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2293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2293A
CN116962293A CN202211357973.1A CN202211357973A CN116962293A CN 116962293 A CN116962293 A CN 116962293A CN 202211357973 A CN202211357973 A CN 202211357973A CN 116962293 A CN116962293 A CN 116962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physical address
iptv
ethernet bridge
reques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79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先存
李先荣
潘婷婷
张亮
周春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79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2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2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2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79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type on the uplink side, i.e. towards th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8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 H04L12/2879Access multiplexer, e.g. DSLA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type on the uplink side, i.e. towards the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
    • H04L12/2885Arrangements interfacing with optic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请求报文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利用与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与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本公开实施例可以简单准确地完成OTT模式或IPTV模式下请求报文的转发。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运营商的家庭宽带网络中,宽带直播电视(Television,TV)业务有两种运营模式,分别为交互式网络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模式和互联网电视(Over The Top,OTT)模式。运营商在为家庭宽带用户做家庭组网时,这两种不同的TV业务的运营模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施工和布线方式。若用户存在OTT模式与IPTV模式进行切换的需求,相关技术中,需要运维人员上门入户处理,重新布线,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关设备,包括: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所述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关设备,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所述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
再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计算机设备中运行时,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一根网线中将IPTV专网数据和网络(Internet)数据封装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中,使用支持VLAN的装置(如,网管型交换机、支持VLAN的路由器等)将这根网线中相应VLAN的数据分离到独立的网络端口等技术方案也可以实现IPTV和OTT等模式之间的切换,但组网成本高,每增加一个点位(如看IPTV的地方或有线上网的房间),就需要额外购置一台支持VLAN的装置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网关设备可以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请求报文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然后,网关设备可以利用与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与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这样,网关设备可以通过改变以太网桥的结构,简单准确地实现IPTV和OTT等模式之间的切换;同时,组网过程中也无需额外购置网关设备,能兼容当下路由器和网关设备上的主流芯片,且对转发速率的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易实现快速规模化推广等。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公开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公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关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其中,网关(Gateway)设备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是多个网络间提供数据转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网关设备可以理解为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器,就是数据要从一个网络到另外一个网络时要经过“协商”的设备。例如:在电视播放业务系统中,可以将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也可以称为光猫)确定为网关设备,用于服务平台与电视机顶盒之间的数据传输等。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2:
步骤S101,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
这里,终端设备可以是指能够同时产生或者传输IPTV专网数据和Internet数据的设备,如,终端设备为TV机顶盒和TV电视等。由于用户的不同需求,用户可以采用IPTV模式观看电视节目,也可以采用OTT模式观看电视节目。因此,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可以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终端设备也可以在IPTV和OTT等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等。例如: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同时切换至IPTV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采用IPTV模式观看电视节目等。
请求报文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发送的IPTV数据和\或Internet数据等,用于携带终端设备需要进行交互的信息等,这里并不限定。例如:请求报文可以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数据,用于携带用户视频播放的请求等。在不同模式下,网关设备需要将不同类型的请求报文转发至不同的位置或设备等,如,将IPTV模式下第一类型的请求报文转发至IPTV运营平台;将OTT模式下第二类型的请求报文转发至OTT运营平台等。这里,网关设备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请求报文转发至光纤中不同的传输通道,来实现不同位置或设备的转发等。
