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5506A -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5506A
CN116955506A CN202210395684.4A CN202210395684A CN116955506A CN 116955506 A CN116955506 A CN 116955506A CN 202210395684 A CN202210395684 A CN 202210395684A CN 116955506 A CN116955506 A CN 116955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ty
map
place
inform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5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鹤
泮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956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550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8172 priority patent/WO20231981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5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5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地图显示方法包括在第一缩放比例下显示第一地点的第一查询结果界面,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包括第一地点的第一地图信息。并在小于第一缩放比例的第二缩放比例下,显示第一地点的第二查询结果界面,第二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其中,第一地方信息包括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能够在缩放比例改变时,根据地图信息的改变,调整地方信息,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各个缩放比例下清楚完整的更为全面的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地点,降低用户决策难度,缩短用户决策周期,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慧城市技术和地图搜索技术的发展,涌现了大量能够显示与城市相关的信息的地图应用程序。其中,与城市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城市位置、城市轮廓、城市百科、城市热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以及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出行方式。
在一些应用程序中,通过查询“城市”,能够显示该城市的城市位置和城市轮廓,并能够在显示页面中显示该城市某一领域的详情信息,例如城市百科、城市天气等。在另一些应用程序中,通过查询“城市+城市POI类别”,能够显示该城市在该城市POI类别下的相关信息,例如该城市的热门景点、热门酒店、热门美食等。
如图1(a)所示,当用户点击手机10'的桌面101'中的地图APP的图标,手机10'由桌面101'切换至图1(b)中的检索界面102'。检索界面102'中包括有检索信息录入框102a',当用户在检索信息录入框102a'中录入检索信息“无锡”后,手机10'由检索界面102'切换至图1(c)中的城市地图界面103'。
当用户触摸手机10'的城市地图界面103',以使得手机10中地图APP的缩放比例变小时,如图1(d)所示,至少部分城市热点数据无法显示,必须通过查询对应的热点类别才能看到相关城市热点数据,这就会导致待查询城市对应的数据不全面,进而导致用户的决策路径较长,进一步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中,地图显示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查询城市后,根据待查询城市生成查询请求。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对应的地图图层。第一电子设备将查询请求发送给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其中,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城市POI数据。其他应用程序可以是与地图相关的其他应用程序,第三方服务器可以是与地图相关的服务器。随后,第一电子设备根据上述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城市POI数据构建出城市图层。最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其中,地图图层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坐标和地形图,城市图层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以及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热点。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图显示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显示第一地点的第一查询结果界面,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一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一地图信息。检测到缩放比例从第一缩放比例调整为第二缩放比例,其中第二缩放比例小于第一缩放比例。显示第一地点的第二查询结果界面,第二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其中,第一地方信息包括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
其中,本申请适用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是能够显示上述至少一种城市信息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手表、车机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头戴式显示器、便携式游戏机、智能电视等中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地点也即待查询地点。可以理解,待查询地点包括但不限于省、直辖市、城市、行政区、县、镇以及村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将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待查询地点为待查询城市为例进行描述。
第一查询结果界面是指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缩放比例下第一地点的显示界面。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一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一地图信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地图信息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坐标和地形信息。其中,地形信息可以通过地形图来表征。地形图可以包括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是指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地点的显示界面。第二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地图信息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坐标和地形信息。其中,地形信息可以通过地形图来表征。地形图可以包括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由于第二缩放比例小于第一缩放比例,也即第一缩放比例和第二缩放比例不相同,因此第一地图信息和第二地图信息不尽相同。例如,第二地图信息为第一地图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地方信息可以是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其中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可以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城市POI数据。可以理解,第一地方信息可以是从第一电子设备的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所获取到的,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即在本申请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查询城市后,根据待查询城市生成查询请求,随后,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对应的第一地图信息,而后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地图信息生成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二缩放比例小于第一缩放比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对应的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而后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图信息生成第二查询结果界面。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会再次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查询城市,并根据待查询城市生成查询请求,进而进一步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查询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信息。在可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会根据在第一缩放比例下生成的查询请求直接查询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信息。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能够在缩放比例改变时,根据地图信息的改变,调整地方信息,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各个缩放比例下清楚完整的显示与待查询地点相关的信息。首先,地图信息和城市信息相结合能够体现待查询地点与周围地点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而能够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地点所处的空间位置。其次,城市信息中的POI数据体现待查询地点中有什么,进而能够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地点的热点以及这些热点在待查询地点中的空间位置。基于此,能够在各个缩放比例下更为全面的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地点,降低用户决策难度,缩短用户决策周期,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根据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二地图信息生成第二地图图层,并根据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一地方信息生成地方图层。第一电子设备叠加显示第二地图图层和地方图层,得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
其中,地图图层是指第一电子设备根据地图信息渲染而成的图层。第二地图图层是指,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地图信息渲染而成的图层。同理,前文虽然未提及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地图图层是指,在第一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地图信息渲染而成的图层。地方图层是指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地方信息渲染而成的图层。
即在本申请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地图信息渲染生成第一地图图层,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一地图图层,得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地图信息渲染生成第二地图图层,同时根据第一地方信息渲染生成地方图层。第一电子设备叠加显示第二地图图层和地方图层,得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地图信息渲染生成第二地图图层,并根据第一地点信息生成地方图层,最后叠加显示第二地图图层和地方图层。也即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一地点的第一地方信息作为一个独立的图层叠加在原有的图层上,第一电子设备在保留原有地图信息的处理方式的情况下,只需要额外处理第一地方信息即可。一方面减少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当缩放比例再次缩小时,可以在原有的地图图层和地方图层上继续叠加,进一步减少第一电子设备的工作量。
在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渲染生成综合图层,最后显示综合图层,得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其中,地图图层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坐标和地形图,城市图层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以及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热点。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和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图应用的显示界面。
