电磁信号,以使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一复数信号;
或者,向第三设备发送发射请求,发射请求用于第三设备发射电磁信号,以使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一复数信号,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以使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或者,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配置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以使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一变换参数,第一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一长度、第一失真量和第一压缩率;
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一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配置传输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第一变换码流;
在确定预配置传输资源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将第一变换码流确定为适配的变换码流;
或者,在确定预配置传输资源不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二变换参数,第二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长度、第二失真量和第二压缩率,并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二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上述第三方面以及上述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第一复数信号为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得到的,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的相关;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变换信号还包括一个指令,指令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配置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
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信号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
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资源指示,以使用于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二接收模块,具体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二接收模块,具体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适配的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的。
上述第四方面以及上述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以及上述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和上述第四方面以及上述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得信号处理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得信号处理装置执行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接口电路和逻辑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于芯片之外的其他芯片的信号并传输至逻辑电路,或者将来自逻辑电路的信号发送给芯片之外的其他芯片,逻辑电路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使得信号处理装置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信号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信号处理装置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复数信号的相位差平滑前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块补齐前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换信号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参考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换信号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复数信号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范围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换信号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单独a,单独b或单独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单独a,单独b,单独c,组合a和b,组合a和c,组合b和c,或组合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可充分利用电磁信号的电磁特性,通过联合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提升信号的变换效率,方便信号传输、信息处理和信号重构,提高信号的重构精度。
其中,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但限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 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系统、未来的6G系统。
请参阅图1A-图1B,图1A-图1B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A-图1B所示,本申请的通信系统1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第一设备10与第二设备20可进行相互通信。
第一设备10可作为发送设备,用于利用电磁信号对周围环境(如目标物和/或目标环境)进行感知、成像、或定位等中的至少一项,实现信号采集、信号变换以及信号传输。
其中,第一设备10可采集到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信号。从而,第一设备10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变换,并可将变换后的信号传输给第二设备20。
对应地,第二设备20作可为中心节点,用于实现信息处理与信号重构。
其中,第二设备20可从第一设备10接收变换后的信号。从而,第二设备20可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重构的信号。由此,有助于对周围环境进行离线或实时的建模与分析。
其中,变换和解变换互为逆过程。
另外,本申请对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2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终端设备(如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传感器、或基站(base station,BS)等网络设备,等等。第二设备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服务器、云计算中心、BS等网络设备、或算力较强的设备,等等。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人机、可穿戴设备、车联网中的终端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此不作限定。此外,终端设备可以采用ios或者Android或者鸿蒙等移动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或者接入点,或者接入网设备,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卫星、无人机、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V2X(vehicular to everything,车接其他)、设备对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和机器对机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终端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5G网络中的基站,例如gNB等,或者未来的6G网络中的基站,在此并不限定。
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CU-CP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CU-UP节点)以及DU节点的RAN设备。
为了便于说明,图1A中,第一设备10为UE,第二设备20为BS进行举例示意。图1B中,第一设备10为BS,第二设备20为UE进行举例示意。
此外,电磁信号可由发送设备发射到周围环境中。
其中,本申请对发送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作还可为发送设备,用于发射电磁信号,实现信号发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还可以包括:第三设备(图1A-图1B中未进行示意),第一设备10与第三设备可进行相互通信,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10不同。
第三设备可作为发送设备,用于发射电磁信号,实现信号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可向第三设备发送发射请求,发射请求可用于请求发送电磁信号。本申请对发射请求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从而,第三设备在接到发射请求后,可发射电磁信号,使得第一设备10可接收到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信号。
其中,本申请对第三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移动终端、传感器、或BS等。
下面,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将以具有图1A-图1B所示结构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例,结合附图和应用场景,对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101、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在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第一设备可接收到第一复数信号。
其中,本申请对电磁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信号的种类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可接收到的原始电磁信号、经过成像处理后的信号、或者用于定位的点云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另外,一般情况下,第一设备可通过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接收到第一复数信号。
其中,第一复数信号携带有发送的电磁信号以及表征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第一复数信号中可以包括多个数据,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可以理解为这些数据对应的维度。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等。
下面,详细介绍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的具体实现方式。
空间维度,可用于描述第一设备中的天线单元在采集信号时的扫描方向。
其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设备中的天线单元,分别一个或多个方向(如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进行扫描,可采集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空间维度上的数据可为一维(1D(dimension))或者多维(如2D,5D等)的数据。例如,天线单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进行扫描,那么,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为2D的数据。
时频域维度可以包括:时延域维度和频率域维度。
时延域维度,可用于描述第一设备单次采集的信号中,不同时延对应的信号采样点。时延域维度上的数据与频率域维度上的数据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DFT)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可实现相互转化。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采集第一复数信号时的时延所对应的信号采样点(即时延域的信号)或者由这些信号采样点转换到频率域的信号作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天线阵列维度,可用于描述第一设备采集信号过程中所使用的天线单元。
其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中的天线单元的实际情况,得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例如,当天线单元中配置了A组天线阵列时,该天线单元的天线阵列维度大小为A,A为正整数。
时间维度,可用于描述第一设备采集信号在宏观尺度上的不同时刻(本申请也称为时间)。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采集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作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维度是宏观的概念,对应于不同的时刻(本申请也称为时间)。时频域维度中的时延域是微观的概念,对应于一个时刻采集到的不同时延的信号。例如,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可得到时间维度和频率维度的信号,其中频率维度的信号进行逆变换后可得到时延域的信号。
可见,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如方式和/或性能等)相关。
其中,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可用于表征第一设备接收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的相关信息。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如数量、类型、或布局等)、第一设备的软硬件承载能力(如可支持的载波数、吞吐率、连接数、信令数、接口数等)、或第一设备的工作配置(如工作带宽、功率范围、收发通道、或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等)等。
综上,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可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S10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基于S101的描述,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分析出第一设备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获知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从而,第一设备可联合第一复数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另外,第一设备还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分析出第一设备发送信号的相关信息。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发送信号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情况(如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或者第二设备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等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出变换方式。
其中,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一次性最多能够传输多少变换码流。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需要多少传输资源,能够向第二设备发送全部的变换码流。本申请提及的传输资源通常指的是无线传输资源。
另外,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还可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如长度范围、最大长度、最小长度、失真量范围(即损失范围)、最大失真量、最小失真量、压缩率范围、最大压缩率、或者最小压缩率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其中,变换方式可用于表示第一设备如何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变换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压缩、扩展、或者交织等中的至少一项方式。
压缩可以包括:有损压缩或无损压缩。压缩,可用于将信号的长度变短和/或维度变小,常常适用于传输资源不够的场景,有利于提升信号的传输速率。
扩展,可用于将信号的长度变长和/或维度变多,常常适用于信噪比较低场景,有利于提升信号在噪声信道传输时的鲁棒性。
交织,可用于达到分散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突发出现集中错误的目的,有利于提升信号在衰落信道下的鲁棒性,避免了信号会出现大片连续错误的现象。
从而,第一设备可根据变换方式,联合第一复数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其中,在变换方式为压缩时,变换码流的数据量比第一复数信号的数据量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通常可一次性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
S1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
基于S102的描述,第一设备可将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并将变换信号发送给第二设备。其中,本申请对变换码流的发送方式以及变换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比较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之间的大小,来确定变换码流的发送方式。
其中,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大于等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时,第一设备可确定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足够一次性传输全部的变换码流。因此,第一设备可选择一次性发送变换码流。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可将全部的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
在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小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时,第一设备可确定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不足够一次性传输全部的变换码流。因此,第一设备可选择分多次发送变换码流。
也就是说,在每一次发送过程中,第一设备可均按照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从变换码流中选择适配的变换码流,使得适配的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小于等于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从而,第一设备将适配的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直至第一设备将全部的变换码流发送给第二设备为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还可根据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确定目标传输资源。其中,目标传输资源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每一次发送的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每一次均按照相同的传输资源(即目标传输资源)向第二设备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另外,目标传输资源还可用于表征码流的如长度、失真量、或者压缩率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本申请对目标传输资源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
在每一次发送过程中,第一设备均按照目标传输资源,从变换码流中选择适配的变换码流,使得适配的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等于目标传输资源。从而,第一设备将适配的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并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直至第一设备将全部的变换码流发送给第二设备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最后一次发送过程可能会出现剩余的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小于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或目标传输资源的情况。此时,第一设备可将剩余的变换码流一次性发送给第二设备。
另外,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与上述两种实现方式。
S104、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基于S101或S102的描述,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分析出第一设备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获知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从而,第二设备可联合第一复数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另外,基于S101或S102的描述,第二设备还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分析出第一设备发送信号的相关信息。第二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发送信号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出变换方式。第二设备可根据变换方式的逆过程,确定出解变换方式。
其中,变换方式与解变换方式互为逆过程。例如,变换方式为压缩,则解变换方式为解压缩。或者,变换方式为扩展,则解变换方式为解扩展。变换方式为交织,则解变换方式为解交织。
从而,第二设备可根据解变换方式,联合第一复数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其中,第二复数信号可用于表征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即反映出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在变换方式为无损方式时,第二复数信号可为第一复数信号。在变换方式为有损方式时,第二复数信号可为第一复数信号相关的信号,第二复数信号与第一复数信号之间存在一些误差。
本申请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通过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从而,本申请中,借助电磁信号的电磁特性,通过联合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可去除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有利于电磁信号在设备间的快速传输,适用于如感知、成像或定位等电磁信号的信号传输,提升了信号的变换效率,还节省了无线传输资源,方便实现信息处理,提高了重构精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第一设备可按照变换方式,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实现信号的去冗余。对应地,第二设备可按照对应的解变换方式,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实现信号的重构。
下面,结合场景一、场景二和场景三,详细介绍第一设备变换以及第二设备解变换的具体实现过程。
场景一
场景一中,电磁信号可采用窄带信号(如单频点信号)。其中,窄带信号可理解为在时域上是一个脉冲,在频域上是一个点的信号。对应地,在窄带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第一设备可采用天线单元中的单组天线阵列(如可采用定向波束或全辐射等类型)接收第一复数信号。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复数信号可以包括: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复数信号可以包括: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其中,在第一设备采用一个时间接收第一复数信号时,时间维度大小是1。此时,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可看作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一种特例。
