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14894A -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14894A
CN116914894A CN202311167733.XA CN202311167733A CN116914894A CN 116914894 A CN116914894 A CN 116914894A CN 202311167733 A CN202311167733 A CN 202311167733A CN 116914894 A CN116914894 A CN 116914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battery
adc
cut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677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14894B (zh
Inventor
左攀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6773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14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14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14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3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involving only voltage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124Sampling or signal 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 converters
    • H03M1/1245Details of sampling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终端技术领域。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中包括充电芯片和ADC,ADC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小于充电芯片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该方法包括: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在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在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截止电压不变。本申请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对截止电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Description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在电子设备电量较低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目前,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充电芯片对电池进行充电,比如,通过buck(降压)芯片对电池进行充电,且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充电芯片可以调节输入至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充电芯片内设有截止电压,当充电芯片检测到电池电压等于截止电压时,开始以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但是,由于充电芯片存在误差,当充电芯片检测到电池电压等于截止电压时,由于充电芯片的采样误差的影响,导致充电芯片采集的电池电压也存在误差,从而可能在电池电压小于截止电压的情况下进入恒压充电状态,从而影响电池充满时的实际容量,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增加电池充满时的实际容量,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中包括充电芯片和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ADC),充电芯片在充电过程中检测到电池电压等于截止电压时对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恒压充电,ADC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小于充电芯片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其中,老化降压事件是在电池的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下调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获取ADC检测的电池的电池电压;在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在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截止电压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与预设电压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初始截止电压为所述电池出厂时的截止电压;第二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与ADC的采样误差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
如此,在电池的恒压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采样误差较小的ADC所检测的电池电压来调整截止电压。电池在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时间,则电子设备可以唤醒ADC,在ADC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小。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即将截止电压调大。截止电压调大后,实际的电池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此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大,则在电池的恒压充电状态中保持截止电压不变。也就是说,此时根据调大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此过程中,由于将截止电压调大,且ADC检测的电池电压误差较小,因此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会增大,这可以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另外,由于第一电压阈值和第二电压阈值均与ADC的采样误差有关,从而保证了第一电压阈值和第二电压阈值设置的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的操作包括: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老化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在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唤醒ADC,其中,第一指定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如此,通过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能够快速确定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的操作包括: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截止电压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时为初始截止电压,则确定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其中,初始截止电压为对所述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唤醒ADC。
如此,通过确定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能够准确确定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操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在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之前,还可以确定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如此,在系统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且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
由于通过系统功耗大小确定是否调整截止电压,从而保证了电池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之前,还可以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该状态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的充电状态;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如此,通过状态标志位检测电池是否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提高了确定电池状态的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之前,还可以在检测到电子设备存在充电器接入的情况下,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如此,在充电端口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执行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的操作,该预设类型用于指示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
如此,通过确定充电器是否为标准充电器,从而保证了后续调整截止电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之后,还可以从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时开始计时;如此,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
如此,通过在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唤醒ADC,保证了在电池处于稳定的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唤醒ADC,提高了后续调整截止电压的准确性以及电池的安全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在充电过程中,在检测到充电芯片被挂起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充电芯片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充电芯片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若电池的截止电压不是初始截止电压且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将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初始截止电压为对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且在该过程中,若ADC被唤醒,则还可以控制ADC进入休眠状态。
