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51841A -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51841A
CN116951841A CN202310909129.3A CN202310909129A CN116951841A CN 116951841 A CN116951841 A CN 116951841A CN 202310909129 A CN202310909129 A CN 202310909129A CN 116951841 A CN116951841 A CN 116951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storage tank
aircraft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91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加春
陈培生
黄洪乐
闫国杰
杨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09091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518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51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51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罐,内部存储有载冷剂;供液管路,一端与储能机组连通,另一端与储能罐连通,供液管路内容纳有冷媒介质,以使冷媒介质能够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上游支路和下游支路,分别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及储能罐连通;以及集液器,一端与储能罐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下游支路连通,集液器沿径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集液器的出口温度,下游支路设置有变频泵,变频泵用于调整输送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载冷剂流量。本申请充分利用用电负荷低谷时的低价电力,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维持电网安全,节省用电费用,且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减少噪声源。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机地面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飞机地面空调机组采用全新风送风,电力负荷大,对电网冲击较大,特别是用电高峰时会引起拉闸限电,招致旅客投诉。机场白天进出港航班多,白天属于电力负荷高峰期,电价比低谷时贵,运行成本高。另外,电加热器作为热源,给送风加热,能效低,且增加机组外形尺寸;轴流风机作为风冷冷凝器,噪声偏大;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低,通常约为水冷换热器的二分之一左右;翅片管式蒸发器,造成机组外形尺寸偏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充分利用用电负荷低谷时的低价电力,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维持电网安全,节省用电费用,且结构紧凑、减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外形尺寸和体积,换热效率高、减少噪声源。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连接于储能机组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之间,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罐,内部存储有载冷剂;供液管路,一端与储能机组连通,另一端与储能罐连通,供液管路内容纳有冷媒介质,以使冷媒介质能够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上游支路和下游支路,分别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及储能罐连通;集液器,一端与储能罐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下游支路连通,集液器沿径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集液器的出口温度,以确定储能机组的运行模式;下游支路设置有变频泵,变频泵用于运行模式调整输送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载冷剂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液管路包括高位管路和低位管路,高位管路设置于储能罐的顶部一侧,低位管路设置于储能罐的底部一侧,储能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高位管路向换热器提供冷媒介质,通过低位管路从换热器回收冷媒介质;储能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低位管路向换热器提供冷媒介质,通过高位管路从换热器回收冷媒介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布置于储能罐内,并浸泡于载冷剂中,换热器包括多个蛇形管和沿蛇形管的径向分布的多个肋片,蛇形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液管路连通,以使冷媒介质能够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罐的放置方式为横卧式,储能罐的长度方向与蛇形管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器沿储能罐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还包括液位计,液位计通过管路与储能罐连接,用于检测储能罐中载冷剂的液面高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集液器的径向还设置有截止阀,截止阀位于集液器与下游支路之间;下游支路的变频泵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之间还设置有止回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下游支路还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