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86A - 绝热烹调容器 - Google Patents

绝热烹调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86A
CN1168786A CN 97112713 CN97112713A CN1168786A CN 1168786 A CN1168786 A CN 1168786A CN 97112713 CN97112713 CN 97112713 CN 97112713 A CN97112713 A CN 97112713A CN 1168786 A CN1168786 A CN 1168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ly insulated
insulated container
handle
handles
cooking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1127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力也
村上靖浩
初本邦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Oxygen Co Ltd
Nippon Sa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a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anso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a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用单手携带,携带时不易摇晃,手柄自身轻且小型的绝热烹调容器,具有上部开口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11,经合叶13可自由开合地安装在该绝热容器开口12上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盖14,以及可自由取放地安放于该绝热容器内的烹调锅15;其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绝热容器与绝热烹调盖任一个上的杆状两手柄16、17在各自立起时,安装成使包含这些手柄的中央部分的中央附近部分相重合。

Description

绝热烹调容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热烹调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携带用手柄的便携式绝热烹调容器。该烹调容器适用于利用加热等方法将半烹调食物保温,制成烹调成品等烹调方法。
一般的食物加热烹调加工是用电加热或明火进行,但在这种烹调法中,因过热而易产生煮烂,烧焦等现象,此外具有能量消耗大的问题。已知的作为能消除上述问题的烹调法是将所希望的生蔬菜或谷物浸渍在热汤或沸腾的煮汁中,通过对半烹调后加热状态的食品进行长时间保温而作成烹调成品的。
作为以往的绝热烹调器,是在烹调材料预加热成半烹调品后,将烹调锅放于绝热容器内,将绝热容器密闭,并保持规定时间的绝热状态而进行烹调,例如已在日本实开平5-21835号公报中加以记载。图20示出此公报记载的绝热烹调器。
图20所示的绝热烹调容器1是由做成有底圆筒状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2,通过合页可自由开合地安装于此绝热容器2开口周缘上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盖3,以及安放于绝热容器2内带盖5的烹调锅4构成。
绝热容器2是一种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内容器与比该内容器要大的外容器、在各容器间带有间隙并使之接合成一体的双重壁容器,而且在该双重壁容器内外容器间的间隙中设有真空绝热层或绝热材绝热层。作为用于形成绝热材绝热层的绝热材料有发泡苯乙烯,发泡聚氨酯等有机发泡体,珍珠岩等无机粉末,或者是封入比空气热传导率低的气体如氙、氪等绝热气体。
此绝热容器2的开口部上固定着肩部件6。此肩部件6上安装着大致做成半圆形的带状的手柄7。此手柄7的两端部可在肩部件6上自由回转。在绝热容器盖3的周缘设有锁片8,当绝热容器盖3合上绝热容器2的开口,手柄7立起处于大致垂直位置时,锁片与该手柄7的两端部相接合,阻止绝热容器盖3朝开启方向移动。
这种以往的绝热烹调器1是将要加热烹调的食物等放入烹调锅4内,加热成半烹调状态后,将烹调锅4安放于绝热容器2内,通过合上绝热容器盖3,使绝热容器2内的烹调锅4处于保温状态,以长时间保持烹调时的温度。然后,在将烹调锅4放在绝热容器2内保温的期间里进行煎煮等烹调。在搬运此绝热烹调器1时,使手柄7沿大致垂直方向立起,锁片8与手柄7端部接合,在关合状态下锁住绝热容器盖3,手持手柄7进行搬运。
可是,对于图20所示的绝热烹调器1,虽能通过设置手柄7而可以单手携带,但手持手柄7携带之际,不能防止绝热烹调器1的摇晃,特别是以手柄7的两端部为轴,增大了容器的摇晃幅度,有由于摇晃使烹调锅4内食物溢出之虞。
此外,因手柄7为1只,为使其具有承受装有食物的绝热烹调器全部重量的机械强度,有必要使手柄7自身加粗并使手柄轴部加大。
此外,用绝热容器的上端部径向相对方式设置2个板状把手的结构代替手柄7时,由于携带时用两手拿着把手,两手占用着不适宜携带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能用单手携带、携带时不会摇晃而且手柄自身重量轻且小型化的绝热烹调容器。
本发明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发明是具有上部开口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通过合页或螺旋接合可自由开合地安装于该绝热容器开口上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盖、以及可取放自如地安放于该绝热容器内的烹调锅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容器与所述绝热烹调盖任一个上安装着两端部可自由回转的2个手柄,当它们分别立起时,在包含这些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相互重合。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容器的外周表面上部固定着可自由回转地安装着所述2个手柄两端部的肩部件。
