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6024A -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6024A
CN116846024A CN202310804368.2A CN202310804368A CN116846024A CN 116846024 A CN116846024 A CN 116846024A CN 202310804368 A CN202310804368 A CN 202310804368A CN 116846024 A CN116846024 A CN 1168460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charging
force
electric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4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捷
李焱
吕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043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60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6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60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第一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充电。

Description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市面上为电子设备进行的充电的充电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墙充(适配器)、随身充(充电宝)和无线充等类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供电设备,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
第一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和所述第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和所述第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和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之间能够进行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连接模式和第二连接模式;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下,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下,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或,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至少包括输入装置,用于接收输入操作;其中,所述输入操作能够改变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提示装置,用于输出提示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输出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使用者是否适合执行所述输入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
第一供电设备,包括:
第一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供电设备,包括:
第二充电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充电;
第三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或,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其中,当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或,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或,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当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或,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或,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具有容纳空间及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部分匹配所述容纳空间,使得当所述第一供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处;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相同,所述第二部分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充电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以提供所述电能给所述第一储电装置或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面,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相反面;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的第三面,当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处于相对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电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模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无线充电,包括接触式无线充电及非接触式无线充电。
其中,接触式无线充电,利用触点(如Pogo-pin)充电,例如一些电动牙刷即采用底座触点式充电;
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当电流通过线圈之后,便会产生出磁场;而产生的磁场又会形成电压,有了电压之后便会产生电流,有了电流便可以充电。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包括:
第一储电装置11,用于存储电能;
这里,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可以为一至少具有供电能力的设备,例如移动电源及具有供电能力的移动终端等。其中,具有供电能力的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可以为电池,用于存储电能,以将所述电能提供给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需要充电的设备,例如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
第一充电装置12,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一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这里,无线充电为非接触式无线充电。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可以作为无线充电发送端,电子设备即对应为无线充电接收端。第一充电装置则用于将电能以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电子设备。在实际实施时,第一充电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线圈,第一储电装置可以为第一充电装置提供电流源。具体地,第一储电装置产生的电流通过第一线圈后产生磁场,电子设备内设置的第二线圈在该磁场的作用下形成感应电压,进而产生充电电流对电子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
第一连接装置13,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里,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使得电子设备在需充电时,能够可拆卸地与第一供电设备相连以保持相应的位置关系,以使电子设备能够稳定地进行无线充电,避免电子设备与第一供电设备之间轻易产生相对位移以致无线充电中断,同时可拆卸方式也能够方便地与第一供电设备分离。
第二连接装置14,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所述第一储电装置11充电。
这里,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可以为一至少具有供电能力的设备,例如移动电源、具有供电能力的移动终端或可以直接连接电力网络的充电设备等。其中,具有供电能力的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储电装置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使得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可拆卸地与第二供电设备相连以保持相应的位置关系,以使第二供电设备能够稳定地对第一供电设备进行充电,避免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之间轻易产生相对位移以致充电中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供电设备,该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可拆卸地与电子设备连接以保持相应的位置关系,并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同时还能够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方便第二供电设备为第一储电装置充电,能够满足相应场景下的充电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和所述第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和所述第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和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之间能够进行切换。
