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1715B -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61715B
CN116861715B CN202311138948.9A CN202311138948A CN116861715B CN 116861715 B CN116861715 B CN 116861715B CN 202311138948 A CN202311138948 A CN 202311138948A CN 116861715 B CN116861715 B CN 116861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able
dimensional
determin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389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61715A (zh
Inventor
潘安
王友炜
刘相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89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61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61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1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61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61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6Cables, cable trees or wire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包括: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一组二维坐标;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原点坐标;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一组接口的一组三维坐标,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根据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获取待校验的、包括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的线缆配置信息;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Description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服务器配置数量众多且配置线缆信息各不一样,为保证产品硬件认证的合规性,需要对各种配置线缆信息进行统一监控管理。目前认证工程师在搭建样机时缺少明确的配置线缆布局规则,以致于认证样机的线缆布局既不符合研发设计要求,又不满足产线整机出货的合规性。每当有产线整机出货时,需手动对产线整机配置线缆信息是否与认证报告信息进行符合性核查,以规避报告配置线缆管控不合规等问题,保障出货的合规性。这种手动检查的方式步骤繁琐、操作极不方便。
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存在校验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存在校验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包括: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所述二维坐标系是以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所述一组接口是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接口;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所述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所述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所述目标板卡,所述三维坐标系是以所述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和所述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所述一组接口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所述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包括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线缆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所述二维坐标系是以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所述一组接口是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接口;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所述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所述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所述目标板卡,所述三维坐标系是以所述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和所述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所述一组接口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所述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包括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线缆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基于目标板卡中各接口的坐标位置以及线缆的连接关系生成目标板卡中的线缆排布信息以用于校验实际配置的线缆排布信息的方式,根据确定出的目标板卡的一组接口在以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的三维坐标,以及各个接口对应的线缆的连接关系,生成与目标板卡对应的线缆排布信息,并与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中的线缆排布信息进行对比,即可确定线缆排布信息是否存在异常,无需人工根据线缆配置信息进行查询,也无需人工根据查询结果对线缆排布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减少校验所需的时间,达到提高校验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存在校验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硬件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板卡接口的二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板卡接口的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板卡接口的三维坐标的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板卡接口的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装置的结构框图。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上为例,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硬件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计算机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计算机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计算机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以由计算机终端来执行本实施例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为例,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二维坐标系是以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一组接口是目标板卡上的接口。
本实施例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可以应用到对服务器内的线缆配置信息进行认证的场景,这里的认证可以是指对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即,校验服务器内的线缆配置信息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电子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服务器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需求日益迫切,服务器产业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国内外销售业务蓬勃发展。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各国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实施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即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而服务器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若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
近年来随着认证标准的不断完善,服务器的线缆信息被列入认证关键件进行管控。由于服务器配置数量众多且配置线缆信息各不一样,为保证产品硬件认证的合规性,需要对各种配置线缆信息进行统一监控管理。目前认证工程师在搭建样机时缺少明确的配置线缆布局规则,以致于认证样机的线缆布局既不符合研发设计要求,又不满足产线整机出货的合规性。每当有产线整机出货时,需手动对产线整机配置线缆信息是否与认证报告信息进行符合性核查,以规避报告配置线缆管控不合规等问题,保障出货的合规性。这种手动检查的方式步骤繁琐、操作极不方便,并存在耗时、费力、准确度及效率低下问题。
为了至少解决部分上述问题,可以设置一个配置线缆信息管控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由配置框架识别模块、板卡信息识别模块、板卡接口编译模块、接口坐标编译模块、线缆布局模块、配置线缆信息管控模块、配置线缆信息验证模块组成。通过管控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相互作用,可以基于板卡设计图中目标板卡的接口信息生成配置线缆参数和配置线缆布局图,最后由配置线缆信息验证模块将待认证的样机配置线缆信息与生成的生成配置线缆参数、配置线缆布局图进行比较,以得到认证结果,从而降低了校验过程中的人工参与度,可以有效减少校验所需时间,进而提高校验的效率。
上述配置框架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上传的包括板卡设计图的设计方案中的每种配置组成所用的板卡及对应的3D(3 Dimensions,三维)结构图,生成配置板卡料号及配置3D结构图。
