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4773A - 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954773A CN116954773A CN202210412314.7A CN202210412314A CN116954773A CN 116954773 A CN116954773 A CN 116954773A CN 202210412314 A CN202210412314 A CN 202210412314A CN 116954773 A CN116954773 A CN 1169547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threshold
- determining
- application scene
- terminal equipment
- sce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2—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is a software syste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本公开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将时间阈值设置为固定值,可以提高确定时间阈值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后续基于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进而可以避免由于状态切换不准确所引发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设备的功能日新月异,可支持播放高清视频、预览高清图片以及运行大型高画质游戏等高图形负载的应用。支持上述应用需要终端设备具有功能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当CPU的图形负载能力无法满足此类高质量和高分辨率的图像渲染需求时,需借助GPU进行图像渲染与处理。而过度使用GPU会导致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功耗上升。为了解决该问题,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显示系统的空闲机制(Idle机制)来降低显示系统的功耗。因此,如何智能地控制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进入空闲状态,提高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避免由于状态切换不准确所引发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缺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状态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不同应用场景,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基于划分的所述不同应用场景,执行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操作,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属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还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中等的第三应用场景,所述第三应用场景对应于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设定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和/或低亮度显示模式,所述低亮度显示模式的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
响应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
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所述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在所述预设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目标函数值,所述目标函数值为默认时间阈值与目标参数之和,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预设参数与设定常数之差的自然对数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的乘积,所述第二特定值基于所述设定常数确定;
在所述预设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一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预设恒定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显示系统当前显示的图像画面未更新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显示系统由非空闲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场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阈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应用场景划分模块,用于预先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不同应用场景,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所述场景检测模块还用于基于划分的所述不同应用场景,执行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操作,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属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还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中等的第三应用场景,所述第三应用场景对应于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场景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设定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和/或低亮度显示模式,所述低亮度显示模式的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阈值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场景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
响应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阈值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阈值确定模块,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
阈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所述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阈值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预设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目标函数值,所述目标函数值为默认时间阈值与目标参数之和,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预设参数与设定常数之差的自然对数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的乘积,所述第二特定值基于所述设定常数确定;
在所述预设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一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预设恒定值。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进而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实现基于确定的时间阈值准确地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显示状态,由于是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时间阈值,可以提高确定时间阈值的灵活性,提高后续基于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进而可以避免由于状态切换不准确所引发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时间阈值随预设参数变化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设备的功能日新月异,可支持播放高清视频、预览高清图片以及运行大型高画质游戏等高图形负载的应用。支持上述应用需要终端设备具有功能强大的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然而在图像渲染绘制方面,CPU的图形负载能力远不及GPU。当CPU的图形负载能力无法满足此类高质量和高分辨率的图像渲染需求时,需借助GPU进行图像渲染与处理。然而过度使用GPU会导致终端设备显示系统的功耗水平上升。
为了解决使用GPU而引入的功耗上升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的节省功耗的策略为:设置一个时间阈值作为触发条件,当显示系统图像画面未更新的时间超过该阈值时,认为显示系统进入了空闲状态,立即使用GPU将当前显示系统的图像画面渲染合成,并将结果缓存至GPU图像缓存中。后续当显示系统处于空闲状态时,不再使用GPU重新渲染合成,直接从GPU图像缓存中取出缓存结果并显示到屏幕上,这种策略简称为显示系统的空闲机制(Idle机制),减少使用GPU图像渲染合成的次数,可降低显示系统功耗。
目前相关技术中所采用的是固定的时间阈值,如常数50ms等。使用固定时间阈值作为显示系统空闲状态的触发条件,会导致显示系统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空闲机制会被反复触发,显示系统频繁地进入和退出空闲状态,进而引发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以下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显示系统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为了准确地控制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可以基于设定周期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检测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或当前开启的电量使用模式等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或者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其他方式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基于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终端设备所处的不同应用场景,进而可以基于划分的所述不同应用场景,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其中,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属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一种。
