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43105A - 手摇立式斜躺车 - Google Patents

手摇立式斜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43105A
CN116943105A CN202310901326.0A CN202310901326A CN116943105A CN 116943105 A CN116943105 A CN 116943105A CN 202310901326 A CN202310901326 A CN 202310901326A CN 116943105 A CN116943105 A CN 116943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nnecting seat
supporting tube
block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13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烽
王佳玲
葛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Ironmaster Sport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013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431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43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431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06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support elements performing a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i.e. a closed path movement
    • A63B22/060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support elements performing a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i.e. a closed path movement performing a circular movement, e.g. ergom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摇立式斜躺车,该手摇立式斜躺车包括:车架;第一坐垫,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脚踏,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脚踏位于所述第一坐垫下方;第一转轴,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阻尼器;斜躺机构,其包括第二坐垫、把手和靠背,所述斜躺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坐垫位于所述斜躺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满足手摇车功能和立式车功能的训练需求。

Description

手摇立式斜躺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户外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手摇立式斜躺车。
背景技术
立式车、手摇车和斜躺车是三种不同的户外健身器材。为了拓展户外健身器材的功能,也为了在有限的场地丰富户外健身器材的功能,可以将立式车、手摇车和斜躺车进行组合成手摇立式斜躺车。在手摇立式斜躺车中,立式车、手摇车和斜躺车共用手柄,也就是使用手摇车功能和立式车功能时使用的是同一个手柄。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使用手摇车功能时要求两个手柄为一前一后或者一上一下的错位设置,通过双手带动两个手柄转动。而使用立式车功能时要求两个手柄共轴或者位于同一平面,便于使用者进行抓握。使用手摇车功能和立式车功能,对两个手柄的位置有不同的要求,普通手柄无法满足。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对手柄位置进行切换的手摇立式斜躺车。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手摇立式斜躺车,该手摇立式斜躺车包括:
车架;
第一坐垫,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
脚踏,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脚踏位于所述第一坐垫下方;
第一转轴,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阻尼器;
斜躺机构,其包括第二坐垫、把手和靠背,所述斜躺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坐垫位于所述斜躺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
第一手摇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一手柄,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滑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
拉动所述第一手柄带动所述第一滑动杆在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
松开所述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滑动杆复位,以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以及
第二手摇机构,其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二扶手撑管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滑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
拉动所述第二手柄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在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
松开所述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滑动杆复位,以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
当所述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撑管、所述第一手柄、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和所述第二手柄共轴,
当所述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垂直,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垂直,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平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拉动第一手柄带动第一滑动杆滑动,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改变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一手柄的位置,同样的,拉动第二手柄带动第二滑动杆滑动,使得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改变第二扶手撑管和第二手柄的位置,可以根据训练需要对第一扶手撑管的位置、第一手柄的位置、第二扶手撑管的位置和第二手柄的位置进行调整,满足手摇车功能和立式车功能的训练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一手摇机构、第一转轴以及第二手摇机构配合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一手摇机构、第一转轴以及第二手摇机构配合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一手摇机构、第一转轴以及第二手摇机构配合的立体图;
