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6951A -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6951A
CN116916951A CN202180050069.3A CN202180050069A CN116916951A CN 116916951 A CN116916951 A CN 116916951A CN 202180050069 A CN202180050069 A CN 202180050069A CN 116916951 A CN116916951 A CN 116916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betes
less
antibody
day
month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00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朗西斯科·莱昂
凯万·C·赫罗尔德
萨拉·爱丽丝·龙
彼得·S·林斯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vinson Biology Ltd
Yale University
Benaroya Research Institute at Virginia Mason BRI
Original Assignee
Previnson Biology Ltd
Yale University
Benaroya Research Institute at Virginia Mason B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vinson Biology Ltd, Yale University, Benaroya Research Institute at Virginia Mason BRI filed Critical Previnson Biology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21/03703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1252917A2/en
Publication of CN11691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6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在一个方面中,本文中提供了预防或延迟临床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以及在所述施用步骤之前或之后确定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在所有CD3+ T细胞中具有超过约5%至超过约10%的TIGIT+KLRG1+CD8+ T细胞,这表明成功预防或延迟了临床T1D的发病。

Description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0年6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3/037,968、2021年5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3/192,242和2021年6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7/345,495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各自的全部公开内容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序列表
通过EFS-Web同时提交的标题为“010904seq.txt”的ASCII文本文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该文件于2021年6月11日创建,大小为6,216字节。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在有风险的对象中预防或延迟临床1型糖尿病(type 1diabetes,T1D)发病的组合物和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抗CD3抗体的用途。
背景技术
1型糖尿病(T1D)是由胰岛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而引起的,其导致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生存。约160万美国人患有1型糖尿病,并且继哮喘之后,其仍然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管护理得到了改善,但大多数患T1D的患病个体仍无法始终如一地实现期望的血糖目标。对于患有1型糖尿病的个体,一直担心发病率和死亡率二者的风险升高。最近的两项研究指出,在10岁之前被诊断出的儿童会损失17.7个生命年,而成年被诊断的苏格兰男性和女性分别损失11和13个生命年。
在遗传易感个体中,T1D在显性(overt)高血糖之前经历无症状阶段,其特征在于,首先出现自身抗体(阶段1),并且然后出现血糖异常(阶段2)。在阶段2中,对葡萄糖负荷的代谢响应受损,但其他代谢指标(例如糖基化血红蛋白)正常,并且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这些免疫学和代谢特征确定了处于发生具有显性高血糖并且需要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疾病(阶段3)高风险之中的个体。在最近开始的临床T1D研究中,已显示数种免疫干预延迟了β细胞功能的下降。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是FcR非结合性抗CD3单克隆抗体替利组单抗(teplizumab),因为数项研究已经表明,短期治疗持久地降低β细胞功能损失,在诊断和治疗之后长达7年看到可观察到的效果。该药物改变了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导致β细胞杀伤的重要效应细胞。
迄今为止,在临床诊断之前(即在阶段1或2)开始的干预均没能改变向临床阶段3T1D的进展。因此,需要在高风险个体中预防或延迟临床T1D发病的治疗。
发明内容
预防或延迟临床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
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以及
在所述施用步骤之前或之后,确定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在所有CD3+T细胞中具有超过约5%至超过约10%的TIGIT+KLRG1+CD8+T细胞,这表明成功预防或延迟了临床T1D的发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是患有T1D患者的亲属。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非糖尿病对象(1)基本上不具有针对锌转运蛋白8(zinc transporter 8,ZnT8)的抗体,(2)是HLA-DR4+的,和/或(3)不是HLA-DR3+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具有选自以下的2种或更多种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autoantibody,IAA),以及针对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酪氨酸磷酸酶(IA-2/ICA512)或ZnT8的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tolerance test,OGTT)中具有异常葡萄糖耐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OGTT中的异常葡萄糖耐量是空腹葡萄糖水平为110至125mg/dL,或2小时血浆为≥140且<200mg/dL,或在OGTT中30、60或90分钟时的中间葡萄糖值为>200mg/d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不具有针对ZnT8的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是HLA-DR4+的并且不是HLA-DR3+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CD3抗体选自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otelixizumab)或福雷芦单抗(foraluma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的预防有效量包含以10至1000微克/平方米(μg/m2)皮下(subcutaneous,SC)注射或静脉内(intravenous,IV)输注或经口施用所述抗CD3抗体10至14天的疗程,优选在第0至3天分别以51μg/m2、103μg/m2、207μg/m2和413μg/m2并且在第4至13天每天以826μg/m2的一个剂量进行14天疗程的IV输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预防有效量将针对T1D临床诊断的中位时间(mediantime)延迟至少50%、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12个月、至少18个月、至少24个月、至少36个月、至少48个月或至少60个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TIGIT+KLRG1+CD8+T细胞的所述确定是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表达增殖标志物Ki67和/或CD57的CD8+T细胞的百分比的降低。
对抗CD3抗体在预防或延迟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中的响应性进行预后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
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以及
确定C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葡萄糖AUC的比率,其中所述比率的提高指示对所述抗CD3抗体具有响应性和/或未进展为临床T1D。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招募到替利组单抗预防研究中的处于风险中的个体的consort图。
图1B示出了在923天的随访期间,替利组单抗治疗与对1型糖尿病进展的持续作用相关。基于923天的随访(范围为74至3,119天)的更新的Kaplan-Meier曲线。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vs.安慰剂治疗参与者发生1型糖尿病的风险比(hazard ratio)为0.457;p=0.01。在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治疗组中的糖尿病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4.4个月(或根据Simset al.,Sci.Transl.Med.13,eabc8980(202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为27.1个月)和59.6个月。在该阶段结束时更新,分别有7名(22%)和22名(50%)未被诊断为患有T1D。
图2A和2B示出了(图2A)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和(图2B)安慰剂治疗参与者在前36个月内的OGTT测试的结果:每条线表示一名参与者。符号指示OGTT测试的时间。结果表示为:黑点=糖尿病水平/诊断,红点=血糖异常,蓝点=正常。
图3A和图3B示出了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的血糖改善与血糖异常状态的维持相关。图3A示出了在36个月的随访期间每个组中参与者的OGTT分类。数据显示至36个月,这是因为由于T1D的临床诊断而损失了安慰剂治疗参与者(有关个体参与者,参见图2A至图2B)。图3B示出了显示来自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治疗组的参与者的研究中(on-study)OGTT葡萄糖AUC平均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的箱线图。并入基线值、年龄和治疗组的ANCOVA模型显示,治疗组对降低平均研究中葡萄糖AUC具有显著的作用(ANCOVA替利组单抗作用:92.8%,p=0.02)。
图4以箱线图示出了治疗组中的平均研究中血红蛋白A1c水平,该箱线图示出了来自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治疗组的参与者的平均研究中血红蛋白A1c AUC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并入基线值、年龄和治疗组的ANCOVA模型显示治疗组无显著影响(p=0.14)。
图5示出了替利组单抗治疗与平均研究中C肽AUC的提高相关。图5示出了显示来自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治疗组的参与者的平均研究中OGTT C肽AUC平均值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的箱线图。包括基线C肽AUC和年龄的ANCOVA模型显示出治疗与较高的平均研究中C肽AUC相关(p=0.009)。
图6示出了平均研究中C肽AUC与年龄和平均研究中葡萄糖AUC的关系。图6示出了年龄vs.研究中C肽AUC的散点图(r=0.44,p=0.0001)。
图7示出了在第一年期间两个治疗组中随时间推移的C肽。示出了经对数转换的平均C肽AUC。箭头指示在每个时间点之后由于发生糖尿病而从OGTT监测中退出的个体。“基线前”时间点的中值为24。随机化前的月数并且也是“基线”时间点的中值为随机化前0.85个月。对于替利组单抗组中6个月治疗中C肽AUC值与基线的比较,以及对于替利组单抗组中6个月C肽AUC值与安慰剂组中6个月C肽AUC值的比较,*P<0.05。
图8A至图8G示出了在用替利组单抗或安慰剂治疗之后的胰岛素分泌。在招募之前和在研究药物治疗之后的前6个月期间的访视中,在OGTT的总时间(图8A)、第一小时(图8B)和第二小时(图8C)期间分泌的胰岛素分泌(pmol)的估计斜率。示出了中值(和呈阴影颜色的95%CI)。对于统计学分析参见表5。图8D和图8E示出了2名未被诊断为患有T1D的替利组单抗参与者(11岁和12岁)和(图8F和图8G)两名被诊断为患有T1D的安慰剂治疗个体(二者均为13岁)在系列OGTT期间的代表性胰岛素分泌率。彩色线条指示与研究药物施用有关的访视时间。
图9A至图9E示出了替利组单抗在研究过程期间保留C肽直到诊断前后时期。对于所有图,来自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的数据以蓝色示出,并且安慰剂治疗参与者的数据以褐红色示出。图9A和图9B示出了在从基线研究访视直到诊出的OGTT监测研究期期间的C肽AUC值的回归线(替利组单抗n=44,安慰剂n=32)。图9C和图9D示出了在诊出糖尿病之前6个月时期期间的C肽AUC值的回归线(安慰剂n=23,替利组单抗n=22)。图9E示出了发生T1D的个体在诊出之前6个月时期以及保持没有T1D的个体在研究最后6个月的C肽AUC的斜率。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在诊出时治疗组之间的C肽值是相似的。图10A示出了在临床诊出T1D时的C肽AUC/葡萄糖AUC。图10B示出了在临床诊出T1D时的C肽AUC。值从符合T1D分类的两个连续诊断性OGTT中的第一个获得。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T细胞的功能性变化与代谢功能的改善相关。图11A示出了在基线与3个月之间TIGIT+KLRG1+CD45RO+CD8+T细胞的变化,并且示出了在基线与6个月之间C肽AUC的变化。在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中,该细胞亚群的变化与C肽的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皮尔逊r=0.44,p=0.014,n=31),但在安慰剂治疗参与者中不具有显著相关性(r=0.28,p=0.25,n=18)。图11B和图11C示出了针对安慰剂治疗(红点,n=16)和药物治疗(蓝点,n=24)参与者在基线和第3个月时示出的产生IFNγ或TNFα的双阳性(doublepositive,DP,即TIGIT+KLRG1+)CD8+记忆细胞的频率。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中产生IFNγ和TNFα的细胞的频率降低(配对T检验,***p<0.0001)。
图12示出了具有最佳结局的替利组单抗治疗对象具有更多的TIGIT+KLRG1+CD8 T细胞。
图13和图14示出了全部TIGIT+KLRG1+CD8 T细胞类似耗竭的细胞。
图15和图16示出了全部TIGIT+KLRG1+CD8 T细胞是异质的。
图17示出了在替利组单抗TrialNet 2期试验中TIGIT+KLRG1+T细胞分布在大部分记忆CD8格局中。
图18至图21示出了TIGIT+KLRG1+亚群在响应和结局方面不同。
图22示出了30至120分钟葡萄糖和C肽的OGTT模式。
图23示出了确定DPT-1内“进展者”和“非进展者”的不同纵向OGTT模式的平均葡萄糖和C肽值的2D图。
图24示出了在3个月访视时显示出不同模式的30至120分钟OGTT时间点的平均葡萄糖和C肽值的2D图。
图25示出了C肽AUC/葡萄糖AUC比率的3个月变化与其他代谢度量相比显示出最显著的差异。
图26:不同体重在14天方案之后的预测的平均替利组单抗血清浓度与时间的谱。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中提供了预防或延迟临床1型糖尿病(T1D)发病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以及在施用步骤之前或之后,确定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在所有CD3+T细胞中具有超过约5%至超过约10%的TIGIT+KLRG1+CD8+T细胞,这表明成功预防或延迟了临床T1D的发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对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在预防或延迟T1D发病中的响应性进行预后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以及确定C肽曲线下面积(AUC);葡萄糖AUC的比率,其中所述比率的提高指示对抗CD3抗体具有响应性。
定义
在下文中定义了某些术语。在整个申请中提供了另外的定义。
本文中使用的未用数量词限定的名词是指一个/种或多于一/种,例如是指至少一个/种。当在本文中与术语“包含/包括”结合使用时,未用数量词限定的名词的使用可表示“一个/种”,但其也符合“一个/种或更多个/种”、“至少一个/种”和“一个/种或多于一个/种”的含义。
