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6110A - 通信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86110A CN116886110A CN202310889484.9A CN202310889484A CN116886110A CN 116886110 A CN116886110 A CN 116886110A CN 202310889484 A CN202310889484 A CN 202310889484A CN 116886110 A CN116886110 A CN 1168861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wearable device
- target data
- external electronic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03—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systems, i.e. systems wherein components typically implemented in hardware, e.g. filters or modulators/demodulators, are implented using software, e.g. by involving an AD or DA conversion stage such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signal processing is performed in the digital doma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8—Information format or content conversion, e.g. adaptation by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wireless delivery to user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穿戴式设备执行的与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涉及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以及利用所述P2P通信来传输变换后的目标数据。通过该方法能够实现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中速、超低延时、超低功耗连接。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的穿戴式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信方法及执行通信方法的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可穿戴式产品应运而生,A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MR(混合现实,Mediated Reality)、XR(扩展现实)等眼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这些穿戴式产品可带来的各种便利以及可提升用户沉浸式体验抱以更大的期望。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通信方法及执行通信方法的穿戴式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由穿戴式设备执行的与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包括: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以及利用所述P2P通信来传输变换后的目标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建立远程通信,其中,所述远程通信是采用长期演进(LTE)用户设备类别(CAT.X)通信协议和/或新无线电能力降低(NR Redcap)协议建立的。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基于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建立所述P2P通信或所述远程通信:所述外部电子设备与所述穿戴式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穿戴式设备和/或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或所述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包括:按照NR Redcap或LTE 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目标数据适用通过所述P2P通信的形式来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确定建立所述远程通信,使用比所述P2P通信更大的功率来发送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穿戴式设备,包括通信模组、与所述通信模组耦接的应用处理器。所述应用处理器配置成产生第一目标数据。所述通信模组配置成接收第一目标数据;以及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执行第一处理,以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信模组进一步配置成按照新无线电能力降低(NR Redcap)或长期演进(LTE)用户设备类别(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适用通过所述P2P通信的形式来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信模组配置成:采用LTE CAT.X通信协议和/或NR Redcap协议建立与外部电子设备的远程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信模组配置成:接收具有适于在所述穿戴式设备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通过所述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的第二目标数据;对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执行与所述第一处理相逆的第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所述应用处理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信模组包括基带处理器、与所述基带处理器耦接的射频收发器、以及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耦接的射频前端电路。所述射频前端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在点对点P2P通信的状态下,所述功率放大器被旁路;在远程通信状态下,所述功率放大器被配置成对要通过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应用处理器配置成:确定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或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或提供的服务,以使得所述通信模组建立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P2P通信或远程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穿戴式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采用SDR技术来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实现P2P通信,能够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提供中等速度、超低延时、超低功耗的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穿戴式设备执行的与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个解决方案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另一解决方案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穿戴式设备的内部功能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带模块的内部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和应用等处理,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了必要保密措施,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取或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均获取了用户的授权或同意。