举例来说,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不同应用场景。例如,可以划分出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一时间阈值(即第一应用场景下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二时间阈值(即第二应用场景下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交互强度低或高为相对程度上的低或高,即第一应用场景的交互强度相对于第二应用场景的交互强度比较低。而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应用场景和第二应用场景并不用于限定所划分的应用场景的数量(即,不一定是仅划分成第一、第二两个应用场景)。实际上,还可以基于不同的交互强度划分为三个以上应用场景,而第一应用场景可以用于指代所划分的不同应用场景中交互强度较低的任一场景,第二应用场景可以用于指代所划分的不同应用场景中交互强度较高的任一场景,进而有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对应的第二时间阈值。
下面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出第一应用场景、第二应用场景以及第三应用场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第一应用场景:交互强度低的场景(即,对于系统功耗较为敏感和/或显示系统所显示画面的更新频率较低的场景),如开启省电模式、超级省电模式或屏幕处于较低亮度(即,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的场景等;第二应用场景:交互强度高的场景(即,对于系统性能或显示效果较为敏感和/或显示系统所显示画面的更新频率较高的场景),如游戏场景、视频播放场景等。第三应用场景:交互强度中等的场景(即除去上述第一应用场景以及第二应用场景之外的其他场景)。
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上述每种应用场景分别设置相应的时间阈值。其中,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二时间阈值,而第三应用场景对应的时间阈值可以为相关技术中的默认时间阈值,如50ms、45ms等。在一实施例中,上述三种应用场景对应的时间阈值的大小关系如下:
第一时间阈值<(小于)默认时间阈值<(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值得说明的是,将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时间阈值设置的较小,可以放宽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切换至空闲状态的条件,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效果;而将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二时间阈值设置的较大,可以收紧显示系统进入空闲状态的条件,从而避免因显示系统频繁地进入和退出空闲状态而导致的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除第一应用场景和第二应用场景之外的其他场景(即第三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三时间阈值仍维持为相关技术中的默认时间阈值。举例来说,可以默认终端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处于第三应用场景,进而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应用场景或第二应用场景时,在默认时间阈值的基础上基于当前应用场景调整相应的时间阈值。如此,即可实现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合适的时间阈值,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时间阈值设置为固定值,可以提高确定时间阈值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后续基于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2所示实施例,在此先不进行详述。
在步骤S102中,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后,可以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其中,上述时间阈值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即用于作为判断是否控制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切换的条件。示例性地,可以当检测到所述显示系统当前显示的图像画面未更新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显示系统由非空闲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系统进入空闲状态后,不使用GPU重新渲染合成图像,而是直接从GPU图像缓存中取出预先缓存的图像并显示到屏幕上,因而可以减少使用GPU图像渲染合成的次数,进而降低显示系统功耗。示例性地,上述预先缓存的图像可以是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首次进入空闲状态时,利用GPU将当时显示的图像画面渲染合成,并缓存至GPU的图像缓存中的图像。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的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3A所示实施例,在此先不进行详述。
在步骤S103中,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当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后,即可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例如可以检测显示系统显示的图像画面未更新的时间,并将该时间与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当确定该时间超过时间阈值时,控制显示系统进入空闲状态。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进而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实现基于确定的时间阈值准确地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显示状态,由于是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时间阈值,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将时间阈值设置为固定值,可以提高确定时间阈值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后续基于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进而可以避免由于状态切换不准确所引发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01中所述的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6:
在步骤S201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是否处于设定工作模式:若确定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设定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202;若确定终端设备当前处于非设定工作模式,则执行步骤S203;其中,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和/或低亮度显示模式,所述低亮度显示模式的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
在步骤S202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
在步骤S203中,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
在步骤S204中,确定所述应用程序是否满足设定要求:若确定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则执行步骤S205;若确定应用程序未满足设定要求,则执行步骤S206。
在步骤S205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
在步骤S206中,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三应用场景。其中,第三应用场景既非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又非所述第二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省电模式、超级省电模式或低亮度显示模式,进而当确定终端设备处于上述任一模式时,可以将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为第一应用场景,此时,将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一时间阈值,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其中,该第一应用场景为交互强度低的场景(即,对于系统功耗较为敏感和/或显示系统所显示画面的更新频率较低的场景);而当确定终端设备当前不处于上述第一应用场景时,可以继续检测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而可以判断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满足设定要求;示例性地,当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如,预先设置的强交互、画面实时更新的应用程序的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如,游戏应用类型、视频播放应用类型)时,可以确定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
在此基础上,当确定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时,可以将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为第二应用场景,将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二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其中,该第二应用场景为交互强度高的场景(即,对于系统性能或显示效果较为敏感和/或显示系统所显示画面的更新频率较高的场景),如游戏场景、视频播放场景等;而当确定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不满足设定要求时,可以将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为第三应用场景(该第三应用场景即为除上述第一应用场景和第二应用场景之外的其他场景)。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先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工作模式判断终端设备当前是否处于第一应用场景,然后当判断出不处于第一应用场景时再基于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判断终端设备当前是否处于第二应用场景的过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调整不同应用场景的判断顺序。例如,还可以先判断是否处于第二应用场景,后判断是否处于第一应用场景;或者可以不分判断顺序的先后,即默认当前处于第三应用场景,然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处于设定工作模式时,判定终端设备当前处于第一应用场景,而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时,判定终端设备当前处于第二应用场景。本实施例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不进行限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可以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是否处于设定工作模式以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满足设定要求的判断来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述的目标应用场景,进而可以实现后续基于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时间阈值,从而提高确定时间阈值的灵活性,因而可以提高后续基于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