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容器的外周表面上部安装着可自由回转的所述2个手柄的两端部。
权利要求4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容器上可装卸自由的装有环状肩部材本体,而该本体上装有旋动自由的所述二个手柄的肩部材安装于该绝热容器上。
权利要求5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所述绝热容器盖上。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到所述绝热容器盖上,而且在所述烹调锅上,使两端部可自由回转的锅把手装到该烹调锅上。
权利要求7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所述绝热容器盖上,将所述烹调锅安放于所述绝热容器内,而且在该绝热容器盖闭合状态下,从该绝热容器盖径向向外延伸出的烹调锅把手径向相对设置,而且在前述2个手柄倒置状态时在其包括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于所述烹调锅把手相接触。
权利要求8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与所述绝热容器盖上,而在该绝热容器盖上设有手柄倒置时安放这些手柄的凹部。
权利要求9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手柄,至少一个手柄的一部分,在将该手柄移至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时,以与该绝热容器盖外表面相接触的方式阻止该绝热容器盖朝开启方向移动。
权利要求10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将两侧的手柄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重合时,含有前述2个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上设有大致垂直的接触面。
权利要求11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手柄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重合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上形成使两方的该接触面自由装拆地接合的临时固定装置。
权利要求12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中1~11任一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将包含所述2个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比所述绝热容器要软的材料制成。
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具有上部开口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通过合页可自由开合地装于该绝热容器开口上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盖、以及可自由取放地安放于该绝热容器内的烹调锅的绝热烹调容器,由于在绝热容器与绝热烹调盖任一上设置了两个两端部可旋动自由的手柄,当它们分别立起时,包含这些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相重合,所以在握持着运送绝热烹调容器之际,这2个手柄呈立起状态,使包含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重合,通过握持其中央部分进行携带,能用单手拿起绝热烹调容器,携带容易。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通过将2个手柄各自两端部可自由旋动地装在绝热容器上,因各手柄是将两端部作为轴可自由起伏地移动从而操纵便利,在使各手柄立起,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呈重合状态下持拿时,由于各手柄转轴的不同,不会增加绝热容器的摇晃幅度,因抑制了摇晃,在携带绝热烹调容器时,能防止因摇晃容器使内容物溢出问题发生。
权利要求3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将2个手柄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绝热容器的外周表面上部的结构,省去了肩部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数目及削减肩部件安装工序。
权利要求4的发明通过将2个手柄的两端部可自由旋动地安装于可自由装拆于绝热容器的环状肩部件本体上,在不携带绝热容器而置于规定位置使用情况下,能将多余的手柄连同肩部件一起省去,而在携带之际,如果装上肩部件,可简单地用携带手柄持握着运送,由于可以根据绝热烹调器的使用方式选择肩部材的装卸,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5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将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绝热容器盖上的结构,通过将2个手柄装在绝热容器盖上,能够缩小各手柄的长度,并能使手柄小型化、轻量化。
权利要求6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将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绝热容器盖上、而将两端部可自由回转的锅手柄安装于所述烹调锅上的结构,能够简化绝热烹调容器的结构,并能降低制品成本。此外,在绝热容器盖闭合状态下,由于烹调锅把手也能收藏起来,绝热容器盖可以完全堵住绝热容器的开口,提高了保温性能。