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目标数据指的是用户使用或操作穿戴式设备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或者穿戴式设备自身的固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用户操作穿戴式设备产生的,例如用户在智能眼镜设备上播放视频、播放音乐、传输文件、调节参数等操作;或者穿戴式设备检测到数据,例如智能手表检测的用户心率、血氧、睡眠等数据;或者穿戴设备的自身数据,例如亮度、温度、音量等数据。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穿戴式设备,又称可穿戴设备,可以佩戴于用户的头部,例如蓝牙眼镜、AR(增强现实)眼镜、VR(虚拟现实)眼镜、MR(混合现实)眼镜等;用户的手腕部,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等;用户的耳部,例如智能耳机等。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信模组包括基带处理器BP、与基带处理器耦接的射频收发器RF、以及与射频收发器耦接的射频前端电路RFEE。其中,基带处理器(通常采用DSP或FPGA)在设备应用和射频收发器之间的数字域中处理信号和协议,射频收发器进行射频收发和频率合成,射频前端用于信号的放大、滤波等操作。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基本上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和功能的组成部分,并且将省略关于它们的重复描述。
下面对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主要以AR眼镜为例来进行说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任何需要与外部设备通信的穿戴式设备,尤其是涉及提供视频或复杂图形图像算法的应用服务的穿戴式设备。
AR眼镜根据特定业务场景下无线数据流量选择Wi-Fi或BT(蓝牙)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建立P2P(点对点)无线连接。如用户未随身携带智能手机、仅佩戴AR眼镜的场景下,AR眼镜需要支持LTE CAT.X或NR RedCap,以支持无线语音通话或数据业务,这里CAT.X可以是CAT.1,CAT.1bis,或是CAT.4。
AR眼镜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不仅要求P2P连接具有中速数传能力(<100Mbps),同时还需具备超低延时能力(毫秒级)(如端云游戏等)。然而,Wi-Fi P2P空口延时较高且不稳定,如Wi-Fi 6空口延时无冲突场景下约为20ms,无法满足延时敏感应用场景;Wi-Fi 7空口延时无冲突场景下约为4ms,但其功耗较大,会严重降低AR眼镜的电池续航能力。
为了满足穿戴式设备(例如AR眼镜)的中速、超低延时、超低功耗无线数传能力要求,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通信方法以及执行通信方法的穿戴式设备。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穿戴式设备执行的与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10,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是利用软件(程序)管理、控制硬件电路实现无线通信。通过接收器、发射器、软件应用程序和各种其他辅助系统来执行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调制器/解调器和检测器的功能。SDR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范围,并且可以编程为在该范围内的特定频率下运行;SDR可以可编程重新配置,从而用一个硬件单元产生多个无线电的功能。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穿戴式设备中配置支持SDR的DSP以及配套的RF和基带收发器PHY,通过对DSP加载所需功能的软件实现对目标数据的处理和点对点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电路设计,实现器件复用,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可以包括:按照NR Redcap或LTE 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目标数据适用通过P2P通信的形式来传输。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NR Redcap(新无线电降低能力)或LTE CAT.X(长期演进用户终端能力等级)仅是能够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协议的一些示例。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其他的3GPP通信协议或甚至非3GPP通信协议也可以使用来基于SDR技术构建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P2P通信。
穿戴式设备使用NR Redcap或LTE CAT.X协议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通信,在基于SDR技术的方案中使用NR Redcap或LTE CAT.X协议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降低硬件成本和软件开发成本,但这并不表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能使用其他3GPP或非3GPP通信协议。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外部电子设备建立远程通信,其中,远程通信是采用长期演进LTE用户设备类别CAT.X通信协议和/或新无线电能力降低NR Redcap协议建立的。亦即,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SDR方案之外,也可以保留CAT.X/RedCap等已有的蜂窝通信技术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使用SDR方案和使用CAT.X/RedCap方案之间进行切换。
例如,可以基于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建立P2P通信还是建立远程通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当外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距离穿戴式设备超出某个阈值(例如10米、20米、50米等),从而导致P2P通信的质量恶化时(例如延迟超过可用程度、信号强度低于可用程度等),可以将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间的通信切换到CAT.X/RedCap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在建立P2P通信还是建立远程通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当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一或其二者因为诸如欠费、SIM卡损坏或信号环境等原因丧失远程通信能力时,可以发生方案的切换。例如当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适于SDR方案时,可以切换到SDR方案,而当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适于CAT.X/RedCap方案时,可以切换到CAT.X/RedCap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和/或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在建立P2P通信还是建立远程通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当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一或其二者不具备支持远程通信的硬件时,可以切换到SDR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切换条件仅是为了对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而提供的一些具体示例,此处的切换方案的条件可以是导致SDR方案和CAT.X/RedCap方案之一变得优选的任何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切换到建立远程通信时,可以使用比P2P通信更大的功率来发送信号。这种方案自适应的功率调整方式能够根据适合于所使用的通信方案的功率要求来调整发射功率,从而延长穿戴式设备和外部电子设备(例如在外部电子设备使用电池时)的使用时间和电池续航能力。
