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4598A -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4598A
CN116824598A CN202311068666.6A CN202311068666A CN116824598A CN 116824598 A CN116824598 A CN 116824598A CN 202311068666 A CN202311068666 A CN 202311068666A CN 116824598 A CN116824598 A CN 116824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nt
file
character
digital
new 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86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4598B (zh
Inventor
王利烨
高沙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ngqi Baodian Shan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ngqi Baodian Shan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ngqi Baodian Shan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ngqi Baodian Shan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686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45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4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4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4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4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属于信息处理及作品版权保护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设置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高频度汉字进行二次编辑,嵌入与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版权标识,以生成新版本字体B;将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将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高频度汉字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作品文件与现版本字体B文件进行绑定并将作品文件设置编辑权限;将完成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作品文件进行发布。本发明为版权人在主张其版权归属提供了有力司法证据,维护了版权相关方利益并达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Description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属于信息处理及作品版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多媒体的传播变得越来越频繁,数字化作品也日趋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数字化作品由于其自身的信息记载特征,使得人们可对其轻而易举地复制、修改和传播,加之目前已大量出现的功能强大的媒体信息修改工具,这些工具的广泛应用及网络传播,使得作品的盗版和篡改也变得更加容易,这将极大地损害数字化作品版权方的切身利益。
为标明作品的版权,包括数字化文字作品在内的各种作品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电子版作品的相关位置(整部作品的封面或首页、单篇文章作品的标题下方、作品正文内容的页眉或页脚等处)标注作为版权人的机构名称、商标,或者创作者的姓名,甚至还会在作品的正文内容中添加作为版权标识的文字或图片形式的水印等;对于纸质出版物,还通常会在书籍的封底位置粘贴激光防伪标签等。
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几种版权标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对于数字化作品中相关位置处用于标明作品版权的名称、商标、水印等,可能会较为容易地被清除或修改,并得以继续传播,这为作品的版权方主张其版权利益时增加了举证困难;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作品正文中的水印,虽然担负了作品版权标识的功能,但同时它也会在作品的版面中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视觉障碍,对原始作品的可视性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还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心理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影响作品字符辨认、识读的前提下,如何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嵌入与作品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为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在主张其版权归属时提供一种有力的司法证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能够维护版权相关方利益并达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通过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添加版权标识的方式,将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嵌入到数字化文字作品的字符笔画中,对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针对该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利用造字技术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所述二次编辑是将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到所述高频度汉字各种部分或全部的构成笔画之中,对字体A二次编辑完成后另存生成为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所述高频度汉字包括但不限于“的”、“一”、“是”和“我”;
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所编辑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
在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编辑数字化文字作品,将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部分或全部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新版本字体B与该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绑定,并将该数字化文字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该数字化文字作品中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的文本字符至少为所述高频度汉字中其中一个汉字;
将完成上述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发布。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包括作为版权人的机构名称或自然人姓名、作为版权人的机构代码或自然人身份证号码、以及版权人所合法持有的注册商标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所述高频度汉字各自构成笔画中,嵌入一个可视化版权标识或同时嵌入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可视化版权标识。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字体A和新版本字体B,均采用的Unicode标准字符编码方案,也均采用1Type、PostScript或OpenType格式规范。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包括:
在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的字符集中,读取所述高频度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通过图像采集获取字形的特征参数,即各采样点相对字形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将所述高频度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转换为对应Bezier曲线,并由其Bezier曲线记载相应汉字中各笔画曲线的几何特性,以实现笔画轮廓的建模和包装;
根据所述高频度汉字中所嵌入的可视化版权标识的字符或图案形状,调整该字符或图案形状所嵌入的汉字笔画Bezier曲线的控制点位置和曲线段的长度,并由Bezier曲线重新生成该可视化版权标识所嵌入笔画的整体形状和轮廓线;
将所述高频度汉字的整个字形分离出各个连通区域,针对每个连通区域,根据笔画边界框,以正向方式将封闭笔画曲线的内部区域填充为颜色显示;
