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6351B -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6351B
CN116826351B CN202310830944.0A CN202310830944A CN116826351B CN 116826351 B CN116826351 B CN 116826351B CN 202310830944 A CN202310830944 A CN 202310830944A CN 116826351 B CN116826351 B CN 116826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upporting
piece
sleev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09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6351A (zh
Inventor
石欣
姚高乐
陈宗伟
贾琼
田林
马睿鹏
秦梦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igation Guarantee Center Of North China Sea (ngcn) Mot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Navigation Guarantee Center Of North China Sea (ngcn) Mot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igation Guarantee Center Of North China Sea (ngcn) Mot,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Navigation Guarantee Center Of North China Sea (ngcn) Mot
Priority to CN2023108309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6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6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6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6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6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航天线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包括防护壳、支撑件、防护件、调节件以及导航天线,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导航天线位于所述支撑件上。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主体组件和驱动组件可灵活的对导航天线的角度进行任意调节,使得导航天线可随时处于最佳的位置,同时在过船和过闸时可将导航天线进行收纳,以此便于船只通过,同时可对防护壳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导航天线和水接触,导致发射块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航天线固定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一种全球性的自动化航行安全设备,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于周边船舶的自动识别和跟踪,它可以提供海上交通控制、监督、管理和安全方面的信息支持,有助于避免船舶碰撞和其他海上事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发射设备将船舶的位置、速度、航向、船舶名称等信息广播给周围的其他船舶和岸站;接收设备则可以接收到其他船舶和岸站广播的信息,并将其显示在船上的导航仪上供船长和船员参考,导航天线是安装在船舶上的一种无线电设备,主要用于接收和发送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以便船长和船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中其他船只的情况,导航天线通常由一个具有较高增益的VHF天线组成,它能够接收到远处船只发射的AIS信号,并将其传输给船上的AIS接收器,但是船舶运行在不同的海况或航线上,天线的角度也需要调整以符合实际需求,现有的导航天线对角度调节不够灵活,使得导航天线无法处于最佳的位置,且在过船和过闸时需要将导航天线放倒,容易导致导航天线与铁板或是与金属接触,或者沾到水,导致发射块损坏。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船舶运行在不同的海况或航线上,天线的角度也需要调整以符合实际需求,现有的导航天线对角度调节不够灵活,使得导航天线无法处于最佳的位置,且在过船和过闸时需要将导航天线放倒,容易导致导航天线与铁板或是与金属接触,或者沾到水,导致发射块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其包括,主体组件,包括防护壳、支撑件、防护件、调节件以及导航天线,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所述防护件位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导航天线位于所述支撑件上;以及,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包括驱动件、伸缩件、传动件以及定位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支撑件顶部,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支撑件顶部,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顶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块、螺纹杆、滑杆、支撑板、连接柱以及固定板,所述支撑块设置于所述防护壳内壁,