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6447A -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 Google Patents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6447A
CN116956447A CN202311212462.5A CN202311212462A CN116956447A CN 116956447 A CN116956447 A CN 116956447A CN 202311212462 A CN202311212462 A CN 202311212462A CN 116956447 A CN116956447 A CN 116956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row
foundation pit
data set
set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124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56447B (zh
Inventor
宋学庆
石峰
王星星
王丽红
王浩
魏文秋
拓佳胜
高彦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Priority to CN2023112124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6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6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6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56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6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BIM软件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其中,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包括:标注模块、基础计算模型、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以及旋喷锚索模型构建模块,本申请采用BIM软件来进行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设计时,通过标注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并以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作为基础来设置防水帷幕和对应的外围支护,其中,外围支护采用双排不对称设置,以此来增加外围支护的强度,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软件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背景技术
对于失陷性黄土地以及软黄土等地基处理时,一般要考虑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对基坑边护处理,二是要解决由于渗透性对基坑边护处理后的影响。目前采用的技术基本上是在基坑周边灌注的围护桩,该围护桩外围布设深入到基坑基底以下岩土体的防水帷幕,且围护桩与防水帷幕通过旋喷锚索固定。比如公开号为:“CN116065596A”公开了一种高水位地区深基坑的组合式支护结构体系,该体系包括基坑周边灌注的围护桩,该围护桩顶部浇筑冠梁,该围护桩外围布设深入到基坑基底以下岩土体的止水帷幕,所述围护桩、止水帷幕通过深入基坑外围的预应力旋喷锚索固定。
上述公开的文献中,其只设计了一道围护桩,对基坑的处理强度不够,且止水帷幕设置在围护桩,若通过预应力旋喷锚索固定,那么预应力旋喷锚索固定必须要设置呈倾斜状,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且在进行设计及施工指导时,都是通过人工辅助设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图纸制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包括:
标注模块,所述标注模块用于在BIM中对构建好的基坑模型进行标注,标注基坑模型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形成第一标注文件;
基础计算模型,所述基础计算模型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标注文件按照设定的计算逻辑来生成的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
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用于读取第一数据集,获取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防水帷幕模型;
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用于读取第二数据集,获取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
旋喷锚索模型构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以及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用于确定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和防水帷幕模型之间的支护关联关系,基于所述支护关联关系来确定旋喷锚索的密度以及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逻辑是由XML格式编辑且呈层级结构的用于表示基础计算模型的计算规则的可编辑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可编辑文件包括:
基准数据层,所述基准数据层用于基于第一标注文件来获取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并将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写入对应的基准文件中;
规则设定层,所述规则设定层包括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第三设定区以及第四设定区,第一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一数据集写入防水帷幕模型的第一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一规则文件,第二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集写入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的第二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二规则文件,第三设定区用于写入第一形成规则和第二形成规则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并形成第三规则文件,第四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三设定区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来写入旋喷锚索模型的第三形成规则,并形成第四规则文件;
逻辑层,所述逻辑层用于存储计算逻辑,并为计算逻辑构建逻辑链路。
进一步地,所述逻辑链路包括:
基准数据层和规则设定层之间的主关联链路;
第一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一关联链路;
第二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二关联链路;
第三设定区与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之间的第三关联链路;
第四设定区和第三设定区之间的第四关联链路。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帷幕模型设置在基坑模型的外围,且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是由3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组合而成,每一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由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挤密桩单个模型组合而成。
进一步地,不同行之间的挤密桩单个模型呈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包括:
沿基坑模型边沿设置的若干个排列均匀的前排围护桩模型,以及在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后侧设置有竖向布设的多个旋喷锚索模型;
在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前冠梁模型,在多个旋喷锚索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后冠梁模型,且所述前冠梁模型和后冠梁模型之间构建连梁模型;