权利要求7的发明由于是将2个手柄各自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绝热容器盖上,将烹调锅安放于所述绝热容器内且合上绝热容器盖状态下在该绝热容器盖径向向外延伸的烹调锅把手以径向对置位方式设置在该烹调锅上,且将2个手柄以倒置状态下将包含其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与烹调锅把手接触地布置着,所以在使倒置状态的手柄立起时易抓手柄,使操纵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8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将2个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于绝热容器盖上,而且在该绝热容器盖上设置了当手柄倒置时收纳手柄的凹部,所以手柄倒置时不妨碍操作,并且由于与绝热容器盖成为一体而使制品的造形美观。
权利要求9的发明是通过将2个手柄以在至少其中一方的一部分在该手柄移至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时与该绝热容器盖外表面相接触,而阻止该绝热容器盖朝开启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从而在携带绝热烹调容器时,即使万一由钩部解除了绝热容器盖的接合状态,也不会开启绝热容器盖,防止容器内容物的溢出,并且能够防止因盖开启所致绝热容器温度下降现象。
权利要求10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在使两方手柄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重合时,在包含2个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上设有大致垂直的接触面的结构,当2个手柄立起时,在绝热容器盖上方双方接触面相互重合,成为易于握持的形状,从而易抓拿2个手柄,携带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11的发明由于采用了在所述接触面上形成使两方的该接触面可自由装卸地重合的临时固定结构,能在使2个手柄立起时临时固定,携带时一旦使绝热烹调容器放置并再次携带时,不会使手柄下落,使携带更方便。
权利要求12的发明通过使包含2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的至少一部分用比所述绝热容器要软的材料形成,使2手柄立起接触面彼此接触,由于包含其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由手持携带时手与软质材料相接触,在携带装有较重食物的绝热烹调容器时,不会因较重弄痛手使携带变得容易。此外,如在接触面的相反面上形成软质部,由于手柄放倒时该软质部与绝热容器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即使手柄磨擦也不会造成绝热容器外周表面的伤痕,从而防止了损伤绝热容器外观的现象。
图1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的第1形态的斜视图,
图2示出图1绝热烹调容器开盖状态的斜视图,
图3是图1绝热烹调容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容器的钩部与其周围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5示出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6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2形态的斜视图,
图7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2形态的斜视图,
图8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2形态的斜视图,
图9是图8绝热烹调容器的俯视图,
图10示出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1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5形态的斜视图,
图12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6形态的斜视图,
图13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7形态的斜视图,
图14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8形态的斜视图,
图15是图14容器主要部分放大的斜视图,
图16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9形态的斜视图,
图17示出第9形态的手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18示出图17变形例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19示出第9形态的手柄另一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20示出以往绝热烹调容器分解斜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第1形态)
图1~4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第1形态的视图。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做成上部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它是由具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11,通过合页13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该绝热容器11开口12上的、具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盖14,可自由取放地安放于该绝热容器11内的烹调锅15构成。