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至少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srcMAC),第一物理地址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所属的物理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物理地址可以是指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位址,终端设备的物理地址是唯一的。
网关设备可以先切换自身的工作模式,然后实现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等处理。步骤S102实施过程中,可以包括:网关设备的所有网络端口(Local Area Network,LAN)接收所有关联过的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网关设备读取预设的模式标识,基于当前的模式标识以及预设的模式标识与工作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例如:读取当前的模式标识为1,则确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IPTV模式。
步骤S102,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
这里,以太网桥(也可以称为以太网桥防火墙)可以是指操作(如Linux)系统下网络数据包过滤的配置工具,其过滤功能是由网关设备的内核底层提供支持的,可以用于确定请求报文的传输路径等,如,iptables和ebtables等以太网桥。以太网桥的配置可以分为表、链和规则三级,表是内置且固定的,链有内置和自定义两种,每个链中有一系列规则,每个规则定义了一些过滤选项,每个请求报文都会匹配这些项,一但匹配成功就会执行对应的动作等。以太网桥的结构或内容与网关设备的工作模式存在对应关系,网关设备所处的工作模式的切换是由以太网桥的调整实现的。例如:预先设置第一以太网桥,利用第一以太网桥实现请求报文的传输,实现网关设备的第一工作模式;通过对第一以太网桥中规则的修改等调整,得到第二以太网桥;网关设备利用第二以太网桥实现请求报文的传输,实现网关设备的第二工作模式,也即网关设备通过调整第一以太网桥,实现第一工作模式至第二工作模式的切换。
广域网端口(Wide Area Network,WAN)是连接外网(即互联网)使用的专用接口,网关设备可以通过广域网端口将请求报文转发至IPTV运营平台或OTT运营平台等。由于IPTV或OTT等不同模式下的请求报文需要在光纤中处于不同的传输通道,这里,网关设备可以将不同模式下的请求报文转发至不同的广域网端口,来实现不同的传输通道的传输。例如: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网关设备利用与第一工作模式匹配的第一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第一广域网端口,第一广域网端口连接IPTV运营平台;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网关设备利用与第二工作模式匹配的第二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第二广域网端口,第二广域网端口连接OTT运营平台等。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一根网线中将IPTV专网数据和网络(Internet)数据封装在不同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中,使用支持VLAN的装置(如,网管型交换机、支持VLAN的路由器等)将这根网线中相应VLAN的数据分离到独立的网络端口等技术方案也可以实现IPTV和OTT等模式之间的切换,但组网成本高,每增加一个点位(如看IPTV的地方或有线上网的房间),就需要额外购置一台支持VLAN的装置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网关设备可以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请求报文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然后,网关设备可以利用与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与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这样,网关设备可以通过改变以太网桥的结构,简单准确地实现IPTV和OTT等模式之间的切换;同时,组网过程中也无需额外购置网关设备,能兼容当下路由器和网关设备上的主流芯片,如,处理器(AdvancedRISC Machine,ARM)芯片和微处理器(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芯片等,且对转发速率的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易实现快速规模化推广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实施步骤S102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1:
步骤S111,利用所述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所述请求报文进行字段提取,得到所述第一物理地址。
这里,网关设备中可以包括太网桥模块(Bridge模块,或者ebtables模块)、表项管理模块(IPTV-ebtables模块)和内核模块(iptable模块)等多种不同的模块。太网桥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以太网桥的各种链和规则等操作,表项管理模块可以用于生成以太网桥的各种链和规则等。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网关设备可以自定义创建过滤模块(DHCP-filter模块),过滤模块可以用于提取请求报文中的第一物理地址。例如:可以通过iptable模块将所有LAN端口的DHCP请求报文拦截到预设的过滤模块,利用过滤模块,按照预设的字段位置对请求报文进行字段提取,得到第一物理地址为f4:d9:c6:88:60:71。其中,网关设备接收的DHCP请求报文可以是传输层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端口为67或68的DHCP请求报文。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新增的过滤模块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出第一物理地址,有助于后续简单准确地对不同模式下的请求报文进行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所述广域网端口包括OTT端口和IPTV端口,所述网关设备包括至少以太网桥模块、表项管理模块和过滤模块。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4:
步骤S203至步骤S204分别对应于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在实施时可以参照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的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201,在所述网关设备的LAN端口由关闭切换至开启的情况下,获取预设的以太网桥配置信息。
这里,广域网端口包括OTT端口和IPTV端口,OTT端口可以用于传输OTT模式下的请求报文,IPTV端口可以用于传输IPTV模式下的请求报文。网关设备可以对每一LAN端口的接口状态,接口状态可以包括开启(UP)状态和关闭(DOWN)状态等,网关设备可以通过控制命令控制LAN端口由关闭切换至开启。太网桥配置信息可以是指用于配置以太网桥的信息,如,配置命令“ebtables-A FORWARD -p ipv4 -i eth0/eth1 --ip-proto(6/17)--ip-dst(目的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ip-dport(目的端口)-j DROP”等。例如:网关设备的表项管理模块会在LAN端口UP之前,获取用户输入的以太网桥配置信息,提前向以太网桥模块下发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其中,这里的以太网桥可以为ebtables,发太网桥配置信息可以为ebtables表项。相关技术中,以太网桥iptables自身的三层结构,没有涉及MAC物理地址处理等操作,由于该因素等的限制,这里可以不涉及以太网桥iptables和iptables表项。