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支撑块内,所述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块内,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螺纹杆表面,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底部,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连接柱底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件包括支撑套、支撑轴以及防护盖,所述支撑套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一侧,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支撑套内,所述防护盖设置于所述支撑轴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固定套、齿杆、固定块、第一弹簧以及限位块,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轴表面,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防护壳内壁,所述齿杆设置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齿杆一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固定块一侧,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齿杆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齿轮、定位套、定位轴、支撑架以及安装套,所述转动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定位套位于所述转动齿轮顶部,所述定位轴位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转动齿轮顶部,所述安装套位于所述支撑架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支撑环、调节齿轮以及角度齿轮,所述支撑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表面,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支撑环表面,所述角度齿轮位于所述安装套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支撑圈、驱动齿轮、滑动齿轮以及第二弹簧,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底部,所述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支撑圈设置于所述驱动轴表面,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驱动轴端部,所述滑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轴表面,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驱动齿轮一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件包括气缸支架、多级气缸、限位板、滑架、第三弹簧、伸缩套、摆杆、支撑片、定位条、第四弹簧以及挤压条,所述气缸支架设置于所述防护壳一侧,所述多级气缸位于所述气缸支架内,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限位板一侧,所述第三弹簧设置于所述滑架内壁,所述伸缩套位于所述第三弹簧表面,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滑架内,所述支撑片位于所述滑架内,所述定位条位于所述滑架内,所述第四弹簧设置于所述定位条端部,所述挤压条位于所述定位条端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件包括支撑柱、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调节套、第五弹簧、拨杆、支撑条、卡块、调节杆、第四齿轮以及固定齿套,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支撑柱表面,所述第三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底部,所述调节套位于所述第三齿轮底部,所述第五弹簧位于所述调节套底部,所述拨杆位于所述滑架一侧,所述支撑条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卡块位于所述支撑条顶部,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支撑条顶部,所述第四齿轮设置于所述螺纹杆表面,所述固定齿套位于所述第四齿轮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架、第六弹簧、伸缩杆以及压杆,所述定位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第六弹簧位于所述定位架内壁,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所述第六弹簧端部,所述压杆位于所述伸缩杆一侧。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主体组件和驱动组件可灵活的对导航天线的角度进行任意调节,使得导航天线可随时处于最佳的位置,同时在过船和过闸时可将导航天线进行收纳,以此便于船只通过,同时可对防护壳进行密封,从而防止导航天线和水接触,导致发射块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气缸支架和多级气缸连接结构图。
图3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图2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图2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支撑板剖视结构图。
