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38961B -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38961B
CN116938961B CN202311197427.0A CN202311197427A CN116938961B CN 116938961 B CN116938961 B CN 116938961B CN 202311197427 A CN202311197427 A CN 202311197427A CN 116938961 B CN116938961 B CN 116938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lient
mounting
event message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74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38961A (zh
Inventor
刘保江
王鲲
陈飞
邹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a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974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38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38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8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38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38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第一挂载客户端用于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用于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第二挂载客户端用于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该系统可用于在多挂载点场景下高效且准确地实现挂载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以及数据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文件系统可以为多个客户端提供挂载服务,以使客户端在本地就能访问文件系统的服务端中的数据。
相关技术中,从客户端的挂载点访问文件系统的服务端时,通常是实时请求服务端,从服务端获取到最新的文件信息和文件内容并返回给挂载点。但这种方式在客户端较多、请求较频繁的情况下会对服务端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影响整个文件系统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以及数据读取方法,可用于在多挂载点场景下高效且准确地实现挂载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提升文件系统的访问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其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用于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用于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第二挂载客户端用于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挂载客户端还用于通过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对服务端中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服务端上设置有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第一挂载客户端包括订阅单元和消息发送单元;订阅单元用于在第一挂载客户端启动时订阅变动事件消息队列,获得订阅信息;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订阅信息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的变动事件消息队列。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挂载客户端是多个挂载客户端中订阅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的挂载客户端;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用于存储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服务端用于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包括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以及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第二挂载客户端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确定单元和丢弃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挂载路径信息与第二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是否匹配;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匹配时,根据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丢弃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匹配时丢弃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更新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判断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更新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时,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丢弃单元还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存在时丢弃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还包括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变动时间和变动类型;第二挂载客户端还包括本地待变更队列,本地待变更队列用于存储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更新单元用于在到达变动时间之后预设时长的时间点时,根据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在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进行事件重放,以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该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的服务端执行,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该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包括:接收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其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是第一挂载客户端根据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针对目标数据发生的数据变动生成的,数据变动是根据第一挂载客户端接收到的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发生的;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以使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该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执行,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该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并由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读取方法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三挂载客户端执行,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该数据读取方法包括: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待请求数据的数据读取请求;根据数据读取请求判断待请求数据是否存在于本地缓存中;若存在,则从本地缓存中读取待请求数据;若不存在,则通过第三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从服务端读取待请求数据。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能够使得第一挂载客户端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变动请求对本地缓存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变动,还可以生成关于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至服务端,并通过服务端将该消息发送给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进而由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来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各自的本地缓存。