也就是说,在第一复数信号中,对于每个时间来说,皆对应一组1D或多D的数据。其中,上述第一复数信号中可以包括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也可不包括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维度。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其中,初始配置参数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即表征出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初始配置参数通常可以包括一段时长内保持不变的参数,可采用如半静态或周期性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如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或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transform,DWT)的分块大小、分块DCT或DFT或DWT的分块数量、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M1、幅值的处理开关、或者幅值的差分阶数Q1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其中,M1和Q1为正整数。
其中,DCT与离散余弦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IDCT)互为逆变换。DWT与离散小波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wavelettransform,IDWT)互为逆变换。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下面,结合图3,详细阐述第一设备实现信号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201、第一设备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M2等于M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在相位的处理开关为“开”或者默认启动相位的处理开关时,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的相位进行变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第一数据为参考,根据第一数据与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相位进行差分,得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
其中,在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时,第一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下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预先配置的数据等中的至少一个。在联合空间维度时,第一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预先配置的数据。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即为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第一数据为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举例说明。可见,针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而言,每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即为相邻时间。
在M2=1时,第一设备可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再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为参考,对相邻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进行差分,得到一阶相位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对一阶相位差进行表示。
▽Phase@TN+1=Phase@TN+1-Phase’@TN;
其中,▽Phase@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的一阶相位差,Phase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相位的取值范围在-π到π之间,TN和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相邻时间,T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Phase’为重构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重构信号为模拟第一复数信号在变换再解变换后的信号。
在M2>1时,第一设备可利用差分公式,在第一复数信号中,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为参考,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对M2阶相位差进行表示。
▽M2Phase@TN+1=▽M2-1Phase@TN+1-▽M2-1Phase@TN,▽Phase@T2=Phase@T2-Phase’@T1;
其中,▽M2Phase@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1个时间的M2阶相位差,▽M2-1Phase@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1个时间的(M2-1)阶相位差,▽M2-1Phase@T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个时间的(M2-1)阶相位差,▽Phase@T2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2个时间的一阶相位差,Phase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相位的取值范围在-π到π之间,TN和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相邻时间,T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Phase’为重构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重构信号为模拟第一复数信号在变换再解变换后的信号。
从而,第一设备可得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M2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M1,也可将M2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202、第一设备对M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一组码流。
在第一复数信号的相位变换后,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位于-2π到2π之间。可见,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可能出现周期翻转的现象,导致第一复数信号抖动剧烈,容易使得变换效率变低。
因此,考虑到相位具有周期性(通常为2π),第一设备可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使得第一复数信号能够降低抖动,保证第一复数信号平滑。
其中,本申请提及的平滑可以理解为以第一数据为参考,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进行周期变换,使得第一复数信号的复数空间发生压缩(如压缩了一半的复数空间),有利于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全部数据能够处于相对集中的复数空间,保证信号的平滑。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常可采用1比特(bit)的标识可用于指示平滑前,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所处的复数空间,如处于范围[-2π,-π)∪[0,π)还是范围[-π,0)∪[π,2π)。
另外,本申请对周期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说明,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以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扫描的2D数据为例进行示意。在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表示为Naz×Nel时,Naz为2D数据的水平扫描方向数据大小,Nel为2D数据的垂直扫描方向数据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2π为周期,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为参考,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进行周期变换。
Phaseij@TN+1-Phase’ij@TN+2kij,Nπ;1≤i≤Naz,1≤j≤Nel,kij,N=±1,±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π为周期,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为参考,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进行周期变换。
Phaseij@TN+1-Phase’ij@TN+kij,Nπ;1≤i≤Naz,1≤j≤Nel,kij,N=±1,±2,…。
其中,kij,N的取值范围可参考周围已平滑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数据为坐标为(i-1,j-1)的数据时,即Phasei-1,j-1@TN+1-Phase’i-1,j-1@TN+2ki-1,j-1,Nπ,则kij,N满足使得|(Phasei-1,j-1@TN+1-Phase’i-1,j-1@TN+2ki-1,j-1,Nπ)-(Phaseij@TN+1-Phase’ij@TN+2kij,Nπ)|最小化,可保证信号的平滑。
另外,除了上述参考之外,第一数据还可选择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例如,在第一数据为坐标为(i,j-1),(i-1,j)和(i-1,j-1)的数据时,kij,N满足使得|(Phasei,j-1@TN+1-Phase’i,j-1@TN+2ki,j-1,Nπ)-(Phaseij@TN+1-Phase’ij@TN+2kij,Nπ)|+|(Phasei-1,j@TN+1-Phase’i-1,j@TN+2ki-1,j,Nπ)-(Phaseij@TN+1-Phase’ij@TN+2kij,Nπ)|+|(Phasei-1,j-1@TN+1-Phase’i-1,j-1@TN+2ki-1,j-1,Nπ)-(Phaseij@TN+1-Phase’ij@TN+2kij,Nπ)|最小,可保证信号的平滑。
以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为Naz×Nel为例,如图4A所示,X轴代表2D数据的水平扫描方向,数据大小为Naz,Y轴代表2D数据的垂直扫描方向,数据大小为Nel,Z轴代表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Phasedifference)或平滑后的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Phasedifference(Adjusted))。
如图4A中的左图所示,第一复数信号中,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位于-2π到2π之间。可见,第一复数信号的相位差变化较剧烈。
如图4A中的右图所示,第一复数信号中,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相位差平滑后的M2阶相位差位于范围-π到π之间。可见,经过平滑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的相位差变化不再剧烈,可提升变换效率。
假设第一复数信号中,时间1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1的M2阶相位差为A1,时间2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数据的M2阶相位差为A2。
在A1接近-2π,A2接近2π时,可知数据1与数据2在复数空间维度上的位置实际上是很接近的。因此,第一设备可将A1加上2π,A2减去2π,使得数据1与数据2能够处于相对集中的复数区间中,实现第一复数信号的平滑操作,有利于消除第一复数信号的抖动。
从而,第一设备可在第一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平滑后的M2阶相位差进行分块DCT或DFT或DWT,得到第一组码流。
以分块DCT为例,第一设备可按照分块DCT的分块大小或分块数量,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平滑后的M2阶相位差进行分块,得到多个空间块。其中,每个空间块指的是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在最后一个空间块的大小不匹配分块DCT的分块大小时,第一设备可补齐最后一个空间块的数据,使得最后一个空间块的大小为分块DCT的分块大小。
请参阅图4B,图4B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间块补齐前后的效果示意图。
如图4B中的左图所示,最后一个空间块的大小为3*4。
如图4B中的右图所示,以分块DCT的分块大小为5*5为例,第一设备对最后一个空间块进行复制补齐,如先根据最后一个空间块的最后一列数据对第4列和第5列进行复制补齐,再根据补齐后的最后一个空间块的最后一行数据对第5行进行复制补齐,使得第一复数信号的大小从3*4变为5*5。
综上,通过第一复数信号在相位上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使得第一组码流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一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第一组码流有效且纯粹地携带有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S203、第一设备对第一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第一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203为可选地步骤。另外,上述S201-S203顺序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平滑和分块DCT或DFT或DWT之外,第一设备还可继续对第一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实现对第一组码流的更新。
数据量化,可用于对实数的实部或虚部,或者幅度或相位进行量化,即将连续的实数变成有限比特数量(即宽度)或离散的码流,实现码流的离散化。
其中,本申请对数据量化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量化的类型与数量量化前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相关。由此,实现对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以及不同信道状况的匹配,达到更佳的数据量化精度。
例如,第一设备可通过量化选项Fq,获知数据量化的类型。其中,量化选项Fq可采用半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Fq=0时,数据量化的类型为标量均匀量化。
在Fq=1时,数据量化的类型为标量非均匀量化。
在Fq=2时,数据量化的类型为矢量均匀量化,如基于网格编码的均匀量化(TCQw/uniform codebook)等。其中,网格编码量化为trellis coded quantization,简称TCQ。
在Fq=3时,数据量化的类型为矢量非均匀量化,如基于网格编码的非均匀量化(TCQ w/nonuniform codebook)。
其中,标量量化的操作简单,矢量量化的误差低且效率高。上述TCQ算法可利用维特比算法,相比其他的矢量量化具有较低的复杂度。
在数据量化前的数据分布较为均匀时,数据量化的类型可采用均匀量化。反之,数据量化的类型可采用非均匀量化,可提升性能。
如果采用均匀量化,那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根据数据量化的参数,得到数据量化后的码流。其中,数据量化的参数可以包括:量化比特数和取值范围。数据量化的参数可用于指示数据量化的宽度。数据量化的参数可采用半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配置。
如果采用非均匀量化,那么,第一设备可根据数据分布情况,利用Lloyd算法可计算得到量化后的码流。其中,量化后的码流的如长度等参数需要通过一信令发送给第二设备。量化后的码流的相关信息可采用半静态或周期性的方式进行配置,可降低传输开销。
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较差时,数据量化的类型可采用标量量化,可避免错误传递,块与块之间没有影响,鲁棒性更好,还具有复杂度更低的优点。反之,数据量化的类型可采用基于TCQ的矢量量化,可利用TCQ降低量化误差。
其中,上述提及的块可以为空间块或空时块。
比特分层,可用于统计码流的高位、低位以及不同层,实现码流的分层,使得变换效率更高。其中,本申请对比特分层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游程编码,可用于去除码流中的零,实现码流的压缩。其中,本申请对游程编码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熵编码,可用于压缩码流。其中,熵编码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香农(Shannon)编码、哈夫曼(Huffman)编码和算术编码(arithmetic coding)等。
基于上述描述,初始配置参数还可包括: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数据量化的类型、数据量化的参数、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熵编码的处理开关、或者熵编码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从而,第一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包括但不限于S203中的操作,还可包括如直流系数差分等操作,这样可以降低一定的数据量。
S204、第一设备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Q2等于Q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在幅值的处理开关为“开”或者默认启动幅值的处理开关时,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变换。其中,第一复数信号的幅值可用于标识信号的强度,如采用dB域幅值或线性域等形式进行表示。另外,Q2与M2可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第二数据为参考,根据第二数据与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差分,得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
其中,第二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下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等中的至少一个。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即为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以第二数据为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举例说明。可见,针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而言,每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即为相邻时间。
在Q2=1时,第一设备可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dB域幅值,再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为参考,对相邻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dB域幅值进行差分,得到一阶幅值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对一阶幅值差进行表示。
▽Amp@TN+1=AmpdB@TN+1-Amp’dB@TN;
其中,▽Amp@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的一阶幅值差,Amp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dB域幅值,TN和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相邻时间,T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Amp’为重构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dB域幅值,重构信号为模拟第一复数信号在变换再解变换后的信号。
在Q2>1时,第一设备可利用差分公式,在第一复数信号中,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为参考,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对Q2阶幅值差进行表示。
▽Q2Amp@TN+1=▽Q2-1Amp@TN+1-▽Q2-1Amp@TN,▽Amp@T2=Amp@T2-Amp’@T1;
其中,▽Q2Amp@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1个时间的Q2阶幅值差,▽Q2-1Amp@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1个时间的(Q2-1)阶幅值差,▽Q2-1Amp@T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N个时间的(Q2-1)阶幅值差,▽Amp@T2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T2个时间的一阶幅值差,Amp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dB域幅值,TN和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相邻时间,T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Amp’为重构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的dB域幅值,重构信号为模拟第一复数信号在变换再解变换后的信号。
从而,第一设备可获得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Q2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Q1,也可将Q2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205、第一设备对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二组码流。
在第一复数信号的幅值变换后,第一设备可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DCT或DFT或DWT,得到第二组码流。
综上,通过第一复数信号在幅值上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使得第二组码流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一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第二组码流有效且纯粹地携带有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S206、第一设备对第二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第二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206为可选地步骤。另外,上述S204-S206顺序执行。上述S201与S204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201与S204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其中,S2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S2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此外,初始配置参数还可包括: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数据量化的类型、数据量化的参数、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熵编码的处理开关、或者熵编码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S207、第一设备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
在第一设备未执行S203和S206时,第一设备可对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中的同一时间的码流进行拼接,得到变换码流。其中,变换码流所对应的时间与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保持一致。
在第一设备执行了S203和S206时,第一设备可对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中的同一时间的码流进行拼接,对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中的不同时间的码流进行保留,得到变换码流。其中,变换码流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小于等于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范围。
综上,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复数信号在相位和幅度上的变换,从整体上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还缩短了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使得变换码流更加方便传输和处理。
从而,第一设备可将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另外,在场景一中,变换信号还可以包括:第一信令。其中,第一信令可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变换码流的总长度,用于表示全部的变换码流的长度。其中,第一设备在获得全部的变换码流后,可确定出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由此,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告知全部的变换码流的总长度,使得第二设备能够判断出是否接收到全部的变换码流(即完整的变换码流)。