板卡信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并输出上传的部件清单中的板卡料号,并与配置板卡料号进行匹配,输出可认证配置板卡料号及不可认证配置板卡料号。
板卡接口编译模块用于结合可认证配置板卡料号及板卡设计图,识别板卡电源、信号、数据接口类型及位号,生成可认证板卡接口编码。
接口坐标编译模块用于根据配置3D结构图中板卡的位置进行X、Y、Z轴建模,定位板卡上的接口,并生成接口3D坐标值,结合可认证板卡接口编码,生成可认证板卡接口坐标。
线缆布局模块用于根据线缆矩阵表(记录板卡之间接口的连接关系及所用线缆)及板卡接口3D坐标,生成配置线缆参数(线缆厂家、料号及长度等信息),同时,可用于计算模拟线缆的走向排列,生成配置线缆布局图。
配置线缆信息管控模块用于收集并在综合呈现配置数量、配置线缆料号、配置线缆走向、置线缆长度、置线缆布局图、认证与否信息,形成配置信息管控表。
配置线缆信息验证模块用于将待认证的样机配置线缆信息与配置信息管控表进行比较,并生成比较结果。以便于认证工程师根据结果采取“更换线缆”或“重新安装线缆”的措施调整待认证的送测样机。配置信息验证模块与产线订单管理系统连通,实现产线整机配置线缆与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比较,提示认证工程师对产线整机采取“产线整机送测认证”或“报告更新图片”措施更新认证报告,保证产线整机出货合规性,同时实现配置线缆信息管控模块自我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服务器的线缆配置信息进行校验时,可以基于上传的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这里,二维坐标系可以是以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一组接口可以是目标板卡上的接口。
上述一组二维坐标的确定,可以是由前述板卡接口编译模块完成的。上述第一点可以是目标板卡上的任一点,如板卡的一个顶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板卡可以是指服务器内的一个板卡,也可以是指服务器内的多个板卡,在服务器内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板卡,每个板卡上的配置和接口可以不同。
可选地,可以上传部件清单至前述板卡信息识别模块,由板卡信息识别模块筛选、罗列部件清单中可参与认证的板卡料号,并与配置板卡料号进行比对,如图4所示,生成可认证配置板卡信息及不可认证配置板卡信息。如,配置板卡料号为板卡1-10,部件清单中的板卡料号为4-6,则板卡4-6为可认证,其他为不可认证。这里的部件清单可以是产品研发阶段所规划的少量板卡清单,能组成部分产品配置。
步骤S204,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目标板卡,三维坐标系是以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
在确定一组二维坐标的同时,还可以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这里的三维结构图可以是前述配置框架识别模块根据上传的设计方案生成的包含服务器内各配置的3D图。在三维结构图中,可以显示有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目标板卡。三维坐标系是以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
上述三维原点坐标的确定,可以是由前述接口坐标编译模块完成的。上述第二点可以是机箱内与前述第一点为同一点的一个顶点,也可以是服务器内任意一个板卡上的一个点,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获取上述三维结构图之前,可以将系统设计方案上传至配置框架识别模块,如图5所示,由此模块识别项目开发的配置种类及组成各配置所需的板卡料号,并能根据爆炸图生成各配置的3D结构图。这里的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是与服务器对应的产品设计文件,内含研发阶段规划的产品配置。
步骤S206,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一组接口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根据第一点的二维坐标和三维原点坐标,以及一组二维坐标中每个点的二维坐标与第一点的二维坐标的关系,可以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一组三维坐标可以用于表示一组接口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这里一组三维坐标的确定,也可以是由前述接口坐标编译模块完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可以是一组接口中有连接关系的任意两个接口。
步骤S208,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一组三维坐标包括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
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有连接关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确定出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相关规则,生成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线缆的走向布局。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线缆用于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这里,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可以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即,前述走向布局)。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的确定可以是由前述线缆布局模块完成的。
可选地,在确定出第一排布方式的同时,还可以确定出与第一排布方式对应的线缆所需长度,以用于告知供应商依据此长度进行线缆制造。
步骤S210,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线缆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可以是从人工上传的待校验的线缆连接图片中识别出的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直接由人工上传的配置信息中获取到的。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与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类似的信息,即,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可以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可以是服务器内部的实际线缆排布信息,而前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可以是基于研发设计需求以及接口位置按照前述实施例中的方式所生成的线缆排布信息。
步骤S212,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确定出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可以确定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确定的方式可以是比较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在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存在不一样的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可以包含有多种类型的信息,如,线缆的长度、线缆的走向等。对应地,在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中存在一种类型的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即可以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通过上述步骤,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二维坐标系是以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一组接口是目标板卡上的接口;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目标板卡,三维坐标系是以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一组接口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一组三维坐标包括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线缆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存在校验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提高校验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包括:
S11,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第i个接口所在的区域,得到第i个区域;
将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
考虑到服务器内的板卡上的接口不是一个点,且不同接口的大小可能不同,对于每个接口的二维坐标,可以是分别选取每个接口所在区域的一个点的二维坐标,作为该接口的二维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可以先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第i个接口所在的区域,得到第i个区域。再将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这里的一个点,可以是区域的中心,也可以是区域的一个顶点,还可以区域内的任意一个点,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6所示,位号为J1的接口,其该接口的中心点坐标为(1,1),则该接口的二维坐标(x1,y1)为(1,1)。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一组二维坐标时所选择的每个接口所在区域的一个点,与对应区域的关系可以是相同的,即,在选择第一个接口所在区域的中心点的二维坐标为第一个接口的二维坐标时,该板卡内的其他接口的二维坐标,也是基于其他每个接口所在区域的中心点的二维坐标确定的。
通过本实施例,直接以接口所在区域的一个点的二维坐标作为该接口的二维坐标,可以提高确定一组接口中每个接口所在位置的效率。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在将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时,上述方法还包括:
S21,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和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