图6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图5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支撑套、支撑轴和防护盖连接结构图。
图8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支撑柱、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调节套连接结构图。
图9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滑架剖视结构图。
图10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滑架和定位条连接结构图。
图11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的定位架剖视结构图。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图1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00和驱动组件200,主体组件100用于对导航天线105进行支撑,且可对导航天线105进行防护,驱动组件200用于对导航天线105的角度进行调节,并且可带动导航天线105进行升降移动。
具体的,主体组件100,包括防护壳101、支撑件102、防护件103、调节件104以及导航天线105,支撑件102设置于防护壳101内,防护件103位于防护壳101上,调节件104设置于支撑件102上,导航天线105位于支撑件102上。
防护壳101用于对导航天线105进行防护,支撑件102用于对调节件104进行支撑,防护件103用于对防护壳101顶部进行密封,调节件104用于对导航天线105的角度进行调节,导航天线105是一个具有较高增益的VHF天线组成,它能够接收到远处船只发射的AIS信号,并将其传输给船上的AIS接收器。
驱动组件200,设置于支撑件102上,包括驱动件201、伸缩件202、传动件203以及定位件204,驱动件201设置于支撑件102上,伸缩件202位于支撑件102顶部,传动件203位于支撑件102顶部,定位件204设置于支撑件102顶部。
驱动件201用于驱动调节件104进行工作,使得调节件104可对导航天线105的角度进行调节,伸缩件202用于对驱动件201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传动件203用于带动支撑件102进行升降移动,定位件204用于对传动件203进行限位,防止支撑件102发生下滑。
具体的,支撑件102包括支撑块102a、螺纹杆102b、滑杆102c、支撑板102d、连接柱102e以及固定板102f,支撑块102a设置于防护壳101内壁,螺纹杆102b位于支撑块102a内,滑杆102c设置于支撑块102a内,支撑板102d位于螺纹杆102b表面,连接柱102e设置于支撑板102d底部,固定板102f位于连接柱102e底部。
支撑块102a的数量有八个,均固定于防护壳101内壁,用于对螺纹杆102b和滑杆102c进行支撑固定,螺纹杆102b表面开设有螺纹,传动件203通过螺纹杆102b表面的螺纹可带动支撑板102d进行升降移动,滑杆102c的数量有三个,用于对支撑板102d和固定板102f进行限位支撑,连接柱102e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撑板102d底部和固定板102f顶部。
具体的,防护件103包括支撑套103a、支撑轴103b以及防护盖103c,支撑套103a设置于防护壳101一侧,支撑轴103b位于支撑套103a内,防护盖103c设置于支撑轴103b表面。
支撑套103a的数量有多个,均固定于防护壳101一侧,支撑轴103b转动连接于支撑套103a内,防护盖103c固定于支撑轴103b表面, 通过转动支撑轴103b可带动防护盖103c进行转动,使得防护盖103c对防护壳101顶部进行密封。
具体的,防护件103还包括第一齿轮103d、固定套103e、齿杆103f、固定块103g、第一弹簧103h以及限位块103i,第一齿轮103d设置于支撑轴103b表面,固定套103e位于防护壳101内壁,齿杆103f设置于固定套103e内,固定块103g位于齿杆103f一侧,第一弹簧103h位于固定块103g一侧,限位块103i设置于齿杆103f一侧。
第一齿轮103d固定于支撑轴103b表面,固定套103e固定于防护壳101内壁,齿杆103f滑动于固定套103e内,且齿杆103f和第一齿轮103d啮合,固定块103g固定于齿杆103f一侧,第一弹簧103h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块103g一侧和固定套103e顶部,限位块103i固定于齿杆103f一侧,用于对齿杆103f的位置进行限位,当支撑板102d上升时,可对齿杆103f进行挤压,使得齿杆103f上升,齿杆103f可带动第一齿轮103d进行转动,使得第一齿轮103d带动支撑轴103b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支撑轴103b带动防护盖103c进行翻转,以此使得防护盖103c打开。
实施例
参照图2、图4~图6、图8和图9,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调节件104包括转动齿轮104a、定位套104b、定位轴104c、支撑架104d以及安装套104e,转动齿轮104a设置于支撑板102d顶部,定位套104b位于转动齿轮104a顶部,定位轴104c位于支撑板102d顶部,支撑架104d设置于转动齿轮104a顶部,安装套104e位于支撑架104d内。
转动齿轮104a转动连接于定位轴104c表面,定位套104b固定于转动齿轮104a顶部,定位轴104c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且定位套104b转动连接于定位轴104c表面,用于对转动齿轮104a进行限位支撑,使得转动齿轮104a可进行稳定转动,支撑架104d固定于转动齿轮104a顶部,安装套104e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04d内,导航天线105固定于安装套104e内,通过转动转动齿轮104a可带动支撑架104d进行转动,使得支撑架104d带动安装套104e进行转动,安装套104e可带动导航天线105进行转动,从而对导航天线105的朝向进行调节。
具体的,调节件104还包括支撑环104f、调节齿轮104g以及角度齿轮104h,支撑环104f设置于支撑架104d表面,调节齿轮104g位于支撑环104f表面,角度齿轮104h位于安装套104e一侧。