图7为沿着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着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沿着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一手摇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二手摇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12,本发明的手摇立式斜躺车,该手摇立式斜躺车包括:车架100;第一坐垫110,其固定连接于车架100;脚踏120,其与车架100转动连接,脚踏120位于第一坐垫110下方;第一转轴130,其与车架100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30连接有第一阻尼器;斜躺机构140,其包括第二坐垫141、把手142和靠背143,斜躺机构140固定连接于车架100,第一坐垫110位于斜躺机构140与第一转轴130之间;第一手摇机构200,其包括第一连接座210、第一扶手撑管220和第一手柄250,第一连接座210与第一转轴130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扶手撑管220与第一连接座210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撑管220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240,第一手柄250与第一滑动杆240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撑管220与第一连接座210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300,拉动第一手柄250带动第一滑动杆240在第一扶手撑管220内滑动,以使第一锁定机构300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220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座210转动,松开第一手柄250,第一滑动杆240复位,以使第一锁定机构300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220无法相对于第一连接座210转动;以及第二手摇机构400,其包括第二连接座410、第二扶手撑管420和第二手柄450,第二连接座410与第一转轴13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二扶手撑管420与第二连接座410转动连接,第二扶手撑管420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440,第二手柄450与第二滑动杆440转动连接,第二扶手撑管420与第二连接座410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500,拉动第二手柄450带动第二滑动杆440在第二扶手撑管420内滑动,以使第二锁定机构500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420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座410转动,松开第二手柄450,第二滑动杆440复位,以使第二锁定机构500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420无法相对于第二连接座410转动,当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第一扶手撑管220、第一手柄250、第一转轴130、第二扶手撑管420和第二手柄450共轴,当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第一扶手撑管220与第一转轴130垂直,第一手柄250与第一扶手撑管220垂直,第二扶手撑管420与第一转轴130垂直,第二手柄450与第二扶手撑管420垂直,第一手柄250和第二手柄450平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在使用手摇立式斜躺车时,可以使用手摇车功能、立式车功能和斜躺车功能中的任一种。使用者可以坐在第二坐垫上,双手抓握把手,双脚踩在脚踏上,使用斜躺车功能。使用者在使用斜躺车功能时,坐姿较为舒适,拓展了户外健身器材的功能。第一坐垫位于斜躺机构和第一转轴之间,设计较为合理,能够使得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结构较为紧凑,减少了手摇立式斜躺车的占用空间。
参考图1~3,车架包括扶手管111、第一坐垫管114、脚踏管115,第一转轴与扶手管转动连接,第一坐垫固定连接于第一坐垫管,脚踏与脚踏管转动连接。扶手管111弯折成底管112和竖管113,竖管113与扶手管111之间通过斜管117连接,保证了车架的稳定性。第一坐垫管与底管之间通过脚踏管连接,进一步保证了车架的稳定性,也提高了脚踏管的强度。第一坐垫管固定连接在斜管上。底管固定连接有多根埋入地下的固定管116,保证车架固定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阻尼器,使用者使用手摇车功能时,双手抓握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阻尼器能够为第一转轴转动提供阻力,也就是为手摇车功能提供阻力。当使用者使用立式车功能时,由于第一阻尼器为第一转轴提供阻力,也能够避免使用者双手扶握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二扶手撑管时,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二扶手撑管转动,保证了立式车功能的安全性。
第一手摇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一手柄。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以但不限于,第一连接座与第一转轴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便于对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转轴进行拆装。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撑管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能够改变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角度。在使用手摇车功能时,可以将第一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一转轴垂直;在使用立式车功能时,可以将第一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一转轴共轴。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第一手柄与第一滑动杆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当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当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第一扶手撑管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第一锁定机构能够固定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的相对位置。通过向外拉动第一手柄能够带动第一滑动杆在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第一扶手撑管滑动带动第一锁定机构切换非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可以将第一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一转轴垂直,也可以将第一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一转轴共轴。在第一扶手撑管转动到位后,松开第一手柄,第一滑动杆复位,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的相对位置。
