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98530A -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98530A
CN116898530A CN202310928056.2A CN202310928056A CN116898530A CN 116898530 A CN116898530 A CN 116898530A CN 202310928056 A CN202310928056 A CN 202310928056A CN 116898530 A CN116898530 A CN 116898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stent
mesh
thrombus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8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康康
周奇
武金田
黄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80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985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98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98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17/22001Angioplasty, e.g. PC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22Implements for squeezing-off ulcers or the like on the inside of inner organs of the body; Implements for scraping-out cavities of body organs, e.g. bones; Calculus removers; Calculus smashing apparatu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obstructions in blood vess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17/221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 A61B2017/2212Gripping devices in the form of loops or baskets for gripping calculi or similar types of obstructions having a closed distal end, e.g. a loo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血栓清除系统包括:取栓装置,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推拉导丝和取栓支架;辅助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导管、推拉装置和自膨胀支架;自膨胀支架的近端与推拉装置的远端连接;推拉装置用于可滑动地置于回收导管内,并用于沿回收导管的轴向推拉自膨胀支架;自膨胀支架具有在回收导管内递送时的压缩状态以及部分地脱离回收导管后的展开状态;辅助回收系统用于沿推拉导丝移动,以定位在取栓支架的近侧,进而使自膨胀支架部分地脱离回收导管展开,取栓支架捕获目标物后在推拉导丝的拉动下朝近侧移动而至少部分地进入自膨胀支架,使取栓支架在有自膨胀支架保护的情况下回撤,阻止血栓进入侧支和远端的血管中。

Description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栓塞指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出现于循环血液中,并随血液流动,进而阻塞血管管腔的现象。当血栓发生在冠状动脉中,病人会产生突发性胸痛或不适感、呼吸急促、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当血栓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阻塞脑部血流时,病人会产生突发性严重头痛、眩晕、失语、肢体乏力或麻木、视力模糊、失明或双重视觉、面部麻木或下垂、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进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
颅内或冠脉中的血栓通常是硬的,但也可能是软的或半硬半软的。新鲜的血栓较软,也容易溶解,即所谓的红血栓,该种血栓通常柔软易碎。随时间推移,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逐渐结合在一起,使得血栓逐渐变硬,形成所谓的白血栓,该血栓富含纤维,粘弹性强,难以被压缩。支架取栓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取栓方式,该方法能够快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提高血管再通率。目前绝大部分取栓支架为自膨结构,使用前压缩放置于微导管中,使用时将微导管穿过血栓,随后回撤微导管,取栓支架在无束缚状态下自膨展开,在此过程中,支架杆逐步嵌入血栓内或血栓穿透支架杆进入取栓支架内腔中,随后向近端拉动导丝,将取栓支架与血栓一并收入至回收导管内。
但是,目前的取栓支架在清除血栓方面并不理想,尤其在颅内和冠脉血管中取栓效果更不好。颅内和冠脉血管较为迂曲且可能存在斑块或钙化病变,取栓难度大,而且取栓支架从闭塞部位回撤到回收导管中,这需要经过较长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红色软血栓易发生破碎,形成的血栓碎片容易逃向远端的血管形成新的栓塞。特别地,颅内特别是冠脉血管中存在较多的侧支血管,在回撤取栓支架的过程中,血栓可能会从取栓支架上掉落进入侧支血管和远端的血管中,从而引发新的栓塞,在冠脉中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能够在取栓支架回撤过程中有效地阻止掉落的血栓进入侧支血管和远端的血管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其包括:
取栓装置,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推拉导丝和取栓支架;以及,
辅助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导管、推拉装置和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装置的远端连接;所述推拉装置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回收导管内,并用于沿所述回收导管的轴向推拉所述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具有在所述回收导管内递送时的压缩状态以及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后的展开状态;
所述辅助回收系统用于在所述取栓支架捕获目标物后沿所述推拉导丝移动,并定位在所述取栓支架的近侧,进而使所述自膨胀支架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展开;