根据调整后的Bezier曲线形状以及正向颜色填充后的笔画显示区域形状,生成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在所述高频度汉字各自构成中一个笔画的弯折位置或两个不同笔画的相交位置,且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内的白色区域总面积占据该版权标识所处笔画在弯折位置或相交位置背景面积的比例数值不超过30%。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进行二次编辑的字体字形除了所述高频度汉字为,还包括下述两种情况之一或全部:
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人名称或姓名中所包含的每个字符;
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和“!”四个标点符号。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包括:
将所生成的一种新版本字体B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安装进入本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得本地计算机系统长期地具备将所编辑的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
或,
将所生成的一种新版本字体B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临时载入计算机内存,使得本地计算机系统在数字化文字作品编辑期间临时具备将其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生成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之后,且在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之前,从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中删除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未使用字符,以对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精简;
所述对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精简,包括:
计算数字化文字作品内涵盖的所有不同字符集合与精简前的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字符集的交集;
在精简前的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字符集中,逐个字符地读取并将之在交集中查找,如果查找成功则在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中继续保留该字符的字形信息,否则予以剔除;
在整个字库字符集中,由最后保留的所有字符的字形信息构成精简后的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认定的步骤,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认定的步骤包括:
从待版权认定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中提取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并在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所有字符;
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提取的所有字符进行放大显示,其中所嵌入的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呈现并肉眼可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装置,通过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添加版权标识的方式,将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嵌入到数字化文字作品的字符笔画中,对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所述的装置包括:
字体二次编辑模块,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针对该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利用造字技术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所述二次编辑是将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到所述高频度汉字各种部分或全部的构成笔画之中,对字体A二次编辑完成后另存生成为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所述高频度汉字包括但不限于“的”、“一”、“是”和“我”;
字体文件载入模块,用于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所编辑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
作品文件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编辑数字化文字作品,将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部分或全部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新版本字体B与该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绑定,并将该数字化文字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该数字化文字作品中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的文本字符至少为所述高频度汉字中其中一个汉字;
计算机文件发布模块,用于将完成上述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发布。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作品版权认定模块,用于:
从待版权认定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中提取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并在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所有字符;
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提取的所有字符进行放大显示,其中所嵌入的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呈现并肉眼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为实现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隐形地嵌入版权标识的目的,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目前计算机系统中字符显示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特征:其一是字符显示点阵控制的数字化,即基于显示器分辨率的字符显示的每个点阵,在计算机中受0/1的数字化控制并经四舍五入地高低位数字化处理;其二是字符显示大小的矢量性,即利用曲线特征而非位图来构造字符的形状。在上述两个特征中,前一特征决定了作品文字在计算机系统中以正常大小显示时,版权标识内部构成中的白色部分(也是笔画显示中的残缺部分)在其所嵌入的一个文字笔画的整体中,几乎不会为肉眼所发现;而后一特征则决定了作品文字在计算机系统中放大显示后,文字笔画中所隐藏的版权标识,又能精准化地显现并为肉眼所清晰可见。
本发明能够在不影响作品字符辨认、识读的前提下,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嵌入与作品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为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在主张其版权归属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司法证据,实现了维护版权相关方利益并最终达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本发明将携带版权人身份信息的版权标识嵌入字体形成新版本字体并将作品内至少部分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避免了版权标识在作品的复制或传播过程中不被删除或修改,以实现作品内的相关字符经放大显示后可见版权标识的技术效果,从整个过程看,该版权标识是以较为隐蔽的方式写入到作品之内的。
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版权人通过对一种矢量字体的版权标识的一次性嵌入,以及对作品编辑中文本字符字体的快捷设置,可以实现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多件文字作品快速地添加版权标识,或者对正在创作中的文字作品自动添加版权标识,实施方法均简便易行;本发明添加了版权标识的数字化文字作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读者的不良阅读体验,原作品文件经拷贝/传输、压缩/解压缩等处理之后,版权标识不消失,即其版权证据性的功能伴随作品本身长期存在;文字作品中所嵌入的版权标识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不易为他人所发现,更不易为他人所清除,而版权人因知晓其中诀窍并了解作品文本中的哪些字符嵌入了版权标识,则能快速定位其作品版权的证据所在,该证据也更容易为司法机构所采信以有效解决版权争端,并最终实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本发明只需对“的”“一”“是”“我”等高频度汉字进行字体笔画的微观改动,即可有效实现对常规字数规模的作品添加版权标识的效果,换言之,在对原字体文件的二次编辑中,所付出的字体编辑的工作量成本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作为版权标识举例的一个商标图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作为版权标识举例的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的”字在一个典型造字软件编辑窗口中笔画轮廓线上特征点的布局情形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字体编辑方法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在汉字“的”的笔画内同时嵌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版权标识后的情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汉字“强”的笔画内同时嵌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版权标识后的情形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逗号“,”的笔画内嵌入了一个商标图案后的情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作为举例的数字化文字作品文本在计算机中正常阅读大小显示时的局部截图;