图3A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如何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3A所示,上述步骤S102中所述的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2:
在步骤S301中,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
在步骤S302中,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所述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时,可以基于预先构建的应用场景与预设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查询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其中,该对应关系可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中。
在一实施例中,在划分的不同应用场景为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的情况下,针对终端设备所处的上述第一应用场景以及第二应用场景,可以分别设置第一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预设参数以及第二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二预设参数。示例性地,上述不同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的大小关系如下:
第一预设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参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划分的不同应用场景为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以及所述交互强度中等的第三应用场景的情况下,针对终端设备所处的上述第一应用场景、第二应用场景以及第三应用场景,可以分别设置第一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预设参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二预设参数以及第三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三预设参数。示例性地,上述不同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的大小关系如下:
第一预设参数<(小于)第三预设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参数。
其中,关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划分方式的解释和说明可以参见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将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预设参数设置为一较小值,可以减小时间阈值(即,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与时间阈值是正相关的),进而放宽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切换至空闲状态的条件,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效果。
而将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二预设参数设置为一较大值,可以增大时间阈值,进而显示系统进入空闲状态的条件,从而避免因显示系统频繁地进入和退出空闲状态而导致的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
举例来说,在所述预设参数x大于或等于第二特定值A+e-1时,将所述预设参数x对应的时间阈值T(x)确定为目标函数值Tidle+Tidleln(x-A);可知,目标函数值为默认时间阈值Tidle与目标参数Tidleln(x-A)之和,所述目标参数为预设参数x与设定常数A之差的自然对数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Tidle的乘积,所述第二特定值基于所述设定常数确定,如可以确定为设定常数A与e-1之和;
而在所述预设参数x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A+e-1且大于或等于第一特定值0时,将所述预设参数x对应的时间阈值T(x)确定为预设恒定值0。
具体地,上述时间阈值T(x)可以如下式(3-1)所示:
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Tidle为默认的时间阈值,示例性地,其数值可以为相关技术中的固定时间阈值,如50ms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A为设定常数。
因而,当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x后,可以将该预设参数x代入上式(3-1),得到该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T(x),并将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具体地,图3B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时间阈值随预设参数变化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横轴对应的是预设参数x,纵轴对应的是时间阈值T(x),且常数A=50。由图3B可以看出,当x≥A+e-1的情况下,T(x)是随着x增大而增大的。而当0≤x<A+e-1时,T(x)=0。可以理解的是,当0<(x-A)<1时,ln(x-A)<0,此时T(x)<Tidle,对应于第一应用场景;当1<(x-A)时,ln(x-A)>0,此时T(x)>Tidle,对应于第二应用场景;而当(x-A)=1时,ln(x-A)=0,此时T(x)=Tidle,对应于第三应用场景。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动态地调节预设参数,进而可以基于预设参数确定显示系统进入空闲状态的时间阈值,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当前关注显示系统的性能和/或显示效果时,可收紧系统进入空闲状态的条件,减少因显示系统频繁地进入和退出空闲状态而导致的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而当检测到终端设备当前关注显示系统的功耗时,可放宽系统进入空闲状态的条件,从而达到降低显示系统的功耗的目的。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显示系统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场景检测模块110、阈值确定模块120和状态控制模块130,其中:
场景检测模块110,用于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阈值确定模块12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状态控制模块130,用于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并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进而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可以实现基于确定的时间阈值准确地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显示状态,由于是基于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时间阈值,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将时间阈值设置为固定值,可以提高确定时间阈值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后续基于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的准确性,进而可以避免由于状态切换不准确所引发屏幕闪烁、显示效果突变、花屏等显示异常问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图5是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系统的状态切换装置的框图;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显示系统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其中,场景检测模块210、阈值确定模块220和状态控制模块230与前述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场景检测模块110、阈值确定模块120和状态控制模块130的功能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应用场景划分模块240,用于预先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不同应用场景,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相应地,场景检测模块210还可以用于基于划分的所述不同应用场景,执行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操作,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属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还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中等的第三应用场景,所述第三应用场景对应于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场景检测模块210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211,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设定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和/或低亮度显示模式,所述低亮度显示模式的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
相应地,阈值确定模块220,可以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221,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场景检测模块210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212;
第二确定单元212可以用于: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
响应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
相应地,阈值确定模块220,可以包括:
第二调整单元222,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阈值确定模块220,可以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223,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
阈值确定单元224,用于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所述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阈值确定单,224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预设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目标函数值,所述目标函数值为默认时间阈值与目标参数之和,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预设参数与设定常数之差的自然对数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的乘积,所述第二特定值基于所述设定常数确定;
在所述预设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一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预设恒定值。