所述取栓支架捕获所述目标物后用于在所述推拉导丝的拉动下朝近侧向所述辅助回收系统方向移动,并经由已展开的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开口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以进行回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栓支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后,所述取栓装置和所述辅助回收系统用于共同朝近侧方向移动以一起进入外鞘管,或者,所述取栓支架朝近侧方向移动并穿过所述自膨胀支架进入所述回收导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膨胀支架由编织网构成,并限定有沿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织网能够在卷曲状态和舒展状态之间变换,以使得所述自膨胀支架能够根据其所处的管腔的大小而调整形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膨胀支架具有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压缩段、锥形段和筒状支撑段,所述压缩段设置于所述回收导管内,并与所述推拉装置连接,所述锥形段和所述支撑段能够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展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锥形段的近端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不透射线的显影标记。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远端与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连接,或者,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杆和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连接,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推杆并延伸至所述回收导管的近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性涂层,和/或,所述回收导管的远端内壁上设置有亲水性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栓支架包括第一取栓支架,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导丝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取栓支架为由多个闭合网孔构成的网管状结构,所述闭合网孔包括第一网孔、第二网孔和第三网孔,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和所述第三网孔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二网孔的面积,所述第一网孔相对于所述第二网孔和所述第三网孔不重叠,所述第三网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网孔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网孔覆盖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外表面至少一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网孔的面积为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的2.5倍~6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取栓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二网孔的位置设置有显影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取栓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第一网孔分布在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上,所述第二网孔分布在所述中间部分上,所述远端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小于所述近端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网孔分布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不同圆周上,不同圆周上的所述第二网孔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周向和/或轴向上具有重叠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编织密网构成的第二取栓支架,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取栓支架的近端柔性连接,所述第二取栓支架能够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后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远侧封堵所述自膨胀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取栓支架用于在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侧外部封堵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开口,或者,所述第二取栓支架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以进行封堵。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回收系统,其包括回收导管、推拉装置和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装置的远端连接;所述推拉装置用于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回收导管内,并用于沿所述回收导管的轴向推拉所述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具有在所述回收导管内递送时的压缩状态以及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后的展开状态;
所述辅助回收系统用于在取栓支架捕获目标物后沿推拉导丝移动,并定位在所述取栓支架的近侧,进而使所述自膨胀支架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展开,并经由已展开的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开口将至少部分所述取栓支架导入所述自膨胀支架以进行回收。
另外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血栓清除系统清除血栓的方法,包括:
通过介入导管递送取栓支架,将取栓支架输送至取栓部位;
撤离介入导管,使取栓支架自膨展开并捕获血栓;
捕获血栓后,将包含自膨胀支架的回收导管沿着推拉导丝移动,直至定位在取栓支架的近侧,然后通过推拉装置将自膨胀支架向回收导管的远端方向推出,使自膨胀支架脱离回收导管的部分展开;
之后,通过推拉导丝将取栓支架向近侧方向拉动,直至取栓支架的至少部分进入自膨胀支架;
随后,取栓装置和辅助回收系统可以一起回撤,如一起回撤到外鞘管。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栓清除系统中,提供了取栓装置和辅助回收系统,其中,在取栓装置捕获血栓回撤过程中,可以将取栓支架至少部分地收纳到辅助回收系统的自膨胀支架已展开的部分中。如此,使取栓支架能够在自膨胀支架的保护下从闭塞部位回撤到回收导管中,从而有效地阻止回撤过程中掉落的血栓进入侧支血管和远端的血管中,进而提高取栓效率和取栓成功率,并降低二次卒中风险,且增加手术安全性。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辅助回收系统与本申请提供的血栓清除系统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辅助回收系统具有本申请提供的血栓清除系统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对本申请提供的辅助回收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一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栓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的另一种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辅助回收系统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辅助回收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的锥形段的近端边缘的编织丝上限定有显影标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自膨胀支架在A-A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2中自膨胀支架在B-B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的可扩张段处于释放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18a~图18d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卷曲重叠的过程示意图;
