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3504A -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3504A
CN116863504A CN202310820700.4A CN202310820700A CN116863504A CN 116863504 A CN116863504 A CN 116863504A CN 202310820700 A CN202310820700 A CN 202310820700A CN 116863504 A CN116863504 A CN 116863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station
information
animal
spec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0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佳纯
蒋新生
林桂庆
胡辉伦
李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ew Tow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ew Tow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ew Tow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ew Tow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207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635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63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3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5/00Feeding devices for stock or game ; Feeding wagons; Feeding stacks
    • A01K5/02Automatic devices
    • A01K5/0291Automatic devices with timing mechanisms, e.g. pet fee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39/00Feeding or drinking appliances for poultry or other birds
    • A01K39/01Feeding devices, e.g. chainfeeders
    • A01K39/012Feeding devices, e.g. chainfeeders filling automatically, e.g. by gravity from a reserve
    • A01K39/0125Panfeeding systems; Feeding pa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5/00Feeding devices for stock or game ; Feeding wagons; Feeding stacks
    • A01K5/02Automatic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5/00Feeding devices for stock or game ; Feeding wagons; Feeding stacks
    • A01K5/02Automatic devices
    • A01K5/0275Automatic devices with mechanisms for delivery of measured d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rd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生物监控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监控系统包括:定点监控站、移动监控站、排遗采集站、信息中转站、诱食站和总控室,其中总控室通过信息中转站连接于定点监控站和移动监控站,用于根据定点监控站的定点监控信息和移动监控站的动态监控信息,分析获得物种特征及动物和植物的种类;相较于现有技术,总控室根据获取到的定点监控信息、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排遗样品,分析物种特征并判断动物的种类,以实现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监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
现有的针对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的监控主要通过设立固定的检测点进行监控,受动物的动态特性影响,这种方法并不适用动物多样性的监控;现有的针对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的监控主要通过GPS来进行定位监控,受GPS定位设备的电池限制,难以做到长时间的定位监控;基于动物的温度特性,也有通过红外识别技术对外物种的种群进行数量统计,采用红外识别技术来对族群进行数量统计,需要工作人员近距离工作,对动物和工作人员之间都存在一定危害。
因此,现有的技术难以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和方法,用于实现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包括:
定点监控站,用于监控植物和途经所述定点监控站的动物,并发出定点监控信息;
移动监控站,用于监控动物,并发出动态监控信息;
排遗采集站,靠近所述定点监控站设置,用于采集动物排遗样品,并发出排遗堆积信息;
信息中转站,连接所述定点监控站、所述移动监控站和所述排遗采集站,用于接收并转发所述定点监控信息、所述动态监控信息和所述排遗堆积信息;
总控室,连接所述信息中转站,用于根据所述定点监控信息和所述动态监控信息,分析获得物种特征及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所述总控室内置有样品运输装置,所述总控室根据所述排遗堆积信息向所述样品运输装置发出样品输送信息,所述样品运输装置根据所述样品输送信息将对应排遗采集站的动物排遗样品运送至总控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定点监控站用于监控自身所在区域的植物和途径定点监控站的动物,并通过信息中转站将定点监控信息发送给总控站;移动监控站,能够在待监控范围内运动,并监控动物,通过信息中转站将动态监控信息发送给总控站;排遗采集站,靠近定点监控站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查找排遗采集站的具体位置;排遗采集站用于采集动物排遗样品,并将排遗堆积信息通过信息中转站发送给总控室;相较于现有技术,总控室根据获取到的定点监控信息、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排遗样品,分析物种特征并判断动物的种类,以实现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诱食站,所述诱食站靠近所述定点监控站设置,所述总控室通过所述信息中转站连接所述诱食站,以远程控制所述诱食站投放食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诱食站用于引诱动物在定点监控站附近进食,以近距离监控动物的具体情况;总控室通过信号中转站连接于诱食站,用于控制诱食站投放食物的种类、食物量和投食时间,以合理引诱动物聚集,降低因过多的人为干预而导致影响动物捕食本能的可能性。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应用于上述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所述植物种类分布图和所述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以利于工作人员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根据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以利于工作人员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动物的种类多样性;相较于现有技术,将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进行有机结合分析,预测出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以有针对性保护珍稀动物,进而提高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包括: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在所述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的定点监控站赋予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
