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9012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9012A
CN116939012A CN202210355844.2A CN202210355844A CN116939012A CN 116939012 A CN116939012 A CN 116939012A CN 202210355844 A CN202210355844 A CN 202210355844A CN 116939012 A CN116939012 A CN 116939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warding
request
data packet
servic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58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58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9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9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请求客户端运行在请求网络设备上,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响应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请求数据包。采用本申请,可以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业务场景(例如,物联网场景)中,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对于处于不同网络中的设备,无法实现直接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传输。以基于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视频数据传输为例,常规的方法是利用传统的媒体穿越技术,如基于交互式连接建立(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ICE)技术,它使用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NAT会话穿越应用程序,其中NAT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的简称)、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saround NAT,中继NAT实现的穿越)等技术来发现网络里端之间的路径。然而,ICE、STUN和TURN等技术对视频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同时整个系统的构建比较复杂,因此,对于基于UDP的其他类型多媒体数据或者普通的UDP数据而言,相关技术可能并不适用,从而导致UDP数据跨网传输实现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可以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中转网络中的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执行,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响应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请求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中转网络中的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执行,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获取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所发送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第二转发数据包是在服务网络设备接收到中转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请求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时,基于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所生成的;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客户端的地址数据为出口地址数据,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第一转发数据包是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在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执行,转发代理组件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由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所转发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在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提供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且用于基于业务服务生成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用于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执行,转发代理组件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获取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由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基于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所得到的;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用于转发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在中转网络中,该装置具有转发服务组件,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该装置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生成模块,用于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响应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请求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在中转网络中,该装置具有转发服务组件,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获取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所发送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第二转发数据包是在服务网络设备接收到中转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请求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时,基于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所生成的;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客户端的地址数据为出口地址数据,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第一转发数据包是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在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在服务网络中,该装置包括转发代理组件,转发代理组件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由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所转发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获取发送模块,用于在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提供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且用于基于业务服务生成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用于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在服务网络中,该装置包括转发代理组件,转发代理组件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该装置包括:
数据包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获取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由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基于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所得到的;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用于转发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转发模块,用于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该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服务组件,这里的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并记录该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进一步,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可以基于该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随后可以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以便后续服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其包含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来响应该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请求数据包。可以理解,对于处在不同网络中的设备,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因此,通过在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的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将从请求客户端接收到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转换为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以便将请求数据包转发给目标服务端进行处理,此外,这里将不对传输的数据类型进行限定,从而可以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端口数据访问的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检测、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服务网络设备10A、中转网络设备10B以及请求网络设备集群。其中,请求网络设备集群可以包括多个请求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请求网络设备集群所包含的请求网络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定。例如,请求网络设备集群具体可以包括:请求网络设备200a、请求网络设备200b、请求网络设备200c、…、请求网络设备200n,其中,请求网络设备集群之间可以存在通信连接,例如请求网络设备200a与请求网络设备200b之间存在通信连接,请求网络设备200a与请求网络设备200c之间存在通信连接。同时,请求网络设备集群中的任一请求网络设备可以与中转网络设备10B进行数据交互,例如请求网络设备200a与中转网络设备10B进行数据交互。其中,上述通信连接不限定连接方式,可以通过有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请求网络设备可以是指使用第一通讯协议向服务网络设备10A请求相关数据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服务器。这里的第一通讯协议是指一种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例如,请求网络设备与中转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通讯协议,例如,在物联网场景中,请求网络设备可以为任意物联网终端,第一通讯协议可以为用户数据报协议(即UDP)。其中,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的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协议。