图19~图22是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栓清除系统从患者血管中取出血栓的步骤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栓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此时仅包括第一取栓支架。
附图中:
10-取栓装置;11-推拉导丝;12-连接部;13-取栓支架;13A-支架杆;130A-第一支架杆;130B-第二支架杆;130C-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的连接部位;130D-第二网孔的支架杆的连接部位;13B-直杆;13C-锥形封闭端;131-第一取栓支架;131a-第一网孔;131b-第二网孔;131c-第三网孔;132-第二取栓支架;14-显影环;15-结构件;16-开放入口;17-重叠部分;18-自由突出部分;30-辅助回收系统;31-回收导管;32-推拉装置;321-推杆;322-牵引丝;33-自膨胀支架;33a-远端开口;33b-缺口;331-压缩段;332-锥形段;333-支撑段;334-显影标记;100-微导管;101-血栓;102-血管壁;103-侧支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术语“近端”或“近侧”一般为将医疗器械植入人体或动物时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而“远端”或“远侧”为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是指医疗器械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周向”是指围绕医疗器械自身中心轴线的方向。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和辅助回收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栓支架在回撤过程中掉落的血栓容易进入侧支血管和远端的血管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下面描述中,虽然以微导管递送取栓装置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实际上,也可以采用除微导管以外的其他介入导管递送取栓装置,如导引导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修改以下描述,将微导管替换为输送用的其他介入导管。
参考图1~图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包括取栓装置10和辅助回收系统30。其中,取栓装置10包括沿取栓装置10的轴向依次连接的推拉导丝11和取栓支架13。推拉导丝11为具有一定韧性和弯曲性能的结构,可以推动取栓装置10,以使取栓装置10脱离微导管100进行释放,还可以在回撤取栓装置10时拉动取栓装置10,以将取栓装置10收纳到辅助回收系统30中。实际的,辅助回收系统30能够沿推拉导丝11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取栓支架13。
参见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取栓支架13包括第一取栓支架131和第二取栓支架132。如图2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取栓支架13仅包括第一取栓支架131。下面以包含第一取栓支架131和第二取栓支架132的取栓装置10进行示范性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取栓支架13包括第一取栓支架131和第二取栓支架132,第一取栓支架131为由多个闭合网孔连接构成的网管状结构,第二取栓支架132由编织网构成。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近端与推拉导丝11的远端连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与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连接。优选地,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与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柔性连接。柔性连接的好处包括:使得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和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能够以较大的弯曲角度摆动,从而能够适应较大弯曲的血管段,减少在迂曲血管中输送时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可理解的,柔性连接可以减弱第一取栓支架131与第二取栓支架132之间的相互影响,减少取栓装置10在迂曲血管内行进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此外,第二取栓支架132能够有效拦截逃逸血栓和血栓碎片,避免血栓飘向侧支血管103和远端的血管。
此外,清除血栓时,可通过微导管100递送取栓装置10,以将取栓装置10输送至取栓部位。如此,取栓装置10具有被收置于微导管100内的压缩状态和从微导管100的远端被推出后的完全展开状态。当取栓装置10在微导管100内被压缩时,整体的体积减小,从而可以被放置于微导管100中。微导管100适于将压缩状态下的取栓装置10输送至取栓部位。当取栓装置10脱离微导管100后,便失去微导管100的约束而自膨扩张。
参考图9~图10,辅助回收系统30包括回收导管31、推拉装置32和自膨胀支架33。自膨胀支架33的近端与推拉装置32的远端连接。回收导管31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设置的内腔道。推拉装置32用于可滑动地置于回收导管31的内腔道中,推拉装置32能够沿回收导管31的轴向推动或拉动自膨胀支架33,进而使自膨胀支架33部分地脱离回收导管31,或者使自膨胀支架33已展开的部分重新进入回收导管31。
由此,自膨胀支架33具有在回收导管31内递送时的压缩状态(参考图9)以及部分地脱离回收导管31后的展开状态(参考图10)。对此,在取栓装置10捕获血栓回撤过程中,即可通过自膨胀支架33脱离回收导管31展开的部分收纳至少部分取栓支架13以进行回收。也即,自膨胀支架33具有可供取栓支架13穿过的内腔,捕获血栓后的取栓支架13可收纳在自膨胀支架33的内腔中,或者进一步穿过自膨胀支架33的内腔进入回收导管31中。
实际使用时,可将第一取栓支架131整体收纳到自膨胀支架33中,进一步地,第二取栓支架132不进入自膨胀支架33的情况下可以封堵自膨胀支架33的远端开口33a,或者,第二取栓支架132在部分进入自膨胀支架33的情况下也可以封堵自膨胀支架33的远端开口33a,或者,第二取栓支架132也能够全部进入自膨胀支架33并封堵自膨胀支架33,或者,将第一取栓支架131和第二取栓支架132全部收纳到自膨胀支架33中,再进一步地穿过自膨胀支架33而进入回收导管31中。如此,第二取栓支架132能够在第一取栓支架131捕获血栓和回撤过程中,在远侧拦截血栓,还能够在第一取栓支架131进入自膨胀支架33后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侧封堵自膨胀支架33,更进一步地阻止血栓的逃逸。由此,第二取栓支架132可以在自膨胀支架33的远侧外部封堵自膨胀支架33的远端开口33a,而不进入自膨胀支架33,或者,第二取栓支架132部分或全部进入自膨胀支架33,由此来封堵自膨胀支架33。