即在本申请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中安装有地图应用程序,本申请中的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和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图应用的显示界面。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第一地方信息还包括第一地点的地方轮廓数据和多个第二地点的地方轮廓数据,其中,第二地点与第一地点相邻。并且第二查询结果界面还显示有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的地方轮廓。其中,第二地点和第一地点相邻是指第二地点为第一地点的周围地点。周围地点是指空间位置上与待查询地点接壤,或者与待查询地点空间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地点。
即在本申请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还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第一电子设备根据上述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待查询城市的城市POI数据构建出城市图层。最后,第一电子设备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
可以理解,上述实现方式仅为第二查询结果查询结果界面的部分示例展示,还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待查询城市的城市POI数据分别构件不同的城市图层,并叠加展示所有的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得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第二查询结果界面通过显示待查询地点的地方轮廓和周围地点的地方轮廓能够体现待查询地点与周围地点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而能够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地点所处的空间位置,进而清楚的了解待查询地点和周围地点的交接情况。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将查询地点从第一地点切换为第二地点的切换操作。显示对应第二地点的第三查询结果界面,其中,第三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二地点的第三地图信息和第二地方信息,其中,第二地方信息包括第二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
第三查询结果界面是指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二缩放比例下第二地点的显示界面。第二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第二地点的第三地图信息和第二地方信息。可以理解,第三查询结果界面对应的第二缩放比例和第二查询结果对应的第二缩放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二地方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相似,区别在于,第一地方信息是针对第一地点的,第二地方信息是针对第二地点的。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可以将待查询地点切换到周围地点,实现不同待查询地点的信息之间的灵活切换,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降低用户的比对难度,进而便于缩短用户决策时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切换操作包括第一用户对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中的第二地点地方轮廓中的预设位置的点击操作,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中,显示第一地点的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之后,还包括检测到第一用户选择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中的第一地址作为第一目的地。显示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出发地。生成并显示对应第一目的地和第一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即在本申请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显示时,还能够接收用户输入的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并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确定出出行路线,进而根据出行路线对应的出行信息生成出行图层。第一电子设备将地图图层、城市图层和出行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至少一条出行路线显示由出发位置到该地点中的某一城市POI数据的出行路线,向用户展示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的交通枢纽、出行路线以及出行费用,降低决策难度,便于用户快速做出决策,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向第二电子设备共享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数据,其中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数据能够被第二电子设备用于生成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四查询结果界面。其中,第四查询结果界面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数据生成的显示界面。
上述地图显示方法,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数据能够被第二电子设备用于生成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四查询结果界面,以供多个用户通过多台电子设备协同选择出行方案。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第一用户选择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中的第二地址作为第二目的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二出发地和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三出发地,其中,第三出发地是第二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四查询结果界面输入的。第一电子设备生成并显示对应第二目的地和第二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以及对应第二目的地和第三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第二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四查询结果界面选择的第三目的地,第三目的地为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中的第三地址。第一电子设备显示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第一用户输入的第四出发地和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五出发地,其中,第五出发地是第二用户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四查询结果界面输入的。第一电子设备生成并显示对应第三目的地和第四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以及对应第三目的地和第五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当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地图显示方法。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地图显示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指令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地图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桌面101'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检索界面102'的示意图;
图1(c)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图1(d)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桌面101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检索界面102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图2(d)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图2(e)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苏州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图2(d)中S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104;
图3(c)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由北京出发至无锡市拈花湾的出行地图界面105;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显示方案所适用的系统架构;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的交互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的交互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的交互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
图10(a)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其中显示了第一城市的城市信息;
图10(b)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其中显示了第三城市的城市信息;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地图显示方案所适用的系统架构;
图12(a)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104;
图12(b)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104,其中包括多个出发地录入框;
图12(c)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手机4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404,其中包括多个出发地录入框;
图12(d)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
图12(e)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
图1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手机10的一种软件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所涉及的地点包括但不限于省、直辖市、城市、行政区、县、镇以及村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所涉及的地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方位置、地方轮廓、地方百科、地方POI数据以及地点与地点之间的导航方式等。本申请所适用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能够显示上述至少一种城市信息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手表、车机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头戴式显示器、便携式游戏机、智能电视等中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此外,电子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Linux操作系统、微软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Windows)、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iOS)、安卓(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各种电子设备。
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将以电子设备为手机10,待查询地点为待查询城市,待查询城市为无锡为例,详细描述本申请中地图显示方案。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桌面101'的示意图。图1(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检索界面102'的示意图。图1(c)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图1(d)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基于此,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想要知道“待查询城市在哪”以及“待查询城市有什么”。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包括:手机10中的地图APP 11接收用户输入的待查询城市后,地图APP 11根据待查询城市生成查询请求。地图APP 11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对应的地图图层,其中,地图APP 11查询到的地图图层包括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坐标和地形图(也即,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可以理解,周围城市是指空间位置上与待查询城市接壤的其他城市,或者与待查询城市空间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城市。