本文中使用的“约”和“大约”通常意指在考虑测量的性质或精度的情况下所测量的量的可接受的误差度。示例性误差度在给定值范围的百分之20(20%)内,通常在10%内,并且更通常在5%内。术语“基本上”意指大于50%,优选大于80%,并且最优选大于90%或95%。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含/包括”或其变化形式用于指示在给定实施方案中存在的组合物、方法及其相应组分,但是也是开放式的,包含未指定的要素。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基本上由......组成”是指给定实施方案所需的那些要素。该术语允许存在不会实质性影响本公开内容的该实施方案的基本和新颖或功能特征的另外要素。
术语“由......组成”是指本文中所述的组合物、方法及其相应组分,其不包含未在实施方案的该描述中列举的任何要素。
本文中的术语“抗体”以最广义使用,并且涵盖多种抗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多特异性抗体(例如,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片段,只要其表现出期望的抗原结合活性即可。
“抗体片段”是指不同于完整抗体的分子,其包含完整抗体的结合完整抗体所结合抗原的部分。抗体片段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Fv、Fab、Fab′、Fab′-SH、F(ab′)2;双体(diabody);线性抗体;单链抗体分子(例如scFv);以及由抗体片段形成的多特异性抗体。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预防剂”是指可用于预防、治疗、管理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的CD3结合分子,例如替利组单抗。
关于1型糖尿病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疾病的“发病”是指患者满足由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建立的用于诊断1型糖尿病的标准(参见,Mayfield etal.,2006,Am.Fam.Physician 58:1355-1362)。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预防”及其变化形式是指通过施用预防剂或治疗剂而导致在对象中防止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的发病。
本文中使用的“方案”包括给药安排和给药方案。本文中的方案是使用方法,并且包括预防和治疗方案。“给药方案”或“治疗过程”可包括在1至20天内施用数个剂量的治疗剂或预防剂。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对象”和“患者”可互换使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对象”是指动物,优选哺乳动物,包括非灵长类(例如,牛、猪、马、猫、狗、大鼠和小鼠)和灵长类(例如,猴或人),并且更优选人。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预防有效量”是指足以导致延迟或预防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的发生、复发或发病的替利组单抗的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防有效量优选是指替利组单抗的以下量,其将对象的T1D发病延迟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整个说明书中列出了另外的定义。
抗CD3抗体和药物组合物
术语“抗CD3抗体”和“与CD3结合的抗体”是指能够以足够的亲和力结合分化簇3(CD3)的抗体或抗体片段,使得该抗体可用作靶向CD3的预防剂、诊断剂和/或治疗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与不相关的非CD3蛋白的结合程度小于抗体与CD3的结合的约10%,例如通过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测量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CD3结合的抗体的解离常数(Kd)为<1μM、<100nM、<10nM、<1nM、<0.1nM、<0.01nM、或<0.001nM(例如10-8M或更小,例如10-8M至10-13M,例如10-9M至10-13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与在来自不同物种的CD3之间保守的CD3表位结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可以是ChAglyCD3(奥昔珠单抗)。奥昔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Fc非结合性抗CD3,其最初由Belgian Diabetes Registry(BDR)在2期研究中进行评价,并随后由Tolerx开发,后者然后与GSK合伙进行3期DEFEND新发病的T1D试验(NCT00678886、NCT01123083、NCT00763451)。奥昔珠单抗通过输注IV施用8天。参见例如,Wiczling et al.,J.Clin.Pharmacol.50(5)(May 2010)494-506;Keymeulen et al.,NEngl J Med.2005;352:2598-608;Keymeulen et al.,Diabetologia.2010;53:614-23;Hagopian et al.,Diabetes.2013;62:3901-8;Aronson et al.,Diabetes Care.2014;37:2746-54;Ambery et al.,Diabet Med.2014;31:399-402;Boltet al.,Eur.J.Immunol.lYY3.23:403-411;Vlasakakis et al.,Br J Clin Pharmacol(2019)85704-714;Guglielmi et al,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16:6,841-846;Keymeulen et al.,N Engl J Med 2005;352:2598-608;Keymeulen et al.,BLOOD 2010,VOL 115,No.6;Sprangers et al.,Immunotherapy(2011)3(11),1303-1316;Daifotis etal.,Clinical Immunology(2013)149,268-278;其全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可以是维西珠单抗(visilizumab)(也称为HuM291;Nuvion)。维西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抗CD3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突变的IgG2同种型,缺乏与Fcγ受体的结合并且能够选择性地在活化的T细胞中诱导凋亡。在移植物抗宿主病(NCT00720629;NCT00032279)以及溃疡性结肠炎(NCT00267306)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NCT00267709)的患者中对其进行了评价。参见例如,Sandborn et al.,Gut 59(11)(Nov 2010)1485-1492,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可以是福雷芦单抗,一种完全人抗CD3单克隆抗体,其由Tiziana Life Sciences,PLC在NASH和T2D中开发(NCT03291249)。参见例如,Ogura etal.,Clin Immunol.2017;183:240-246;Ishikawa et al.,Diabetes.2007;56(8):2103-9;Wu et al.,J Immunol.2010;185(6):3401-7;其全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可以是替利组单抗。替利组单抗,也称为hOKT3yl(Ala-Ala)(在第234和235位含有丙氨酸),是已被改造以改变T淋巴细胞介导胰岛的胰岛素产生β细胞的破坏的功能的抗CD3抗体。替利组单抗与成熟T细胞上表达的CD3ε链的表位结合,并且从而改变其功能。替利组单抗的序列和组成在美国专利No.6,491,916、8,663,634和9,056,906中公开,其各自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以下给出了轻链和重链的完整序列。粗体部分是互补决定区。
替利组单抗轻链(SEQ ID NO:1)
替利组单抗重链(SEQ ID NO: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文中提供了药物组合物。这样的组合物包含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和可药用载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术语“可药用”意指由联邦或州政府的监管机构批准或在美国药典或其他公认的药典中列出用于动物,并且更特别是用于人。术语“载体”是指与治疗剂一起施用的稀释剂、佐剂(例如弗氏佐剂(完全和不完全))、赋形剂或载剂。这样的药用载体可以是无菌液体,例如水和油,包括石油、动物、植物或合成来源的油,例如花生油、大豆油、矿物油、芝麻油等。当药物组合物静脉内施用时,水是优选的载体。盐水溶液以及葡萄糖和甘油水溶液也可以用作液体载体,特别是对于可注射溶液。合适的药用赋形剂包括淀粉、葡萄糖、乳糖、蔗糖、明胶、麦芽、稻米、面粉、白垩(chalk)、硅胶、硬脂酸钠、单硬脂酸甘油酯、滑石、氯化钠、脱脂乳、甘油、丙烯、二醇、水、乙醇等(参见例如,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Arthur H.Kibbe(2000版,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Am.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Washington,D.C。
如果期望的话,组合物还可包含少量的湿润剂或乳化剂或pH缓冲剂。这些组合物可以采取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散剂、持续释放制剂等的形式。经口制剂可以包含标准载体,例如药用级的甘露醇、乳糖、淀粉、硬脂酸镁、糖精钠、纤维素、碳酸镁等。合适的药用载体的一些实例在E.W.Martin的″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Sciences″中有所描述。这样的组合物将包含预防或治疗有效量的预防剂或治疗剂,优选经纯化形式的预防剂或治疗剂,以及适量的载体,以提供用于向患者适当施用的形式。制剂应适合于施用方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物是无菌的且为合适的形式,以用于向对象,优选动物对象,更优选哺乳动物对象,并且最优选人对象施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期望在需要治疗的区域局部施用药物组合物;这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局部输注、通过注射或借助于植入物来实现,所述植入物是多孔的、无孔的或凝胶状的材料,包括膜,例如弹性膜(sialastic membrane)或纤维。优选地,当施用抗CD3抗体时,必须注意使用不吸收抗CD3抗体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可以在囊泡(特别是脂质体)中递送(参见Langer,Science 249:1527-1533(1990);Treat et al.,Liposomes in the Therapy ofInfectious Disease and Cancer,Lopez-Berestein and Fidler(eds.),Liss,New York,pp.353-365(1989);Lopez-Berestein,同上,pp.317-327;一般参见同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组合物可以以受控释放或持续释放系统递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泵来实现受控或持续释放(参见Langer,同上;Sefton,1987,CRCCrit.Ref.Biomed.Eng.14:20;Buchwald et al.,1980,Surgery 88:507;Saudek et al.,1989,N.Engl.J.Med.321:57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聚合物材料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抗体或其片段的受控或持续释放(参见例如,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Langer and Wise(eds.),CRC Pres.,Boca Raton,Fla.(1974);Controlled DrugBioavailability,Drug Product Design and Performance,Smolen and Ball(eds.),Wiley,New York(1984);Ranger and Peppas,1983,J.,Macromol.Sci.Rev.Macromol.Chem.23:61;还参见Levy et al.,1985,Science 228:190;During et al.,1989,Ann.Neurol.25:351;Howard et al.,1989,J.Neurosurg.71:105);美国专利No.5,679,377;美国专利No.5,916,597;美国专利No.5,912,015;美国专利No.5,989,463;美国专利No.5,128,326;PCT公开No.WO 99/15154;以及PCT公开No.WO 99/20253。用于持续释放制剂的聚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交酯(PLG)、聚酸酐、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聚丙交酯(PLA)、聚(丙交酯-共-乙交酯)(PLGA)和聚原酸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持续释放制剂的聚合物是惰性的,不含可浸出的杂质,在储存时稳定,无菌且可生物降解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将受控或持续释放系统放置在治疗靶标(即肺)附近,因此仅需要全身剂量的一部分(参见例如,Goodson,Medic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led Release,同上,vol.2,pp.115-138(1984))。
受控释放系统在Langer的综述(1990,Science 249:1527-1533)中进行了讨论。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技术来产生包含一种或更多种本发明抗体或其片段的持续释放制剂。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4,526,938;PCT公开No.WO 91/05548;PCT公开No.WO96/20698;Ning et al.,1996,Radiotherapy&Oncology 39:179-189;Song et al.,1995,PD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Technology 50:372-397;Cleek et al.,1997,Pro.Int′l.Symp.Control.Rel.Bioact.Mater.24:853-854;以及Lam et al.,1997,Proc.Int′l.Symp.Control Rel.Bioact.Mater.24:759-760,其各自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可以将药物组合物配制成与其预期的施用途径相容。施用途径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肠胃外,例如静脉内、皮内、皮下、经口、鼻内(例如吸入)、透皮(表面)、透黏膜和直肠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根据常规程序将组合物配制为适于向人静脉内、皮下、肌内、经口、鼻内或表面施用的药物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根据常规程序将药物组合物配制为用于向人皮下施用。通常,用于静脉内施用的组合物是在无菌等张水性缓冲剂中的溶液。必要时,组合物还可包含增溶剂和局部麻醉剂(例如利多卡因(lignocamne))以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
可以将组合物配制成用于通过注射(例如通过推注或连续输注)肠胃外施用。注射用制剂可以以单位剂型存在,例如在具有添加的防腐剂的安瓿或多剂量容器中。组合物可以采取例如在油性或水性载剂中的混悬剂、溶液剂或乳剂的形式,并且可以包含配制剂,例如助悬剂、稳定剂和/或分散剂。或者,活性成分可以是粉末形式,用于在使用前用合适的载剂(例如无菌无热原水)构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允许在数小时或数天(例如,与用于这样的递送的泵或其他装置相关)的时间内,例如在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6小时、20小时、24小时、30小时、36小时、4天、5天、7天、10天或14天的时间内连续施用抗CD3抗体的剂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允许施用连续递增的剂量的剂型,例如,在24小时、30小时、36小时、4天、5天、7天、10天或14天的时间内从51μg/m2/天增加到826μg/m2/天。
组合物可以配制成中性或盐形式。可药用盐包括与阴离子(例如来源于盐酸、磷酸、乙酸、草酸、酒石酸等的阴离子)形成的盐,以及与阳离子(例如来源于钠、钾、铵、钙、氢氧化铁、异丙胺、三乙胺、2-乙氨基乙醇、组氨酸、普鲁卡因等的阳离子)形成的盐。
一般而言,本文中公开的组合物的成分分开提供或在单位剂型中混合在一起,例如作为在指示活性剂的量的气密密封容器(例如安瓿或小袋(sachette))中的干燥冻干粉或无水浓缩物。当组合物待通过输注施用时,其可以用含有无菌药用级水或盐水的输液瓶分配。当组合物通过注射施用时,可以提供无菌注射用水或盐水的安瓿,使得可以在施用之前将成分混合。