在目标数据被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之后,如图1的步骤S120所示,利用该P2P通信来传输变换后的目标数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所示,该穿戴式设备包括通信模组210和与通信模组210耦接的应用处理器220。
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220配置成产生第一目标数据。
通信模组210配置成接收第一目标数据;以及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第一目标数据执行第一处理,以将第一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组210可进一步配置成按照新无线电能力降低(NRRedcap)或长期演进(LTE)用户设备类别(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第一目标数据适用通过P2P通信的形式来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组210可配置成:采用LTE CAT.X通信协议和/或NRRedcap协议建立与外部电子设备的远程通信。
同样地,NR Redcap或LTE CAT.X在此仅是能够用于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协议的一些示例。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其他的3GPP通信协议或甚至非3GPP通信协议也可以使用来基于SDR技术构建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P2P通信。穿戴式设备使用NR Redcap或LTE CAT.X协议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通信,在基于SDR技术的方案中使用NR Redcap或LTE CAT.X协议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的软硬件资源,但这并不表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能使用其他3GPP或非3GPP通信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组210可配置成:接收具有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的第二目标数据;对从第二目标数据执行与上述第一处理相逆的第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应用处理器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组210可包括基带处理器212、与基带处理器212耦接的射频收发器214、以及与射频收发器214耦接的射频前端电路216。射频前端电路216可包括功率放大器218。在P2P通信的状态下,功率放大器218可被旁路;在远程通信状态下,功率放大器218可被配置成对要通过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220可配置成:确定与外部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或与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或提供的服务,以使得通信模组210建立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P2P通信或远程通信。
例如,可以基于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建立P2P通信还是建立远程通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当外部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距离穿戴式设备超出某个阈值(例如10米、20米、50米等),从而导致P2P通信的质量恶化时(例如延迟超过可用程度、信号强度低于可用程度等),可以将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间的通信切换到CAT.X/RedCap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的能力,在建立P2P通信还是建立远程通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当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一或其二者因为诸如欠费、SIM卡损坏或信号环境等原因丧失远程通信能力时,可以发生方案的切换。例如当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适于SDR方案时,可以切换到SDR方案,而当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适于CAT.X/RedCap方案时,可以切换到CAT.X/RedCap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穿戴式设备和/或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在建立P2P通信还是建立远程通信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当外部电子设备与穿戴式设备之一或其二者不具备支持远程通信的硬件时,可以切换到SDR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切换条件仅是为了对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而提供的一些具体示例,此处的切换方案的条件可以是导致SDR方案和CAT.X/RedCap方案之一变得优选的任何条件。
可通过任何适用的方式来实现这里的功率放大器旁路。例如可使用一个或多个开关,通过对开关的打开和闭合进行控制来实现功率放大器旁路。然而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此,电路领域中可使用的任何旁路方法都可在此使用,且因此不再赘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如图3所示,该穿戴式设备包括处理器310和存储器320。存储器320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在被处理器3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310执行图1中示出的方法。
该穿戴式设备可以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扩展实现(XR)眼镜等。
需要注意的是,图2至图3仅示出了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模块/装置/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根据具体实现的功能,这些模块/装置/设备也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下面将参考图4至图7,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一个解决方案的示意图。
参考图4,穿戴式设备(例如AR眼镜)可包括用于处理AR相关功能的片上系统(ARSoC)40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AR SoC401可以利用SDR方案(SDR 405)来进行穿戴式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P2P通信。除了SDR 405之外,穿戴式设备还可以使用其他的通信方式,例如附图标记402所示的BT/BLE(蓝牙/低功耗蓝牙)通信、403所示的Wi-Fi方式以及404所示的可选的CAT.1bis方式。SDR方案可以为AR眼镜提供超低延时、超低功耗无线连接能力,在Wi-Fi P2P无法支持的时延敏感应用场景中代替403支持AR眼镜时延敏感应用服务,同时提升电池续航能力,进而提升用户沉浸式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图4中附图标记404以CAT.1bis示例,但实际上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可以是LTE CAT.X或NR Redcap。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另一解决方案的示意图。