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每一次向第二传输的变换信号中的变换码流的长度。其中,基于S103实施例的描述,第一设备可根据发送变换信号的方式,确定出对应的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
由此,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告知每一次传输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使得第二设备能够判断每一次是否接收到相应传输长度的变换码流,还使得第二设备能够判断出是否接收到全部的变换码流。
在根据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传输变换码流时,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其中,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可为提前获知的,也可为从第二设备获知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根据目标传输资源传输变换码流时,第一设备可提前获知目标传输资源。因此,第一设备可提前获知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从而,在任意一次发送过程之前,第一设备可根据目标传输资源,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
此外,针对变换码流为一次性发送的情况,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即为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因此,第一信令可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或者变换码流的总长度。从而,使得第二设备可根据变换信号,重组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针对变换码流为多次发送的情况,每一次发送的变换码流可能均为相同的长度,也可能存在不相同的长度。因此,第一信令可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或者变换码流的总长度,或者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变换码流的总长度。从而,使得第二设备可根据变换信号,重组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换信号的示意图。
假设第一复数信号的数据大小Naz×Nel×Npk为150*150*301。
那么,初始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为150*150,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为301,分块DCT的分块大小为5*5,分块DCT的分块数量为30,相位的处理开关为“开”,相位的差分阶数M1为1,幅值的处理开关为“开”,幅值的差分阶数Q1为1,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为“开”,数据量化的类型为标量非均匀量化,数据量化的参数为采用8比特量化,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为“开”,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为“开”,熵编码的处理开关为“开”,熵编码的类型为算术编码。
基于图3实施例的描述,第一设备可获取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一阶相位差和一阶幅值差。
第一设备可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一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DCT,得到第一组码流。第一设备可对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一阶幅值差进行分块DCT,得到第二组码流。
分块DCT中,先分为5*5的空间块,再对各个空间块进行DCT。
第一设备可对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分别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以及熵编码,更新第一组码流。
更新过程中,先进行8比特的标量非均匀量化,再对第二组码流中DCT变换系数的交流系数进行游程编码,对第二组码流中DCT变换系数的直流系数进行差分(如可对分块DCT后的相邻块的直流系数作差),对所有系统进行算术编码,实现码流的更新。
其中,分块DCT后可得到DCT变换系数。DCT变换系数中包含不同频率分量。每个块的DCT变换系数可以包括1个直流系数以及若干个交流系数。
第一设备可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
从而,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如图5所示的变换信号。
图5中,变换信号可以包括:变换码流(图5中采用Payload(即载荷)进行示意)和第一信令(图5中采用Payload的长度信息(length)进行示意)。其中,Payload length可用于表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基于上述描述,第二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对变换信号中的变换码流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下面,结合图6,详细阐述第二设备解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二设备根据变换码流,得到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
其中,上述S301与图3中的S207互为逆过程,S3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7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302、第二设备对第一组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更新前的第一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302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3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303、第二设备对第一组码流进行分块离散余弦逆变换IDCT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或离散小波逆变换IDWT,以及逆平滑,得到第一相位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到1比特的标识,即平滑的周期为π时,第二设备可确定需要执行逆平滑的操作。在未接收到1比特的标识,即平滑的周期为2π时,第二设备可确定无需执行逆平滑的操作。
其中,分块IDCT与分块DCT,分块IDFT与分块DFT,分块IDWT与分块DWT,以及逆平滑与平滑,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304、第二设备对第一相位数据进行M2阶相位预测,得到第二相位数据。
其中,M2阶相位预测与M2阶相位差计算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3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1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302-S304顺序执行。
S305、第二设备对第二组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第二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305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3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6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306、第二设备对第二组码流进行分块IDCT或IDFT或IDWT,得到第一幅值数据。
其中,分块IDCT与分块DCT,分块IDFT与分块DFT,分块IDWT与分块DWT,以及逆平滑与平滑,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3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5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307、第二设备对第一幅值数据进行Q2阶幅值预测,得到第二幅值数据。
其中,Q2阶幅值预测与Q2阶幅值差计算互为逆过程。上述S3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4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305-S307顺序执行。另外,上述S303与S306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303与S306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308、第二设备对第二相位数据和第二幅值数据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综上,第二设备可通过变换信号的解变换,可重构第二复数信号。
在场景一中,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通过相位差的平滑和离散变换、以及幅值差的离散变换等操作,实现第一复数信号的变换,在整体上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有利于变换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节省无线传输资源的消耗。对应地,第二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通过相位的离散逆变换和逆平滑、相位预测、幅值的离散逆变换、以及幅值预测等操作,实现变换信号的解变换,有利于重构第二复数信号,提升了变换效率和重构精度。
场景二
场景二中,电磁信号可采用宽带信号(如多频点信号或多载波信号)。对应地,在宽带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第一设备可采用天线单元中的单天线(如可采用定向波束或全辐射等类型)接收第一复数信号。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复数信号可以包括: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复数信号可以包括: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其中,在第一设备采用一个时间接收第一复数信号时,时间维度大小是1。此时,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可看作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一种特例。
也就是说,在第一复数信号中,对于每个时间来说,皆对应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其中,上述第一复数信号中可以包括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也可不包括在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上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维度。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其中,初始配置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场景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如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去冗余的阶数P1、或者第一变换步骤配置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其中,P1为正整数。第一变换步骤配置用于指示数据的ROI处理与时间相关性去冗余是否执行以及相应的执行顺序。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时频域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下面,结合图7,详细阐述第一设备实现信号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400、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电磁信号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00为可选地步骤。
在场景二中,第一复数信号常常夹杂着原始的电磁信号。因此,第一设备可去除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电磁信号。从而,避免了直接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而存在较多冗余信息的问题。
S401、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在场景二中,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可能属于频率域,也可能属于时延域。而属于时延域的数据更方便进行变换。因此,第一设备可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从而,有利于构造更加稀疏的信号。
从而,第一设备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三复数信号。从而,有利于第三复数信号更加纯粹且只反映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00与S401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可同时执行,也可顺序执行。
S402、第一设备获取第三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一兴趣范围(region of interest,ROI)。
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采集到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进行去冗余,得到第一兴趣范围ROI。由此,通过前述提及的数据的ROI处理,去除了第三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冗余的数据。
其中,第一兴趣范围ROI用于标识第三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无冗余的数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可以包括: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本申请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时间对应于一条路径,一条路径对应于多个抽头,一个抽头对应于多个时延对应的信号采样点。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确定任意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该个时间对应的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此处的数据范围指的是时延域的数据范围,此处的抽头指的是时延域抽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从多个路径中,获取到最强路径的功率Pmax(分贝,dB)。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功率大于(Pmax-△P)(dB)的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其中,△P(dB)为预设的功率的门限值。由此,有利于滤除噪声/干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获取功率最大的前Mtap个抽头,保证前Mtap个抽头的能量与全部抽头的总能量之间的比例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其中,本申请对预设阈值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Mtap个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由此,有利于滤除噪声/干扰。
从而,第一设备可得到第一兴趣范围ROI。
综上,通过数据的ROI处理,去除了第三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冗余的数据,可降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还使得变换码流能够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三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变换码流有效且纯粹地表征出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S403、第一设备在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P2等于P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在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或者默认启动去冗余的处理开关时,第一设备可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时频域维度,对第三复数信号进行时间相关性去冗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第三数据为参考,根据第三数据与第三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
其中,在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时,第三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下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等中的至少一个。在联合时频域维度时,第三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即为每个时间对应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在P2=1时,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复数信号中,以第三数据为参考,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数据为上一时间对应的数据时,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对第四复数信号中的在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ROI进行表示。
△ROI1=ROI1,△ROIN=ROIN-ROIN-1=[τmin,N-τmin,N-1,τmax,N-τmax,N-1],2≤N≤Npk;
其中,△ROIN为第四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对应的数据的ROI,ROIN=[τmin,N,τmax,N]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对应的数据的ROI,ROIN-1=[τmin,N-1,τmax,N-1]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对应的数据的ROI,TN和TN-1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相邻时间,TN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第三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
由此,利用每个时间的不同抽头的变化情况,实现信号的ROI去冗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三数据为上一时间对应的数据时,第一设备可采用如下表达式,对第四复数信号中的在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ROI进行表示。
△x1=x1,△xN=xN-αN*x’N-1,αN=xN T*x’N-1/(x’N-1 T*x’N-1),2≤N≤Npk;
其中,△xN为第四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对应的数据,xN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的对应的数据,TN和TN-1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相邻时间,TN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第三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第三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
其中,αN代表xN与xN-1之间的相关系数,如采用投影的方式。αN的取值范围为[-1,1],在αN为0时,表示xN与xN-1不相关。在αN为1或-1时,表示xN与xN-1相关。x’1为x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数据,x’N-1=△x’N-1+αN-1*x’N-2,3≤N≤Npk,△x’N-1为△xN-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数据。
由此,利用每个时间的不同数据的相关性,实现信号的去冗余。
在P2>1时,第一设备可利用差分公式,以第三数据为参考,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P2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P1,也可将P2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除了上一时间对应的数据之外,第三数据还可为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间隔若干个(如2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等方式。
如图8中的第一个图所示,针对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以TN为参考,对TN+1时间对应的数据与TN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
例如,对于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4时间,第一设备可以T3为参考,对T4时间对应的数据与T3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
如图8中的第二个图所示,针对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以T1为参考,对TN+1时间对应的数据与T1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
例如,对于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4时间,第一设备可以T1为参考,对T4时间对应的数据与T1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
如图8中的第三个图所示,针对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以TN-1为参考,对TN+1时间对应的数据与TN-1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
例如,对于第三复数信号中的T4时间,第一设备可以T3为参考,对T4时间对应的数据与T2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
综上,通过时间相关性去冗余,有利于去除了第三复数信号中的不同时间对应的在时频域维度上冗余的数据,可降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还使得变换码流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三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变换码流有效且纯粹地携带有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02与S403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402与S403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404、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和第四复数信号,得到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可获取在第一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三复数信号,并对在第一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三复数信号以及第四复数信号进行拼接,得到变换码流。
S405、第一设备对变换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变换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405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上述S4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此外,初始配置参数还可包括: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数据量化的类型、数据量化的参数、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熵编码的处理开关、或者熵编码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综上,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复数信号的预处理以及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噪声/干扰以及冗余信息,还缩短了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使得变换码流方便传输和处理。
从而,第一设备可将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另外,在场景二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二信令。其中,第二信令用于指示如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二兴趣范围ROI等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以及总长度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场景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在P2=1时,去冗余的相关系数为图7中的S403实施例的相关系数αN。在时P2>1,去冗余的相关系数包括多个相关系数,可基于图7中的S403实施例的描述得到。