其中,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与所述防水帷幕模型对应固定。
进一步地,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和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之间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模型与旋喷锚索模型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BIM中构建基坑模型,以及在基坑模型中标注基坑模型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形成第一标注文件;
在BIM中构建一基础计算模型,所述基础计算模型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标注文件按照设定的计算逻辑来生成的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且所述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均具有能被读取、识别的数据矩阵结构;
读取第一数据集,获取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防水帷幕模型;读取第二数据集,获取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
确定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和防水帷幕模型之间的支护关联关系,基于所述支护关联关系来确定旋喷锚索的密度以及长度。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由上述公开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来形成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包括:
基坑,沿基坑边沿设置的多个前排围护桩,在多个前排围护桩的上方设置有前冠梁,在多个前排围护桩的后侧设置有多个旋喷锚索,在多个旋喷锚索的上方设置有后冠梁,且所述前冠梁和所有后冠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连梁;
在所述基坑的外围设置有防水帷幕,所述旋喷锚索和防水帷幕对应固定,且所述防水帷幕设置在旋喷锚索的下部;
其中,多个前排围护桩和多个旋喷锚索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与旋喷锚索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采用BIM软件来进行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设计时,通过标注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并以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作为基础来设置防水帷幕和对应的外围支护,其中,外围支护采用双排不对称设置,以此来增加外围支护的强度,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构建基础计算模型,该基础计算模型能够以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作为基础数据来设计防水帷幕和外围支护;可以达到快速生成结构图纸的目的,具体的基于基坑宽度来确定防水帷幕的宽度和深度,基于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来确定外围支护的强度。外围支护强度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体现,一是通过设置双排桩支护,增加一道支护来达到增加强度的目的,二是通过设置双排桩支护中前排围护桩和后排旋喷锚索的布设密度来增加强度,且后排旋喷锚索的布设密度大于前排围护桩的布设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侧视图。
其中,1-前冠梁,2-前排围护桩,3-连梁,4-后冠梁,5-旋喷锚索,6-防水帷幕。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公开的技术文献中,通过地基主体的宽度来确定防水帷幕的宽度和深度,比如在公开号为:“CN116011087A”的专利文献中,确定帷幕宽度和深度是通过以地基主体的宽度为参照,以超大时间尺度,并以水流的渗透路径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一个内层应力泡,通过内层应力泡来确定防水帷幕的宽度和深度。以上述公开的技术作为参照,本申请将基坑的宽度视为地基主体的宽度,利用相同的原理来确定防水帷幕的宽度和深度。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包括:标注模块,所述标注模块用于在BIM中对构建好的基坑模型进行标注,标注基坑模型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形成第一标注文件;基础计算模型,所述基础计算模型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标注文件按照设定的计算逻辑来生成的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用于读取第一数据集,获取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防水帷幕模型;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用于读取第二数据集,获取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旋喷锚索模型构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以及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用于确定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和防水帷幕模型之间的支护关联关系,基于所述支护关联关系来确定旋喷锚索的密度以及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逻辑是由XML格式编辑且呈层级结构的用于表示基础计算模型的计算规则的可编辑文件。所述可编辑文件包括:基准数据层,所述基准数据层用于基于第一标注文件来获取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并将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写入对应的基准文件中;规则设定层,所述规则设定层包括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第三设定区以及第四设定区,第一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一数据集写入防水帷幕模型的第一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一规则文件,第二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集写入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的第二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二规则文件,第三设定区用于写入第一形成规则和第二形成规则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并形成第三规则文件,第四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三设定区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来写入旋喷锚索模型的第三形成规则,并形成第四规则文件;逻辑层,所述逻辑层用于存储计算逻辑,并为计算逻辑构建逻辑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准文件中具有两个数据格式单元,一个数据格式单元用于存储基坑深度数据,另一个数据格式单元用于存储基坑宽度数据,通过将数据格式单元与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第三设定区以及第四设定区写入对应的数据表或者关联函数来形成逻辑链路,具体的,所述逻辑链路包括:基准数据层和规则设定层之间的主关联链路;第一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一关联链路;第二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二关联链路;第三设定区与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之间的第三关联链路;第四设定区和第三设定区之间的第四关联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包括:沿基坑模型边沿设置的若干个排列均匀的前排围护桩模型,以及在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后侧设置有竖向布设的多个旋喷锚索模型;在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前冠梁模型,在多个旋喷锚索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后冠梁模型,且所述前冠梁模型和后冠梁模型之间构建连梁模型;其中,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与所述防水帷幕模型对应固定。