特别地,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可以将抗CD3抗体或其药物组合物包装在指示药剂的量的气密密封容器,例如安瓿或小袋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或其药物组合物以干燥的经灭菌冻干粉或无水浓缩物在气密密封容器中提供,并且可以例如用水或盐水重构至适当的浓度以向对象施用。优选地,抗CD3抗体或其药物组合物以干燥的无菌冻干粉在气密密封容器中以至少5mg,更优选至少10mg、至少15mg、至少25mg、至少35mg、至少45mg、至少50mg、至少75mg、或至少100mg的单位剂量提供。冻干的预防剂或本文中的药物组合物应在2℃至8℃下储存在其原始容器中,并且本发明的预防剂或治疗剂或药物组合物应在重构之后1周内,优选5天内、72小时内、48小时内、24小时内、12小时内、6小时内、5小时内、3小时内或1小时内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药物组合物以液体形式在指示药剂的量和浓度的气密密封容器中提供。优选地,液体形式的所施用组合物以至少0.25mg/ml,更优选至少0.5mg/ml、至少1mg/ml、至少2.5mg/ml、至少5mg/ml、至少8mg/ml、至少10mg/ml、至少15mg/ml、至少25mg/ml、至少50mg/ml、至少75mg/ml或至少100mg/ml在气密密封容器中提供。液体形式应在2℃至8℃下储存在其原始容器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将本发明组合物包装在指示抗CD3抗体的量的气密密封容器(例如安瓿或小袋)中。
如果期望的话,组合物可以存在于包装或分配器装置中,其可包含一种或更多种含有活性成分的单位剂型。包装可以例如包含金属或塑料箔,例如泡罩包装。
有效地预防或改善与T1D相关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可以通过标准临床技术来确定。制剂中使用的精确剂量还取决于施用途径和病症的严重性,并且应根据从业者的判断和每位患者的情况来决定。可以从由体外或动物模型测试系统得出的剂量-响应曲线中推断有效剂量。
方法和用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内容包括向容易发生1型糖尿病或具有1型糖尿病的临床前阶段但不符合由美国糖尿病协会或糖尿病免疫学学会(Immunology of DiabetesSociety)建立的诊断标准的个体施用抗人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以预防或延迟1型糖尿病的发病和/或预防或延迟向这样的患者施用胰岛素的需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鉴定易感对象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具有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空腹葡萄糖水平减低(例如,空腹(8小时不进食)之后葡萄糖水平的至少一次测定为100至125mg/dl)、响应于75g OGTT的葡萄糖耐量减低(例如,响应于75g OGTT的2-小时葡萄糖水平的至少一次测定为140至199mg/dl)、高加索人(Caucasian)中DR3、DR4或DR7的HLA类型、非洲裔的人中DR3或DR4的HLA类型、日本裔的人中DR3、DR4或DR9的HLA类型、暴露于病毒(例如,柯萨奇B病毒、肠病毒、腺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根据本领域公认的标准对至少一种其他自身免疫病症(例如,甲状腺疾病、乳糜泻)的阳性诊断,和/或血清或其他组织中自身抗体(特别是ICA和1型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被鉴定为容易发生1型糖尿病的对象具有本文中所述和/或本领域中已知的风险因素中的至少一种。本公开内容还包括鉴定容易发生1型糖尿病的对象,其中所述对象表现出本文中公开或本领域中已知的风险因素中的两种或更多种、三种或更多种、四种或更多种或多于五种的组合。
与1型糖尿病相关或与容易发生1型糖尿病相关的血清自身抗体是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例如,抗ICA512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例如,抗GAD65自身抗体)、IA2抗体、ZnT8抗体和/或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因此,在根据该实施方案的一个具体实例中,本发明包括治疗具有与容易发生1型糖尿病相关或与早期1型糖尿病相关的可检出自身抗体(例如,抗IA2、抗-ICA512、抗GAD或抗胰岛素自身抗体)的个体,其中所述个体尚未被诊断为患有1型糖尿病和/或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ELISA、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oluminescence,ECL)、放射测定(参见,例如Yu et al.,1996,J.Clin.Endocrinol.Metab.81:4264-4267)、凝集PCR(Tsai et al,ACS Central Science2016 2(3),139-147)或通过本文中所述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用于免疫特异性检测抗体的任何其他方法来检测自身抗体的存在。
可通过本文中所述的方法或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方法来评估治疗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之后的β细胞功能。例如,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iabetes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研究小组已建立糖基化血红蛋白(HA1和HA1c)百分比监测作为用于评价血糖控制的标准(DCCT,1993,N.Engl.J.Med.329:977-986)。或者,可将对每日胰岛素需求、C肽水平/响应、低血糖发病和/或FPIR的表征用作β细胞功能的标志物或用于建立治疗指标(分别参见Keymeulen et al.,2005,N.Engl.J.Med.352:2598-2608;Herold et al.,2005,Diabetes 54:1763-1769;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038867A1;和Greenbaum et al.,2001,Diabetes 50:470-476)。例如,FPIR作为IGTT之后1分钟和3分钟时胰岛素值的总和计算,其根据胰岛细胞抗体注册用户研究方案(Islet CellAntibody Register User′s Study protocol)进行(参见,例如Bingley et al.,1996,Diabetes 45:1720-1728和McCulloch et al.,1993,Diabetes Care 16:911-9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容易发生T1D的个体可以是为T1D患者的亲属的非糖尿病对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非糖尿病对象具有选自以下的2种或更多种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针对谷氨酸脱羧酶(GAD)、酪氨酸磷酸酶(IA-2/ICA512)或ZnT8的抗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非糖尿病对象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具有异常葡萄糖耐量。OGTT中的导常葡萄糖耐量被定义为空腹葡萄糖水平为110至125mg/dL,或2小时血浆为≥140且<200mg/dL,或OGTT 中30、60或90分钟时的中间葡萄糖值为>200mg/dL。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对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作出响应的非糖尿病对象不具有针对ZnT8的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这样的非糖尿病对象是HLA-DR4+的并且不是HLA-DR3+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对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作出响应的这样的非糖尿病对象在施用之后(例如,在1个月之后、在2个月之后、在3个月之后,或更长时间或更短时间)表现出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GIT+KLRG1+CD8+T细胞(例如,通过流式细胞术)的频率(或相对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防有效量包括以10至1000微克/平方米(μg/m2)皮下(SC)注射或静脉内(IV)输注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10至14天的疗程。在一个实例中,预防有效量包括在第0至3天分别以51μg/m2、103μg/m2、207μg/m2和413μg/m2并且在第4至13天每天以826μg/m2的一个剂量IV输注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14天疗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防有效量将针对T1D临床诊断的中位时间延迟了至少50%、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12个月、至少18个月、至少24个月、至少36个月、至少48个月、或至少60个月或者更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给药的过程可以以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或36个月间隔重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进行治疗的效力如本文中所述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在先前治疗之后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或36个月时进行测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单位剂量的约0.5至50μg/kg、约0.5至40μg/kg、约0.5至30μg/kg、约0.5至20μg/kg、约0.5至15μg/kg、约0.5至10μg/kg、约0.5至5μg/kg、约1至5μg/kg、约1至10μg/kg、约20至40μg/kg、约20至30μg/kg、约22至28μg/kg或约25至26μg/kg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单位剂量的约200μg/kg、178μg/kg、180μg/kg、128μg/kg、100μg/kg、95μg/kg、90μg/kg、85μg/kg、80μg/kg、75μg/kg、70μg/kg、65μg/kg、60μg/kg、55μg/kg、50μg/kg、45μg/kg、40μg/kg、35μg/kg、30μg/kg、26μg/kg、25μg/kg、20μg/kg、15μg/kg、13μg/kg、10μg/kg、6.5μg/kg、5μg/kg、3.2μg/kg、3μg/kg、2.5μg/kg、2μg/kg、1.6μg/kg、1.5μg/kg、1μg/kg、0.5μg/kg、0.25μg/kg、0.1μg/kg、或0.05μg/kg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以约5至1200μg/m2,优选51至826μg/m2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单位剂量的1200μg/m2、1150μg/m2、1100μg/m2、1050μg/m2、1000μg/m2、950μg/m2、900μg/m2、850μg/m2、800μg/m2、750μg/m2、700μg/m2、650μg/m2、600μg/m2、550μg/m2、500μg/m2、450μg/m2、400μg/m2、350μg/m2、300μg/m2、250μg/m2、200μg/m2、150μg/m2、100μg/m2、50μg/m2、40μg/m2、30μg/m2、20μg/m2、15μg/m2、10μg/m2或5μg/m2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以预防、治疗T1D、减慢T1D的进展、延迟其发病或改善其一种或更多种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包含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治疗方案,其中在2天、3天、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或14天内施用治疗过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方案包括每天、每2天、每3天或每4天施用预防有效量的剂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治疗方案包括在给定周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施用预防有效量的剂量并且在同一周的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不施用预防有效量的剂量直至施用了14个剂量、13个剂量、12个剂量、11个剂量、10个剂量、9个剂量或8个剂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案的每天的施用剂量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包含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治疗方案,其中预防有效量为200μg/kg/天、175μg/kg/天、150μg/kg/天、125μg/kg/天、100μg/kg/天、95μg/kg/天、90μg/kg/天、85μg/kg/天、80μg/kg/天、75μg/kg/天、70μg/kg/天、65μg/kg/天、60μg/kg/天、55μg/kg/天、50μg/kg/天、45μg/kg/天、40μg/kg/天、35μg/kg/天、30μg/kg/天、26μg/kg/天、25μg/kg/天、20μg/kg/天、15μg/kg/天、13μg/kg/天、10μg/kg/天、6.5μg/kg/天、5μg/kg/天、3.2μg/kg/天、3μg/kg/天、2.5μg/kg/天、2μg/kg/天、1.6μg/kg/天、1.5μg/kg/天、1μg/kg/天、0.5μg/kg/天、0.25μg/kg/天、0.1μg/kg/天、或0.05μg/kg/天;和/或其中预防有效量为1200μg/m2/天、1150μg/m2/天、1100μg/m2/天、1050μg/m2/天、1000μg/m2/天、950μg/m2/天、900μg/m2/天、850μg/m2/天、800μg/m2/天、750μg/m2/天、700μg/m2/天、650μg/m2/天、600μg/m2/天、550μg/m2/天、500μg/m2/天、450μg/m2/天、400μg/m2/天、350μg/m2/天、300μg/m2/天、250μg/m2/天、200μg/m2/天、150μg/m2/天、100μg/m2/天、50μg/m2/天、40μg/m2/天、30μg/m2/天、20μg/m2/天、15μg/m2/天、10μg/m2/天、或5μg/m2/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静脉内剂量为1200μg/m2或更少、1150μg/m2或更少、1100μg/m2或更少、1050μg/m2或更少、1000μg/m2或更少、950μg/m2或更少、900μg/m2或更少、850μg/m2或更少、800μg/m2或更少、750μg/m2或更少、700μg/m2或更少、650μg/m2或更少、600μg/m2或更少、550μg/m2或更少、500μg/m2或更少、450μg/m2或更少、400μg/m2或更少、350μg/m2或更少、300μg/m2或更少、250μg/m2或更少、200μg/m2或更少、150μg/m2或更少、100μg/m2或更少、50μg/m2或更少、40μg/m2或更少、30μg/m2或更少、20μg/m2或更少、15μg/m2或更少、10μg/m2或更少、或5μg/m2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在约24小时、约22小时、约20小时、约18小时、约16小时、约14小时、约12小时、约10小时、约8小时、约6小时、约4小时、约2小时、约1.5小时、约1小时、约50分钟、约40分钟、约30分钟、约20分钟、约10分钟、约5分钟、约2分钟、约1分钟、约30秒或约10秒内施用以预防、治疗或改善1型糖尿病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在方案持续时间内的总剂量优选总计为小于9000μg/m2、8000μg/m2、7000μg/m2、6000μg/m2,并且可为小于5000μg/m2、4000μg/m2、3000μg/m2、2000μg/m2或1000μg/m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案中施用的总剂量为100μg/m2至200μg/m2、100μg/m2至500μg/m2、100μg/m2至1000μg/m2、或500μg/m2至1000μg/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剂量在治疗方案剂量的前四分之一、前半部分或前2/3(例如,在每天一剂量的10、12、14、16、18或20天方案的前2、3、4、5或6天内)逐增,直至实现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每日预防有效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包含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治疗方案,其中预防有效量随治疗进展每天提高例如0.01μg/kg、0.02μg/kg、0.04μg/kg、0.05μg/kg、0.06μg/kg、0.08μg/kg、0.1μg/kg、0.2μg/kg、0.25μg/kg、0.5μg/kg、0.75μg/kg、1μg/kg、1.5μg/kg、2μg/kg、4μg/kg、5μg/kg、10μg/kg、15μg/kg、20μg/kg、25μg/kg、30μg/kg、35μg/kg、40μg/kg、45μg/kg、50μg/kg、55μg/kg、60μg/kg、65μg/kg、70μg/kg、75μg/kg、80μg/kg、85μg/kg、90μg/kg、95μg/kg、100μg/kg、或125μg/kg;或每天提高例如1μg/m2、5μg/m2、10μg/m2、15μg/m2、20μg/m2、30μg/m2、40μg/m2、50μg/m2、60μg/m2、70μg/m2、80μg/m2、90μg/m2、100μg/m2、150μg/m2、200μg/m2、250μg/m2、300μg/m2、350μg/m2、400μg/m2、450μg/m2、500