无论取栓支架13是一个还是多个,辅助回收系统30均被配置为在撤去递送取栓支架13的微导管100以及取栓支架13捕获血栓后沿推拉导丝11移动,并定位在取栓支架13的近侧,再控制自膨胀支架33部分地脱离回收导管31展开,进而捕获血栓的取栓支架13在推拉导丝11的拉动下朝近侧向辅助回收系统30方向移动,并经由已展开的自膨胀支架33的远端开口33a至少部分地进入自膨胀支架33以进行回收。
下面可参考图19~图22,进一步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血栓清除的方法和步骤。
如图19所示,首先将包含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取栓装置10的微导管100输送到外鞘管(未图示)的远端,继续向远端推送微导管100,使微导管100伸出外鞘管的远端并穿过血栓101和血管壁102之间的空隙,此时大块血栓101基本上位于第一取栓支架131所在位置。
通过微导管100,将第一取栓支架131大概定位在血栓101处后,如图20所示,在推拉导丝11不动的情况下,向近端回撤微导管100,直至将微导管100从体内撤出,在回撤微导管100的过程中,取栓装置10逐渐自膨展开并与血栓101产生接触,此过程中,第一取栓支架131即可捕获血栓101。
捕获血栓后,如图21所示,再将包含自膨胀支架33的回收导管31沿着推拉导丝11尽可能推进到靠近取第一取栓支架131的位置,定位好后,利用推拉装置32将自膨胀支架33向着回收导管31的远端方向推出,一旦自膨胀支架33的部分结构被释放并贴合血管壁102后,立刻借助于推拉导丝11向近端拉动取栓装置10,使取栓装置10逆着血流的方向朝近端移动,此时,第一取栓支架131上可能会有部分血栓碎片掉落,血栓碎片顺着血流的方向朝着第二取栓支架132移动,由于第二取栓支架132为编织网并且与血管壁102贴合,因此第二取栓支架132可以有效拦截掉落的血栓碎片。
如图22所示,在取栓装置10回撤过程中,可将整个第一取栓支架131移动到自膨胀支架33已展开部分的内腔中,此时,第二取栓支架132可不进入自膨胀支架33而用于封闭自膨胀支架33的远端开口33a。然后,再将自膨胀支架33、取栓装置10和回收导管31等一同朝近侧方向移动回撤直至完全收入至外鞘管中。
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取栓支架13朝近侧方向移动并穿过自膨胀支架33直接进入回收导管31,如,将捕获血栓的取栓装置10整体沿着自膨胀支架33的内腔直接撤入回收导管31中,此时,第一取栓支架131和第二取栓支架132皆移动到自膨胀支架33中,再继续向近端拉动取栓装置10,直至将取栓装置10回撤至回收导管31中,然后取栓装置10和辅助回收系统30一起进入外鞘管(又可称鞘管)以撤出人体。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于直径稍大点的回收导管31,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撤入回收导管31的情况。如此操作,亦能够在取栓装置10回撤过程中对取栓支架13进行保护,将捕获的血栓始终保持在自膨胀支架33内,从而降低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由于迂曲血管、斑块或钙化病变所导致的血栓脱落掉入侧支血管103和远端的血管的风险。
由此,本实施例的取栓支架13能够在自膨胀支架33的保护下从闭塞部位回撤到回收导管31中,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回撤过程中掉落的血栓进入侧支血管103和远端的血管中,提高取栓效率和取栓成功率,并降低二次卒中风险,增加手术安全性。
自膨胀支架33主要由编织网构成,但是本发明不排除以管材切割的方式制备自膨胀支架33。自膨胀支架33可以直接为裸支架(即不覆盖覆膜),还可以为覆膜支架。自膨胀支架33优选由具有超弹性和良好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或高分子丝编织定型而成。编织网制备的自膨胀支架33能够更好地保护回撤的取栓支架13,更好地阻止血栓在回撤过程中逃逸。
参考图12~图14,以及图16~图17,进一步地,自膨胀支架33限定有沿自身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缺口33b,使得自膨胀支架33整体由开放式的编织网构成。进一步地,制备自膨胀支架33的编织网能够在卷曲状态和舒展状态之间变换,以使得自膨胀支架33能够根据其所处的管腔的大小而调整形态。如此,使得自膨胀支架33的外形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管腔,如适应不同规格的回收导管31和不同大小的血管。具体地,将自膨胀支架33置入管腔中时,自膨胀支架33可以相应地卷曲收缩,以部分重叠,或者将卷曲重叠部分打开。因此,自膨胀支架33可随着所应用管腔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自膨胀支架33的卷曲收缩过程可参考图18a至图18d。可以看出,所适用的管腔的直径越大,则自膨胀支架33的重叠部分越少或者不卷曲重叠,若管腔的直径减小,则自膨胀支架33也能够相应地卷曲变形,以产生部分重叠。如此设置,一方面自膨胀支架33能够放入直径更小的回收导管31中,从而可以将其应用在更小直径的血管中且送至血管更深处,另一方面,自膨胀支架33在用于管腔较小的血管时会卷曲重叠,而在用于管腔较大的血管时会将“卷曲重叠”状态打开,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血管,再一方面,自膨胀支架33还可以提供较小的径向支撑力,在回撤时对血管内壁的伤害较小。然而,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缺口33b。取消缺口33b后,自膨胀支架33为周向闭合的筒状结构,仍然能够径向收缩和扩张。
参考图10和图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33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压缩段331、锥形段332和筒状支撑段333;压缩段331始终设置于回收导管31内,并与推拉装置32连接;锥形段332和支撑段333能够脱离回收导管31展开。锥形段332和支撑段333构成可扩张段,可扩张段为超弹性结构并具有径向自膨胀性能。支撑段333的外径略大于所应用血管管径,从而能够与血管内壁紧密贴合。锥形段332有利于自膨胀支架33顺利地滑出或收纳入回收导管31中。锥形段332与支撑段333之间平滑过渡连接。支撑段333的外径与支撑段333与锥形段332的连接处的外径相等,支撑段333与锥形段332的连接处的外径为锥形段332的最大外径D2。锥形段332的外径大于锥形段332与压缩段331的连接处的外径,锥形段332与压缩段331的连接处的外径为锥形段332的最小外径D1。压缩段331在推拉装置32的约束下始终不脱离回收导管31。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自膨胀支架33的锥形段332的近端边缘处设置有显影标记334,优选地,显影标记3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显影标记334沿周向设置。如此,术中,操作者(医护人员)在推送自膨胀支架33的过程中可以精确地定位自膨胀支架33的位置,从而防止将自膨胀支架33完全推出回收导管31,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锥形段332的近端边缘处的编织丝上限定有数个显影标记334,显影标记334可以物理压握方式固定在编织丝上。优选地,多个显影标记334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显影标记334的数量可以为2个-8个,显影标记334的材质为铂、金、铱等,对此,本申请不限定。
进一步地,自膨胀支架33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性涂层,该亲水性涂层可以覆盖整个自膨胀支架33的外表面或仅覆盖可扩张段。自膨胀支架33上的亲水性涂层包括但不仅限于聚氨酯,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和/或,回收导管31的远端内壁上设置有亲水性涂层,该亲水性涂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便于将可扩张段更容易地推出回收导管31,同时在进行回撤时,也能够减少自膨胀支架33对血管的损伤。回收导管31的远端内壁上的亲水性涂层包括但不仅限于聚乙烯吡咯烷酮。