此绝热烹调容器10的特征在于,使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绝热容器11上的2个手柄16、17在它们各自立起时、配设成含这些手柄16、17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重合。此外,使含上述手柄16、17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重合的构造并不限于使手柄16,17中央部分重合的构造,也可以是与中央部分不接触而使其两端部重合的结构。
绝热容器11为将有底圆筒状的内容器与比其稍大的外容器相组合的金属制双重壁容器。此绝热容器11具有真空密封住内外容器间间隔的真空绝热、在内外容器间的间隙内充填有机发泡体或无机粉末等绝热材料的绝热材绝热、或者是在内外容器间的间隙封入比空气热传导率要低的气体例如氙气或氪气等的气体绝热的某一种的绝热结构。
此绝热容器11的外周面上部固定着肩部件21,它具有使前述绝热容器盖14可开合安装的合页13,设置在与该合页13径向对置位置上、将位于绝热容器盖14周缘的钩接合部18可装拆地连接固定的钩部19,以及装在前述2个手柄16、17两端部的4个安装部20等。这些安装部20上可自由回转地安装着2个手柄16、17的两端部。此外,在沿着与该肩部件21的合页13与钩部19连线的垂直线的位置上,设置着径向向外呈板状延伸的2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
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形成于肩部件21上的4个安装部20分别位于合页13两侧附近位置上及钩部19两侧附近位置上,由此,2个手柄16、17具有沿着前述2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连线可起伏移动的结构。这些肩部件21及2个手柄16、17可以由聚丙烯、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制成,而且肩部件21可以通过强制嵌合于绝热容器11外周面上部的凹部或凸部内而固定。
这些手柄16、17弯曲成呈略半圆形的板带状,在其两端部形成使位于肩部件21上的安装部20装配插入的贯通孔。此外,肩部件21的安装部20设有从径向向外伸出、插入前述手柄16、17端部贯通孔的销,以及比设在该销前端的贯通孔直径要大的止拨部件。
如图4所示,设在前述肩部件21上的钩部19具有使肩部件21外周面一部分朝径向外延伸的基部23,与该基部23相接合的,且其上端形成朝斜下方延伸的前端部24的动作部25,以及将该动作部25的下部施加朝径向向外方向的力的弹簧26。此钩部19在合上绝热容器盖14状态下将动作部25的前端部24接合于位于该绝热容器盖14周缘的凹状的钩接合部18内,阻止绝热容器盖14朝开启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将绝热容器盖维持在关合状态。将开启状态的绝热容器盖14合上时,前端部24与盖14的钩接合部18下部的斜面配合接触并朝径向向外推出,在该盖14合上时刻,该前端部24与钩接合部18相接合。将关合状态的绝热容器盖14开启之际,通过将动作部25的下端部压入内侧,由于前端部24朝从钩接合部18脱出方向移动、释放接合状态,从而可以边推动作部25的下端部边开启绝热容器盖14。此外,在前述合页13上附设着对绝热容器盖14在开启方向施压的弹簧也是可以的。
前述绝热容器盖14的结构如图4所示,将圆板状的上部件27与下部件28相组合装配,在形成于两者间的空间内充填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的有机发泡体或珍珠岩等无机粉末构成的绝热部件29。此绝热容器盖14装在肩部件21的合页3上。与此合页安装位置径向对置的位置上形成径向向内凹的钩接合部18。另外,在沿垂直于合页13与钩接合部18连线的直线的周缘部即相对前述绝热容器把手22、22的相对位置上还形成用于使后述的烹调锅把手34的前端部朝外伸出的切口30、30。此外,在该盖14的下部件28下面侧形成合上该盖14时安放烹调锅盖33的把手37的凹部31。
前述烹调锅15具有锅体32,装于该锅体32上部开口的烹调锅盖33,以及设置在该锅体32径向对置位置处的2个烹调锅把手34、34。烹调锅把手34是从固定于锅体32的外周表面上的基端起向上一直延伸到比锅体32的开口要高的位置,进一步地,烹调锅把手34由沿径向外伸的把手柄部35与设置在该把手柄部35前端的把持部36构成。烹调锅盖33的上部中央装有把手37。
如此构成的绝热烹调容器10用烹调锅15加热烹调食品或进行半烹调,将烹调锅15安放于绝热容器11内,当烹调锅把手34、34与绝热容器把手22、22相吻合时,关上绝热容器盖14。一旦关上绝热容器盖14,钩部19的前端24与盖14侧的钩接合部18相接合以阻止绝热容器盖14朝开启方向移动,维持关合状态。安放于绝热容器11内的烹调锅15由于绝热容器11及盖14的绝热效果,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加热后的温度,并在烹调锅15内食物进行烹调、放置期间成为完全烹调状态。在携带此绝热烹调容器10时,如图3所示,使2个手柄16、17立起,成为使包含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相重合状态,用手持拿含有其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在取出烹调锅时,推压钩部19的下部,因钩部19对绝热容器盖14的锁定加以解除,开启绝热容器盖14,用手拿烹调锅把手34、34的把持部36、36。
本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由于采用了2个手柄16、17它们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绝热容器11上,在各自立起状态时,包含这些手柄16、17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重合的结构,从而在握持运送绝热烹调容器10之际,使这2个手柄16、17成为立起状态,使含有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相重合,通过持握此中央部分,能用单手拿起绝热烹调容器10,携带便利。