可见,本方案可以在多挂载点场景下应用,一方面,能够在多个挂载客户端中部署有本地缓存的场景下,通过“第一挂载客户端将产生的数据变动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将数据变动消息推送至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方式,及时使得所有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消息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本地缓存,高效且准确地实现挂载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从而提升文件系统的访问性能;另一方面,本方案的数据同步过程中,服务端不需要判断应该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给哪个第二挂载客户端,而是由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各自承担“判断是否更新本地缓存”所需的计算压力,可见,该方式能够分散计算压力,能够避免在服务端中占用不必要的计算资源,从而有利于提升数据同步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效率,进一步提高挂载客户端之间数据同步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读取方法的流程图;和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服务器101、网络102和客户端103、客户端104和客户端105。网络102用以在客户端103~105和服务器101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2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与服务器101进行数据传输的客户端103~10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数字助理、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设备、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类型的电子设备。可选的,电子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安卓系统、IOS系统、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等。
服务器101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服务器101也可以是网络平台的服务器,网络平台例如可以是交易平台、直播平台、社交平台或者音乐平台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其中,服务器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多台服务器形成的集群,本公开对于服务器的具体架构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服务器101可以是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的服务端,客户端103~105可以是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的挂载客户端。其中,服务器101可以是用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储的服务端,服务器101中可以存储有文件系统的完整数据。每一客户端(包括客户端103~105)中可以设置有挂载点,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该挂载点挂载至文件系统的服务端;在每一客户端中还可以创建有本地缓存,该本地缓存可以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至少部分数据;此外,通过客户端上的挂载点进行的读写操作,都可以使用到本地缓存,也即,所有针对文件系统中数据的读写操作都可以使用到本地缓存。例如,当客户端103通过接收到针对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写请求,则不仅可以通过客户端上的挂载点对文件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变动,还可以在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并使用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实现客户端103~105之间的数据同步。再例如,当客户端103接收到读请求,则可以先在本地缓存中进行查找,以确定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该读请求所对应的数据;若存在,则可以直接使用,若不存在,则可以通过挂载点从服务端中读取。可见,通过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数据读取方法,可以减少对文件系统的服务端的访问,并能够保证数据读取的准确性。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01和客户端103~105,客户端103~105分别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器101,服务器101和客户端103~105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可以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其中,服务器101和客户端103~105应用于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实施例可以是:客户端103用于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器101用于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客户端103~105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第二挂载客户端用于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仅仅是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一种应用环境。图1中的服务器101、网络102和客户端103~105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客户端、网络和服务器。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其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用于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用于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第二挂载客户端用于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参考图2,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200包括服务端201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服务端201可以是文件系统的服务端;本实施例中以多个挂载客户端是挂载客户端202、挂载客户端203、挂载客户端204和挂载客户端205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对挂载客户端的数量不做限定。其中,挂载客户端通过挂载点挂载至文件系统的服务端201,是指挂载客户端可以将文件系统加载到挂载客户端中指定的加载点(即挂载点),具体地,先将服务端201上的某个目录与挂载客户端202上的指定路径进行映射,则可以使挂载客户端202通过访问该指定路径就能获取到服务端201上的目录详情,其中,服务端201上被映射的目录可以被称为挂载源,挂载客户端202上的指定路径则是挂载点。
每个挂载客户端上均可部署挂载点,以通过其上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201,每个挂载客户端上均可创建本地缓存,以使用本地缓存来存放文件系统中的至少部分数据。例如,挂载客户端202上部署有挂载点2021,挂载客户端202可以通过挂载点2021挂载至服务端201,挂载客户端202上创建有本地缓存2022,本地缓存2022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至少部分数据。举例而言,用户可以通过挂载客户端202上的挂载点2021对服务端201中的数据及数据目录进行读写操作,而在挂载客户端202上通过挂载点2021访问服务端201的过程中所读写过的数据,可以存放于本地缓存2022中,以便下次再在挂载客户端202上使用相同数据时可以直接从本地缓存2022中进行数据读取,从而减少对服务端201的访问压力,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类似地,挂载客户端203上有挂载点2031和本地缓存2032,挂载客户端204上有挂载点2041和本地缓存2042,挂载客户端205上有挂载点2051和本地缓存2052。
第一挂载客户端可以是接收数据变动请求的挂载客户端,其可以是任一个挂载客户端,本实施例中以挂载客户端202是第一挂载客户端为例进行说明。挂载客户端202可以通过挂载点2021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接着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再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挂载客户端还用于通过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对服务端中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
第一挂载客户端可以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对本地缓存以及服务端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同步变动,以保证数据变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服务端中的目标数据在后续使用中是准确的。
其中,数据变动请求中所请求的内容,可以是对目标数据的新增、删除及更改中的至少一种。
服务端201可以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是挂载至服务端201的任一个挂载客户端,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数量可以有多个,第二挂载客户端也可以包括第一挂载客户端;例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是挂载客户端202的情况下,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是挂载客户端202、挂载客户端203、挂载客户端204和挂载客户端205,也即,服务端201在接收到挂载客户端202发送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后,可以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挂载客户端202、挂载客户端203、挂载客户端204和挂载客户端205。