位于截止阀与变频泵之间,用于过滤载冷剂中的杂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与如前所述的储能装置连接,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包括:底座;框架,设置于底座上,框架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风机,设置于框架的风道内;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框架的进风口一侧;表冷器,设置于空气过滤器与离心风机之间,表冷器包括冷源和热源,用于冷却或者加热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表冷器与储能装置的下游支路连通;压缩机,位于离心风机的两侧且靠近框架的边缘设置;冷凝器,设置于底座上,且对应于空气过滤器与表冷器之间的风道的下方,冷凝器的一端与表冷器连通,另一端与储能装置的上游支路连通,冷凝器还与压缩机连通;蒸发器,设置于离心风机的出风一侧,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以及电控箱,设置于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用于处理新风,并向机舱提供新风。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设置于停机坪上;如前所述的储能装置,设置于停机坪的地下室,用于传递、储存及供给冷源或者热源;以及储能机组,设置于停机坪的地下室,储能机组与电控箱电连接,用于根据工况选择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以将电能转换为冷源或者热源。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判断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负荷低谷期;如果是,则检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当前环境温度Tout;假设制热温度阈值为Tmin,制热允许温差为ΔT1,制冷温度阈值为Tmax,制冷允许温差为ΔT2,如果Tout≤Tmin-ΔT1或者Tout≥Tmax+ΔT2,则检测储能装置内载冷剂的液面高度;如果载冷剂的液面高度正常,则检测集液器的出口温度T;假设最低设定温度为T1,允许温差为ΔT1,最高设定温度为T2,允许温差为ΔT2,如果T1-ΔT1≤T≤T1+ΔT1或者T2-ΔT2≤T≤T2+ΔT2,则返回停机状态;如果T不满足上述温度范围,则控制储能机组进入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储能装置连接于储能机组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之间,使得储能机组基于负荷低谷期判断、环境温度检测判断、储能装置中的液位检测判断及集液器出口温度检测判断,智能精准选择制冷或者制热储能运行模式,从而向储能装置提供低温冷媒介质或者高温冷媒介质,并与储能装置中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进而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提供所需的冷负荷或者热负荷,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用电负荷低谷时的低价电力,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维持电网安全;由于低谷时电价相对较低,利用负荷低谷期的电力储能,能有效降低飞机地面空调系统运行成本,节省用电费用;另外,储能装置既可以储存冷源、也可以储存热源,可同时向多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提供处理新风负荷所需的八成以上的冷量或热量;飞机地面空调机组采用水冷表冷器及水冷冷凝器,无需电加热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能效比高,为同规格氟系统机组能效比的2.5倍左右;由于没有风冷冷凝器,无需设置轴流风机,避免此噪声源影响,离心风机噪声也能得到很好遮蔽,降低噪声达5dB左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相比同规格氟系统机组重量减少约30%,体积减小约35%。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大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说明
1、储能装置;
11、储能罐;11A、高位管路;11B、低位管路;11C、上游支路;11D、下游支路;12、换热器;121、蛇形管;122、肋片;13、集液器;130、温度传感器;131、截止阀;132、止回阀;14、变频泵;15、过滤器;16、液位计;17、液位开关;18、压力表;19、安全阀;
2、储能机组;3、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0、底座;31、框架;F1、进风口;F2、出风口;32、离心风机;33、空气过滤器;34、表冷器;35、冷凝器;36、压缩机;37、蒸发器;38、电控箱;39、软性接头;3A、散热板;3B、接水盘;W1、第一风道;W2、第二风道;W3、第三风道;W4、第四风道;W5、第五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包括:储能装置1、储能机组2和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储能装置1通过管道分别与储能机组2和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连通。
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设置于停机坪上,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包括电控箱38,储能装置1设置于停机坪的地下室,储能装置1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通过管道连接,用于传递、储存及供给冷源或者热源;储能机组2设置于停机坪的地下室,储能机组2与电控箱38电连接,用于根据工况选择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以将电能转换为冷源或者热源。
储能机组2为冷(热)水机组,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储能机组2可以基于负荷低谷期判断、环境温度检测判断、储能装置1中的液位检测判断及集液器13出口温度检测判断,智能精准选择运行模式,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储能运行。制冷时储能机组2可以向储能装置1提供低温液体,制热时向储能装置1提供高温液体,从而可以利用用电负荷低谷时的低价电力,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维持电网安全,节省用电费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的具体结构。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1,连接于储能机组2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之间,该储能装置1包括:储能罐11、供液管路、上游支路11C、下游支路11D及集液器13。