μg/m2、550μg/m2、600μg/m2或650μg/m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施用包含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治疗方案,其中预防有效量提高1.25倍、1.5倍、2倍、2.25倍、2.5倍或5倍直至实现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每日预防有效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肌内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200μg/kg或更少,优选175μg/kg或更少、150μg/kg或更少、125μg/kg或更少、100μg/kg或更少、95μg/kg或更少、90μg/kg或更少、85μg/kg或更少、80μg/kg或更少、75μg/kg或更少、70μg/kg或更少、65μg/kg或更少、60μg/kg或更少、55μg/kg或更少、50μg/kg或更少、45μg/kg或更少、40μg/kg或更少、35μg/kg或更少、30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0μg/kg或更少、15μμg/kg或更少、10μg/kg或更少、5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μg/kg或更少、0.5μg/kg或更少、或0.2μg/kg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皮下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200μg/kg或更少,优选175μg/kg或更少、150μg/kg或更少、125μg/kg或更少、100μg/kg或更少、95μg/kg或更少、90μg/kg或更少、85μg/kg或更少、80μg/kg或更少、75μg/kg或更少、70μg/kg或更少、65μg/kg或更少、60μg/kg或更少、55μg/kg或更少、50μg/kg或更少、45μg/kg或更少、40μg/kg或更少、35μg/kg或更少、30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0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0μg/kg或更少、5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μg/kg或更少、0.5μg/kg或更少、或0.2μg/kg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静脉内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100μg/kg或更少、优选95μg/kg或更少、90μg/kg或更少、85μg/kg或更少、80μg/kg或更少、75μg/kg或更少、70μg/kg或更少、65μg/kg或更少、60μg/kg或更少、55μg/kg或更少、50μg/kg或更少、45μg/kg或更少、40μg/kg或更少、35μg/kg或更少、30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0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0μg/kg或更少、5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μg/kg或更少、0.5μg/kg或更少、或0.2μg/kg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静脉内剂量为100μg/kg或更少、95μg/kg或更少、90μg/kg或更少、85μg/kg或更少、80μg/kg或更少、75μg/kg或更少、70μg/kg或更少、65μg/kg或更少、60μg/kg或更少、55μg/kg或更少、50μg/kg或更少、45μg/kg或更少、40μg/kg或更少、35μg/kg或更少、30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0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0μg/kg或更少、5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μg/kg或更少、0.5μg/kg或更少、或0.2μg/kg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在约6小时、约4小时、约2小时、约1.5小时、约1小时、约50分钟、约40分钟、约30分钟、约20分钟、约10分钟、约5分钟、约2分钟、约1分钟、约30秒或约10秒内施用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经口施用一个或更多个剂量的100μg/kg或更少、优选95μg/kg或更少、90μg/kg或更少、85μg/kg或更少、80μg/kg或更少、75μg/kg或更少、70μg/kg或更少、65μg/kg或更少、60μg/kg或更少、55μg/kg或更少、50μg/kg或更少、45μg/kg或更少、40μg/kg或更少、35μg/kg或更少、30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0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0μg/kg或更少、5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μg/kg或更少、0.5μg/kg或更少、或0.2μg/kg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经口剂量为100μg/kg或更少、95μg/kg或更少、90μg/kg或更少、85μg/kg或更少、80μg/kg或更少、75μg/kg或更少、70μg/kg或更少、65μg/kg或更少、60μg/kg或更少、55μg/kg或更少、50μg/kg或更少、45μg/kg或更少、40μg/kg或更少、35μg/kg或更少、30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0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0μg/kg或更少、5μg/kg或更少、2.5μg/kg或更少、2μg/kg或更少、1.5μg/kg或更少、1μg/kg或更少、0.5μg/kg或更少、或0.2μg/kg或更少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在约6小时、约4小时、约2小时、约1.5小时、约1小时、约50分钟、约40分钟、约30分钟、约20分钟、约10分钟、约5分钟、约2分钟、约1分钟、约30秒或约10秒内施用以预防、治疗或改善T1D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
在其中在给药方案的的几天施用逐增剂量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案第1天的剂量为5至100μg/m2/天,优选51μg/m2/天,并到第3、4、5、6或7天逐增至如紧接上文记载的日剂量。例如,对象在第1天施用的剂量为约51μg/m2/天,第2天为约103μg/m2/天,第3天为约207μg/m2/天,第4天为约413μg/m2/天并且在方案的随后天(例如,第5至14天)为826μg/m2/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在第1天施用的剂量为约227μg/m2/天,在第2天为约459μg/m2/天,在第3天及随后的天为约919μg/m2/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在第1天施用的剂量为约284μg/m2/天,在第2天为约574μg/m2/天,在第3天及随后的天为约1148μg/m2/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初始剂量为1/4、至1/2、至等于方案结束时的日剂量,但以6、8、10或12小时的间隔分批施用。例如,13μg/kg/天剂量以四个3至4μg/kg的剂量以6小时的间隔施用,以降低由抗体的施用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了降低细胞因子释放和其他不良作用的可能性,方案中的前1、2、3或4个剂量或所有剂量通过静脉内施用更缓慢地施用。例如,51μg/m2/天的剂量可在约5分钟、约15分钟、约30分钟、约45分钟、约1小时、约2小时、约4小时、约6小时、约8小时、约10小时、约12小时、约14小时、约16小时、约18小时、约20小时和约22小时内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剂量通过在例如20至24小时的时间内缓慢输注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剂量在泵中输注,优选随着输注进展提高所施用抗体的浓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51μg/m2/天至826μg/m2/天方案的剂量的分数的集合以逐增剂量施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分数是上述方案日剂量的1/10、1/4、1/3、1/2、2/3或3/4。因此,当分数为1/10时,第1天的日剂量将为5.1μg/m2,第2天为10.3μg/m2,第3天为20.7g/m2,第4天为41.3μg/m2并且第5至14天为82.6μg/m2。当分数为1/4时,第1天的剂量将为12.75μg/m2,第2天为25.5μg/m2,第3天为51μg/m2,第4天为103μg/m2并且第5至14天为207μg/m2。当分数为1/3时,第1天的剂量将为17μg/m2,第2天为34.3μg/m2第3天为69μg/m2,第4天为137.6μg/m2并且第5至14天为275.3μg/m2。当分数为1/2时,第1天的剂量将为25.5μg/m2,第2天为51μg/m2,第3天为103μg/m2,第4天为207μg/m2并且第5至14天为413μg/m2。当分数为2/3时,第1天的剂量将为34μg/m2,第2天为69μg/m2,第3天为137.6μg/m2,第4天为275.3μg/m2并且第5至14天为550.1μg/m2。当分数为3/4时,第1天的剂量将为38.3μg/m2,第2天为77.3μg/m2,第3天为155.3μg/m2,第4天为309.8μg/m2并且第5至14天为620μg/m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案与上述方案之一相同,除仅在第1至4天、第1至5天或第1至6天内之外。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1天的剂量将为17μg/m2,第2天为34.3μg/m2,第3天为69μg/m2,第4天为137.6μg/m2并且第5天和第6天为275.3μg/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不通过在数天内按照日剂量施用,而是通过在4小时、6小时、8小时、10小时、12小时、15小时、18小时、20小时、24小时、30小时或36小时内以不间断方式进行输注施用。输注可以是恒定的,或者可以以较低剂量开始,例如在输注前1、2、3、5、6或8小时,并随后提高至后续更高剂量。在输注过程期间,患者接受了与上述5至20天方案中施用量相等的剂量。例如,剂量为约150μg/m2、200μg/m2、250μg/m2、500μg/m2、750μg/m2、1000μg/m2、1500μg/m2、2000μg/m2、3000μg/m2、4000μg/m2、5000μg/m2、6000μg/m2、7000μg/m2、8000μg/m2或9000μg/m2。特别地,设计输注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以使施用之后对象中游离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的水平最小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游离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的水平应不超过200ng/ml游离抗体。另外,输注被设计成实现组合的T细胞受体包被和至少50%、60%、70%、80%、90%、95%或100%的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被长期施用以治疗、预防1型糖尿病或减慢或延迟1型糖尿病的发病或进展,或者改善其一种或更多种症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作为以上讨论的6至14天剂量方案的一个替代方案或者在施用这样的方案之后将低剂量的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每月一次、每月两次、每月三次、每周一次或甚至更频繁地施用以增强或维持其作用。这样的低剂量可以是1μg/m2至100μg/m2的任何值,例如约5μg/m2、10μg/m2、15μg/m2、20μg/m2、25μg/m2、30μg/m2、35μ/m2、40μg/m2、45μg/m2或50μg/m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可例如基于一个或更多个生理参数在施用抗CD3抗体(例如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给药方案之后的一定时间重新给药,或者可照例进行。可在施用给药方案之后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9个月、1年、15个月、18个月、2年、30个月或3年施用这样的重新给药和/或评价这样的重新给药的需求,并且重新给药可包括每6个月、9个月、1年、15个月、18个月、2年、30个月或3年不定期地施用治疗过程。
实施例
实施例1:替利组单抗改善和稳定抗体阳性高风险个体中的β细胞功能概述
在处于1型糖尿病(T1D)之高风险中的非糖尿病亲属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分析了单个14天疗程的替利组单抗治疗对参与者中代谢功能和免疫细胞的影响。在替利组单抗治疗的先前报道的长期随访(中位数923天)中,替利组单抗和安慰剂治疗参与者的诊断中位时间分别为59.6和24.4(或根据Sims et al.,Sci.Transl.Med.13,eabc8980(202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为27.1)个月(HR=0.457,p=0.01)。替利组单抗治疗的50%,但安慰剂治疗的仅22%保持没有糖尿病。计算葡萄糖耐量、C肽曲线下面积(AUC)和胰岛素分泌率,并分析与T细胞亚群和功能的关系。通过平均研究中C肽AUC(1.96vs 1.68pmol/ml;p=0.009)(或根据Sims ert al.,Sci.Transl.Med.13,eabc8980(202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1.94与1.72pmol/ml;P=0.006)表明,替利组单抗治疗改善了β细胞功能。
药物治疗逆转了招募前胰岛素分泌的下降,随后使在安慰剂治疗时所见的C肽AUC下降稳定。在替利组单抗治疗时C肽的变化与部分耗竭的记忆KLRG1+TIGIT+CD8+T细胞的提高(r=0.44;p=0.014)以及IFNγ和TNFα的分泌降低相关。替利组单抗的单个过程对高风险个体的T1D诊断延迟和β细胞功能的改善具有持久的作用。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部分耗竭的效应细胞与临床响应相关。这是显示用免疫治疗成功调节自身免疫糖尿病的首个试验。
引言
1型糖尿病(T1D)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特征在于T细胞介导破坏在胰岛(pancreatic islets of Langerhans)内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超过30年的纵向观察研究已经描述了自身免疫病从自身抗体的首次出现直至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及出现临床诊断(通常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进展(1-5)。T1D与终身外源性胰岛素施用的生存需求、由于即时并发症(例如低血糖)和长期并发症(例如血管、肾脏和眼部疾病)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以及寿命缩短、生命损伤和相当大的健康护理相关成本相关(6-9)。因此,在不可修复的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之前防止进展为临床T1D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β细胞功能的变化先于T1D的临床诊断,并且已经在基于胰岛自身抗体的存在而被鉴定为处于该疾病之风险中的个体的自然史组群中进行了研究(10-12)。一些研究表明,自临床诊断之前数年,当葡萄糖耐量正常时起,β细胞功能开始持续并间歇性地逐渐下降。在该时期期间,存在持续自身免疫的迹象:基于自然史的发现,具有两种或更多种胰岛自身抗体的个体被划分为T1D的阶段,并根据代谢功能障碍的水平进一步说明:阶段1,在葡萄糖异常之前;阶段2,在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期间具有血糖异常;以及阶段3,临床表现具有高血糖症(2,13,14)。然而,β细胞功能的变化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限定不明确的。例如,已知在处于风险之中的个体中,通过对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的响应限定的葡萄糖耐量可在异常值与正常值之间波动(15,16)。另外,用于指定临床诊断的OGTT葡萄糖耐量分类和通过对代谢挑战的C肽响应衡量的β细胞功能可能并不密切相关,而且在使用OGTT进行诊断时,许多个体具有临床上有意义的C肽响应(15至18)。
基于之前在TrialNet TN10研究中在患有3期T1D(即在临床诊断之后)的患者中用替利组单抗进行研究取得的成功,在患有2期疾病的个体中进行了替利组单抗的随机化II期试验,以测试治疗是否会阻止或延迟T1D的临床诊断(26),所述替利组单抗是Fc受体非结合抗CD3ε单克隆抗体,与安慰剂或对照参与者相比,其显示出减少受刺激的C肽响应的下降(19-25)。在该时间与事件(time-to-event)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安慰剂,使用替利组单抗的诊断中位时间延迟了24个月,并且糖尿病诊断率从每年35.9%降至14.9%(26)。该试验代表了显示用免疫治疗成功预防或延迟T1D诊断的首个试验(27-31)。