步骤S202,通过所述网关设备的表项管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的以太网桥模块。
这里,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可以用于建立转发链和输入链,转发链可以用于将请求报文转发至IPTV端口,输入链可以用于接收所有LAN端口的请求报文。例如:使用以太网桥ebtables创建针对IPTV专网虚拟WAN出方向的规则链(也即转发链),该转发链默认DROP所有请求报文。其中,配置命令可以为“ebtables-NIPTV_FORWARD-PDROP”和“ebtables-IFORWARD-o${IPTV专网虚拟WAN在内核的名字(也即第一物理地址)}-jIPTV_FORWARD”;使用ebtables创建针对INPUT方向规则链(也即输入链),该输入链链默认ACCEPT所有请求报文。其中,配置命令可以为“ebtables -N IPTV_INPUT”和“ebtables-I INPUT -j IPTV_INPUT”。
以太网桥配置信息还可以用于在所述转发链中添加请求报文允许输入至IPTV端口的规则,以及在网关设备的输出链中添加请求报文允许从IPTV端口输出的规则;例如:使用ebtables做端口隔离。其中,配置命令可以为“ebtables -A IPTV_INPUT -i${IPTV专网虚拟WAN在内核的名字(也即第一物理地址)}-jDROP”,有助于减少IPTV专网请求报文冲到网关设备的内核的现象;以及“ebtables-I OUTPUT -o ${IPTV专网虚拟WAN在内核的名字(也即第一物理地址)}-jDROP”,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网关设备的内核报文冲到IPTV端口的情况等。
由于OTT模式下的请求报文需要经过网关设备的内核,这里并不需要考虑OTT模式下的Internet请求报文冲到网关设备的内核,导致数据传输紊乱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关设备通过表项管理模块,将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发送至网关设备的以太网桥模块,以使得以太网桥模块执行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可以降低IPTV模型下的请求报文冲到网关设备的内核的现象,以及降低不必要的内核报文冲到IPTV端口的现象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01至步骤S305:
步骤S304至步骤S305分别对应于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在实施时可以参照前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的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301,获取服务平台的模式切换指令和与所述以太网桥关联的物理地址集合。
这里,服务平台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的服务器等设备,服务平台至少可以包括IPTV运营平台和OTT运营平台等。模式切换指令可以是指用于控制网关设备进行模式切换的指令,模式切换指令携带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和第二物理地址。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可以是指网关设备想要切换的工作模式,如,网关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OTT模式,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可以为IPTV模式。第二物理地址(STB-MAC)可以是指终端设备的物理地址。例如:终端设备为TV机顶盒,模式切换指令可以携带“Change2Type:欲切换到的工作模式(如:IPTV模式)”和“STB-MAC:TV机顶盒MAC物理地址(如:f4:d9:c6:88:60:71)”等内容。
以太网桥关联的物理地址集合可以是指网关设备从服务平台接收的多个第二物理地址的集合,物理地址集合中的物理地址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当前的以太网桥实现当前的工作模式。例如:网关设备将当前模式切换指令中的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历史的物理地址集合,得到当前的物理地址集合,实现对物理地址集合的更新。网关设备还可以将当前的物理地址集存储至预设的存储空间,有助于后续快速准确地将请求报文转发至对应的广域网端口。
步骤S302,利用所述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所述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与预设的参考模式进行验证,得到所述验证结果。
这里,预设的参考模式可以是指与待切换的工作模式进行验证的工作模式,参考模式可以为OTT模式,也可以为IPTV模式,这里并不限定。过滤模块可以验证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和预设的参考模式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确定验证成功;若不同,则可以确定验证失败。例如:参考模式为IPTV模式,过滤模块判断Change2Type==IPTV,得到输出结果,将输出结果确定为验证结果。其中,输出结果包括True和False,输出结果为True则验证成功,输出结果为False则验证失败。
步骤S303,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利用与所述验证结果相匹配的调整方式,对所述以太网桥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所述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
这里,调整方式可以包括对以太网桥中表、链、和规则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不同的验证结果可以对应不同的调整方式,如,验证成功对应的调整方式为添加以太网桥的链和规则,以及将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物理地址集合;验证失败对应的调整方式为删除以太网桥的链和规则,以及从物理地址集合中删除第二物理地址等。网关设备通过对以太网桥和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也即对以太网桥和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在利用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IPTV端口的情况下,实现网关设备的IPTV模式;在利用以太网桥将请求报文转发至OTT端口的情况下,实现网关设备的OTT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关设备可以通过获取服务平台的模式切换指令和与以太网桥关联的物理地址集合;其中,模式切换指令携带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和第二物理地址;利用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与预设的参考模式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其中,验证结果包括验证成功和验证失败;基于第二物理地址,利用与验证结果相匹配的调整方式,准确快速地对以太网桥和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模式为所述IPTV模式,上述步骤S30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031至步骤S3032:
步骤S3031,在所述验证结果表征所述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所述物理地址集合。