这里,第一供电设备至少具有两种充电模式: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且该两种模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切换。其中,在第一充电模式下,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储电装置和第一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充电。这里,第一充电装置用于将电能以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给电子设备。例如,第一充电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线圈,第一供电设备通过第一储电装置和第一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过程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供电设备可以是移动电源,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第一储电装置可以是移动电源的电池。
在第二充电模式下,第二供电设备和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供电。具体地,当第一供电设备通过第一连接装置与电子设备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供电设备连接后,第二供电设备能够通过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充电。在该充电模式下,第一供电设备不直接利用其本体的第一储电装置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而是通过第二供电设备向电子设备提供电能,提供的电能通过第一充电装置给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在实际实施时,第二供电设备与第一供电设备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后,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第一充电装置提供电流源,以通过第一充电装置向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供电设备同时连接有电子设备及第二供电设备,则第一供电设备通过第二充电模式向电子设备充电,如果第一供电设备仅与电子设备连接而未与第二供电设备连接,则第一供电设备通过第一充电模式向电子设备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上设置有Pogo-pin,二者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连接时,还能够通过Pogo-pin电连接,以使第二供电设备通过Pogo-pin向第一供电设备充电。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供电设备和/或第二供电设备上也可以包括充电端口,以供电子设备通过相应充电端口与第一供电设备和/或第二供电设备进行有线连接,从而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充电。
在实际场景下,可以通过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也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一供电设备与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进行有线充电。当然,如果第一供电设备的电量不足,此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接装置将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连接,通过第二供电设备提供的电量和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当然,该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之间可以通过Pogo-pin进行连接,并通过该Pogo-pin接口对第一供电设备进行充电。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供电设备可以为移动电源,第二供电设备可以为可直接连接电力网络的充电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供电设备能够通过其本体的第一储电装置与第一充电装置为电子设备充电,还能够结合第一充电装置与第二供电设备为电子设备充电,第一供电设备能够提供多种功能,即直接的无线充电功能(第一充电模式)和转发其他充电设备的电能为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功能(第二充电模式),从而能够适应多种场景(例如第一储电装置存储的电能较低无法提供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而电子设备无法直接连接第二供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场景)下的充电需求,以提供更加便利的充电服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连接模式和第二连接模式;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下,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下,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这里,第一供电设备包括两种连接模式:第一连接模式和第二连接模式。不同连接模式下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之间的大小关系不同。这里,将第一连接装置向电子设备施加的连接力的方向记为第一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的方向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也即是说,第一供电设备能够通过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别连接电子设备和第二供电设备。示例性地,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这里,第一供电设备20为长方体结构,第一连接装置21设置于第一供电设备20的第一表面23上,第二连接装置22设置于第一供电设备20的第二表面24上。第一表面23和第二表面24为相对的两个面。其中,第一表面23上还设置有第一充电装置25。第一连接装置21包括两个第一子装置211和212,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23的两端。第二连接装置22包括两个第二子装置221和222,分别设置于第二表面24的两端。
在实际场景下,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时,如果电子设备被施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外力,可以理解,只要该外力的大小大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第一供电设备将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而第一供电设备仍然与电子设备保持相连。而在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时,如果电子设备被施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外力,可以理解,只要该外力的大小大于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电子设备将与第一供电设备分离,而第一供电设备仍然与第二供电设备保持相连。应当说明的是,在该场景下,第二供电设备被固定在外部装置上,例如被固定在桌面上;或者,第二供电设备的重量足够大,使得第二供电设备受到的重力大于两个连接力(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及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中较大的力,且第二供电设备受到的重力的方向与两个连接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从而能够使得施加给电子设备的外力在将电子设备与第一供电设备分离或者将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之前,不会使第二供电设备产生位移。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连接模式下,能够在用户移动电子设备时,避免电子设备与第一供电设备分离,以使第一供电设备继续向电子设备充电,避免了电子设备需要继续充电而断掉充电的情况。在第二连接模式下,能够在用户移动电子设备时,直接单独将电子设备移走,而避免使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避免了电子设备无需继续充电而将第一供电设备随着电子设备一起移动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第一供电设备储电量不足,却被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供电设备包括两种连接模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充电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充电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还包括控制装置3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在实际实施时,控制装置可以只调节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中的一个,以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也可以同时调节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以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只调节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例如,可以在非第一连接模式下,通过将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调大,直至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大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者在非第二连接模式下,通过将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调小,直至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小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这里,第一连接装置为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可以是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也可以是连接力固定的连接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只调节