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60440A -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60440A
CN116960440A CN202311175186.XA CN202311175186A CN116960440A CN 116960440 A CN116960440 A CN 116960440A CN 202311175186 A CN202311175186 A CN 202311175186A CN 116960440 A CN116960440 A CN 116960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layer
edge
secondary battery
metal plate
electro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51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明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51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604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60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60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5Pouches or flexible ba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二次电池包括第一包装部和第二包装部,第一包装部包括相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包装部包括相接的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二区和第四区构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主体部,第一区和第三区相接形成用于封装主体部的封装部,封装部包括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金属板的表面并与第一区相接。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二金属板的表面并与第三区相接。沿第一方向,封装膜设置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封装膜包括朝向第一区的第一面与朝向第三区的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一绝缘层粘接形成第一封装部,第二面与第二绝缘层相粘接形成第二封装部。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以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尤其锂离子电池由于具备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随着电子产品向高集成、轻量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池的小型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二次电池,其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自同一侧伸出且能够满足电池小型化的要求。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和封装膜。包装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包装部和第二包装部,第一包装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包装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区和第四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区和第四区构成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主体部,第一区和第三区相接形成用于封装主体部的封装部,封装部包括位于二次电池同一侧的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第一方向为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一金属板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并穿过第一封装部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伸出包装袋外。第二金属板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并穿过第二封装部沿第二方向伸出包装袋外。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金属板的表面并与第一区相接。第二绝缘层覆盖第二金属板的表面并与第三区相接。沿第一方向,封装膜设置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封装膜包括朝向第一区的第一面与朝向第三区的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一绝缘层粘接形成第一封装部,第二面与第二绝缘层相粘接形成第二封装部。
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中,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自二次电池的同一侧伸出并通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封装膜隔离,使得即使当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达到小于1.5mm时,仍然可以降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因间距过小而导致接触短路的风险,能拓宽二次电池的应用范围,满足窄二次电池的设计要求,提高能量密度。且封装膜与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粘接,利于提高封装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面与第一区相粘接,第二面与第三区相粘接,利于提高封装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具有重叠的部分,进一步减小二次电池的宽度,利于小型化。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三方向上,封装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绝缘层包括位于第一边缘一侧的第一端,第二绝缘层包括位于第二边缘一侧的第二端;在第三方向上,第一边缘超出第一端的距离为W1,第二边缘超出第二端的距离为W2,W 1≥1mm,W2≥1mm。当W1和W2处于上述范围时,在第三方向上,整个第一金属板和整个第二金属板通过封装膜完全隔离,降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接触短路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封装膜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在第二方向上,第三边缘相较于第四边缘靠近电极组件;第一绝缘层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在第二方向上,第三端相较于第四端靠近电极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二方向上,第三边缘超出第三端的距离为L1,第四边缘超出第四端的距离为L2,-1.5mm≤L 1≤0.5mm,-1.5mm≤L2≤0.5mm。