第二手摇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二扶手撑管和第二手柄。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以但不限于,第二连接座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便于对第二连接座和第二转轴进行拆装。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第二扶手撑管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能够改变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角度。在使用手摇车功能时,可以将第二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二转轴垂直;在使用立式车功能时,可以将第二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二转轴共轴。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第二手柄与第二滑动杆转动连接,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当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二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当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非锁定状态时,第二扶手撑管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第二锁定机构能够固定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的相对位置。通过向外拉动第二手柄能够带动第二滑动杆在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第二扶手撑管滑动带动第二锁定机构切换非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可以将第二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二转轴垂直,也可以将第二扶手撑管转动至与第二转轴共轴。在第二扶手撑管转动到位后,松开第二手柄,第二滑动杆复位,使得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的相对位置。
当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也就是使用立式车功能,第一扶手撑管、第一手柄、第一转轴、第二扶手撑管和第二手柄共轴,在第一阻尼器的作用下,双手抓握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二扶手撑管的过程中,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二扶手撑管不会转动。此时,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不会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不会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保证了立式车功能的安全性。
当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也就是使用手摇车功能,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转轴垂直,第一手柄与第一扶手撑管垂直,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一转轴垂直,第二手柄与第二扶手撑管垂直,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平行。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是错位设置的,使用者可以双手抓握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带动第一转轴转动。此时,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不会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不会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保证了手摇车功能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手摇立式斜躺车,通过拉动第一手柄带动第一滑动杆滑动,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第一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改变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一手柄的位置,同样的,拉动第二手柄带动第二滑动杆滑动,使得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第二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改变第二扶手撑管和第二手柄的位置,可以根据训练需要对第一扶手撑管的位置、第一手柄的位置、第二扶手撑管的位置和第二手柄的位置进行调整,满足手摇车功能和立式车功能的训练需求。同时,对第一手摇机构和第一手摇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也较为方便,只需要拉动和转动,不需要过多的操作。
图1、3、5、6和11中示出的第一手摇机构处于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一使用状态,此时,第一扶手撑管、第一手柄、第一转轴共轴,第一定位块置入第一定位槽内,以防止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转动。
图1、3、5、6和12中示出的第二手摇机构处于手摇立式斜躺车的第二使用状态,此时,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一转轴垂直,第二手柄与第二扶手撑管垂直,第四定位块置入第四定位槽内,以防止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转动。
进一步的,脚踏120通过第二转轴与车架10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阻尼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脚踏管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脚踏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阻尼器,第二阻尼器能够为第二转轴转动提供阻力,也就是为立式车功能提供阻力。使用者使用立式车功能时,臀部坐在第一坐垫上,双脚对脚踏进行踩踏,双手扶握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二扶手撑管。
参考图7~10,进一步的,第一扶手撑管2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230,第一连接座210与第一转动块230转动连接,第一锁定机构3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块310,第一锁定块310套接有第一弹簧320,第一转动块230设置有供第一锁定块310滑动的第一滑动腔231,第一滑动杆240靠近第一连接座210的一端置入第一转动块230内并设置有第一楔面241,第一弹簧320驱动第一锁定块310紧贴第一楔面241,第一连接座210设置有多个与第一锁定块310配合的第一锁定孔211,第二扶手撑管4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430,第二连接座410与第二转动块430转动连接,第二锁定机构5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块510,第二锁定块510套接有第二弹簧520,第二转动块430设置有供第二锁定块510滑动的第二滑动腔431,第二滑动杆440靠近第二连接座410的一端置入第二转动块430内并设置有第二楔面441,第二弹簧520驱动第二锁定块510紧贴第二楔面441,第二连接座410设置有多个与第二锁定块510配合的第二锁定孔42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块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实现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可以将第一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一转动块内,避免第一锁定机构外露,保证了手摇立式斜躺车的使用安全性。
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块,可以但不限于,第一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第一锁定块,从而保证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位置的可靠性。第一锁定块套接有第一弹簧,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一锁定块紧贴第一楔面,若第一锁定机构设置两个第一锁定块,则第一滑动杆设置两个第一楔面。当第一滑动杆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滑动时,在第一弹簧弹力作用下,第一锁定块会紧贴第一楔面,第一锁定块会进行伸缩运动。具体的,当第一滑动杆被拉出,远离第一转动块的转动轴线时,第一锁定块会收缩,脱离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锁定孔,第一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当第一滑动杆复位,靠近第一转动块的转动轴线时,第一锁定块会伸出,进入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锁定孔,第一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第一连接座转动。通过第一手柄控制第一滑动杆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滑动,来切换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从而对第一扶手撑管进行位置调整,操作简单。