参考图5,当AR眼镜需要支持自主无线通信能力时,由于图4中的SDR 405可以是基于例如5G Redcap定制的软件无线电(SDR),且图4中的CAT.1bis(也可以是LTE CAT.X或NRRedcap)404遵从4G通信协议的,而4G/5G融合技术业已成熟商用,考虑到AR眼镜的SDR P2P和CAT.X/Redcap这两个功能特性可以通过分时方式工作,因此可将图4中的404和405进行融合/复用设计为图5中的504,并通过模式控制选择工作在SDR P2P模式或CAT.X/Redcap模式下。这样基于SDR方案来融合CAT.X/Redcap方案,不仅可以节省一套CAT.X/Redcap模组的成本,还可以节省印制电路板(PCB)面积。
当选择SDR P2P工作模式时,其所需的天线发射功率可以小于选择CAT.X/Redcap工作模式时的天线发射功率。当采用图5所示的融合方案时,在CAT.X/Redcap工作模式可以使用例如功率放大器(PA)来放大要通过天线发射的信号。在此情况下,为了节省模组成本和/或PCB面积,CAT.X/Redcap工作模式可以使用与CAT.X/Redcap工作模式相同的射频前端电路,而通过将该PA旁路来降低SDR P2P工作模式的天线发射功率。例如,通过开关控制来旁路PA。SDR P2P工作模式下是视距内近场通信,上行信号可以不需要经过PA放大,这也是SDR P2P相较于Wi-Fi P2P具有明显功耗优势的主要原因。仅当选择CAT.X/Redcap工作模式时,上行信号才需要经过PA放大,以支持自主无线通信,如无线语音通话或无线数据业务等。
在图5的示意图中,Wi-Fi 503以虚框表示,意指Wi-Fi 503可以是可选的。由于SDRP2P可以完全替代Wi-Fi P2P,而且SDR P2P还支持极低功耗(~1mA)待机,而Wi-Fi P2P因为待机功耗太大,一般不支持待机,而是根据业务需要来启动重新建链。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特定的AR眼镜产品可以省掉Wi-Fi模组,可因此进一步降低AR眼镜成本和布板面积。图5中附图标记504以CAT.1bis示例,但实际上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可以是LTE CAT.X或NRRedcap。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穿戴式设备的内部功能示意图。
参考图6,当进行信号发送时,模式选择器603根据接收到的模式选择信号modesel确定是使用SDR P2P传输方案还是CAT.X/Redcap传输方案。当确定使用SDR P2P传输方案时,模式选择器603接通SDR P2P模块601,以将通过SDR P2P模块601处理后的目标数据传送至基带(BB,Base Band)模块604。其中,目标数据在SDR P2P模块601中例如被按照NRRedcap或LTE 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进行了处理。而当确定使用CAT.X/Redcap传输方案时,模式选择器603接通CAT.X/Redcap模块602,以将通过CAT.X/Redcap模块602处理后的目标数据传送至基带(BB)模块604。
目标数据在BB模块604经过发送数据基带(TX-DBB Digital Base Band)处理607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608,并发送到收发器模块605。在收发器模块605中,经过离散傅立叶反变换的目标数据经历发送模拟基带(TX-ABB Analog Base Band)处理609,并通过数模变换(DAC)610变换为要发送到多频段射频前端(RFFE)电路606的模拟信号。
多频段射频前端电路606中可以有用于放大CAT.X/Redcap模式下的发送信号的功率放大器(PA)。在图6所示的技术方案中,PA前后两端接有两个射频开关,当工作在SDR P2P模式时,通过该两个射频开关(SW)来旁路PA,而当工作在CAT.X/Redcap模式时,则通过该两个射频开关来开启PA。虽然图6中示出了两个射频开关,但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射频开关,或者甚至采用不需要射频开关的其他任何适用的旁路手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受具体旁路方式的限制。
经过射频前端电路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双工器(DUP)611发送到天线进行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式选择器603被设计为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当处理器执行该软件的时候实现选择SDR P2P传输方案还是CAT.X/Redcap传输方案。
图6还示出了信号接收方向的信号流程。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被通过双工器611发送到多频段射频前端处理电路606,并在其中经历低噪声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发送到收发器605。
在收发器605中对从多频段射频前端处理电路606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变换(ADC)61 2处理和接收模拟基带处理(RX-ABB)613,然后发送给BB模块604。
在BB模块604中对从收发器605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614和接收数字基带处理(RX-ABB),然后发送给模式选择器603。
接收到的信号是使用SDR P2P传输方案还是CAT.X/Redcap传输方案接收的,模式选择器603将从BB模块604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SDR P2P模块601或CAT.X/Redcap模块602进行对应的接收信号处理,例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处理。
当需要将SDR实现方案与CAT.X/Redcap方案融合时,如果存在SDR实现方案未支持的CAT.X/Redcap工作频段,则多频段射频前端电路需要进行修改以增加射频通道来支持该频段。收发器605在硬件上无需改动,仅需软件根据工作模式选择合适的配置。BB模块604可能需要一些少量的修改来支持例如特定的编解码方式。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带模块的内部功能示意图。
参考图7,当AR眼镜需要支持自主无线通信能力时,基于SDR实现方案,如果在基带模块604中不支持LTE CAT.X方案所需的编解码方式(例如Turbo/Viterbi编码器/解码器),则需要对例如前向纠错(FEC)编码器701和前向纠错(FEC)解码器702中增加对应的编解码配置,并根据工作模式选择不同的编解码配置。
本公开的SDR P2P解决方案也可以基于CAT.X(如CAT.4)来定制软件无线电。但可以参考本文基于NR Redcap定制的SDR解决方案来设计基于CAT.X的软件无线电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和/或RAM和/或ROM和RAM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持自主无线通信的穿戴设备。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由穿戴式设备执行的与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的方法,包括:
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以及
利用所述P2P通信来传输变换后的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建立远程通信,其中,所述远程通信是采用长期演进LTE用户设备类别CAT.X通信协议和/或新无线电能力降低NR Redcap协议建立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建立所述P2P通信或所述远程通信:
所述外部电子设备与所述穿戴式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穿戴式设备和/或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或