进一步地,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和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之间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模型与旋喷锚索模型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防水帷幕模型的宽度和深度是通过基坑宽度数据来确定的,将存储基坑宽度数据的数据格式单元与第一设定区通过关联函数关联,在BIM软件中自动的会确定出防水帷幕模型的宽度和深度,以此确定出防水帷幕模型的宽度和深度在基坑模型外围布设的位置;基于失陷性黄土或者软黄土等渗透率以及测量获取的土力学指标数据来确定外围支护的强度,通过获取外围支护的强度来确定外围支护中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布设密度,通过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布设密度来确定旋喷锚索模型的布设密度,所述防水帷幕模型设置在基坑模型的外围,且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是由3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组合而成,每一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由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挤密桩单个模型组合而成,且不同行之间的挤密桩单个模型呈交错设置;通过设置3行防水帷幕墙来增加防水帷幕的强度。
实施例
参照图2,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BIM中构建基坑模型,以及在基坑模型中标注基坑模型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形成第一标注文件;在BIM中构建一基础计算模型,所述基础计算模型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标注文件按照设定的计算逻辑来生成的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且所述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均具有能被读取、识别的数据矩阵结构;读取第一数据集,获取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防水帷幕模型;读取第二数据集,获取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确定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和防水帷幕模型之间的支护关联关系,基于所述支护关联关系来确定旋喷锚索的密度以及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逻辑是由XML格式编辑且呈层级结构的用于表示基础计算模型的计算规则的可编辑文件。所述可编辑文件包括:基准数据层,所述基准数据层用于基于第一标注文件来获取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并将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写入对应的基准文件中;规则设定层,所述规则设定层包括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第三设定区以及第四设定区,第一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一数据集写入防水帷幕模型的第一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一规则文件,第二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集写入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的第二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二规则文件,第三设定区用于写入第一形成规则和第二形成规则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并形成第三规则文件,第四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三设定区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来写入旋喷锚索模型的第三形成规则,并形成第四规则文件;逻辑层,所述逻辑层用于存储计算逻辑,并为计算逻辑构建逻辑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准文件中具有两个数据格式单元,一个数据格式单元用于存储基坑深度数据,另一个数据格式单元用于存储基坑宽度数据,通过将数据格式单元与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第三设定区以及第四设定区写入对应的数据表或者关联函数来形成逻辑链路,具体的,所述逻辑链路包括:基准数据层和规则设定层之间的主关联链路;第一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一关联链路;第二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二关联链路;第三设定区与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之间的第三关联链路;第四设定区和第三设定区之间的第四关联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包括:沿基坑模型边沿设置的若干个排列均匀的前排围护桩模型,以及在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后侧设置有竖向布设的多个旋喷锚索模型;在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前冠梁模型,在多个旋喷锚索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后冠梁模型,且所述前冠梁模型和后冠梁模型之间构建连梁模型;其中,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与所述防水帷幕模型对应固定。进一步地,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和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之间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模型与旋喷锚索模型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防水帷幕模型的宽度和深度是通过基坑宽度数据来确定的,将存储基坑宽度数据的数据格式单元与第一设定区通过关联函数关联,在BIM软件中自动的会确定出防水帷幕模型的宽度和深度,以此确定出防水帷幕模型的宽度和深度在基坑模型外围布设的位置;基于失陷性黄土或者软黄土等渗透率以及测量获取的土力学指标数据来确定外围支护的强度,通过获取外围支护的强度来确定外围支护中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布设密度,通过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布设密度来确定旋喷锚索模型的布设密度,所述防水帷幕模型设置在基坑模型的外围,且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是由3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组合而成,每一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由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挤密桩单个模型组合而成,且不同行之间的挤密桩单个模型呈交错设置;通过设置3行防水帷幕墙来增加防水帷幕的强度。
实施例
参照图3及图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由上述公开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来形成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包括:基坑,沿基坑边沿设置的多个前排围护桩2,在多个前排围护桩2的上方设置有前冠梁1,在多个前排围护桩2的后侧设置有多个旋喷锚索5,在多个旋喷锚索5的上方设置有后冠梁4,且所述前冠梁1和所有后冠梁4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连梁3;在所述基坑的外围设置有防水帷幕6,所述旋喷锚索5和防水帷幕6对应固定,且所述防水帷幕6设置在旋喷锚索5的下部;其中,多个前排围护桩2和多个旋喷锚索5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2与旋喷锚索5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本申请采用BIM软件来进行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设计,在进行设计时,通过标注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并以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作为基础来设置防水帷幕和对应的外围支护,其中,外围支护采用双排不对称设置,以此来增加外围支护的强度,并降低了施工难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构建基础计算模型,该基础计算模型能够以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作为基础数据来设计防水帷幕和外围支护;可以达到快速生成结构图纸的目的,具体的基于基坑宽度来确定防水帷幕的宽度和深度,基于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来确定外围支护的强度。外围支护强度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体现,一是通过设置双排桩支护,增加一道支护来达到增加强度的目的,二是通过设置双排桩支护中前排围护桩和后排旋喷锚索的布设密度来增加强度,且后排旋喷锚索的布设密度大于前排围护桩的布设密度。