承上述,作为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挂载客户端202、挂载客户端203、挂载客户端204和挂载客户端205可以分别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各自的本地缓存。例如,挂载客户端203可以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2032,挂载客户端204可以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2042。
本实施例中,服务端202可以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给所有第二挂载客户端,然后由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来执行是否更新各自本地缓存的判断,也即,服务端201不需要判断应该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给哪个挂载客户端,而是由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各自承担“判断是否更新本地缓存”所需的计算压力,可见,该方式能够分散计算压力,能够避免在服务端201中占用不必要的计算资源,从而有利于提升数据同步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效率,高效实现挂载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在确定本地缓存中的数据涉及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确定要更新本地缓存。
通过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能够使得第一挂载客户端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变动请求对本地缓存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变动,还可以生成关于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至服务端,并通过服务端将该消息发送给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进而由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来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各自的本地缓存。可见,本方案可以在多挂载点场景下应用,一方面,能够在多个挂载客户端中部署有本地缓存的场景下,通过“第一挂载客户端将产生的数据变动消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将数据变动消息推送至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方式,及时使得所有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消息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本地缓存,高效且准确地实现挂载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同步,从而提升文件系统的访问性能;另一方面,本方案的数据同步过程中,服务端不需要判断应该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给哪个第二挂载客户端,而是由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各自承担“判断是否更新本地缓存”所需的计算压力,可见,该方式能够分散计算压力,能够避免在服务端中占用不必要的计算资源,从而有利于提升数据同步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效率,进一步提高挂载客户端之间数据同步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端上设置有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第一挂载客户端包括订阅单元和消息发送单元;订阅单元用于在第一挂载客户端启动时订阅变动事件消息队列,获得订阅信息;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订阅信息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的变动事件消息队列。
本实施例中,在挂载客户端中部署挂载点时,可以创建挂载点服务,该挂载服务可以用于根据本地缓存中发生的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消息,当挂载客户端启动时,还可以由挂载点服务实现订阅单元的功能,即:由挂载点服务来订阅服务端的变动事件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服务端提供服务的文件系统可以涉及多个应用领域或应用场景,基于此,服务端中可以设置有对应于不同应用领域或不同应用场景的主题及其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不同的挂载客户端可以根据其实际应用中的使用需求订阅多个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挂载客户端可以将产生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其订阅的至少一个变动事件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载客户端是多个挂载客户端中订阅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的挂载客户端;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用于存储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服务端用于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以挂载客户端202、挂载客户端203、挂载客户端204和挂载客户端205均订阅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为例进行说明,服务端可以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挂载客户端202、挂载客户端203、挂载客户端204和挂载客户端205。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在挂载客户端关机时,可以取消该客户端的订阅,使得服务端无需向关机的挂载客户端发送数据变动消息,以节省计算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服务端中可以设置有对应于不同应用领域或不同应用场景的主题及其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不同的挂载客户端可以根据其实际应用中的使用需求订阅多个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至少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看作是与第一挂载客户端订阅了相同的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的挂载客户端。此外,若第一挂载客户端向服务端中的多个变动事件消息队列发送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而这多个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的订阅者中存在重复的订阅者(即第二挂载客户端),则这多个变动事件消息队列可以先分别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给各自的订阅者,然后由订阅者将收到的多个重复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进行筛选并保留其中的一个,以在后续步骤中用于判断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例如,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挂载客户端上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以及目标数据的变动时间,那么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对多个重复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进行筛选并保留其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包括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以及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确定单元和丢弃单元;其中,第一判断单元可以用于判断挂载路径信息与第二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是否匹配;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匹配时,根据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丢弃单元可以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匹配时丢弃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挂载路径信息,可以过滤掉与本挂载点前缀不匹配的变更事件,其中,“过滤掉非本挂载点前缀匹配的变更事件”,可以理解为:对于未挂载至服务端中同一目录下的两个挂载客户端,当其中一个挂载客户端在接收到产生于另一个挂载客户端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时,可以自动将其过滤掉,这种过滤的原因是,由于两个挂载客户端未挂载同一目录,因此他们本地缓存中的数据不会重叠,因此没有更新的必要;举例而言,挂载客户端在通过挂载点挂载服务端的时候,会为挂载点指定一个路径,比如为:/a/b/c目录,该路径是服务端中文件系统的某个目录,那么当这个挂载点收到来自其他路径的变更事件,比如变更事件的路径为:/e/f/g,则这个挂载点是不需要处理这个变更事件的。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有所产生的源挂载客户端的信息,第二挂载客户端可以根据源挂载客户端的信息过滤掉本挂载点产生的消息,也即,产生于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尽管可以被第一挂载客户端自身接收到,但不会被第一挂载客户端应用于本地缓存的更新,因此可以避免占用不必要的计算资源。