同时,地图APP 11将查询请求发送给手机10中的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手机10中的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其中,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城市POI数据。手机10中的其他应用程序可以是与地图相关的其他应用程序,第三方服务器可以是与地图相关的服务器。随后,地图APP 11根据上述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和城市POI数据构建出城市图层。最后,地图APP 11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
除此之外,如图1(d)所示,地图图层显示的是待查询城市和周围城市的交通信息和地形信息,默认不显示城市轮廓,只有搜索待查询城市的时候才显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但是,有些情况下需要看到待查询城市和周围城市的交接情况。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还包括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地图APP 11根据上述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数据、构待查询城市的城市POI数据和建出城市图层。最后,地图APP 11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
本申请中手机10中的地图APP 11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其中,地图图层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坐标和地形图,城市图层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及其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以及能够体现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热点。首先,地图图层和城市图层相结合能够体现待查询城市与周围城市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而能够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城市所处的空间位置。其次,城市图层中待查询城市的城市POI数据体现待查询城市中有什么,进而能够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热点以及这些城市热点在待查询城市中的空间位置。最后,城市图层还提供了图层上的交互能力,便于用户切换至其他显示界面,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2(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桌面101的示意图。图2(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检索界面102的示意图。图2(c)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
如图2(a)所示,手机10的桌面101包括地图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应用图标101a。
当用户想要获取无锡的城市信息时,用户触摸桌面101中地图APP的应用图标101a,手机10由图2(a)中的桌面101切换至图2(b)中的地图APP的检索界面102。如图2(b)所示,地图APP的检索界面102包括检索信息录入框102a和城市选择区域102b。
而后,用户在图2(b)中的检索信息录入框102a中输入“无锡”后,城市选择区域102b中显示有无锡市标签按钮102b1、无为市标签按钮102b2和无棣县标签按钮102b3。
随后,用户点击无锡市标签按钮102b1后,手机10由图2(b)中的检索界面102切换至图2(c)中的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其中,城市地图界面103是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显示后的界面。
如图2(c)所示,城市地图界面103可以包括城市名称区域103a、POI类别区域103b、周围城市区域103c和地图显示区域103d。其中,城市名称区域103a显示出了无锡市的城市名称。POI类别区域103b显示出了飞机场按钮103b1、火车站按钮103b2和景点按钮103b3等多个POI类别按钮。周围城市区域103c显示出了无锡市周围城市的选择按钮,例如,苏州市按钮103c1、湖州市按钮103c2、常州市按钮103c3、宣城市按钮103c4和泰州市按钮103c5。地图显示区域103d显示出了无锡市及其周边城市的城市轮廓(City Contour,CC)以及无锡市内的城市POI数据(例如无锡市内的飞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景点等)。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地图显示方法,在手机10中的APP 11接收用户的查询操作以后,通过手机10中的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获取到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地图图层和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进而能够根据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生成城市图层。上述方法通过叠加显示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生成城市地图界面103,手机10通过城市地图界面103能够在显示待查询城市与周围城市的相对位置的同时,还显示待查询城市的交通枢纽和景点等城市POI数据,简化用户的查询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2(c)所示,城市地图界面103中的地图显示区域103d的外部轮廓为矩形或者圆角矩形,且地图显示区域103d中能够显示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和待查询城市的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
可以理解,图2(c)中的城市地图界面103中的地图显示区域103d可以显示待查询城市的全部城市轮廓和周围城市的局部城市轮廓,直至待查询城市的全部城市版图和周围城市的部分城市版图填满整个矩形或者圆角矩形。
图2(d)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2(d)所示,城市地图界面103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且城市地图界面103中能够显示出待查询城市完整的城市轮廓和周边城市完整的城市轮廓。其中,周边城市为周围城市中与待查询城市接壤的城市。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想要进一步查询待查询城市的其中一个周围城市的城市信息时。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图显示方法,还包括手机10中的地图APP 11接收用户在待查询城市的城市地图界面上输入的调整后的待查询城市,其中调整后的待查询城市可以待查询城市的其中一个周围城市。随后,地图APP 11根据接收到的调整后的待查询城市,从手机10中或者其他终端中的手机10中的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中获取调整后的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地图图层和城市信息,并通过调整后的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构建调整后的城市图层。最后,地图APP 11叠加显示调整后的待查询城市相关的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由于整体步骤与前个应用场景中的步骤较为相似,在此将不作赘述。
图2(e)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苏州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示意图。当用户想要查询城市地图界面103中无锡市的周围城市中苏州市的城市信息时,如图2(c)所示,城市地图界面103中的周围城市区域103c中显示有苏州市按钮103c1、湖州市按钮103c2、常州市按钮103c3、宣城市按钮103c4和泰州市按钮103c5。当用户点击苏州市按钮103c1时,手机10的显示界面由图2(c)中的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切换至图2(e)中的苏州市对应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由于苏州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布局方式和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的布局方式较为相似,在此将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点击苏州市的城市版图中的任意一点后,手机10中的显示界面由图2(c)中的无锡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切换为图2中苏州市的城市地图界面103”,本申请对此不作展开描述。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地图显示方法可通过城市地图界面103中的周围城市的按钮将待查询城市切换到周围城市,实现不同待查询城市的城市信息之间的灵活切换,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降低用户的比对难度,进而便于缩短用户决策时间。
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在知晓一城市的城市信息后,还想获取从一出发位置到该城市的城市信息中某一城市POI数据的出行路线。本申请提供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包括:手机10中的地图APP 11将城市图层和地图图层叠加在一起作为城市地图界面103显示时,地图APP 11接收用户输入的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并通过手机10中手机10中的其他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服务器确定出出行路线,进而根据出行路线对应的出行信息生成出行图层。地图APP 11将地图图层、城市图层和出行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
图3(a)示出了图1(d)中S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104,图3(c)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由北京出发至无锡市拈花湾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当用户想要从“北京”出行至“无锡”的其中一个城市POI数据,如图3(a),例如用户想要出行至无锡市的“拈花湾”时,用户选择城市地图界面103中地图显示区域103d中的“拈花湾”区域。此时,手机10的显示界面由图1(d)中的城市地图界面103切换至图3(b)中的交通地图界面104。如图3(b)所示,交通地图界面104中包括城市名称区域104a、POI类别区域104b、出发位置录入框104c和地图显示区域104d。
随后,用户在出发位置录入框104c中录入用户计划的出发位置“北京”。手机10的显示界面由图3(b)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4切换至图3(c)所示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出行地图界面105为地图APP 11将地图图层、城市图层和出行图层叠加显示后的效果。如图3(c)所示,出行地图界面105包括城市名称区域105a、城市POI类别区域105b、出发位置录入框105c和地图显示区域105d。其中,地图显示区域105d中显示出以“北京”作为出发位置以“无锡”的“拈花湾”作为终止位置的出行路线。具体地,地图显示区域105d显示有出行路线经过的交通枢纽、出行方向、出行时长和出行费用。例如北京到无锡市中的“拈花湾”包括3条出行路线:出行路线l1,“北京南站——宜兴站——拈花湾”;出行路线l2,“北京南站——无锡东站——拈花湾”;出行路线l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拈花湾”。如图3(b)所示,地图显示区域105d还显示了出行路线对应的交通信息。例如,出行路线l1中,北京南站到宜兴站的交通信息为“5小时5分,504元”,宜兴站到拈花湾的交通信息为“1小时8分,158元”。由于出行路线l2和出行路线l3的交通信息与出行路线l1的交通信息相似,在此将不作一一描述。除此之外,点击每条出行路线又可以查询详细的信息,例如通行方式等。
本申请中,手机10中的地图APP 11通过出行出行地图界面105显示由出发位置到该城市中的某一城市POI数据的出行路线,向用户展示出发城市和终止城市的交通枢纽、出行路线以及出行费用,降低决策难度,便于用户快速做出决策,提升用户体验。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显示方案所适用的显示系统的系统架构。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的显示系统的系统架构包括已建立通信连接的手机10、服务器20和服务器30。其中,手机10中安装有地图APP 11,服务器20包括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服务器30包括城市交通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
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城市检索模块21、城市查询模块22、城市交通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可以集成于同一个服务器中。在另外一些实现方式中,城市检索模块21、城市查询模块22、城市交通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也可以分别位于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服务器中,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地图APP 11用于建立用户与城市检索模块21、城市查询模块22、城市交通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等模块之间的交互。
一方面,地图APP 11用于建立用户与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之间的交互。例如,地图APP 1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检索信息,并根据检索信息生成用于指示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对应城市的检索请求。再例如,地图APP 11用于接收用户选择的城市,并根据用户选择的城市生成用于指示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对应的城市信息的查询请求。再例如,地图APP 11还能够基于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出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以将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出的城市信息直观地显示给用户。