支撑环104f固定于支撑架104d表面,调节齿轮104g转动连接于支撑环104f表面,角度齿轮104h固定于安装套104e的固定轴一侧,调节齿轮104g和角度齿轮104h啮合,通过转动调节齿轮104g可带动角度齿轮104h进行转动,角度齿轮104h可带动安装套104e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安装套104e带动导航天线105进行偏转,使得导航天线105的倾斜角度发生改变。
具体的,驱动件201包括驱动电机201a、驱动轴201b、支撑圈201c、驱动齿轮201d、滑动齿轮201e以及第二弹簧201f,驱动电机201a设置于支撑板102d底部,驱动轴201b位于驱动电机201a输出端,支撑圈201c设置于驱动轴201b表面,驱动齿轮201d位于驱动轴201b端部,滑动齿轮201e设置于驱动轴201b表面,第二弹簧201f位于驱动齿轮201d一侧。
驱动电机201a固定于支撑板102d底部,驱动轴201b固定于驱动电机201a输出端,支撑圈201c固定于支撑板102d表面,驱动齿轮201d固定于驱动轴201b端部,滑动齿轮201e滑动于驱动轴201b表面,且滑动齿轮201e和驱动轴201b之间卡接,第二弹簧201f两端分别固定于驱动齿轮201d一侧和滑动齿轮201e一侧,第二弹簧201f为被压缩状态,且驱动齿轮201d和调节齿轮104g啮合,滑动齿轮201e可与转动齿轮104a啮合,当驱动齿轮201d和滑动齿轮201e分别与调节齿轮104g和转动齿轮104a啮合时,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01a可同时带动调节齿轮104g和转动齿轮104a进行转动,调节齿轮104g和转动齿轮104a之间无相对角度变化,此时只可改变导航天线105的朝向而无法对导航天线10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当驱动齿轮201d和调节齿轮104g啮合,而滑动齿轮201e与转动齿轮104a分离时,驱动齿轮201d单独带动调节齿轮104g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调节齿轮104g对导航天线10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实施例
参照图2、图4、图6和图8~图11,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具体的,伸缩件202包括气缸支架202a、多级气缸202b、限位板202c、滑架202d、第三弹簧202e、伸缩套202f、摆杆202g、支撑片202h、定位条202i、第四弹簧202j以及挤压条202k,气缸支架202a设置于防护壳101一侧,多级气缸202b位于气缸支架202a内,限位板202c设置于支撑板102d顶部,滑架202d位于限位板202c一侧,第三弹簧202e设置于滑架202d内壁,伸缩套202f位于第三弹簧202e表面,摆杆202g设置于滑架202d内,支撑片202h位于滑架202d内,定位条202i位于滑架202d内,第四弹簧202j设置于定位条202i端部,挤压条202k位于定位条202i端部。
气缸支架202a固定于防护壳101一侧,多级气缸202b固定于气缸支架202a内,多级气缸202b的行程有多段,限位板202c的数量有两个,均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滑架202d滑动于两个限位板202c之间,第三弹簧202e两端分别固定于滑架202d内壁和支撑圈201c表面,伸缩套202f两端分别固定于滑架202d内壁和支撑圈201c表面,第三弹簧202e为被压缩状态,具有较强的复位弹力,摆杆202g的数量有两个,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滑架202d内,支撑片202h的数量有两个,均固定于滑架202d内,定位条202i的数量有两个滑动于滑架202d内,第四弹簧202j的数量有两个,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条202i端部和支撑片202h一侧,挤压条202k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固定于定位条202i端部,用于对摆杆202g一侧进行挤压,当多级气缸202b对滑架202d进行挤压时,滑架202d带动两个定位条202i向转动齿轮104a移动,使得两个定位条202i对转动齿轮104a的角度进行定位,随着滑架202d的继续移动,挤压条202k对摆杆202g一侧进行挤压,使得摆杆202g一端翘起,对滑动齿轮201e进行支撑,使得滑动齿轮201e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滑动齿轮201e和转动齿轮104a分离。
具体的,传动件203包括支撑柱203a、第二齿轮203b、第三齿轮203c、调节套203d、第五弹簧203e、拨杆203f、支撑条203g、卡块203h、调节杆203i、第四齿轮203j以及固定齿套203k,支撑柱203a设置于支撑板102d顶部,第二齿轮203b位于支撑柱203a表面,第三齿轮203c设置于第二齿轮203b底部,调节套203d位于第三齿轮203c底部,第五弹簧203e位于调节套203d底部,拨杆203f位于滑架202d一侧,支撑条203g设置于支撑板102d顶部,卡块203h位于支撑条203g顶部,调节杆203i位于支撑条203g顶部,第四齿轮203j设置于螺纹杆102b表面,固定齿套203k位于第四齿轮203j表面。
支撑柱203a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第二齿轮203b滑动于支撑柱203a表面,且支撑柱203a顶部设置有限位盘,用于对第二齿轮203b的位置进行限位,第三齿轮203c固定于第二齿轮203b底部,调节套203d固定于第三齿轮203c底部,第五弹簧203e通过垫片对调节套203d进行支撑,第五弹簧203e端部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拨杆203f固定于滑架202d一侧,支撑条203g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卡块203h固定于支撑条203g顶部,调节杆203i滑动于支撑条203g顶部,且滑动于卡块203h表面,使得卡块203h对调节杆203i进行限位,调节杆203i固定于拨杆203f一侧,使得拨杆203f可带动调节杆203i进行移动,调节套203d表面设置有斜槽口,通过调节杆203i对斜槽口进行挤压,可对调节套203d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套203d向下移动,第四齿轮203j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