S22,对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建立对应关系,其中,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i个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者,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i个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接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为了便于区分一组接口中的每个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传的板卡设计图中的接口图片(即,前述二维结构图片),来识别目标板卡上的每个接口的类型及打印的位号。可以由板卡接口编译模块来完成对类型和位号的识别过程。这里的位号可以是指板卡的所有接口的序号。类型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线接口类型D或数据线接口类型S或信号线接口类型X。
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和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之后,可以对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建立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可以是第i个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即,接口序号是相对于一个板卡中的所有接口来说的),也可以是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i个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即,接口序号是相对于一个服务器中的所有接口来说的)。接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例如,有100个接口,每个接口的序号可以是J1、J2、J3、…、J100。
可选地,对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建立对应关系,包括:
使用以下公式表示对应关系:
其中,Fi表示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ai表示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xi,yi)表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xi,yi为正数。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识别出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可以确定与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对应的标识。基于确定出的接口类型标识和接口序号,对第i个接口进行编码,得到,该编码与接口的坐标对应。
根据接口图片来识别板卡上接口的类型及打印的位号(a),如图6所示,以板卡正面左下角为原点(V=(0,0))建立x,y坐标系,计算板卡各类型接口中心点的坐标。例如,位号为J1的接口为电源线接口,如表1所示,属于类型1,对应标识为D,其坐标(x1,y1)为(1,1),故该接口表示为/>。在表1中,各个接口类型的图片可以如图7所示。
通过本实施例,基于每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接口类型,以及接口的二维坐标,建立对应关系,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每个接口的信息,提高后续校验线缆配置信息的效率。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包括:
S31,在预先获取到的线缆校验信息中确定出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标识、且线缆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了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标识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一线缆标识和第二线缆标识,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其中,线缆校验信息中包括第一线缆标识、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和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线缆校验信息用于指示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一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第一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二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第二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接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在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时,还可以比较线缆标识,以避免待校验的线缆信息中线缆走向正确但线缆类型使用错误的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在预先获取到的线缆校验信息中确定出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标识、且线缆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了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标识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一线缆标识和第二线缆标识,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上述第一线缆标识可以是在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存在连接关系之后,在确定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的同时,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类型确定出的线缆标识。
上述线缆校验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线缆标识、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和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线缆标识可以与线缆所连接的两接口的类型对应。线缆校验信息用于指示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一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第一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二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第二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接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通过本实施例,根据线缆排布信息和线缆标识,校验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可以提高校验线缆类型和线缆走向的效率,提高线缆配置信息的自动管控准确性。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一线缆标识和第二线缆标识,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包括:
S41,在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不同的情况下,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S42,在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S43,在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相同、且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未出现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一线缆标识和第二线缆标识,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可以是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进行比对,将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进行比对,只要有一个比对结果显示不同,即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具体地,在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在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只有在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相同、且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未出现异常。
通过本实施例,分别比较确定出的线缆校验信息与线缆配置信息中的线缆排布信息和线缆标识,以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可以更全面地认证线缆的配置信息,提高线缆配置信息的自动管控准确性。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包括:
S51,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第一点所在的位置;
S52,将第一点所在的位置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确定为三维原点坐标。
在确定三维坐标原点时,可以在生成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所在位置,以及第一点所在位置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并根据第一点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确定三维原点坐标。
可选地,上述第一点是在三维结构图中未被遮挡的点。
例如,如图8所示,在三维结构图中以机头左下角为原点建立x,y,z坐标系,识别并定位配置结构图中板卡原点(第一点)的三维坐标(x',y',z')。
通过本实施例,直接基于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结构图中所在位置的坐标确定第一点对应的三维原点坐标,以便于确定目标板卡上的一组接口的三维坐标,可以提高确定目标板卡上的每个点的坐标位置的效率。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S61,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由于二维坐标系是以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一组接口中的每个接口的二维坐标,可以表示每个接口与第一点在x轴和y轴上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下列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