此外,通过将2个手柄16、17的各自两端部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绝热容器11上,各手柄16、17由于以两端部作为轴可自由起伏动作所以操纵比较容易,在使各手柄16、17立起及在使包含中央部的中央部附近重合状态下拿起时,由于各手柄16、17的转轴不同,不会增大绝热容器11的摇晃,因抑制了摇晃,在绝热烹调容器10携带时,能够防止因摇晃使锅内食品溢出现象。
图5是本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的变形例。上述的绝热烹调容器10,如图3所示,是将形成于肩部件21上的4个安装部20分别位于合页13两侧附近位置及钩连接固定部19两侧附近位置,由此,两个手柄16、17沿前述2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连线起伏移动的结构。
在图5所示变形例中,采用了4个安装部20形成于肩部件21的2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两侧附近位置,两个手柄16、17的两端部安装在这些安装部20上,并且两个手柄16、17沿着合页13与钩部19的连线起伏移动的结构。
即使如图5所示变形例方式设置2个手柄16、17,也能获得与上述绝热烹调容器10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2形态)
图6示出本发明绝热烹调容器的第2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40的结构具有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大致相同的构成部件。其绝热烹调容器40省去了绝热容器11的肩部件21,在绝热容器11上部的外表面设有合页13、钩部19以及径向对置的两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同时,4个安装部20设置于绝热容器11上部的外表面上,这些安装部20上可自由回转地分别安装着两个手柄16、17的两端部。
此第2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40能得到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同样的效果,且由于采用了省去肩部件21的结构,还能减少部件数目和减少肩部件21的安装工序。
(第3形态)
图7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3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50具有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大致相同的构件,其特征在于装有两个手柄16、17的肩部件51可装卸地安装到绝热容器11上。此肩部件51可插入绝热容器11上,由与绝热容器11的把手22、22接合的环状肩部件本体52、设置在该本体52外周上的4个安装部53以及将其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这些安装部53上的2个手柄16、17构成。绝热容器11的上部外表面上设有合页13,钩部19,径向对置的两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
此第3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50能获得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相同的效果,还通过在绝热容器11上安装着易装拆的肩部件51这样的结构,在用于不携带此绝热烹调容器时放置在给定位置上的情况下,能省去多余手柄16、17,而在携带时,如果装上肩部件51,简单地握持携带用手柄16、17加以运送,可以根据绝热烹调容器的使用方式,方便地选择肩部件51的装卸。
(第4形态)
图8及图9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4形态。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60具有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大致相同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手柄16、17装在绝热容器盖14上。
绝热容器11的上部外周上固定着肩部件61,它具有合页13、钩部19以及径向对置设置的两个绝热容器把手22。
绝热容器盖14的结构如图4所示,形成有设置于绝热容器11的合页13与钩部19的两侧附近的4个安装部62,2个手柄16、17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这些安装部62上。
此绝热烹调容器60能获得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将两个手柄16、17装在绝热容器盖14上这样的结构,因各手柄16、17的位置比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的要更朝上方,从而可以缩短各手柄16、17的长度,能使手柄16、17小型化、轻量化。
图10示出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的变形例。上述的绝热烹调容器60的结构,如图9所示,是将形成于绝热容器盖14上的4个安装部20分别形成于合页13两侧附近位置及钩连接固定部19的两侧附近位置上,由此两个手柄16、17沿前述两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连线可作起伏移动。
而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是将4个安装部62以与肩部件21的两个绝热容器把手22、22的两侧附近位置相一致的形成于绝热容器盖14上,两手柄16、17安装在这些安装部62上,两手柄16、17沿合页13与钩部19的连线可起伏移动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变形例设置两个手柄16、17,也能得到与上述绝热烹调容器60同样的效果。
(第5形态)