另一方面,地图APP 11用于建立用户与城市交通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之间的交互。例如,地图APP 1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城市POI数据和出发位置,并根据城市POI数据和出发位置生成用于指示城市交通模块31查询穿梭路线的路线查询请求。再例如,地图APP11用于接收城市交通模块31返回的穿梭路线、出发交通枢纽和终止交通枢纽,并根据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生成用于指示地图导航模块32查询对应的导航路线的路线导航请求。再例如,地图APP 11还能够基于穿梭路线和导航路线确定出出发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出行路线。再例如,地图APP 11还能够基于确定出的出行路线渲染出行图层,以将城市穿梭模块31确定出的穿梭路线和城市导航模块32确定出的导航路线直观地显示给用户。
城市检索模块21可以为通用服务,用于检索出与检索信息相关联的城市。城市查询模块22可以为通用服务,用于查询待查询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轮廓和城市POI数据,以及用于查询周围城市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
城市交通模块31可以为通用服务,能够通过火车数据、飞机数据计算两城市之间的穿梭路线。地图导航模块32可以为通用服务,能够根据交通枢纽和具体位置(出发位置或者终止位置)确定出两者之间的导航路线。
下面将以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场景中用户想要查询第一城市的城市信息为例,介绍用户、手机10和服务器20之间的交互过程。
应用场景1
在应用场景1中,用户想要知道“第一城市在哪”以及“第一城市有什么”。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的交互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适用的显示系统包括手机10和服务器20。其中,手机10上安装有地图APP11,服务器20包括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如图5所示,地图显示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地图APP 11接收用户输入的检索信息。其中,检索信息是指用户输入的、用于触发地图显示方案的信息。
在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检索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在地图APP 11上输入的、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信息。例如,检索信息的输入方式可以为,用户操作手机10的相关界面,并在手机10的显示界面为地图APP 11的录入界面时,在录入界面内录入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信息。其中,地图APP 11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语音识别系统获取用户录入的检索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检索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在地图APP 11上录入的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文字信息,也即地图APP 11可以通过触摸屏获取用户录入的文字信息。例如,用户在图2(b)中录入框102a中录入的文字信息。可以理解,用户在录入框102a中录入的文字信息并不一定是待查询城市的城市名称,还可以是待查询城市的拼音、首拼等能够表征待查询城市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如图2(a)和图2(b)所示,用户想要查询无锡市对应的城市信息,用户点击图2(a)中手机10的桌面101中的地图APP 11的应用图标101a后,手机10由桌面101切换至地图APP 11的检索界面102。不难发现,检索界面102包括检索信息录入框102a和城市选择区域102b。用户在检索信息录入框102a中录入与无锡相关的文字信息,例如“无锡”、“无锡市”、“无”、“wuxi”和“wx”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检索信息还可以包括用户在地图APP 11上进行的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触摸操作,也即地图APP 11可以通过触摸屏获取用户进行的触摸操作。可以理解,用户在地图APP 11上进行的与待查询城市相关的触摸操作可以是单击、双击、滑动、拖动等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用户想要查询无锡市对应的城市信息,用户操作手机10的相关界面,并在手机10的显示界面为地图APP 11的地图界面时,点击地图界面内无锡市城市轮廓内的任意一点。
可以理解,以上仅为用户输入检索信息的部分示例,其他输入方式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02:地图APP 11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信息生成检索请求。
其中,检索请求是指地图APP 11根据检索信息生成的请求指令。检索请求携带有检索信息,用于指示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出与检索信息相关的城市。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检索请求用于指示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出与检索信息相关城市的其他主体,城市火车站,城市机场,城市标志建筑等等。
步骤S503:地图APP 11将检索请求发送给城市检索模块21。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根据检索信息生成检索请求,并将检索请求发送给城市检索模块21,以使得城市检索模块21能够通过检索请求获取对应的城市。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城市检索模块21包括历史数据库、提取子模块、比对子模块和筛选子模块。其中,历史数据库中关联存储有历史关键词和历史城市。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请求指令携带的检索信息中的关键词。比对子模块用于比对关键词和历史关键词,以获取关键词和历史关键词的相似度。筛选子模块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关键词和历史关键词的相似度筛选出与检索信息对应的历史关键词,并用于将筛选出的历史关键词所对应的历史城市作为检索结果发送给地图APP 11。
可以理解的是,历史数据库中关联存储的历史关键词和历史城市是采用离线挖掘的方式定时更新的。其中,离线挖掘可以是通过大数据离线定时任务,计算出截止某一时刻全网相关联的历史关键词和历史城市。
步骤S504: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并将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发送给地图APP 11。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城市检索模块21根据检索请求检索出对应的城市,并将检索出的城市作为检索结果发送给地图APP 11。
由上文可知,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城市检索模块21包括历史数据库、提取子模块、比对子模块和筛选子模块。提取子模块提取检索信息中的关键词。比对子模块将提取到的关键词分别与历史数据库中的每个历史关键词比对,以获取关键词和每个历史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筛选子模块筛选出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的历史关键词,并将筛选出的历史关键词对应的历史城市作为检索结果返回给地图APP 11。
例如,检索信息为“wuxi 123”,提取子模块从“wuxi 123”中提取到关键词“wuxi”,筛选子模块筛选出与关键词“wuxi”对应的历史关键词“无锡”,并将历史关键词“无锡”对应的城市“无锡市”作为检索结果发送给地图APP 11。
再例如,如图2(b)所示,检索信息为“无nnn”,提取子模块从“无”中提取到关键词“无”,筛选子模块筛选出与关键词“无”对应的历史关键词“无锡”、“无为”和“无棣”,并将历史关键词“无锡”对应的城市“无锡市”、历史关键词“无为”对应的城市“无为市”以及历史关键词“无棣”对应的城市“无棣县”作为检索结果发送给地图APP 11。
再例如,检索信息为“南”,提取子模块从“南”中提取到关键词“南”,筛选子模块筛选出与关键词“南”对应的历史关键词“南京”、“南昌”、“南宁”和“南阳”等,并将历史关键词“南京”对应的城市“南京市”、历史关键词“南昌”对应的城市“南昌市”、历史关键词“南宁”对应的城市“南宁市”和历史关键词“南阳”对应的城市“南阳市”作为检索结果发送给地图APP 11。
可以理解,以上仅为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方案的部分示例,其他检索方式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05:地图APP 11将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显示给用户。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根据接收到的检索结果生成为城市标签按钮,并将生成的城市标签按钮显示给用户,以使得用户可以基于城市标签按钮查看与检索请求对应的检索结果,进而便于用户根据检索结果选择想要查询的城市。
例如图2(b)所示,城市标签按钮包括无锡市标签按钮102b1、无为市标签按钮102b2和无棣县标签按钮102b3。再例如,城市标签按钮包括南京市标签按钮、南昌市标签按钮、南宁市标签按钮和南阳市标签按钮。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根据接收到的检索结果生成为城市选项卡,并将生成的城市选项卡显示给用户,以使得用户可以基于城市选项卡查看到与检索请求对应的检索结果,进而便于用户根据检索结果选择想要查询的城市。
可以理解,以上仅为检索结果显示方案的部分示例,其他显示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06:地图APP 11接收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
其中,第一城市是用户想要查询的城市,也即待查询城市。第一城市可以是基于用户选择的标签按钮或者选项卡等确定的城市。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通过用户选择的标签按钮从检索结果中确定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通过触摸触摸屏以触发图2(b)中城市选择区域102b中的无锡市标签按钮102b1,进而地图APP 11根据用户的触摸操作确定无锡市为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触发图2(b)中城市选择区域102b中的无锡市标签按钮102b1,进而地图APP 11利用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用户的语音信息,进而确定出无锡市为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
可以理解,以上仅为地图APP 11接收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的部分方案示例,其他接收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507:地图APP 11根据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生成与第一城市对应的第一查询请求。
第一查询请求是指地图APP 11根据第一城市生成的请求指令,第一查询请求用于触发调用城市查询模块22的接口。第一查询请求携带有第一城市,城市查询模块22能够根据第一查询请求查询出第一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可以理解,根据第一查询请求查询出对应的城市信息与第一查询请求相对应,并与第一城市相关。
除此之外,地图APP 11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第一城市对应的地图图层。
步骤S508:地图APP 11将第一查询请求发送给城市查询模块22。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根据第一城市生成第一查询请求,并将第一查询请求发送给城市查询模块22,以使得城市查询模块22能够通过第一查询请求获取对应的城市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城市查询模块22包括历史数据库、提取子模块、比对子模块和筛选子模块。其中,历史数据库中关联存储有历史关键词和历史城市。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请求指令携带的检索信息中的关键词。比对子模块用于比对关键词和历史关键词,以获取关键词和历史关键词的相似度。筛选子模块用于基于计算出的关键词和历史关键词的相似度筛选出与检索信息对应的历史关键词,并用于将筛选出的历史关键词对应的历史城市作为检索结果发送给地图APP 11。
步骤S509: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并将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发送给地图APP 11。
其中,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包括第一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以及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