这里,网关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OTT模式,则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为IPTV模式,若参考模式为IPTV模式,则待切换的工作模式等于参考模式,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确定验证结果表征验证成功,那么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可以将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物理地址集合,实现物理地址集合的更新。同时,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可以向网关模块的表项管理模块发送绑定指令,绑定指令可以用于表征针对待切换的终端设备第二物理地址与IPTV端口之间(MAC-IPTV_WAN)的绑定关系。
步骤S3032,将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添加至所述转发链,以及将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添加至所述输入链,完成所述网关设备从所述OTT模式至所述IPTV模式的切换。
这里,网关设备的表项管理模块接收到绑定指令后,可以向以太网桥模块发送配置命令,该配置命令用于将针对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ACCEPT)添加至转发链,以及将针对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DROP)添加至输入链,从而实现将网关设备从OTT模式切换至IPTV模式。例如:该配置命令可以为“ebtables -A IPTV_FORWARD -s ${该机顶盒的MAC地址(也即第二物理地址)}-j ACCEPT”和“ebtables -A IPTV_INPUT -s ${该机顶盒的MAC地址(也即第二物理地址)}-jDROP”等。这里,网关设备每绑定一台IPTV机顶盒到IPTV端口,针对该机顶盒的MAC物理地址,在IPTV_FORWARD和IPTV_INPUT规则链中分别可以添加ACCEPT和DROP规则。在切换完成后,网关设备可以向服务平台发送配置完成(AcknowledgeCharacter,ACK)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平台接收到配置完成消息后,服务平台可以向终端设备(如预切换模式的TV机顶盒)发送针对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指令,针对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指令至少包括“Change2Type:欲切换到的模式(如IPTV)模式)”等内容。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指令后,可以按照预设的操作流程将工作模式切换至相应的工作模式,再重新发起请求报文,最后终端设备通过向服务平台发送配置完成消息,结束网关设备的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关设备通过在验证结果表征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物理地址集合;将针对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添加至转发链,以及将针对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添加至输入链,快速准确地完成网关设备从OTT模式至IPTV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模式为所述IPTV模式,上述步骤S30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3131至步骤S3132:
步骤S3131,在所述验证结果表征所述验证失败的情况下,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中删除所述第二物理地址。
这里,网关设备当前的工作模式为IPTV模式,则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为OTT模式,若参考模式为IPTV模式,则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不等于参考模式,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确定验证结果表征验证失败,那么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可以将从物理地址集合中删除第二物理地址,实现物理地址集合的更新。同时,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可以向网关模块的表项管理模块发送解绑指令,解绑指令可以用于解除针对待切换的终端设备第二物理地址与IPTV端口之间(MAC-IPTV_WAN)的绑定关系。
步骤S3132,删除所述转发链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和所述输入链中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完成所述网关设备从所述IPTV模式至所述OTT模式的切换。
这里,网关设备的表项管理模块接收到解绑指令后,可以向以太网桥模块发送配置命令,该配置命令用于删除转发链中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和输入链中针对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从而实现将网关设备从IPTV模式切换至OTT模式。例如:该配置命令可以为“ebtables -D IPTV_FORWARD -s ${该机顶盒的MAC地址(也即第二物理地址)}-jACCEPT”和“ebtables -D IPTV_INPUT -s ${该机顶盒的MAC地址(也即第二物理地址)}-jDROP”等。这里,网关设备每解绑一台IPTV机顶盒到IPTV端口,针对该机顶盒的MAC物理地址,在IPTV_FORWARD和IPTV_INPUT规则链中分别删除ACCEPT和DROP规则。在切换完成后,网关设备可以向服务平台发送配置完成(Acknowledge Character,ACK)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平台接收到配置完成消息后,服务平台可以向终端设备(如预切换模式的TV机顶盒)发送针对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指令,针对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指令至少包括“Change2Type:欲切换到的模式(如OTT模式)”等内容。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指令后,可以按照预设的操作流程将工作模式切换至相应的工作模式,再重新发起请求报文,最后终端设备通过向服务平台发送配置完成消息,结束网关设备的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关设备通过在验证结果表征验证失败的情况下,从物理地址集合中删除第二物理地址;删除转发链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和输入链中针对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准确快速地完成网关设备从IPTV模式至OTT模式的切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401至步骤S404:
步骤S401对应于前述步骤S101,在实施时可以参照前述步骤S101的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402,对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这里,匹配结果可以包括匹配成功和匹配失败。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可以将第一物理地址与预设的物理地址集合中的每一物理地址进行匹配,若物理地址集合存在第一物理地址,则匹配结果表征匹配成功;若物理地址集合不存在第一物理地址,则匹配结果表征匹配失败。
步骤S403,在所述匹配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属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的情况下,利用与所述IPTV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IPTV端口。
这里,若当前的物理地址集合中存在第一物理地址,则利用IPTV模式下的以太网桥,将该请求报文转发至IPTV端口等。
步骤S404,在所述匹配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不属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的情况下,利用与所述OTT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OTT端口。