第一锁定块靠近第一楔面的一端可以转动连接有第一滚子311,第一滚子在第一楔面上滚动,减少第一滑动杆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第二转动块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实现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可以将第二锁定机构设置在第二转动块内,避免第二锁定机构外露,保证了手摇立式斜躺车的使用安全性。
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块,可以但不限于,第二锁定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第二锁定块,从而保证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位置的可靠性。第二锁定块套接有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二锁定块紧贴第二楔面,若第二锁定机构设置两个第二锁定块,则第二滑动杆设置两个第二楔面。当第二滑动杆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滑动时,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第二锁定块会紧贴第二楔面,第二锁定块会进行伸缩运动。具体的,当第二滑动杆被拉出,远离第二转动块的转动轴线时,第二锁定块会收缩,脱离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二锁定孔,第二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当第二滑动杆复位,靠近第二转动块的转动轴线时,第二锁定块会伸出,进入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二锁定孔,第二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通过第二手柄控制第二滑动杆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滑动,来切换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从而对第二扶手撑管进行位置调整,操作简单。
第二锁定块靠近第二楔面的一端可以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子511,第二滚子在第二楔面上滚动,减少第二滑动杆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参考图8和10,进一步的,第一锁定机构300设置有两个第一锁定块310,两个第一锁定块310位于第一滑动杆240的两侧,第二锁定机构500设置有两个第二锁定块510,两个第二锁定块510位于第二滑动杆440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锁定块对称设置在第一滑动杆的两侧,第一滑动杆面对任一第一锁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楔面,两个第一锁定块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锁定块能够保证第一锁定机构固定第一扶手撑管与第一连接座位置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一滑动杆受力均匀。
两个第二锁定块对称设置在第二滑动杆的两侧,第二滑动杆面对任一第二锁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楔面,两个第二锁定块分别套接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锁定块能够保证第二锁定机构固定第二扶手撑管与第二连接座位置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二滑动杆受力均匀。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块230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32,第一连接座210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212,第一限位凸起212在第一限位槽232内滑动,第二转动块430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32,第二连接座410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430,第二限位凸起430在第二限位槽432内滑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块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连接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在第一限位槽内滑动,对第一扶手撑管相对于第一连接座的转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避免第一扶手撑管过度转动,保证了手摇立式斜躺车的安全性。第一限位槽设置为弧形,且第一限位槽的弧度为90°,当第一限位凸起转动至第一限位槽的两端时,均有第一锁定孔对着第一锁定块,便于使用者在转动第一扶手撑管时进行定位,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可以在第一转动块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槽,第一连接座正对第一限位槽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凸起,保证了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一限位槽配合的可靠性。
第二转动块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连接座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在第二限位槽内滑动,对第二扶手撑管相对于第二连接座的转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避免第二扶手撑管过度转动,保证了手摇立式斜躺车的安全性。第二限位槽设置为弧形,且第二限位槽的弧度为90°,当第二限位凸起转动至第二限位槽的两端时,均有第二锁定孔对着第二锁定块,便于使用者在转动第二扶手撑管时进行定位,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可以在第二转动块两侧分别设置第二限位槽,第二连接座正对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二限位凸起,保证了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槽配合的可靠性。
参考图11和12,进一步的,第一转动块230通过第三转轴233与第一连接座21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座210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遮挡块213,第一遮挡块213用于遮挡第三转轴233两端,第二转动块430通过第四转轴433与第二连接座41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410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遮挡块440,第二遮挡块440用于遮挡第四转轴433两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转轴可以由螺栓构成,将螺栓穿过第一转动块和第一连接座,实现第一转动块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便于进行装配以及维护保养。第一遮挡块能够遮挡第三转轴两端,避免第三转轴两端外漏,延长了第三转轴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第三转轴的拆卸难度,避免手摇立式斜躺车在户外被人很轻易的拆卸。