其中,第一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可以是第一城市的城市名称、城市轮廓和城市POI数据。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一组城市POI数据可以包括编码(ID)、名称(name)、经度(lat)和纬度(lon)。例如,其中一组城市POI数据可以表征为:12234(ID)、苏南硕放国际机场(name)、116.32(lat)和30.13(lon)。可以理解,城市POI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维度的信息,例如地址和类别等维度,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可以是周围城市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可以理解,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可以是在空间地理关系上与第一城市接壤的城市,还可以是与第一城市之间的最小距离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的城市。其中两城市之间的最小距离是指一城市的城市轮廓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城市的城市轮廓上的任意一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例如,无锡市的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可以包括宣城、常州、泰州、湖州和苏州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无锡市的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还可以包括与常州和泰州毗邻的镇江市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以及与湖州和苏州毗邻的嘉兴市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
可以理解,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与手机10的显示界面的规格相适配:当手机10的显示界面相较于第一城市的比例较大时,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包括更多的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的城市信息;反之,当手机10的显示界面相较于第一城市的比例较小时,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包括更少的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的城市信息。
例如,如图2(c)和图2(d)所示,第一城市为无锡市,且热门分类包括飞机场、火车站和景点。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出无锡市的城市信息以及无锡市的周围城市的城市信息。其中,无锡市的城市信息中包括无锡(城市名称),城市轮廓,以及无锡市内的热点数据,例如,无锡市内的热点数据可以包括: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总火车站、无锡站、无锡东站、无锡新区站、宜兴站、惠山古镇、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太湖鼋头湖风景区、灵山仙境、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拈花湾、三国水浒景城和宜兴竹海风景区。无锡市的周围城市包括宣城、常州、泰州、湖州、苏州、镇江和嘉兴。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包括宣城、常州、泰州、湖州、苏州、镇江和嘉兴这7个城市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
其中,无锡市的城市名称、城市轮廓和城市POI数据,以及无锡市的周围城市中的宣城、常州、泰州、湖州、苏州、镇江和嘉兴这7个城市的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以JSON文件的形式返回。
其中,JSON文件中包括能显示城市POI数据的细节信息、能显示待查询城市的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的周围信息和能显示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的轮廓信息。例如JSON文件可以为:
在JSON文件中,细节信息包括飞机场的城市POI数据的字段,具体字段包括飞机场编码、飞机场名称、飞机场经度和飞机场纬度,例如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城市POI数据的字段包括:
"airport":[
{"id":12234,"name":"苏南硕放国际机场","lat":116.32,"lon":30.13}
]。
在JSON文件中,细节信息还包括火车站的城市POI数据的字段,具体字段包括火车站编码、火车站名称、火车站经度和火车站纬度,例如无锡站和无锡东站的城市POI数据的字段包括:
在JSON文件中,细节信息还包括景点的城市POI数据的字段,具体字段包括景点编码、景点名称、景点经度和景点纬度,例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和灵山胜境的城市POI数据的字段包括:
在JSON文件中,周围信息包括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的字段,具体字段包括城市轮廓上的多个点的坐标,例如常州市、湖州市和苏州市的周围信息的字段包括:
在JSON文件中,轮廓信息包括待查询城市的城市轮廓的字段,具体字段包括城市轮廓上的多个点的坐标,例如无锡市的周围信息的字段包括城市轮廓上的4个点的坐标,例如:
"profile":[[113.22,24.23],[113.25,24.25],[114.02,25.10],[113.22,24.23]]。
步骤S510:地图APP 11根据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
地图APP 11接收到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后,根据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地图APP 11根据所有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地图APP 11根据部分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使得渲染后的城市图层能够显示部分城市信息。例如,渲染后的城市图层显示有规模较大或者热度较高的城市POI数据。再例如,渲染后的城市图层显示城市信息中的城市POI数据中的类型、经度和维度,而不显示城市POI数据中的名称。
步骤S511:地图APP 11在地图图层上叠加显示渲染后的城市图层。
地图APP 11根据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并在地图图层上叠加显示渲染后的城市图层。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地图APP 11将第一城市相关的城市信息分区显示在城市图层中。例如图2(c)所示,城市地图界面103包括城市名称区域103a、POI类别区域103b、周围城市区域103c和地图显示区域103d。其中,城市名称区域103a中显示有无锡市按钮103a1,POI类别区域103b显示有飞机场按钮103b1、火车站按钮103b2和景点按钮103b3。其中,城市POI类别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或者根据用户画像生成的。
周围城市区域103c中显示有苏州市按钮103c1、湖州市按钮103c2、常州市按钮103c3、宣城市按钮103c4和泰州市按钮103c5。地图显示区域103d中显示有无锡市的城市轮廓、无锡市内的城市POI数据以及无锡市周围城市的城市轮廓。
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地图APP 11将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以选择按钮的方式并列展示于城市选择区域102b。
在本申请一些可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地图APP 11将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展示。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从渲染后的城市图层中的POI类别区域103b中,选择出其中一个POI类别按钮,在城市图层中突出显示的该类POI类别的城市POI数据。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从渲染后的城市图层中的地图显示区域103d中,选择出其中一个城市POI数据,在城市图层中突出显示的该城市POI数据。
下面将以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场景中用户想要由查询第一城市的城市信息切换至查询第二城市的城市信息为例,介绍用户、手机10和服务器20之间的交互过程。其中,第二城市为第一城市的其中一个周围城市。
应用场景2
在应用场景2中,用户在知道“第一城市在哪”以及“第一城市有什么”以后,还想要知道“第二城市在哪”以及“第二城市有什么”,其中第二城市为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中的其中一个城市。
图6示出了适用于应用场景2的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的交互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适用的显示系统包括手机10和服务器20。其中,手机10上安装有地图APP 11,服务器20包括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如图6所示,地图显示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地图APP 11接收用户输入的检索信息。其中,检索信息是指用户输入的、用于触发地图显示方案的信息。步骤S601与步骤S501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2:地图APP 11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信息生成检索请求。步骤S602与步骤S502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3:地图APP 11将检索请求发送给城市检索模块21。步骤S603与步骤S503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4: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并将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发送给地图APP 11。步骤S604与步骤S504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5:地图APP 11接收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步骤S605与步骤S505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6:地图APP 11将与检索请求对应的城市显示给用户。步骤S606与步骤S506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7:地图APP 11根据用户选择的第一城市,生成与第一城市对应的第一查询请求。步骤S607与步骤S507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8:地图APP 11将第一查询请求发送给城市查询模块22。步骤S608与步骤S508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09: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并将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发送给地图APP 11。步骤S609与步骤S509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10:地图APP 11根据与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步骤S610与步骤S510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11:地图APP 11显示渲染后的城市图层。步骤S611与步骤S511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步骤S612:地图APP 11接收用户选择的第二城市。
其中,第二城市是用户在查询第一城市以后想要继续查询的城市。第二城市可以是第一城市的其中一个周围城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接收用户从渲染后的城市图层中选择出的第二城市。第二城市可以是基于用户从周围城市区域103c中选出的周围城市的选择按钮确定出的城市。例如,第二城市可以是,地图APP 11基于用户点击图2(d)中苏州市按钮103c1所确定出的城市。第二城市还可以是基于用户在地图显示区域103d中的触摸操作所确定出的城市,例如,第二城市可以是,地图APP 11基于用户点击苏州市的城市轮廓内的任意一点所确定出的城市。
步骤S613:地图APP 11根据用户选择的第二城市,生成与第二城市对应的第二查询请求。
第二查询请求是指地图APP 11根据第二城市生成的请求指令,第二查询请求用于触发调用城市查询模块22的接口。第二查询请求携带有第二城市,城市查询模块22能够根据第二查询请求查询出对应的城市信息。可以理解,根据第二查询请求查询出对应的城市信息与第二查询请求相对应,并与第二城市相关。
除此之外,地图APP 11根据查询请求查询到第一城市对应的地图图层。
步骤S614:地图APP 11将第二查询请求发送给城市查询模块22。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根据第二城市生成第二查询请求,并将第二查询请求发送给城市查询模块22,以使得城市查询模块22能够通过第二查询请求获取对应的城市信息。步骤S614与步骤S608基本相同,在此将不作过多描述。
步骤S615: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与第二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并将与第二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发送给地图APP 11。
其中,与第二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包括第二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以及第二城市的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步骤S615与步骤S609原理相同,在此将不作过多描述。数据返回结果与步骤S509中描述的信息规格一致。
例如,第二城市为苏州市,且热门分类包括飞机场、火车站和景点。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出苏州市的城市信息以及苏州市的周围城市的城市信息。其中,苏州市的城市信息中,城市坐标为(x2,y2),城市名称为“苏州”,城市轮廓,以及苏州市内的热点包括苏州光福飞机场、苏州站、苏州园区站、苏州北站、苏州新区站、阳澄湖站、昆山站、昆山南站、拙政园、甪直、周庄、寒山寺和虎丘。第一城市的周围城市包括无锡、泰州、南通、上海、嘉兴和常州。周围城市对应的城市信息包括无锡、泰州、南通、上海、嘉兴和常州的城市坐标、城市名称和城市轮廓。
步骤S616:地图APP 11根据与第二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重新渲染城市图层。步骤S616与步骤S610基本相同,在此将不作过多描述。
步骤S617:地图APP 11叠加显示地图图层和重新渲染后的城市图层。