实施例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进一步说明。
前排围护桩2长度为1.8~2倍基坑深度;后排旋喷锚索5的长度为:前排围护桩2长度+5~8m;防水帷幕设置在后排旋喷锚索的下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注模块,所述标注模块用于在BIM中对构建好的基坑模型进行标注,标注基坑模型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形成第一标注文件;
基础计算模型,所述基础计算模型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标注文件按照设定的计算逻辑来生成的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
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用于读取第一数据集,获取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防水帷幕模型;
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用于读取第二数据集,获取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
旋喷锚索模型构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基础计算模型、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构建模块以及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构建模块,用于确定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和防水帷幕模型之间的支护关联关系,基于所述支护关联关系来确定旋喷锚索的密度以及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逻辑是由XML格式编辑且呈层级结构的用于表示基础计算模型的计算规则的可编辑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辑文件包括:
基准数据层,所述基准数据层用于基于第一标注文件来获取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并将基坑深度数据和基坑宽度数据写入对应的基准文件中;
规则设定层,所述规则设定层包括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第三设定区以及第四设定区,第一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一数据集写入防水帷幕模型的第一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一规则文件,第二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二数据集写入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的第二形成规则,并形成第二规则文件,第三设定区用于写入第一形成规则和第二形成规则之间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并形成第三规则文件,第四设定区用于根据第三设定区的关联关系和约束条件来写入旋喷锚索模型的第三形成规则,并形成第四规则文件;
逻辑层,所述逻辑层用于存储计算逻辑,并为计算逻辑构建逻辑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链路包括:
基准数据层和规则设定层之间的主关联链路;
第一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一关联链路;
第二设定区与基准文件之间的第二关联链路;
第三设定区与第一设定区、第二设定区之间的第三关联链路;
第四设定区和第三设定区之间的第四关联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帷幕模型设置在基坑模型的外围,且所述防水帷幕模型是由3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组合而成,每一行防水帷幕墙模型由若干个排列均匀的挤密桩单个模型组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行之间的挤密桩单个模型呈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包括:
沿基坑模型边沿设置的若干个排列均匀的前排围护桩模型,以及在前排围护桩模型的后侧设置有竖向布设的多个旋喷锚索模型;
在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前冠梁模型,在多个旋喷锚索模型的上部构建有后冠梁模型,且所述前冠梁模型和后冠梁模型之间构建连梁模型;
其中,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与所述防水帷幕模型对应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前排围护桩模型和多个旋喷锚索模型之间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模型与旋喷锚索模型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9.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BIM中构建基坑模型,以及在基坑模型中标注基坑模型的基坑深度和基坑宽度,形成第一标注文件;
在BIM中构建一基础计算模型,所述基础计算模型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标注文件按照设定的计算逻辑来生成的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且所述第一数据集和第二数据集均具有能被读取、识别的数据矩阵结构;
读取第一数据集,获取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一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防水帷幕模型;读取第二数据集,获取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基于第二数据集的数据矩阵结构对应的生成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
确定不对称式双排围护桩模型和防水帷幕模型之间的支护关联关系,基于所述支护关联关系来确定旋喷锚索的密度以及长度。
10.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由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来形成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坑,沿基坑边沿设置的多个前排围护桩,在多个前排围护桩的上方设置有前冠梁,在多个前排围护桩的后侧设置有多个旋喷锚索,在多个旋喷锚索的上方设置有后冠梁,且所述前冠梁和所有后冠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连梁;
在所述基坑的外围设置有防水帷幕,所述旋喷锚索和防水帷幕对应固定,且所述防水帷幕设置在旋喷锚索的下部;
其中,多个前排围护桩和多个旋喷锚索呈不对称设计,且前排围护桩与旋喷锚索之间的数量比为1:1.5~2。
CN202311212462.5A 2023-09-20 2023-09-20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Active CN116956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2462.5A CN116956447B (zh) 2023-09-20 2023-09-20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12462.5A CN116956447B (zh) 2023-09-20 2023-09-20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6447A true CN116956447A (zh) 2023-10-27