于螺纹杆102b表面,固定齿套203k套设于第四齿轮203j表面,且固定齿套203k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第四齿轮203j和第三齿轮203c一直啮合,当滑架202d做复位移动时,可带动拨杆203f进行移动,使得拨杆203f对调节杆203i进行推动,调节杆203i可对调节套203d进行挤压,使得调节套203d向下移动,调节套203d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203c和第二齿轮203b向下移动,使得第二齿轮203b与驱动齿轮201d接触,启动驱动电机201a,可使得驱动齿轮201d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203b与驱动齿轮201d啮合,此时驱动齿轮201d可带动第二齿轮203b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03b带动第三齿轮203c进行转动,使得第三齿轮203c带动第四齿轮203j进行转动,第四齿轮203j转动时可在螺纹杆102b上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四齿轮203j通过固定齿套203k带动支撑板102d进行上下移动。
具体的,定位件204包括定位架204a、第六弹簧204b、伸缩杆204c以及压杆204d,定位架204a设置于支撑板102d顶部,第六弹簧204b位于定位架204a内壁,伸缩杆204c设置于第六弹簧204b端部,压杆204d位于伸缩杆204c一侧。
定位架204a固定于支撑板102d顶部,第六弹簧204b两端分别固定于定位架204a内壁和伸缩杆204c端部,伸缩杆204c滑动于定位架204a内,压杆204d固定于伸缩杆204c一侧,且压杆204d位于第三齿轮203c底部,伸缩杆204c可卡接于第四齿轮203j的齿槽内,用于对第四齿轮203j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支撑板102d的高度被固定。
使用时,当需要对导航天线105的角度进行调节时,首先使多级气缸202b对滑架202d进行挤压,使得滑架202d带动两个定位条202i向转动齿轮104a移动,使得两个定位条202i对转动齿轮104a的角度进行定位,随着滑架202d的继续移动,挤压条202k对摆杆202g一侧进行挤压,使得摆杆202g一端翘起,对滑动齿轮201e进行支撑,使得滑动齿轮201e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滑动齿轮201e和转动齿轮104a分离,而滑动齿轮201e与转动齿轮104a分离时,驱动齿轮201d单独带动调节齿轮104g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调节齿轮104g对导航天线10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当需要对导航天线105的朝向进行调节时,可使多级气缸202b的输出端收缩一个行程,此时在第三弹簧202e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可使得滑架202d带动定位条202i远离转动齿轮104a,同时在第四弹簧202j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可使得挤压条202k远离摆杆202g,在第二弹簧201f的复位弹力作用下,使得滑动齿轮201e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滑动齿轮201e对摆杆202g进行挤压,使得摆杆202g落于滑架202d内,此时启动驱动电机201a可带动滑动齿轮201e进行转动,使得滑动齿轮201e和转动齿轮104a啮合,此时驱动齿轮201d和滑动齿轮201e分别与调节齿轮104g和转动齿轮104a啮合,启动驱动电机201a可同时带动调节齿轮104g和转动齿轮104a进行转动,调节齿轮104g和转动齿轮104a之间无相对角度变化,此时只可改变导航天线105的朝向而无法对导航天线105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当需要将导航天线105收纳入防护壳101内时,首先通过角度调节使得导航天线105为竖直状态,以便收纳进防护壳101内,再使多级气缸202b的输出端再次收缩,直到多级气缸202b的输出端移出支撑板102d顶部,此时在第三弹簧202e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可使得滑架202d带动拨杆203f向防护壳101内壁移动,同时拨杆203f对调节杆203i进行推动,调节杆203i可对调节套203d进行挤压,使得调节套203d向下移动,调节套203d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三齿轮203c和第二齿轮203b向下移动,使得第二齿轮203b与驱动齿轮201d接触,启动驱动电机201a,可使得驱动齿轮201d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203b与驱动齿轮201d啮合,此时驱动齿轮201d可带动第二齿轮203b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03b带动第三齿轮203c进行转动,使得第三齿轮203c带动第四齿轮203j进行转动,第四齿轮203j转动时可在螺纹杆102b上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四齿轮203j通过固定齿套203k带动支撑板102d向下移动,以此将导航天线105收入防护壳101内,当支撑板102d向下移动的同时,在第一弹簧103h的复位拉力作用下,可使得齿杆103f向下移动,同时齿杆103f带动第一齿轮103d进行转动,使得第一齿轮103d带动支撑轴103b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支撑轴103b带动防护盖103c进行翻转,以此使得防护盖103c移动到导航天线105一侧,当导航天线105收纳入防护壳101内时,防护盖103c落于防护壳101顶部,对防护壳101顶部进行密封。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

1.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00),包括防护壳(101)、支撑件(102)、防护件(103)、调节件(104)以及导航天线(105),所述支撑件(102)设置于所述防护壳(101)内,所述防护件(103)位于所述防护壳(101)上,所述调节件(10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02)上,所述导航天线(105)位于所述支撑件(102)上;以及,