地图APP 11根据与第二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再重新渲染城市图层,并叠加显示地图图层和重新渲染后的城市图层。步骤S616与步骤S610基本相同,在此将不作过多描述。
地图APP 11将图区的待查询城市由“无锡市”更新成“苏州市”,显示“苏州市”的城市名称、POI类别、周围城市。
下面将以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场景中用户想要从第三城市出发去往第一城市中的某一城市POI数据为例,介绍用户、手机10、服务器20和服务器30之间的交互过程。其中,第三城市为用户的出发城市。
应用场景3
与应用场景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应用场景3中,用户想从第三城市出发去往第一城市中的某一城市POI数据。则适用于应用场景3的地图显示方案在图5示出的交互图之后还包括图7示出的交互步骤。结合图5和图7可知,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地图显示方案适用的显示系统包括手机10、服务器20和服务器30。其中,手机10上安装有地图APP 11,服务器20包括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服务器30包括城市穿梭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其中,地图APP 11、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执行步骤S501~步骤S511以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地图APP 11接收用户选择的城市POI数据。
其中,地图APP 11根据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并将渲染后的城市图层显示给用户。不难理解,渲染后的城市图层中显示有第一城市内的城市POI数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从渲染后的城市图层中选择出其中一个城市POI数据。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地图APP 11根据第一查询请求对应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时,会根据每个城市POI数据分别生成一个城市POI按钮。城市POI按钮可以是城市POI数据对应的区域、城市POI数据对应的图标和城市POI数据对应的名称中的任意一种。用户在渲染后的城市图层点击其中一个城市POI数据对应的区域。例如,城市POI数据为拈花湾,如图2(d)所示,用户点击无锡市内的拈花湾对应的景点图标或者用户点击无锡市内的拈花湾所在的区域时,地图APP能够接收用户选择的城市POI数据“拈花湾”。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从渲染后的城市图层中选择出其中一类城市POI数据,随后从该类城市POI数据中选择出其中一个城市POI数据。例如,用户在渲染后的城市图层点击其中一个城市POI类别按钮,在突出显示的该类城市POI数据中选择其中一个城市POI数据。
例如,仍以城市POI数据为拈花湾为例,如图2(d)所示,用户点击无锡市的景点按钮103b3,如图3(b)所示,手机10中的地图APP 11突出显示景点类别的惠山古镇、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太湖鼋头湖风景区、灵山仙境、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拈花湾、三国水浒景城和宜兴竹海风景区。随后,用户在突出显示的景点中选择出拈花湾。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用户点击拈花湾对应的景点图标或者用户点击无锡市内的拈花湾所在的区域,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702:地图APP 11根据城市POI数据生成终止位置,并生成出发位置输入框。
例如图3(b)所示,地图APP 11在交通地图界面104中城市名称区域104a的下方生成出发位置录入框104c,用户可以在出发位置录入框104c中录入出发位置或者选择出发位置。其中,出发位置可以是某一城市,也可以是某一城市中的某一城市POI数据。
步骤S703:地图APP 11接收用户输入的出发位置。
出发位置可以是用户通过触摸屏或语音识别系统录入的位置信息,或者采用定位系统自动获取的位置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终止位置可以是第一城市中的第一城市POI数据,出发位置可以是第三城市。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的拈花湾,出发位置为北京市。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终止位置可以是第一城市中的第一城市POI数据,出发位置可以是第三城市中的第三城市POI数据。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的拈花湾,出发位置为北京市的北京南站。可以理解,出发位置除了可以是北京南站等火车站POI数据,还可以是飞机场POI数据和景点POI数据,本申请对比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终止位置可以是第一城市中的第一城市POI数据,出发位置可以是第一城市中除了第一城市POI数据以外的第二城市POI数据。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的拈花湾,出发位置为无锡市的惠山古镇。
步骤S704:地图APP 11根据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生成穿梭请求。
穿梭请求是指地图APP 11根据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生成的请求指令。穿梭请求携带有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的相关信息,用于指示城市穿梭模块31检索出与出发位置和终止位置相关的穿梭路线。穿梭路线是城市和城市之间路线。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数量为一个,并用户位于第三城市中,且想到达第一城市的终止位置,或者,用户数量为多个,多个用户位于同一第三城市的多个位置,且想到达第一城市的同一终止位置。基于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终止位置位于第一城市中,出发位置位于第三城市中,穿梭请求携带有第一城市的城市名称和第三城市的城市名称。地图APP 11根据第一城市的城市名称和第三城市的城市名称生成穿梭在第一城市和第三城市之间的穿梭请求。
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中的拈花湾,出发位置为一个,且位于北京市中时,穿梭请求携带有“无锡”和“北京”,并指示城市穿梭模块31检索出从北京出发到无锡的穿梭路线。
再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中的拈花湾,出发位置为多个,且均位于北京市时,穿梭请求携带有“无锡”和“北京”,并指示城市穿梭模块31检索出从北京出发到无锡的穿梭路线。
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要户数量为多个,多个用户位于不同的第三城市中,且想到达第一城市的同一终止位置。基于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终止位置位于第一城市中,出发位置为多个,并位于不同的第三城市中,穿梭请求携带有第一城市的城市名称和多个第三城市的城市名称。地图APP 11根据第一城市的城市名称和多个第三城市的城市名称生成第一城市分别穿梭在多个第三城市之间的穿梭请求。
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中的拈花湾,用户甲的出发位置位于北京市中,用户乙的出发位置位于上海市中时,穿梭请求携带有“无锡”、“北京”和“上海”,并指示城市穿梭模块31检索出从北京出发到无锡的穿梭路线,以及从上海出发到无锡的穿梭路线。
步骤S705:地图APP 11向城市穿梭模块31发送穿梭请求。
地图APP将携带有出发城市和终止城市的穿梭请求发送给服务器30中的城市穿梭模块31。
步骤S706:城市穿梭模块31根据穿梭请求确定出发交通枢纽和终止交通枢纽,并根据出发交通枢纽和终止交通枢纽生成多条穿梭路线。
其中,出发交通枢纽是指出发位置所在城市的交通枢纽,终止交通枢纽是指终止位置所在城市的交通枢纽。可以理解,交通枢纽可以是飞机场(例如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火车站(宜兴站、无锡东站、北京南站和北京站)、汽车站和码头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穿梭路线是城市穿梭模块31生成的,其中一个出发交通枢纽和其中一个终止交通枢纽之间的路线,例如图3(b)中的l11、l21和l31。可以理解,一条穿梭路线对应的出发交通枢纽和终止交通枢纽为同类型的交通枢纽,例如,一条穿梭路线由北京南站出发到宜兴站,再例如,另一条穿梭路线由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出发到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其中,穿梭路线携带有穿梭信息。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穿梭信息可以包括班次、时间和费用,其中,时间可以包括穿梭时长,还可以包括班次的出发时刻和抵达时刻,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707:城市穿梭模块31向地图APP 11发送多条穿梭路线、出发交通枢纽和终止交通枢纽。
步骤S708:地图APP 11根据出发位置、出发交通枢纽、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生成导航请求。
其中,导航请求是指地图APP 11根据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生成的导航指令。导航请求携带有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导航请求用于指示城市导航模块32计算出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之间的导航路线,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之间的导航路线。
步骤S709:地图APP 11向城市导航模块32发送导航请求。
地图APP将携带有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的穿梭请求发送给服务器30中的城市导航模块32。
步骤S710:城市导航模块32根据导航请求生成多条导航路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城市导航模块32接收到导航请求后,提取导航请求中的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进而计算得到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之间的第一导航路线,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之间的第二导航路线。导航路线可以是步行、骑行、打车出行、公交和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导航路线可以是图3(b)中的l12、l22和l32
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内的“拈花湾”,终止交通枢纽为宜兴站,导航路线为“宜兴站”出发到“拈花湾”,导航路线携带的导航信息为“方式:打车出行,时长:1小时8分钟,费用:158元”。再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内的拈花湾,终止交通枢纽为“无锡东站”,导航路线为“无锡东站”出发到“拈花湾”,导航路线携带的导航信息为“方式:打车出行,时长:1小时10分钟,费用:163元”。再例如,终止位置为无锡市内的拈花湾,终止交通枢纽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导航路线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出发到“拈花湾”,导航路线携带的导航信息为“方式:打车出行,时长:1小8分钟,费用199元”。
可以理解,出发位置与出发交通枢纽之间的导航路线与终止位置与终止交通枢纽之间的导航路线的生成方式相同,在此将不作赘述。
除此之外,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出发位置为某一城市时,可以认为出发位置与出发交通枢纽相同,无需生成出发位置与出发交通枢纽之间的导航路线。
步骤S711:城市导航模块32向地图APP 11发送多条导航路线。其中,导航路线携带有对应的导航信息。
步骤S712:地图APP 11根据多条穿梭路线和多条导航路线确定出多条出行路线,并根据排序结果筛选出至少一条出行路线,最后根据至少一条出行路线渲染出行图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根据多条穿梭路线和多条导航路线确定出多条出行路线,并根据至少一条出行路线渲染出行图层。
其中,出行路线包括从出发位置到终止位置的完成路线,具体包括穿梭路线和导航路线。例如出行路线可以是图3(b)中的l1、l2和l3。地图APP 11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多条出行路线进行排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地图APP 11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多条出行路线进行排序后,筛选出前N条出行路线。例如,地图APP 11从多条出行路线中筛选出前3条的出行路线。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预设排序规则可以是按照出行时长的长短进行排序。基于此,地图APP 11根据预设排序规则,将多条出行路线按照动出行时长从短到长排序。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预设排序规则还可以是按照出行费用的高低进行排序。基于此,地图APP 11根据预设排序规则,将多条出行路线按照出行费用从低到高排序。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预设排序规则还可以是按照换乘次数的多少进行排序。基于此,地图APP 11根据预设排序规则,将多条出行路线按照换乘次数从少到多排序。
可以理解,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仅为出行路线排序方案的部分示例,本申请中地图APP11还可以根据路线热度对出行路线进行排序,等等。基于此,任何能够对出行路线合理排序的排序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对出行路线的预设排序规则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当出发位置为北京,终止位置为无锡市的“拈花湾”时,地图APP 11根据多条穿梭路线和多条导航路线共生成10条出行路线,在此不作一一介绍。地图APP 11按照预设排序规则对10条出行路线进行排序后,筛选出TOP 3的出行路线:
出行路线1:“北京南站——宜兴站——拈花湾”,以及出行路线1携带的出行信息为“北京南站——宜兴站:5小时5分,504元,宜兴站——拈花湾:1小时8分,158元”。不难理解,由于出发交通枢纽为“北京南站”,终止交通枢纽为“宜兴站”,因此,“北京南站——宜兴站”的穿梭类型为火车。