如此,在充电芯片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且在不需要进行截止电压调整的情况下,控制ADC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截止电压可以上调多个预设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另外,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预设次数,防止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的次数过多而导致电池过充。同时,当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的次数达到门限次数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仍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该过程可能发生错误,此时,直接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如此,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安全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截止电压可以减小多个预设电压,从而防止电池过充。另外,可以通过调整第二预设次数,防止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的次数过多导致实际的电池电压过小。同时,当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的次数达到门限次数时,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仍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该过程可能发生错误,此时,直接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如此,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安全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的程序,以及存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所涉及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建立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相关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的交互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比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比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一些场景中,在用户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会渐渐降低,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在电子设备的电量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在电子设备处于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中充电芯片(比如buck芯片)可以在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截止电压的情况下,控制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但是,由于buck芯片的存在误差,导致电池在小于实际的截止电压的情况下提前进入恒压充电状态,导致电池容量无法完全充满。
为了尽可能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该方法中,在电池的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也即是,若未发生因电池的性能下降而下调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则电子设备可以唤醒ADC,从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采样误差较小的ADC所检测的电池电压来调整截止电压。若ADC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小。此时,可以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即将截止电压调大。截止电压调大后,实际的电池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上调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此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大,则在电池的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截止电压不变。也就是说,此时根据调大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此过程中,由于将截止电压调大,且ADC检测的电池电压误差较小,因此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会增大,这可以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予以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智能手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参见图1或图2,图1和图2是两种不同的电子设备10的充电场景示意图。其中,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为手机,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为平板电脑。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器20包括电源适配器22和与电源适配器22连接的充电线24。
以电子设备10是手机为例,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芯片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ADC143、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比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该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如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比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比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来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在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比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比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电子设备1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电子设备10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电子设备1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电子设备10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芯片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芯片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芯片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充电芯片140与电池142连接。当电子设备100与充电器20连接时,充电器20输出的电能需要通过充电芯片140输入至电池142。充电芯片140用于调节输入至电池142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ADC143与电池142及处理器110连接。ADC143工作时,可以检测电池142的电压、电流,且可以根据电池142的电流得到电池142的电量,并将电池142的电压、电量输出至处理器110。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相关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参见图4,充电芯片140可以分别与处理器110、电池142和ADC143连接,且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与充电芯片140连接,以控制充电芯片140,也可以是通过信号处理与多媒体图像(signal processing and multimedia image,SPMI)总线与充电芯片14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ADC143可以分别与处理器110和电池142连接,且ADC143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小于充电芯片140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其中,电池142用于对电子设备供电,充电芯片140可以对电池142进行充电,并采集电池电压,在采集的电池电压与预设的截止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控制电池142进入恒压充电状态。处理器110可以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且电池142的截止电压未因电池老化发生降压事件的情况下,唤醒ADC143;ADC143被唤醒后可以在处理器110的控制下采集电池的电池电压,并将采集的电池电压发送至处理器110,以使处理器110在ADC143采集的电池电压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对电池142的截止电压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参见图4,该电池142与处理器110之间还可以连接有其他模块,如系统负载144。且电池142处于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换句话说电子设备接入充电器的情况下),对系统负载144的供电电流等于充电芯片输出的电流减去对电池的充电电流。电池142未处于充电状态(即电子设备未接入充电器)的情况下,对系统负载144的供电电流为电池流出的电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ADC可以替换为其他检测装置,如ADC还可以替换为电量计,且电量计的采集的电池电压的误差小于充电芯片采集电池电压的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的主要思路在于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而不涉及降低电池满充时实际的充电电流,因此,在下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采样误差均指的是电压采样误差,而不包括电流采样误差。也就是说,在下述描述中,充电芯片的采样误差即指充电芯片的电压采样误差,ADC的采样误差指ADC的电压采样误差。
例如,当充电芯片140的采样误差为20mV时,可以选用采样误差为7.5mV的ADC143。这种情况下,若实际的电池电压为4400mV,则充电芯片140检测到的电池电压为4380mV至4420mV的任意值,而ADC143检测到的电池电压为4392.5mV至4407.5mV的任意值。
接下来对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予以说明。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安卓(Android)系统为例,对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的框图。参见图5,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层,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5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5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比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比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比如:SGL)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功率驱动(Power Driver,PD)模块和电压调整模块。
作为一个示例,PD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是否接入充电器,并在接入充电器的情况下,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接入消息,该接入消息用于指示电子设备接入充电器。
作为一个示例,该电压调整模块可以确定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充电器的类型,并获取充电芯片采集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电池温度、电池充电状态、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等信息,并在通过充电芯片确定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且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的情况下,唤醒ADC,以控制ADC采集电池电压,并根据ADC采集的电池电压对电池的截止电压进行调整。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主体,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进行介绍。请参考图6,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方法以上述PD模块、电压调整模块、充电芯片和ADC之间的交互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部分或者全部内容:
步骤601:PD模块在检测到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接入消息。
作为一个示例,在充电器接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PD模块可以检测到该充电器的接入信号,该种情况下,PD模块可以向电压调整模块通过event(事件)通知链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接入消息。
步骤602:电压调整模块接收接入消息。
步骤603:电压调整模块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
作为一个示例,在充电器的端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端口的情况下,该充电器可以包括四个端口,分别为VCHG端口、信号D+端口、信号D-端口和接地端口,其中,VCHG 端口连接处理器的电源正极输出端,信号D+端口接处理器的正脉冲输出口,信号D-端口接处理器的负脉冲输出口。该种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通过写相应寄存器位,每隔40ms(毫秒)(当然也可以是30ms、50ms或60ms等),在信号D+端口上发出一个600mV(毫伏)的脉冲,连续三次发送,每发一次都会检测信号D-端口的状态,如果第一次检测到信号D-端口处的脉冲为600mV 脉冲,则确定充电端口类型为预设类型,即确定充电器是标准充电器,同时不再信号D+端口上发送脉冲。如果连续三次检测到信号D-端口的脉冲都不是600mV脉冲,则确定该充电端口类型不为预设类型,即确定充电器不为标准充电器。