TrialNet TN10(其使用改变临床疾病的干预)的成功结局,使得能够评价治疗对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其与免疫修饰的关系,即使当疾病进展在临床上无症状时也是如此。为了测试免疫治疗将改善来自TN10的处于风险之中的个体的β细胞功能的假设,分析了试验中的代谢研究结果和免疫响应。数据示出治疗持续时间持续影响T1D临床表现的延迟。示出了使用替利组单抗的单个治疗过程逆转了研究进入前C肽产生的下降,并与安慰剂相比在治疗之后改善了β细胞对口服葡萄糖的响应。使用替利组单抗还改善了早期胰岛素分泌,表明β细胞功能的质的改善。在治疗后的最初3至6个月之后,与安慰剂相比,C肽响应稳定直到被诊断为患有临床T1D的那些个体在诊断前大约6个月响应突然下降。改善的C肽响应与TIGIT+KLRG1+记忆CD8 T细胞的频率提高相关,这表现为IFNγ和TNFα(与β细胞破坏有关的两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32)。这些研究表明,即使在临床诊断前,使用替利组单抗治疗也可以改善与病理性T细胞特征的调节相关的代谢功能。
结果
在长期随访研究期间,替利组单抗治疗导致T1D持续延迟:总共有76名处于T1D之高风险但没有T1D的临床诊断的亲属被招募到替利组单抗预防研究中(26)。年龄中位数为13岁(范围为8至49岁),并且所有参与者在招募之前6个月内均进行了2+自身抗体测试。之前报道了在742天的随访中位数(范围为74至2683天)之后,42人被诊断为患有T1D。此后,继续对研究参与者进行追踪,中位时间为923天(范围为74至3,119天)(图1A)。在该长期随访中,安慰剂治疗参与者中的25/32(78%)和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中的22/44(50%)被诊断为患有T1D(图1B)(针对分层和年龄而调整的Cox模型:HR=0.457p=0.01)。在替利组单抗和安慰剂治疗组中,T1D诊断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9.6和24.4(或根据Sims et al.,Sci.Transl.Med.13,eabc8980(202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为27.1)个月。随访超过60个月或5年的13名对象中有10名未被诊断为患有T1D。在这些个体中,八名在替利组单抗组中并且两名在安慰剂组中。
在研究过程期间,替利组单抗治疗改善了量化的OGTT葡萄糖AUC值:为了确定替利组单抗治疗如何影响葡萄糖耐量,在研究进入时将OGTT的结局分类为正常、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并在研究的前36个月和之后的每次研究访视中记录这些结局的频率(图3A;图2A,2B)。研究参与者是基于血糖异常OGTT测试结果招募的。在随机化时,并且与OGTT结果的已知可变性一致,少数对象在该访视时具有正常(n=3)或糖尿病(n=6)葡萄糖耐量。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终点,T1D的临床诊断需要两次连续的糖尿病OGTT,之后参与者可以在单次糖尿病OGTT的情况下继续本研究。在施用替利组单抗或安慰剂之后的3个月访视时,两组中的血糖异常OGTT的频率下降,并且正常OGTT的频率提高(在替利组单抗治疗中为6.8%至30.2%,McNemar检验:p=0.009;以及在安慰剂中为15.6%至36.7%,McNemar检验:p=0.02)。在该时间点,两组中的糖尿病OGTT也提高,特别是在安慰剂组中。之后,替利组单抗组中的正常和血糖异常OGTT的频率保持相对恒定:两组中的糖尿病OGTT的频率均提高,但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的速率更慢。
OGTT分类的改变可忽略治疗对OGTT葡萄糖响应的更微妙的影响。因此,计算并比较了每个个体的平均研究中葡萄糖AUC,并根据研究时间进行了校正。用安慰剂治疗的那些个体的平均研究中葡萄糖AUC比用替利组单抗治疗的个体的更高(平均(IQR)175(159,195)mg/dl vs 165(154,180)mg/dl,ANCOVA替利组单抗效应:92.8%,p=0.02)。(图3B,表1)。研究进入时的个体葡萄糖AUC是平均研究中葡萄糖AUC的预测因子,但在进入时各组之间的值相似(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的未调整的组几何平均值:安慰剂为155.5mg/dl,并且替利组单抗为162.2mg/dl,p=0.25)。
表1:葡萄糖研究中AUC平均值的ANCOVA模型(Ln转换)
协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检验 p值
(截距) 2.96 0.602 4.91 <0.0001
葡萄糖(基线) 0.44 0.119 3.7 0.0004
年龄 -0.000383 0.00145 -0.264 0.79
替利组单抗治疗 -0.0804* 0.0343 -2.35 0.02
*替利组单抗组的平均值是安慰剂组的92.8%
还计算和分析了平均研究中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AUC。与葡萄糖相反,用安慰剂vs替利组单抗治疗的那些个体的平均研究中HbA1c AUC无统计学差异(平均(IQR)5.44%(5.29,5.58)vs 5.3%(4.99,5.55),ANCOVA治疗:p=0.14)(图4)。因为安慰剂组中糖尿病的频率较高、HbA1c(长期葡萄糖暴露的度量)的相似性,所以安慰剂组较高的平均研究中葡萄糖AUC水平最可能是由于葡萄糖水平的急性变化而不是慢性变化。
替利组单抗治疗提高了C肽响应:替利组单抗治疗组的平均研究中C肽AUC安慰剂治疗组的更大(平均(IQR)1.96(1.48,2.61)pmol/ml vs 1.68(1.32,2.11)pmol/ml(p=0.009)(图5,表2)(或根据Sims et al.,Sci.Transl.Med.13,eabc8980(202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为1.94与1.72pmol/ml;P=0.006)。为了评估该终点与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比较了在观察期期间发生或未发生T1D的参与者之间的平均研究中C肽AUC值。对于整个研究群体,保持没有糖尿病的个体的平均研究中C肽AUC比进展为T1D的个体的更大(平均(IQR)2.18(1.52,2.79)pmol/ml vs 1.76(1.30,2.18)pmol/ml(p=0.016)。然而,在每个治疗组中,被诊断为糖尿病并保持没有糖尿病的那些个体的平均C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在安慰剂组中,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中分别有11/17和10/16的个体被诊断为患有T1D,以及在替利组单抗组中,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中分别有13/22和7/22的个体被诊断为患有T1D(卡方p=0.13)(图5)。
表2;Alc研究中AUC平均值的ANCOVA模型(Ln-Ln转换)
协变量 系数 标淮误差 t检验 p值
(截距) 0.0971 0.0481 2.02 0.05
A1c(基线) 0.866 0.0964 8.98 <0.0001
年龄 -0.000231 0.000306 -0.755 0.45
替利组单抗治疗 -0.0107 0.00712 -1.5 0.14
基线C肽AUC(p<0.0001)是平均研究中C肽AUC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治疗组之间的基线值相似(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的未调整的组平均值为1.95pmol/ml和1.99pmol/ml(p=0.454)。两个治疗组的参与者年龄与平均C肽AUC以及结局之间也具有直接关系(图6)(来自ANCOVA,r=0.44,p=0.0001),如之前在处于T1D之风险中和具有新的T1D发病的个体的研究中所指出的(33)。与临床诊断时间的关系相反(26),HLA-DR4+、HLA-DR3-或抗ZnT8抗体状态没有显示出与平均研究中C肽AUC的显著相互作用。(使用Wald检验:HLA-DR3 p=0.71,HLA-DR4 p=0.27,ZnT8 p=0.79)。
在治疗的前6个月期间,替利组单抗治疗逆转了C肽AUC的下降:因为平均研究中C肽AUC可以掩盖在单独研究时间点下更明显的组间差异,因此接下来分析了C肽AUC相对于治疗和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变化时间。由于参与者是从TN01自然史研究招募的,所以能够在招募之前分析对OGTT的C肽响应,并将其与本研究中招募之后的值进行比较。图7和表3至4示出了在随机化前中位数为2.4个月期间以及随机化之后12个月期间的几何样组平均值(geometric-like group means)。两组(基线前和基线)中的C肽AUC在研究招募前均下降:安慰剂1.94(1.68,2.23)和1.83pmol/ml(1.59,2.08)),替利组单抗:2.01(1.77,2.28)和1.89pmol/ml(1.67,2.12),其中平均斜率为-0.0202(-0.0471,0.0201)(n=43)。在用安慰剂治疗的参与者中,C肽的下降在招募之后的前6个月以相同速率持续(6个月期间的平均C肽AUC为1.62pmol/ml(1.35,1.91)),即使在对招募时的年龄和C肽进行校正之后,治疗前斜率与治疗后斜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相比之下,在招募之后6个月时,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的C肽AUC显著提高(6个月平均C肽AUC为2.06pmol/ml(1.85,2.29),配对t检验p=0.02)。在对年龄和治疗前斜率进行校正之后,通过ANCOVA,安慰剂治疗参与者和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之间的治疗后斜率明显不同(p=0.002)。
表3:C肽研究中AUC平均值的ANCOVA模型(ln(x+1)转换)
协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检验 p值
(截距) -0.503 0.108 -4.64 <0.0001
C肽(基线) 2.67 0.209 12.8 <0.0001
年龄 0.00389 0.00129 3.02 0.003
替利组单抗治疗 0.0756* 00283 2.67 0.009
*替利组单抗组和安慰剂组的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93和1.72纳摩尔/L(基线C肽和年龄设定为组群平均值)
表4:研究前6个月内C肽AUC斜率的ANCOVA分析
协变量 系数 标准误差 t检验 p值
截距 -0.0237 0.00717 -3.3 0.002
之前的斜率 -0.0801 0.0439 -1.82 0.07
年龄 0.00048 0.000284 1.69 0.10
替利组单抗治疗 0.0212 0.00663 3.2 0.002
通过替利组单抗治疗改善了总胰岛素分泌和早期胰岛素分泌二者:除C肽AUC的定量下降之外,通过发明人组和其他人的研究还鉴定了β细胞分泌动力学的定性异常,其中早期胰岛素分泌的丧失反映了T1D发病之前的β细胞功能障碍(10,33-36)。为了确定C肽AUC的定量改善是否与胰岛素分泌动力学的定性变化相关,使用双室模型确定了OGTT期间的胰岛素分泌率(insulin secretory rate,ISR),并评价动力学和总胰岛素分泌(图8A至8G,表5)。比较了相同时间段内OGTT胰岛素分泌响应和分泌响应的变化(斜率),在该时间段内发现替利组单抗治疗组的C肽AUC的显著改善。使用这种分析,可以区分早期和晚期分泌响应(即第一小时和第二小时)。在研究招募之前,两组中描述总的、第一小时和第二小时胰岛素分泌变化的斜率相似(p=0.95)。在用替利组单抗治疗之后,替利组单抗组在测试期间分泌的总胰岛素显著提高,明显大于安慰剂组(p=0.01,p=0.0004)。在安慰剂组中,在第一小时期间分泌的胰岛素持续下降,而在替利组单抗组中则提高(p=0.007)。替利组单抗治疗组中的第二小时胰岛素分泌也得到改善(p=0.03),但在安慰剂组中没有改善(p=0.38)(表5)。这些结果表明,在替利组单抗治疗之后的前6个月,胰岛素分泌改善,特别是在OGTT的第一小时内,这表明β细胞功能改善,而在安慰剂治疗参与者的胰岛素分泌持续恶化。
表5:在治疗之后前6个月口服葡萄糖的胰岛素分泌的分析
其中diff=(rx后斜率)-(rx前斜率)
*p值基于比较对象的rx前vs.rx后的斜率的Wilcoxon符号秩(配对)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paired)test);通过对象和每个治疗组中的那些对象评价这些度量在rx前vs.rx后的变化程度。
维持C肽的保存直到临床诊断前的最后6个月:为了确定这些代谢作用的持续时间,分析了整个研究期期间或直到参与者被诊断为患有T1D之前6个月的C肽轨迹(最小二乘法线)。(图9A,9B)。使用这种分析,安慰剂组中的C肽AUC继续下降,其中中位数斜率明显小于0(中位数,IQR:-0.00382,-0.0107至0.000755,Wilcoxon 1样品:p=0.04)。在倒数第二次和最后一次OGTT之间的6个月内,安慰剂组中的C肽损失甚至更明显(平均斜率(IQR)为-0.0242(-0.0469,-0.0041);显著非零(Wilcoxon 1样品:p=0.0001)(图9C,9E)。
相比之下,替利组单抗组的中位数斜率直到研究期结束或直到参与者被诊断为患有T1D之前6个月与0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值(IQR):-0.000294(-0.00372,0.00304),Wilcoxon 1样品:p=0.63)(图9B),并且因此,与安慰剂治疗参与者相比,随时间推移损失的C肽AUC较少(Wilcoxon 2样品:p=0.04)。在使用替利组单抗治疗且被诊断为患有T1D的参与者中,在围诊断期中也有C肽AUC的下降,但与安慰剂治疗组中被诊断为患有T1D的参与者相比不太明显(平均斜率(IQR);-0.0112、-0.0818、0.0107),Wilcoxon 1样品,其中与0的比较:p=0.09)(图9D)(Wilcoxon 2样品,与安慰剂和替利组单抗斜率比较:p=0.06)(图9E)。两个治疗组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差异不是对这些发现的可能解释,因为在T1D诊断时,替利组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的C肽AUC/葡萄糖AUC是相似的(p=0.23)(图10A,10B)。
C肽响应与部分耗竭的CD8+T细胞的提高相关:假设代谢响应的快速改善与替利组单抗对T细胞的作用有关。之前已经描述了使用替利组单抗治疗提高了记忆CD8+T细胞的频率,提出这些记忆CD8+T细胞通过表达TIGIT和KLRG1+(双阳性细胞)而“部分耗竭”,并且可以通过TIGIT的连接进一步降低转录活化/耗竭特征(23,25,26,37,38)。因此,检查了它们的频率是否与药物治疗期期间或治疗期之后不久的C肽AUC相关,以及它们是否是功能性耗竭的。观察到CD8+KLRG1+TIGIT+T细胞的频率变化与第3、6和18个月时的C肽AUC倍数变化显著相关(表6)。T细胞亚群的变化最可能先于C肽的变化,并且因此,也分析了第3个月时时的双阳性CD8+T细胞的倍数变化和第6个月时的C肽的倍数变化。在药物治疗的参与者中,这两个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在安慰剂治疗的参与者中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4)(图11A)。
表6;CD8+T细胞亚群与C肽的%变化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Pearson Correlation)
T细胞耗竭与活化后细胞因子产生降低相关(39)。因此,测量了在用抗CD3和抗CD28刺激PBMC之后的胞内细胞因子。在双阳性CD8+T细胞中的IFNγ产生细胞(p<0.0001,p=0.0004)和TNFα产生细胞(二者的p<0.0001)的频率在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中分别在第3个月(图11B,11C)和6个月时下降,但在安慰剂治疗参与者中没有下降。相比之下,在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时,安慰剂组中的双阳性记忆CD8+T细胞中的IFNγ和TNFα产生细胞的相对比例保持稳定。在招募与第3个月之间的双阳性CD8记忆细胞中的IFNγ和TNFα之频率的倍数下降与招募与第6个月之间的C肽之倍数改善相关(IFNγ:皮尔逊r=-0.29,p=0.164,TNFα:r=-0.39,p=0.056)(未示出)。
讨论
对自然史组群的研究已经描述了处于风险之中的亲属在进展为T1D期间代谢功能的变化。在处于风险之中的群体中用替利组单抗进行的成功干预试验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直接评估免疫细胞变化可以如何影响处于高风险之中的亲属的代谢功能和进展为临床诊断的T1D。在该长期随访中,示出了替利组单抗治疗的单个14天疗程的作用持续存在:与安慰剂治疗参与者进展为糖尿病的中位时间约为2年相比,替利组单抗组进展为糖尿病的中位时间约为5年,其中50%的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vs 22%的安慰剂治疗参与者未被诊断为患有T1D。18%的替利组单抗治疗参与者vs 6%的安慰剂治疗参与者随访超过5年且未被诊出。重要的是,这是表明在T1D诊断之前用免疫干预成功调节β细胞衰竭的进展的第一个研究。
虽然招募在该试验中的参与者未被诊断为患有T1D,但替利组单抗治疗改善了β细胞功能。用替利组单抗治疗的平均OGTT葡萄糖水平较低,并且C肽响应较高。总胰岛素分泌率和早期胰岛素分泌率均得到改善,这表明了胰岛素释放在功能上和数量上均得到改善。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正常β细胞功能的特征)变化最显著,表明在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的患者中所描述的受损的“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得到了改善(34)。代谢变化与TIGIT+KLRG1+记忆CD8+T细胞的频率提高以及与T1D病理状况相关的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分泌降低相关,表明T细胞具有功能性衰竭(23,25,26,37,38)。
因为该临床试验被设计为时间与事件方案,所以研究中每名参与者的可变时间为分析研究OGTT期间的代谢响应带来了挑战。因此,使用平均研究中C肽、葡萄糖和HbA1cAUC,其包括每个参与者的所有可用数据。
虽然试验中的时间不是平均C肽AUC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存在药物治疗的时间依赖性代谢作用。当参与者被招募在TN10试验中时,他们的β细胞功能正在下降。事实上,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在类似的高风险个体中,β细胞死亡的水平高,并且其他研究也记载了围诊断期的β细胞功能障碍(35,40,41)。该代谢数据与安慰剂组中相对较短的T1D诊断中位时间一起表明,所利用的筛选方法确定了疾病的活跃期(active time)和处于非常高的进展风险之中的个体。与临床前研究一致,在该疾病活跃期的作用支持这样的概念,即当存在免疫细胞激活时,该干预可以是最有效的(42)。C肽的最大提高发生在替利组单抗治疗之后不久,随后是β细胞功能的稳定,而在安慰剂组中,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与之前的报道一致,在两个治疗组中均发生临床糖尿病的那些个体中,在T1D发病前约6个月看到受刺激的C肽水平急剧下降(40)。