第四转轴可以由螺栓构成,将螺栓穿过第二转动块和第二连接座,实现第二转动块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便于进行装配以及维护保养。第二遮挡块能够遮挡第四转轴两端,避免第四转轴两端外漏,延长了第四转轴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第四转轴的拆卸难度,避免手摇立式斜躺车在户外被人很轻易的拆卸。
参考图7~10,进一步的,第一滑动杆240设置有第一腰孔242,第一腰孔24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动杆240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一扶手撑管2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21,第一限位块221部分置入第一腰孔242,第一滑动杆240设置有第一台阶止挡面243,第一台阶止挡面243位于第一限位块221与第一连接座210之间,第一滑动杆240套接有第三弹簧244,第三弹簧244位于第一台阶止挡面243与第一限位块221之间,第二滑动杆440设置有第二腰孔442,第二腰孔44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动杆440的滑动方向平行,第二扶手撑管42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421,第二限位块421部分置入第二腰孔442,第二滑动杆440设置有第二台阶止挡面443,第二台阶止挡面443位于第二限位块421与第二连接座410之间,第二滑动杆440套接有第四弹簧444,第四弹簧444位于第二台阶止挡面443与第二限位块421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部分置入第一腰孔内,第一限位块和第一腰孔配合,能够限制第一滑动杆的滑动范围,避免第一滑动杆脱离第一扶手撑管。第一扶手撑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可以将第一滑动杆置入第一扶手撑管之后,再将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扶手撑管固定连接,使得第一限位块伸入第一腰孔内,便于对第一滑动杆进行拆装。可以但不限于,第一扶手撑管设置有螺纹孔,第一限位块与螺纹孔螺接,实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扶手撑管之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结构简单。第一滑动杆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位于第一台阶止挡面与第一限位块之间,能够避免第三弹簧脱离第一滑动杆。在通过第一手柄将第一滑动杆拉出时,第三弹簧被压缩。在松开第一手柄后,第三弹簧释放储存的能量,驱动第一滑动杆复位,第一滑动杆带动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
第二限位块部分置入第二腰孔内,第二限位块和第二腰孔配合,能够限制第二滑动杆的滑动范围,避免第二滑动杆脱离第二扶手撑管。第二扶手撑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可以将第二滑动杆置入第二扶手撑管之后,再将第二限位块与第二扶手撑管固定连接,使得第二限位块伸入第二腰孔内,便于对第二滑动杆进行拆装。可以但不限于,第二扶手撑管设置有螺纹孔,第二限位块与螺纹孔螺接,实现第二限位块与第二扶手撑管之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结构简单。第二滑动杆套接有第四弹簧,第三弹簧位于第二台阶止挡面与第二限位块之间,能够避免第四弹簧脱离第二滑动杆。在通过第二手柄将第二滑动杆拉出时,第四弹簧被压缩。在松开第二手柄后,第四弹簧释放储存的能量,驱动第二滑动杆复位,第二滑动杆带动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
参考图11和12,进一步的,第一手柄250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51,第一连接件251与第一滑动杆240转动连接,第一扶手撑管220远离第一连接座210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251转动的第一转动槽222,第一扶手撑管220远离第一连接座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23,第一连接件251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223配合的第一定位块252,在第一手柄250与第一扶手撑管220共轴时,第一定位块252置入第一定位槽223,以防止第一手柄250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220转动,第二手柄450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51,第二连接件451与第二滑动杆440转动连接,第二扶手撑管420远离第二连接座410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二连接件451转动的第二转动槽422,第二扶手撑管420远离第二连接座4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423,第二连接件451设置有与第二定位槽423配合的第二定位块452,在第二手柄450与第二扶手撑管420共轴时,第二定位块452置入第二定位槽423,以防止第二手柄450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420转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槽能够使得第一连接件转动更加稳定,在切换手摇立式斜躺车的使用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滑动杆转动,使得第一手柄与第一滑动杆共轴或者垂直。第一扶手撑管远离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在第一手柄与第一滑动杆共轴时,第一滑动杆复位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带动第一定位块置入第一定位槽,避免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转动。在需要切换使用状态时,可以拉拔第一手柄,使得第一定位块脱离第一定位槽,就能够将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转动,操作方便。
第二转动槽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转动更加稳定,在切换手摇立式斜躺车的使用状态时,可以将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滑动杆转动,使得第二手柄与第二滑动杆共轴或者垂直。第二扶手撑管远离第二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在第二手柄与第二滑动杆共轴时,第二滑动杆复位使得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带动第二定位块置入第二定位槽,避免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转动。在需要切换使用状态时,可以拉拔第二手柄,使得第二定位块脱离第二定位槽,就能够将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转动,操作方便。
参考图11和12,进一步的,第一扶手撑管220侧壁设置有第三定位槽224,第一手柄250设置有第一拉手253、第一拉杆254和第三定位块255,第一拉杆254穿过第一连接件251,第一拉杆254套接有第五弹簧256,第五弹簧256带动第三定位块255从第一手柄250靠近第一扶手撑管220的一端伸出,在第一手柄250与第一扶手撑管220垂直时,第三定位块255置入第三定位槽224,以防止第一手柄250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220转动,第二扶手撑管420侧壁设置有第四定位槽424,第二手柄450设置有第二拉手453、第二拉杆454和第四定位块455,第二拉杆454穿过第二连接件451,第二拉杆454套接有第六弹簧456,第六弹簧456带动第四定位块455从第二手柄450靠近第二扶手撑管420的一端伸出,在第二手柄450与第二扶手撑管420垂直时,第四定位块455置入第四定位槽424,以防止第二手柄450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420转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手撑管侧壁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拉动第一拉手,使得第一拉杆远离第一滑动杆,第五弹簧被压缩,并且带动第一滑动杆在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此时,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可以将第一扶手撑管转动,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转动。在第一手柄与第一滑动杆垂直时,第一滑动杆复位使得第一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带动第三定位块运动至正对第三定位槽。松开第一手柄,在第五弹簧弹力作用下,第三定位块进入第三定位槽,避免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转动。在需要切换使用状态时,可以拉拔第一拉手,使得第三定位块脱离第三定位槽,就能够将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一扶手撑管转动,操作方便。