图11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5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70具有与上述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60大致相同的构件,它的结构是,将两个手柄16、17装在绝热容器盖14上,采用的烹调锅具有与图20所示的绝热烹调器1中的烹调锅4相同的可自由起伏的手柄,且省去了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60中肩部件21的绝热容器把手22、22和绝热容器盖14的切口30、30。
此绝热烹调容器70通过采用将两个手柄16、17装在绝热容器盖14上的结构,能获得与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60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采用的烹调锅具有可在烹调锅上自由起伏的手柄以及省去肩部件21的绝热容器把手22、22与绝热容器盖14的切口30、30的结构,能够简化绝热容器的结构,降低制品成本。
(第6形态)
图12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6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80具有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大致相同的构成,其特征在于,两手柄16、17处于倒置状态之际,包含这些手柄16、17中央的中央部附近与在绝热烹调盖14的径向向外伸出的烹调锅把手34、34的把持部36、36上表面相接触的结构。
这些手柄16、17的长度为,在它们各自立起状态下包含各中央部的中央部附近重合,而在倒置时与把持部36、36的上表面相接触。此外,可以在与含有这些手柄16、17中央的中央附近部的把持部36、36相对应的位置形成与把持部36、36相重合的凹部。
此绝热烹调容器80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采用将两个手柄16、17倒下时这些手柄16、17的中央部与朝绝热烹调盖14的径向外伸的烹调锅把手34、34的把持部36、36上表面相接触的结构,在使倒置状态的手柄16、17立起之际,容易抓住手柄16、17,从而易于操作。
(第7形态)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7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90具有与上述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60大致相同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手柄16、17装在绝热容器盖14上的同时,在绝热容器盖14的周表面形成可收容这些倒置状态时手柄16、17的凹部91、91。
在图13所示例中,圆弧状手柄16、17装在绝热容器盖14上,在绝热容器盖14上形成与这些手柄16、17相重合的圆弧状凹部91、91,将这些成为倒置状态的手柄16、17安放于凹部91、91,从而得到使这些手柄16、17与绝热容器盖14成一体的外观。手柄16、17与凹部91、91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弧状。此外可以在手柄16、17上设置上提用把手。
此绝热烹调容器90能得到与上述第4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60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在绝热容器盖14的周表面形成可收容这些倒置状态时的手柄16、17的凹部91、91,不妨碍手柄16、17的倒置,并且由于与绝热容器盖14外观一体化而使制品造形美观。
(第8形态)
图14及图15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8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0具有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大致相同的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在两个手柄16、17处于比绝热容器盖14更上方位置时,这些手柄16、17的一部分与绝热容器盖14表面相接触、能阻止该绝热容器盖14朝开启方向移动的结构。
两个手柄16、17与绝热容器盖14表面相接触部分101可以用例如含氟树脂等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涂敷。此外,该接触部分可以用弹簧、橡胶等缓冲手段保持弹性。
此绝热烹调容器100能获得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同样的效果,此外,在两个手柄16、17处于比绝热容器盖14更上方位置时,通过采用这些手柄16、17的一部分与绝热容器盖14表面接触、能阻止该绝热容器盖14朝开启方向移动的结构,增加了与维持绝热容器盖14关合状态的钩部19与钩接合部18相类似的锁定机构,能在手柄16、17立起时使这些手柄16、17的一部分与绝热容器盖14的表面相接触,阻止该绝热容器盖14朝开启方向移动,通过设有第2锁定机构,在携带绝热烹调容器时,即使万一因钩部19使绝热容器盖14的接合状态被解除时,也不会使绝热容器盖14打开,防止了锅内食物外泄,而且能够防止因盖14打开、绝热容器11的温度下降。
(第9形态)
图16示出本发明的绝热烹调容器的第9形态。
此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10具有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大致相同的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两端的手柄于绝热容器盖14上方重合时,在包含2个手柄112、113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设有大致垂直的接触面114、115。这些手柄112、113制成在包含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上使前述接触面114、115的弯曲状的板带状。这些手柄112、113在立起时在绝热容器盖14上方,双方的接触面114、115重合,包含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成为2板重叠的、易握持的板状。此外,在手柄112、113落下状态下,成为沿绝热容器1 1的外周表面相邻接的状态。