在一实施例中,状态控制模块230还可以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显示系统当前显示的图像画面未更新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显示系统由非空闲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设备9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6,设备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设备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设备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设备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设备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设备900或设备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组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900的处理器9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不同应用场景,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基于划分的所述不同应用场景,执行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操作,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属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还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中等的第三应用场景,所述第三应用场景对应于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设定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和/或低亮度显示模式,所述低亮度显示模式的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
响应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
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所述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包括:
在所述预设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目标函数值,所述目标函数值为默认时间阈值与目标参数之和,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预设参数与设定常数之差的自然对数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的乘积,所述第二特定值基于所述设定常数确定;
在所述预设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一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预设恒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显示系统当前显示的图像画面未更新的时间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显示系统由非空闲状态切换至空闲状态。
11.一种状态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场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
阈值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应用场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的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阈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系统在空闲状态与非空闲状态之间的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应用场景划分模块,用于预先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不同交互强度划分不同应用场景,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低的第一应用场景和所述交互强度高的第二应用场景,所述第一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二应用场景对应于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时间阈值;
所述场景检测模块还用于基于划分的所述不同应用场景,执行所述检测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的操作,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属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应用场景中还包括所述交互强度中等的第三应用场景,所述第三应用场景对应于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处于设定工作模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省电模式和/或低亮度显示模式,所述低亮度显示模式的显示亮度小于或等于设定亮度阈值;
所述阈值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一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一时间阈值,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小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检测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单元;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检测所述终端设备上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
响应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所述应用程序满足设定要求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在预设程序列表中,和/或所述应用程序的程序类型属于预设程序类型;
所述阈值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目标应用场景为第二应用场景,将所述时间阈值由默认时间阈值调整为第二时间阈值,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大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确定模块,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应用场景对应的预设参数;
阈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先构建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所述空闲状态对应的时间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预设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目标函数值,所述目标函数值为默认时间阈值与目标参数之和,所述目标参数为所述预设参数与设定常数之差的自然对数与所述默认时间阈值的乘积,所述第二特定值基于所述设定常数确定;
在所述预设参数小于所述第二特定值且大于或等于第一特定值时,将所述预设参数对应的时间阈值确定为预设恒定值。
1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2314.7A CN116954773A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2314.7A CN116954773A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954773A true CN116954773A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5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12314.7A Pending CN116954773A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954773A (zh) |
-
2022
- 2022-04-19 CN CN202210412314.7A patent/CN11695477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99642B (zh) | 背光控制方法和装置 | |
US20180033378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refresh rate | |
CN110796988B (zh) | 背光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05242893B (zh) | 刷新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11261081B (zh) |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8200279B (zh) | 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4442792A (zh) | 处理器的运行频率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2821508B (zh) | 充电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2331158B (zh) | 终端显示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775541B (zh) | 电子设备及画面显示方法 | |
CN112019680A (zh) |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16954773A (zh) | 状态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037719B (zh) |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 | |
CN108874482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968143A (zh) | 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1124099A (zh) |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166512B (zh) | 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11261035B (zh) |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4078458B (zh) | 亮度调节方法、亮度调节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6634532A (zh) | 终端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6910472B (zh) | 调整背光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5934012A (zh) | 屏幕刷新率调整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5981762A (zh) |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369755A (zh) | 屏幕刷新率调整方法、调整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113238A (zh) | 屏幕刷新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