CN116956447B CN116956447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45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12462.5A Active CN116956447B (zh) 2023-09-20 2023-09-20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644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2109A (ko) * 2005-11-16 2007-05-21 금동성 슬림형 합성 바닥 구조를 이용한 슬라브와 외벽의 동시 타설 및 지하 역타설 동시구축방법
CN106759379A (zh) * 2017-01-25 2017-05-31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坑不对称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CN216075140U (zh) * 2021-07-09 2022-03-18 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双排桩及双排高压旋喷止水帷幕联合支护结构
CN115795603A (zh) * 2022-11-17 2023-03-14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与gis相结合的岩土工程应用分析系统
CN115859453A (zh) * 2023-02-24 2023-03-28 陕西华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地基防水帷幕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011087A (zh) * 2023-03-15 2023-04-25 陕西华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湿陷性黄土地基防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16065596A (zh) * 2023-02-16 2023-05-05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一种高水位地区深基坑的组合式支护结构体系及支护方法
CN219033233U (zh) * 2022-12-02 2023-05-16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地铁建设的不等高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体系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2109A (ko) * 2005-11-16 2007-05-21 금동성 슬림형 합성 바닥 구조를 이용한 슬라브와 외벽의 동시 타설 및 지하 역타설 동시구축방법
CN106759379A (zh) * 2017-01-25 2017-05-31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坑不对称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CN216075140U (zh) * 2021-07-09 2022-03-18 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双排桩及双排高压旋喷止水帷幕联合支护结构
CN115795603A (zh) * 2022-11-17 2023-03-14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与gis相结合的岩土工程应用分析系统
CN219033233U (zh) * 2022-12-02 2023-05-16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地铁建设的不等高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体系
CN116065596A (zh) * 2023-02-16 2023-05-05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一种高水位地区深基坑的组合式支护结构体系及支护方法
CN115859453A (zh) * 2023-02-24 2023-03-28 陕西华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地基防水帷幕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6011087A (zh) * 2023-03-15 2023-04-25 陕西华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湿陷性黄土地基防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6447B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binson et al. Mediterranean sea circulation
Sukhodolov et al. Dynamics of flow at concordant gravel bed river confluences: Effects of junction angle and momentum flux ratio
van Maanen et al. Modelling the effects of tidal range and initial bathymetry on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idal embayments
CN104574511B (zh) 一种快速递进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CN106599477A (zh) 一种基于revit三维平台桩基自动生成与三维算量方法
Bilham et al. A ninth century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 and flood in the Kashmir Valley, and earthquake damage to Kashmir’s Medieval temples
CN202989937U (zh) 一种格栅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05653749U (zh) 河道丁坝结构和丁坝防护系统
CN116956447B (zh) 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设计系统、方法及不对称式双排桩支护
CN204780938U (zh) 一种新型的可回收拉锚式双排桩支护结构
Phoenix et al. Optimisation of tidal turbine array layouts whilst limiting their hydro-environmental impact
CN203188224U (zh) 土工膜袋吹砂围堰
CN115859453B (zh) 基于bim的地基防水帷幕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0130362B (zh) 基于牺牲收益率的桩撑支护结构筛选方法
CN108765573A (zh) 一种水电站地下厂房排水孔幕的模拟方法
CN117113785A (zh) 一种孔隙水压力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2027A (zh) 一种临交通隧道建筑结构振动分析方法和设备
CN116204956A (zh) 竖缝式鱼道池室隔板结构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6361973A (zh) 考虑排水管网节点水位自动修正的城市洪涝过程模拟方法
CN108062447B (zh) 一种预测潜水降水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方法
CN115270486A (zh) 饱和条件下弃渣场复垦水田后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措施方法
Poelman et al. Flow and bed morphology respons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wood logs for sediment management
CN114925624A (zh) 一种天然河道三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
Zhang et al. Hybrid modeling on 3D hydraulic features of a step-pool unit
CN115795978B (zh) 考虑多种影响因子的基坑开挖导致既有隧道上浮的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70 Youyi East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Shaanxi 710000

Applicant after: Xindian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0 Youyi East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Shaanxi 710000

Applicant before: CHINA ELECTRON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