出行路线2:“北京南站——无锡东站——拈花湾”,以及出行路线2携带的出行信息为“北京南站——无锡东站:5小时7分,514元,无锡东站——拈花湾:1小时10分,163元”。不难理解,由于出发交通枢纽为“北京南站”,终止交通枢纽为“无锡东站”,因此,“北京南站——无锡东站”的穿梭类型为火车。
出行路线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拈花湾”,以及出行路线2携带的出行信息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小时20分,940元,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拈花湾:1小时9分,199元”。不难理解,由于出发交通枢纽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终止交通枢纽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因此,“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穿梭类型为飞机。
步骤S713:地图APP 11叠加显示地图图层、城市图层和渲染后的出行图层。
出行地图界面105是地图图层、城市图层和渲染后的出行图层叠加在一起显示而成的。在出发位置录入框105c下方,显示至少一条出行路线对应的出发城市的交通枢纽。同时至少一条出行路线,并显示至少一条出行路线对应的时间和价格信息。参阅图3(c),出发城市“北京市”下显示了“北京南站”、“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交通枢纽的信息,并且显示了“北京南站”到“宜兴站”到“拈花湾”的出行路线,“北京南站”到“无锡东站”到“拈花湾”的出行路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到“拈花湾”的出行路线,并且在每条出行路线上展示了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对应的出行线路时,地图APP 11展示出行线路的详情信息,可以展示对应的路线细节及出行信息。比如点击“北京南站”到“宜兴站”可以展示对应的火车车次的详细信息;点击“宜兴站”到“拈花湾”的路线,可以展示城市内的导航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无法直接到达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时,也即穿梭路线需要经过中间城市换乘,可在出行线路的详情信息体现中间的换乘的交通枢纽以及详细的导航路线。例如,从“北京”到“无锡”,需要换乘“南京”,出行图层上依然显示的“北京南站”到“无锡东”的出行路线,但是在火车的详情信息页面中,展示从“北京南站”到“南京南站”,再换乘到“无锡东站”的导航路线和导航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确定出行路线后,手机100中的地图APP 11根据用户选中的出行路线中的城市POI数据以及交通枢纽推送酒店及餐馆等。进而,手机100中的地图APP 11能够结合城市POI数据、出行路线、酒店及餐馆生成旅行攻略。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出行地图界面105中的出行路线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展示,同时突出显示排序最为靠前的出行路线,并在地图显示区中突出显示出行路线途经的交通枢纽和城市POI数据。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出行地图界面105中还包括同时显示按钮1051,当用户既不熟悉终止位置,也不太熟悉出发位置时,用户可以点击同时显示按钮1051,此时,手机10的出行地图界面105能够同时显示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与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与3(c)相比,图9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中还显示出了同时显示按钮1051,当用户点击了同时显示按钮1051以后,手机10的出行地图界面105不仅显示出了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无锡市”,以及终止城市“无锡市”的城市信息,还显示出了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北京市”,以及出发城市“北京市”的至少部分城市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与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分区显示。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与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分栏显示。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与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显示区域可调整。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出行地图界面105中还包括切换显示按钮1052,当用户既不熟悉终止位置,也不太熟悉出发位置时,用户可以点击切换显示按钮1052,此时,手机10的出行地图界面105能够切换显示终止位置所在的终止城市与出发位置所在的出发城市切换显示。图10(a)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其中显示了第一城市的城市信息。图10(b)示出了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其中显示了第三城市的城市信息。与图3(b)相比,图10(a)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还设有切换显示按钮1052,当用户触摸图10(a)中的切换显示按钮1052后,手机100的界面由图10(a)切换至图10(b)。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地图显示方案所适用的系统架构。
如图11所示,本申请中的显示系统的系统架构包括已建立通信连接的手机10、服务器20、服务器30和手机40。其中,手机10中安装有地图APP 11,手机40中安装有地图APP41,服务器20包括城市检索模块21和城市查询模块22,服务器30包括城市交通模块31和城市导航模块32。其中,用户00能够操作手机10,用户01能够操作手机40。
在本申请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本申请提供的地图显示方法适用于图11中的显示系统的系统架构。多个用户分别从多个出发位置出发至同一城市POI数据时,多个用户所持有的手机中地图APP之间的交通地图界面和出行地图界面能够协同显示。
图12(a)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104。图12(b)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104,其中出发地输入框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2(a)所示,手机10的交通地图界面104中还包括分享显示按钮1041,当多个用户(例如图11中的用户00和用户01)分别从多个出发位置出发至同一城市POI数据时,用户00可以点击手机10中的分享显示按钮1041,并将手机10的显示界面分享给另一手机40,此时,如图12(b)所示,手机10的交通地图界面104显示有出发地输入框104c1和出发地输入框104c2,并将当前的交通地图界面104协同显示给另一手机40。图12(c)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中手机40中无锡市的交通地图界面404,其中出发地输入框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2(c)所示,手机40的交通地图界面404显示有出发地输入框404c1和出发地输入框404c2。
随后,用户00在手机10中的交通地图界面104中的出发地输入框104c1中输入一个第三城市,例如北京。另一用户01在手机40中的交通地图界面404中的出发地输入框404c2中输入另一个第三城市,例如上海。随后,如图12(d)所示,手机10的显示界面切换至出行地图界面105,如图12(e)所示,手机40的显示界面切换至出行地图界面405。如图12(d)和图12(e)所示,出行地图界面105和出行地图界面405能够同时显示多个第三城市对应的多组出行路线,以供多个用户协同选择。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中,用户00在手机10中的交通地图界面104中的出发地输入框104c1输入一个第三城市,以及在手机10中的交通地图界面104中的出发地输入框104c2输入另一个第三城市。同理,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中,用户01在手机40中的交通地图界面404中的出发地输入框404c1输入一个第三城市,以及在手机40中的交通地图界面404中的出发地输入框404c2输入另一个第三城市。
与3(b)相比,图12(a)至图12(d)中的出行地图界面105中出发位置为多个,其中的出行路线也为不同出发位置到达同一终止位置的出行路线。可以理解,出行路线的获取方法与仅具有一个出发位置的获取方法基本相同,通过多次分别获取即可,在此将不作赘述。
基于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系统不仅包括手机10、服务器20和服务器30,还包括手机40。手机10向手机40共享城市地图界面105的相关数据,其中城市地图界面105的相关数据能够被手机40用于生成在手机40上显示的城市地图界面405。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检测到用户00选择第一城市的城市POI数据中的终止位置,例如无锡市的拈花湾。手机10显示包括有出发地录入框的交通地图界面104,也即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用户00输入的第一出发位置和从手机40接收到的第三出发位置,其中,第三出发位置是用户01通过手机40上的交通地图界面404输入的。手机10中的APP11生成并显示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二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以及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三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在本申请可替换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的APP 11生成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二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手机40中的APP 41生成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三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手机10中的APP 11将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二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发送给手机40中的APP 41,手机40中的APP 411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三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发送给手机10中的APP 11。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中的APP 11从手机40获取用户01通过手机40中的APP 41上的城市地图界面405选择的终止位置,终止位置为第一城市的城市POI数据中的第三地址。手机10中的APP 11显示包括有出发地录入框的交通地图界面104,也即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用户00输入的第四出发位置和从手机40接收到的第五出发位置,其中,第五出发位置是用户01通过手机40上的交通地图界面404输入的。手机10中的APP 11生成并显示对应终止位置和第四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以及对应终止位置和第五出发位置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多组出行路线中的交通枢纽可以全部重合、部分重合或者完全不重合,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地图显示方案适用于包括多个电子设备的应用系统中。例如,本申请中的地图显示方案能够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并能够在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至少一条路线相关联的路线信息。
图1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一种手机1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手机10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图显示方法。在图13中,相似的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如图13所示,手机1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电源模块140、存储器180、摄像头170、移动通信模块130、无线通信模块120、传感器模块190、音频模块150、接口模块160以及显示屏102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处理器MCU(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处理器110能够根据检索信息生成用于指示城市检索模块21检索对应城市的检索请求,同时能够根据用户选择的城市生成用于指示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对应的城市信息的查询请求,此外还能够根据城市查询模块22查询出的城市信息渲染城市图层。
处理器110能够根据城市POI数据和出发位置生成用于指示城市交通模块31查询穿梭路线的查询请求。
处理器110还能够根据出发位置和出发交通枢纽,和/或,终止位置和终止交通枢纽生成用于指示地图导航模块32查询对应的导航路线的导航请求。
处理器110能够基于穿梭路线和导航路线确定出出发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出行路线。此外处理器110还能够根据出行路线渲染出行图层。
存储器180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存储卡。其中,存储器180用于存储城市交通模块31返回的出发交通枢纽、终止交通枢纽、穿梭路线、导航路线和出行路线。
电源模块140可以包括电源、电源管理部件等。电源可以为电池。电源管理部件用于管理电源的充电和电源向其他模块的供电。充电管理模块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连接电源,充电管理模块与处理器110。