第二扶手撑管侧壁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拉动第二拉手,使得第二拉杆远离第二滑动杆,第六弹簧被压缩,并且带动第二滑动杆在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此时,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可以将第二扶手撑管转动,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转动。在第二手柄与第二滑动杆垂直时,第二滑动杆复位使得第二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带动第四定位块运动至正对第四定位槽。松开第二手柄,在第六弹簧弹力作用下,第四定位块进入第四定位槽,避免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转动。在需要切换使用状态时,可以拉拔第二拉手,使得第四定位块脱离第四定位槽,就能够将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二扶手撑管转动,操作方便。
第三定位块靠近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槽,第一连接件部分置入第一滑动槽内,在拉动第一拉手,会带动第三定位块相对于第一连接件滑动,通过设置第一滑动槽,能够保证第三定位块运动的稳定性。
第四定位块靠近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槽,第二连接件部分置入第二滑动槽内,在拉动第二拉手,会带动第四定位块相对于第二连接件滑动,通过设置第二滑动槽,能够保证第四定位块运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拉手253与第一拉杆254转动连接,第二拉手453与第二拉杆454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使用手摇车功能时,双手分别抓握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在进行手摇车训练时,第一拉手会相对于第一拉杆转动,第二拉手相对于第二拉杆转动,避免第一拉手和第二拉手相对于手运动。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该手摇立式斜躺车包括:
车架;
第一坐垫,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
脚踏,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脚踏位于所述第一坐垫下方;
第一转轴,其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有第一阻尼器;
斜躺机构,其包括第二坐垫、把手和靠背,所述斜躺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第一坐垫位于所述斜躺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
第一手摇机构,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扶手撑管和第一手柄,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滑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
拉动所述第一手柄带动所述第一滑动杆在第一扶手撑管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
松开所述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滑动杆复位,以使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第一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以及
第二手摇机构,其包括第二连接座、第二扶手撑管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滑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定机构,
拉动所述第二手柄带动所述第二滑动杆在第二扶手撑管内滑动,以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非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扶手撑管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
松开所述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滑动杆复位,以使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切换至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扶手撑管无法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
当所述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撑管、所述第一手柄、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和所述第二手柄共轴,
当所述手摇立式斜躺车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垂直,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垂直,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有第二阻尼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块,所述第一锁定块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转动块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锁定块滑动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置入所述第一转动块内并设置有第一楔面,所述第一弹簧驱动所述第一锁定块紧贴所述第一楔面,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锁定块配合的第一锁定孔,
所述第二扶手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块,所述第二锁定块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转动块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锁定块滑动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置入所述第二转动块内并设置有第二楔面,所述第二弹簧驱动所述第二锁定块紧贴所述第二楔面,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锁定块配合的第二锁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块,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块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两侧,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锁定块,两个所述第二锁定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块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滑动,
所述第二转动块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块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遮挡块,所述第一遮挡块用于遮挡所述第三转轴两端,