出乎意料的是,没有发现平均研究中研葡萄糖AUC和C肽AUC之间的关系。此外,OGTT的结局甚至在发生和未发生T1D的个体中波动。最可能的是,这种可变性反映了残留胰岛素产生的微弱水平。与此一致的是,OGTT在未被诊断为患有T1D的那些个体中并不一致地正常化。例如胰岛素分泌的动力学或宿主因素的微小变化可改变OGTT结局,该OGTT结局是基于与长期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的血糖水平而不一定是β细胞功能或胰岛素分泌而明确分类的(43)。这些临床结局类似于在诊断糖尿病之前抗CD3mAb在T1D的NOD模型中的作用,其改善了胰岛素颗粒度,但β细胞团(beta cell mass)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44,45)。使用代谢钳的进一步研究可改善对代谢功能的分析,但这样的研究在该临床试验环境中是不可行的。这些发现还表明,将替利组单抗与使用互补机制改善β细胞功能的药物进行组合可以是有价值的。
在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二者中,在临床T1D诊断之前6个月导致疾病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在被诊断为患有T1D的那些个体中,两个治疗组中C肽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似关系表明,胰岛素不敏感性不是诊断的促发因素。有趣的是,即使在进展为临床糖尿病的情况下,替利组单抗相对于安慰剂C肽的下降趋势更小,这表明药物治疗对C肽的作用甚至在临床诊断期间并且可能在临床诊断之后可持续。之前通过追踪CD8记忆双阳性细胞确定了抗CD3抗体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可被减弱(23)。该领域中的另一些观察表明,进展为临床糖尿病与效应T细胞功能的获得有关,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的是恢复的效应功能可涉及替利组单抗免疫作用的减弱,或者甚至涉及在药物的单个过程之后新的或再生的病理性T细胞重新填充库。TN10研究中治疗时间的中位年龄为13.9岁,并且在幼儿中,可能正在进行T细胞的胸腺输出。在针对用替利组单抗治疗的患者的长期结局的其他研究中,与无响应者和对照相比,响应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记忆CD8+T细胞的频率提高,表明CD8+记忆区室的表型和功能的变化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46)。正在进行的追踪TCR的工作和单细胞分析将有助于解决这些假设,并可提出这样的药剂:其可能通过阻断T-效应物扩增所需的途径而可用于延长没有糖尿病的时期(47)。
我们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对象数量相对较小,并且该研究旨在检测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而不是C肽AUC、胰岛素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另外,最初研究的时间与事件设计对在此包括的分析具有一些重要影响。没有对T1D诊断之后的大多数个体进行OGTT分析,这限制了比较同一时期内安慰剂组和替利组单抗组的所有成员的OGTT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安慰剂组,其表现出更快进展为糖尿病。时间与事件设计也限制了比较代谢终点和T1D进展之间关系的能力,因为研究中包含的没有进展为糖尿病的一些个体可能最终发生T1D。此外,鉴于之前结果显示替利组单抗治疗保留了患有近期发病T1D的患者的C肽(19-25),预计在本研究期间发生糖尿病的个体也可出现对C肽的积极作用。来自两个试验组的参与者都被招募在TrialNet LIFT研究中,该研究对已经诊断为患有T1D的参与者进行了纵向代谢测试(13)。
综上所述,示出了在用替利组单抗治疗的处于风险中的对象中,进展为T1D的延迟延长。替利组单抗治疗通过增强β细胞功能改变了疾病的生物学过程,这通过胰岛素分泌的定量和定性改善反映。这些变化与记忆CD8+T细胞的频率和功能的调节有关。药物的明显的早期效力,随后是β细胞功能的稳定,也表明在临床过程中的关键时间点重复用替利组单抗治疗或添加其他补充药剂对于延长延迟T1D诊出或甚至预防T1D诊出可以是有价值的。最后,通过示出免疫干预可以如何改变病理生物学(甚至在疾病诊断之前)并导致临床上有显著的结局,我们的发现对其他自身免疫病具有意义。
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计
先前已经报道了该2期、随机化、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NCT01030861)的设计(26)。在每个参与地点均获得了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参与者、其父母或二者在进入试验之前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书或允许书。参与者是通过TrialNet预防途径研究(TN01)确定的(14,48)。在该研究中,在胰岛自身抗体(包括抗谷氨酸脱羧酶65、微量胰岛素、抗胰岛抗原2、抗锌转运蛋白8和/或胰岛细胞抗体)阳性个体中以大约6个月的间隔进行OGTT,并且来自这些测试的葡萄糖结果用于确定进行抗CD3预防试验(TN10)的资格,并用于该数据分析。如前所述进行胰岛自身抗体测试、HLA基因分型和OGTT测试(4,49)。
简言之,资格标准包括随机化时年龄>=8岁,具有1型糖尿病亲属史,两种或更多种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效价,以及OGTT血糖异常(空腹血糖110至125mg/dL(6.1至6.9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40mg/dL(7.8mmol/L)和<200mg/dL(11.1mmol/L),或30、60或90分钟时的中间餐后葡萄糖水平>200mg/dL。对于在基线访视时没有可用的血红蛋白A1c的参与者,使用在治疗之前3个月内获得的值。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替利组单抗或盐水,并在临床研究中心用以IV输注施用的14天门诊过程治疗。在第0天以51μg/m2、第1天103μg/m2、第2天207μg/m2、第3天413μg/m2、随后在第4天至第13天以826μg/m2的剂量给药替利组单抗。在输注之后3个月和6个月以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OGTT。以3个月的间隔评价随机筛查葡萄糖水平,并且如果随机葡萄糖水平>200mg/dL(11.1mmol/),则进行OGTT。在OGTT期间使用ADA标准诊断T1D,但仅在糖尿病OGTT依次确认之后才诊断T1D。诊断日期被确定为两次诊断测试中第一次时间(50)。六名参与者在OGTT监测之外被临床诊断为患有T1D。最初的试验结束日期是2019年5月。未被诊断为患有T1D的参与者被转移到TrialNet预防自然史研究(TN01)途径中以进行随访OGTT监测。在该分析中包括了来自2011年7月至2020年3月的随访数据。确实发生T1D的参与者被提供参加TrialNet的长期调查随访(LIFT)研究,以进行持续的代谢随访。
代谢分析
通过两北脂质研究实验室(Northwest Lipids Research Laboratory),分别使用TOSOH和Roche C肽和葡萄糖免疫测定来测试OGTT C肽和葡萄糖值。OGTT结果被分配到最近的研究访视时间点(在正式时间点分配的3个月内)。基于以上用于研究进入的定义将OGTT结果分为正常、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基线OGTT是随机化时或紧接在随机化之前的研究。
使用梯形法则(trapezoidal rule)计算ISR、C肽和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AUC)值。C肽、葡萄糖和HbA1c的研究中AUC平均值通过以下来计算:将每次OGTT访视的AUC平均值和以天计的访视间隔(作为梯形基数)相乘以计算总研究AUC,并随后除以从第一次至最后一次OGTT的天数(如果发生T1D,则为至诊出糖尿病OGTT的天数)。使用时间生物学系列分析仪(Chronobiological Series Analyzer,CSA)软件来计算胰岛素分泌率(ISR),该软件使用激素清除的2室模型和C肽的标准动力学参数(51-53)。使用参与者的OGTT C肽和葡萄糖值,以及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进行ISR计算。胰岛素分泌被划分为在2小时OGTT内或在测试的第一或第二小时内分泌的量(pmol)。
流式细胞术分析
处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并将其储存在NIDDK储库。将冷冻保存的PBMC小瓶送到Benaroya研究所的ITN核心实验室,用于用表7和表8中所示的抗体组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在解冻的PBMC上进行T细胞表型分类(phenotyping),并如前所述确定CD45RO+CD8+T细胞(即TIGIT+KLRG1+CD57-)的频率(54)。在等摩尔量的Golgi-stop存在下,在通过板结合的抗CD3(1μg/ml)和可溶性抗CD28(10μg/ml)刺激PBMC 6小时之后测量胞内细胞因子表达。在基线和第3个月时测定产生IFNγ或TNFα的TIGIT+KLRG1+CD8+记忆(CD45RA-)T细胞的频率。
表7:T细胞表型流式细胞术组
*BL=Biolegend、BD=Becton Dickinson、Miltenyi=Miltenyi biotech、eBio=eBioscience
表8: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组
*BL=Biolegend,BD=Becton Dickinson,Miltenyi=Miltenyi biotech,eBio=eBioscience
使用8峰值彩虹校准珠(Spherotech,Lake Forest,IL),调节PMT电压以获得一致的第7峰值平均荧光强度进行仪器标准化。在同一天运行来自同一对象的所有样品,并且每周运行来自同一对象的内部对照组。如前所述,使用FACS Diva软件在LSR-Fortessa(BDBiosciences)上进行样品采集,并使用FlowJo软件版本9.5(Tree Star,Ashland OR)进行分析(54)。基于染色对照放置象限。分析中排除了事件<100的门控群体。
统计学分析
最初的试验旨在进行时间与事件分析,并且因此在该研究中没有对诊断为患有T1D的参与者进行进一步随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了招募后替利组单抗治疗对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对于该分析,整个试验期间内的代谢参数包括紧接在研究药物治疗之前的访视中的OGTT数据和在研究药物治疗之后的所有OGTT数据(对于诊断为患有糖尿病的个体而言为诊出糖尿病OGTT,或对于保持未患糖尿病的个体而言为最后可用OGTT)。使用针对特定间隔的可用OGTT访视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计算招募之前和之后的葡萄糖和C肽变化的斜率。通过将结果拟合到ANCOVA模型来确定治疗对每个终点的影响,其中包含年龄、基线值和治疗组作为协变量。Wald检验用于确定协变量是否显著影响该模型。
还使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用于重复测量的混合模型,基于治疗之前(在基线之前6个月的时间点)和开始治疗之后(在基线之后6个月的时间点)的变化,计算了每个对象的胰岛素分泌率变化的估计斜率。计算整个2小时间隔以及特别是OGTT的第一小时和第二小时间隔内的胰岛素分泌率。使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在治疗组内和治疗组之间比较了这些斜率在治疗之前vs.治疗之后的差异。还使用广义线性模型评价这些斜率在治疗之前vs.治疗之后的差异和百分比变化,以评估治疗组的影响。
对流式细胞术数据进行对数转换以用于统计学分析。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以确定C肽AUC倍数变化与TIGIT+KLRG1+CD8+记忆T细胞频率之间的关联。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产生IFNγ或TNFα的TIGIT+KLRG1+CD8+记忆T细胞的频率。
实施例2:抗CD3抗体(替利组单抗)延迟2期1型糖尿病中1型糖尿病发病
如图12至21中所示,在T1D患者的处于风险中的(2期)亲属中,替利组单抗的单个过程(如实施例1中所述)提高了与临床T1D的延迟/预防相关的TIGIT+KLRG1+耗竭的CD8+T细胞。出乎意料的是,在替利组单抗治疗之后的3个月,在循环中具有>10%耗竭的CD8+T细胞(在所有CD3+T细胞中的%,即耗竭的T细胞的上四分位数(top quartile))的对象中未观察到向临床T1D的转化(p=0.005)。用替利组单抗治疗3个月之后,具有更多TIGIT+KLRG1+CD8+T细胞的对象响应最佳。
这些细胞可表达另一些耗竭标志物,例如PD1和Eomes。这些细胞可以是部分耗竭的,并产生比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更低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
TIGIT+KLRG1+CD8 T细胞不是同质的,而是在数量和功能上在个体之间变化。TIGIT+KLRG1+细胞不是均匀地耗竭,而是较少和较多功能性群体的混合物。
还观察到,与安慰剂相比,表达增殖标志物Ki67和CD57的CD8+T细胞减少,这与效应T细胞的降低和耗竭T细胞的提高一致。Ki67和CD57的减少与临床响应相关(分别为p=0.003和p=0.006)。CD127+CD8 T细胞与更差的结局相关。
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替利组单抗可以重复给药并组合使用以提高耗竭T细胞的产生/维持并改善响应和结局。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过测定耗竭的T细胞,可以在给药之前或给药之后不久预测替利组单抗的响应性。
实施例3:葡萄糖和C肽的2D分析示出了处于T1D之风险中的个体在治疗之后3个月的替利组单抗效应
如图22至25中所示,在T1D患者的处于风险中(2期)的亲属中,替利组单抗的单个过程(如实施例1中所述)提高了C肽AUC/葡萄糖AUC比率,持续至少6个月。在给药之后3个月时,替利组单抗组提高(1.5±2.9),而安慰剂组降低(0.78±2.7;p=0.001)。这种差异在治疗之后持续6个月(p=0.004)。因此,该比率可用作未来替利组单抗研究(单一治疗再治疗、组合)的新的早期终点(例如,在3个月时)。
替利组单抗还降低了糖尿病预防试验风险评分(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Risk Score,DPTRS)(参见Sosenko et al.,Diabetes Care.2012Jul;35(7):1552-1555,通过引用并入本文)。这与C肽和血糖的益处一致:安慰剂组+0.56而替利组单抗组-0.22(p=0.02)。DPTRS也可用于帮助指导处于风险中个体的再给药。
实施例4: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
作用机制:替利组单抗是靶向分化簇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CD3)抗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与T淋巴细胞表面上的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共表达。虽然尚未证实替利组单抗对提出的适应症的作用机制,但显示出其涉及通过TCR-CD3复合物对信号传导的弱激动活性,认为这扩大了调节性T细胞并重建免疫耐受。
药动学:图26示出了使用14天静脉内(IV)给药方案的预测平均替利组单抗浓度随时间推移的图,该给药方案具有4天上升期,随后在第5至14天重复给药826μg/m2。左图代表典型的60kg男性对象而右图代表典型的40kg和90kg男性对象。基于体表面积(Bodysurface area,BSA)的给药使不同身体尺寸的暴露标准化。
尽管在给药结束时(该给药方案的第14天)没有达到稳态PK,但重复IV输注导致血清替利组单抗水平提高。第5天至第14天的曲线下面积(AUC)的平均累积比是3.4。14天给药方案的预测的平均(±SD)总AUC为6421±1940ng·天/mL,第14天的Cmax和Cmin分别为826±391和418±225ng/mL。
分布:来自群体PK分析的中央和外围分布体积分别为3.4L和6.9L。
消除:替利组单抗清除与剂量不成比例,可能是由其与T细胞表面上CD3受体的饱和结合所驱动的。预计替利组单抗将通过分解代谢途径降解成较小的肽片段。根据群体PK分析,14天给药方案之后替利组单抗的清除估计为2.3L/天,其中终末半衰期约为4天。
计划的商业药物产品是在与临床试验产品不同的设施制备的,并且没有用于为支持效力和安全性而提交的临床研究。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单剂量PK桥接研究以评价商业药物产品与临床试验药物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商业产品的平均AUC0-inf少于主要效力研究中使用的产品的AUC0-inf的一半(48.5%,90%CI:43.6至54.1)。这种差异的原因显示是药物从循环中的清除更快,而不是产品强度的差异,因为在IV输注之后立即观察到类似的浓度(商业产品的Cmax是临床试验药物产品中观察到的Cmax的94.5%(90%CI:84.5至106))。
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所述的方法和组合物的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尽管已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公开内容,但是应理解,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内容不应不适当地限制于这样的具体实施方案。事实上,对用于实施本公开内容的所述模式的多种修改旨在并且被本公开内容所属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表示的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通过引用并入
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均通过引用以如同每个单独的专利和出版物被具体地和单独地指明通过引用并入的相同程度并入本文。
参考文献
1.A.G.Ziegler,M.Rewers,O.Simell,T.Simell,J.Lempainen,A.Steck,C.Winkler,J.llonen,R.Veijola,M.Knip,Seroconversion to multiple isletautoantibodies and risk of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in children.Jama 309,2473-2479(2013).