本申请对推拉装置32的结构不作限制,实际上,推拉装置32可通过至少一种方式推或拉动自膨胀支架33。下面示范性地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示范例中,推拉装置32包括推杆321和牵引丝322,牵引丝322的远端与自膨胀支架33的近端连接,牵引丝322的近端穿过推杆321并延伸至回收导管31的近端,牵引丝322的近端可与推杆321的近端连接或不连接,不连接时形成自由端。此时,推杆321的远端用于与自膨胀支架33的近端抵接,以朝远端推动自膨胀支架33,并且牵引丝322朝近端拉动自膨胀支架33。牵引丝322至少为一根,本实施例中,牵引丝322为多根。更详细地,压缩段331的近端连接有若干牵引丝322,连接方式为焊接、胶接、铆接、缠绕等任意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
在另一示范例中,推拉装置32仅包括推杆321,推杆321的远端与自膨胀支架33的近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此时,直接通过推杆321推或拉动自膨胀支架33。为了便于连接,可通过牵引丝322连接推杆321和自膨胀支架33,也即,自膨胀支架33的近端与推杆321之间通过牵引丝322固定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取栓装置10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与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通过连接部12连接。连接部12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方式连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与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连接部12可显影或不可显影,优选地,连接部12可显影。例如在一示范例中,连接部12由显影金属丝构成,显影金属丝沿着轴向螺旋缠绕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和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在另一示范例中,连接部12由可显影的环件构成,通过可显影的环件压接连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与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
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近端与推拉导丝11的远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诸如:缠绕、挤压、医用胶粘、激光焊接、高分子材料熔融焊接等方式连接。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近端与推拉导丝11的远端之间焊接或胶水粘接。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近端与推拉导丝11的远端通过显影环14以压合的方式连接。
如以上所述,第一取栓支架131为由多个闭合网孔连接构成网管状结构,而每个闭合网孔由多根支架杆13A首尾依次连接而成,具体参见图3。
如图3~图4,以及图7和图8所示,在一示范例中,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包含多个周向设置的直杆13B,将这些直杆13B进行收束,使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形成锥形封闭端13C。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的这种收束结构便于和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示范例中,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远端束缚成锥形。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远端聚拢并通过结构件15束缚固定,防止远端端部的编织丝散开。结构件15可为套管,优选为显影套管。第二取栓支架132的近端与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同轴。
第一取栓支架131可由具有超弹性和良好形状记忆性的金属合金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为镍钛合金。第一取栓支架131可由管材切割后热定型而成,但实际可不限于此。第一取栓支架131中的闭合网孔可以为任意形状,如菱形、五边形等规则形状,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限制。第一取栓支架131展开后的具体长度和径向尺寸可依据目标血管的直径和血栓的长度而设定。可选地,第一取栓支架131完全展开时的轴向长度为13mm-50mm,径向最大宽度为2.0mm-6.0mm。可选地,支架杆13A的宽度为0.06mm-0.12mm;按照该尺寸设计第一取栓支架131,可以较好地兼顾支撑力和径向尺寸。
进一步的,对第一取栓支架131的闭合网孔作了改进。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取栓支架131中的闭合网孔包括第一网孔131a、第二网孔131b和第三网孔131c,第一网孔131a和第三网孔131c的面积均小于第二网孔131b的面积。第一网孔131a相对于第二网孔131b和第三网孔131c不重叠,第三网孔131c设置在第二网孔131b中。至少两个第二网孔131b覆盖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表面至少一圈。如此,第一取栓支架131采用多网孔混合的结构设计,这种结构,使第一取栓支架131能够有效地清除软血栓和硬血栓,进一步提高取栓效率和取栓成功率。具体而言,第一网孔131a的面积较小,便于嵌入柔软血栓中,第二网孔131b则构成较大面积的开放入口16,使硬血栓和软血栓均能够通过这些开放入口16嵌入或嵌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同时第三网孔131c又能够在第二网孔131b中构成空间翘曲结构,从而由第三网孔131c抑制第二网孔131b中的血栓脱落或逃逸,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血栓脱落或逃逸的风险。
第一取栓支架131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1311、中间部分1312和远端部分1313。进一步地,若干第一网孔131a分布在近端部分1311和远端部分1313上,第一网孔131a可在第一取栓支架131上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优选均匀分布。第一网孔131a沿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轴向和周向皆有分布。第一网孔131a可以提供一定的径向支撑力,使支架杆13A更易嵌入软血栓中,而且,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部分1313的第一网孔131a还可以对血栓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远端部分1313上的第一网孔131a的面积(即大小)和近端部分1311上的第一网孔131a的面积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优选地,远端部分1313上的第一网孔131a相对于近端部分1311上的第一网孔131a有着更小的面积,如此,远端部分1313上的第一网孔131a可对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的血栓起到更好的拦截作用。可选地,第一网孔131a的面积为0.7mm2-4.0mm2