图13是对应于图12作为举例的数字化文字作品文本字符在计算机中经放大显示之后的局部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中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以计算机字体文件的形式展示、保存和传播的智力成果,并且在其计算机字体文件中包含可编辑(插入/删除/替换)的文字。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仅适用于计算机系统中以机内编码保存作品字符且使用矢量字体格式的文字作品,因此,机内编码保存和矢量字体格式是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概念中两个必不可少的特征。由于JPG等格式的计算机图片作品不是以字符机内编码的方式保存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故其不属于本发明所指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概念范畴,即使该图片作品中包含可编辑的文字;虽然其中的文字以机内编码形式保存,但其字体本身不属于矢量格式的文字作品,也不属于本发明所指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概念范畴,例如由LED显示设备显示点阵字体时,所显示的文本内容就不可以称为这里的数字化文字作品。另外,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称谓,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有时会简称为文字作品或作品;还有,由于数字化文字作品以计算机字体文件的形式保存和传输,故其在本发明中有时又被称为作品文件。
本发明中所述的版权标识,是指嵌入并参与计算机字体字库内某些字符笔画显示中的一种可视化标识,作为字体本身的一种设计要素,它只改变所涉字符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显示效果,但不改变该字符在计算机文档中的内码存储机制,也不改变该字符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矢量显示特征。
本发明中涉及了字体和字库的概念,关于汉字库,截至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日,现行有效或即将生效的常见汉字库国标有:GB/T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T12345-199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辅助集》、GB/T11383-1989《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八位代码结构和编码规则》、GB18030-2022《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2023-08-01实施)。这些国标不仅定义了字库中的字符集合,还对字库中的各字符进行了计算机内码的统一编制,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字就是按照这些内码保存的。关于汉字库中的字体,通常有宋体、楷体、黑体、仿宋体等字形特征,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样式和风格,每一种字体在计算机系统中都对应为一种计算机字体文件,并通过对该字体文件的编辑修改实现字体外观的变化。通常而言,字体属于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现有技术中字体设计也属于一种艺术创作,并且字体设计针对的是字库中的整个字符集而非仅针对其中的部分字符。需要注意的是,当本发明的技术作为经营使用时,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人应当考虑商业字体的版权问题。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有关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通过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添加版权标识的方式,将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嵌入到数字化文字作品的字符笔画中,对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针对该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利用造字技术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所述二次编辑是将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到所述高频度汉字各种部分或全部的构成笔画之中,对字体A二次编辑完成后另存生成为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所述高频度汉字包括但不限于“的”、“一”、“是”和“我”;
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所编辑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
在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编辑数字化文字作品,将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部分或全部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新版本字体B与该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绑定,并将该数字化文字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该数字化文字作品中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的文本字符至少为所述高频度汉字中其中一个汉字;
将完成上述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发布。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包括作为版权人的机构名称或自然人姓名、作为版权人的机构代码或自然人身份证号码、以及版权人所合法持有的注册商标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果版权标识的表现形式较为抽象,将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对作品版权的确认,例如根据某种规则所产生的伪随机序列,虽然也可利用其伪随机性中的相关性测量,但也只能得到版权标识自身内容存在性或正确性的结论,但无法明确待认定的版权人与作品版权之间的关联性。因此,作为一种作品版权归属的佐证,也作为一种可视化标识,版权标识的表现形式应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密切相关,通过版权标识应能直接体现或关联版权人的身份信息。
版权标识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商标图案,本说明书中所示意的商标图案为动物卡通头像,也是本发明申请人所注册的一件商标图案,作为要嵌入到字符构成笔画中的图片形式的版权标识的一个样例,如图5所示;
版权标识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作品版权人的机构代码或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示意,这里同样是借用本发明申请人经行政审批后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样例,即:91370100MA7HHQEAXQ,如图6所示。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所述高频度汉字(例如“的”“一”“是”“我”这四个汉字)各自构成笔画中,嵌入一个可视化版权标识或同时嵌入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可视化版权标识。
在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中,对于嵌入字符笔画中的版权标识的种类和数量并不作限制,作为一种实施案例,针对同一字符或不同字符,在其构成笔画中同时嵌入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版权标识,包括前述的版权人的名称或姓名、机构代码或个人身份证号码、合法持有的注册商标等。毫无疑问,嵌入不同类型的多个版权标识,可增加作品版权人的身份信息量,以强化版权标识的证据性功能,这些标志性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也将更具有司法采信意义。
可以在本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字体安装位置(例如对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其默认的字体文件保存位置为:C:\Windows\Fonts),直接复制获取字体A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也可以由网络获取字体供应商所提供的版权保护或开放使用的字体A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该字体文件的矢量字库保存的是每一个字符的字形构造数据,即每一笔画的起止点坐标位置、长度、弧度等,以中文最常用的“的”字为例,图7给出了在一个典型造字软件的编辑窗口中,其所有构成笔画的骨架中各特征点位置的显示情形,通过手工拖动这些特征点可以改变相应笔画的轮廓形状。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字体A和新版本字体B,均采用的Unicode标准字符编码方案,也均采用1Type、PostScript或OpenType格式规范。