这里,若当前的物理地址集合中不存在第一物理地址,则利用OTT模式下的以太网桥,将该请求报文转发至OTT端口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网关设备通过将第一物理地址与物理地址集合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可以利用与匹配结果对应的以太网桥,快速准确地将请求报文转发至IPTV端口或OTT端口。
下面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以服务平台、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等设备组成的数据传输系统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包括TV终端管理及业务运营层和TV终端接入网及数据传输层。
TV终端管理及业务运营层可以为服务平台501,服务平台501可以包括:机顶盒模式管理组件5011、机顶盒终端认证组件5012、IPTV专网TV运营平台(也即IPTV运营平台)5013、OTT模式TV运营平台(也即OTT运营平台)5014等。机顶盒模式管理组件5011可以用于管理和控制TV机顶盒的工作模式,机顶盒终端认证组件5012可以用于认证TV机顶盒的接入帐号,IPTV专网TV运营平台5013可以用于IPTV模式机顶盒的直播、回看和点播节目内容的播控和分发,OTT模式TV运营平台5014可以用于OTT模式机顶盒的直播、回看和点播节目内容的播控和分发。
TV终端接入网及数据传输层又可以分为家庭内网502和家庭接入网503两段,其中家庭内网502中有TV机顶盒(也即终端设备)5021和网关设备(如光猫ONU)5022,它们用网线连接;家庭接入网503中有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5031、光传输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5032、VLAN交换机5033和宽带接入服务器(BroadbandRemote Access Server,BRAS)5034等网元设备,他们用光纤连接,在同一根光纤中使用VLAN标签隔离出逻辑上相互独立的多个传输通道,其中就有“IPTV专网数据传输通道”和“OTT数据及Internet数据传输通道”等。其中,IPTV专网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用于传输IPTV模式下的请求报文,OTT数据及Internet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用于传输OTT模式下的请求报文。各部件之间可以利用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如,TV机顶盒5021与机顶盒模式管理组件5011之间通过机顶盒模式切换管理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网关设备5022与IPTV专网TV运营平台5013之间通过IPTV专网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等。
整数据传输个系统的关键组件为网关设备5022,其中包含了实现“用户无感知、装维免上门”地完成机顶盒在IPTV与OTT模式间切换的关键结构。如图6所示,网关设备5022可以包括:OTT端口601、iptable模块602、内核br0接口603、ebtables模块(也即以太网桥模块)604、DHCP-server605、过滤模块606、表项管理模块607、IPTV端口608、第一LAN端口(LAN1)609、第二LAN端口(LAN2)610、第三LAN端口(LAN3)611、第四LAN端口(LAN4)612等。网关设备内部可以采用MAC-WAN绑定方式进行请求报文的转发。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一根网线中IPTV数据和Internet数据被封装在不同的VLAN,实现OTT模式和IPTV模式的切换,存在组网成本高,每增加一个点位(看IPTV的地方或有线上网的房间),就需要额外购置一台支持VLAN的装置等问题;或者,在IPTV智能终端侧做了改造,IPTV智能终端设置了双网卡(其中一个为虚拟网卡,以达到总体上一个物理网口的目的),实现OTT模式和IPTV模式的切换,虽然使IPTV智能终端可以同时上网和看IPTV,但其他Internet终端(PC、手机、OTT盒子)无法共用这根网线,仍需要单独再从光猫牵一根网线,但还是限制了IPTV智能终端上互联网业务对应的虚拟网卡必须以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方式拨号和以PPPoE格式收发数据,缺乏灵活性;或者,家庭网关在收到DHCP discover广播报文后,判断广播报文的Option60字段是否有SCITV标识,实现OTT模式和IPTV模式的切换,但对于IPTV直播业务的下行组播报文,未进行“组播转单播”处理,导致网关下其它终端(如,个人计算机、手机、OTT盒子)将受到大量的“组播噪声”,影响整个家庭网络的传输效率;或者,采用上行基于MAC地址策略分流、下行对IPTV组播转单播的技术方案,实现OTT模式和IPTV模式的切换,但由于网上通信协议(OpenFlow)表项在当下的主流ARM和MIPS芯片的路由器和网关上较难实现芯片层硬转,导致难以达到路由器/网关网口标称的千兆转发速率,导致整个方案对现有芯片的兼容性较低、通用性较差,很难快速规模化推广。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TV(宽带直播电视)业务运营系统的结构及组件组成,且给出了OTT和IPTV两种模式间切换的完整流程和方法;同时,提出了在网关上基于ebtables规则改变实现TV机顶盒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有助于兼容当下路由器和网关上的主流ARM和MIPS芯片,且能达到网口标称的千兆转发速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易实现快速规模化推广。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数据传输装置700包括:确定模块710和第一转发模块720,其中:
确定模块710,用于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所述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第一转发模块720,用于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广域网端口包括OTT端口和IPTV端口,所述网关设备包括至少以太网桥模块、表项管理模块和过滤模块;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网关设备的LAN端口由关闭切换至开启的情况下,获取预设的以太网桥配置信息;第二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网关设备的表项管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的以太网桥模块;其中,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用于建立转发链和输入链,所述转发链用于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IPTV端口,所述输入链用于接收所有所述LAN端口的请求报文;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还用于在所述转发链中添加所述请求报文允许输入至所述IPTV端口的规则,以及在所述网关设备的输出链中添加所述请求报文允许从所述IPTV端口输出的规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平台的模式切换指令和与所述以太网桥关联的物理地址集合;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携带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和第二物理地址;验证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所述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与预设的参考模式进行验证,得到所述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包括验证成功和验证失败;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利用与所述验证结果相匹配的调整方式,对所述以太网桥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