需要说明的是,电压调整模块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的操作不仅可以包括上述操作,还可以包括其他操作,如电压调整模块可以读取充电器的ID引脚的对地电阻值,根据对地电阻值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
步骤604:电压调整模块在确定充电端口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一信息获取消息。
由于在充电端口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说明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标准充电器能够稳定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对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因此,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一信息获取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充电端口类型不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即充电器不为标准充电器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不再执行下述操作。
步骤605:充电芯片周期性的检测电池信息和芯片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信息包括电池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电池温度、截止电压等,芯片信息包括芯片各个标志位等信息,该各个标志位包括状态标志位、老化标志位等,该状态标志为用于指示电池所处的充电状态(如恒流充电状态、恒压充电状态等),该芯片的状态包括充电状态、异常状态、休眠状态、挂起状态等,该老化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由于电池在使用时间较久,充电次数非常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老化,在电池发生老化的情况下,电池的相关参数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该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池安全以及延长电池寿命,电子设备通常会降低电池的截止电压。在电池的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下调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可以称为老化降压事件。在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的情况下,截止电压发生变化,充电芯片的老化标志位将随之发生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芯片可以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也可以同时查询状态标志位和老化标志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在电池处于恒压状态的情况下,查询老化标志位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605的执行顺序与上述步骤601-步骤604的执行顺序没有关系,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执行步骤605的过程中,执行上述步骤601-步骤604的操作,也可以在执行步骤601-步骤604的操作之前执行步骤605的操作,也可以在执行步骤601-步骤604的操作之后执行步骤605的操作。
步骤606:充电芯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获取消息的情况下,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电池信息和芯片信息。
步骤607:电压调整模块根据电池信息和/或芯片信息,确定电池所处状态满足ADC唤醒条件的情况下,向ADC发送唤醒消息,该唤醒消息用于唤醒ADC。
需要说明的是,ADC唤醒条件是指唤醒ADC的条件,该ADC唤醒条件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且根据电池信息和芯片信息的不同,该ADC唤醒条件也不同。示例性地,该ADC唤醒条件可以为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且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操作。或者,ADC唤醒条件除了上述2个条件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条件,比如,电池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该预设温度范围可以为[0摄氏度,45摄氏度])内,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等中的至少一个。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4秒或5秒等。
作为一个示例,由上述可知,该芯片信息可以包括各类标志位,该各类标志位包括老化标志位和状态标志位,因此,电压调整模块可以根据该老化标志位确定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根据状态标志位确定电池是否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示例性地,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确定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在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确定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在确定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且确定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的情况下,说明电池当前所处状态满足ADC唤醒条件,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向ADC发送唤醒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ADC唤醒条件可以直接根据状态标志位进行设置,如该ADC唤醒条件还可以为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该种情况下,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且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向ADC发送唤醒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定标志位和第二指定标志位可以通过数字、字母、符号等至少一个进行表示。比如,第一指定标志位可以为数字1,或者为英文字母false等。第二指定标志位可以为数字1,或者为英文字母ye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芯片信息还可以包括计时时长,也即是,充电芯片可以从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时开始计时,充电芯片在接收到信息获取消息的情况下,还可以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计时时长,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向ADC发送唤醒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上述可知,电池信息还可以包括截止电压,因此,电压调整模块不仅可以根据老化标志位确定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确定。示例性地,电压调整模块可以确定该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在充电芯片发送的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确定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由于初始截止电压为对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因此,在充电芯片发送的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的情况下,说明该电池的截止电压未发生变化,即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步骤608:ADC在接收到唤醒消息的情况下,进入工作状态,并周期性地检测电池的电池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ADC不仅可以检测电池电压,还可以检测充电电流等电池信息。
步骤609:ADC模块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检测到的电池电压。
步骤610:电压调整模块接收ADC发送的电池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整模块还可以接收到ADC发送的充电电流。
步骤611:在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并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一调整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与预设电压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示例性地,第一电压阈值可以是初始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与预设电压之间的差值,或者,该第一电压阈值是大于初始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与预设电压之间的差值,且小于初始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与预设电压之和的一个值。预设电压是根据需求预设的一个电压值。例如,预设电压可以是5mV、7.5mV或10mV。预设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充电芯片的规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整模块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是指:将当前的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得到一个新的截止电压。例如,若当前的截止电压是初始截止电压,则将初始截止电压与预设电压之和作为新的截止电压。
由于充电芯片需要在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电池电压处于截止电压,在电压调整模块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之后,需要告知充电芯片新的截止电压,因此,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一调整消息,该第一调整消息中携带调整后的截止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压调整模块接收到ADC发送的电池电压的情况下,还可以确定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在系统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且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并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一调整消息。
由于在系统功耗较大的情况下,电池的充电状态不稳定,对截止电压的调整将不准确,因此,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在系统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且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
作为一个示例,芯片信息还可以包括流入充电芯片的线上电流和线上电压,如此,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将线上电压、线上电压和预设损耗系数相乘,得到第一数值,将第一数值与检测的电池电压相除,得到第二数值,将第二数值减去流入电池的电流(这个电流为ADC采样的流入电池的电流),得到第三数值,该第三数值即为系统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也可能会大于第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确定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即电压调整模块无需调整截止电压,且电压调整模块还可以向ADC发送关闭消息,以使ADC在接收到关闭消息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
步骤612:充电芯片接收到第一调整消息的情况下,更新截止电压,并以调整后的截止电压控制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
步骤613:电压调整模块在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向ADC发送第二信息获取消息。