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在挂载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时,过滤掉本挂载点产生的消息以及与本挂载点前缀不匹配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通过消息过滤来避免一些本不需要更新本地缓存的挂载客户端耗费资源去做后续的更新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更新单元;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判断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更新单元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时,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丢弃单元还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存在时丢弃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进行索引,进而确定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还包括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变动时间和变动类型;第二挂载客户端还包括本地待变更队列,本地待变更队列用于存储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更新单元用于在到达变动时间之后预设时长的时间点时,根据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在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进行事件重放,以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长可以是基于实际需求或统计数据预设的数值,例如1秒、3秒等;其中需要等待事件变动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长,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某些情况下针对同一目标数据的多个变动事件时间比较接近时,由于网络的延迟和不稳定性而可能会出现的“服务端的事件变动消息队列里该数据的多个变更事件消息并不是严格的按照数据变更时间排序”的问题,也可已解决进一步导致每个挂载点收到的变更事件并不是十分严格的按照事件排序的问题。而在各个挂载客户端的本地待变更队列里等待一定的时间间隔(即预设时长)后,再在本地缓存重放,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经验值来确定预设时长,例如可以根据对数据同步的延迟的容忍程度来评估,例如可以考虑将预设时长的初始值设置在3s以内。还可以在设置初始值后,后续自动评估整个系统的网络延迟,进而根据延迟时间进一步缩小或放大预设时长的值。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服务端300,挂载客户端301、挂载客户端302、挂载客户端303和挂载客户端N,其中,服务端300存储有文件系统服务端的数据和变动事件消息队列,每一挂载客户端都具有挂载点(包括挂载点1、挂载点2、挂载点3和挂载点N)和本地待变更队列,都存储有各自的本地缓存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每个挂载客户端上,所有通过挂载点的数据读写都会用本地磁盘进行缓存。具体地,每次的写请求会在本地缓存中写入数据,每次的读访问都会先在本地缓存查找,没有命中的情况下,再去服务端300请求最新的数据,这种读写方式可以降低服务端文件系统的压力。
此外,整个文件系统会预先定义好基本的数据变动事件格式,数据变动事件格式可以包含变动数据的路径、变动的数据内容,变动的时间,变动的类型等信息。可以在设置功能时定义好具体的格式信息结构,在挂载点的代码实现时使用该结构。其中,变动数据的路径可以是文件的路径,比如文件路径为:/a/b/c/file.txt。变动事件例子:修改数据类型(文件路径:/a/b/c/file.txt,修改时间:xxxx,旧文件信息(路径名:/a/b/c/oldFfile.txt,inodeId:xxx,修改时间:xxx,修改时间:xxx),新文件信息(路径名:/a/b/c/file.txt,修改时间:xxx, inodeId:xxx,文件块信息:xxx))。变动的数据内容可以是指变动的方式,变动的时间可以是文件系统服务端中数据具体发生变动的时间点,变动的类型可以是新增,修改,删除等方式。
在每次通过挂载点写入数据或改动数据时,可以由挂载点服务产生一个对应的变动事件消息(即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该变动事件消息发送到服务端的事件变动消息队列。
其中,所有挂载客户端的挂载点在启动时,挂载点服务都可以订阅服务端的事件变动消息队列,一旦服务端的事件变动消息队列有消息就会把该事件发送至所有挂载客户端的挂载点。每个挂载点收到消息后,会先过滤掉本挂载点产生的消息以及非本挂载点前缀匹配的变更事件。再进一步判断该事件变动涉及的数据是否在本地缓存数据中,如果不在本地缓存中,则忽略该消息。如果该事件变动的数据在本地缓存中,则可以将该事件变动存放在本地待变更队列里。本地待变更队列是一个有序队列,可以按照事件变动消息中事件变动的时间顺序排序这些事件,在每个事件记录的变动时间超过一定时间间隔后会将该事件在本地缓存中重放一遍,让本地缓存的数据更新到最新状态,和服务端的该数据内容保持一致。
其中,将该事件在本地缓存中重放,可以理解为根据事件变动消息中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对本地中涉及的数据使用相同的方式进行一次处理,例如,可以类似于mysql中的binlog的重放。
在相关技术中,因为挂载点会动态增加或减少,挂载点的数量也无法预先限定,所以多挂载点很难做到强一致的数据同步,强一致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到数据写入的性能。而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可以实现一种准实时的多挂载点之间的数据同步,且本方案中可以通过采用消息队列进行异步通知事件变更,因此实现的数据同步延迟可以达到非常低,最终可以做到在不影响写入数据性能的基础上,实现多挂载点之间的数据准实时同步,使得各个挂载客户端中数据达到最终的一致性。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的服务端执行,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接收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其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是第一挂载客户端根据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针对目标数据发生的数据变动生成的,数据变动是根据第一挂载客户端接收到的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发生的。
步骤403,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以使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端上设置有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第二挂载客户端是多个挂载客户端中订阅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的挂载客户端;基于此,如图4所示的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还包括:将接收到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存储至变动事件消息队列,并将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
图4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其它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执行,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
步骤S503,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在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
步骤S505,根据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并由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根据数据变动请求对服务端中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端上设置有变动事件消息队列,基于此,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挂载客户端在启动时订阅变动事件消息队列,获得订阅信息;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后,根据订阅信息将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服务端的变动事件消息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可以包括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变动时间和变动类型;第二挂载客户端中还可以设置有本地待变更队列,本地待变更队列可以用于存储服务端发来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基于此,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的过程可以是:第二挂载客户端判断挂载路径信息与第二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则丢弃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若匹配,则接着判断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若不存在,则可以丢弃数据变动事件消息;若存在,则可以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其中,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的过程可以是:利用本地待变更队列存储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在到达变动时间之后预设时长的时间点时,读取本地待变更队列中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根据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在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进行事件重放,以更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图5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其它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读取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三挂载客户端执行,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服务端,服务端和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其中,第三挂载客户端可以是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任一个;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数据读取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接收针对文件系统中的待请求数据的数据读取请求。