所述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模式为所述IPTV模式;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验证结果表征所述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所述物理地址集合;将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添加至所述转发链,以及将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添加至所述输入链,完成所述网关设备从所述OTT模式至所述IPTV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模式为所述IPTV模式;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验证结果表征所述验证失败的情况下,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中删除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删除所述转发链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和所述输入链中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完成所述网关设备从所述IPTV模式至所述OTT模式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发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在所述匹配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属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的情况下,利用与所述IPTV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IPTV端口;在所述匹配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不属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的情况下,利用与所述OTT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OTT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提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所述请求报文进行字段提取,得到所述第一物理地址。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公开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软件或固件,或者硬件、软件、固件三者之间的任意结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瞬时性的,也可以是非瞬时性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在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计算机设备中运行的情况下,所述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以上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公开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80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和存储器803,其中:
处理器801通常控制计算机设备80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802可以使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与其他终端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器80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8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801以及计算机设备80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实现。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和存储器8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804进行数据传输。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公开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若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个人信息,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产品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已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取得个人自主同意。若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产品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已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并且同时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关设备,包括:
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所述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
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域网端口包括OTT端口和IPTV端口,所述网关设备包括至少以太网桥模块、表项管理模块和过滤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网关设备的LAN端口由关闭切换至开启的情况下,获取预设的以太网桥配置信息;
通过所述网关设备的表项管理模块,将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网关设备的以太网桥模块;
其中,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用于建立转发链和输入链,所述转发链用于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IPTV端口,所述输入链用于接收所有所述LAN端口的请求报文;所述以太网桥配置信息还用于在所述转发链中添加所述请求报文允许输入至所述IPTV端口的规则,以及在所述网关设备的输出链中添加所述请求报文允许从所述IPTV端口输出的规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服务平台的模式切换指令和与所述以太网桥关联的物理地址集合;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指令携带待切换的工作模式和第二物理地址;
利用所述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所述待切换的工作模式与预设的参考模式进行验证,得到所述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包括验证成功和验证失败;
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利用与所述验证结果相匹配的调整方式,对所述以太网桥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所述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模式为所述IPTV模式;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利用与所述验证结果相匹配的调整方式,对所述以太网桥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所述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包括:
在所述验证结果表征所述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物理地址添加至所述物理地址集合;
将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添加至所述转发链,以及将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添加至所述输入链,完成所述网关设备从所述OTT模式至所述IPTV模式的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模式为所述IPTV模式;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利用与所述验证结果相匹配的调整方式,对所述以太网桥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调整,完成所述网关设备所处工作模式的切换,包括:
在所述验证结果表征所述验证失败的情况下,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中删除所述第二物理地址;
删除所述转发链中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放行规则和所述输入链中针对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丢弃规则,完成所述网关设备从所述IPTV模式至所述OTT模式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包括:
对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物理地址集合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在所述匹配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属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的情况下,利用与所述IPTV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IPTV端口;
在所述匹配结果表征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不属于所述物理地址集合的情况下,利用与所述OTT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所述OTT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网关设备的过滤模块对所述请求报文进行字段提取,得到所述第一物理地址。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关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终端设备的请求报文,确定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网关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至少包括IPTV模式或OTT模式;所述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物理地址;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利用与所述工作模式匹配的以太网桥,将所述请求报文转发至与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匹配的广域网端口。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1357973.1A 2022-11-01 2022-11-0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962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7973.1A CN116962293A (zh) 2022-11-01 2022-11-0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7973.1A CN116962293A (zh) 2022-11-01 2022-11-0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2293A true CN116962293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5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7973.1A Pending CN116962293A (zh) 2022-11-01 2022-11-0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22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9862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multiple virtual network interfaces
EP3493508B1 (en) Separation of control plane function and forwarding plane function of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US20180205575A1 (en) Broadband access
CN104980514A (zh) 一种无线音箱的远程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30097294A1 (en) Service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03500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30089240A1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6180020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1988227B (zh) 一种流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建立转发表的方法及装置
US9497076B2 (en) Dual-stack support for demarc auto configuration (DAC) mechanism in DOCSIS provisioning of EPON (DPOE) network
CN107547467B (zh) 一种电路认证处理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US11025450B2 (en) Cable media converter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322368B (zh) 视频点播方法和装置
CN108023780B (zh) 融合终端的网关设置方法和系统、融合终端
CN109302504B (zh) Ptn中控制信令通道的建立方法、ptn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1696229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8301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214154A1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to support media access control over the top gateway
CN101931787B (zh) 一种组播节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052717A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3055191A (zh) 一种转发方法、装置、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的转发面
CN113225238A (zh) 消息传输方法、接入节点、接入控制器及接入系统
CN113556632B (zh) 数据转发方法和网络侧接入设备
CN110062250B (zh) 一种推送直播列表的方法以及视联网服务器
CN110022250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