基于所述静态位置标识、所述定点监控信息和植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每种植物的数量;
基于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每种植物的数量,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位置的定点监控站赋予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以便于各定点监控站的寻址,且利于不同位置定点监控站发出的定点监控信息的区分;再根据静态位置标识、定点监控信息和植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出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其每种植物的数量,以分析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范围内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最后,根据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其每种植物的数量,在目标监控范围内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地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植物种类分布图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包括:
基于所述静态位置标识、所述定点监控信息、排遗分析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动态监控信息,在所述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的移动监控站赋予对应的动态位置标识;
基于所述动态位置标识、所述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移动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
基于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和每个移动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于监控植物的定点监控站也用于监控动物,定点监控信息为监控影像,既包括植物影像信息又包括动物影像信息,通过静态位置标识、定点监控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出对应的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以利于工作人员分析定点监控站附近动物的种类多样性,并且在发现珍稀动物时,还能够通过静态位置标识快速寻址,以快速找到珍稀动物并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排遗分析信息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定点监控站监控动物影像存在的不足,例如某种动物体型较小且常处于树冠层活动,通过排遗分析信息即可确认某一定点监控站是否存在该动物的分布;每个移动监控站均会持续发送的动态监控信息给总控站,而总控站会给每个移动监控站发出赋予动态位置标识,以对各移动监控站进行区分,便于移动监控站的寻址;通过动态位置标识、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移动监控站运动路径上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有利于弥补定点监控站的不足,提高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精准度;最后,根据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和每个移动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地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动物种类分布图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于所述植物种类分布图和所述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包括:
从所述植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的动物的食物分布图;
从所述动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动物的目标种群分布图;
根据所述食物分布图和所述目标种群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植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的动物的食物分布图,根据动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动物的目标种群分布图,其中,本方案的对应种类的动物主要针对珍稀动物,再根据食物分布图和目标种群分布图,预测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从而利于工作人员在迁徙路径上观测目标动物的群落情况。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根据所述食物分布图和所述目标种群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对应的诱食站发送食物投放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测出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后,给对应的诱食站发送食物投放信号,以便于持续监控对应种类动物。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赋予不同的排遗采集站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
若某个排遗采集站发出的排遗堆积信息超出设定阈值,向所述样品运输装置发送样品输送信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同一地区的排遗采集站和定点监控站的静态位置标识共用,以便于对动物排遗样品的来源进行寻址;当某个排遗采集站的动物排遗样品堆积过多时,向样品运输装置发送样品输送信号,以降低对应的排遗采集站因样品堆积过多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设备,设置于总控室内,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是实现上述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四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相较于现有技术,总控室根据获取到的定点监控信息、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排遗样品,分析物种特征并判断动物的种类,以实现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
2.相较于现有技术,诱食站用于引诱动物在定点监控站附近进食,以近距离监控动物的具体情况;总控室通过信号中转站电连接于诱食站,用于控制诱食站投放食物的种类、食物量和投食时间,以合理引诱动物聚集,降低因过多的人为干预而导致影响动物捕食本能的可能性。
3.相较于现有技术,将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进行有机结合分析,预测出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以有针对性保护珍稀动物,进而提高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中步骤S10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中的植物种类分布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中步骤S20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中的动物种类分布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中步骤S30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中的食物分布图和目标种群分布图;