步骤614:ADC在接收到第二信息获取消息的情况下,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检测到的电池电压。
由于ADC可以周期性地检测电池电压,因此,ADC在接收到第二信息获取消息的情况下,可以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检测到的电池电压。
步骤615:电压调整模块在接收到的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的情况下,保持截止电压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与ADC的采样误差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且第二电压阈值大于第一电压阈值。示例性地,该第二电压阈值可以是初始截止电压与ADC的采样误差之间的差值,或者,第二电压阈值还可以是大于初始截止电压与ADC的采样误差之间的差值,且小于初始截止电压与ADC的采样误差之和的一个数值。
由于电压调整模块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充电芯片可以按照上调后的截止电压控制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这个过程中,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说明当前的截止电压较为接近真实的电池电压,如此,通过上调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可以保证电池的容量,因此,在该种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保持截止电压不变,即电压调整模块暂停对截止电压的调整。
由于ADC可以周期性检测电池的电池电压,ADC可以在每一次检测到电池电压的情况下,向电压调整模块主动发送电池电压,如此,在电压调整模块在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无需发送第二信息获取消息,且主动接收ADC发送的电池电压,并在接收到的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的情况下,保持截止电压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再一次接收的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可能会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还可以将截止电压下调预设电压;或者,电压调整模块再一次接收的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可能会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还可以继续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在电压调整模块继续调整截止电压后,电压调整模块还可以继续获取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并在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并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一调整消息。
步骤616:在对电池进行充电过程中,充电芯片在检测到当前处于挂起状态、异常状态或停止充电状态的情况下,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停止消息。
由于充电芯片在对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电子设备中其他模块为了实现一些功能,可能会使用该充电芯片,在其他模块优先级较高的情况下,充电芯片无法继续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种情况下,充电芯片将被挂起,从而处于挂起状态。或者,充电芯片可能被触发充电保护,或者充电芯片可能发生一些故障,该种情况下,充电芯片将处于异常状态,在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充电芯片同样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在充电器与电子设备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充电芯片将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充电芯片处于挂起状态、异常状态或停止充电状态的情况下,都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该种情况下,可以向电压调整模块发送停止消息。
步骤617:电压调整模块在接收到停止消息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
由于在充电芯片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后续发生充电故障,在电池的截止电压不是初始截止电压且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的情况下,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将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或者说,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将电池的截止电压恢复为初始截止电压。
步骤618:电压调整模块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二调整消息,并向ADC发送关闭消息。
由于将截止电压恢复为初始截止电压后,暂时不需要对电池的截止电压进行调整,ADC也不需要检测电池电压、充电电流等信息,且为了使充电芯片在下一次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能够以初始截止电压控制电池进行充电,电压调整模块可以向ADC发送关闭消息,并向充电芯片发送第二调整消息。
步骤619:ADC在接收到关闭消息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该休眠状态还可以称为关闭状态等,且ADC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ADC不会再检测电池电压、充电电流等信息。
步骤620:充电芯片在接收到第二调整消息的情况下,将记载的截止电压更新为初始截止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的恒压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采样误差较小的ADC所检测的电池电压来调整截止电压。电池在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时间,则电子设备可以唤醒ADC,在ADC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小。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即将截止电压调大。截止电压调大后,实际的电池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此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大,则在电池的恒压充电状态中保持截止电压不变。也就是说,此时根据调大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此过程中,由于将截止电压调大,且ADC检测的电池电压误差较小,因此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会增大,这可以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接下来,请参考图7,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方法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部分或者全部内容:
步骤701:在检测到存在充电器接入的情况下,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存在充电器接入的情况下,为了确定充电器是否为标准充电器,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充电端口类型。示例性地,电子设备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的操作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3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步骤702:判断充电端口类型是否为预设类型,若否,结束本次对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703的操作。
由于预设类型用于指示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的类型,且在充电器不为标准充电器的情况下,电池充电可能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充电端口类型不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结束本次对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
步骤703:判断电池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若否,结束本次对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704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充电芯片检测电池的电池温度。该预设温度范围可以为[0摄氏度,45摄氏度]。
由于电池温度位于常温状态下,电池温度对电池的充电状态影响较小,电池能够在常温状态下稳定充电,而在非常温状态下,电池温度将会影响电池充电的稳定性,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电池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并在确定电池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继续执行下述步骤704的操作。而在电池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说明电池充电状态不稳定,此时对电池电压进行调整可能会不准确,因此,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结束本次对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
步骤704:判断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若是,则结束本次对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05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芯片中设置有老化标志位,如此,电子设备可以查询老化标志位,在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在老化标志位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查询函数查询老化标志位,该查询函数可以为RCC_GetStatus ()等。
由于老化降压事件是指电池发生老化而下调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因此,电子设备可以查询设置的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来判断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若设置的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则可以确定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若确定设置的截止电压不为初始截止电压,如截止电压小于初始截止电压,则可以确定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步骤705:判断电池是否处于恒压充电状态,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06的操作,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707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芯片中还可以设置有状态标志位,该状态标志位可以指示电池的充电状态,如此,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的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在状态标志位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电池未处于恒压充电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周期性检测电池的充电电流;在充电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在充电电流不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电池未处于恒压充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电流范围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且预设电流范围的最小值应大于截止电流。
步骤706: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返回步骤703的操作。
由于在电池未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说明电池可能还出与恒压充电状态之前的一个充电阶段,电池可能还需一段时间进入恒压充电状态,因此,电子设备可以继续等待第三预设时长。且由于在电子设备等待这段时间内,电池的电池温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在电池处于稳定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后续操作,电子设备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返回步骤703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该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8秒、10秒等。