在利用造字技术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中,所基于的原字体A以及所生成的新版本字体B,其字符编码的方案均采用Unicode标准。Unicode作为一种字符编码标准,它包括了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所需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特殊符号,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字符集和编码方案之一,尤其是在文字处理领域。该字符编码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例如支持多语言环境、字符编码的统一化标准等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因为字符集的不同而导致无法识别或者乱码等问题,也减少了不同厂商及开发者之间字符编码混乱和兼容性问题,相信该编码标准将更能保障本发明的文字作品在各计算机系统之间更加顺畅地交流和共享。
在利用造字技术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中,所基于的原字体A以及所生成的新版本字体B,均为矢量字体格式,这是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前提条件,作为满足此前提条件之后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这里的字体A和B的矢量字体格式应遵循1Type、PostScript或OpenType规范。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字体是基于矢量制作的字体,而由位图像素构成的点阵格式的字体仅适合小字体尺寸显示,放大显示后出现马赛克现象,其笔画构成细节会变得模糊,无法实现本发明想要的技术效果。而作为优选实施例的1Type、PostScript及OpenType格式的字体除了满足放大显示后笔画不出现锯齿的基础条件之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更多优势,例如:这三种格式的字体轮廓较其他格式更加细腻,字体笔画线条的平滑性以及细节表现更加突出;这三种格式的字体应用场景广、移植性强、兼容性好,也不受限于具体显示设备的分辨率,且具有所见即所得的良好表现;这三种格式的字体均支持字体嵌入技术,这对于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作品保存时可将文件中所使用的字体一并存入作品之中,使整个作品中使用的所有字体均可方便地传递到其它计算机中使用,以保证未安装相应字体的计算机能以原貌的字体样式兼容显示。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包括:
在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的字符集中,读取所述高频度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通过图像采集获取字形的特征参数,即各采样点相对字形基准点的坐标位置;所述高频度汉字采用“的”、“一”、“是”和“我”这四个汉字时,由“的”“一”“是”“我”这四个汉字依次对应的16进制Unicode编码数值“7684”“4E00”“662F”“6211”,读取其相应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
将上述四个高频度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转换为对应Bezier曲线,并由其Bezier曲线记载相应汉字中各笔画曲线的几何特性,以实现笔画轮廓的建模和包装;
根据上述四个高频度汉字中所嵌入的可视化版权标识的字符或图案形状,调整该字符或图案形状所嵌入的汉字笔画Bezier曲线的控制点位置和曲线段的长度,并由Bezier曲线重新生成该可视化版权标识所嵌入笔画的整体形状和轮廓线;
将上述四个高频度汉字的整个字形分离出各个连通区域,针对每个连通区域,根据笔画边界框,以正向方式将封闭笔画曲线的内部区域填充为颜色显示;
根据调整后的Bezier曲线形状以及正向颜色填充后的笔画显示区域形状,生成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
鉴于Bezier曲线可自由控制曲线的弧度和方向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的特性,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Bezier曲线编辑生成新字体的方法。由上述方法各步骤构成的整体,还可分为字体轮廓实现及字体轮廓填充的两大步骤。
在借助造字软件实现字体二次编辑的操作中,既包括在造字软件的编辑窗口中,以手工编辑方式在字符笔画中嵌入版权标识的情形,也包括由造字软件自动、快速甚至批量地在字符笔画中嵌入版权标识的情形。
以矢量字体编辑的手工方式为例,不同造字软件的功能和界面会有不同,其造字操作的过程通常是:首先利用版权的或开源的用于字体编辑的软件工具,创建一个新的字体项目,打开作为蓝本的字体文件A,然后将需要二次编辑制作的特定字符调入编辑窗口并显示出来,接着便可使用造字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设计字体的形状和外观了,包括针对该字符构成中所选定的一个笔画进行整体删除操作,或者通过对作为矢量曲线的笔画内的多个特征点平滑地改变笔画曲线的形状,再或者在该字符构成中以正向方式(生成黑色形状)或反向方式(生成白色形状)插入更多的矢量图形作为新的笔画曲线等字形构成要素等。当对字体A的字库中所涉字符的二次编辑操作完成之后,保存生成新的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字体创建的操作便完成。
在将版权标识嵌入到字体笔画构成中时,只需在造字软件的编辑窗口中导入图片或插入字符,然后再将这些图片或字符移动到字体笔画的适当位置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在所述高频度汉字各自构成中一个笔画的弯折位置或两个不同笔画的相交位置,且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内的白色区域总面积占据该版权标识所处笔画在弯折位置或相交位置背景面积的比例数值不超过30%。
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利用Bezier曲线对所述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一”“是”“我”这四个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参见图9给出的示意图,在“的”字笔画中的两处位置嵌入了同一个商标图案形式的版权标识,一处为一个笔画的弯折处,另一处为两个笔画的相交处。即使针对同样大小的版权标识而言,它在同一字符中同一笔画内嵌入位置的不同,也会对字符笔画断开或缺失的视觉效果产生区别。作为优选实施案例,将版权标识嵌入在字符构成中一个笔画的弯折位置或两个不同笔画的相交位置,这是因为,受到笔画走势的视觉影响,人眼通常不易察觉到前述两处位置存在笔画显示上的缺失或残缺的问题,即使版权标识构成中的白色部分(反向填充部分)的面积相对较大。
再次参见图9给出的示意图,嵌入到字符笔画的版权标识在造字软件的编辑环境中显示为黑色(正向填充部分)和白色(反向填充部分)的两个部分,而构成字符的每一个笔画区域的基底都默认为黑色(整个笔画为正向填充)。毫无疑问,将版权标识嵌入字符构成笔画中的某个位置后,版权标识对该笔画的细节显示必将产生不利影响,版权标识中的白色部分造成笔画局部显示上的残缺,甚至会给人一种笔画在此位置断开或整体缺失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当版权标识内的白色区域总面积占据其所嵌入一个笔画整体面积的比例数值较大时。非常幸运的是,当字符在计算机系统中以人们阅读的常规大小显示且上述比例数值较小时,版权标识中的白色部分会被计算机显示器分辨率四舍五入地作0/1数字化取舍处理,以致版权标识内白色部分的面积在字符笔画的嵌入位置处被弱化或彻底忽略。尽管如此,依然有必要对上述一个比例数值作出某种限定,以尽可能地保证字符在常规大小显示时各笔画的完整性,作为优选实施例,该比例数值被限定在30%以内,当超过这个比例数值时,版权标识在字符笔画中的嵌入可能会影响该字符笔画可肉眼辨认的显示完整性。
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将文字作品中的某些文本字符设置为当前计算机编辑环境下的新版本字体B,这确也属于文档编辑中的常见操作,但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将版权标识嵌入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过程中,应确保该作品文本中涉及的所有不同字符的集合,至少包括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嵌入了版权标识的部分字符,且必须要将作品中所涉及的这些文本字符的字体设置为本地计算机系统中所安装的字体B;否则,若字体B的字库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任何一个字符均未出现在当前作品的文本中,即使将作品中的所有文本字符的字体均设置为字体B,整个作品内的所有字符经放大显示后也不会呈现所期望的版权标识,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期望的技术效果,作品中包含字体B字库中嵌入版权标识的字符以及作品中的上述字符的字体被设置为字体B,成为两个必要条件,基于此,字体编辑环境下涉及字体修改的字符与作品编辑环境下涉及字体设置的字符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倘若对字体A的字库内所有字符均嵌入版权标识,必然能够百分之百地确保文字作品中的每一字符都嵌有版权标识,但对字体字库中的所有字符逐一进行字形编辑,尤其是在采用手工逐字操作的情况下,考虑到中文字库的庞大性,这将会导致字体二次编辑的工作量非常大。
也正因为如此,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诸多技术问题细节中,自然包括在字体A的字库字符集内,具体选择哪些字符作为字形的二次编辑对象,即在其构成笔画中嵌入版权标识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作品文本中至少存在一个嵌有版权标识的字符,即保证作为字体二次编辑对象的字符为作品中涉及的各不同字符的集合所覆盖,以有效实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字体字库中其笔画字形被二次编辑的字符的数量应尽量地少,以减小字体二次编辑的工作量。