所述穿戴式设备提供的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目标数据执行处理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包括:
按照NR Redcap或LTE 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目标数据适用通过所述P2P通信的形式来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确定建立所述远程通信,使用比所述P2P通信更大的功率来发送信号。
6.穿戴式设备,包括通信模组、与所述通信模组耦接的应用处理器;
所述应用处理器配置成产生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通信模组配置成接收第一目标数据;以及采用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执行第一处理,以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变换为适于在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过点对点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模组进一步配置成按照新无线电能力降低NR Redcap或长期演进LTE用户设备类别CAT.X通信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规范对所述第一目标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目标数据适用通过所述P2P通信的形式来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模组配置成:采用LTE CAT.X通信协议和/或NR Redcap协议建立与外部电子设备的远程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模组配置成:
接收具有适于在所述穿戴式设备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通过所述P2P通信来传输的形式的第二目标数据;
对从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执行与所述第一处理相逆的第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所述应用处理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模组包括基带处理器、与所述基带处理器耦接的射频收发器、以及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耦接的射频前端电路,其中,所述射频前端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在P2P通信的状态下,所述功率放大器被旁路;在远程通信状态下,所述功率放大器被配置成对要通过天线发送的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设备,所述应用处理器配置成:确定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或与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是否具有远程通信能力;或提供的服务,以使得所述通信模组建立穿戴式设备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P2P通信或远程通信。
12.穿戴式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89484.9A CN116886110A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通信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89484.9A CN116886110A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通信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86110A true CN116886110A (zh) | 2023-10-13 |
Family
ID=8826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89484.9A Pending CN116886110A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通信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86110A (zh) |
-
2023
- 2023-07-19 CN CN202310889484.9A patent/CN11688611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56751B1 (en) | Variabl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 |
US7991364B2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figurable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filtering | |
KR101836199B1 (ko) | 다중모드 무선 단말기 | |
US10128895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KR101713930B1 (ko) | 휴대 단말기의 송신 장치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 |
KR20150043165A (ko) | 다수의 무선통신 기술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 |
EP1525671A1 (en) | Multiple mode rf communication device | |
JP2005514829A (ja) | 連続モードで動作する送受信機を有するマルチモード移動体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
WO2015131456A1 (zh) | 多模双通终端 | |
CN108833701B (zh)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系统及终端 | |
CN115412118B (zh) | 一种多工器,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20090186607A1 (en) | Multi-standby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conference call using the same | |
WO2024174635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9338275B2 (en) | Terminal network for wireless voice communication | |
US9628137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
US9497799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F signal processing components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 |
CN116886110A (zh) | 通信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 |
CN116321085A (zh) | 一种短距离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WO2020155114A1 (zh) | 一种天线选择的方法、终端设备 | |
CN104053220A (zh) | 基于pcm的多卡多待3g功能模组 | |
CN219918925U (zh) | 一种射频模组和射频芯片 | |
CN111262964B (zh) | 分体式移动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774988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radio multi-device communication | |
CN116667872A (zh) | 通信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多输入多输出电路及设备 | |
CN118870331A (zh) | 一种无线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