步骤707:判断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08的操作,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709的操作。
为了尽可能地在电池处于稳定的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截止电压的调整操作,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还可以判断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作为一个示例,电子设备可以从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时开始计时,并判断计时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步骤708:等待第四预设时长后,返回步骤703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等待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过程中,电池温度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在等待第四预设时长后,返回步骤703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预设时长同样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该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5秒、10秒等。
步骤709:唤醒ADC。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唤醒ADC的操作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7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步骤710:判断系统功耗是否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12的操作,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711的操作。
由于在系统功耗较大的情况下,充电状态不稳定,对截止电压的调整将不准确,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系统功耗是否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确定系统功耗的操作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11中电压调整模块确定系统功耗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步骤711:判断ADC检测的电池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12的操作,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713的操作。
由于在调整截止电压之前,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说明当前截止电压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为接近,电子设备无需对截止电压进行调整,因此,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下述步骤712的操作。
步骤712:关闭ADC,并确定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
步骤713:判断M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712的操作。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14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M为电子设备在本次充电过程中上调截止电压的次数。该第一预设次数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该第一预设次数可以为3次、4次或5次等。
作为一个示例,在本次充电过程中,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设置M=0。
步骤714: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并令M=M+1。
需要说明的是,令M=M+1是指每上调一次截止电压,则增加一次上调次数。
步骤715:等待第一预设时长。
步骤716:判断ADC检测的电池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若是,则执行上述步骤713的操作,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17的操作。
在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再次判断ADC检测的电池电压是否大于第一电压阈值。由于已经对截止电压进行调整,该种情况下,在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继续进行其他判断,也即是,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下述步骤717的操作。
步骤717:判断ADC检测的电池电压是否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若是,则执行下述步骤后718的操作,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20的操作。
在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在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还需判断ADC检测的电池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
步骤718:判断N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上述步骤712的操作。若否,则执行下述步骤719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N为电子设备在本次充电过程中上调截止电压的次数。该第二预设次数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该第二预设次数可以为4次或5次等。
步骤719:将截止电压下调预设电压,并令N=N+1,并返回步骤715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令N=N+1是指每下调一次截止电压,则增加一次下调次数。
步骤720:根据调整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
步骤721:充电结束后,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的恒压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采样误差较小的ADC所检测的电池电压来调整截止电压。电池在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时间,则电子设备可以唤醒ADC,在ADC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小。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即将截止电压调大。截止电压调大后,实际的电池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此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大,则在电池的恒压充电状态中保持截止电压不变。也就是说,此时根据调大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此过程中,由于将截止电压调大,且ADC检测的电池电压误差较小,因此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会增大,这可以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下面通过举例,对这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在的多种可能的情况分别予以说明。在下述多种可能的情况中,电池的额定电压为4450mV,充电芯片的采样误差为20mV,ADC的采样误差为7.5mV,初始截止电压为4430mV,预设电压为10mV,第一电压阈值为4430mV,第二电压阈值为4442.5mV,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均为3。
(1)第一种可能的情况
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电子设备令M和N均等于0。此时,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35mV,大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充电芯片直接根据初始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也就是说,截止电压为4430mV,电子设备不会调整电池的截止电压。
在这一可能的情况中,基于ADC具有7.5mV的采样误差,实际的电池电压最小为4427.5mV,最大为4442.5mV。
(2)第二种可能的情况
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电子设备令M和N均等于0。此时,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15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电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1。
电子设备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0mV,大于4430mV且小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充电芯片可以根据调整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也就是说,截止电压为4440mV。
在这一可能的情况中,在截止电压调整之前,基于ADC具有7.5mV的采样误差,实际的电池电压最小为4410mV,最大为4422.5mV。在截止电压调整之后,实际的电池电压最小为4432.5mV,最大为4447.5mV。由此可见,提高了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3)第三种可能的情况
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电子设备令M和N均等于0。此时,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15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1。
电子设备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5mV,大于4430mV且大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截止电压减小10mV,且N=N+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30mV,且N=1。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35mV,大于4430mV且小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根据最后调整得到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也就是说,截止电压为4430mV。
在这一可能的情况中,在截止电压调整之前,基于ADC具有7.5mV的采样误差,实际的电池电压最小为4410mV,最大为4422.5mV。在截止电压调整之后,实际的电池电压最小为4427.5mV,最大为4442.5mV。由此可见,提高了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4)第四种可能的情况
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电子设备令M和N均等于0。此时,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15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1。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5mV,大于4430mV且大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截止电压减小10mV,且N=N+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30mV,且N=1。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20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由于M=1,小于第一预设次数。该种情况下,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2。
继续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8mV,大于4430mV且大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N为1,且N小于第二预设次数,因此,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减小10mV,且N=N+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30mV,且N=2。