其中,第二兴趣范围ROI用于表示第一兴趣范围ROI,第二兴趣范围ROI为第一设备对第一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由此,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二兴趣范围ROI,使得第二设备还原出第一兴趣范围ROI,实现信号重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兴趣范围ROI中的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获取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中的抽头的最大标记τmax和抽头的最小标记τmin,并将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标记为[τmin,τmax]。由此,实现了第一兴趣范围ROI的简化标记,并将位于第一兴趣范围ROI之外的抽头直接丢弃。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或者间隔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等为参考,对第一兴趣范围ROI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进行去冗余,实现对第二兴趣范围ROI的简化标记。
以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参考,假设第一兴趣范围ROI中,时间1对应的数据范围标记为[5,30],时间2对应的数据范围标记为[5,29],时间3对应的数据范围标记为[5,31]。
那么,第二兴趣范围ROI中,时间1对应的数据范围可标记为[5,30],时间2对应的数据范围可标记为[0,-1],时间3对应的数据范围可标记为[0,1]。由此,可降低变换信号的传输资源。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换信号的示意图。
假设第一复数信号的数据大小Ns×Npk为601*80。
那么,初始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为601,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为80,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第一变换步骤配置为“先执行S402中的数据的ROI处理,后执行S403中的时间相关性去冗余”,去冗余的阶数P1为1,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为“开”,数据量化的类型为标量均匀量化,熵编码的处理开关为“开”,熵编码的类型为gzip算法(即一种基于Lempel–Ziv 77和哈夫曼编码的压缩算法)。
基于图7实施例的描述,第一设备可接收到第一复数信号中包括频率域信道响应数据。此时,第一设备可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电磁信号去除,并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到时延域,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复数信号中获取功率最大的前Mtap个抽头,使得前Mtap个抽头的能量与全部抽头的总能量之间的比例超过99%(对应于归一化均方误差(normalized meansquare error,NMSE)低于10-2),得到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即第一兴趣范围ROI。并且,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的数据进行一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和第四复数信号,得到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对变换码流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标量均匀量化,再使用gzip算法进行熵编码,更新变换码流。
从而,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如图9所示的变换信号。
图9中,变换信号可以包括:变换码流(图9中采用Payload(即载荷)进行示意)和第二信令(图9中采用Payload的配置信息(configuration)进行示意)。
其中,Payload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系数的预配置数据、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第二兴趣范围ROI、或者Payload的长度信息(length)等中的至少一项。Payloadlength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第二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时频域维度,对变换信号中的变换码流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下面,结合图10,详细阐述第二设备实现信号解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501、第二设备根据第二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一兴趣范围ROI。
其中,上述S5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前文中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二兴趣范围ROI互为逆过程,此处不做赘述。
S502、第二设备对变换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更新前的变换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502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5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7中的S405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503、第二设备根据更新前的变换码流,得到第四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503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参见图7中的S404实施例的描述互为逆过程,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501与S503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501与S503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504、第二设备对第四复数信号进行P2阶预测,并结合第一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其中,P2阶预测与P2阶去冗余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5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7中的S403和S404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505、第二设备将第三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时延域变换为频率域,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5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7中的S401实施例关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二设备可通过变换信号的解变换,可重构第二复数信号。
在场景二中,第一设备可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时频域维度,通过预处理、数据的ROI处理、以及时间相关性去冗余等操作,实现第一复数信号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有利于变换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节省无线传输资源的消耗。对应地,第二设备可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时频域维度,通过信号复原、ROI预测、信号预测、以及信号域更改等操作,实现变换信号的解变换,有利于重构第二复数信号,提升了变换效率和重构精度。
场景三
在场景三中,电磁信号可采用宽带信号(如多频点信号或多载波信号)。对应地,在宽带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第一设备可采用天线单元中的一组或多组天线阵列(如每组天线阵列可采用定向波束或多天线等类型)接收第一复数信号。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复数信号可以包括: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一复数信号可以包括: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
其中,在第一设备通过采用一个时间接收第一复数信号时,时间维度大小是1。
此时,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可看作为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一种特例。
或者,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可看作为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一种特例。
也就是说,在第一复数信号中,对于每个时间来说,皆对应每组天线阵列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请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复数信号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以第一复数信号的数据大小为Naz×Nel×Ns×Nc×Npk为例,第一复数信号中,第i组天线阵列中的TN时间对应的一个数据(或者本申请也称为一组数据)可表示为S(:,:,:,i,N)。
其中,S(:,:,:,i,N)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可在一个长Naz×宽Nel×高Ns的立方体内的一个点进行表示,“:”表示取对应的一个维度上的全部数据。
其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为Naz×Nel,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为Ns,第一复数信号的天线阵列维度大小为Nc,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为Npk。
例如,在第一复数信号中,T1时间对应的全部数据可以包括:
S(:,:,:,1,1)、S(:,:,:,2,1)、…、S(:,:,:,Nc,1)。
在第一复数信号中,TNpk时间对应的全部数据可以包括:
S(:,:,:,1,Npk)、S(:,:,:,2,Npk)、…、S(:,:,:,Nc,Npk)。
又如,在第一复数信号中,第1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全部数据可以包括:
S(:,:,:,1,1)、…、S(:,:,:,1,Npk)。
在第一复数信号中,第2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全部数据可以包括:
S(:,:,:,2,1)、…、S(:,:,:,2,Npk)。
在第一复数信号中,第Nc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全部数据可以包括:
S(:,:,:,Nc,1)、S…、S(:,:,:,Nc,Npk)。
综上,第一设备可在不同时间,既可以位于相同的位置或朝向,也可位于不同的位置或朝向。由此,第一设备可采集到可以包括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的第一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第一复数信号中可以包括在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也可不包括在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采用一组天线阵列采集第一复数信号时,在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可表示为该组天线阵列所属的组数;在第一设备采用多组天线阵列采集第一复数信号时,在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可表示为每组天线阵列所属的组数。
另外,上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维度。
从而,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其中,初始配置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场景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如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时频域维度大小、天线阵列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分块DCT或DFT或DWT的分块大小、分块DCT或DFT或DWT的分块数量、第二变换步骤配置、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K1、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阶数R1、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或者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的阶数S1中的至少一项。其中,K1、R1和S1为正整数。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
获取信号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ROI、对信号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DCT或DFT或DWT、对信号进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或者对信号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
其中,上述提及的信号为第一复数信号或者第一复数信号变形后的信号。第二变换步骤配置用于指示上述各个操作是否执行以及相应的执行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可以为配置1:“先获取ROI,再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DCT或DFT或DWT,然后进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最后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可以为配置2:“先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再获取ROI,然后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DCT或DFT或DWT”。
其中,本申请不限定:配置1或配置2对应的第一复数信号中是否包括在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
下面,结合图12,在第二变换步骤配置为配置1时,详细阐述第一设备实现信号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600、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电磁信号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600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上述S6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7中的S400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601、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五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6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7中的S401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600与S601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可同时执行,也可顺序执行。
S602、第一设备获取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三兴趣范围ROI。
第一设备可在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在每个时间采集到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进行去冗余,得到第三兴趣范围ROI。由此,通过前述提及的数据的ROI处理,去除了第五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冗余的数据。
其中,第三兴趣范围ROI用于标识第五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无冗余的数据。第三兴趣范围ROI可以包括: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
本申请中,第一设备可确定任意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该个时间对应的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此处的数据范围指的是空时域的数据范围,此处的抽头指的是空时域抽头,空时域为空间域和时延域的简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组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从多个路径中,获取到最强路径的功率Pmax(dB)。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功率大于(Pmax-△P)(dB)的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其中,△P(dB)为预设的功率的门限值。由此,有利于滤除噪声/干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组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获取功率最大的前Mtap个抽头,保证前Mtap个抽头的能量与全部抽头的总能量之间的比例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其中,本申请对预设阈值的具体大小不做限定。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Mtap个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由此,有利于滤除噪声/干扰。
从而,第一设备可得到第三兴趣范围ROI。
综上,通过数据的ROI处理,去除了第五复数信号中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冗余的数据,可降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还使得变换码流能够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五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变换码流有效且纯粹地表征出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S603、第一设备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K2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较多的情况下,相位的处理开关为“开”或者默认启动相位的处理开关。此时,第一设备可获取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从而,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对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的相位进行变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第四数据为参考,根据第四数据与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相位进行差分,得到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
其中,在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时,第四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下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等中的至少一个。在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时,第四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即为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在K2=1时,第一设备可针对每组天线阵列,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再以第四数据为参考,对第四数据与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的相位进行差分,得到一阶相位差。
在K2>1时,第一设备可利用差分公式,针对每组天线阵列,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以第四数据为参考,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
其中,上述过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1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从而,第一设备可得到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K2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K1,也可将K2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604、第一设备对K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三组码流。
其中,上述S6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分块DCT为例,第一设备可按照分块DCT的分块大小或分块数量,对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平滑后的K2阶相位差进行分块,得到多个空时块。其中,每个空时块指的是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在最后一个空时块的大小不匹配分块DCT的分块大小时,第一设备可补齐最后一个空时块的数据,使得最后一个空时块的大小为分块DCT的分块大小。
S605、第一设备对第三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第三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605为可选地步骤。另外,上述S603-S605顺序执行。
其中,上述S6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606、第一设备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R2阶去冗余以及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R2等于R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S2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较多的情况下,幅值的处理开关为“开”或者默认启动幅值的处理开关。此时,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对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变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第五数据为参考,根据第五数据与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进行R2阶去冗余,得到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
其中,在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时,第五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下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等中的至少一个。在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时,第五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即为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
在R2=1时,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从而,第一设备可以第五数据为参考,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五数据为第一个天线阵列时,假设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记作5D的矩阵X,其中,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为2D,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为1D,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为1D,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为1D。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采用如下表达式,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进行表示。
△X(:,:,:,1,:)=X(:,:,:,1,:),△X(:,:,:,i,:)=X(:,:,:,i,:)-αi*X’(:,:,:,1,:);
αi=vec(X(:,:,:,i,:))T*vec(X’(:,:,:,1,:))/(vec(X’(:,:,:,1,:))T*vec(X’(:,:,:,
1,:)));
其中,△X(:,:,:,i,:)为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第i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经过一阶去冗余后的数据,2≤i≤Nc,Nc为第五复数信号的天线阵列维度大小,“:”表示取对应的一个维度上的全部数据。