图9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定点监控站;2、移动监控站;3、排遗采集站;4、信息中转站;5、总控室;51、样品运输装置;6、诱食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和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包括定点监控站1、移动监控站2、排遗采集站3、信息中转站4和总控室5,定点监控站1通过信息中转站4电连接于总控室5,用于监控植物和途径定点监控站1的动物,并通过信号中转站发送给总控室5定点监控信息;移动监控站2能够在待监控范围内运动,以监控动物的活动范围,移动监控站2也通过信号中转站电连接与总控室5,以向总控室5发送动态监控信息;排遗采集站3,用于采集动物排遗样品,靠近定点监控站1设置,以在排遗采集站3失去响应时,便于工作人员查找排遗采集站3的具体位置并进行维护;排遗采集站3通过信号中转站电连接于主控站,以向总控室5发出排遗堆积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总控室5内置有计算机设备,用于根据获取到的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分析物种特征并判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以实现对动物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有机结合的监控;并且,总控室5还内置有样品运输装置51,当排遗堆积信息超出阈值时,排遗堆积信息发出样品输送信息给样品运输装置51,样品运输装置51再将对应的排遗采集站3的动物排遗样品运送至总控室5,工作人员根据动物排遗样品判断对应排遗采集站3附近活动的动物种类,以提高监控的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定点监控站1由监控相机和通讯天线共同构成,以降低站点设立的成本;多个定点监控站1均匀地分布在目标监控范围内,以提高监控的覆盖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监控站2由气象气球、监控相机和通讯天线共同构成,成本相对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无人机搭载监控相机。
在本实施例中,排遗采集站3由通讯天线、收集仓和现有的履带式智能小车构成,以便于对动物排遗样品的收集;其中,动物排遗样品优先选择已风化的块状进行收集,以降低对履带式智能小车的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运输装置51为无人机。
需要说明的是,动物排遗样品可以用来判断动物的种类,例如袋熊的排遗呈规则的矩形方块,也可以用来判断动物的食性、健康状态等。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中转站为卫星,用于放大定点监控信息、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堆积信息,以提高本申请的监控系统的信号传播范围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参照图1,本申请的监控系统还包括诱食站6,诱食站6靠近定点监控站1设置,以利于获取动物的进食影像;总控室5通过信号中转站电连接于诱食站6,用于控制诱食站6投放食物的种类、食物量和投食时间,从而合理地引诱动物聚集,降低因过多的人为干预而导致影响动物捕食本能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诱食站6由通讯天线和能够自动开合的储食仓共同构成,其中,现有的履带式智能小车也同时搬运储食仓内的食物。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应用于上述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包括:
S10: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监控范围主要指的是需要进行监控的动物栖息地;定点监控信息有多个,且由设置于目标监控范围内的多个定点监控站获得。
具体地,根据目标监控范围和多个定点监控信息,总控室的计算机设备自动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从而利于工作人员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并采取对应的措施保护目标监控范围内的植物。
S20: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监控站2搭载监控相机的主体采用无人机,能够跟踪预设种类的动物,动态监控信息有多个且由对应的移动监控站2获得;排遗分析信息由工作人员对动物排遗样品进行分析后,输入至总控室的计算机设备。
具体地,根据目标监控范围、多个定点监控信息和多个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总控室的计算机设备自动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从而利于工作人员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采取对应的措施保护目标监控范围内的动物。
S30:基于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总控室内的计算机设备通过分析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以预测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具体地,将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进行结合分析,以预测出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从而便于工作人员采取对应的措施保护珍稀动物。
参照图3和图4,本申请监控方法中步骤S10包括;
S11: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在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的定点监控站赋予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
S12:基于静态位置标识、定点监控信息和植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每种植物的数量;
S13:基于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每种植物的数量,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在本实施例中,静态位置标识为定点监控站的地址编码;每个定点监控站都有唯一的静态位置标识,以利于各定点监控站的寻址和区分;植物种类信息库是现有的植物图鉴,总控室内的计算机设备基于植物图鉴和现有的种类识别程序,识别出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其每种植物的数量,并绘制出如图4所示的植物种类分布图。
具体地,总控室内的计算机设备根据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其每种植物的数量,在目标监控范围内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地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植物种类分布图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监控范围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生长环境存在交叉重叠,难以基于平面图进行展现,图例中的植物种类分布图仅为便于直观展示的其中一种效果图。
其中,步骤S10之前包括:
赋予不同的排遗采集站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
若某个排遗采集站发出的排遗堆积信息超出设定阈值,向样品运输装置发送样品输送信息。
具体地,位于同一地区的排遗采集站和定点监控站的静态位置标识共用,从而便于对动物排遗样品的来源进行寻址;当某个排遗采集站的动物排遗样品堆积过多时,总控室内的计算机设备向样品运输装置发送样品输送信号,使样品运输装置将对应排遗采集站内的动物排遗样品清出,从而降低对应的排遗采集站因样品堆积过多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参照图5和图6,本申请监控方法中步骤S20包括;