手柄112、113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例,通过将包含圆弧状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切口并使中央部低洼,从而立起时形成垂直的接触面也是可以的。
此绝热烹调容器110能获得与上述第1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10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两手柄在绝热容器盖14上方重合时,在包含两手柄112、113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上设有大致垂直的接触面114、115,在两个手柄112、113立起时,双方接触面114、115在绝热容器盖14上方重合,包含这些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成为两板重叠、易握持的板状,从而容易抓握两手柄112、113,使携带容易。
图17及图18示出前述第9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的变形例。在此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两个手柄112、113的接触面114、115上形成可使双方接触面相互间自由装拆接合的临时固定手段116。此临时固定手段116如图17、图18所示,可以是在一方接触面侧形成的突起可自由装拆地插入在另一方接触面侧形成的上下突起之间的结构,例如,采用将有弹性的钩片与在另一方表面上形成的沟或孔相接合的结构,将球状突起插入孔中的结构。
特别是也可以使用带状或纽状皮带将两个手柄接通并将它们扎紧的手段。
此外,如图18所示,如采用在一方的接触面侧并排设置上下突起117与插入突起118的结构的话,使用由同一成形金属模具制作的手柄112、113就能较好地实现接触面彼此间的临时固定。另外,此临时固定手段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垂直手柄接触面,也可以采用任何形式的接触面。
在此例中,通过在2个手柄112、113的接触面114、115上形成可使两方接触面彼此间自由装拆接合的临时固定手段116,在两个手柄112、113立起时能够临时固定它们,如在携带中将绝热烹调容器放置一下而在再次携带之际,不会发生手柄下落现象,使携带更加便利。
图19示出前述第9形态的绝热烹调容器的变形例。在此变形例中,其特征在于,在各手柄112、113的接触面114、115相反面上设有比绝热容器11各部材料要软的材料构成的软质部119。此软质部119可以是,例如将橡胶等软质树脂构成的片材热熔于接触面114、115相反面上且用粘接剂牢固地粘接固定形成。
通过将软质部119设置在这样的手柄112、113上,2个手柄112、113立起使接触面114、115彼此接触,用于握持携带包含其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时,因手接触到软质部119,在携带装入锅内物较重的绝热烹调容器之时,不会因为过重而使手疼痛,使携带容易。此外用橡胶形成软质部19,通过按照需要在其表面形成防滑的凹凸,携带时用手持的手柄中央部不会打滑,更易于携带。再者,在接触面114、115相反面上形成软质部119的话,当手柄112、113处于倒置状态时,由于该软质部119与绝热容器11的外周表面相接,即使手柄112、113摩擦,也不会损伤绝热容器11的外周表面,从而能够防止发生损伤绝热容器11外观的情况。

Claims (12)

1、一种绝热烹调容器,它具有上部带开口的有绝热性的绝热容器,有绝热性的、经合页或螺旋配合可自由开关地安装于该绝热容器开口上的绝热容器盖,可自由取放地安放于该绝热容器内的烹调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热容器与绝热烹调盖任一个上安装着其两端部可自由回转的两个手柄,当它们各自立起时,其包含这些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相重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容器的外周表面上部固定着可自由回转地安装着所述两手柄的两端部的肩部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热容器的外周表面上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着所述两个手柄的两端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两手柄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环状肩部件本体上的肩部件装在该绝热容器上,而环状肩部件本体可自由装拆地装于所述绝热容器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手柄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而且在所述烹调锅上使其两端部可自由回转的锅手柄装在该烹调锅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装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并且将所述烹调锅安放于所述绝热容器内,而且在该绝热容器盖闭合状态下从该绝热容器盖径向向外延伸的烹调锅把手设置在径向相对位置上、所述两手柄在倒置状态时,包含其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与所述烹调锅把手相接触地将所述两个手柄配置在所述烹调锅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手柄各自的两端部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且在手柄倒置时在该绝热容器盖上设置安放这些手柄的凹部。