储能罐11内部存储有载冷剂;供液管路的一端与储能机组2连通,另一端与储能罐11连通,供液管路内容纳有冷媒介质,以使冷媒介质能够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上游支路11C和下游支路11D分别与储能罐11和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连通,。
集液器13的一端与储能罐1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下游支路11D连通,集液器13沿径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0,用于检测集液器13内载冷剂的温度,以确定储能机组2的运行模式;下游支路11D设置有变频泵14,变频泵14用于根据运行模式调整输送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载冷剂流量。
本实施例中,储能机组2的冷媒介质可以为任一制冷剂,储能罐11中的载冷剂也可以为水、乙二醇、盐水等。来自储能机组2的冷媒介质通过供液管路的一端进入储能罐11,并通过供液管路的另一端回收进入储能机组2。冷媒介质与载冷剂互不相通,二者在储能罐11中发生能量传递,以将由储能机组2中的冷媒介质与储能罐11的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最终储存在储能罐11中。
储能罐11的底部设置有集液器13,防止气泡进入变频泵14产生气蚀作用。集液器13通过下游支路11D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连通,变频泵14用于输送动力,并根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送风温度精确调整载冷剂的流量,以匹配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冷负荷或者热负荷的需要。其中,集液器13内载冷剂的出口温度决定了储能机组2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或者制冷模式,进而间接决定了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送风温度。
进一步地,上游支路11C和下游支路11D组成储能装置1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之间的循环回路,储能机组2根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冷负荷或者热负荷需求,控制储能装置1运行于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进而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相应的冷负荷或者热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液管路包括高位管路11A和低位管路11B,高位管路11A设置于储能罐11的顶部一侧,低位管路11B设置于储能罐11的底部一侧,储能机组2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高位管路11A向换热器12提供冷媒介质,通过低位管路11B从换热器12回收冷媒介质;储能机组2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低位管路11B向换热器12提供冷媒介质,通过高位管路11A从换热器12回收冷媒介质。储能机组2内设置有换向阀,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高位管路11A和低位管路11B中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分别对应于储能机组2不同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载冷剂的热物性,减小流动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包括换热器12,换热器12布置于储能罐11内,并浸泡于载冷剂中,换热器12包括多个蛇形管121和沿蛇形管121的径向分布的多个肋片122,蛇形管121的两端分别与供液管路连通,以使冷媒介质能够与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2完全浸泡在储能罐11的载冷剂中,蛇形管121的两端分别与高位管路11A和低位管路11B连通,冷媒介质通过蛇形管122以及沿蛇形管121的径向分布的多个肋片122的传热作用,与储能罐11中的载冷剂发生能量传递。换热器12采用肋片与蛇形管组合方式的结构,可以强化传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并减少流程损失。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内也可以不设置换热器12,直接用蛇形管121和沿蛇形管121的径向分布的多个肋片122将储能机组2的供液管路串联起来,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罐11的放置方式为横卧式,储能罐11的长度方向与蛇形管的延伸方向相交。储能罐11的放置方式为横卧式,可减少载冷剂在高度方向产生的温度、密度分布不均,避免应力产生,提高可靠性。另外,储能罐11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层,以防止冷量或者热量损失,有利于节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器12沿储能罐11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强化传热系数,提高换热效率,并减少流程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1还包括液位计16,液位计16通过管路与储能罐11连接,液位计16用于检测储能罐11中载冷剂的液面高度。管路上还设置有液位开关17,液位开关17打开时,液位计16可以测量储能罐11中载冷剂的液面高度。如果液面高度低于允许的最低液面高度Hmin,则需要变频泵14向储能罐11增加载冷剂,如果液面高度高于允许的最高液面高度Hmax,则需要变频泵14向储能罐11回收减小载冷剂,以使储能罐11中载冷剂的液面高度满足运行要求,否则储能机组2将处于停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液器13的径向还设置有截止阀131,截止阀131位于集液器13与下游支路11D之间;下游支路11D的变频泵14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之间还设置有止回阀132。