当L1、L2处于上述范围时,在第二方向上,整个第一金属板和整个第二金属板通过封装膜隔离,降低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接触短路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封装部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在第二方向上,第五边缘相较于第六边缘远离电极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第四端超出第五边缘的距离为L 3,0.05mm≤L 3≤2mm。当L 3处于上述范围时,使第一绝缘层部分外露于包装袋外,可降低包装袋的边缘在封装时压空的风险,利于密封;且第一绝缘层外露的长度越小,其所占用的空间越少,越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三方向上,第一金属板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一绝缘层包括位于第五端一侧的第一端以及位于第六端一侧的第七端;在第三方向上,第一端超出第五端的距离为W3,第七端超出第六端的距离为W4,0.5mm≤W 3≤3mm,0.5mm≤W4≤3mm。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二方向上,电极组件包括第七边缘,第七边缘与第三端位于二次电池在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在第二方向上,第三端超出第七边缘的距离为L4,-2.5mm≤L4≤1mm。当L4位于上述范围时,可降低因第一绝缘层与电极组件接触而导致电极组件的极片出现褶皱,或因第一绝缘层与电极组件接触过多使得第一绝缘层遮盖极片,导致析锂等问题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第二方向上,封装膜与电极组件不重叠,以降低电极组件的极片因与封装膜接触而出现褶皱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封装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层和第三层各自独立地包括聚丙烯、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二层包括金属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包装袋为铝塑膜或钢塑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各自独立地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或聚氨酯中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二次电池沿第一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包装袋封装前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二次电池沿III-II I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二次电池沿IV-IV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二次电池 100
电极组件 10
包装袋 20
第一金属板 30
第二金属板 40
第一包装部 20a
第二包装部 20b
第一区 20a 1
第二区 20a2
第三区 20b 1
第四区 20b 2
凹坑 S1
主体部 21
封装部 22
封装膜 50
封装层 201
金属层 202
保护层 203
第一绝缘层 60
第二绝缘层 70
第一封装部 221
第二封装部 222
第一面 51
第二面 52
第一层 501
第二层 502
第三层 503
第一边缘 50a
第二边缘 50b
第三边缘 50c
第四边缘 50d
第五边缘 22a
第六边缘 22b
第七边缘 10a
第一端 60a
第二端 70a
第三端 60b
第四端 60c
第五端 30a
第六端 30b
第七端 60d
第八端 70b
第九端 70c
第十端 40a
第十一端 40b
第十二端 70d
第一方向 Z
第二方向 Y
第三方向 X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下文,将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阐释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从而使本申请透彻的和详细的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
另外,为了简洁和清楚,在附图中,各种组件、层的尺寸或厚度可被放大。遍及全文,相同的数值指相同的要素。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以及/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另外,应当理解,当要素A被称为“连接”要素B时,或者要素A被称为与要素B“相接”时,要素A可直接连接至要素B,或可能存在中间要素C并且要素A和要素B可彼此间接连接。
进一步,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指“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专业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单数形式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应进一步理解,术语“包括”,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存在叙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分,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操作、要素、组分和/或其组合。
应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用于描述各种要素、组分、区、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要素、组分、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区分一个要素、组分、区、层或部分与另一要素、组分、区、层或部分。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要素、组分、区、层或部分可称为第二要素、组分、区、层或部分,而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导。
本申请中,要素A与要素B熔接指的是,对要素A和要素B进行加热而使其软化熔融并进行粘接。
本申请中,第一方向Z指的是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Y指的是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X指的是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二次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0、包装袋20、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电极组件10容纳于包装袋20内。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分别与电极组件10电连接,并沿第二方向Y伸出包装袋20外,以连接外部元件。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位于二次电池100在第二方向Y的同一侧。