继续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18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由于M=2,M小于第一预设次数。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3。
继续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5mV,大于4430mV且大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N为2,且N小于第二预设次数,因此,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减小10mV,且N=N+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30mV,且N=3。
继续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6mV,大于4430mV且大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N为3,且等于第二预设次数,因此,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即4430mV,并据此对电池进行充电。
(5)第五种可能的情况
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电子设备令M和N均等于0。此时,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15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1。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45mV,大于4430mV且大于4442.5mV,也即是,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减小10mV,且N=N+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30mV,且N=1。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20mV,小于4430mV,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由于M=1,且M小于第一预设次数。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40mV,且M=2。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22mV,小于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由于M=2,M大于预设次数,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增大10mV,且M=M+1。此时,截止电压调整为4450mV,且M=3。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子设备通过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为4430mV,也即是,电池电压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由于M=3,M等于第一预设次数,该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即4430mV,并据此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一词仅用于限定该电池电压是由ADC检测的。可以理解的是,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可以是一个电压值,也可以是多个电压值的平均值。
接下来,参见图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方法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部分或者全部内容:
步骤801: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
需要说明的是,老化降压事件是在电池的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下调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
由于电池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后,电池的容量本身已发生下降,是否调整截止电压对电池容量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在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的情况下,唤醒ADC,在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的情况下,不进行后续其他操作。
由上述可知,充电芯片中设置有老化标志位,该老化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如此,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在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唤醒ADC,该第一指定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发生所述老化降压事件。在老化标志位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不做剩余其他操作。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能够快速确定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
由于老化降压事件是指在电池的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下调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因此,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截止电压,来判断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事件。示例性地,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截止电压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时为初始截止电压,则确定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该初始截止电压为对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唤醒ADC。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截止电压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时不为初始截止电压,则确定电池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由于初始截止电压为对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时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说明电池的截止电压未因老化而发生下调,因此,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截止电压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时为初始截止电压,则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唤醒ADC。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确定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能够准确确定电池是否发生老化降压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或者,确定电池进入恒压状态时的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当然,电子设备也可以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之前,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或者,查询设置的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但是,为了保证老化降压事件的确定准确性,电子设备通常可以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查询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或者,确定电池进入恒压状态时的截止电压是否为初始截止电压。
还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唤醒ADC的操作可以参考上述步骤607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处于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电池是否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该状态标志位用于指示电池的充电状态;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在状态标志位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电池未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由于充电芯片中设置有状态标志位,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该状态标志位会变为第二指定标志位,因此,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状态标志位确定电池是否进入恒压充电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状态标志位检测电池是否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提高了确定电池状态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之前,还可以在检测到电子设备存在充电器接入的情况下,确定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如此,在充电端口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该预设类型用于指示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在充电端口类型不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不再进行后续操作。
由于在充电器不为标准充电器的情况下,电池的充电状态可能会不稳定,若在该种情况下调整截止电压,则可能会导致调整的截止电压不准确。因此,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充电器是否为标准充电器,在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的情况下,周期性地检测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确定充电器是否为标准充电器,从而保证了后续调整截止电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之后,还可以从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时开始计时;如此,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ADC。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在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唤醒ADC,保证了在电池处于稳定的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唤醒ADC,提高了后续调整截止电压的准确性以及电池的安全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周期性检测电池的充电电流;在充电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在充电电流不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电池未处于恒压充电状态。
步骤802:获取ADC检测的电池的电池电压。
步骤803:在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与预设电压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该初始截止电压为电池出厂时的截止电压。ADC的采样误差小于充电芯片的采样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是指:将当前的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得到一个新的截止电压。例如,若当前的截止电压是初始截止电压,则将初始截止电压与预设电压之和作为新的截止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之前,还可以确定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如此,在系统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且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系统功耗大小确定是否调整截止电压,从而保证了电池充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截止电压调整之前,若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说明截止电压较为接近实际的电池电压,该种情况下,无需调整截止电压,因此,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截止电压为初始截止电压。