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例如,可以在非第一连接模式下,通过将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调小,直至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大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者在非第二连接模式下,通过将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调大,直至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小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这里,第二连接装置为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可以是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也可以是连接力固定的连接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调节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例如,可以在非第一连接模式下,同时调节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直至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大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者在非第二连接模式下,同时调节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直至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小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这里,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为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可以是磁吸力。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磁体。示例性地,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电磁体的结构示意图。电磁体40包括磁芯41和线圈42。当有电流通过线圈42时,电磁体40能够产生磁吸力,磁吸力的大小能够随通过的电流的大小而改变。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调节通过电磁体的电流的大小来调节连接装置的磁吸力。相应的,电子设备内设置有能够被磁吸的物质,例如磁铁或者铁等。电子设备在靠近电磁体后能够被其产生的磁吸力吸附。而连接力固定的连接装置可以是包括至少一个磁吸力固定的磁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连接力还可以是机械力。连接力可调节的连接装置则对应为机械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该机械结构例如可以是夹持结构或者卡扣结构。夹持结构能够夹持设备(电子设备或者第二供电设备)的侧边,以使设备与第一供电设备连接。卡扣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夹持设备侧边的结构,同时设有卡扣用于对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其中,夹持结构或卡扣结构对于设备的夹持力能够调节。这里,机械结构的连接力可以是自动控制,也可以是手动控制。而连接力固定的连接装置例如可以是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对设备进行卡扣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与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的类型可以相同(例如均为磁吸力或者均为机械力),也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个为磁吸力,而另一个为机械力),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供电设备能够控制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以更加灵活方便地适应不同的充电场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还包括:第一处理装置5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11的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的连接力。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处理装置获得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基于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以基于控制指令改变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从而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者处于第二连接模式。
在实际场景下,第一处理装置在获得第一电量后,可以基于第一电量的大小确定相应的控制指令。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电量大于或等于电量阈值,第一处理装置可以确定用于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改变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当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时,用户在移动电子设备时,能够连带第一供电设备一起移动,而使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也即是说,如果第一电量充足(大于或等于电量阈值),则控制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使得用户在需移动电子设备时,能够使第一供电设备随着电子设备一起移动,以继续向电子设备充电。
而如果第一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第一处理装置可以确定用于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二控制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改变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当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时,用户在移动电子设备时,能够使电子设备与第一供电设备分离,而保持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的连接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该场景下,移动电子设备的力不会使第二供电设备产生位移,具体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也即是说,如果第一电量不足(小于电量阈值),则控制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使得用户在需移动电子设备时,不会将第一供电设备一起移动,而使第一供电设备保持与第二供电设备的连接,使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第一供电设备充电,提升第一供电设备的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61,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第一处理装置6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11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3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的连接力。
这里,第一供电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装置与需要供电的电子设备通信,进而获得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并将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发送至第一处理装置。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处理装置根据自身储电装置的当前电量和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确定控制指令,以改变第一连接装置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处理装置在获得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后,基于第一电量的大小及第二电量的大小确定相应的控制指令。在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电量小于第一阈值,第一处理装置确定用于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这里,第一阈值可以为电量百分比,且第一阈值为一个较小的值,例如可以是10%。可以理解,在实际场景下,如果第一电量较低(低于第一阈值),则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避免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
如果第二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处理装置确定用于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这里,第二阈值也可以为电量百分比,且第二阈值为一个较大的值,是在实际场景下多数用户选择无需继续充电的电量值,例如可以是95%。可以理解,在实际场景下,如果第二电量表征电子设备的电量充满或者接近充满状态,则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避免电子设备被移动的同时移动第一供电设备。
如果第一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第二电量小于第二阈值,第一处理装置确定用于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这里,第三阈值也可以为电量百分比,且第三阈值为一个较大的值,例如可以是80%。可以理解,在实际场景下,如果第一电量表征第一供电设备的电量不处于低电量状态也非满电量及非接近满电量状态、且第二电量表征电子设备的电量未充满或者未接近充满状态,则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使用户移动电子设备时能够同时移动第一供电设备,使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在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后为电子设备充电。