驱动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02)上,包括驱动件(201)、伸缩件(202)、传动件(203)以及定位件(204),所述驱动件(201)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02)上,所述伸缩件(202)位于所述支撑件(102)顶部,所述传动件(203)位于所述支撑件(102)顶部,所述定位件(204)设置于所述支撑件(102)顶部;
所述支撑件(102)包括支撑块(102a)、螺纹杆(102b)、滑杆(102c)、支撑板(102d)、连接柱(102e)以及固定板(102f),所述支撑块(102a)设置于所述防护壳(101)内壁,所述螺纹杆(102b)位于所述支撑块(102a)内,所述滑杆(102c)设置于所述支撑块(102a)内,所述支撑板(102d)位于所述螺纹杆(102b)表面,所述连接柱(102e)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底部,所述固定板(102f)位于所述连接柱(102e)底部;
所述防护件(103)包括支撑套(103a)、支撑轴(103b)以及防护盖(103c),所述支撑套(103a)设置于所述防护壳(101)一侧,所述支撑轴(103b)位于所述支撑套(103a)内,所述防护盖(103c)设置于所述支撑轴(103b)表面;
所述防护件(103)还包括第一齿轮(103d)、固定套(103e)、齿杆(103f)、固定块(103g)、第一弹簧(103h)以及限位块(103i),所述第一齿轮(103d)设置于所述支撑轴(103b)表面,所述固定套(103e)位于所述防护壳(101)内壁,所述齿杆(103f)设置于所述固定套(103e)内,所述固定块(103g)位于所述齿杆(103f)一侧,所述第一弹簧(103h)位于所述固定块(103g)一侧,所述限位块(103i)设置于所述齿杆(103f)一侧;
所述调节件(104)包括转动齿轮(104a)、定位套(104b)、定位轴(104c)、支撑架(104d)以及安装套(104e),所述转动齿轮(104a)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顶部,所述定位套(104b)位于所述转动齿轮(104a)顶部,所述定位轴(104c)位于所述支撑板(102d)顶部,所述支撑架(104d)设置于所述转动齿轮(104a)顶部,所述安装套(104e)位于所述支撑架(104d)内;
所述调节件(104)还包括支撑环(104f)、调节齿轮(104g)以及角度齿轮(104h),所述支撑环(104f)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04d)表面,所述调节齿轮(104g)位于所述支撑环(104f)表面,所述角度齿轮(104h)位于所述安装套(104e)一侧;
所述驱动件(201)包括驱动电机(201a)、驱动轴(201b)、支撑圈(201c)、驱动齿轮(201d)、滑动齿轮(201e)以及第二弹簧(201f),所述驱动电机(201a)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底部,所述驱动轴(201b)位于所述驱动电机(201a)输出端,所述支撑圈(201c)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01b)表面,所述驱动齿轮(201d)位于所述驱动轴(201b)端部,所述滑动齿轮(201e)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01b)表面,所述第二弹簧(201f)位于所述驱动齿轮(201d)一侧;
所述伸缩件(202)包括气缸支架(202a)、多级气缸(202b)、限位板(202c)、滑架(202d)、第三弹簧(202e)、伸缩套(202f)、摆杆(202g)、支撑片(202h)、定位条(202i)、第四弹簧(202j)以及挤压条(202k),所述气缸支架(202a)设置于所述防护壳(101)一侧,所述多级气缸(202b)位于所述气缸支架(202a)内,所述限位板(202c)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顶部,所述滑架(202d)位于所述限位板(202c)一侧,所述第三弹簧(202e)设置于所述滑架(202d)内壁,所述伸缩套(202f)位于所述第三弹簧(202e)表面,所述摆杆(202g)设置于所述滑架(202d)内,所述支撑片(202h)位于所述滑架(202d)内,所述定位条(202i)位于所述滑架(202d)内,所述第四弹簧(202j)设置于所述定位条(202i)端部,所述挤压条(202k)位于所述定位条(202i)端部;
所述传动件(203)包括支撑柱(203a)、第二齿轮(203b)、第三齿轮(203c)、调节套(203d)、第五弹簧(203e)、拨杆(203f)、支撑条(203g)、卡块(203h)、调节杆(203i)、第四齿轮(203j)以及固定齿套(203k),所述支撑柱(203a)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顶部,所述第二齿轮(203b)位于所述支撑柱(203a)表面,所述第三齿轮(203c)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203b)底部,所述调节套(203d)位于所述第三齿轮(203c)底部,所述第五弹簧(203e)位于所述调节套(203d)底部,所述拨杆(203f)位于所述滑架(202d)一侧,所述支撑条(203g)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顶部,所述卡块(203h)位于所述支撑条(203g)顶部,所述调节杆(203i)位于所述支撑条(203g)顶部,所述第四齿轮(203j)设置于所述螺纹杆(102b)表面,所述固定齿套(203k)位于所述第四齿轮(203j)表面;
所述定位件(204)包括定位架(204a)、第六弹簧(204b)、伸缩杆(204c)以及压杆(204d),所述定位架(204a)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2d)顶部,所述第六弹簧(204b)位于所述定位架(204a)内壁,所述伸缩杆(204c)设置于所述第六弹簧(204b)端部,所述压杆(204d)位于所述伸缩杆(204c)一侧。