截止阀131可以为角式截止阀,截止阀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相应地,下游支路11D的数量为多个,从而可以实现多路供液。止回阀132可以起截止作用,防止逆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游支路11D还设置有过滤器15,过滤器15位于截止阀131与变频泵14之间,用于过滤载冷剂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堵塞换热器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游支路11C和下游支路11D分别为多个,从而可以连接多个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并向多个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冷负荷或者热负荷。储能装置1既可以储存冷源,也可以储存热源,可以同时向多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处理新风负荷所需的八成以上的冷量或者热量。
另外,变频泵14的分支路还设置有压力表18,用于检测变频泵14的压力。储能罐11上还设置有压力表18,用于检测储能罐11的内部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1的各个支路上还分别设置有截止阀131、安全阀19等,以实现各支路的开关控制及安全控制,不再赘述。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与如前所述的储能装置1连接,该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包括:底座30、框架31、离心风机32、空气过滤器33、表冷器34、冷凝器35、压缩机36、蒸发器37以及电控箱38。
框架31设置于底座30上,框架31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F1和出风口F2。
离心风机32设置于框架31的风道内,空气过滤器33设置于框架31的进风口F1一侧,压缩机36位于离心风机32的两侧且靠近框架31的边缘设置;蒸发器37设置于离心风机32的出风一侧,蒸发器37与压缩机36连通。
表冷器34设置于空气过滤器33与离心风机32之间,表冷器34包括冷源(热源),冷源(热源)用于冷却(加热)从进风口F1进入的空气,表冷器34与储能装置1的下游支路11D连通。
冷凝器35设置于底座30上,且位于空气过滤器33与表冷器34之间的风道的下方,冷凝器35的一端与表冷器34连通,另一端与储能装置1的上游支路11C连通,冷凝器35还与压缩机36连通。
电控箱38设置于风道的出风口F2一侧,电控箱38作为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控制中枢,用于处理新风,并向机舱提供新风。
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33与表冷器34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W1,表冷器34与离心风机32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W2和第三风道W3,离心风机32与蒸发器37之间形成有第四风道W4,且离心风机32通过软性接头39与第四风道W4连通,以缓解风阻,进一步降低噪音。蒸发器37与电控箱38之间形成有第五风道W3。由此,空气过滤器33、第一风道W1、表冷器34、第二风道W2、第三风道W3、离心风机32、软性接头39、第四风道W4、两级蒸发器37、第五风道W3依次连接形成风道,用于向机舱提供新风。
另外,压缩机36、蒸发器37及冷凝器35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多个电子膨胀阀,以控制管路的开启或者关闭,不再赘述。
由于表冷器34的冷源(热源)可以冷却(加热)从进风口F1进入的空气,与相关技术中的电加热器或者风冷换热器相比,换热效率高、节能,为同规格氟系统机组能效比的2.5倍左右。可选地,冷凝器35的放置方式为横卧式,由于没有风冷冷凝器,所以无需设置轴流风机,避免此噪声源影响,也可以避免风冷冷凝器发生脏堵的问题,与相关技术中的风冷冷凝器及轴流风机相比,可以减少噪声源,降低噪声5dB左右,同时离心风机32的噪声也能得到很好遮蔽。
可选地,两个压缩机36位于离心风机32的两侧且靠近框架31的边缘设置,离心风机32为变频离心风机,蒸发器3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蒸发器37并排设置,一个压缩机36与一个蒸发器37连接,以提高换热效率。与相关技术中沿风道流向设置四级蒸发器、一个电加热器以及沿风道两侧设置四个冷凝器相比,可以极大地减小机组的外形尺寸及体积、减轻机组重量,与同规格氟系统机组相比,重量减少约30%,体积减小约35%。
另外,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还设置有散热板3A,散热板3A设置于电控箱38的侧部,用于为电控箱38散热。表冷器34和蒸发器37的下方还分别设置有接水盘3B,用于盛放冷凝水。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6。
步骤S1:判断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负荷低谷期;
在负荷低谷期判断阶段,电控箱38判断当前所处时刻是否处于低谷期,并根据判断结果进入后续流程。假设低谷期的时间区间为[t1,t2],该区间可以根据当地机场用电负荷情况进行设定,例如低谷期的时间区间通常设定为[20:00,8:00]。
步骤S2:如果是,则检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当前环境温度Tout;该当前环境温度Tout可以由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的进风口F1一侧的温度传感器测得。
步骤S3:假设制热温度阈值为Tmin,制热允许温差为ΔT1,制冷温度阈值为Tmax,制冷允许温差为ΔT2,如果Tout≤Tmin-ΔT1或者Tout≥Tmax+ΔT2,则检测储能装置1内载冷剂的液面高度;
当Tout≤Tmin-ΔT1时,说明当前环境温度较低,需要储能装置1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热负荷。当Tout≥Tmax+ΔT2时,说明当前环境温度较高,需要储能装置1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冷负荷。如果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在当前时刻没有处于负荷低谷期,则进入停机状态。如果当前环境温度Tout不满足上述温度区间,则进入停机状态。
步骤S4:如果载冷剂的液面高度正常,则检测储能装置1的集液器13的出口温度T
假设储能罐11中载冷剂的液面高度为h,最低液面高度为Hmin,最高液面高度为Hmax,当检测的液面高度满足如下条件时:Hmin≤h≤Hmax,液面高度正常,进入集液器13的出口温度检测判断阶段,否则进入载冷剂的增减环节。