将三维原点坐标表示为(x0,y0,z0)、在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可以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这里的xi,yi,x0,y0,z0为正数。
通过本实施例,基于每个接口与第一点在x轴和y轴上的距离以及第一点的三维坐标,确定每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可以提高确定目标板卡中每个接口的位置的效率,从而提高对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效率。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S71,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
S72,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
考虑到服务器内的各个板卡与三维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且服务器内的各个板卡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时,可以结合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来确定一组接口的一组三维坐标。
可选地,上述摆放姿态可以是与相对于三维坐标系中的一个平面来确定的姿态,可以是z轴和x轴的平面,也可以是x轴和y轴的平面,还可以是z轴和y轴的平面。摆放姿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与对应平面对应的正向横放、背向横放、正向竖放、背向竖放、背向平铺、对称平铺。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先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再根据确定出的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结合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
通过本实施例,结合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一组接口的一组三维坐标,可以在三维坐标系固定、但服务器内存在多个摆放姿态不同的板卡时,确定不同板卡中的每个接口的三维位置,从而提高确定每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的准确性。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S81,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一摆放姿态,其中,第一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目标板卡的正面是一组接口所在的面;
S82,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二摆放姿态,其中,第二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目标板卡的背面与一组接口所在的面相反;
S83,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三摆放姿态,其中,第三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
S84,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四摆放姿态,其中,第四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
S85,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五摆放姿态,其中,第五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二维坐标系x轴、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的方向相同;
S86,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六摆放姿态,其中,第六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二维坐标系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反、二维坐标系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时,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一摆放姿态。在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时,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二摆放姿态。这里,目标板卡的正面是一组接口所在的面。目标板卡的背面与一组接口所在的面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二维坐标系,是以目标板卡的正面左下角的顶点(前述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
在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时,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三摆放姿态。在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时,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四摆放姿态。
在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二维坐标系x轴、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的方向相同时,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五摆放姿态。在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二维坐标系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反、二维坐标系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反时,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六摆放姿态。
例如,如图9所示,目标板卡正面对着xz轴面时,可以认为目标板卡的第一摆放姿态为正面横放。
在不同的摆放姿态下,根据每个接口的二维坐标确定出三维坐标的坐标编码规则可以是不同的。坐标编码规则如表2所示。
可选地,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一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摆放姿态可以是表1中的正向横放,如图9所示,二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同,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z轴的方向相同。在三维坐标系中,第i个接口的y轴坐标与板卡上的三维原点坐标中的y轴坐标是相同的。
可选地,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二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摆放姿态可以是表1中的背向横放,二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反,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z轴的方向相同。
可选地,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三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y0+xi,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摆放姿态可以是表1中的正向竖放,二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z轴的方向相同,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同。
可选地,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四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y0-xi,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摆放姿态可以是表1中的背向竖放,二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z轴的方向相同,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五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摆放姿态可以是表1中的背向平铺,二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同,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同。
可选地,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六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摆放姿态可以是表1中的逆向平铺,二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反,二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本实施例,基于目标板卡相对于三维坐标系的摆放姿态,结合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一组接口中每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可以提高确定接口在服务器内的三维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对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准确性。
在一个示范性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包括:
S91,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机箱在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上的第一长度,并将第一横坐标x确定为等于第一长度的一半,其中,第二点为机箱的一个顶点;
S92,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目标器件所在的区域,并将第一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区域的第一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将第二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区域的第二边在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平行于x轴,y>y
S93,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横坐标x、第一纵坐标y和第二纵坐标y,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考虑到线缆走向和长度受限于机箱内部的空间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时,可以先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机箱在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上的第一长度,并将第一横坐标x确定为等于第一长度的一半。对应地,前述第二点(即,三维坐标系的原点)为机箱的一个顶点。