CN202310830944.0A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Active CN116826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0944.0A CN116826351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0944.0A CN116826351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6351A CN116826351A (zh) 2023-09-29
CN116826351B true CN116826351B (zh) 2024-02-09

Family

ID=88127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0944.0A Active CN116826351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63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7145A (zh) * 2018-08-20 2019-01-08 郑州格瑞塔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用便于调节角度的室外天线
CN212277377U (zh) * 2020-06-05 2021-01-01 深圳市松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5g天线安装支架
CN114094306A (zh) * 2021-11-23 2022-02-25 管志钢 一种通讯器材用天线
CN217463777U (zh) * 2022-01-05 2022-09-20 江苏中信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警装置
CN116293296A (zh) * 2023-03-26 2023-06-23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7145A (zh) * 2018-08-20 2019-01-08 郑州格瑞塔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用便于调节角度的室外天线
CN212277377U (zh) * 2020-06-05 2021-01-01 深圳市松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5g天线安装支架
CN114094306A (zh) * 2021-11-23 2022-02-25 管志钢 一种通讯器材用天线
CN217463777U (zh) * 2022-01-05 2022-09-20 江苏中信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警装置
CN116293296A (zh) * 2023-03-26 2023-06-23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机载控制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6351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0480B (zh) 一种防碰撞海洋浮标、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6826351B (zh)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天线固定装置
EP1847454B1 (en) Electrically actuated apparatus for moving supports carrying sensors and the like in submarines
CN111628265B (zh) 一种具有防风功能的天线
CA2297144A1 (en) Electromotive gondola or ship drive system with cooling device
US20040169917A1 (en) Snorkel device for a submarine
CN117184319A (zh) 一种船舶防浪亭装置
CN10796302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具有防震功能的智能车载导航设备
CN214311447U (zh) 一种具备路径规划功能的自主巡航无人艇
CN114537599A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海上漂浮物监测装置
CN212137589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板组件
CN214776630U (zh) 一种用于测绘的无人机
CN114866863A (zh) 一种小型通讯基站架设防护结构
CN110217387B (zh) 一种设有落水防护结构的无人机
CN108767419B (zh) 室外天线防护装置
CN111277920A (zh) 一种用于通信的基站结构
KR20220033954A (ko) 표시 문자의 시인성이 향상된 해양 부표
CN213008633U (zh) 一种通信浮标
CN101125584A (zh) 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新型游艇
CN108598709B (zh) 壁挂式可调节天线
CN216928932U (zh) 一种滑移式动中通天线
CN118040988B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电机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16414456U (zh) 水利移动式无线视频监控装置
CN216792438U (zh) 一种内河船舶探测导航装置
CN216251128U (zh) 可调式通信基站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No. 240 Huixin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The Navigation Guarantee Center of North China Sea (NGCN), MOT

Address before: No. 240 Huixinl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