步骤S5:假设集液器13的出口最低设定温度为T1,温度允差为ΔT1,最高设定温度为T2,温度允差为ΔT2,如果T1-ΔT1≤T≤T1+ΔT1或者T2-ΔT2≤T≤T2+ΔT2,则返回停机状态;
步骤S6:如果T不满足上述温度条件,则控制储能机组2进入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
储能机组2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高位管路11A向换热器12提供冷媒介质,通过低位管路11B从换热器12回收冷媒介质,储能装置1通过下游支路11D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热负荷;储能机组2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低位管路11B向换热器12提供冷媒介质,通过高位管路11A从换热器12回收冷媒介质,储能装置1通过下游支路11D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冷负荷。储能机组2内设置有换向阀,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高位管路11A和低位管路11B中冷媒介质的流动方向分别对应于储能机组2不同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载冷剂的热物性,减小流动阻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储能装置1连接于储能机组2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之间,使得储能机组2基于负荷低谷期判断、环境温度检测判断、储能装置中的液位检测判断及集液器出口温度检测判断,智能精准选择制冷或者制热储能运行模式,从而向储能装置1提供低温冷媒介质或者高温冷媒介质,并与储能装置1中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进而向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提供所需的冷负荷或者热负荷,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用电负荷低谷时的低价电力,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维持电网安全;由于低谷时电价相对较低,利用负荷低谷期的电力储能,能有效降低飞机地面空调系统运行成本,节省用电费用。
另外,储能装置1既可以储存冷源、也可以储存热源,可同时向多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2提供处理新风负荷所需的八成以上的冷量或热量。飞机地面空调机组3采用水冷表冷器及水冷冷凝器,无需电加热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能效比高,为同规格氟系统机组能效比的2.5倍左右;由于没有风冷冷凝器,无需设置轴流风机,避免此噪声源影响,离心风机噪声也能得到很好遮蔽,降低噪声达5dB左右;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相比同规格氟系统机组重量减少约30%,体积减小约35%。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储能装置,连接于储能机组与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
储能罐,内部存储有载冷剂;
供液管路,一端与所述储能机组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能罐连通,所述供液管路内容纳有冷媒介质,以使所述冷媒介质能够与所述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
上游支路和下游支路,分别与所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及所述储能罐连通;以及
集液器,一端与所述储能罐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游支路连通,所述集液器沿径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集液器的出口温度,以确定所述储能机组的运行模式,所述下游支路设置有变频泵,所述变频泵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整输送至所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载冷剂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路包括高位管路和低位管路,所述高位管路设置于所述储能罐的顶部一侧,所述低位管路设置于所述储能罐的底部一侧,所述储能机组处于制热模式时,通过所述高位管路向所述储能罐提供冷媒介质,通过所述低位管路从所述储能罐回收冷媒介质;所述储能机组处于制冷模式时,通过所述低位管路向所述储能罐提供冷媒介质,通过所述高位管路从所述储能罐回收冷媒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布置于所述储能罐内,并浸泡于所述载冷剂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蛇形管和沿所述蛇形管的径向分布的多个肋片,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液管路连通,以使所述冷媒介质能够与所述载冷剂进行热量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罐的放置方式为横卧式,所述储能罐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蛇形管的延伸方向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器沿所述储能罐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通过管路与所述储能罐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能罐中载冷剂的液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器的径向还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所述集液器与所述下游支路之间;所述下游支路的所述变频泵与所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之间还设置有止回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支路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截止阀与所述变频泵之间,用于过滤所述载冷剂中的杂质。
9.一种飞机地面空调机组,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包括:
底座;
框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框架具有沿预设方向延伸的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风道内;
空气过滤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所述进风口一侧;
表冷器,设置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离心风机之间,所述表冷器包括冷源和热源,用于冷却或者加热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所述表冷器与所述储能装置的下游支路连通;
压缩机,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两侧且靠近所述框架的边缘设置;
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表冷器之间的所述风道的下方,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表冷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能装置的上游支路连通,所述冷凝器还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一侧,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以及
电控箱,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一侧,用于处理新风,并向机舱提供新风。
10.一种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机地面空调机组,设置于停机坪上;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设置于所述停机坪的地下室,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传递、储存及供给冷源或者热源;以及
储能机组,设置于所述停机坪的地下室,所述储能机组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用于根据工况选择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以将电能转换为冷源或者热源。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飞机地面空调机组在当前时刻是否处于负荷低谷期;
如果是,则检测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的当前环境温度Tout
假设制热温度阈值为Tmin,制热允许温差为ΔT1,制冷温度阈值为Tmax,制冷允许温差为ΔT2,如果Tout≤Tmin-ΔT1或者Tout≥Tmax+ΔT2,则检测储能装置内载冷剂的液面高度;
如果载冷剂的液面高度正常,则检测集液器的出口温度T
假设集液器的出口最低设定温度为T1,允许温差为ΔT1,最高设定温度为T2,允许温差为ΔT2,如果T1-ΔT1≤T≤T1+ΔT1或者T2-ΔT2≤T≤T2+ΔT2,则返回停机状态;
如果T不满足上述温度范围,则控制储能机组进入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
CN202310909129.3A 2023-07-21 2023-07-21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9518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9129.3A CN116951841A (zh) 2023-07-21 2023-07-21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9129.3A CN116951841A (zh) 2023-07-21 2023-07-21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51841A true CN116951841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9129.3A Pending CN116951841A (zh) 2023-07-21 2023-07-21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518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80156A (en) Multiple source heat pump
US11965662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3175324A (zh) 带热回收的平行流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
CN210425632U (zh) 一种用于室内冰雪场所地坪的冷热循环调节系统
WO2019232943A1 (zh) 多联机空调及其的控制方法
CN207350618U (zh) 水冷空调和并联水冷空调系统
CN116951841A (zh) 储能装置、飞机地面空调机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200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2853490B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CN109028410A (zh) 一种热管空调装置
CN212243877U (zh) 一种一体式飞机地面空调系统
CN210292437U (zh) 一种削减空调热岛效应的装置
CN209386461U (zh) 一种多联机毛细管辐射系统
WO2021174263A1 (en) Energy saving conditioner and heat supply method
CN114198872A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36735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多功能系统
CN108944504A (zh) 一种基于热泵原理的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9595720A (zh) 一种多联机毛细管辐射系统
CN210478334U (zh) 一种新能源车汽车空调和动力电池冷却装置
CN209949723U (zh) 一种无冷凝液冷装置
CN215892827U (zh) 热泵机组
CN112768803B (zh) 风冷电池热管理方法
CN217330062U (zh) 一种冰水相变转化自动换能器
CN218495213U (zh) 一种冷水系统及空调
CN214746562U (zh) 空调机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