第二网孔131b的面积远大于第一网孔131a。此处,“远大于”是指,第二网孔131b的面积至少为第一网孔131a的面积的2.5倍,具体倍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此不限制。较佳的,第二网孔131b的面积为第一网孔131a的面积的2.5倍-6倍。进一步地,若干第二网孔131b分布在中间部分1312上,恰好位于血栓聚集的位置。
参考图5和图7,多个第二网孔131b可以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表面形成多个较大的开放入口16。由于开放入口16较大,因此大部分的硬血栓和大块软血栓都能够嵌入开放入口16中,甚至能够完整穿过开放入口16进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减少了血栓与血管壁的接触面。并且在回收过程中,大而完整的软血栓嵌入在开放入口16处,小且破碎的软血栓以及硬血栓完整穿过第二网孔131b进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并相对于第一取栓支架131运动,进而游离进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由于远端部分1313上的第一网孔131a的网孔密度大于开放入口16处的网孔密度(即第二网孔131b),则血栓与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系数也增大,从而血栓能够附着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远端的内壁处,达到拦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开放入口16的数量不少于2个,优选为2个-6个。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表面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开放入口16,每个开放入口16均有一个第二网孔131b构成,每个开放入口16与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网孔131b分布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不同圆周上,不同圆周上的第二网孔131b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周向和/或轴向上具有重叠的部分。如此,可以减少取栓盲区的存在,增大一次性释放取栓支架13即可成功捕获大块血栓和硬血栓的概率,从而提高取栓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病痛。具体而言,从取栓装置10的一端朝另一端看时,多个第二网孔131b具有重叠的部分,也即,当将任意一个第二网孔131b沿取栓装置10的轴向朝向另一个第二网孔131b平移的过程中,这些第二网孔131b在取栓装置10的周向方向上始终在某一位置部分相交,且始终存在一个第二网孔131b部分覆盖另一个第二网孔131b的情况。当将任意一个第二网孔131b沿取栓装置10的轴向朝向另一个第二网孔131b平移的过程中,这些第二网孔131b在取栓装置10的周向方向上至少在某一位置部分相交,则相交的部分为重叠的部分。
为便于理解,请参考图3所示的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平面展开图,以每个圆周上限定两个第二网孔131b为例,从第一取栓支架131的一端朝另一端看时,远端圆周上的第二网孔131b与近端圆周上的第二网孔131b的重叠部分17(虚线界定的区域),而且,一个圆周上的一个第二网孔131b与另一个圆周上的两个相邻第二网孔131b均存在重叠部分17。也即,不同圆周上的第二网孔131b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周向和轴向上均有重叠。
优选地,开放入口16在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周向和轴向上均匀分布。多个开放入口16在第一取栓支架131上基本上能够覆盖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壁一整圈,而且在对应取栓长度的范围内连续地设置有开放入口16。如此,可大幅减少取栓盲区,使得在进行取栓时,不管血栓与完全展开后的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壁接触的位置如何,总能够使大块血栓通过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壁上的某一个开放入口16嵌入进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这样,可以减少平移操作和旋转操作,提高取栓效率。每个第二网孔131b的周向长度L约为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周长的二分之一,且周向上,至少两个第二网孔131b能够覆盖第一取栓支架131的外表面一整圈。
此外,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第三网孔131c:第二网孔131b内设置有自一侧的支架杆13A向第二网孔131b内延伸的自由突出部分18,该自由突出部分18呈闭合网孔结构并形成第三网孔131c。可以自第二网孔131b的近端的支架杆13A向第二网孔131b内朝远端延伸形成自由突出部分18,或者自第二网孔131b的远端的支架杆13A向第二网孔131b内朝近端延伸形成自由突出部分18。如此,取栓装置10被释放后的展开过程中,血栓可从第二网孔131b内的第三网孔131c的外侧区域进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而回撤取栓装置10时,构成第三网孔131c的自由突出部分18具有阻挡血栓从第二网孔131b中再次脱离的作用,有利于取栓装置10在迂曲血管中行进时稳固血栓,并降低血栓脱离风险。
自由突出部分18限定的第三网孔131c的面积也远小于第二网孔131b的面积。可理解的,第三网孔131c具有独立于第二网孔131b的支架杆13A,第三网孔131c的支架杆13A包括第一支架杆130A和第二支架杆130B,第一支架杆130A和第二支架杆130B的一端均与第二网孔131b的支架杆13A相连,第一支架杆130A和第二支架杆130B的另一端互相连接形成朝向远端或近端延伸的自由突出部分18,具体参见图5。
第三网孔131c的长度应不会影响血栓(尤其大块血栓)进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可选地,第三网孔131c的轴向长度为第二网孔131b的轴向长度的1/4-1/2。
进一步的,为了精准定位第二网孔131b的位置,第一取栓支架131上对应第二网孔131b的位置设置有显影物(未标注),以便根据该显影物在X光下的显影,清晰判断出第一取栓支架131与血管血栓的接触情况,通过移动或旋转取栓装置10,从而使得第二网孔131b精准对准大块血栓,进而提高取栓效率。
在一实施方案中,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三网孔131c的两支架杆130A和130B的连接部位130C处设置凹槽,凹槽内放置显影物。在另一实施方案中,如图6所示,相邻第二网孔131b的两支架杆13A的连接部位130D处设置凹槽,该凹槽内放置显影物。凹槽的形状不作限制,为便于加工,优先选择圆形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网孔131b的支架杆13A上可缠绕显影丝构成显影物,如一根或多根显影丝以螺旋缠绕的方式附着在第二网孔131b的支架杆13A上。所述的显影物的材质没有特殊限定,包括且不限于铂金、黄金、铂铱、钽等不透射线的金属显影材料。
如此,在回撤微导管100的过程中,取栓装置10逐渐自膨展开并与血栓101产生接触,此时,可通过成像设备观察第二网孔131b处显影物的位置,从而观察大块血栓101是否完全进入第一取栓支架131的腔内,必要时可以通过取栓装置10的轴向移动或小角度的旋转确保血栓101进入开放入口16中。
进一步地,第二取栓支架132可以由具有超弹性和良好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丝或高分子丝编织而成,编织成型后,再经模具热处理定型,即可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编织网。优选地,第二取栓支架132由记忆合金丝与不透射线的贵金属丝混合编织而成,以方便医生判断第二取栓支架132在血管中的位置,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取栓支架132为网盘结构,具体形状不作限制,应尽量选择与血管内壁接触面积小的形状,诸如:球状、圆盘状、网篮状等。使用时,第二取栓支架132展开后与血管内壁接触,优选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小,对血管的损伤也小。第二取栓支架132相比于第一取栓支架131具有更密集的闭合网孔,因此,可用于拦截第一取栓支架131在取栓过程中所掉落的血栓碎片。