针对前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选择字体字库中“的”“一”“是”“我”仅仅这四个汉字作为字体字形二次编辑的对象。如图9所示,以这四个汉字中的“的”字为例,在其构成笔画中,同时嵌入了两种不同类型、共计三个的版权标识,即图5所示的商标图案以及图6所示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后者的信用代码在图中分为三段显示)。
在本发明中,选择“的”“一”“是”“我”这四个汉字作为字体字形二次编辑的对象并在其笔画中嵌入版权标识,所对应产生的技术效果将是:在整个文字作品中也基本对应地被嵌入了版权标识,这是由这四个汉字在中文语境中的综合使用频度所决定的。
根据发明人对国标汉字库中每个汉字在亿级别现代汉语典型语料中出现频度的计算机统计,发现字库中的各汉字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出现频度悬殊较大,存在着少量汉字被高频使用的规律。由发明人的统计数据结果:“的”字的出现频度为4.14%、“一”字的出现频度为1.80%、“是”字的出现频度为1.59%、“我”字的出现频度为1.57%,因此可得出如下结论:
在一篇汉字总数为100字的作品中,上述四个汉字无一出现的概率为:[(1-0.0414)*(1-0.0180)*(1-0.0159)*(1-0.0157)]100=(0.9118)100=0.9771*10-4<10-4,该情况属于可能性低于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
在一篇汉字总数为200字的作品中,上述四个汉字无一出现的概率为:[(1-0.0414)*(1-0.0180)*(1-0.0159)*(1-0.0157)]200=(0.9118)200=0.9548*10-8<10-8,该情况属于可能性低于亿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
上述万分之一或亿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在生产实践中通常又被认定为不可能事件,换言之,在一篇一二百的字作品中,必然会出现上述四个汉字中的至少其一。更何况通常的文字作品是远大于上述所假设的一二百字的字数数量的,这将更强化在普通汉字数量规模的文字作品中“的”“一”“是”“我”四个汉字中至少其一出现的必然性。
当然,对字体字库中“的”“一”“是”“我”这四个汉字添加版权标识后,并不影响在其他更多字符中继续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更多版权标识。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进行二次编辑的字体字形除了所述高频度汉字为,还包括下述两种情况之一或全部:
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人名称或姓名中所包含的每个字符;
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和“!”四个标点符号。
作品版权主张的证据与作品版权人信息的关联度较高,也更容易为司法机构所采信。如图10所示,将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强”字,列作为在其构成笔画中嵌入版权标识的字符对象,假设这里的“强”字为作品版权人名称或姓名中所涉及的一个汉字。
对字体A字库中最常用的若干标点符号嵌入版权标识,并且这里将最常用的若干标点符号,确立为如下四个标点符号:“,”“。”“?”“!”。这四个标点符号也是根据发明人对现代汉语典型语料中标点符号出现频度的计算机统计结果而得到的。在要保护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即使其总字数不是太多,它也同样会极大概率地覆盖上述四个标点符号中的至少之一。如图11所示,在逗号“,”的笔画构成中,嵌入了图5所示的商标图案。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包括:
将所生成的一种新版本字体B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安装进入本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得本地计算机系统长期地具备将所编辑的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
或,
将所生成的一种新版本字体B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临时载入计算机内存,使得本地计算机系统在数字化文字作品编辑期间临时具备将其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
为使本地计算机系统具有将所编辑的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需首先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在上述提供的两种实施方案中:
对于第一种方案而言,这种将字体安装进入计算机操作系统显然属于一劳永逸的行为,这为在该计算机系统中日后编辑更多的文字作品时嵌入版权标识提供了基础性支持。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而言,在现有技术中,将某种字体文件安装进入计算机系统都存在多种操作方法,例如,将一种新字体安装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只需将该字体的计算机字体文件直接拷贝到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即可(默认位置为:C:\Windows\Fonts)。
对于第二种方案而言,计算机系统中无需安装字体B,而是在文字作品中字体设置的编辑期间,将该字体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读取到计算机后,在内存中临时建立字体映射区,然后在文字作品的编辑环境中再将相关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少可以实现该功能的软件工具。该方案避免了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安装过多字体导致系统变慢、稳定性降低且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随时地灵活设置文本编辑工具中字体目录表的便利。
在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编辑过程中,不仅要求文字作品内至少包含一个嵌有版权标识的字符,还要求将字体文件B嵌入作品文件的保存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绑定,同时要求该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以确保作品文件与字体文件之间绑定关系的强化。上述三个条件只有同时满足,才能保证在当前计算机系统中编辑完成的文字作品复制或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显示时,不为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字体所自动取代或人为取代;缺其一,就无法保证实现作品字符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放大显示时可见版权标识的技术效果。
作为举例,一种无法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情形是,虽然已将作品文本中的相关字符设置为字体B,但未将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嵌入作品文件的保存,以致于当该作品复制或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中并放大显示时,相关字符的笔画中未能显现所期望的版权标识,这是由于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关于字体显示,普遍采用的算法策略是,优先使用作品文件所嵌入的字体,当作品文件无任何字体嵌入且其他计算机系统中不存在作品中文字所设置的字体时,作品文字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会以系统默认字体例如最常见的宋体来取代显示作品文字,其中不变的是字符内码,变化的只是字符形状(风格),在此情形下无法保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会真正实现。
另一种无法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情形举例是,虽然已将作品文本中的相关字符设置为字体B,也将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嵌入了作品文件的保存,但对保存的作品文件未作限制编辑的属性设置,使得当该作品复制或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后,他人仍可以对作品文字原设置的字体B进行轻易更换,从而导致版权标识在其他计算机环境中不再显现,在此情形下无法确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被破坏。
将字体文件嵌入作品文件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绑定,其操作方法在现有技术中有多种实现途径,例如:借助美国微软公司发布的MS Office系列软件可将字体嵌入到DOC/DOCX、PPT/PPTX等格式的编辑文件之中;借助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WPSOffice系列软件也可将字体嵌入到WPS等格式的编辑文件之中;将字体嵌入PDF文件时,常以PS(PostScript)数据流作为中间环节,即先将待内嵌的PDF文件转换为PS数据流,然后再把PS数据流转换为内嵌了字体的PDF文件;PDF虚拟打印机也可通过对原文档的打印过程,实现PDF文件的字体嵌入。将字体文件嵌入作品文件的前提是,该字体文件必须支持字体嵌入技术,满足这一条件的字体也很常见。