如果第一电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一处理装置确定用于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可以理解,在实际场景下,如果第一电量表征第一供电设备的电量充足,则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使用户移动电子设备时能够同时移动第一供电设备,使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在与第二供电设备分离后为电子设备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处理装置基于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或者基于第一电量及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处于更加符合实际充电需求的连接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至少包括输入装置,用于接收输入操作;其中,所述输入操作能够改变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提示装置,用于输出提示信息;对应地,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输出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使用者是否适合执行所述输入操作。
在实际实施时,第二连接装置可以为手动控制连接力的机械结构。例如可以为可伸缩的夹持结构或卡扣结构。输入装置例如可以为设置于第一供电设备上的物理按键,使用者可以通过该物理按键发出输入操作,该输入操作可以用于调大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也可以用于调小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第一供电设备还包括用于输出提示信息的提示装置,进而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控制指令,控制提示装置输出对应的提示信息。这里,提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屏,可以在显示屏上呈现提示信息来提示使用者。提示装置还可以是指示灯,可以通过指示灯的点亮、颜色变化或者闪烁等表征相应的提示信息,以提示使用者。
在实际实施时,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使用者是否适合执行所述输入操作。示例性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为第一连接力,此时使用者通过输入操作调整第二连接装置至第二连接力。如果此时使用者的输入操作与控制指令匹配,则第一处理装置控制提示装置输出可以调节的提示信息;如果此时使用者的输入操作与控制指令不匹配,则第一处理装置控制提示装置输出不建议调节或者禁止调节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输入装置能够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手动控制第一供电设备的连接状态,比如尽管自动生成的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第一供电设备使其处于第一连接模式,而使用者此时只希望单独移动并使用电子设备,则可以通过手动控制使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二连接模式,以避免第一供电设备随着电子设备被移动;同时,还通过提示装置提示使用者的输入操作是否合适,从而能够提示使用者避免误操作。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7所示,所述供电系统70包括:
第一供电设备71,包括:
第一储电装置711,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充电装置712,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第一连接装置713,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71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供电设备72,包括:
第二充电装置721,用于给所述第一储电装置711充电;
第三连接装置722,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设备71,以保持所述第二供电设备72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71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71还包括第二连接装置714,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设备72,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71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72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里,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可以为一至少具有供电能力的设备,移动电源、具有供电能力的移动终端或可以直接连接电力网络的充电设备等。其中,具有供电能力的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储电装置供电。所述第二充电装置可以作为无线充电发送端,也可以为充电接口(如Pogo-pin),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二充电装置的实现方式并不做限制。
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中还包括第三连接装置,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这里,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可以是磁吸力可调节的电磁体或者为连接力可调节的机械结构。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也可以是不可调节的,例如可以是磁铁、铁,或者连接力固定的机械结构。在实际实施时,可以通过配合第三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以使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连接。这里,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也即对应为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连接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第一供电设备的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包括第一供电设备和第二供电设备,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可拆卸地与电子设备连接以保持相应的位置关系,并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同时还能够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第一供电设备与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够方便第二供电设备为第一储电装置充电,能够满足相应场景下的充电需求。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所述供电系统80包括: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72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801,用于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71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711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72包括第二处理装置8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713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714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722的连接力。
这里,第二供电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供电设备通信,进而获得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和第一储电装置的当前电量(在某些情况下该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直接与电子设备通信以获取其电量),并将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和第一储电装置的当前电量发送至第二处理装置。第二供电设备的第二处理装置根据第一储电装置的当前电量和电子设备的当前电量确定控制指令,以改变第一连接装置和/或第二连接装置和/或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当然,在一些情况下,第二处理装置还可以仅通过电子设备的电量来确定上述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图8示出的实施例,如果存在如下一种情况,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一连接模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小于第三预设值;
和/或,