其中,αi为X(:,:,:,i,:)与X(:,:,:,1,:)之间的相关系数。αi的取值范围为[-1,1],在αi为0时,表示X(:,:,:,i,:)与X(:,:,:,1,:)不相关。在αi为1或-1时,表示X(:,:,:,i,:)与X(:,:,:,1,:)相关。X’(:,:,:,1,:)为X(:,:,:,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取值,vec(·)表示将张量矢量化为列向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五数据为上一个天线阵列时,假设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记作5维的矩阵X,其中,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为2D,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为1D,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为1D,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为1D。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采用如下表达式,对每组天线阵列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进行表示。
△X(:,:,:,1,:)=X(:,:,:,1,:),△X(:,:,:,i,:)=X(:,:,:,i,:)-αi*X’(:,:,:,i-1,:);
αi=vec(X(:,:,:,i,:))T*vec(X’(:,:,:,i-1,:))/(vec(X’(:,:,:,i-1,:))T*vec(X’(:,:,:,i-1,:)));
其中,△X(:,:,:,i,:)为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第i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经过一阶去冗余后的数据,2≤i≤Nc,Nc为第五复数信号的天线阵列维度大小,“:”表示取对应的一个维度上的全部数据。
其中,αi为X(:,:,:,i,:)与X(:,:,:,i-1,:)之间的相关系数。αi的取值范围为[-1,1],在αi为0时,表示X(:,:,:,i,:)与X(:,:,:,i-1,:)不相关。在αi为1或-1时,表示X(:,:,:,i,:)与X(:,:,:,i-1,:)相关。vec(·)表示将张量矢量化为列向量。
其中,X’(:,:,:,1,:)为X(:,:,:,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取值,此外,
X’(:,:,:,i-1,:)=△X’(:,:,:,i-1,:)+αi-1*X’(:,:,:,i-2,:),3≤i≤Nc;
△X’(:,:,:,i-1,:)为△X(:,:,:,i-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取值。
在R2>1时,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从而,第一设备可利用差分公式,以第五数据为参考,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R2阶去冗余。
由此,利用不同组天线阵列的数据的相关性,实现信号的去冗余。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R2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R1,也可将R2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通过时间相关性去冗余,有利于去除了第五复数信号中的不同组天线阵列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冗余的数据,可降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还使得变换码流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五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变换码流有效且纯粹地携带有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第六数据为参考,根据第六数据与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S2阶去冗余。
其中,在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时,第六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下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或者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等中的至少一个。在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时,第六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根据经验等因素得到的预先配置的数据。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即为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
在S2=1时,第一设备可在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从而,第一设备可以第六数据为参考,对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六数据为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时,假设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记作5维的矩阵Y,其中,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为2D,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为1D,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为1D,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为1D。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在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采用如下表达式,对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进行表示。
△Y(:,:,:,:,1)=Y(:,:,:,:,1),△Y(:,:,:,:,n)=Y(:,:,:,:,n)-βn*Y’(:,:,:,:,1),2≤n≤Npk;
βn=vec(Y(:,:,:,:,n))T*vec(Y’(:,:,:,:,1))/(vec(Y’(:,:,:,:,1))T*vec(Y’(:,:,:,:,1)));
其中,△Y(:,:,:,:,n)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对应的数据经过一阶去冗余后的数据,Y(:,:,:,:,n)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的对应的数据,Tn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第五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表示取对应的一个维度上的全部数据。
其中,βn为Y(:,:,:,:,n)与Y(:,:,:,:,1)之间的相关系数。βn的取值范围为[-1,1],在βn为0时,表示Y(:,:,:,:,n)与Y(:,:,:,:,1)不相关。在βn为1或-1时,表示Y(:,:,:,:,n)与Y(:,:,:,:,1)相关。Y’(:,:,:,:,1)为Y(:,:,:,:,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取值,vec(·)表示将张量矢量化为列向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六数据为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时,假设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记作5维的矩阵Y,其中,空间维度上的数据为2D,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为1D,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为1D,时间维度上的数据为1D。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在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采用如下表达式,对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进行表示。
△Y(:,:,:,:,1)=Y(:,:,:,:,1),△Y(:,:,:,:,n)=Y(:,:,:,:,n)-βn*Y’(:,:,:,:,n-1),2≤n≤Npk;
βn=vec(Y(:,:,:,:,n))T*vec(Y’(:,:,:,:,n-1))/(vec(Y’(:,:,:,:,n-1))T*vec(Y’(:,:,:,:,n-1)));
其中,△Y(:,:,:,:,n)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对应的数据经过一阶去冗余后的数据,Y(:,:,:,:,n)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Tn时间的对应的数据,Y(:,:,:,:,n-1)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Tn-1时间的对应的数据,Tn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Tn-1为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的第n-1个时间,n为取遍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第五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Npk的正整数,“:”表示取对应的一个维度上的全部数据。
其中,βn为Y(:,:,:,:,n)与Y(:,:,:,:,n-1)之间的相关系数。βn的取值范围为[-1,1],在βn为0时,表示Y(:,:,:,:,n)与Y(:,:,:,:,n-1)不相关。在βn为1或-1时,表示Y(:,:,:,:,n)与Y(:,:,:,:,n-1)相关。vec(·)表示将张量矢量化为列向量。
其中,Y’(:,:,:,:,1)为Y(:,:,:,:,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取值,此外,
Y’(:,:,:,:,n-1)=△Y’(:,:,:,:,n-1)+βn-1*Y’(:,:,:,:,n-2),3≤n≤Npk;
△Y’(:,:,:,:,n-1)为△Y(:,:,:,:,n-1)变换再解变换后的取值。
在S2>1时,第一设备可在经过R2阶去冗余后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从而,第一设备可利用差分公式,以第六数据为参考,对每个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
由此,利用不同时间的数据的相关性,实现信号的去冗余。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S2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S1,也可将S2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通过时间相关性去冗余,有利于去除了第五复数信号中的不同时间对应的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上冗余的数据,可降低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还使得变换码流更为准确地表征第五复数信号的变化强度,确保了变换码流有效且纯粹地携带有周围环境特征的电磁特性。
从而,第一设备可得到实数信号。
S607、第一设备对实数信号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四组码流。
其中,上述S6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5实施例关于对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DCT或DFT或DWT得到第二组码流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608、第一设备对第四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第四组码流。
其中,上述S60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6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此外,初始配置参数还可包括: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数据量化的类型、数据量化的参数、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熵编码的处理开关、或者熵编码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608为可选地步骤。另外,上述S606-S608顺序执行。上述S603与S606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603与S606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609、第一设备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三组码流和第四组码流。
其中,上述S609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3中的S207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复数信号的预处理、第一复数信号在相位上的变换以及第一复数信号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的去冗余,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噪声/干扰以及冗余信息,还缩短了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使得变换码流更加方便传输和处理。
从而,第一设备可将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另外,在场景三中,变换信号还可以包括:第三信令。其中,第三信令用于指示如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四兴趣范围ROI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以及总长度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场景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在R2=1时,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为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αi。在R2>1时,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包括多个相关系数,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αi,可基于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描述得到。
其中,在S2=1时,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为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βn。在S2>1时,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包括多个相关系数,可基于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描述得到。
其中,第四兴趣范围ROI用于指示第三兴趣范围ROI。第四兴趣范围ROI为第一设备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三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由此,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传输第四兴趣范围ROI,使得第二设备还原出第三兴趣范围ROI,实现信号重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三兴趣范围ROI中的任意一组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根据抽头的所属标记范围,确定出该个时间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范围。第一设备可采用两个端点的坐标ROI[i,N]m={pos[i,N]m,1,pos[i,N]m,2}对该个时间对应的每个数据范围进行标记。I为第一设备中的第i组天线阵列,N为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第N个时间,m为取遍1和2的正整数。由此,实现了第三兴趣范围ROI的简化标记,并可将位于第三兴趣范围ROI之外的抽头直接丢弃。
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设备可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第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或者间隔若干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参考,对第三兴趣范围ROI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进行去冗余,实现对第四兴趣范围ROI的简化标记。
以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为参考,针对第三兴趣范围ROI中的任意一组天线阵列中的任意一个时间而言,第一设备可采用多种方式标记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的数量保持不变时,第一设备可先对该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进行配对,再采用如作差的方式,对配对后的数据范围进行去冗余。在该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的数量发生变化时,第一设备可直接标记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该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的变化不大时,第一设备可先对该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进行配对,再采用如作差的方式,对配对后的数据范围进行去冗余。在该个时间与上一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的变化较大时,第一设备可直接标记该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
请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范围的示意图。
基于图11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3所示,TN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可以包括:范围11、范围12和范围13。TN-1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可以包括:范围21和范围22。
第一设备可将范围11与范围21配为一对,以及将范围12、范围13与范围22配为一对。第一设备可根据范围11和范围21,可对范围21进行去冗余。第一设备可根据范围12、范围13与范围22,对范围22进行去冗余。从而,实现对TN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的简化标记。
请参阅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换信号的示意图。
假设第一复数信号的数据大小Naz×Nel×Ns×Nc×Npk为150*150*601*2*301。
那么,初始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为150*150,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为601,第一复数信号的天线阵列维度大小为2,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大小为301,分块DCT的分块大小为5*5,分块DCT的分块数量为30,第二变换步骤配置为“配置1或配置2”,相位的处理开关为“开”,相位的差分阶数K1为1,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阶数R1为1,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的阶数S1为1,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为“开”,数据量化的类型为标量均匀量化,数据量化的参数为采用8比特量化,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为“开”,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为“开”,熵编码的处理开关为“开”,熵编码的类型为算术编码。
基于图12实施例的描述,在第二变换步骤配置为配置1时,第一设备可接收到第一复数信号中包括时延域信道相应信号。此时,第一设备无需进行预处理,可确定第五复数信号即为第一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可在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功率最大的前Mtap个抽头,使得前Mtap个抽头的能量与全部抽头的总能量之间的比例超过99%(对应于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低于10-2),得到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即第三兴趣范围ROI。
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的数据的一阶相位差。
第一设备可对一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DCT,得到第三组码流。
分块DCT中,先分为5*5的空时块,再对各个空时块进行DCT。
第一设备对第三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以及熵编码,更新第三组码流。
更新过程中,先进行8比特的标量均匀量化,再对交流系数进行游程编码,对直流系数进行差分,对所有系统进行算术编码,实现码流的更新。
第一设备可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以及对每个时间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
第一设备对实数信号进行分块DCT,得到第四组码流。
分块DCT中,先分为5*5的空时块,再对各个空时块进行DCT。
第一设备对第四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以及熵编码,更新第四组码流。
更新过程中,先进行8比特的标量均匀量化,再对交流系数进行游程编码,对直流系数进行差分,对所有系统进行算术编码,实现码流的更新。
第一设备可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三组码流和第四组码流。
从而,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如图14所示的变换信号。
图14中,变换信号可以包括:变换码流(图14中采用Payload(即载荷)进行示意)和第三信令(图14中采用Payload的配置信息(configuration)进行示意)。
其中,Payloadconfiguration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系数的预配置数据、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第四兴趣范围ROI、或者Payload的长度信息(length)等中的至少一项。Payloadlength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第二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对变换信号中的变换码流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下面,结合图15,详细阐述第二设备实现信号解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701、第二设备根据第四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三兴趣范围ROI。
其中,上述S7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前文中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三兴趣范围ROI得到第四兴趣范围ROI互为逆过程,此处不做赘述。
S702、第二设备根据变换码流,得到第三组码流和第四组码流。
其中,上述S702与图12中的S609互为逆过程,上述S7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9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701与S702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701与S702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703、第二设备对第三组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更新前的第三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703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7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5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704、第二设备对第三组码流进行分块离散余弦逆变换IDCT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或离散小波逆变换IDWT,以及逆平滑,得到第三相位数据。
其中,分块IDCT与分块DCT,分块IDFT与分块DFT,分块IDWT与分块DWT,以及逆平滑与平滑,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7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4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705、第二设备对第三相位数据进行K2阶相位预测,得到第四相位数据。
其中,K2阶相位预测与K2阶相位差计算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7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703-S705顺序执行。