2.R.A.Insel,J.L.Lunne,M.A.Atkinson,J.L.Chiang,D.Dabelea,P.A.Gottlieb,C.J.Greenbaum.K.C.Herold,J.P.Krischer,A,Lernmark,R.E.Ratner,M.J.Rewers,D.A.Schatz,J.S.Skyler,J.M.Sosenko,A.G.Ziegler,Staging presymptomatic type 1diabetes:a scientific statement of JDRF,the Endocrine Society,and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Care 38,1964-1974(2015).
3.J.P.Krischer,K.F.Lynch,A.Lernmark,W.A.Hagopian,M.J.Rewers,J.X.She,J.Toppari,A.G.Ziegler,B.Akolkar,T.S.Group,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Interactions Modify the Risk of Diabetes-Related Autoimmunitv by 6 Years ofAge:The TEDDY Study.Diabetes Care 40,1194-1202(2017).
4.J.L.Mahon,J.M.Sosenko,L.Rafkin-Mervis,H.Krause-Steinrauf,J.M.Lachin,C.Thompson,P.J.Bingley,E.Bonifacio,J.P.Palmer,G.S.Eisenbarth,J.Wolfsdorf,J.S.Skyler,C.TrialNet Natural History,G.Type 1 Diabetes TrialNetStudy,The TrialNet Natural History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1Diabetes:objectives,design,and initial results.Pediatr Diabetes 10,97-104(2009).
5.H.T.Siljander,R.Hermann,A.Hekkala,J.Lahde,L.Tanner,P.Keskinen,J.Ilonen,O.Simell,R.Veijola,M.Knip,Insulin secretion and sensitivity in theprediction of type1diabetes in children with advanced beta-cellautoimmunity.Eur J Endocrinol 169,479-503(2013).
6.N.C.Foster,R.W.Beck,K.M.Miller,M.A.Clements,M.R,Rickels,L.A.DiMeglio,D.M.Maahs,W.V.Tamborlane,R.Bergenstal,E,Smith,B.A.Olson,S.K.Garg,State of Type 1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from the TIDExchange in 2016-2018Diabetes Technol Ther 21,66-72(2019).
7.A.Rawshani,N.Sattar,S.Franzen,A.Rawshani,A.T.Hattersley,A.M.Svensson,B.Eliasson,S.Gudbjornsdottir,Excess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 in young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 in relation to age at onset:anationwide,register-based cohort study.Lancet 392,477-486(2018).
8.S.J.Livingstone.D.Levin.H.C.Looker,R.S.Lindsay,S.H.Wild,N.Joss.G.Leese,P.Leslie,R.J.McCrimmon,W.Metcalfe,J.A.McKnight,A.D.Morris,D.W.Pearson,J.R.Petrie,S.Philip,N.A.Sattar.J.P.Traynor,H.M.Colhoun,g.ScottishDiabetes Research Network epidemiology,R.Scottish Renal,Estimated lifeexpectancy in a Scottish cohort with type 1 diabetes,2008-2010.JAMA 313,37-44(2015).
9.B.Tao,M.Pietropaolo,M.Atkinson,D.Schatz,D.Taylor,Estimating thecost of type 1 diabetes in the U.S.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PLoSOne 5.el 1501(2010).
10.C.Evans-Molina,E.K.Sims,L.A.DiMeglio,H.M.Ismail,A.K.Steck,J.P.Palmer,J.P.Krischer,S.Geyer,P.Xu,J.M.Sosenko,G.Type 1 Diabetes TrialNetStudy,beta Cell dysfunction exists more than 5 years before type 1 diabetesdiagnosis.JCI Insight 3,(2018).
11.E.K.Sims,L.A.DiMeglio,Cause or effect?A review of clinical datademonstrating beta cell dysfunction prior to the clinical onset of type 1diabetes.Mol Metab 27S,S129-S138(2019).
12.M.K.Koskinen,O.Helminen,J.S.Aspholm,J./>M./>V.Simell,M./>T.Simell,J.Ilonen.Reduced β-cell function in earlypreclinical type 1 diabetes.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174,251-259(2016).
13.P.J.Bingley,D.K.Wherrett,A.Shultz,L.E.Rafkin,M.A.Atkinson,C.J.Greenbaum,Type 1 Diabetes TrialNet: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o BringingDiseasse-Modifying Therapy to Clinical Use in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Care41,653-661(2018).
14.C.J.Greenbaum,C.Speake.J.Krischer,J.Buckner,P.A.Gottlieb,D.A.Schatz,K.C.Herold,M.A.Atkinson.Strength in Numbers:Opportunities for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Type 1 Diabetes-TheTrialNet Experience.Diabetes 67,1216-1225(2018).
15.B.M.Nathan,D.Boulware,S.Geyer,M.A.Atkinson,P.Colman,R.Goland,W.Russell,J.M.Wentworth,D.M.Wilson,C.Evans-Molina,D.Wherrett,J.S.Skyler,A.Moran,J.M.Sosenko,T.Type 1 Diabetes,G.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Type 1Study,Dysglycemia and Indx60 as Prediagnostic End Points for Type 1 DiabetesPrevention Trials.Diabetes Care 40,1494-1499(2017).
16.J.M.Sosenko,J.P.Palmer,L.Rafkin-Mervis,J.P.Kriseher,D.Cuthbertson,J.Mahon,C.J.Greenbaum,C.C.Cowie,J.S.Skyler,G.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Type 1Study,Incident dysglycemia and progression to type 1 diabetes amongparticipant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Type 1 Diabetes Care 32,1603-1607(2009).
17.J.P.Palmer,C-peptide 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ype 1diabetes.Diabetes Metab Res Rev 25,325-328(2009).
18.C.J,Greenbaum,A.M.Anderson,L.M.Dolan,E.J.Mayer-Davis,D.Dabelea,G.Imperatore,S.Marcovina,C.Pihoker,S.S.Group,Preservation of beta-cellfunction in autoantibody-positive yoath with diabetes.Diabetes Care 32,1839-1844(2009).
19.W.Hagopian,R.J.Ferry,Jr.,N.Sherry,D.Carlin,E.Bonvini,S.Johnson,K.E.Stein,S.Koenig,A.G.Daifotis,K.C.Herold,J.Ludvigsson,I.Protege Trial,Teplizumab preserves C-peptide in recent-onset type 1 diabetes two-year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Protege trial.Diabetes 62,3901-3908(2013).
20.K.C.Herold,S.E.Gitelman,M.R.Ehlers,P.A.Gottlieb,C.J.Greenbaum,W.Hagopian,K.D.Boyle,L.Keyes-Elstein,S.Aggarwal,D.Phippard,P.H.Sayre,J.McNamara,J.A.Bluestone,A.T.E.S.T.Ab,Teplizumab(anti-CD3 mAb)treatmentpreserves C-peptid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hew-onset type 1diabete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metabolic and immunologic featuresat baseline identify a subgroup of responders.Diabetes 62,3766-3774(2013).
21.K.C.Herold,W.Hagopian.J.A.Auger,E.Poumian-Ruiz,L.Taylor,D.Donaldson,S.E.Gitelman,D.M.Harlan,D.Xu,R.A.Zivin,J.A.Bluestone,Anti-CD3monoclonal antibody in new-onse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N Enng/J Med346,1692-1698,(2002).
22.B.Keymeulen,E.Vandemeulebroucke,A.G.Ziegler,C.Mathieu,L.Kaufman,G.Hale,F.Gorus,M.Goldman,M.Walter,S.Candon,L.Schandene,L.Crenier,C.De Block,J.M.Seigneurin,P.De Pauw,D.Pierard,I.Weets,P.Rebello,P.Bird,E.Berrie.M.Frewin,H.Waldmann,J.F.Bach,D.Pipeleers,L.Chatenoud,Insulin needsafter CD3-antibody therapyn new-onset ty pe 1 diabetes.N Engl J Med 352,2598-2608(2005).
23.S.A.Long,J.Thorpe,H.A.DeBerg,V.Gersuk,J.Eddy,K.M.Harris,M.Ehlers,K.C.Herold,G.T.Nepom,P.S.Linsley,Partial exhaustion of CD8 T cells andclinical response to teplizumab in new-onset type 1 diabetes.Sci Immunol 1,(2016).
24.N.Sherry,W.Hagopian,J.Ludvigsson,S.M.Jain,J.Wahlen,R.J.Ferry,Jr,BBode,S.Aronoff,C.Holland,D.Carlin,K.L.King,R.L.Wilder,S.Pillemer,E.Bonvini,S.Johnson,K.E.Stein,S.Koenig,K.C.Herold,A.G.Daifotis,I.Protege Trial,Teplizumab for treatment of ty pe 1 diabetes(Protege sludy):1-year resultsfrom a 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Lancet 378,487-497(2011).
25.J.E.Tooley,N.Vudattu,J.Choi,C.Cotsapas,L.Devine,K.Raddassi,M.R.Ehlers,J.G.McNamara,K.M.Harris,S.Kanaparthi,D.Phippard,K.C.Herold,Changesin T-cell subsets identify responders to FcR-nonbinding anti-CD3 mAb(teplizumab)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Eur J Immunol 46,230-241(2016).
26.K.C.Herold,B.N.Bundy,S.A.Long,J.A.Bluestone,L.A.DiMeglio,M.J.Dufort.S.E.Gitelman,P.A.Gottlieb,J.P.Krischer,P.S.Linsley,J.B.Marks,W.Moore,A.Moran,H.Rodriguez,W.E.Russell,D.Schatz,J.S.Skyler,E.Tsalikian,D.K.Wherrett,A.G.Ziegler,C.J.Greenbaum,G.Type 1 Diabetes TrialNet Study,AnAnti-CD3 Antibody,Teplizumab,in Relatives at Risk for Type 1 Diabetes,N EnglJ Med 381,603-613(2019).
27.K.-Salonen,A.Kupila,S.Simell,H,Siljander,T.Salonsaari,A.Hekkala,S.Korhonen,R.Erkkola,J.I./>,L.Haavisto,Nasal insulin to preven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with HLA genotypes and autoantibodies conferringincreased risk of disease:a double-blind,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TheLancet 372,1746-1755(2008).
28.G.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Type 1 Diabetes Study,Effects ofinsulin in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N Engl J Med346,1685-1691(2002).
29.G.Writing Committee for the Type 1 Diabetes TrialNet Oral InsulinStudy,J.P.Krischer,D.A.Schatz,B.Bundy,J.S.Skyler,C.J.Greenbaum,Effect of Orallnsulin on Prevention of Diabetes in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1Diabete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318,1891-1902(2017).
30.H.Elding Larsson,M.Lundgren,B.Jonsdottir,D.Cuthbertson,J.Krischer,A.-1.T S.G.Di,Safety and efficacy of autoantigen-specific therapy with 2doses of alum-formulated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in children withmultipleislet autoantibodies and risk for type 1 diabetes:A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Pediatr Diabetes 19,410-419(2018).
31.E A.Gale,P.J.Bingley,C.L.Emmett,T.Collier,G.European NicotinamideDiabetes lntervention Trial,European Nicotinamide Diabetes Intervention Trial(ENDIT):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rvention before the onset oftype 1 diabetes.Lancet 363,925-931(2004).
32.D.L.Eizirik,M.L.Colli,F.Ortis,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insulitis and beta-cell loss in ty pe 1 diabetes.Nat Rev Endocrinol 5,219-226(2009).
33.E.B.Tsai,N.A.Sherry,J.P.Palmer.K.C.Herold,The rise and fall ofinsulin secretion in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Diabetologia 49,261-270(2006).
34.E.Ferrannini,A.Mari,V.Nofrale,J.M.Sosenko.J.S.Skyler,D.P.T.S.Group,Progression to diabetes in relatives of type 1 diabeticpatients:mechanisms and mode of onset.Diabetes 59,679-685(2010).
35.K.C.Herold,S.Usmani-Brown,T.Ghazi,J.Lebastchi,C.A.Beam,M.D.Bellin,M.Ledizet,J.M.Sosenko,J.P.Krischer,J.P.Palmer,G.Type 1 Diabetes TrialNetStudy,beta cell death and dysfunction during type 1 diabetes development inat-risk individuals.J Clin Invest 125,1163-1173(2015).