如果存在如下一种情况,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二连接模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这里,第一预设值可以对应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阈值,第二预设值可以对应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第三阈值,第三预设值可以对应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第二阈值,具体控制场景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等于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则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一连接模式,也可以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二连接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第一电量的大小及第二电量的大小确定控制指令,从而控制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第一供电设备能够处于更加符合实际充电需求的连接状态,提高了用户体验。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第二供电设备92具有容纳空间921及与所述容纳空间921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供电设备91的第一部分匹配所述容纳空间,使得当所述第一供电设备9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92连接时,所述第一供电设备91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921内、所述第一供电设备91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处;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相同,所述第二部分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充电装置911。
这里,所述第一供电设备91和第二供电设备92的设备类型不同,例如第一供电设备91为移动电源,第二供电设备92为可直接连接电力网络的充电站底座。所述第一供电设备至少包括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且上述第二部分至少包括第一充电装置911,进而匹配的第一部分被第二供电设备92所容纳,并且第一充电装置911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显露以对电子设备93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供电设备的数量并不做限制,所述供电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供电设备和一第二供电设备。例如,第二供电设备为充电站底座,第一供电设备为移动电源,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移动电源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及第二连接装置堆叠连接,堆叠连接后的多个移动电源则可以与外部的电子设备及第二供电设备连接。进而,可以基于多个移动电源中每个移动电源的电量和手机的电量,确定每一移动电源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移动电源和充电站底座之间的连接关系。这里,移动电源可以支持双向无线充电,也即能够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被充电,也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对其他设备充电。从而能够通过堆叠多个移动电源来实现电能的转移,满足实际场景下的多种充电需求。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第二供电设备102包括第二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以提供所述电能给所述第一储电装置或所述电子设备103;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1的第一面1011,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二面1012,所述第一面1011与所述第二面1012为相反面;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102的第三面1021,当所述第一供电设备101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102连接时所述第二面1012与所述第三面1021处于相对状态。
这里,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和第二供电设备的设备类型相同,例如第一供电设备为第一移动电源,第二供电设备也为第二移动电源。举例来说,第一供电设备为第一移动电源,第二供电设备为第二移动电源,所述第二储电装置为第二移动电源中的电池,所述第一移动电源的第二连接装置与第二移动电源的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呈堆叠状态。当使用者将电子设备通过第一移动电源的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一移动电源连接时,可以基于每一移动电源的电量和电子设备的电量,确定第一移动电源和第二移动电源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实际实施时,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类型的供电设备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堆叠,并在堆叠后共同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并在,不同供电设备之间也能够互相充电。供电设备的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可以为磁吸力,供电设备通过磁吸力互相吸附连接。
在实际实施时,各供电设备均可以包括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能够与电子设备通信,获得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此外,通信装置还能够与其他供电设备通信,获得其他供电设备的第三电量。这里,对于堆叠后共同为电子设备供电的情形,将与电子设备距离最近的供电设备(即第一面与电子设备连接的供电设备)作为第1个供电设备进行说明,针对至少两个供电设备中的第i(i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个供电设备,执行以下处理:
第i个供电设备通过通信装置获得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前i-1个供电设备中各供电设备(可以理解,如果i=1,则前i-1个供电设备不存在)的第三电量及第i个供电设备的第四电量,计算第二电量与i-1个第三电量的电量之和,根据所述电量之和及第四电量确定目标控制指令,目标控制指令用于改变第i个供电设备的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以使第i个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第二连接模式或第三连接模式。这里,第一连接模式及第二连接模式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第三连接模式中,对电子设备施加任意大小的力均不会使得供电设备的任一连接装置与其连接的设备分离。在实际实施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连接装置及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的大小来使其处于第三连接模式。
其中,如果存在如下一种情况,i=1时,所述目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i个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一连接模式,i≥2时,所述目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1个至第i-1个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三连接模式,指示第i个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一连接模式:
所述第四电量大于所述电量之和;
所述第四电量大于第四预设值;
所述第四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且所述电量之和小于第六预设值;
和/或,
如果存在如下一种情况,所述目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i个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二连接模式:
所述第四电量小于所述电量之和;
所述第四电量小于所述第五预设值;
所述第四电量大于所述第五预设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值、且所述电量之和大于所述第六预设值。
这里,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及第五预设值可以分别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及第三预设值一一对应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及第五预设值也可以设置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限定。目标控制指令的具体确定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指令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实际场景下,通过上述方式,多个供电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充电。例如,如果供电设备的数量为3个,则如果电子设备需移动而其剩余电量不足时,若需前两个供电设备组合才能够供给电子设备所需的电量时,则第1个供电设备可以确定用于控制自身处于第三连接模式的目标控制指令,第2个供电设备可以确定用于控制自身处于第一连接模式的目标控制指令,而第3个供电设备则确定用于控制自身处于第二连接模式的目标控制指令,使得电子设备被移动时,第1个供电设备及第2个供电设备能够连带电子设备被一起移动,而第3个供电设备则与第2个供电设备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供电设备和第二供电设备通过设备的表面连接在一起,能够方便供电设备之间自由组合连接,能够用于提供多种充电场景,例如能够使不同供电设备之间自由互充,也能够更自由灵活地结合多个供电设备为电子设备充电,也方便了用户操作使用。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为一种多接口充电站,该多接口充电站能够整合多种充电方式,满足不同设备的用电需求。且该多接口充电站增加了自适应的充电方式,提升用户多种场景的使用体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11所示,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充电模块111和充电站底座112:
所述充电站底座112上包括多个充电接口,即USB-A1、USB-A2、USB-C0、USB-C1和USB-C2。其中,图1示出了充电站底座112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进而,该充电站可提供如下充电方式:
1)、USB-C0接口:为电子设备提供最大100W(瓦)供电,并支持USB3.0上行口数据通信;
2)、USB-C1接口和USB-A1接口:为电子设备提供最大27W和18W的快充;