S706、第二设备对第四组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更新前的第四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706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7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8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707、第二设备对第四组码流进行分块离散余弦逆变换IDCT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或离散小波逆变换IDWT,以及逆平滑,得到实数信号。
其中,分块IDCT与分块DCT,分块IDFT与分块DFT,分块IDWT与分块DWT,以及逆平滑与平滑,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7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7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708、第二设备对实数信号进行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S2阶幅值预测以及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R2阶幅值预测,得到第三幅值数据。
其中,S2阶幅值预测与S2阶去冗余互为逆过程,R2阶幅值预测与R2阶去冗余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70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706-S708顺序执行。另外,上述S704与S707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704与S707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709、第二设备根据第四相位数据和第三幅值数据,结合第三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五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709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710、第二设备将第五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时延域变换为频率域,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71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1实施例关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二设备可通过变换信号的解变换,可重构第二复数信号。
在场景三中,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通过预处理、数据的ROI处理、相位差的平滑和离散变换、时间相关性去冗余、以及幅值的离散变换等操作,实现第一复数信号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有利于变换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节省无线传输资源的消耗。对应地,第二设备可联合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通过信号复原、相位的离散逆变换和逆平滑、相位预测、幅值的离散逆变换、幅值预测、ROI预测、信号预测、以及信号域更改等操作,实现变换信号的解变换,有利于重构第二复数信号,提高了信号的重构精度。
下面,结合图16,在第二变换步骤配置为配置2时,详细阐述第一设备实现信号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6,图1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800、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电磁信号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800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上述S80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0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801、第一设备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六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8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1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800与S801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可同时执行,也可顺序执行。
S802、第一设备在第六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3阶去冗余,得到第七复数信号,S3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其中,上述S8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6实施例关于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S3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S1,也可将S3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803、第一设备获取第七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五兴趣范围ROI。
其中,上述S8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804、第一设备在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3阶相位差,K3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其中,上述S8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设备可将K3确定为等于初始配置参数中的K1,也可将K3确定为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805、第一设备对K3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五组码流。
其中,上述S8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4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806、第一设备对第五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第五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806为可选地步骤。另外,上述S804-S806顺序执行。
其中,上述S8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5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807、第一设备对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六组码流。
其中,上述S8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7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808、第一设备对第六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第六组码流。
其中,上述S80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8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此外,初始配置参数还可包括:数据量化的处理开关、数据量化的类型、数据量化的参数、比特分层的处理开关、游程编码的处理开关、熵编码的处理开关、或者熵编码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808为可选地步骤。另外,上述S807-S808顺序执行。上述S804与S807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804与S807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809、第一设备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五组码流和第六组码流。
其中,上述S809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2中的S609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一设备可通过第一复数信号的预处理、第一复数信号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的去冗余以及第一复数信号在相位和幅值上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噪声/干扰以及冗余信息,还缩短了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使得变换码流更加方便传输和处理。
从而,第一设备可将变换码流包含在变换信号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另外,在场景三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四信令。其中,第四信令用于指示如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六兴趣范围ROI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以及总长度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场景一中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指的是图12中的S606实施例的αi和βn。
其中,第六兴趣范围ROI用于指示第五兴趣范围ROI。第六兴趣范围ROI为第一设备对每组天线阵列中的第五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由此,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传输第六兴趣范围ROI,使得第二设备还原出第五兴趣范围ROI,实现信号重构。
其中,第五兴趣范围ROI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中关于第三兴趣范围ROI的描述,第六兴趣范围ROI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中关于第四兴趣范围ROI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在图14实施例的初始配置参数和变换信号中,第二变换步骤配置为配置2。基于图16实施例的描述,第一设备可接收到第一复数信号中包括时延域信道相应信号。此时,第一设备无需进行预处理,可确定第六复数信号即为第一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在第六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的数据的幅值进行一阶去冗余,得到第七复数信号。
第一设备可在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功率最大的前Mtap个抽头,使得前Mtap个抽头的能量与全部抽头的总能量之间的比例超过99%(对应于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低于10-2),得到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范围,即第五兴趣范围ROI。
第一设备可在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的数据的一阶相位差。
第一设备可对一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DCT,得到第五组码流。
分块DCT中,先分为5*5的空时块,再对各个空时块进行DCT。
第一设备对第五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以及熵编码,更新第三组码流。
更新过程中,先进行8比特的标量均匀量化,再对交流系数进行游程编码,对直流系数进行差分,对所有系统进行算术编码,实现码流的更新。
第一设备可对在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分块DCT,得到第六组码流。
分块DCT中,先分为5*5的空时块,再对各个空时块进行DCT。
第一设备对第六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以及熵编码,更新第四组码流。
更新过程中,先进行8比特的标量均匀量化,再对交流系数进行游程编码,对直流系数进行差分,对所有系统进行算术编码,实现码流的更新。
第一设备可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五组码流和第六组码流。
从而,第一设备可向第二设备发送如图14所示的变换信号。
图14中,变换信号可以包括:变换码流(图14中采用Payload(即载荷)进行示意)和第三信令(图14中采用Payload的配置信息进行示意)。其中,Payload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系数的预配置数据、去冗余的处理开关为“开”、第六兴趣范围ROI、或者Payload的长度信息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第二设备可根据初始配置参数,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对变换信号中的变换码流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下面,结合图17,详细阐述第二设备实现信号解变换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7,图1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7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901、第二设备根据第六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五兴趣范围ROI。
其中,上述S9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前文中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五兴趣范围ROI得到第六兴趣范围ROI互为逆过程,此处不做赘述。
S902、第二设备根据变换码流,得到第五组码流和第六组码流。
其中,上述S902与图16中的S809互为逆过程,上述S9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9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901与S902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901与S902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903、第二设备对第五组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更新前的第五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903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9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6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904、第二设备对第五组码流进行分块离散余弦逆变换IDCT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或离散小波逆变换IDWT,以及逆平滑,得到第五相位数据。
其中,分块IDCT与分块DCT,分块IDFT与分块DFT,分块IDWT与分块DWT,以及逆平滑与平滑,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9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5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905、第二设备对第五相位数据进行K3阶相位预测,得到第六相位数据。
其中,K3阶相位预测与K3阶相位差计算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90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4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903-S905顺序执行。
S906、第二设备对第六组码流进行熵解码、游程解码、分层比特重组、或者数据反量化中的至少一项,得到更新前的第六组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906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熵解码与熵编码,游程解码与游程编码,分层比特重组与比特分层,以及数据反量化与数据量化,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906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8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907、第二设备对第六组码流进行分块离散余弦逆变换IDCT或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或离散小波逆变换IDWT,得到第四幅值数据。
其中,分块IDCT与分块DCT,分块IDFT与分块DFT,分块IDWT与分块DWT,以及逆平滑与平滑,均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9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7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906-S907顺序执行。上述S904与S907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904与S907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908、第二设备根据第六相位数据和第四幅值数据,结合第五兴趣范围ROI,得到第七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90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909、第二设备对第七复数信号进行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的S3阶预测,得到第六复数信号。
其中,S3阶预测与S3阶去冗余互为逆过程。
其中,上述S909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910、第二设备将第七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时延域变换为频率域,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91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6中的S801实施例关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二设备可通过变换信号的解变换,可重构第二复数信号。
在场景三中,第一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通过预处理、时间相关性去冗余、数据的ROI处理、相位差的平滑和离散变换、以及幅值的离散变换等操作,实现第一复数信号的变换,去除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冗余信息,有利于变换信号的传输和处理,节省无线传输资源的消耗。对应地,第二设备可联合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天线阵列维度,或者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通过信号复原、相位的离散逆变换和逆平滑、相位预测、幅值的离散逆变换、幅值预测、ROI预测、信号预测、以及信号域更改等操作,实现变换信号的解变换,有利于重构第二复数信号,提高了信号的重构精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需要通过无线传输资源进行信号传输。
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为UE,第二设备为BS。此时,第一设备无法主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需要向第二设备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才能够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并且,第二设备需要获知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才能够实现变换信号的解变换。从而,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相互配合,可实现信号变换、信号传输和信号重构。
下面,结合图18,详细阐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现信号处理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8,图1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如图18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10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S1001为可选地步骤。
其中,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事先协商,在第一设备确定无需执行S1001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可获知已协商好的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在第一设备确定需要执行S1001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其中,配置指示用于指示初始配置参数。本申请对配置指示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指示可以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置指示可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从而,通过事先建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节省资源开销。
其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用于表示第一复数信号的如所包含的各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大小、或者电磁信号的种类等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初始配置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可采用如表格、矩阵、或者键值对等方式进行表示。
举例而言,以场景三为例,采用表1和表2,针对不同类型的第一复数信号,来表示各自相关的初始配置参数的部分内容。
表2中,分块DCT的分块大小以及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间维度数据大小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指示。
表1
表2
S1002、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S1003、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其中,上述S1002-S10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分别参见图2中的S101-S1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1004、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其中,本申请对资源请求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另外,此处提及的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指的是当前全部的变换码流需要多少传输资源能够实现传输。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做限定。另外,资源请求可周期性进行配置。
S1005、第二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二设备可根据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和实际情况等因素,分析出第二设备最多允许第一设备一次性能够传输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即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以便得到第一资源指示。
其中,本申请对第一资源指示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其中,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要求和重构要求,如变换码流可传输的长度范围、最大长度、最小长度、失真量范围、最大失真量、最小失真量、压缩率范围、最大压缩率、或者最小压缩率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S1006、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资源指示。
S1007、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可采用多种方式,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一变换参数,第一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一长度、第一失真量和第一压缩率。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一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预配置传输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第一变换码流。其中,预配置传输资源的大小可为上一次传输变换码流时的传输资源的大小,也可为预先设置的大小。
第一设备可判断预配置传输资源是否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若符合,则第一设备可将第一变换码流确定为适配的变换码流,方便设备操作。