36.N.A.Sherry,E.B.Tsai,K.C.Herold,Natural history of beta-cellfunction in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54 Suppl 2,S32-39(2005).
37.K.C.Herold,W.Hagopian,J.A.Auger,E.Poumian-Ruiz,L.Taylor,D.Donaldson,S.E.Gitelman,D.M.Harlan,D.Xu,R.A.Zivin,J.A.Bluestone,Anti-CD3monoclonal antibody in new-onset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N Engl J Med346.1692-1698(2002).
38.K.C.Herold,S.E.Gitelman,U.Masharani,W.Hagopian,B.Bisikirska,D.Donaldson,K.Rother,B.Diamond,D.M.Harlan,J.A.Bluestone,A Single Course ofAnti-CD3 Monoclonal Antibody hOKT3{gamma}1(Ala-Ala)Results in Improvement inC-Peptide Responses and Clinical Parameters for at Least 2 Years after Onsetof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54,1763-1769(2005).
39.L.M.McLane,M.S.Abdel-Hakeem,E.J.Wherry,CD8 T Cell ExhaustionDuring Chronic Viral Infection and Cancer,Annu Rev Immunol 37,457-495(2019).
40.J.M.Sosenko,J.P.Palmer,C.J,Greenbaum,J.Mahon,C.Cowie,J.P.Krischer,H.P.Chase,N.H.White,B.Buckingham,K.C.Herold,D.Cuthbertson,J.S.Skyler,Patternsof metabolic progression to type 1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Type 1.Diabetes Care 29.643-649(2006).
41.M.M.Bogun,B.N.Bundy,R.S.Geland.C.J.Greenbaum,C-Peptide Levels inSubjects Followed Longitudinally Before and After Type 1 Diabetes Diagnosisin TriNet.Diabetes Care 43,1-8(2020).
42.L.Chatenoud,J.Primo,J.F.Bach,CD3 antibody-induced dominantselftolerance in overtly diabetic NOD mice.J Immunol 158,2947-2954(1997).
43.M.B.Davidson,A.L.Peters,D.L.Schriger,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iabetes Care 18,1065-1071(1995).
44.E.M.Akirav,M.T.Baquero,L.W.Opare-Addo,M.Akirav,E.Galvan,J.A.Kushner,D.L.Rimm,K.C.Herold.Glucose and inflammation control isletvascular density and beta-cell function in NOD mice:control of isletvasculatur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y glucose,Diabetes 60,876-883(2011).
45.N.A.Sherry,J.A.Kushner,M.Glandt,T.Kitamura,A.M.Brillantes,K.C.Herold,Effects of autoimmunity and immune therapy on beta-cell turnoverin type 1 diabetes.Diabetes 55,3238-3245(2006).
46.A.L.Perdigoto,P.Preston-Hurlburt,P.Clark,S.A.Long,P.S.Linsley,K.M.Harris,S.E.Gitelman,C J.Greenbaum,P.A.Gottlieb,W.Hagopian,A.Woodwyk,J.Dziura,K.C.Herold,N.Immune Tolerance,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withteplizumab: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follew-up after 7 years fromdiagnosis.Diabetologia 62,655-664(2019).
47.K.C.Herold.S.L.Bucktrout,X.Wang,B.W.Bode,S.E.Gitelman,P.A.Gottlieb,J.Hughes.T.Joh,J.B.McGill,J.H.Pettus,S.Potluri,D.Schatz,M.Shannon,C.Udata,G.Wong,M.Levisetti,B.J.Ganguly,P.D.Garzone,R.N.W.Group,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humanized anti-IL-7R monoclonal antibody RN168in subjects with type 1 diabetes.JCI Insight 4,(2019).
48.M.Battaglia,M.S.Anderson.J.H.Buckner.S.M.Geyer,P.A.Gottlieb,T.W.H.Kay,A.Lernmark,S.Muller,A.Pugliese,B.O.Roep,C.J.Greenbaum,M.Peakman,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the unique working modelof TrialNet.Diabetologia 60,2139-2147(2017).
49.L.Yu,D.C.Boulware,C.A.Beam,J.C.Hutton,J.M.Wenzlau,C.J.Greenbaum,P.J.Bingley,J.P.Krischer,J.M.Sosenko,J.S.Skyler,G.S.Eisenbarth,J.L.Mahon,G.Type 1 Diabetes TrialNet Study,Zinc transporter-8 autoantibodies improyeprediction of type 1 diabetes in relatives positive for the standardbiochemical autoantibodies.Diabetes Care 35,1213-1218(2012).
50.A.American Diabetes,2.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9.Diabetes Care 42,S13-S28(2019).
51.C.Steele,W.A.Hagopian,S.Gitelman,U.Masharani,M.Cavaghan,K.I.Rother,D.Donaldson,D.M.Harlan,J.Bluestone,K.C.Herold,Insulin Secretion inType 1 Diabetes.Diabetes 53,426-433(2004).
52.K.S.Polonsky,J.Licinio-Piaxao,B.D.Given,W.Pugh,P.Rue,J.Galloway,T.Karrison,B.Frank,Use of biosynthetic human C-peptide in the measurement ofinsulin secretion rates in normal volunteers and type I diabetic patients.JClin Invest 77,98-105(1986).
53.E.Van Cauter,F.Mestrez,J.Sturis,K.S.Polonsky,Estimation of insulinsecretion rates from C-peptide levels.Comparison of individual and standardkinetic parameters for C-peptide clearance.Diabetes 41,368-377(1992).
54.S.A.Long,J.Thorpe,K.C.Herold,M.Ehlers,S.Sanda.N.Lim,P.S.Linsley.G.T.Nepom,K.M.Harris,Remodeling T cell compartments during anti-CD3 immunotherapy of type 1 diabetes.Cell Immunol 319,3-9(2017).
序列表
<110> Provention Bio, Inc.
<120>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130> 178833-010904/PCT
<150> US 63/037,968
<151> 2020-06-11
<150> US 63/192,242
<151> 2021-05-24
<150> US 17/345,495
<151> 2021-06-11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13
<212> PRT
<213> 未知
<220>
<223> 合成的
<400> 1
Asp Ile Gln Met Thr Gln Ser Pro Ser Ser Leu Ser Ala Ser Val Gly
1 5 10 15
Asp Arg Val Thr Ile Thr Cys Ser Ala Ser Ser Ser Val Ser Tyr Met
20 25 30
Asn Trp Tyr Gln Gln Thr Pro Gly Lys Ala Pro Lys Arg Trp Ile Tyr
35 40 45
Asp Thr Ser Lys Leu Ala Ser Gly Val Pro Ser Arg Phe Ser Gly Ser
50 55 60
Gly Ser Gly Thr Asp Tyr Thr Phe Thr Ile Ser Ser Leu Gln Pro Glu
65 70 75 80
Asp Ile Ala Thr Tyr Tyr Cys Gln Gln Trp Ser Ser Asn Pro Phe Thr
85 90 95
Phe Gly Gln Gly Thr Lys Leu Gln Ile Thr Arg Thr Val Ala Ala Pro
100 105 110
Ser Val Phe Ile Phe Pro Pro Ser Asp Glu Gln Leu Lys Ser Gly Thr
115 120 125
Ala Ser Val Val Cys Leu Leu Asn Asn Phe Tyr Pro Arg Glu Ala Lys
130 135 140
Val Gln Trp Lys Val Asp Asn Ala Leu Gln Ser Gly Asn Ser Gln Glu
145 150 155 160
Ser Val Thr Glu Gln Asp Ser Lys Asp Ser Thr Tyr Ser Leu Ser Ser
165 170 175
Thr Leu Thr Leu Ser Lys Ala Asp Tyr Glu Lys His Lys Val Tyr Ala
180 185 190
Cys Glu Val Thr His Gln Gly Leu Ser Ser Pro Val Thr Lys Ser Phe
195 200 205
Asn Arg Gly Glu Cys
210
<210> 2
<211> 449
<212> PRT
<213> 未知
<220>
<223> 合成的
<400> 2
Gln Val Gln Leu Val Gln Ser Gly Gly Gly Val Val Gln Pro Gly Arg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Lys Ala Ser Gly Tyr Thr Phe Thr Arg Tyr
20 25 30
Thr Met His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Ile
35 40 45
Gly Tyr Ile Asn Pro Ser Arg Gly Tyr Thr Asn Tyr Asn Gln Lys Val
50 55 60
Lys Asp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Ser Lys Asn Thr Ala Phe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p Ser Leu Arg Pro Glu Asp Thr Gly Val Tyr Phe Cys
85 90 95
Ala Arg Tyr Tyr Asp Asp His Tyr Cys Leu Asp Tyr Trp Gly Gln Gly
100 105 110
Thr Pro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Phe
115 120 125
Pro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Leu
130 135 140
Gly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Trp
145 150 155 160
Asn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Leu
165 170 175
Gln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Ser
180 185 190
Ser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195 200 205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Lys Val Glu Pro Lys Ser Cys Asp Lys
210 215 220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Glu Ala Ala Gly Gly Pro
225 230 235 240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245 250 255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260 265 270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275 280 285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290 295 300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305 310 315 320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325 330 335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340 345 350
Leu Pro Pro Ser Arg Asp Glu Leu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355 360 365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370 375 380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385 390 395 400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405 410 415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420 425 430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435 440 445
Lys

Claims (14)

1.预防或延迟临床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
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以及
在所述施用步骤之前或之后确定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在所有CD3+T细胞中具有超过约5%至超过约10%的TIGIT+KLRG1+CD8+T细胞,这表明成功预防或延迟了所述临床T1D的发病。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是患有T1D的患者的亲属。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确定所述非糖尿病对象(1)基本上不具有针对锌转运蛋白8(ZnT8)的抗体,(2)是HLA-DR4+的,和/或(3)不是HLA-DR3+的。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具有选自以下的2种或更多种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以及针对谷氨酸脱羧酶(GAD)、酪氨酸磷酸酶(IA-2/ICA512)或ZnT8的抗体。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具有异常葡萄糖耐量。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OGTT中的所述异常葡萄糖耐量是空腹葡萄糖水平为110至125mg/dL,或2小时血浆为≥140且<200mg/dL,或OGTT中30、60或90分钟时的中间葡萄糖值为>200mg/dL。
7.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不具有针对ZnT8的抗体。
8.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是HLA-DR4+的并且不是HLA-DR3+的。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抗体选自替利组单抗、奥昔珠单抗或福雷芦单抗。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防有效量包括以10至1000微克/平方米(μg/m2)皮下(SC)注射或静脉内(IV)输注或经口施用所述抗CD3抗体10至14天的疗程,优选在第0至3天分别以51μg/m2、103μg/m2、207μg/m2和413μg/m2并且在第4至13天每天以826μg/m2的一个剂量进行14天疗程的IV输注。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防有效量将针对T1D临床诊断的中位时间延迟至少50%、至少80%或至少90%,或至少12个月、至少18个月、至少24个月、至少36个月、至少48个月或至少60个月。
12.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TIGIT+KLRG1+CD8+T细胞的所述确定是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的。
13.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确定表达增殖标志物Ki67和/或CD57的CD8+T细胞的百分比的降低。
14.对抗CD3抗体在预防或延迟1型糖尿病(T1D)的发病中的响应性进行预后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处于T1D之风险中的非糖尿病对象;
向所述非糖尿病对象施用预防有效量的抗CD3抗体;以及
确定C肽曲线下面积(AUC):葡萄糖AUC的比率,其中所述比率的提高指示对所述抗CD3抗体具有响应性和/或未进展为临床T1D。
CN202180050069.3A 2020-06-11 2021-06-11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Pending CN1169169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037,968 2020-06-11
US202163192242P 2021-05-24 2021-05-24
US63/192,242 2021-05-24
PCT/US2021/037039 WO2021252917A2 (en) 2020-06-11 2021-06-11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type 1 diabet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6951A true CN116916951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6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0069.3A Pending CN116916951A (zh) 2020-06-11 2021-06-11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69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6366B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type 1 diabetes
KR102503349B1 (ko) 제1형 당뇨병을 예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조성물
Herold et al. Teplizumab (anti-CD3 mAb) treatment preserves C-peptide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new-onset type 1 diabete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metabolic and immunologic features at baseline identify a subgroup of responders
Waldron-Lynch et al.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to preserve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 in type 1 diabetes
CA2924873A1 (en) Method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eosinophilic disorders
US9783600B2 (en) Apolipoprotein C3 (ApoCIII) antagonist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to remove ApoCIII inhibition of lipoprotein lipase (LPL)
KR20150022878A (ko) 당뇨병 바이오마커
Dworacki et al. Thymic emigra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US20230088070A1 (en) Use of il-1beta binding antibodies
CN116916951A (zh) 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Hirayama et al. Timing of anti–PD-L1 antibody initiation affects efficacy/toxicity of CD19 CAR T-cell therapy for large B-cell lymphoma
EP4164689A2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type 1 diabetes
TW202146450A (zh) 用於預防第1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組成物
CN110167593A (zh) 用于治疗或预防干扰素-γ相关适应症的方法、组合物和给药方案
JP2023544832A (ja) 1型糖尿病の治療および予防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CN112839707A (zh) 用于预防i型糖尿病的方法和组合物
AU2022347193A1 (en) Methods for prognosing type 1 diabetes treatments
Jacobsen et al. Prevention of Type 1 Diabetes
Arab et al. Increased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in Iranian children with type I diabetes
WO2023230476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or delaying type 1 diabetes
Pile et al.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McCormick Alexandra Martin1, 4, Gail J. Mick, Heather M. Choat, Alison A. Lunsford, Hubert M. Tse 2, Gerald G. McGwin Jr. 3 &
TW202411250A (zh) 用於預防或延緩第一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組成物
CN117940162A (zh) 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包含抗cd3抗体和dyrk1a抑制剂的方法和组合物
EA042261B1 (ru) Способы, композиции и режимы доз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ил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связанных с интерфероном-гамма заболевани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