所述第二转动块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遮挡块,所述第二遮挡块用于遮挡所述第四转轴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杆设置有第一腰孔,所述第一腰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部分置入第一腰孔,所述第一滑动杆设置有第一台阶止挡面,所述第一台阶止挡面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一滑动杆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台阶止挡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
所述第二滑动杆设置有第二腰孔,所述第二腰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滑动杆的滑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部分置入第二腰孔,所述第二滑动杆设置有第二台阶止挡面,所述第二台阶止挡面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二滑动杆套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台阶止挡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滑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扶手撑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的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扶手撑管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块,在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共轴时,所述第一定位块置入所述第一定位槽,以防止所述第一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转动,
所述第二手柄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滑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扶手撑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的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扶手撑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的第二定位块,在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共轴时,所述第二定位块置入所述第二定位槽,以防止所述第二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二扶手撑管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侧壁设置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手柄设置有第一拉手、第一拉杆和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一拉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拉杆套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带动所述第三定位块从所述第一手柄靠近所述第一扶手撑管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垂直时,所述第三定位块置入所述第三定位槽,以防止所述第一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一扶手撑管转动,
所述第二扶手撑管侧壁设置有第四定位槽,所述第二手柄设置有第二拉手、第二拉杆和第四定位块,所述第二拉杆穿过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拉杆套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带动所述第四定位块从所述第二手柄靠近所述第二扶手撑管的一端伸出,在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扶手撑管垂直时,所述第四定位块置入所述第四定位槽,以防止所述第二手柄相对于所述第二扶手撑管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摇立式斜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手与所述第一拉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手与所述第二拉杆转动连接。
CN202310901326.0A 2023-07-20 2023-07-20 手摇立式斜躺车 Pending CN1169431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1326.0A CN116943105A (zh) 2023-07-20 2023-07-20 手摇立式斜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1326.0A CN116943105A (zh) 2023-07-20 2023-07-20 手摇立式斜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43105A true CN116943105A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5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1326.0A Pending CN116943105A (zh) 2023-07-20 2023-07-20 手摇立式斜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431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3778B (zh) 具有活动用户支承的健身器械
US7481445B1 (en) Combination walker and wheelchair with improved ergonomic design
US5470298A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5795270A (en) Semi-recumbent arm and leg press exercising apparatus
US4796881A (en) Multipurpose exercising apparatus
US6152866A (en) Folding collapsible exercising apparatus
US20050054492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under a desk
US8562491B2 (en) Seated exercise apparatus
US7887470B2 (en) Multi purpose exerciser
US20080096745A1 (en) Combination office and exercise work station
KR102388167B1 (ko) 조절이 가능한 저항 밴드 체계를 활용한 의자
US8696534B2 (en) Total abs office chair
US5676626A (en) Rocking exerciser
US20050245370A1 (en) Powerwalk plus
US9168416B2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EP2944358A1 (en) Reformer exercise apparatus
US20090105046A1 (en) Exercise Recliner
US10342355B2 (en) Stowable exercise chair for standing desks
US6979284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TWM528185U (zh) 可折疊腰腹運動健身器
US20050014609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under a desk
CA2844562A1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US20200085198A1 (en) Stowable exercise chair for standing desks
CA2187577C (en) Exerciser
US20060116259A1 (en) Chair with exercis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