上已描述,应针对作品文件与字体文件之间设置绑定关系后可能会出现的、他人对这种绑定关系的修改行为作出某种限制,这种限制可以通过在作品文件的编辑过程中设置文件编辑的密码控制权限等方法实现,例如MS Office、WPS Office、Adobe Acrobat DC等软件工具所编辑完成的文字作品均可实现这种任务,限制他人对作品文件中的字体进行修改,进而避免作品文件中的相关字符移植到其他计算机并经放大显示后不再显现版权标识的情形发生。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将新版本字体B与作品文件绑定,不仅是解决版权标识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显示放大后肉眼可见的本发明技术效果实现问题,还是为了在不同软硬件计算机环境下字体不兼容时保障作品可以正常显示而提出的有效手段,即使对于跨平台的PDF格式的文字作品而言,仍有必要设置这种绑定关系。
将新版本字体B的字体文件嵌入数字化文字作品之后,必然会导致作品文件的存储空间变大,因为该作品文件除了需要保存其原有的字符内码及编排格式等信息之外,还要保存所嵌入字体的字库中所有字符的字形信息。但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嵌入字体时,作品文件中似乎并没必要存储该字体的字库中每个字符的字形信息,当嵌入作品文件中使用的所有字符时不但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并且还可减小最终生成的作品文件的存储大小,因此,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在利用字体A生成新版本字体B之后,接着再从该字体字库中删除作品中未使用的其他所有字符,以便对新版本字体B的字体文件进一步精简,以尽可能地减小最终生成的作品文件的存储大小。
鉴于在中文语境中,字库中少数汉字被高频使用、而绝大部分汉字属于低频甚至是百万分之一的极低频使用的统计规律,决定了新版本字体文件B经过进一步精简后其字体字符集会有较大幅度地减小,也即上述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最终减小作品文件的存储大小将效果明显。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生成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之后,且在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之前,从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中删除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未使用字符,以对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精简;
所述对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精简,包括:
计算数字化文字作品内涵盖的所有不同字符集合与精简前的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字符集的交集;
在精简前的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字符集中,逐个字符地读取并将之在交集中查找,如果查找成功则在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中继续保留该字符的字形信息,否则予以剔除;
在整个字库字符集中,由最后保留的所有字符的字形信息构成精简后的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认定的步骤,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认定的步骤包括:
从待版权认定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中提取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并在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所有字符;
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提取的所有字符进行放大显示,其中所嵌入的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呈现并肉眼可见。
当在计算机系统中显示最终编辑完成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时,由于目前计算机系统中的显示屏具有一定的分辨率,且采用点阵控制的显示方式,在显示点阵中对每个“点”的显示控制上,通常又通过降噪过滤、四舍五入等算法,依赖于二进制的数字化赋值。因此,在计算机系统中以常规阅读的字符大小显示最终生成的作品文件时,其中嵌入了版权标识的字符通常不会引起读者视觉的异常,也即不会影响作品的阅读体验;但这些字符在计算机显示器中经一定比例的放大显示后,其中的版权标识就会显现出来,以此作为版权人对该作品拥有版权的相关证据。
图12是作为样例的一篇数字化文字作品在正常字符大小下的局部显示截图,鉴于计算机显示分辨率的原因,该图中出现的所有“的”“强”字和逗号“,”与其他字符显示无异;但经计算机显示的放大后则可发现,这三个字符的笔画中均嵌有相关的版权标识,如图1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限于本发明说明书附图页面大小的限制,图13并非经充分放大后的显示截屏结果,在计算机系统的实际放大显示中,作品文本中所有出现的“的”“强”字和逗号“,”笔画内所嵌入的版权标识更为清晰。
最终编辑完成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不仅是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还是将其复制或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后,即使其经历压缩、解压等的操作后,作品文件内的相关字符,经计算机系统的放大显示后,其构成笔画中均肉眼可见与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某种版权标识。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装置,通过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添加版权标识的方式,将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嵌入到数字化文字作品的字符笔画中,对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所述的装置包括:
字体二次编辑模块,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针对该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利用造字技术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所述二次编辑是将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到所述高频度汉字各种部分或全部的构成笔画之中,对字体A二次编辑完成后另存生成为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所述高频度汉字包括但不限于“的”、“一”、“是”和“我”;
字体文件载入模块,用于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所编辑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
作品文件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编辑数字化文字作品,将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部分或全部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新版本字体B与该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绑定,并将该数字化文字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该数字化文字作品中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的文本字符至少为所述高频度汉字中其中一个汉字;
计算机文件发布模块,用于将完成上述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发布。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作品版权认定模块,用于:
从待版权认定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中提取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并在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所有字符;
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提取的所有字符进行放大显示,其中所嵌入的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呈现并肉眼可见。
本发明能够在不影响作品字符辨认、识读的前提下,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嵌入与作品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为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在主张其版权归属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司法证据,实现了维护版权相关方利益并最终达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本发明将携带版权人身份信息的版权标识嵌入字体并将作品内至少部分的文本字符设置为该字体,同时避免版权标识在作品的复制或传播过程中不被删除或修改,以实现作品内的相关字符经放大显示后可见版权标识的技术效果,从整个过程看,该版权标识是以较为隐蔽的方式写入到作品之内的。
为实现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隐形地嵌入版权标识的目的,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目前计算机系统中字符显示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特征:其一是字符显示点阵控制的数字化,即基于显示器分辨率的字符显示的每个点阵,在计算机中受0/1的数字化控制并经四舍五入地高低位数字化处理;其二是字符显示大小的矢量性,即利用曲线特征而非位图来构造字符的形状。在上述两个特征中,前一特征决定了作品文字在计算机系统中以正常大小显示时,版权标识内部构成中的白色部分(也是笔画显示中的残缺部分)在其所嵌入的一个文字笔画的整体中,几乎不会为肉眼所发现;而后一特征则决定了作品文字在计算机系统中放大显示后,文字笔画中所隐藏的版权标识,又能精准化地显现并为肉眼所清晰可见。