优选地,第二取栓支架132中的编织丝的丝径小于第一取栓支架131中的支架杆13A的宽度。由于第二取栓支架132主要起到拦截功能,因此并不需要太大的径向支撑力,故将尽量采用较细的编织丝形成编织密网,但是当网孔太密时,第二取栓支架132也可能会难以压缩收至微导管100内,且附在第二取栓支架132上的血栓碎片也容易被导管刮落,针对该问题,优选地,制备第二取栓支架132的编织丝的丝径为0.02mm-0.12mm,编织网孔的面积为0.05mm2-1mm2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回收系统及血栓清除系统至少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的辅助回收系统中,自膨胀支架能够与取栓装置相互配合,在取栓装置捕获血栓回撤过程中,能够将取栓装置至少部分地拉入自膨胀支架中。如此,取栓装置能够在自膨胀支架的保护下从闭塞部位回撤到回收导管中,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止回撤过程中掉落或脱落的血栓进入侧支血管和远端血管中,从而提高取栓效率和取栓成功率,降低二次卒中风险,增加手术安全性。
因此,取栓装置是在有自膨胀支架的保护下回撤,可以较好地避免回撤过程中血栓脱落进入侧支血管和远端的血管。
(2)、自膨胀支架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缺口,使得自膨胀支架的外形尺寸可以适应管腔直径,如适应不同规格的回收导管和不同大小的血管,增大了自膨胀支架的适用范围,使辅助回收系统的应用更为灵活和方便。如此,在将自膨胀支架置入管腔中时,自膨胀支架可以相应地卷曲收缩,以部分重叠,或者将卷曲重叠部分打开。这种结构,一方面自膨胀支架能够放入直径更小的回收导管中,从而可以将其应用在更小直径的血管中且送至血管更深处,另一方面,自膨胀支架在用于管腔较小的血管时会卷曲重叠,而在用于管腔较大的血管时会将“卷曲重叠”状态打开,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血管,再一方面,自膨胀支架还可以提供较小的径向支撑力,在回撤时对血管内壁的伤害较小。
(3)、在本发明的取栓装置中,第一取栓支架采用多网孔混合设计,这种结构,使第一取栓支架能够有效地清除软血栓和硬血栓,进一步提高取栓效率和取栓成功率。具体而言,第一网孔面积较小,便于嵌入柔软血栓中,第二网孔则构成较大面积的开放入口,使硬血栓和软血栓均能够通过这些开放入口嵌入或嵌入第一取栓支架的腔内,同时第三网孔在第二网孔中构成空间翘曲结构,从而由第三网孔抑制第二网孔中的血栓脱落或逃逸。
(4)、第一取栓支架中的第二网孔在周向和轴向均有重叠部分,这样的分布方式可以减少取栓盲区,增大一次性释放取栓支架即可成功捕获大块血栓和硬血栓的概率,从而提高取栓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病痛。
(5)、第一取栓支架在对应第二网孔的位置设置有显影标记,便于通过显影标记在X光下的显影,精准定位第二网孔的位置,从而确保大块血栓能够嵌入或进入第一取栓支架的腔内。
(6)、在本发明的取栓装置中,可进一步包含第二取栓支架,第二取栓支架采用编织密网,其与第一取栓支架搭配使用能够有效拦截逃逸血栓和血栓碎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如本文所讨论的,“目标物”可以是任意形式的阻塞物,例如红色软血栓、白色硬血栓或其他形式的凝块,此外,“患者”或“个体”可以是人或任何动物。应当理解,动物可以是各种任何适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哺乳动物、兽医动物、家畜动物或宠物类动物等。例如,动物可以是专门选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某些特性的实验动物(例如,大鼠、狗、猪、猴等)。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栓装置,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推拉导丝和取栓支架;以及,
辅助回收系统,包括回收导管、推拉装置和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装置的远端连接;所述推拉装置用于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回收导管内,并用于沿所述回收导管的轴向推拉所述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具有在所述回收导管内递送时的压缩状态以及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后的展开状态;
所述辅助回收系统用于在所述取栓支架捕获目标物后沿所述推拉导丝移动,并定位在所述取栓支架的近侧,进而使所述自膨胀支架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展开;
所述取栓支架捕获所述目标物后用于在所述推拉导丝的拉动下朝近侧向所述辅助回收系统方向移动,并经由已展开的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开口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以进行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至少部分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后,所述取栓装置和所述辅助回收系统用于共同朝近侧方向移动以一起进入外鞘管,或者,所述取栓支架朝近侧方向移动并穿过所述自膨胀支架进入所述回收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胀支架由编织网构成,并限定有沿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能够在卷曲状态和舒展状态之间变换,以使得所述自膨胀支架能够根据其所处的管腔的大小而调整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胀支架包括沿自身轴向依次连接的压缩段、锥形段和筒状支撑段,所述压缩段设置于所述回收导管内,并与所述推拉装置连接,所述锥形段和所述支撑段能够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段的近端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多个不透射线的显影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远端与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连接,或者,所述推拉装置包括推杆和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连接,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穿过所述推杆并延伸至所述回收导管的近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亲水性涂层,和/或,所述回收导管的远端内壁上设置有亲水性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包括第一取栓支架,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导丝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取栓支架为由多个闭合网孔连接构成的网管状结构,所述闭合网孔包括第一网孔、第二网孔和第三网孔,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和所述第三网孔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二网孔的面积,所述第一网孔相对于所述第二网孔和所述第三网孔不重叠,所述第三网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网孔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网孔覆盖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外表面至少一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孔的面积为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的2.5倍~6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栓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二网孔的位置设置有显影物。