机箱内可以分布有主板CPU所在区域和内存条所在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目标器件所在的区域,并将第一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区域的第一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将第二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区域的第二边在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
如图10所示,机箱宽度=x,机箱长度=y,配置中轴线=x。根据主板CPU、内存条的安装位置确定两条y轴线(y和y),定义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区域。靠近中心区域的接口线缆排列,其与y和y线平行的距离要少。第一边和第二边平行于x轴,且y>y
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结合第一横坐标x、第一纵坐标y和第二纵坐标y,可以按照不同的线缆走向规则,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可选地,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横坐标x、第一纵坐标y和第二纵坐标y,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包括:
在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1,y1,z1)、且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2,y2,z2)、x1<x2、且y1<y2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1,y1,z1),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2,y2,z2),在x1<x2、y1<y2时,可以按照如表3所示的规则,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目标线缆的走向布局可以包括但不限于Z型的线缆走向,正U型的线缆走向以及倒U型的线缆走向。对应地,第一排布方式以包括但不限于Z型排列布局,正U型排列布局以及倒U型排列布局。Z型线缆布局可以是线缆在接口间呈相向垂直方式排列。正U型布局可以是线缆从两接口处分别垂直于离y轴远侧的机箱侧面,及沿其内侧排列。倒U型布局可以是线缆从两接口处分别垂直于离y轴近侧的机箱侧面,及沿其内侧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y1<y、y2<y、可以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中心区域的左侧,再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即可确定线缆的排布方式。具体地,在y1<y、y2<y、且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个接口中的高纬度接口坐标靠近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个接口中的高纬度接口坐标远离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可以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中心区域的右侧,再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即可确定线缆的排布方式。具体地,在y1>y、y2>y、且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个接口中的低纬度接口坐标靠近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个接口中的低纬度接口坐标远离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在中心区域两侧。因此,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个接口中的低纬度接口坐标靠近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而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两个接口中的低纬度接口坐标远离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时,可以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有一个接口位于中心区域内。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位于中心区域内的接口靠近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而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位于中心区域内的接口远离y轴,并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可选地,在确定目标线缆的排布方式的同时,还可以基于表3的规则确定目标线缆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确定出的线缆料号(即,线缆标识)以及本实施例中的线缆走向和线缆长度,可以均是由前述线缆布局模块根据上传的线缆跟踪矩阵表确定出的。在线缆矩阵表内可以记录有每种配置构建所用的线缆,且每条线缆两端都有位号对应板卡接口。
结合前述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线缆料号(即,线缆标识)、线缆走向和线缆长度,可以用αn表示研发设计配置线缆料号集合,则αn=[A1、A2、A3、....],n为正整数。用βn表示研发设计配置线缆走向集合,则βn=[B1、B2、B3、....],n为正整数。用γn代表研发设计配置线缆长度集合,则γn=[C1、C2、C3、....],n为正整数。用δn代表研发设计配置线缆布局图,n为正整数。
在前述配置线缆信息管理模块中,可以根据硬件认证业务需求,设置需要收集且管控的基本信息,如研发设计配置数量、研发设计配置线缆料号集合(α)、研发设计配置线缆走向集合(β)、研发设计配置线缆长度集合(γ)、研发设计配置线缆布局图(δ)、认证与否(ζ∈[0,1],0代表未认证,1代表已认证)。此外,可以将这些基本信息通过相应的信息显示板块呈现出来,如表4所示。
在前述配置信息验证模块中,可以实现研发设计配置与认证样机配置(α、δ)、产线整机配置(α、δ)线缆信息的匹配比较。具体地,将认证样机配置(α、δ)与研发设计配置(α、δ)进行匹配,并按照如表5所示的规则判断认证样机配置是否满足研发设计配置,如不满足时,提示认证工程师采取“重新接料”或“重现安装线缆”的措施,直至匹配后才能启动认证工作,相应研发配置标记为已认证。
在表5中,规则1为α≠α,说明认证工程师接的线缆不对,不符合研发设计要求,需重新接线缆。规则2为α=α,δ≠δ,说明认证工程师接的线缆正确,但线缆的安装走向有误,不符合研发设计要求,需重新安装。规则3为α=α,δ=δ,说明认证工程师接的线缆及安装走向正确,符合研发设计要求,可以启动认证。此外,还可以有规则4,即,认证样机配置与研发设计配置相匹配的,该研发设计配置被认定为已认证(ζ=1),其他研发设计配置被认定为未认证(ζ=0)。
在前述配置信息验证模块中,还可以将产线整机配置(α、δ)与研发设计配置(α、δ)进行匹配,并按照如表6所示的规则,判断产线整机配置是否认证合规要求,如不满足时,提示认证工程师采取“产线整机送测认证”或“报告更新图片”的措施,确保产线整机配置出货合规。
在表6中,规则1为α≠α,说明产线引入使用了新线缆或配置,认证工程师需使用产线整机送测认证,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记录该产线配置信息。规则2为α=α,δ≠δ,ζ=0,说明产线使用正确线缆,线缆布局有变更,且该配置未被认证,认证工程师使用产线整机送测认证,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更新信息。规则3为α=α,δ≠δ,ζ=1,说明产线使用正确线缆,线缆布局有变更,且改配置已被认证,认证工程师更新认证报告中的图片,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更新信息。规则4为α=α,δ=δ,ζ=0,说明产线使用正确线缆线缆及安装走向正确,且该配置未被认证,认证工程师使用产线整机送测认证,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更新信息。规则5为α=α,δ=δ,ζ=0,说明产线使用正确线缆线缆及安装走向正确,且该配置已被认证,产线整机出货合规。
通过本实施例,基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位置和与y轴的距离,确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线缆排布方式,可以提高线缆排布的合理性。
下面结合可选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在本可选示例中,线缆排布信息为线缆走向,线缆标识为线缆料号。
本可选示例中提供了一种产品硬件认证配置线缆管控方法、系统,通过此方法来实现产品配置线缆信息的合规管控,呈现产品各配置线缆基本信息及认证情况,可以减少手工查询产品配置线缆信息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规避产线整机配置不合规出货的风险,从而实现了产品配置线缆认证信息的规范化、快速化、系统化及可视化呈现,保障认证业务高效进行。
如图11所示,本可选示例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配置框架识别模块确定系统设计方案中产品的配置信息,生成配置板卡料号、配置3D结构图。
步骤2,通过板卡信息识别模块,识别部件清单中的板卡料号,并与配置板卡料号比对,生成可认证配置板卡信息和不可认证配置板卡信息。
步骤3,通过板卡接口编译模块,根据板卡设计图和可认证配置板卡信息,是被板卡上的线缆接口的类型和对应接口编码。
步骤4,通过接口坐标编译模块,建模并识别配置3D结构图中板卡的位置,给板卡的每个接口编码3D坐标。
步骤5,通过线缆布局模块,根据线缆跟踪矩阵表和板卡接口3D坐标,生成配置线缆参数和配置线缆布局图。
步骤6,通过配置线缆信息管控模块,根据配置线缆参数和配置线缆布局图形成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
步骤7,通过配置线缆信息验证模块,实现认证样机、产线整机配置线缆信息与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之间的比对。
在认证样机线缆参数、认证样机线缆布局图与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送测认证,生成认证报告,表示样机合规。在认证样机线缆参数、认证样机线缆布局图与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不匹配的情况下,提示更改认证样机中的线缆参数和线缆布局,重新进行比对。
在产线整机配置线缆参数、产线整机配置线缆布局图与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确定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合规。在认证样机线缆参数、认证样机线缆布局图与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不匹配的情况下,可以提示更新配置线缆信息管控表,或将产线整机送测认证,或更新认证报告中的图片。
通过本可选示例,通过配置框架识别模块、板卡信息识别模块、板卡接口编译模块、接口坐标编译模块、线缆布局模块、配置线缆信息管控模块、配置线缆信息验证模块组成,识别、记录产品各配置线缆基本信息及认证情况,并通过配置线缆信息管控模块呈现出来,可以实现产品的认证配置线缆信息的高效检索和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02,用于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二维坐标系是以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一组接口是目标板卡上的接口;