电极组件10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配置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可以依次层叠形成具有叠片结构的电极组件10,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还可以层叠后卷绕形成具有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0,本申请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包装袋20包括在与第二方向Y垂直的第一方向Z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包装部20a和第二包装部20b,第一包装部20a和第二包装部20b一体设置并封装形成包装袋20。第一包装部20a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20a 1和第二区20a2,第二区20a2的三个侧边被第一区20a 1包围。第二包装部20b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区20b 1和第四区20b2,第四区20b2的三个侧边被第三区20b 1包围。第二区20a2和第四区20b 2沿第一方向Z排列。第四区20b2大致为平板状,第二区20a2设置有用于收容电极组件10的凹坑S1,第二区20a2和第四区20b2构成收容电极组件10的主体部21。第一区20a 1与第三区20b 1沿第一方向Z排列,并相接形成用于封装主体部21的封装部22。
请一并参阅图4,包装袋20具有膜层叠结构。具体的,第一包装部20a和第二包装部20b均包括层叠设置的封装层201、金属层202和保护层203,封装层201靠近电极组件10设置,保护层203远离电极组件10设置并裸露于二次电池100外。保护层203的材质可以为高分子树脂,用于保护金属层202。金属层202的材质可以为铝、钢等,用于阻止外部环境的水分渗透,并提高包装袋20的强度。封装层201的材质可以为聚合物,例如为聚丙烯、聚酰胺等。位于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封装层201可以通过热熔方式直接相接形成封装部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封装层201之间设置有其他可熔融元件,使位于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封装层201通过热熔方式间接相接形成封装部2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封装层201通过胶粘方式相接形成封装部,例如,在位于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封装层201之间设置胶层并通过胶层粘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中,包装袋20为铝塑膜或钢塑膜。
请参阅图4,二次电池100还包括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第一绝缘层60覆盖第一金属板30的表面,第一金属板30通过第一绝缘层60与包装袋20的第一区20a 1相接。第二绝缘层70覆盖第二金属板40的表面,第二金属板40通过第二绝缘层70与包装袋20的第三区20b 1相接。具体的,第一绝缘层60一体设置并覆盖第一金属板30朝向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两个表面,覆盖第一金属板30朝向第一区20a 1的表面的第一绝缘层60的部分与第一区20a 1相接。第二绝缘层70一体设置并覆盖第二金属板40朝向第一区20a 1和第三区20b 1的两个表面,覆盖第二金属板40朝向第三区20b 1的表面的第二绝缘层70的部分与第三区20b 1相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在第一方向Z上间隔设置。
第一绝缘层60和/或第二绝缘层70可以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或聚氨酯中至少一种。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60与包装袋20的封装层201相熔接以实现第一绝缘层60与第一区20a 1相接;第二绝缘层70与包装袋20的封装层201相熔接以实现第二绝缘层70与第三区20b 1相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60或第二绝缘层70可以通过胶粘方式,例如通过胶粘层,与包装袋20相接。
请参阅1和图4,封装部22包括第一封装部221和第二封装部222。第一封装部221和第二封装部222位于二次电池100的同一侧。二次电池100还包括在第一方向Z上设置于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之间的封装膜50。封装膜50包括朝向第一区20a 1的第一面51和朝向第三区20b 1的第二面52。第一封装部221由封装膜50的第一面51与第一绝缘层60熔接形成。具体的,第一面51与覆盖第一金属板30朝向第三区20b 1的表面的第一绝缘层60的部分相粘接。第二封装部222由封装膜50的第二面52与第二绝缘层70粘接形成。具体的,第二面52与覆盖第二金属板40朝向第一区20a 1的表面的第二绝缘层70的部分相接。第一金属板30穿过第一封装部221伸出包装袋20外。第二金属板40穿过第二封装部222伸出包装袋20外。封装膜50的第一面51还与第一区20a 1相粘接,且封装膜50的第二面52还与第三区20b1粘接,利于提高封装强度。
请参阅图4,沿第一方向Z观察,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和第一方向Z的第三方向X上,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相离。与第一金属板30相对应的第二面52的部分与第三区20b 1相接,与第二金属板40相对应的第一面51的部分与第一区20a 1相接。在第三方向X上,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之间的距离W5小于1.5mm。本申请中,第一金属板30与第二金属板40之间的距离W5指的是在第三方向X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相互靠近/相邻的两个边缘之间的距离。相间隔的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通过相粘接的第一区20a 1、封装膜50和第三区20b 1隔离,使得即使当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之间的距离达到小于1.5mm时,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之间仍然不会因距离过小而导致接触短路,满足窄二次电池的设计要求。
请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金属板30与第二金属板40具有重叠的部分。与第一金属板30相对应的第二面5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绝缘层70相接,与第二金属板40相对应的第一面51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绝缘层60相接。在第三方向X上,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之间的距离为0,进一步减小二次电池100在第三方向X上的宽度,利于小型化。此种情形下,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通过封装膜50隔离,降低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接触短路的风险。
请参阅图4,封装膜50具有膜层叠结构。具体的,封装膜5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501、第二层502和第三层503。第一层501靠近第一包装部20a的第一区20a 1设置,第一层501背离第二层502的表面作为封装膜50的第一面51。第三层503靠近第二包装部20b的第三区20b 1设置,第三层503背离第二层502的表面作为封装膜50的第二面52。封装膜50通过第一层501或第二层502与封装层201或绝缘层粘接。第一层501和/或第三层503包括聚丙烯、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层502包括金属层,用于支撑第一层501和第三层503,用于阻止外部环境的水分渗透。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层502为金属层,金属层的材质可以为铝、钢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层502包括多个金属层和夹设在相邻金属层之间的聚合物层。在一实施方式中,封装膜50为铝塑膜或钢塑膜。