3)、USB-C2接口和USB-A2接口:支持BC1.2充电协议,并支持USB3.0下行口数据通信,与上行口电子设备(如笔记本)进行沟通;
4)、充电模块111(移动电源):支持移动电源功能(即直接结合移动电源本体的电池为电子设备充电)和无线充功能(仅提供无线充电发送端,以结合其他供电设备为电子设备充电),用于移动设备113(如手机)的15W充电;
其中,充电站底座112通过Pogo-pin对充电模块111充电,同时支持无线充电(无线充对移动设备113进行充电,Pogo-pin对充电模块111充电)。无线充电的充电优先级永远高于充电模块111的充电优先级。即,当充电模块111在充电站中时,在充电模块111连接移动设备113后,充电站底座112首先通过无线充对该移动设备113进行充电,在该移动设备113充满后再在对充电模块111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电系统具有自适应无线充功能,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模块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充电模块121的A面与B面均内置两颗电磁体122。A面的电磁体122对终端设备具有固定和精准对位的作用,B面的电磁体122对充电站底座具有固定的作用。电磁体122的吸力可根据用户使用状态和移动电源电量状态自适应地调整,以满足合适的用户场景。
下面,对电磁体的吸力可根据用户使用状态(即移动设备的状态)和移动电源电量状态自适应地调整,以满足合适的用户场景进行详细地说明:
(1)、充电模块(移动电源)电量低于10%,移动设备为任意电量;
该场景下,充电模块只作为无线充发射端使用,移动电源(充电模块)不会被用户取出充电站。这种情况下,充电模块B面电磁体的磁吸力远大于A面电磁体的磁吸力,在充电过程中任意时刻拿起移动设备都不会通过A面的磁吸带出移动电源。
(2)、充电模块电量高于10%但低于80%,移动设备电量大于95%;
该场景下,由于移动设备已接近充满状态,移动电源只作为无线充发射端,移动电源不会被用户取出充电站。这种情况下,充电模块B面电磁体的磁吸力远大于A面电磁体的磁吸力。在充电过程中任意时刻拿起移动设备都不会通过A面的磁吸带出移动电源。
(3)、充电模块电量高于10%但低于80%,移动设备电量小于95%;
该场景下,充电模块既作为无线充发射端,也作为移动电源使用。这种情况下,充电模块A面电磁体的磁吸力远大于B面电磁体的磁吸力。在充电过程中任意时刻拿起移动设备,充电模块会通过磁吸吸附在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续航充电。
(4)、充电模块电量高于80%,移动设备为任意电量;
该场景下,充电模块既作为无线充发射端,也作为移动电源使用。这种情况下,充电模块A面电磁体的磁吸力远大于B面电磁体的磁吸力。在充电过程中任意时刻拿起移动设备,充电模块会通过磁吸吸附在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续航充电。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供电系统还具有动态功率分配功能,充电站底座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电池状态实时分配功率,充分利用充电站功率。在实际实施时,如果充电站底座在连接第一供电设备的同时还连接有至少一个目标设备,则供电系统获得第一供电设备的电池状态和各目标设备的电池状态,根据第一供电设备的电池状态和各目标设备的电池状态,对第一供电设备及至少一个目标设备进行输出功率的分配。具体地,如果第一供电设备的电池状态表征第一供电设备达到满电状态,则降低输出给第一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并获得待分配功率,将待分配功率率分配给至少一个目标设备中的一个。在实际实施时,降低输出给第一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可以为将输出给第一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从第一功率降低为第二功率,计算第一功率与第一功率的差值,将该差值确定为待分配功率,然后将待分配功率分配给至少一个目标设备中的一个。这里,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类型和/或电池状态,确定待分配功率的目标设备。具体地,获得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的类型和/或电池状态,根据各目标设备的类型确定各目标设备的需求功率,将需求功率最大的目标设备确定为待分配功率的目标设备,进而将待分配功率分配给确定的目标设备。例如,如果笔记本电脑为至少一个目标设备中需求功率最大的设备,则将待分配功率的目标设备确定为笔记本电脑。
示例性地,在每一输出都接入电子设备后,各个输出的功率分配如下:
通常A2充电端口和C2充电端口会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充电站会实时监测移动设备的电池状态,当电池充满时C2充电端口或A2充电端口会将功率降至7.5W(即电压5伏电流1.5安),多余功率转移至C0充电端口为笔记本供电。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上述第一供电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存储介质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1、获取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
步骤S112、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步骤S113、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这里,第一供电设备可以获取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并根据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控制第一连接装置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供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21、获取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和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这里,第一供电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以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电量。
步骤S122、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步骤S123、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这里,第一供电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和电子设备的电量,控制第一连接装置和/或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上述第二供电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所述第二供电设备的存储介质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1、获取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
这里,第二供电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供电设备进行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
步骤S212、基于所述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步骤S213、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这里,第二供电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控制第一连接装置和/或第二连接装置和/或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供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二供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21、获取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和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这里,第二供电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供电设备进行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和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当然,第二供电设备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供电设备进行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同时通过自身的第二通信装置与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以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电量。
步骤S222、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步骤S223、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这里,第二供电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储电装置的电量和电子设备的电量,控制第一连接装置和/或第二连接装置和/或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第一供电设备处于第一连接模式或第二连接模式。
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设备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设备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设备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供电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中的第二供电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供电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供电方法中的步骤。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供电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第一供电设备13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131、通信接口132和存储器133,其中,