应当理解,如图1所示的请求网络设备集群中的每个请求网络设备均可以安装有相应的客户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运行在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称为请求客户端,当该请求客户端运行于各请求网络设备中时,可以分别与上述图1所示的服务网络设备10A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其中,这里的请求客户端可以为多媒体客户端(例如,视频客户端)、社交类客户端(例如,即时通信客户端)、资讯类客户端(例如,新闻客户端)、娱乐客户端(例如,阅读类客户端、游戏客户端)、购物客户端、车载客户端、浏览器等具有特定功能的客户端。其中,该请求客户端可以为独立的客户端,也可以为集成在某客户端(例如,社交客户端)中的嵌入式子客户端,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服务网络设备10A可以指用于为请求客户端提供特定业务服务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服务器,例如,在物联网场景中,服务网络设备10A可以为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中的服务器。因此,每个请求网络设备均可以通过安装好的请求客户端与服务网络设备10A进行数据交互,如每个请求网络设备均可以通过请求客户端发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消息(如UDP消息)去请求服务网络设备10A中的相关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网络环境较为复杂,服务网络设备10A与请求网络设备集群通常处于不同的网络中,此时往往无法实现直接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传输。为便于后续理解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服务网络设备所处的网络称为服务网络,将请求网络设备所处的网络称为目标网络。针对复杂网络环境下难以实现通用的UDP数据跨网传输的难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或其他业务场景)中UDP数据跨网传输的实现方法,即借助如图1所示的中转网络设备10B,实现在服务网络设备10A和请求网络设备集群之间的数据跨网转发。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是指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服务器,例如,在物联网场景中,中转网络设备可以为服务器。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中转网络设备所处的网络称为中转网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这里的第二通讯协议是指一种用于实现不同设备(例如,中转网络设备与服务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通讯协议,例如,在物联网场景中,第二通讯协议可以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其中,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网络和目标网络又可以称为内网,相应的,中转网络又可以称为公网,这里的内网和公网是相对的,公网并非特指因特网或某个网络,只要内网中的设备(或机器)能够访问到某个设备(或机器)所在的网络,就可以将该网络定义为公网。其中,服务网络和目标网络可以是异地的不同的网络,这两个网络之间不可达,或者也可以是彼此之间网络可达、可以互相访问的网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但服务网络中的设备(例如服务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中的设备(例如请求网络设备)均可以访问中转网络。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图1所示的服务网络设备10A、中转网络设备10B以及请求网络设备200a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终端设备200a上安装并运行请求客户端A,中转网络设备10B上部署有转发服务组件B,该转发服务组件B包含有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中转服务端B1(即第一中转服务端,如UDP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中转服务端B2(即第二中转服务端,如TCP服务端)。基于此,当请求网络设备200a通过请求客户端A发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例如UDP)的请求数据包C时,中转网络设备10B可以通过中转服务端B1获取该请求数据包C,并且可以记录该请求客户端A的出口地址数据D。进一步,在转发服务组件B中,中转网络设备10B可以基于该请求数据包C和出口地址数据D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例如TCP)的转发数据包E(即第一转发数据包),随后可以通过中转服务端B2将该转发数据包E转发至服务网络设备10A。由于服务网络设备10A包含有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F(如UDP服务端),因此后续服务网络设备10A可以通过该目标服务端F来响应转发数据包E中携带的请求数据包C,从而可以实现将请求客户端A所发送的请求数据包C跨网传输至目标服务端F。
上述可知,对于处在不同网络中的设备,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可选的,当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之间网络可达时,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可以直接访问服务网络设备上的业务服务(例如UDP服务);可选的,当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之间网络不可达时,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无法直接访问服务网络设备上的业务服务,因此,通过在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的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将从请求客户端接收到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转换为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以便将请求数据包转发给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进行处理,此外,这里将不对传输的数据类型进行限定,从而可以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可以理解,即使在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之间网络可达的情况下,上述方法仍然适用,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兼容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之间网络可达和网络不可达这两种场景。
可以理解,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中携带的请求数据包进行响应,本申请还可以在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相应的转发代理组件,用于与上述转发服务组件共同实现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请求客户端的数量进行限制,本申请不仅支持单个请求客户端的跨网访问,而且可以支持多个请求客户端的跨网访问,部署方式非常灵活,系统资源占有率低,可以用于解决受限网络环境下的UDP数据跨网传输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掌上电脑)、智能语音交互设备、智能家电、接入终端、V2X(Vehicle to X)通信中的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电脑等,未来5G(5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V2X设备,例如为车辆或车辆中的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数据库、云服务、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服务器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通讯协议、第二通讯协议仅是一个名字,名字对协议本身不构成限定。例如,第一通讯协议也可以称作用户数据报协议,第二通讯协议也可以称作传输控制协议,本申请对协议名称不做限定。在因特网或其它网络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协议也可以是其它的名字,对此不做限定。类似的,转发服务组件、转发代理组件仅是一个名字,名字对组件本身不构成限定,例如,转发服务组件可以是中转网络设备中提供数据转发服务的组件、功能模块或应用程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架构所适用的业务场景具体可以为物联网场景、边缘计算场景等。例如,通过在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服务组件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的方式实现UDP数据的跨网传输,可以进一步打造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为物联网场景下的数据跨网传输提供SaaS服务(Software-as-a-Service,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通过SaaS模式,可以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的服务被多个用户共享使用,这为高效利用基础设施资源、实现高性价比的海量数据处理提供了可能。又例如,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与边缘计算技术结合,可实现边缘服务器上的数据向企业内网的跨网UDP数据传输,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普通的UDP数据,也可以是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数据。在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港口、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其中,通过在中转网络设备10B上部署转发服务组件和在服务网络设备10A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来实现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的跨网传输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2-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描述。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中转网络中的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中转网络设备10B)执行,这里的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如图2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S101-S102:
S101,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
可以理解,当请求客户端希望访问服务网络设备上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时,可以先向中转网络设备发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进而中转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该请求数据包,同时可以记录该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其中,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这里的第一通讯协议可以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或其它协议,而第二通讯协议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或其它协议,这里不进行限定。其中,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支持快速传输的通信方式,但与传输控制协议相比,其可靠性相对较低,因此用户数据报协议适合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允许丢失一些数据的应用场景(如视频会以、语音交流等);而传输控制协议的优点是具有高可靠性,但由于很多过程需要验证,因此消耗的时间较长,因此传输控制协议适合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例如万维网中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第一通讯协议和第二通讯协议。此外,请求数据包所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普通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例如UDP数据),也可以是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多媒体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请求数据包所传输的数据的数据类型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通常可以使用不同的端口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正是采用了这一机制实现对同一时刻内多项应用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支持,例如,数据发送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包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而数据接收方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数据交互,第一中转服务端可用于绑定第一服务端口,该第一服务端口可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请求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例如,该第一服务端口可以是UDP端口,成功绑定UDP端口后,第一中转服务端可通过该UDP端口收发UDP数据。类似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可用于绑定第二服务端口,该第二服务端口可用于与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建立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且该通信连接是由转发代理组件所包含的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所发起的,例如,该第二服务端口可以是TCP端口,成功绑定TCP端口后,第二中转服务端可通过该TCP端口收发TCP数据。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公网无法直接向内网发送数据,即中转网络设备无法找到服务网络设备,因此服务网络设备需要主动向中转网络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可以理解,当某些企业内网基于相关策略控制的考量,只允许建立TCP连接到外网去时,由于传输控制协议(即TCP)可为通信双方提供可靠的通信方式,因此将第二通讯协议设置为传输控制协议(即TCP)是十分合适的。
可以理解,第一服务端口和第二服务端口是不同的端口,二者均可以在转发服务组件运行时进行绑定,且这两个端口是可以配置的,例如,可以使用中转网络设备上未被注册占用的任意空闲的动态端口,也可以使用预先为第一中转服务端和第二中转服务端预留的静态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其中,动态端口可以被任意应用程序使用,当该应用程序不需要时进行回收待用;而静态端口只能被指定的应用程序使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通讯协议为UDP,第二通讯协议为TCP时,转发服务组件也可以称为TCP-UDP转发服务,它可以为一个软件实现的应用程序,且可以部署在公网服务器(即中转网络设备)上,绑定了一个UDP端口(即第一服务端口)和一个TCP端口(即第二服务端口),假设内网1(即目标网络)和内网2(即服务网络)是两个异地的不同的网络,二者之间网络不可达,但内网1中的主机A(即请求网络设备)和内网2中的主机B(即服务网络设备)均可以访问到公网服务器主机C,在该场景下,UDP端口用于和主机A之间通过UDP进行数据通信,而TCP端口用于和主机B上的TCP客户端(即第一代理客户端)之间建立TCP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其中,TCP连接具有高可靠性,可以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不出现丢失或乱序。可见,TCP-UDP转发服务可以结合TCP和UDP的优势,在复杂网络环境下提高UDP数据跨网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例如,UDP服务端),该目标服务端可用于响应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且该目标服务端也可以绑定有相应的端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端口都采用相应的端口号进行标识,第一服务端口的端口号可以和目标服务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这里将不进行限定。可以理解,当两边的端口号不一致时,中转网络设备可以先向请求客户端通知当前第一服务端口的端口号,随后请求客户端再发送请求数据包。例如,假设上述主机A和主机B之间是网络可达的,那么当主机A要向主机B发送一个UDP数据包时,如果主机B的UDP服务端绑定的端口是1000号端口,那么主机A就可以直接向主机B的1000号端口发送该UDP数据包;但是,当主机A和主机B之间网络不可达时,在二者之间加上了一个主机C,相当于主机C执行了转发处理,如果此时主机C上的UDP服务端的端口也设置为1000号端口,那么对于主机A而言,后续都可以往1000号端口去发送数据,也就是说,从主机A的角度来说看到的接收数据的端口号始终只有一个,这种方式可以和相关技术中的用户习惯保持一致。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主机C上的1000号端口已经被其它应用程序占用了,那么此时可以绑定主机C上的其它空闲端口(例如,2000号端口),进而主机C可以通知主机A当前绑定的第一服务端口的端口号,随后主机A可以改向主机C上的2000号端口去发送UDP数据包,主机C通过2000号端口接收到该UDP数据包后,通过后面建立的TCP连接最终可以安全地将该UDP数据包转发到主机B的1000号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服务端口的端口号可以用PortC表示,例如当第一服务端口的端口号为1000时,PortC=1000。