步骤804:在将截止电压上调所述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在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截止电压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与ADC的采样误差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电压阈值和第二电压阈值均与ADC的采样误差有关,从而保证了第一电压阈值和第二电压阈值设置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在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之前,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截止电压。在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之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则小于截止电压。此时,充电芯片继续对电池进行充电,实际的电池电压上升,直至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后,实际的电池电压再次稳定。基于此,第一预设时长应满足如下条件:若从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开始到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所需的时长为第五预设时长,则第一预设时长应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时长。例如,若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之后的1秒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则第一预设时长应大于或等于1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充电芯片被挂起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充电芯片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充电芯片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若电池的截止电压不是初始截止电压且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将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
值得说明的是,在充电芯片无法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将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从而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在检测到充电芯片被挂起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充电芯片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充电芯片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若ADC已被唤醒,则电子设备还可以控制ADC进入休眠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在不需要进行截止电压调整的情况下,控制ADC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能会多次对截止电压进行调整,如将截止电压多次增大预设电压。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状态时令M等于0,M为本次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上调截止电压的上调次数。也即是,M可以用于表征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的次数。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执行步骤803的操作包括:在电池处于的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M等于0,则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且令M=M+1。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可能会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当然,也可能继续小于第一电压阈值,也可能会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根据不同情况,电子设备所执行的操作也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M小于第一预设次数,说明实际的电池电压仍较小,因此,可以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且令M=M+1。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且M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则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次数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第一预设次数可以为2、3或4。第一预设次数用于表征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的门限次数。
值得说明的是,截止电压可以多次增大预设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另外,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预设次数,防止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的次数过多而导致电池过充。同时,当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的次数达到门限次数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仍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表明该过程可能发生错误,此时,直接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如此,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安全性。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电子设备将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可能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如此,电子设备可以将截止电压可以减小预设电压。
可以理解的,在截止电压减小后,充电芯片输出至电池的电流减小,实际的电池电压就会下降。
在再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将截止电压下调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在电池的恒压充电过程中保持截止电压不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阈值时,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过大。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截止电压下调预设电压以减小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使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只有在截止电压调整后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才会根据调整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如此,即可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又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安全性。
在这一可能的情况中,电子设备也可以将截止电压多次下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令N等于0。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在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且N等于0,则将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且令N=N+1。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将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且N小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且令N=N+1。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将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第二电压阈值,且N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则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在这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是可以循环多次执行以多次减小预设电压的。其中,N可以用于表征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的次数。第二预设次数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第二预设次数为2、3或4。第二预设次数用于表征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的门限次数。
在这一实施例中,截止电压可以减小多个预设电压,从而防止电池过充。另外,可以通过调整第二预设次数,防止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的次数过多导致实际的电池电压过小。同时,当截止电压减小预设电压的次数达到门限次数时,ADC检测的电池电压仍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表明该过程可能发生错误,此时,直接将截止电压设置为初始截止电压。如此,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的恒压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采样误差较小的ADC所检测的电池电压来调整截止电压。电池在进入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时间,则电子设备可以唤醒ADC,在ADC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小。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将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即将截止电压调大。截止电压调大后,实际的电池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截止电压增大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充电芯片检测的电池电压等于增大预设电压后的截止电压。此时,若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表明实际的电池电压较大,则在电池的恒压充电状态中保持截止电压不变。也就是说,此时根据调大后的截止电压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在此过程中,由于将截止电压调大,且ADC检测的电池电压误差较小,因此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会增大,这可以提高电池满充时实际的电池电压,从而提高电池满充时的实际容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结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比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比如:同轴电缆、光纤、数据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比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比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比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半导体介质(比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为本申请提供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充电芯片和模数转换器ADC,所述充电芯片在充电过程中检测到电池电压等于截止电压时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所述ADC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小于所述充电芯片检测电池电压的采样误差,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所述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所述ADC,所述老化降压事件是在所述电池的性能下降的情况下下调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的事件;