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y,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30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3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3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30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20可以包括天线,并经由天线实现对电磁波的收发。无线通信模块12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手机1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的移动通信模块130和无线通信模块120也可以位于同一模块中。
摄像头170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景物通过镜头生成的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Image Signal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手机1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70,视频编解码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显示屏102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显示屏102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ght-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 LED,Micro LED,Micro 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传感器模块190可以包括接近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音频模块150可以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或者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5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5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5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50可以包括扬声器、听筒、麦克风以及耳机接口。
接口模块160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其中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1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用于手机10和其他手机进行通信。用户标识模块卡接口用于与安装至手机10的SIM卡进行通信,例如读取SIM卡中存储的电话号码,或将电话号码写入SIM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还包括按键、马达以及指示器等。其中,按键可以包括音量键、开/关机键等。马达用于使手机10产生振动效果,例如在用户的手机10收到新的IMAPP消息时产生振动,以提示用户查看消息。指示器可以包括激光指示器、射频指示器、LED指示器等。
图14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示出了手机10的一种软件架构图。如图1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1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SM),媒体库(Media Libraries,ML),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第一地点的第一查询结果界面,所述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第一缩放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一地点的第一地图信息;
检测到缩放比例从所述第一缩放比例调整为第二缩放比例,其中所述第二缩放比例小于所述第一缩放比例;
显示所述第一地点的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所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所述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一地点的第二地图信息和第一地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地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一地点的所述第二地图信息生成第二地图图层,并根据与所述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一地点的所述第一地方信息生成地方图层;
叠加显示所述第二地图图层和所述地方图层,得到所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查询结果界面和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地图应用的显示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方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地点的地方轮廓数据和多个第二地点的地方轮廓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地点与所述第一地点相邻;并且
所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还显示有所述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的地方轮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用户将查询地点从所述第一地点切换为第二地点的切换操作;
显示对应所述第二地点的第三查询结果界面,其中,所述第三查询结果界面包括与所述第二缩放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二地点的第三地图信息和第二地方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地方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
6.据权利要求5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操作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中的所述第二地点地方轮廓中的预设位置的点击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所述第一地点的第二查询结果界面之后,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选择所述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中的第一地址作为第一目的地;
显示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出发地;
生成并显示对应所述第一目的地和第一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第二电子设备共享所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查询结果界面数据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用于生成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显示的第四查询结果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选择所述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中的第二地址作为第二目的地;
显示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二出发地和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三出发地,其中,所述第三出发地是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四查询结果界面输入的;
生成并显示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和所述第二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以及对应所述第二目的地和所述第三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四查询结果界面选择的第三目的地,所述第三目的地为所述第一地点的地方热点数据中的第三地址;
显示出发地的输入界面,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输入的第四出发地和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五出发地,其中,所述第五出发地是所述第二用户通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所述第四查询结果界面输入的;
生成并显示对应所述第三目的地和所述第四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以及对应所述第三目的地和所述第五出发地的至少一条出行路线。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显示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显示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显示方法。
CN202210395684.4A 2022-04-14 2022-04-14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955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5684.4A CN116955506A (zh) 2022-04-14 2022-04-14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CT/CN2023/088172 WO2023198161A1 (zh) 2022-04-14 2023-04-13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5684.4A CN116955506A (zh) 2022-04-14 2022-04-14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5506A true CN116955506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32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5684.4A Pending CN116955506A (zh) 2022-04-14 2022-04-14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5506A (zh)
WO (1) WO20231981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08690C2 (en) * 2011-04-25 2014-07-15 Google Inc Dynamic highlighting of geographic entities on electronic maps.
CN108319607A (zh) * 2017-01-18 2018-07-2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业务对象的显示、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7329652A (zh) * 2017-06-22 2017-11-07 巴拉巴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对象标识方法、装置、系统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743B (zh) * 2021-10-29 2022-02-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8161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6167B2 (en) Location-based searching using a search area that corresponds to a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02792664B (zh) 计算设备上的语音动作
CN102227611B (zh) 用于提供指示制图应用中上下文数据的光标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026065A1 (en) Transportation ser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257493A (zh) 对个人信息进行地理编码
US2015029633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point of interest data with minimum data exchange
WO2023198161A1 (zh) 地图显示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709501A (zh) 业务场景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51202B2 (en) Generating itinerary destin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scanned content
AU2015201799B2 (en) Location-based searching
US12001492B2 (en) Location-based searching using a search area that corresponds to a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10793523B (zh) 引导路线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49241A (zh) 一种服务推荐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US20120209508A1 (en) Route Determin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