可以理解,当上述请求客户端通过其绑定的端口向中转网络设备上的转发服务组件发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例如UDP数据包)时,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通过其绑定的第一服务端口接收该请求数据包,同时,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将该请求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该请求客户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作为该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可记为Addr_A),并可以保存该出口地址数据。也就是说,当转发服务组件接收到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请求数据包时,就可以相应地记录对端地址Addr_A(即出口地址数据),以便后续获取到目标服务端返回的响应数据包后,可以将该响应数据包正确地发送给地址为Addr_A的请求客户端(即响应数据包所对应的接收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地址具体可以为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即互联网协议地址,又可称为网际协议地址)或者其它规定的地址。
S102,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
可以理解,经过上述S101获取到请求数据包和相应的出口地址数据后,可以通过转发服务组件将该请求数据包和该出口地址数据打包为适于通过第二通讯协议传输的数据包,本申请可以将该数据包称为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而可以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进行后续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服务组件中的处理过程具体如下: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对上述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请求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加密处理所采用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对称加密方式,也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方式。可选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将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拼接在一起共同进行加密;或者,可选的,也可以对请求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一加密数据,同时可以对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进而可以将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拼接为加密请求数据;可选的,若第一通讯协议本身就已经规定了需要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例如UDP协议),则可以对出口地址数据(包括请求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和请求客户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地址数据,随后可以将加密地址数据和已加密的请求数据包作为加密请求数据。可以理解,无论采用何种加密方式,只进行一次加密或者进行二次加密,都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对上述加密请求数据进行封装处理,从而得到封装请求数据,可以理解,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采用特定的封装格式对该加密请求数据进行封装处理,这里将不对具体采用的封装格式进行限定,这样,接收端在基于封装时所采用的封装格式对封装请求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时,就可以快速了解每个数据的含义,例如可知哪些二进制数据用于表示请求数据包,哪些二进制数据用于表示出口地址数据。可以理解,后续获取到封装请求数据的一方在进行相关处理之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相应的解封装处理和解密处理以获取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这里的解封装处理的过程和封装处理的过程是相逆的,同样,解密处理的过程和加密处理的过程特殊相逆的。
进一步,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封装请求数据传输至第二中转服务端,随后第二中转服务端可基于该封装请求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例如,TCP数据包),最终可以通过通信连接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设备。可以理解,由于中转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连接是基于第二通讯协议(例如TCP)的,因此为了实现将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跨网传输至服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中转网络设备上的转发服务组件将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转换为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也就是说,第一转发数据包携带有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从应用层的角度看,请求数据包本身是不需要进行转换的,即请求数据包始终具有第一通讯协议,转发服务组件的作用是将请求数据包从原先使用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UDP链路)进行传输,搬运到使用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TCP链路)进行传输,但是在搬运过程中需要携带相应的出口地址数据,相当于对上述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进行标识,以便后续该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返回至中转网络设备时可以知道应该使用哪条通信链路来回送数据,这种处理方式在同时存在多条通信链路的场景下有助于实现数据的正确回传。
可以理解,服务网络设备上可以部署转发代理组件,该转发代理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例如,TCP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例如,UDP客户端)。基于此,第二中转服务端可以通过之前建立的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设备中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其中,第一代理客户端可用于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此外,第一代理客户端还可用于将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第二代理客户端,这里的第二代理客户端可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可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例如,UDP服务端),该目标服务端可用于响应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请求数据包。也就是说,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设备后,可以由服务网络设备对其进行一系列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解封装处理、解密处理(可选项)、业务处理等,具体处理过程可以参见后续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发服务组件和转发代理组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既可以采用加密处理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也适用于不使用加密处理的方式,也就是说,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不对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而是直接对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封装请求数据,进而同样可以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封装请求数据传输至第二中转服务端进行发送。相应的,在这种情况下,后续服务网络设备也不需要再进行解密处理。
可以理解,当接收到服务网络设备返回的数据时,中转网络设备也可以进行相应处理,以最终将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返回给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具体过程可以为:中转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接收服务网络设备返回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例如TCP数据包),其中,第二转发数据包是在服务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转发数据包获取到请求数据包时,基于该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所生成的,且该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例如UDP数据包)。进一步,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可以获取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该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中转服务端可以先对第二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解封装响应数据,进而可以对该解封装响应数据进行解密处理,以得到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可以理解,这里的解封装处理的过程与服务网络设备生成第二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封装处理的过程是相逆的,同样,解密处理的过程与服务网络设备生成第二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加密处理的过程也是相逆的,其中,此处的加密处理和解密处理均为可选项。进一步,第二中转服务端可以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得到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第一中转服务端,最终第一中转服务端可以通过其绑定的第一服务端口将该响应数据包发送至上述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中转网络搭建转发服务组件,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可以综合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其次,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无改造要求,只需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部署一个轻量化的转发代理组件,资源占有小,部署方式灵活。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改变原有物联网终端数据访问方式,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UDP数据访问模式和协议,兼容性好。
为便于理解,请一并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框架示意图。如图3所示,整个系统可以由目标网络(例如内网1)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例如主机A)、服务网络(例如内网2)中的服务网络设备(例如主机B)和中转网络(例如公网)中的中转网络设备(例如主机C)三部分组成。目标网络和服务网络可以是两个异地的不同的网络,二者之间网络不可达,或者,目标网络和服务网络也可以是两个可以互相访问的网络,二者之间网络可达,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此外,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均可以访问到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
可以理解,当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网络不可达时,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例如UDP客户端)无法直接访问服务网络设备上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例如UDP服务)。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一个转发服务组件,可将其部署到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上,其中,转发服务组件绑定了第一服务端口(例如UDP端口)和第二服务端口(例如TCP端口),第一服务端口对应于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可用于和请求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例如UDP)进行数据通信,而第二服务端口对应于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可用于和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第一代理客户端之间进行建立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并进行数据通信。其中,请求网络设备和第一中转服务端之间可以采用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UDP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此外,第一中转服务端和第二中转服务端之间可以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完成数据交换。