获取所述ADC检测的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
在所述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
在将所述截止电压上调所述预设电压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若所述ADC检测的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保持所述截止电压不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所述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所述ADC,包括:
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查询所述充电芯片中的老化标志位,老化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电池是否发生所述老化降压事件;
在所述老化标志位为第一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唤醒所述ADC,所述第一指定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电池发生所述老化降压事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所述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所述ADC,包括:
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所述截止电压在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恒压充电状态时为初始截止电压,则确定所述电池未发生所述老化降压事件,所述初始截止电压为对所述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
唤醒所述AD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功耗;
所述在所述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预设电压,包括:
在所述系统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且所述电池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上调所述预设电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所述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所述ADC之前,还包括:
周期性地检测所述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所述状态标志位用于指示所述电池的充电状态;
在所述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恒压充电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地检测所述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之前,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充电器接入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充电器的充电端口类型;
所述周期性地检测所述充电芯片的状态标志位,包括:
在所述充电端口类型为预设类型的情况下,周期性地检测所述充电芯片的所述状态标志位,所述预设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充电器为标准充电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状态标志位为第二指定标志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恒压充电状态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时开始计时;
所述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所述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所述ADC,包括:
所述在所述电池处于恒压充电状态的情况下,若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且所述电池未发生老化降压事件,则唤醒所述ADC。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充电芯片被挂起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所述充电芯片处于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或者,在检测到所述充电芯片停止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若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不是初始截止电压且未发生所述老化降压事件,则将所述电池的截止电压设置为所述初始截止电压,所述初始截止电压为对所述电池出厂时设置的截止电压。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是根据初始截止电压、所述ADC的采样误差与所述预设电压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所述初始截止电压为所述电池出厂时的截止电压;
所述第二电压阈值是根据所述初始截止电压与所述ADC的采样误差之间的差值确定得到。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支持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67733.XA 2023-09-12 2023-09-12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914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7733.XA CN116914894B (zh) 2023-09-12 2023-09-12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67733.XA CN116914894B (zh) 2023-09-12 2023-09-12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4894A true CN116914894A (zh) 2023-10-20
CN116914894B CN116914894B (zh) 2023-12-01

Family

ID=88358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67733.XA Active CN116914894B (zh) 2023-09-12 2023-09-12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1489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1226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aptable battery charging
CN106655396A (zh) * 2017-01-13 2017-05-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384757A (zh) * 2020-04-08 2020-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8831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060038A1 (en) * 2019-05-06 2022-02-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CN114759639A (zh) * 2022-04-29 2022-07-15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池过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5173507A (zh) * 2022-06-22 2022-10-1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679220A (zh) * 2022-02-23 2023-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1226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aptable battery charging
CN106655396A (zh) * 2017-01-13 2017-05-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220060038A1 (en) * 2019-05-06 2022-02-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device
EP3968486A1 (en) * 2019-05-06 2022-03-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harging method and charging apparatus
CN112018831A (zh) * 2019-05-28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84757A (zh) * 2020-04-08 2020-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79220A (zh) * 2022-02-23 2023-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池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4759639A (zh) * 2022-04-29 2022-07-15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电池过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5173507A (zh) * 2022-06-22 2022-10-1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14894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29790B (zh) 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与存储介质
EP3066743B1 (en) Intelligent context based battery charging
US937252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uxiliary reserve current for powering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US10491003B2 (en) Multiple input single inductor multiple output regulator
US9524216B2 (en)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information backup
US1105690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batter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harging thereof
CN106655344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6230070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6125878A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489002B2 (en) Providing power to a component
TW201823923A (zh) 電子裝置及控制該電子裝置充放電的方法
CN112540304A (zh) 电池电量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342775B2 (en) Voltage minimum activ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202759507U (zh) 智能手机
KR20160096961A (ko)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6914894B (zh) 截止电压的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29625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549031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816002B2 (en) Method for a data backup unit to intelligently charge a mobile device
CN113741674A (zh) 笔记本电脑功耗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096991B (zh) 一种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69678B (zh) 基于高通平台的终端快充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498718B (zh) 電腦裝置
CN108156649A (zh) 一种具有共享电源功能的智能手机
CN114265492B (zh) 开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