请参阅图1,在第三方向X上,封装膜50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50a和第二边缘50b,第一绝缘层60包括位于第一边缘50a一侧的第一端60a,第二绝缘层70包括位于第二边缘50b一侧的第二端70a。在第三方向X上,第一边缘50a超出第一端60a的距离为W1,第二边缘50b超出第二端70a的距离为W2,W 1≥1mm,W2≥1mm。当W1和W2处于上述范围时,在第三方向X上,整个第一金属板30和整个第二金属板40通过封装膜50完全隔离,降低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接触短路的风险。
请参阅图1,在第二方向Y上,封装膜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50c和第四边缘50d,第三边缘50c相较于第四边缘50d更靠近电极组件10,第一绝缘层6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60b和第四端60c,第三端60b相较于第四端60c更靠近电极组件10。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边缘50c超出第三端60b的距离为L1,第四边缘50d超出第四端60c的距离为L2,-1.5mm≤L1≤0.5mm,-1.5mm≤L2≤0.5mm。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绝缘层7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八端70b和第九端70c,第八端70b相较第九端70c更靠近电极组件10。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边缘50c超出第八端70b的距离为L 5,第四边缘50d超出第九端70c的距离为L 6,-1.5mm≤L 5≤0.5mm,-1.5mm≤L 6≤0.5mm。当L1/L2/L 5/L 6小于0时,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在第二方向Y上的边缘沿第一方向Z的正投影落于封装膜50内;当L1/L2/L 5/L 6等于0时,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在第二方向Y上的边缘与封装膜50在第二方向Y上的边缘对齐;当L1/L2/L 5/L 6大于0时,封装膜50在第二方向Y上的边缘沿第一方向Z的正投影落于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内。当L1、L2、L 5、L 6处于上述范围时,在第二方向Y上,整个第一金属板30和整个第二金属板40通过封装膜50完全隔离,降低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接触短路的风险。
请参阅图1,在第二方向Y上,封装部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边缘22a和第六边缘22b,第五边缘22a相较于第六边缘22b远离电极组件10。在第二方向Y上,第四端60c超出第五边缘22a的距离为L 3,0.05mm≤L 3≤2mm。在第二方向Y上,第九端70c超出第五边缘22a的距离为L7,0.05mm≤L7≤2mm。当L 3、L7处于上述范围时,使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部分外露于包装袋20外,可降低包装袋20的边缘在封装时压空的风险,利于密封;且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外露的长度越小,其所占用的空间越少,越有利于提高能量密度。
请参阅图1,在第三方向X上,第一金属板30包括相对的第五端30a和第六端30b,第一绝缘层60包括位于第五端30a一侧的第一端60a以及位于第一端60a的对侧且位于第六端30b一侧的第七端60d。在第三方向X上,第一端60a超出第五端30a的距离为W 3,第七端60d超出第六端30b的距离为W4,0.5mm≤W3≤3mm,0.5mm≤W4≤3mm。第二金属板40包括相对的第十端40a和第十一端40b,第二绝缘层70包括位于第十端40a一侧的第二端70a和位于第二端70a的对侧且位于第十一端40b一侧的第十二端70d。在第三方向X上,第二端70a超出第十端40a的距离为0.5~3mm,第十二端70d超出第十一端40b的距离为0.5~3mm。当金属板和绝缘层在第三方向X上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满足上述范围时,利于提高封装强度。
请参阅图1,在第二方向Y上,电极组件10包括靠近第一绝缘层60的第七边缘10a,第七边缘10a与第三端60b和第八端70b位于二次电池100在第二方向Y上同一侧。在第二方向Y上,第三端60b超出第七边缘10a的距离为L4,第八端70b超出第七边缘10a的距离为L8,-2.5mm≤L4≤1mm,-2.5mm≤L 8≤1mm。当L4/L 8小于0时,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和电极组件10相离;当L4/L 8等于0时,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的边缘和电极组件10的边缘相接触;当L4/L 8大于0时,沿第一方向Z观察,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和电极组件10具有重叠部分。当L4/L 8位于上述范围时,可降低因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与电极组件10接触而导致电极组件10的极片出现褶皱,或因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与电极组件10接触过多使得第一绝缘层60/第二绝缘层70遮盖极片,导致析锂等问题的风险。
请参阅图1,在第二方向Y上,封装膜50与电极组件10不重叠,以降低电极组件10的极片因与封装膜50接触而出现褶皱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100,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自二次电池100的同一侧伸出并通过设置于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之间的封装膜50隔离,使得当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之间的距离达到小于1.5mm时,第一金属板30和第二金属板40之间仍然不会发生接触短路,满足超窄电池的要求。且封装膜50与第一绝缘层60和第二绝缘层70粘接,利于提高封装强度。
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的任一种二次电池。本申请的电子装置可以是但不限于穿戴式电子产品,例如手表、眼镜、智能服装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包装袋,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包装部和第二包装部,所述第一包装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二包装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区和第四区,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四区构成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相接形成用于封装所述主体部的封装部,所述封装部包括位于所述二次电池同一侧的第一封装部和第二封装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
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封装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伸出所述包装袋外;
第二金属板,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封装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伸出所述包装袋外,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
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区相接;
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三区相接;和