其次,本申请实施例还实现了一个转发代理组件,可将其部署在服务网络设备上,可用于主动向中转网络设备上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TCP链路);同时转发代理组件也可以作为第二代理客户端,用于和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其中,第二代理客户端和目标服务端之间可以采用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UDP链路)进行数据通信。此外,第一代理客户端和第二代理客户端之间也可以通过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完成数据交换。
可以理解,上述系统可以支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方案(例如UDP数据跨网传输),该方案可支持多请求网络设备、多请求客户端访问同一个服务网络设备上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的场景,在该场景下,转发服务组件和转发代理组件之间可以采用同一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也可以采用多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例如,在多条通信链路的场景中,每个请求客户端在向目标服务端请求数据的过程中,转发服务组件和转发代理组件之间可以采用任意一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可以选取空闲的通信链路或者传输负担较小的通信链路,由此可以解决数据流量过大导致的性能问题。
上述可知,针对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通过UDP请求数据包去请求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的UDP响应数据包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一个UDP和TCP相互转换的转发服务组件,分别绑定UDP服务端口和TCP服务端口,该转发服务组件部署在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上,以便能够将从一端接收到的TCP/UDP数据,转换为UDP/TCP的报文转发给另一端;其次,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一个转发代理组件,部署在服务网络设备上,它一方面作为TCP客户端向中转网络上的TCP服务端建立TCP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绑定UDP端口,可在TCP链路和UDP链路上进行数据转发;此外,对于多个请求网络设备(例如物联网终端)需要通过UDP跨网访问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的UDP服务的情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服务组件和转发代理组件之间可以使用同一条TCP链路进行数据转发,同时通过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动态绑定多个UDP端口,可以较好解决多终端跨网UDP访问的问题,也可以节约TCP链路资源。
可以理解,当上述系统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例如物联网场景)时,不需要对原有的请求网络设备进行改造,也不需要改变原有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式,只需要在中转网络设备(例如公网服务器)上部署转发服务组件,并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即可实现跨网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的传输,因而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实施方式便捷,是解决物联网中复杂网络环境下的UDP数据传输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中转网络中的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中转网络设备10B)执行,这里的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如图4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S201-S202:
S201,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获取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所发送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
可以理解,结合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当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接收到中转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请求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即Addr_A,包括请求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请求客户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时,可以基于该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例如TCP数据包),进而可以通过服务网络设备与中转网络设备之间建立的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将该第二转发数据包发送给中转网络设备。其中,这里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是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数据包,而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例如UDP数据包)。进一步,中转网络设备上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可以通过其绑定的第二服务端口获取该第二转发数据包。其中,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客户端的地址数据为出口地址数据,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此外,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其中,中转网络设备生成并发送第一转发数据包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1-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S202,在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可以理解,当转发服务组件接收到服务网络设备上的转发代理组件发送过来的第二转发数据包时,可以对第二转发数据包进行相应处理,以获取其中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然后可以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所绑定的第一服务端口(即PortC端口)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地址为Addr_A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可以理解,若服务网络设备生成第二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中对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则第二中转服务端需要对解封装第二转发数据包后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解密处理才能得到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且解密处理的过程与加密处理的过程是相逆的;反之,若服务网络设备生成第二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中未对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则第二中转服务端也不需要执行解密处理。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服务网络设备进行加密处理所采用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响应数据包所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普通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例如UDP数据),也可以是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多媒体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响应数据包所传输的数据的数据类型进行限定。
上述可知,通过在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服务组件,可以从接收到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中获取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从而可以将该响应数据包转发给请求客户端,此外,这里将不对传输的数据类型进行限定,从而可以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无改造要求,只需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部署一个轻量化的转发代理组件,资源占有小,部署方式灵活。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改变原有物联网终端数据访问方式,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UDP数据访问模式和协议,兼容性好。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请求网络设备集群中的任意请求网络设备,例如,请求网络设备200a)、中转网络中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中转网络设备10B)以及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服务网络设备10A)共同执行。如图5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
S301,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第一代理客户端(例如TCP客户端)主动向中转网络设备上的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例如TCP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可以理解,通信连接建立好后即可进行数据传输,且数据传输过程中该通信连接不会断开,如若断开则视为异常,第一代理客户端将会重新发起连接;
S302,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向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一中转服务端(例如UDP服务端,端口号为PortC)发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例如UDP请求数据包);
S303,第一中转服务端接收请求数据包,记录对端地址Addr_A(即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将二者一起进行加密和封装;
S304,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封装后得到的数据由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传递给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
S305,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发送给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第一代理客户端(例如TCP客户端),并由服务网络设备进行后续处理;
S306,处理完成后,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将携带响应数据包的第二转发数据包发送给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
S307,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对第二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和解密处理,取出其中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例如UDP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即Addr_A);
S308,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二中转服务端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递给第一中转服务端;
S309,转发服务组件中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地址为Addr_A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
此后,数据按照以上流程周而复始,直到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退出。
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中转网络搭建转发服务组件,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可以综合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其次,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无改造要求,只需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部署一个轻量化的转发代理组件,资源占有小,部署方式灵活。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改变原有物联网终端数据访问方式,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UDP数据访问模式和协议,兼容性好。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服务网络设备10A)执行,这里的转发代理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如图6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S401-S402:
S401,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由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所转发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
可以理解,当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向服务网络设备发送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例如,TCP数据包)时,服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该第一转发数据包,这里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可以不需要绑定端口。其中,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该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且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中转网络设备生成并发送第一转发数据包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讯协议可以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或其它协议,而第二通讯协议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或其它协议,这里不进行限定。
其中,中转网络设备上可以部署有转发服务组件,该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因此,当转发服务组件以及转发代理组件开始运行时,第一代理客户端可以主动向第二中转服务端建立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例如,对于TCP来说,可以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TCP连接;而当转发服务组件获取到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时,第一中转服务端可将该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请求客户端。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所包含的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的数量不进行限定,也就是说,即可以支持转发服务组件和转发代理组件之间共用一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TCP链路)的场景,又可以支持使用多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的场景,且通信链路的数量对转发服务组件的结构没有影响。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可以包含至少两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每个第一代理客户端对应于一条通信链路,即第一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与通信链路的数量相同,则上述第一转发数据包以及后续的第二转发数据包可以通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中的任一通信链路(例如,可以选取空闲的通信链路或者传输负担较小的通信链路)进行传输。此外,第一中转服务端可用于绑定第一服务端口,而第一服务端口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请求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类似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可用于绑定第二服务端口,第二服务端口则用于与每个第一代理客户端分别建立一条通信链路,且每条通信链路均连接至第二服务端口。在实际业务场景中,若一条TCP链路不能满足数据传输的性能要求,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多条TCP链路,例如可以在转发代理组件上创建多个TCP客户端,即使当前转发服务组件中只有一个TCP服务端,多个TCP客户端也可以主动发起TCP连接,连接到TCP服务端所绑定的同一个TCP端口上,从而可以建立起多条TCP链路,后续在真正进行数据传输时选择合适的TCP链路进行使用即可,这样可以优化数据流量过大时的性能问题。
此外,第二代理客户端可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可以理解,当第二代理客户端与目标服务端之间需要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以建立起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例如UDP链路)。
S402,在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
可以理解,在获取到第一转发数据包后,服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转发代理组件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然后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将该请求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网络设备上运行的目标服务端进行处理,其中,目标服务端可以提供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例如UDP服务),且可以基于业务服务生成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后续则可以通过转发服务组件将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通讯协议为UDP,第二通讯协议为TCP时,转发代理组件也可以称为TCP-UDP转发代理,它可以为一个软件开发的应用程序,且可以部署在服务网络设备(例如,主机B)上,当公网服务器(即中转网络设备,例如主机C)上的TCP-UDP转发服务和主机B上的TCP-UDP转发代理运行起来后,TCP-UDP转发代理可以主动向主机C上的TCP服务端建立TCP连接,同时也会动态绑定UDP端口PortB(PortB用于表示绑定的UDP端口的端口号),并作为UDP客户端和主机B上的UDP服务进行数据通信,实现双向的数据交换。
例如,当转发代理组件接收到中转网络设备通过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发送过来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时,可以先对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行相应处理(例如解封装、解密等),以取出其中携带的请求数据包(例如UDP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即Addr_A),然后可以动态绑定本地可用端口PortB(例如UDP端口)并建立PortB与Addr_A的匹配关系,进而可以将请求数据包发送给目标服务端,这样,后续接收到目标服务端返回的响应数据包(例如UDP响应数据包)时,可以快速根据PortB查找到匹配的Addr_A,随后可以将Addr_A和响应数据包一起打包为第二转发数据包,并可以通过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返回给中转网络设备上的转发服务组件,以便将其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地址为Addr_A的请求客户端,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发代理组件中的处理过程具体如下:第一代理客户端可以对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解封装请求数据,进而可以对解封装请求数据进行解密处理,从而得到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这里的解封装处理的过程和转发服务组件对加密请求数据进行封装处理的过程是相逆的,同理,这里的解密处理过程和转发服务组件对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的过程是相逆的,转发服务组件执行的具体处理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可选的,当转发服务组件没有对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时,第一代理客户端也不需要对解封装请求数据进行解密处理,也就是说,对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即可得到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
进一步,第一代理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得到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第二代理客户端,随后,第二代理客户端可以动态绑定代理端口,并建立该代理端口的端口号与出口地址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而可以通过该代理端口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动态绑定的代理端口可以是服务网络设备上未被注册占用的任意空闲的动态端口,也可以使用预先为第二代理客户端预留的静态端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第二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与请求客户端的数量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二者的数量进行限定。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请求客户端访问同一个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此时转发服务组件和转发代理组件之间可以采用同一条通信链路,也可以采用多条通信链路,这里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请一并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端口数据访问的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假设有一个请求网络设备集群,该请求网络设备集群可以包括多个请求网络设备,例如具体可以包括请求网络设备A1、请求网络设备A2、…、请求网络设备AN,其中,N为正整数。此外,每个请求网络设备均可运行有一个或多个请求客户端,例如请求网络设备A1运行有请求客户端1,请求网络设备A2运行有请求客户端2,…,请求网络设备AN运行有请求客户端N。可以理解,每个请求客户端均可以通过其绑定的端口向中转网络设备C上的转发服务组件发送相关请求数据包,转发服务组件接收到这些请求数据包后,可以分别将每个请求数据包和相应的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一起打包转发给服务网络设备B上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同时第二代理客户端需要动态绑定多个代理端口,并记录下绑定的代理端口与请求客户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代理端口的端口号与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随后再由转发代理组件取出请求数据包并发送给后端的目标服务端进行处理。如图7所示,服务网络设备B上的N个第二代理客户端可以是在服务网络设备B接收到请求数据包后再动态创建起来,如果没有收到请求数据包则不需要创建。可以理解,这N个第二代理客户端与前述N个请求客户端可以看作是等价的,相当于每个第二代理客户端均代替对应的请求客户端与目标服务端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进行数据交互,例如,第二代理客户端D1可对应于请求客户端1,第二代理客户端D2可对应于请求客户端2,…,第二代理客户端DN可对应于请求客户端N。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每个第二代理客户端所绑定的代理端口的端口号进行限定,也就是说,不需要限制代理端口的端口号与请求客户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一致。
可以理解,在请求客户端结束数据传输后,服务网络设备可以回收相应的代理端口,以备后续使用。
可以理解,当接收到目标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时,服务网络设备也可以进行相应处理,以将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返回给中转网络设备进行转发,具体过程可以为:服务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所绑定的代理端口接收目标服务端返回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例如UDP数据包),这里的响应数据包是由目标服务端基于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所得到的。进一步,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可以基于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例如TCP数据包),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代理客户端可以先查找与代理端口的端口号具有匹配关系的出口地址数据,进而可以对响应数据包和查找到的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响应数据,随后可以采用特定的封装格式对该加密响应数据进行封装处理,从而得到封装响应数据,这里将不对具体采用的封装格式进行限定。可选的,第二代理客户端也可以不对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而是直接对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封装处理,以得到封装响应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对加密处理所采用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对称加密方式,也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方式,此外,加密处理的对象可以是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也可以只是出口地址数据。