S21:基于静态位置标识、定点监控信息、排遗分析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
S22: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动态监控信息,在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的移动监控站赋予对应的动态位置标识;
S23:基于动态位置标识、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移动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
S24:基于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和每个移动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在本实施例中,定点监控站也用于监控动物;动物种类信息库为现有的动物图鉴;总控室内的计算机设备根据静态位置标识、定点监控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以利用工作人员分析对应的定点监控站附近的动物多样性,并且在发现珍稀动物时,能够快速找到珍稀动物群落的具体位置;动态位置标识用于区分各个移动监控站,每个移动监控站在发现珍稀动物(例如金丝猴)时对其进行跟踪,并持续发送的动态监控信息给总控站,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珍稀动物的具体位置,并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
具体地,由于野生动物本身具有运动能力,且自身活动范围较大,在定点监控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以更好地监控动物群落;根据每个定点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和每个移动监控站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其每种动物的数量,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以利于工作人员直观地分析目标监控范围内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并根据动物种类分布图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监控范围内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存在交叉重叠,难以基于平面图进行展现,图例中的动物种类分布图仅为便于直观展示的其中一种效果图。
参照图7和图8,本申请监控方法中步骤S30包括;
S31:从植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的动物的食物分布图;
S32:从动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动物的目标种群分布图;
S33:根据食物分布图和目标种群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种类的动物为金丝猴;桃树分布图即金丝猴的食物分布图;目标种群分布图为金丝猴活动范围图。
具体地,根据植物种类分布图提取金丝猴的食物分布图,再根据动物种类分布图提取金丝猴的目标种群分布图,用于预测金丝猴的迁徙路径,从而利于工作人员在迁徙路径上观测金丝猴的群落情况。
其中,步骤S33之后,包括:
向对应的诱食站发送食物投放信号。
具体地,在预测出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后,给靠近迁徙路径的诱食站发送食物投放信息,以便于持续监控对应种类动物,且维持对应种类动物在迁徙过程的中食物供给,以降低对应种类动物迁徙过程中的死亡率。
实施例三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植物种类分布图和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每个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每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他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个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每个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果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每个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每个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点监控站(1),用于监控植物和途经所述定点监控站(1)的动物,并发出定点监控信息;
移动监控站(2),用于监控动物,并发出动态监控信息;
排遗采集站(3),靠近所述定点监控站(1)设置,用于采集动物排遗样品,并发出排遗堆积信息;
信息中转站(4),连接所述定点监控站(1)、所述移动监控站(2)和所述排遗采集站(3),用于接收并转发所述定点监控信息、所述动态监控信息和所述排遗堆积信息;
总控室(5),连接所述信息中转站(4),用于根据所述定点监控信息和所述动态监控信息,分析获得物种特征及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所述总控室(5)内置有样品运输装置(51),所述总控室(5)根据所述排遗堆积信息向所述样品运输装置(51)发出样品输送信息,所述样品运输装置(51)根据所述样品输送信息将对应排遗采集站(3)的动物排遗样品运送至总控室(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诱食站(6),所述诱食站(6)靠近所述定点监控站(1)设置,所述总控室(5)通过所述信息中转站(4)连接所述诱食站(6),以远程控制所述诱食站(6)投放食物。
3.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基于所述植物种类分布图和所述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包括: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在所述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的定点监控站(1)赋予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
基于所述静态位置标识、所述定点监控信息和植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1)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每种植物的数量;
基于每个定点监控站(1)监控到的植物种类及每种植物的数量,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定点监控信息和动态监控信息和排遗分析信息,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包括:
基于所述静态位置标识、所述定点监控信息、排遗分析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定点监控站(1)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
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动态监控信息,在所述目标监控范围内分别给不同的移动监控站(2)赋予对应的动态位置标识;
基于所述动态位置标识、所述动态监控信息和动物种类信息库,识别对应的移动监控站(2)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
基于每个定点监控站(1)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和每个移动监控站(2)监控到的动物种类及每种动物的数量,绘制动物种类分布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植物种类分布图和所述动物种类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包括:
从所述植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的动物的食物分布图;
从所述动物种类分布图提取对应种类动物的目标种群分布图;