若不符合,则第一设备可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二变换参数,第二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长度、第二失真量和第二压缩率。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二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S1008、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其中,上述S100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2中的S103实施例关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1009、第一设备将变换码流更新为变换码流中除了适配的变换码流之外的变换码流。
在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后,第一设备无需继续再次传输适配的变换码流。因此,第一设备可将S1004-S1007中的当前的变换码流更新为变换码流中除了适配的变换码流之外的变换码流。从而,方便后续发送剩余的变换码流,避免重复发送变换码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1008与S1009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1008与S1009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1010、第一设备判断是否向第二设备发送了全部的变换码流。
在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了全部的变换码流时,第一设备执行S1011。在确定未向第二设备发送全部的变换码流时,第一设备执行S1004-S1010。
其中,本申请提及的全部的变换码流指的是S1003中关于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变换码流。
S1011、第一设备停止执行S1004。也就是说,第一设备确定全部的变换码流已经向第二设备传输完毕,无需继续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请求。
S1012、第二设备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在第一设备执行了S1001时,第二设备可从第一设备接收到配置指示。从而,第二设备可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在第一设备未执行S1001时,第二设备可根据预先获知的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S1013、第二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101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场景一、场景二和场景三中的所涉及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第二设备对变换码流的传输要求和重构要求以及等因素,选择一次性或多次地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实现信号传输和信号重构。
在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为BS,第二设备为UE。此时,第一设备可主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无需向第二设备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并且,第二设备需要获知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才能够实现变换信号的解变换。从而,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相互配合,可实现信号变换、信号传输和信号重构。
下面,结合图19,详细阐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现信号处理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阅图19,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信令交互图。
如图19所示,本申请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11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
其中,上述S11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8中的S1001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1102、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S1103、第一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其中,上述S1102-S11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分别参见图2中的S101-S102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1104、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一设备可根据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和实际情况等因素,分析出第一设备一次性最多能够传输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即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以便得到第二资源指示。从而,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
其中,本申请对第二资源指示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其中,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要求和重构要求,如变换码流可传输的长度范围、最大长度、最小长度、失真量范围、最大失真量、最小失真量、压缩率范围、最大压缩率、或者最小压缩率中的至少一项参数。
另外,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可小于等于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也可为目标传输资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1105、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设备可采用多种方式,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其中,上述过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18中S1007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S1106、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S1107、第一设备将变换码流更新为变换码流中除了适配的变换码流之外的变换码流。
其中,上述S1106-S1107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分别参见图18中的S1008-S1009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1106与S1107之间没有时序上的先后顺序,且S1106与S1107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顺序执行。
S1108、第一设备判断是否向第二设备发送了全部的变换码流。
在确定向第二设备发送了全部的变换码流时,第一设备执行S1009。在确定未向第二设备发送全部的变换码流时,第一设备执行S1104-S1108。
S1109、第一设备停止执行S1104。也就是说,第一设备确定全部的变换码流已经向第二设备传输完毕,无需继续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
S1110、第二设备确定初始配置参数。
S1111、第二设备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其中,上述S1110-S111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分别参见图18中的S1012-S1013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综上,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设备的一次性传输资源、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情况、第二设备对变换码流的传输要求和重构要求以及等因素,选择一次性或多次地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实现信号变换、信号传输和信号重构。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
请参阅图20,图2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0所示,信号处理装置100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在其他设备中,可以与图1A或图1B中第二设备之间实现相互通信,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设备的操作,本申请的信号处理装置100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第一处理模块102,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第一发送模块103,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以使第二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时,
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M1、幅值的处理开关、或者幅值的差分阶数Q1,M1和Q1为正整数;
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M2等于M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M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一组码流;
在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Q2等于Q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二组码流;
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一组码流和第二组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一信令,第一信令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时,
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去冗余的阶数P1、或者第一变换步骤配置,P1为正整数;
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获取第三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一兴趣范围ROI;
在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P2等于P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根据第一兴趣范围ROI和第四复数信号,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二信令,第二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二兴趣范围ROI,第二兴趣范围ROI为第一处理模块102对第一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用于在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时,
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时频域维度大小、天线阵列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第二变换步骤配置、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K1、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阶数R1、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或者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的阶数S1,K1、R1和S1为正整数;
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用于根据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
获取信号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兴趣范围ROI、对信号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对信号进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或者对信号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
其中,信号为第一复数信号或者第一复数信号变形后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五复数信号;
获取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三兴趣范围ROI;
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K2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K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三组码流;
在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R2阶去冗余以及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R2等于R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S2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实数信号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四组码流;
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三组码流和第四组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三信令,第三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四兴趣范围ROI,第四兴趣范围ROI为第一处理模块102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三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将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六复数信号;
在第六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3阶去冗余,得到第七复数信号,S3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获取第七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五兴趣范围ROI;
在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3阶相位差,K3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对K3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五组码流;
对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第七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六组码流;
确定变换码流包括第五组码流和第六组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换信号还包括第四信令,第四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变换码流的总长度、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六兴趣范围ROI,第六兴趣范围ROI为第一处理模块102对每组天线阵列的第五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还用于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对对应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对应的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量化的类型与数量量化前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相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103,还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101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之前,发射电磁信号,以使第一接收模块101接收第一复数信号;
或者,向第三设备发送发射请求,发射请求用于第三设备发射电磁信号,以使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第一复数信号,第三设备与第一设备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10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以使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或者,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配置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以使第二设备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103,还用于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向第二设备发送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第一接收模块101,还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一处理模块102,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发送模块10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一变换参数,第一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一长度、第一失真量和第一压缩率;
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一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根据预配置传输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第一变换码流;
在确定预配置传输资源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将第一变换码流确定为适配的变换码流;
或者,在确定预配置传输资源不符合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二变换参数,第二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长度、第二失真量和第二压缩率,并确定适配的变换码流为变换码流中与第二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103,还用于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一处理模块102,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一发送模块103,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为发送适配的变换码流。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
请参阅图21,图2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信号处理装置200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在其他设备中,可以与图1A或图1B中第一设备之间实现相互通信,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二设备的操作,本申请的信号处理装置200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01,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第一复数信号为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得到的,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的相关;
第二处理模块202,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换信号还包括一个指令,指令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模块201,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初始配置参数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第二处理模块202,具体用于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模块201,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配置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
第二处理模块202,具体用于根据配置指示,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根据初始配置参数,对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请参阅图22,图2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2所示,信号处理装置200在图2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203。
第二接收模块201,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资源请求,资源请求用于请求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第二处理模块202,还用于根据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指示,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第二发送模块203,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资源指示,以使用于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第二接收模块201,具体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模块201,还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资源指示,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第二接收模块201,具体用于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适配的变换码流为第一设备根据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变换码流中获得的。
本申请的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其中各个模块的实现的操作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此处的模块也可以替换为部件或者电路。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
请参阅图23,图2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信号处理装置300作为图1A或图1B中的第一设备的硬件支撑,可以向第二设备提供用于表征周围环境特征的变换信号,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设备的操作,使得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变换信号获得周围环境特征。
本申请的信号处理装置300可以包括:存储器301和处理器302。存储器301与处理器302可以通过总线303连接。可选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301,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处理器302,调用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本申请还包括通信接口304,该通信接口304可以通过总线303与处理器302连接。处理器302可以控制通信接口303来实现信号处理装置300的上述的接收和发送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号处理装置。
请参阅图24,图2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信号处理装置400作为图1A或图1B中的第二设备的硬件支撑,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获得周围环境特征,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二设备的操作。