步骤S603,根据数据读取请求判断待请求数据是否存在于本地缓存中。
步骤S605,若存在,则从本地缓存中读取待请求数据;若不存在,则通过第三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从服务端读取待请求数据。
在本方案中,基于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实现的异步消息通知的方式,使得每个挂载点已能够准实时地获取到所有其他挂载点的数据变动情况并及时更新本地数据,因此对于多个挂载客户端中任一个挂载客户端,其上发生的每次数据的访问,都可以直接尝试从本地获取数据,而不需要在每次请求时都访问服务端以获取最新的数据。可见,本方案提高了文件系统数据的访问的准确性,保证了挂载点数据的最终一致性,降低了对服务端的压力,提升了文件系统的访问速度和性能。
图6实施例的其它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其它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下面参照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700。图7显示的电子设备7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7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7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7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720和处理单元710)的总线7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7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7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710可以执行如图4、图5及图6中任一附图中所示的方法。
存储单元7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7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7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7203。
存储单元7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7205的程序/实用工具7204,这样的程序模块7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7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7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7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7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7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7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760通过总线730与电子设备7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7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8)

1.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所述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和所述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其中,
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用于接收针对所述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根据所述数据变动请求在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根据所述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其中,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类型;
所述服务端用于将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其中,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是挂载至所述服务端的挂载客户端;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更新单元和本地待变更队列,所述本地待变更队列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挂载路径信息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是否匹配;
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匹配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
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时,所述更新单元用于在到达所述变动时间之后预设时长的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在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进行事件重放,以更新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根据所述数据变动请求对所述服务端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端上设置有变动事件消息队列;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包括订阅单元和消息发送单元;
所述订阅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启动时订阅所述变动事件消息队列,获得订阅信息;
所述消息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订阅信息将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的所述变动事件消息队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是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中订阅了所述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的挂载客户端;
所述变动事件消息队列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所述服务端用于将所述变动事件消息队列中的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各个第二挂载客户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还包括丢弃单元;所述丢弃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匹配时丢弃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弃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不存在时丢弃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
7.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的服务端执行,所述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所述服务端和多个挂载客户端,所述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和所述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所述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其中,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是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针对目标数据发生的数据变动生成的,所述数据变动是根据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接收到的针对所述文件系统中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发生的;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类型;
将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
其中,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是挂载至所述服务端的挂载客户端;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更新单元和本地待变更队列,所述本地待变更队列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包括: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挂载路径信息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是否匹配;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匹配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时,所述更新单元确定更新本地缓存;