封装膜,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封装膜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之间,所述封装膜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区的第一面与朝向所述第三区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粘接形成所述第一封装部,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粘接形成所述第二封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区相粘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区相粘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具有重叠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封装膜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一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边缘一侧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边缘超出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为W1,所述第二边缘超出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为W2,W 1≥1mm,W2≥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边缘相较于所述第四边缘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端相较于所述第四端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边缘超出所述第三端的距离为L1,所述第四边缘超出所述第四端的距离为L2,-1.5mm≤L 1≤0.5mm,-1.5mm≤L2≤0.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部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五边缘相较于所述第六边缘远离所述电极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四端超出所述第五边缘的距离为L 3,0.05mm≤L3≤2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五端一侧的第一端以及位于所述第六端一侧的第七端;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端超出所述第五端的距离为W3,所述第七端超出所述第六端的距离为W4,0.5mm≤W 3≤3mm,0.5mm≤W4≤3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七边缘,所述第七边缘与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二次电池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同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端超出所述第七边缘的距离为L4,-2.5mm≤L4≤1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封装膜与所述电极组件不重叠。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各自独立地包括聚丙烯、改性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包括金属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为铝塑膜或钢塑膜。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各自独立地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或聚氨酯中至少一种。
1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CN202311175186.XA 2023-09-12 2023-09-12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69604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5186.XA CN116960440A (zh) 2023-09-12 2023-09-12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5186.XA CN116960440A (zh) 2023-09-12 2023-09-12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60440A true CN116960440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53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75186.XA Pending CN116960440A (zh) 2023-09-12 2023-09-12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604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8733B2 (en) Battery pack
US8481199B2 (en) Sealed battery with a film casing
KR101264430B1 (ko) 이차전지의 파우치
US9741979B2 (en) Battery pack
US20090035654A1 (en) Laminate-cased battery formed with tab resin adhered to portions of tabs extended from laminate casing
WO2007105541A1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
EP2634831A1 (en)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KR20090075483A (ko) 압착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CN110190319B (zh)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211295152U (zh) 电池
CN105027320B (zh) 电池组
CN112510242B (zh) 二次电池及终端设备
EP3407417A1 (en) Thin film battery
CN112086585A (zh) 电池
JP2006351361A (ja) フィルム外装型蓄電装置
JP2014120369A (ja) 電池パック
CN103972427B (zh) 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KR20070075705A (ko) 소형 전지팩
KR100897181B1 (ko) 외부 입출력 단자가 전지셀의 측부 또는 하단에 위치하는소형 전지팩
CN116130850B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JP2005149938A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およびフィルム外装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6960440A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JP2001060452A (ja) フィルム外装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497728B2 (ja) 電極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CN212461973U (zh) 电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