第二确定单元1204,与第一确定单元1202相连,用于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目标板卡,三维坐标系是以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
第三确定单元1206,与第二确定单元1204相连,用于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一组接口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第四确定单元1208,与第三确定单元1206相连,用于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一组三维坐标包括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
获取单元1210,与第四确定单元1208相连,用于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线缆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
第五确定单元1212,与获取单元1210相连,用于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二维坐标系是以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一组接口是目标板卡上的接口;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目标板卡,三维坐标系是以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根据三维原点坐标和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一组接口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一组三维坐标包括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线缆配置信息包括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目标线缆连接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时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存在校验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提高校验效率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第i个接口所在的区域,得到第i个区域;
将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在将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时,在二维结构图中确定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和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
建立单元,用于对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建立对应关系,其中,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i个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者,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i个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接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可选地,建立单元包括:
使用模块,用于使用以下公式表示对应关系:
其中,Fi表示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ai表示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xi,yi)表示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xi,yi为正数。
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第一点所在的位置;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点所在的位置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确定为三维原点坐标。
可选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三维原点坐标、一组二维坐标和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
可选地,第五确定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一摆放姿态,其中,第一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目标板卡的正面是一组接口所在的面;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二摆放姿态,其中,第二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目标板卡的背面与一组接口所在的面相反;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三摆放姿态,其中,第三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四摆放姿态,其中,第四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
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五摆放姿态,其中,第五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二维坐标系x轴、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的方向相同;
第六确定子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六摆放姿态,其中,第六摆放姿态是指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二维坐标系x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反、二维坐标系y轴的方向与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反。
可选地,第六确定模块包括:
第七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一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六确定模块包括:
第八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二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六确定模块包括:
第九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三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y0+xi,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六确定模块包括:
第十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四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y0-xi,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六确定模块包括:
第十一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五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六确定模块包括:
第十二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确定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六摆放姿态、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可选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机箱在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上的第一长度,并将第一横坐标x确定为等于第一长度的一半,其中,第二点为机箱的一个顶点;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目标板卡上的目标器件所在的区域,并将第一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区域的第一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将第二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区域的第二边在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平行于x轴,y>y;
第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第一横坐标x、第一纵坐标y和第二纵坐标y,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可选地,第九确定模块包括:
第十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1,y1,z1)、且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2,y2,z2)、x1<x2、且y1<y2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将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可选地,第五确定单元包括:
第十确定模块,用于在预先获取到的线缆校验信息中确定出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标识、且线缆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了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标识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第一线缆标识和第二线缆标识,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其中,线缆校验信息中包括第一线缆标识、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和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线缆校验信息用于指示确定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一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第一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是第二接口在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第二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接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可选地,第十确定模块包括:
第十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不同的情况下,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第十五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确定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第十六确定子模块,用于在第一线缆标识与第二线缆标识相同、且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线缆配置信息未出现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所述二维坐标系是以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所述一组接口是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接口;
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所述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所述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所述目标板卡,所述三维坐标系是以所述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
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和所述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所述一组接口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所述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包括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
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线缆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
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二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第i个接口所在的区域,得到第i个区域;
将所述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i个区域中的一个点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确定为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二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和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
对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建立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所述第i个接口在所述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者,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是所述第i个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所述接口集合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建立对应关系,包括:
使用以下公式表示所述对应关系:
其中,Fi表示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类型,ai表示所述第i个接口的接口序号,(xi,yi)表示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xi,yi为正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所述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包括: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第一点所在的位置;
将所述第一点所在的位置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确定为所述三维原点坐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是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未被遮挡的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和所述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和所述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
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一摆放姿态,其中,所述第一摆放姿态是指所述目标板卡的正面对着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所述目标板卡的正面是所述一组接口所在的面;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二摆放姿态,其中,所述第二摆放姿态是指所述目标板卡的背面对着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z轴形成的面,所述目标板卡的背面与所述一组接口所在的面相反;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三摆放姿态,其中,所述第三摆放姿态是指所述目标板卡的所述正面对着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四摆放姿态,其中,所述第四摆放姿态是指所述目标板卡的所述背面对着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和z轴形成的面;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五摆放姿态,其中,所述第五摆放姿态是指所述目标板卡的所述背面对着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所述二维坐标系x轴、y轴的方向与所述三维坐标系的x轴、y轴的方向相同;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第六摆放姿态,其中,所述第六摆放姿态是指所述目标板卡的所述背面对着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和y轴形成的面,且所述二维坐标系x轴的方向与所述三维坐标系的x轴的方向相反、所述二维坐标系y轴的方向与所述三维坐标系的y轴的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所述第一摆放姿态、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所述第二摆放姿态、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所述第三摆放姿态、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y0+xi,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所述第四摆放姿态、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y0-xi,z0+yi),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所述第五摆放姿态、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所述一组二维坐标和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包括:
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一组接口中的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板卡的摆放姿态为所述第六摆放姿态、所述三维原点坐标为(x0,y0,z0)、且所述第i个接口的二维坐标为(xi,yi)的情况下,将第i个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为(x0-xi,y0-yi,z0),其中,xi,yi,x0,y0,z0为正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包括: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机箱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x轴上的第一长度,并将第一横坐标x确定为等于所述第一长度的一半,其中,所述第二点为所述机箱的一个顶点;
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目标器件所在的区域,并将第一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所述区域的第一边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将第二纵坐标y确定为等于所述区域的第二边在所述y轴上的投影点的y轴坐标,其中,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平行于所述x轴,y>y
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横坐标x、所述第一纵坐标y和所述第二纵坐标y,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横坐标x、所述第一纵坐标y和所述第二纵坐标y,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1,y1,z1)、且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为(x2,y2,z2)、x1<x2、且y1<y2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
在y1<y、y2<y、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2>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Z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有障碍物、且x1>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y、y2>y、且x1>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倒U型排布方式;
在y1或y2∈[y,y]、且x1或x2>x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确定用于表示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排布方式为正U型排布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包括:
在预先获取到的线缆校验信息中确定出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标识、且所述线缆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了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一线缆标识和所述第二线缆标识,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其中,所述线缆校验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线缆标识、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所述线缆校验信息用于指示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一接口的接口序号是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所述第一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所述第二接口的接口序号是所述第二接口在所述一组接口中的序号或是所述第二接口在接口集合中的序号,所述接口集合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板卡上的各个接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一线缆标识和所述第二线缆标识,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包括:
在所述第一线缆标识与所述第二线缆标识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在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出现异常;
在所述第一线缆标识与所述第二线缆标识相同、且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表示的排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未出现异常。
20.一种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目标板卡的二维结构图中确定一组接口在二维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得到一组二维坐标,其中,所述二维坐标系是以所述目标板卡上的第一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所述一组接口是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接口;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服务器的三维结构图中确定所述目标板卡上的所述第一点在三维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得到三维原点坐标,其中,在所述三维结构图中显示有所述服务器的机箱中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板卡的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板卡包括所述目标板卡,所述三维坐标系是以所述机箱上的第二点为原点建立的坐标系;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原点坐标和所述一组二维坐标,确定与所述一组接口对应的一组三维坐标,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用于表示所述一组接口在所述三维坐标系中的位置,所述一组接口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目标线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确定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其中,所述一组三维坐标包括所述第一接口的三维坐标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三维坐标,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一排布方式;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校验的线缆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线缆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线缆排布信息,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用于表示在所述目标线缆连接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时所述目标线缆的第二排布方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缆排布信息和所述第二线缆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线缆配置信息是否出现异常。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1138948.9A 2023-09-05 2023-09-05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861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8948.9A CN116861715B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8948.9A CN116861715B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1715A CN116861715A (zh) 2023-10-10
CN116861715B true CN116861715B (zh) 2024-01-09

Family

ID=8823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8948.9A Active CN116861715B (zh) 2023-09-05 2023-09-05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617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0344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线束的设计辅助方法
CN112487626A (zh) * 2020-11-23 2021-03-12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电站布线方法和装置
CN116030202A (zh) * 2023-03-29 2023-04-28 四川弘和通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图像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03200A (zh) * 2023-02-27 2023-06-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cie设备定位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0344A (zh) * 2018-02-01 2019-08-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线束的设计辅助方法
CN112487626A (zh) * 2020-11-23 2021-03-12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电站布线方法和装置
CN116303200A (zh) * 2023-02-27 2023-06-2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cie设备定位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030202A (zh) * 2023-03-29 2023-04-28 四川弘和通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图像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61715A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0962B (zh) 用于制造电线束的方法
CN110245220A (zh) 电子文件签署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存储介质
US10354343B2 (en) Automated process control hardware engineering using schema-represented requirements
CN111755881B (zh) 一种连接装置、系统、识别方法以及识别装置
CN110222381B (zh) 用于pcb装配的动态安装指引文件生成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CN111106899B (zh) 物联网中的数据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17178B (zh) 基于文档模板定义的链上合约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20084434A1 (en) Augmented reality or virtual reality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 cable and managing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11027163A (zh) 一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动化辅助设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11893140B2 (en) System for evaluating manufacturing feasibility of a graphical design
CN105786695A (zh) 数据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133233B (zh) 一种配置数据查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329556A (zh) 变电站cad图纸审核方法及设备
CN116861715B (zh) 线缆配置信息的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05143B (zh) 一种自动化仿真系统和自动化仿真方法
US20210081291A1 (en) Component life cycle test categor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CN111461666A (zh) 需求跟踪矩阵显示方法及系统
US10997539B2 (en) Supplier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1176730B2 (en) Systems for secure collaborative graphical design using secret sharing
CN105471582A (zh) 资源获取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3313427B (zh) 数据需求的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151600A (zh) 可插拔模块物料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439613A (zh) 一种整机模拟装配实现方法、装置
CN117034598A (zh) 一种核电实景孪生平台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2416978A (zh) 一种数据质检方案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