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手柄如此配置,即至少其一方的一部分,在使该手柄移至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时,与该绝热容器盖外表面相接触以阻止该绝热容器盖朝开启方向移动。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当两方的手柄在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重合时,在包含所述2个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上设有大体垂直的接触面。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在所述两手柄的所述绝热容器盖上方重合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上形成可与两方的该接触面自由装拆接合的临时固定手段。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热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使包含所述两手柄中央部的中央附近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用比所述绝热容器要软的材料形成。
CN 97112713 1996-06-12 1997-06-12 绝热烹调容器 Pending CN1168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1381/96 1996-06-12
JP15138196A JP3671409B2 (ja) 1996-06-12 1996-06-12 断熱調理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86A true CN1168786A (zh) 1997-12-31

Family

ID=1551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112713 Pending CN1168786A (zh) 1996-06-12 1997-06-12 绝热烹调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671409B2 (zh)
CN (1) CN116878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9288C (zh) * 2004-06-11 2008-05-21 田北技研株式会社 炭炉
CN102599799A (zh) * 2011-01-20 2012-07-25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绝热烹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9746A (ja) * 2001-06-15 2002-12-24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断熱調理器具
US6721996B2 (en) * 2001-08-13 2004-04-20 Vincent P. Tippmann, Sr. Removable handle for pans
KR101432706B1 (ko) * 2012-12-12 2014-08-25 주식회사 한경희생활과학 보온용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9288C (zh) * 2004-06-11 2008-05-21 田北技研株式会社 炭炉
CN102599799A (zh) * 2011-01-20 2012-07-25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绝热烹调器
CN102599799B (zh) * 2011-01-20 2016-07-13 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 绝热烹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671409B2 (ja) 2005-07-13
JPH09327394A (ja) 1997-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95763C (fi) Kannellinen kulho, jossa on ilmareikä
CN1106186C (zh) 隔热炊具
CN1168786A (zh) 绝热烹调容器
CN1656900A (zh) 带有把手的软模具
CN101031482A (zh) 容器的密封装置
CN1168785A (zh) 绝热烹调容器
US20090230135A1 (en) Round rotating cooking pot
CN1185724A (zh) 蓄热锅和绝热烹调容器
CN103070598B (zh) 一种便携式慢炖锅
CN205514159U (zh) 烹饪器具
CN207355966U (zh) 烹饪器具
CN207220668U (zh) 烹饪器具
CN103976662A (zh) 一种电饭煲用自动卸米装置
KR20090012204U (ko) 자동 진공기능을 갖는 조리용기
CN1049107C (zh) 绝热烹调器
US20130000492A1 (en) Hot-air dual-purpose stove
KR200449342Y1 (ko) 경량화된 압력조리기구
CN2224582Y (zh) 绝热烹调器
KR102299435B1 (ko) 조리기기
JP2833518B2 (ja) 保温器具
JPH0417506Y2 (zh)
US20140053738A1 (en) Slow Cooking Appliance with Latching Arrangement
JP2003335356A (ja) ゴム製蓋
CN209840177U (zh) 一种新型木炭炉
CN2231894Y (zh) 绝热烹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