进一步,第二代理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得到的封装响应数据传输至第一代理客户端,随后第一代理客户端可以基于封装响应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最终可以通过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后续中转网络设备可以对第二转发数据包进行相应处理以将其携带的响应数据包返回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中转网络设备执行的具体处理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2或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中转网络搭建转发服务组件,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可以综合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其次,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无改造要求,只需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部署一个轻量化的转发代理组件,资源占有小,部署方式灵活。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改变原有物联网终端数据访问方式,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UDP数据访问模式和协议,兼容性好。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服务网络设备10A)执行,这里的转发代理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如图8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S501-S502:
S501,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获取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
可以理解,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基于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生成响应数据包,进而可以将该响应数据包通过目标服务端所绑定的端口返回至第二代理客户端,则第二代理客户端同样可以通过其绑定的代理端口获取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其中,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用于转发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S502,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4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中转网络搭建转发服务组件,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设备上部署转发代理组件,可以综合实现通用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跨网传输。其次,本申请实施例对请求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设备无改造要求,只需在被访问的服务网络部署一个轻量化的转发代理组件,资源占有小,部署方式灵活。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不改变原有物联网终端数据访问方式,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UDP数据访问模式和协议,兼容性好。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请求网络设备集群中的任意请求网络设备,例如,请求网络设备200a)、中转网络中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中转网络设备10B)以及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例如,上述图1所示的服务网络设备10A)共同执行。如图9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
S601,服务网络设备的第一代理客户端(例如TCP客户端)主动向转发服务组件的第二中转服务端(例如TCP服务端)建立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例如,TCP连接);
S602,转发服务组件的第二中转服务端获取到第一转发数据包之后,将携带请求数据包的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给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一代理客户端;
S603,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携带请求数据包的第一转发数据包,对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和解密,取出其中的出口地址数据(即Addr_A)和请求数据包(例如UDP请求数据包);
S604,将Addr_A和请求数据包由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传递给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二代理客户端(例如UDP客户端);
S605,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二代理客户端动态绑定端口PortB(即代理端口),并将请求数据包发送给后端的目标服务端(例如可提供本地UDP服务),并保存PortB和Addr_A的匹配关系;
S606,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二代理客户端接收到响应数据包(例如UDP响应数据包);
S607,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二代理客户端根据PortB匹配到Addr_A,并将其和响应数据包一起进行加密和封装;
S608,将封装后的数据由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传递给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一代理客户端;
S609,转发代理组件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将携带响应数据包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发送给转发服务组件的第二中转服务端,由其进行后续的处理;
此后,数据按照以上流程周而复始,直到请求网络设备上的请求客户端退出。此外,对于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这里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中转网络设备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应步骤。该装置可以运行在中转网络中,该装置具有转发服务组件,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如图10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包括:记录模块11、生成模块12、接收模块13、发送模块14;
记录模块11,用于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其中,第一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一服务端口,第一服务端口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请求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第二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二服务端口,第二服务端口用于与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建立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通信连接是由转发代理组件所包含的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所发起的;
其中,记录模块11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1、保存单元112;
接收单元111,用于当请求客户端向转发服务组件发送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时,通过第一服务端口接收请求数据包;
保存单元112,用于将请求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请求客户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作为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保存出口地址数据。
其中,接收单元111、保存单元11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1,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生成模块12,用于在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响应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请求数据包。
其中,生成模块12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21、第一传输单元122、转发单元123;
第一处理单元121,用于对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请求数据,对加密请求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封装请求数据;
第一传输单元122,用于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封装请求数据传输至第二中转服务端;
转发单元123,用于基于封装请求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通信连接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设备;
该转发单元123具体用于通过通信连接将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设备中的第一代理客户端;第一代理客户端用于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第一代理客户端还用于将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转发代理组件所包含的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第二代理客户端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121、第一传输单元122、转发单元1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接收模块13,用于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接收服务网络设备返回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第二转发数据包是在服务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转发数据包获取到请求数据包时,基于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所生成的;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14,用于在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其中,发送模块14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141、第二传输单元142、发送单元143;
第二处理单元141,用于对第二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解封装响应数据,对解封装响应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
第二传输单元142,用于通过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第一中转服务端;
发送单元143,用于通过第一服务端口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141、第二传输单元142、发送单元14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记录模块11、生成模块12、接收模块13、发送模块1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101-S1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中转网络设备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应步骤。该装置可以运行在中转网络中,该装置具有转发服务组件,转发服务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如图11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2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1、发送模块22;
获取模块21,用于通过第二中转服务端获取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所发送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第二转发数据包是在服务网络设备接收到中转网络设备所发送的携带有请求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时,基于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出口地址数据所生成的;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客户端的地址数据为出口地址数据,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第一转发数据包是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发送模块22,用于在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一中转服务端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
其中,获取模块21、发送模块2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201-S2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服务网络设备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应步骤。该装置可以运行在服务网络中,该装置包括转发代理组件,转发代理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如图12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3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1、获取发送模块32、返回模块33、转发模块34;
接收模块31,用于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由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所转发的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其中,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有转发服务组件,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第一代理客户端用于当转发服务组件以及转发代理组件开始运行时,主动向第二中转服务端建立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第一中转服务端用于将响应数据包发送至请求客户端;