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版权人通过对一种矢量字体的版权标识的一次性嵌入,以及对作品编辑中文本字符字体的快捷设置,可以实现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多件文字作品快速地添加版权标识,或者对正在创作中的文字作品自动添加版权标识,实施方法均简便易行;本发明添加了版权标识的数字化文字作品,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读者的不良阅读体验,原作品文件经拷贝/传输、压缩/解压缩等处理之后,版权标识不消失,即其版权证据性的功能伴随作品本身长期存在;文字作品中所嵌入的版权标识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不易为他人所发现,更不易为他人所清除,而版权人因知晓其中诀窍并了解作品文本中的哪些字符嵌入了版权标识,则能快速定位其作品版权的证据所在,该证据也更容易为司法机构所采信以有效解决版权争端,并最终实现保护作品版权的目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添加版权标识的方式,将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嵌入到数字化文字作品的字符笔画中,对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针对该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利用造字技术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所述二次编辑是将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到所述高频度汉字各种部分或全部的构成笔画之中,对字体A二次编辑完成后另存生成为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所述高频度汉字包括但不限于“的”、“一”、“是”和“我”;
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所编辑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
在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编辑数字化文字作品,将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部分或全部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新版本字体B与该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绑定,并将该数字化文字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该数字化文字作品中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的文本字符至少为所述高频度汉字中其中一个汉字;
将完成上述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发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包括作为版权人的机构名称或自然人姓名、作为版权人的机构代码或自然人身份证号码、以及版权人所合法持有的注册商标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所述高频度汉字各自构成笔画中,嵌入一个可视化版权标识或同时嵌入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多个可视化版权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字体A和新版本字体B,均采用的Unicode标准字符编码方案,也均采用1Type、PostScript或OpenType格式规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包括:
在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的字符集中,读取所述高频度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通过图像采集获取字形的特征参数,即各采样点相对字形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将所述高频度汉字的字形点阵数据转换为对应Bezier曲线,并由其Bezier曲线记载相应汉字中各笔画曲线的几何特性,以实现笔画轮廓的建模和包装;
根据所述高频度汉字中所嵌入的可视化版权标识的字符或图案形状,调整该字符或图案形状所嵌入的汉字笔画Bezier曲线的控制点位置和曲线段的长度,并由Bezier曲线重新生成该可视化版权标识所嵌入笔画的整体形状和轮廓线;
将所述高频度汉字的整个字形分离出各个连通区域,针对每个连通区域,根据笔画边界框,以正向方式将封闭笔画曲线的内部区域填充为颜色显示;
根据调整后的Bezier曲线形状以及正向颜色填充后的笔画显示区域形状,生成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在所述高频度汉字各自构成中一个笔画的弯折位置或两个不同笔画的相交位置,且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内的白色区域总面积占据该版权标识所处笔画在弯折位置或相交位置背景面积的比例数值不超过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所述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过程中,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进行二次编辑的字体字形除了所述高频度汉字为,还包括下述两种情况之一或全部:
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人名称或姓名中所包含的每个字符;
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和“!”四个标点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包括:
将所生成的一种新版本字体B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安装进入本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得本地计算机系统长期地具备将所编辑的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
或,
将所生成的一种新版本字体B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临时载入计算机内存,使得本地计算机系统在数字化文字作品编辑期间临时具备将其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字体B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之后,且在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之前,从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中删除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未使用字符,以对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精简;
所述对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精简,包括:
计算数字化文字作品内涵盖的所有不同字符集合与精简前的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字符集的交集;
在精简前的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字符集中,逐个字符地读取并将之在交集中查找,如果查找成功则在新版本字体B的字库中继续保留该字符的字形信息,否则予以剔除;
在整个字库字符集中,由最后保留的所有字符的字形信息构成精简后的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认定的步骤,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认定的步骤包括:
从待版权认定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中提取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并在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所有字符;
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提取的所有字符进行放大显示,其中所嵌入的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呈现并肉眼可见。
11.一种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数字化文字作品中添加版权标识的方式,将一种可视化的版权标识嵌入到数字化文字作品的字符笔画中,对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所述的装置包括:
字体二次编辑模块,用于设置一个或多个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并获取一种支持字体嵌入技术的字体A的矢量字库,针对该字体A所对应的计算机字体文件,利用造字技术对字体A的矢量字库中的高频度汉字逐一进行字体字形的二次编辑;所述二次编辑是将所述可视化版权标识嵌入到所述高频度汉字各种部分或全部的构成笔画之中,对字体A二次编辑完成后另存生成为一种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所述高频度汉字包括但不限于“的”、“一”、“是”和“我”;
字体文件载入模块,用于将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载入本地计算机系统,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能够将所编辑的数字化文字作品中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