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栓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部分、中间部分和远端部分,所述第一网孔分布在所述近端部分和所述远端部分上,所述第二网孔分布在所述中间部分上,所述远端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小于所述近端部分上的所述第一网孔的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网孔分布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不同圆周上,不同圆周上的所述第二网孔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周向和/或轴向上具有重叠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编织密网构成的第二取栓支架,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远端与所述第二取栓支架的近端柔性连接,所述第二取栓支架能够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后在所述第一取栓支架的远侧封堵所述自膨胀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血栓清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取栓支架用于在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侧外部封堵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开口,或者,所述第二取栓支架至少部分地进入所述自膨胀支架以进行封堵。
16.一种辅助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导管、推拉装置和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装置的远端连接;所述推拉装置用于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回收导管内,并用于沿所述回收导管的轴向推拉所述自膨胀支架;所述自膨胀支架具有在所述回收导管内递送时的压缩状态以及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后的展开状态;
所述辅助回收系统用于在取栓支架捕获目标物后沿推拉导丝移动,并定位在所述取栓支架的近侧,进而使所述自膨胀支架部分地脱离所述回收导管展开,并经由已展开的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远端开口将至少部分所述取栓支架导入所述自膨胀支架以进行回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辅助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胀支架由编织网构成,并限定有沿所述自膨胀支架的轴向贯通地延伸的缺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辅助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能够在卷曲状态和舒展状态之间变换,以使得所述自膨胀支架能够根据其所处的管腔的大小而调整形态。
CN202310928056.2A 2023-07-26 2023-07-26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Pending CN116898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8056.2A CN116898530A (zh) 2023-07-26 2023-07-26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8056.2A CN116898530A (zh) 2023-07-26 2023-07-26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8530A true CN116898530A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57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8056.2A Pending CN116898530A (zh) 2023-07-26 2023-07-26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985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55293A1 (en) Intra vascular guidewire filter system for pulmonary embolism protection and embolism removal or maceration
US11517339B2 (en) Flexible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10228223A1 (en) Dual layer icad device
US10722257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108348267B (zh) 具有血流限制的血栓移除装置及相关方法
CN107126244B (zh) 取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20160220265A1 (en) Thrombus removal system and process
US20110245841A1 (en) Expandabl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2888384B (zh) 用于从血管中提取血栓的装置和血栓切除设备
US20060161198A1 (en) Medical wire device
US11684379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105662533B (zh) 一种带有螺旋结构的血管取栓装置及其血栓治疗仪
US20210353317A1 (en) Dual layer icad device
US11129630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115209833A (zh) 凝块移除远端保护方法
CN113456168A (zh) 导管漏斗延伸部
US11191555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US2022005415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US11298145B2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221083730U (zh)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CN116898530A (zh) 血栓清除系统及辅助回收系统
WO2018209310A1 (en)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CN115670582A (zh) 双层icad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