当第一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通信连接包含至少两条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每个第一代理客户端对应于一条通信链路;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中的任一通信链路进行传输;第一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一服务端口,第一服务端口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请求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第二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二服务端口,第二服务端口用于与每个第一代理客户端分别建立一条通信链路,每条通信链路均连接至第二服务端口;
第二代理客户端用于通过第一通讯协议与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
获取发送模块32,用于在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目标服务端用于提供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且用于基于业务服务生成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用于发送至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请求客户端,响应数据包是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其中,获取发送模块32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单元321、第一传输单元322、绑定发送单元323;
第一处理单元321,用于第一代理客户端对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解封装请求数据,对解封装请求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
第一传输单元322,用于第一代理客户端通过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将请求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第二代理客户端;
绑定发送单元323,用于第二代理客户端动态绑定代理端口,建立代理端口的端口号与出口地址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代理端口将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第二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与请求客户端的数量相同。
其中,第一处理单元321、第一传输单元322、绑定发送单元32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4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返回模块33,用于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所绑定的代理端口接收目标服务端返回的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由目标服务端基于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所得到的;
转发模块34,用于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其中,转发模块34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341、第二传输单元342、生成转发单元343;
第二处理单元341,用于查找与代理端口的端口号具有匹配关系的出口地址数据,对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响应数据,对加密响应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封装响应数据;
第二传输单元342,用于通过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将封装响应数据传输至第一代理客户端;
生成转发单元343,用于基于封装响应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通信连接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其中,第二处理单元341、第二传输单元342、生成转发单元343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4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接收模块31、获取发送模块32、返回模块33、转发模块34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401-S4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运行于服务网络设备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应步骤。该装置可以运行在服务网络中,该装置包括转发代理组件,转发代理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如图13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4可以包括:数据包获取模块41、转发模块42;
数据包获取模块41,用于通过第二代理客户端获取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响应数据包;响应数据包是由运行在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基于具有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所得到的;请求数据包是指请求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第一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用于转发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数据包以及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第二通讯协议访问中转网络的能力;
转发模块42,用于在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响应数据包和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第一代理客户端将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中转网络设备。
其中,数据包获取模块41、转发模块42的具体功能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8所对应实施例中的S501-S502,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见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4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4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执行前文图2、图4、图6、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数据处理装置1、数据处理装置2、数据处理装置3或数据处理装置4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2、图4、图6、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数据处理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或者上述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的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该计算机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该计算机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该计算机程序以及该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文图2、图4、图6、图8任一个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系统5可以包含数据处理装置1a、数据处理装置2a、数据处理装置3a以及数据处理装置4a。其中,数据处理装置1a可以为上述图10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1,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1a可以集成在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中转网络设备10B,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其中,数据处理装置2a可以为上述图1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2,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2a可以集成在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中转网络设备10B,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其中,数据处理装置3a可以为上述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3,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3a可以集成在上述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服务网络设备10A,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其中,数据处理装置4a可以为上述图13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装置4,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4a可以集成在上述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服务网络设备10A,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中转网络中的具有转发服务组件的中转网络设备执行,所述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所述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所述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所述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
在所述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将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所述目标服务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所述请求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一服务端口,所述第一服务端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与所述请求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二服务端口,所述第二服务端口用于与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建立基于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所述通信连接是由所述转发代理组件所包含的基于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所发起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所述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包括:
当所述请求客户端向所述转发服务组件发送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时,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通过所述第一服务端口接收所述请求数据包;
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将所述请求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所述请求客户端所绑定的端口的端口号,作为所述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保存所述出口地址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将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对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请求数据,对所述加密请求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封装请求数据;
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通过所述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所述封装请求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
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基于所述封装请求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所述服务网络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所述服务网络设备中的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还用于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所述转发代理组件所包含的基于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与运行在所述服务网络设备上的所述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接收所述服务网络设备返回的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是在所述服务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获取到所述请求数据包时,基于所述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以及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生成的;所述响应数据包是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在所述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所述请求客户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转发服务组件中,获取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所述请求客户端,包括:
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对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解封装响应数据,对所述解封装响应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