作品文件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计算机系统中编辑数字化文字作品,将所述数字化文字作品中部分或全部的文本字符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将新版本字体B与该数字化文字作品进行绑定,并将该数字化文字作品文件的属性设置为限制编辑权限;该数字化文字作品中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的文本字符至少为所述高频度汉字中其中一个汉字;
计算机文件发布模块,用于将完成上述字体设置、文件绑定及文件属性设置后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的计算机字体文件进行发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作品版权认定模块,用于:
从待版权认定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中提取设置为新版本字体B,并在新版本字体B的计算机字体文件二次编辑中被嵌入版权标识的所有字符;
在计算机系统中将提取的所有字符进行放大显示,其中所嵌入的与数字化文字作品的版权人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可视化版权标识呈现并肉眼可见。
CN202311068666.6A 2023-08-24 2023-08-24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824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8666.6A CN116824598B (zh) 2023-08-24 2023-08-24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8666.6A CN116824598B (zh) 2023-08-24 2023-08-24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4598A true CN116824598A (zh) 2023-09-29
CN116824598B CN116824598B (zh) 2023-10-31

Family

ID=88118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8666.6A Active CN116824598B (zh) 2023-08-24 2023-08-24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459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1606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Levy Kenneth L. Watermark fonts
US6813367B1 (en) * 2000-09-11 2004-1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te selection for data embedding
CN1684115A (zh) * 2004-10-18 2005-10-19 刘�东 基于字符拓扑结构的文本数字水印技术
CN1740943A (zh) * 2004-08-27 2006-03-01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文档加密方法
CN101556578A (zh) * 2009-05-12 2009-10-14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gis矢量数据文件访问控制方法
CN101727579A (zh) * 2008-10-15 2010-06-0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变形字的检测方法、变形字中水印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495833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Opentype矢量轮廓字体的文档水印版权信息保护装置
CN102968582A (zh) * 2012-12-13 2013-03-13 北京大学 基于字符结构特征的文本水印嵌入和提取方法
CN114936961A (zh) * 2022-06-07 2022-08-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汉字特征修改和分组的鲁棒文本水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3367B1 (en) * 2000-09-11 2004-1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te selection for data embedding
US20040001606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Levy Kenneth L. Watermark fonts
CN1740943A (zh) * 2004-08-27 2006-03-01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文档加密方法
CN1684115A (zh) * 2004-10-18 2005-10-19 刘�东 基于字符拓扑结构的文本数字水印技术
CN101727579A (zh) * 2008-10-15 2010-06-09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变形字的检测方法、变形字中水印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556578A (zh) * 2009-05-12 2009-10-14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gis矢量数据文件访问控制方法
CN102495833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Opentype矢量轮廓字体的文档水印版权信息保护装置
CN102968582A (zh) * 2012-12-13 2013-03-13 北京大学 基于字符结构特征的文本水印嵌入和提取方法
CN114936961A (zh) * 2022-06-07 2022-08-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汉字特征修改和分组的鲁棒文本水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4598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250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bedding information in document
US8081346B1 (en) System to create image transparency in a file generated utilising a print stream
US5689718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ocument information using password protected icons that represent document content
US20130073942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To Uniformly Render Document Annotation Across Different Comuter Platforms
US5960448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 graphically enhanced view of a region of a document image in which the enhanced view is correlated with text derived from the document image
US7428701B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daction of material from documents
US875649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document on layers
EP1965308A1 (en)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JP4461769B2 (ja) 文書検索・閲覧手法及び文書検索・閲覧装置
CN107302645B (zh)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US20040041818A1 (en) Design system for website text graphics
US6850228B1 (en) Universal file format for digital rich ink data
EP2758919B1 (en) Apparatus for tracing a document in an electronic publication
CN101523413A (zh) 根据硬拷贝表单自动生成表单定义
CN111680273A (zh) 水印嵌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080155394A1 (en) Variable data printing
JP3839905B2 (ja) 文字処理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US6819806B1 (en)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824598B (zh) 数字化文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0547A (zh) 一种用于word文档保护和分发跟踪的信息快速嵌入和提取的方法
JP2006133960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960432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2004287907A (ja) 公開用文書作成装置
KR102570907B1 (ko) 어도비 인디자인 전자편집(dtp) 프로그램을 이용한 자동조판 방법
JP2002269074A (ja) 情報埋込・抽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