其中,所述更新单元更新本地缓存,包括:所述更新单元在到达所述变动时间之后预设时长的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在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进行事件重放,以更新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8.一种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由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中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一挂载客户端执行,所述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包括服务端和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所述挂载客户端通过其上部署的挂载点挂载至所述服务端,所述服务端和所述挂载客户端中创建出的本地缓存用于存储文件系统中的数据;所述用于数据同步的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文件系统中的目标数据的数据变动请求;
根据所述数据变动请求在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变动;
根据所述数据变动生成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并将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将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发送至所述多个挂载客户端中的第二挂载客户端,并由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其中,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的挂载路径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类型;
其中,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是挂载至所述服务端的挂载客户端;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更新单元和本地待变更队列,所述本地待变更队列用于存储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根据所述数据变动事件消息确定是否更新本地缓存,包括: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挂载路径信息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上的挂载点是否匹配;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匹配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文件路径信息判断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存在时,所述更新单元确定更新本地缓存;
其中,所述更新单元更新本地缓存,包括:所述更新单元在到达所述变动时间之后预设时长的时间点时,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变动内容和变动类型在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中进行事件重放,以更新所述第二挂载客户端的本地缓存。
CN202311197427.0A 2023-09-15 2023-09-15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Active CN116938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7427.0A CN116938961B (zh) 2023-09-15 2023-09-15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97427.0A CN116938961B (zh) 2023-09-15 2023-09-15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8961A CN116938961A (zh) 2023-10-24
CN116938961B true CN116938961B (zh) 2024-03-01

Family

ID=8838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7427.0A Active CN116938961B (zh) 2023-09-15 2023-09-15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3896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420A (zh) * 2016-07-15 2016-09-2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多客户端元数据同步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0650204A (zh) * 2019-09-27 2020-0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Nas集群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8618A (zh) * 2021-11-30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03779A (zh) * 2023-03-01 2023-06-23 深圳市鲸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更新同步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79599B2 (en) * 2018-09-28 2022-07-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lient-side filesystem for a remote repositor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9420A (zh) * 2016-07-15 2016-09-2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多客户端元数据同步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10650204A (zh) * 2019-09-27 2020-01-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Nas集群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28618A (zh) * 2021-11-30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存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03779A (zh) * 2023-03-01 2023-06-23 深圳市鲸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更新同步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38961A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3407B (zh) 小程序状态同步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82529B (zh) 发布和订阅数据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US8880634B2 (en) Cache sharing among branch proxy servers via a master proxy server at a data center
CN107197359B (zh) 视频文件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2000394B (zh) 用于访问小程序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310139B (zh) 数据投放方法以及数据投放引擎装置
US2015024482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CN115517009B (zh) 集群管理方法、集群管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2565907A (zh) 视频获取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41022A1 (zh) 数据库表变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1297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virtual machine
CN110502187B (zh) 一种快照回滚方法及装置
CN116627333A (zh) 日志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38834A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13364887B (zh) 一种基于ftp的文件下载方法、代理服务器和系统
CN109347936A (zh) Redis代理客户端的实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938961B (zh) 用于数据同步的系统、方法及数据读取方法
CN116032867A (zh) 会话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45238B2 (en) Notifying a cache file system of changes to files in a source file system served from the cache file system
CN114785770A (zh) 镜像层文件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813514B2 (en) Information repository system including a wireless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CN112711572B (zh) 适用于分库分表的在线扩容方法和装置
CN112949326B (zh) 信息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42376A (zh) 一种同步数据的方法、第一服务器以及同步数据的系统
CN113760974A (zh) 动态缓存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