处理器131通常控制第一供电设备13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132可以使第一供电设备130通过网络与其他电子设备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器13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13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131以及第一供电设备13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FLASH(闪存)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供电系统中的第二供电设备的硬件实体也可参照上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硬件实体来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第一供电设备,包括:
第一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能够为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供电设备,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充电模式和第二充电模式;
在所述第一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和所述第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在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和所述第一充电装置进行充电;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和所述第二充电模式之间能够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第一供电设备,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连接模式和第二连接模式;
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下,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大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在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下,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供电设备,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使得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一供电设备,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或,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一供电设备,
所述控制装置至少包括输入装置,用于接收输入操作;其中,所述输入操作能够改变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包括提示装置,用于输出提示信息;
对应地,所述第一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提示装置输出对应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使用者是否适合执行所述输入操作。
7.一种供电系统,包括:
第一供电设备,包括:
第一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
第一充电装置,用于给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供电设备,包括:
第二充电装置,用于给所述第一储电装置充电;
第三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以保持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或,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通信装置,用于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通信,以获得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连接力和/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连接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
如果存在如下一种情况,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一连接模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小于第三预设值;
和/或,
如果存在如下一种情况,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供电设备应处于第二连接模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所述第一储电装置的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电量大于所述第三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具有容纳空间及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部分匹配所述容纳空间,使得当所述第一供电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处;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不相同,所述第二部分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充电装置。
11.根据权利要7所述的系统,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包括第二储电装置,用于存储电能以提供所述电能给所述第一储电装置或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一面,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相反面;
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的第三面,当所述第一供电设备与所述第二供电设备连接时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处于相对状态。
CN202310804368.2A 2023-06-30 2023-06-30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Pending CN1168460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4368.2A CN116846024A (zh) 2023-06-30 2023-06-30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4368.2A CN116846024A (zh) 2023-06-30 2023-06-30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6024A true CN116846024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4368.2A Pending CN116846024A (zh) 2023-06-30 2023-06-30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60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528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 and wireless charging i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154678A (zh) 用于输入设备的无线充电
CA2227624C (en)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US11329506B2 (en) Modular wireless power bank system
JPH10174300A (ja) 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KR20100018072A (ko) 원격 장치 재충전용 전원 충전 시스템, 원격 장치 충전 시스템 및 원격 장치를 네트워크에 접속하는 방법
CN113439376A (zh) 为外部设备无线地充电的电子设备
EP187532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power source
WO2010141134A1 (en) Modular cable with integral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JP4408250B2 (ja) 充電システム
CN109149684B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WO2021013082A1 (zh) 一种无线充电蓝牙耳机
KR101406234B1 (ko) 스마트폰용 무선충전장치
KR20200042268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유무선 충전 방법
US20230042872A1 (en) Mobil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peripheral device
EP412400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628308A (zh) 雙向無線充電裝置及雙向無線充電系統
US10170928B2 (en) Power transfer system,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charging combination
KR2020004242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유무선 충전 방법
CN116846024A (zh) 第一供电设备及供电系统
CN116780713B (zh) 磁吸移动储能电源无线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70040909A (ko) 휴대용 배터리 및 충전기구
KR2020004237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유무선 충전 방법
CN219577227U (zh) 一种可收纳无线耳机的移动设备
KR20130092084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무선충전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