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通过所述中转网络设备的内存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
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通过所述第一服务端口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所述请求客户端。
8.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服务网络中具有转发代理组件的服务网络设备执行,所述转发代理组件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由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所转发的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所述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以及所述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所述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所述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
在所述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所述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所述目标服务端用于提供基于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且用于基于所述业务服务生成所述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所述响应数据包用于发送至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所述请求客户端,所述响应数据包是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网络设备上部署有转发服务组件,所述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用于当所述转发服务组件以及所述转发代理组件开始运行时,主动向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建立基于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连接;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用于将所述响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请求客户端;
当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通信连接包含至少两条基于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通信链路,每个第一代理客户端对应于一条通信链路;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至少两条通信链路中的任一通信链路进行传输;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一服务端口,所述第一服务端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与所述请求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用于绑定第二服务端口,所述第二服务端口用于与每个第一代理客户端分别建立一条通信链路,每条通信链路均连接至所述第二服务端口;
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与所述目标服务端进行数据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所述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包括:
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对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解封装请求数据,对所述解封装请求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
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通过所述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
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动态绑定代理端口,建立所述代理端口的端口号与所述出口地址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所述代理端口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所述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的数量与所述请求客户端的数量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所绑定的所述代理端口接收所述目标服务端返回的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所述响应数据包;所述响应数据包是由所述目标服务端基于所述请求数据包执行业务处理后所得到的;
在所述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将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所述中转网络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转发代理组件中,基于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将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所述中转网络设备,包括:
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查找与所述代理端口的端口号具有所述匹配关系的所述出口地址数据,对所述响应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响应数据,对所述加密响应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封装响应数据;
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通过所述服务网络设备的内存将所述封装响应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
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基于所述封装响应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二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所述中转网络设备。
13.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运行在中转网络中,所述装置具有转发服务组件,所述转发服务组件包括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一中转服务端和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二中转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中转服务端获取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记录所述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所述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所述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转发服务组件中,基于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生成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二中转服务端将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转发至服务网络中的服务网络设备;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所述服务网络设备包括基于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目标服务端,所述目标服务端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中的所述请求数据包。
14.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运行在服务网络中,所述装置包括转发代理组件,所述转发代理组件包括基于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代理客户端和基于第一通讯协议的第二代理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代理客户端接收由中转网络中的中转网络设备所转发的具有所述第二通讯协议的第一转发数据包;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是由所述中转网络设备基于请求客户端所发送的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请求数据包以及所述请求客户端的出口地址数据生成的;所述请求客户端是运行在目标网络中的请求网络设备上的客户端,所述请求网络设备具备通过所述第一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服务网络设备具有通过所述第二通讯协议访问所述中转网络的能力;
获取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转发代理组件中,获取所述第一转发数据包所携带的所述请求数据包和所述出口地址数据,通过所述第二代理客户端将所述请求数据包发送至运行在所述服务网络设备上的目标服务端;所述目标服务端用于提供基于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业务服务,且用于基于所述业务服务生成所述请求数据包所请求的响应数据包,所述响应数据包用于发送至所述出口地址数据所指示的所述请求客户端,所述响应数据包是具有所述第一通讯协议的数据包。
15.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指令适于由处理器读取并执行,以使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55844.2A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9390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5844.2A CN116939012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5844.2A CN116939012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9012A true CN116939012A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2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5844.2A Pending CN116939012A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90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1575B2 (en) Secure dynam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protocol
CN109274634B (zh) 多媒体通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799221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gateway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data transfer from secure network
JP4917036B2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を使用して、移動装置内の汎用集積回路カードと通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400737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8028161B2 (en) System for negotiating security association on application layer
EP2394222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virtualized data i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02821057A (zh) 文件传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479121A (zh) 一种基于流媒体服务器的直播方法及系统
JP2006524017A (ja) 公的認証サーバで無線lanアクセスを制御するidマッピング機構
WO2015184689A1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文件分享方法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10741614B (zh) 数据通信系统和方法
EP4210297A1 (en) Edge application dis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dge application service sup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2088906A1 (zh) 物联网终端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065210A1 (en) Secure mobile access to resources within a private network
CN112422583A (zh) 多协议视频应用融合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WO2009093308A1 (ja) 接続制御方法、接続制御サーバ装置、接続制御クライアント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50066159A1 (en) Remote IPSec security association management
CN11693901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Simanta et al. Web services for handheld tactical systems
JP3645779B2 (ja) データ通信方法、クライアント、中継装置、サーバ、サーバ兼ゲートウェイ及びその通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16708027B (zh) 一种多端远程协同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610721B2 (ja) 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93892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N116709317A (zh) 密码消息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