本申请的信号处理装置400可以包括: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存储器401与处理器402可以通过总线403连接。可选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401,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处理器402,调用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本申请包括通信接口404,该通信接口404可以通过总线403与处理器402连接。处理器402可以控制通信接口403来实现信号处理装置400的上述的接收和发送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处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服务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服务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接口电路和逻辑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于芯片之外的其他芯片的信号并传输至逻辑电路,或者将来自逻辑电路的信号发送给芯片之外的其他芯片,逻辑电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示例性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服务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服务器实施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Claims (33)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所述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所述变换码流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上的数据;
所述变换码流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M1、幅值的处理开关、或者幅值的差分阶数Q1,M1和Q1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所述变换码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所述变换码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M2阶相位差,M2等于M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M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一组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复数信号中,获取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Q2阶幅值差,Q2等于Q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Q2阶幅值差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二组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变换码流包括所述第一组码流和所述第二组码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用于指示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所述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
所述变换码流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时频域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去冗余的阶数P1、或者第一变换步骤配置,P1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所述变换码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所述变换码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三复数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三复数信号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一兴趣范围ROI;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进行P2阶去冗余,得到第四复数信号,P2等于P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兴趣范围ROI和所述第四复数信号,得到所述变换码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所述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二兴趣范围ROI,所述第二兴趣范围ROI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一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数信号包括: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天线阵列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或者在空间维度、时频域维度、和时间维度上的数据;
所述变换码流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确定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包括: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空间维度大小、时频域维度大小、天线阵列维度大小和时间维度大小,以及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大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分块数量、第二变换步骤配置、相位的处理开关、相位的差分阶数K1、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阶数R1、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或者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处理开关的阶数S1,K1、R1和S1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所述变换码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所述变换码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所述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
获取信号在空间维度和时频域维度上的兴趣范围ROI、对信号进行相位差的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对信号进行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或者对信号进行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
其中,所述信号为所述第一复数信号或者所述第一复数信号变形后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所述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五复数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五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三兴趣范围ROI;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所述第五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2阶相位差,K2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K2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三组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兴趣范围ROI内的所述第五复数信号中,对每组天线阵列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R2阶去冗余以及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2阶去冗余,得到实数信号,R2等于R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S2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实数信号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四组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变换码流包括所述第三组码流和所述第四组码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信号还包括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所述变换码流的总长度、天线阵列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四兴趣范围ROI,所述第四兴趣范围ROI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每组天线阵列的所述第三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变换步骤配置和所述第一复数信号,执行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复数信号中的在时频域维度上的数据从频率域变换为时延域,得到第六复数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六复数信号中,对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幅值进行S3阶去冗余,得到第七复数信号,S3等于S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七复数信号中的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第五兴趣范围ROI;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所述第七复数信号中,获取每组天线阵列中的每个时间对应的数据的K3阶相位差,K3等于K1或等于预先配置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K3阶相位差进行平滑、以及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五组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第五兴趣范围ROI内的所述第七复数信号的幅值进行分块离散余弦变换DCT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或离散小波变换DWT,得到第六组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变换码流包括所述第五组码流和所述第六组码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信号还包括第四信令,所述第四信令用于指示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所述变换码流的总长度、时间维度上的去冗余的相关系数、或者第六兴趣范围ROI,所述第六兴趣范围ROI为所述第一设备对每组天线阵列的所述第五兴趣范围ROI进行去冗余得到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变换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对对应的码流进行数据量化、比特分层、游程编码、或者熵编码中的至少一项,更新所述对应的码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量化的类型与数量量化前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信道状态相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后的第一复数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射所述电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复数信号;
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三设备发送发射请求,所述发射请求用于所述第三设备发射所述电磁信号,以使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复数信号,所述第三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所述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配置指示,确定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所述第二复数信号;
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配置指示,所述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以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配置指示,确定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并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所述第二复数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所述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所述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资源指示,所述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变换信号为发送所述适配的变换码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一变换参数,所述第一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一长度、第一失真量和第一压缩率;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适配的变换码流为所述变换码流中与所述第一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预配置传输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第一变换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所述预配置传输资源符合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将所述第一变换码流确定为所述适配的变换码流;
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在确定所述预配置传输资源不符合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时,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确定第二变换参数,所述第二变换参数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长度、第二失真量和第二压缩率,并确定所述适配的变换码流为所述变换码流中与所述第二变换参数适配的变换码流。
22.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资源指示,所述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变换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变换信号为发送所述适配的变换码流。
23.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所述变换信号包括变换码流,所述变换码流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第一复数信号进行变换得到的,所述第一复数信号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电磁信号经过周围环境反射得到的,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的相关;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信号还包括一个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长度和/或所述变换码流的总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所述配置指示包括初始配置参数,所述初始配置参数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相关;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配置指示,确定所述初始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所述第二复数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配置指示,所述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类型与初始配置参数相关;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第二复数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配置指示,确定所述初始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初始配置参数,对所述变换信号进行解变换,得到所述第二复数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数信号的维度与所述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中的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相关:
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配置、所述第一设备的载波数、或者所述第一设备采集信号的时间长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传输资源,确定第一资源指示,所述第一资源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以使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一分配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适配的变换码流;
所述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
29.根据权利要求23-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资源指示,所述第二资源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
所述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变换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变换信号为接收适配的变换码流,所述适配的变换码流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变换码流的第二分配资源,从所述变换码流中获得的。
30.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执行权利要求23-2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信号处理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使得所述信号处理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23-2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32.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电路和逻辑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于芯片之外的其他芯片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逻辑电路,或者将来自所述逻辑电路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芯片之外的其他芯片,所述逻辑电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实现如权利要求23-2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3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3-2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2680.2A CN116963111A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
PCT/CN2023/082294 WO2023202296A1 (zh) | 2022-04-19 | 2023-03-17 |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2680.2A CN116963111A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63111A true CN116963111A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1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12680.2A Pending CN116963111A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63111A (zh) |
WO (1) | WO202320229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307252T2 (de) * | 2002-04-11 | 2007-07-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Einrichtungen, verfahren und programme zur kodierung und dekodierung |
US20120127002A1 (en) * | 2009-08-06 | 2012-05-24 | Youji Shibahara | 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coding apparatus, and decoding apparatus |
JP5674596B2 (ja) * | 2011-08-24 | 2015-02-25 | 日本放送協会 | 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復号装置、及びこれらのプログラム |
GB201312382D0 (en) * | 2013-07-10 | 2013-08-21 | Microsoft Corp | Region-of-interest aware video coding |
-
2022
- 2022-04-19 CN CN202210412680.2A patent/CN1169631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17 WO PCT/CN2023/082294 patent/WO2023202296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02296A1 (zh) | 2023-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97845B1 (ko) | 가변장 부호화를 위해 신택스 요소 및 코드워드 사이의 매핑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8914052B2 (en) | Backhaul signal compression through spatial-temporal linear prediction | |
CN102474841B (zh) | 使用从基站发送的序列估计终端的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 |
EP3094095B1 (en) | Image encoding/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5340274A (zh) | 深度图编码方法及其设备以及深度图解码方法及其设备 | |
CN112204897A (zh) | 用于波束选择的方法 | |
JP2023082207A (ja) |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送受信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US10547359B2 (en) | Calibration data | |
CN111628844A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5993174A (zh) | 用于用信号传送sao参数的视频编码方法和设备以及视频解码方法和设备 | |
WO2018113550A1 (zh) | 信道编码方法、信道编码装置、芯片系统及存储介质 | |
US9667958B2 (en) | Image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
JP6018130B2 (ja) | 走査方法および走査デバイス、逆走査方法および逆走査デバイス | |
CN116963111A (zh) | 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 |
WO2011060816A1 (en) | Data processing | |
US2015033417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Oriented on the Object, Communication Media, Agents, and Stat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11934734B (zh) | Csi上报方法、csi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1435851B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8523868A (zh) | 信息编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4540147A (zh) | 一种协作压缩感知量化转发方法 | |
WO2024216636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4192970A1 (en) | A scalar quantization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chanism | |
US20240137041A1 (en) | Optimized encoding of rotation matrices for encoding a multichannel audio signal | |
Bennani et al. | An optimized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compression technique for image transferring over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 | |
WO2023115254A1 (zh) | 处理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