根据所述食物分布图和所述目标种群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食物分布图和所述目标种群分布图,预测得到对应种类动物的迁徙路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对应的诱食站(6)发送食物投放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监控范围和定点监控信息,绘制植物种类分布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赋予不同的排遗采集站(3)对应的静态位置标识;
若某个排遗采集站(3)发出的排遗堆积信息超出设定阈值,向所述样品运输装置(51)发送样品输送信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总控室内,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方法。
CN202310820700.4A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68635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0700.4A CN116863504A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0700.4A CN116863504A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3504A true CN116863504A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3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0700.4A Pending CN116863504A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6350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5520A (zh) * 2017-06-08 2017-10-17 广东容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红外航拍森林群落更新格局分析系统
CN110926430A (zh) * 2019-11-22 2020-03-27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空地一体化红树林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10176982A1 (en) * 2019-12-11 2021-06-17 Plano Molding Company, Llc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imal a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5520A (zh) * 2017-06-08 2017-10-17 广东容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红外航拍森林群落更新格局分析系统
CN110926430A (zh) * 2019-11-22 2020-03-27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空地一体化红树林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10176982A1 (en) * 2019-12-11 2021-06-17 Plano Molding Company, Llc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imal activit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edeschi et al. Advancements in sensor technology and decision support intelligent tools to assist smart livestock farming
US11763205B2 (en) Livestock and feedlo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using UHF-band interrog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for feedlot arrival and risk assessment
KR101536095B1 (ko) 무인 비행체를 이용한 산지 생태 축산의 방목형 목장 운용 및 관리 시스템
Mathisen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supplementary feeding of moose on browsing impact at a landscape scale
McCallum Changing use of camera traps in mammalian field research: habitats, taxa and study types
US20220254155A1 (en) Method for plant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image recognition
Balch et al. Automatically tracking and analyzing the behavior of live insect colonies
CN104463688A (zh) 一种散养肉牛定位预警系统
CN207115122U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食物流智能管理系统
Bloom et al. Landscape‐level correlates of mallard duckling survival: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programs
Glen et al. Search strategies for conservation detection dogs
Ehlers et al.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change on wolf distribution: implications for woodland caribou
US20190012535A1 (en) Trail camera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CN109164828A (zh) 一种无人机群协作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US20140338604A1 (en) Dairy farm system and method therein
CN116863504A (zh) 一种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的监控系统及方法
WO2020163484A1 (en) Computer vision-based feeding monitoring and method therefor
Neményi et al. Challenge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regard to Internet of Things: Survey
CN113068680A (zh) 一种动物诱捕系统和诱捕机器人
Zeigenfuss et al. Influence of nonnative and native ungulate biomass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on vegetation production in a Great Basin ecosystem
Bochynek et 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ithout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trail clearing mechanism in Atta leafcutter ants
JP2021040589A (ja) 収穫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Snow et al. Daily and landscape influences of species visitation to toxic bait sites for wild pigs
Walters et al. Occurrence patterns of wild turkeys altered by wild pigs
CN112862272A (zh) 精准农业管理及分析系统、定位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