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3231B -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3231B
CN116823231B CN202311076783.7A CN202311076783A CN116823231B CN 116823231 B CN116823231 B CN 116823231B CN 202311076783 A CN202311076783 A CN 202311076783A CN 116823231 B CN116823231 B CN 116823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information
regional
water level
riv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767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3231A (zh
Inventor
吴琼
柳进军
隋宗宾
赵吉林
张学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guancun Smart 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767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3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3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3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3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3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根据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根据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获取针对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将与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以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根据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该实施可以得到精准的河道水位信息,降低了城市内涝风险。

Description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如何提高城市的抗自然风险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因强降水所导致的城市内涝等问题最为突出。目前,针对城市内涝治理,通常采用的方式为:修葺自然河道以及修建人工河道以实现防洪和排涝的目的。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方式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由于河道的排水能力往往有限,若未及时对河道内存水进行排空,会削弱河道的防洪和排涝能力,从而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第二,河道不同区域的引水能力往往不同,采用常见的如网格化划分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区域划分,未能考虑河道不同区域的引水能力,侧面导致了后续的防洪和排涝效果不佳;
第三,未考虑水生植物、河面堆积物对水位变化影响,导致无法准确地确定河道水位,侧面影响了河道水位调控的精准性,增加了内涝风险。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获取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将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上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以上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装置包括:河道区域划分单元,被配置成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图更新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将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上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图遍历单元,被配置成以上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提高了河道的防洪和排涝能力,减少了城市内涝风险。具体来说,造成城市内涝风险较大的原因在于:由于河道的排水能力往往有限,若未及时对河道内存水进行排空,会削弱河道的防洪和排涝能力,从而增加城市内涝风险。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首先,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实践中,河道不同区域的引水能力往往不同,通过河道区域划分的方式,可以侧面提高河道的引水能力。接着,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实践中,随着城市规模增加,对应的河道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因此,通过生成河道区域节点图,以此可以量化不同河道区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此外,获取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接着,将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上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除此之外,以上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实践中,强降水是增加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目标河道附近存在强降水时,需要及时地确定强降水所影响的区域,以及水位可能变化的区域河道。最后,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以此得到预测的河道水位信息。通过得到精准的河道水位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防洪和排涝,侧面降低了城市内涝风险。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继续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计算设备)可以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可以是城市内用于防洪和排涝的河道。实践中,目标河道往往由多个河道分支构成、从而实现对城市的防洪和排涝。区域河道信息表征目标河道包括的、局部的河道区域对应的河道信息。区域河道位置表征区域河道信息对应的河道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河道水文信息表征区域河道信息对应的河道区域的水文信息。例如,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水流向信息、水流速、降水量、水流量和土壤渗水量。其中,水流向信息表征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应的河道区域的水流方向。
作为示例,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目标河道包括的至少一个合流点为切割点,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至少一个河道区域。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至少一个河道区域中的每个河道区域对应的河道区域位置和对应的水文信息,作为上述河道区域对应的区域河道信息,得到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应该理解,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上述目标河道对应的电子河道地图。
其中,电子河道地图可以是电子化的、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地图。
第二步,以预设网格粒度,对上述电子河道地图进行河道区域网格化,得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
其中,上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包括: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预设网格粒度可以通过预设网格框大小的网格框表征。实践中,不同的网格粒度对应不同的网格框大小。网格化河道区域可以是网格框内框定的河道区域。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网格框为河道区域网格化单位,分别对电子河道地图进行横向和竖向扫描,得到上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
第三步,对于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网格化河道区域,执行以下区域融合步骤:
第一子步骤,确定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以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为区域中心的网格化河道区域,作为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得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
其中,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是以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为区域中心的、且与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相邻的网格化河道区域。
第二子步骤,确定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与上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的区域融合度。
其中,区域融合度由河道流量相似度和河道宽度相似度确定。具体的,区域融合度=A1×河道流量相似度+A2×河道宽度相似度。其中,A1和A2均为权重。A1+A2=1。河道流量相似度表征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水流量和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水流量的相似度。河道宽度相似度表征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河道宽度和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河道宽度的相似度。
第三子步骤,将对应的区域融合度大于预设区域融合度的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与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进行区域融合,得到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
第四步,根据得到的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区域河道信息,得到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
上述“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即“河道不同区域的引水能力往往不同,采用常见的如网格化划分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区域划分,未能考虑河道不同区域的引水能力,侧面导致了后续的防洪和排涝效果不佳”。基于此,首先,本公开以预设网格粒度,对上述电子河道地图进行河道区域网格化,得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以实现对电子河道地图的初步划分。接着,本公开对于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网格化河道区域,执行以下区域融合步骤:第一步,确定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以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为区域中心的网格化河道区域,作为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得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第二步,确定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与上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的区域融合度,其中,上述区域融合度由河道流量相似度和河道宽度相似度确定。第三步,将对应的区域融合度大于预设区域融合度的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与上述网格化河道区域进行区域融合,得到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根据得到的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区域河道信息,得到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实践中,临近河道区域可能存在河道流量和河道宽度近似的河道区域,而河道流量相近,以及河道宽度相近的河道区域往往对应相近的引水能力,因此,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在网格化河道区域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河道区域的引水能力,将近似引水能力的河道区域进行合并,侧面提高了后续的防洪和排涝效果。
步骤102,根据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其中,河道区域节点图可以为无向图。河道区域节点图可以由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构成。河道区域节点与区域河道信息一一对应。河道区域节点之间通过无向边连接。无向边的长度由对应的两个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位置之间的距离值等比放缩得到。
作为示例,河道区域节点图可以包括:河道区域节点A和河道区域节点B。其中,河道区域节点A对应区域河道位置可以是P1。河道区域节点B对应区域河道位置可以是P2。具体的,P1可以是河道区域节点A对应区域河道位置的中心点位置。P2可以是河道区域节点B对应区域河道位置的中心点位置。因此,河道区域节点A和区域节点B之间的无向边的长度可以是k×dis(P1,P2)。其中,dis(P1,P2)表征P1和P2之间的距离值。k是用于对距离值进行等比放缩的放缩系数。
步骤103,根据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其中,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为有向图。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的河道区域节点通过有向边连接。有向边的方向表征水流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的水流向信息,更新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之间的边方向,得到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
作为示例: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可以包括:河道区域节点A和河道区域节点B。河道区域节点A和河道区域节点B之间的有向边为河道区域节点A指向河道区域节点B的有向边。
步骤104,获取针对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获取针对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区域降水信息可以是预测的、目标河道周边区域的、降水量超过降水量阈值的降水信息。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可以表征预测的降水区域所在的位置。区域预测降水量表征预测的降水量。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服务提供的气象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取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具体的,当目标河道周围区域可能产生高降水量降水时,表征可能发生城市内涝。当目标河道周围区域可能产生低降水量降水时,因目标河道自身存在一定的排水能力,可以对产生的降水进行排水。通过降水量阈值的设置可以灵活地对高降水量的区域降水信息和低降水量的区域降水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
步骤105,将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实践中,当起始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河道区域产生高降水量降水时,产生的降水可能会对以起始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河道区域为起点的、下游河道区域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和降水区域位置,确定起始河道区域节点。
作为示例,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和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的每个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位置的距离值。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对应的距离值最小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
步骤106,以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可以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水位变化路径包括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以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通过深度遍历算法,对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
作为示例,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可以包括:河道区域节点A、河道区域节点B、河道区域节点C和河道区域节点D。其中,河道区域节点A和河道区域节点B之间存在河道区域节点A指向河道区域节点B的有向边。河道区域节点B和河道区域节点C之间存在河道区域节点B指向河道区域节点C的有向边。河道区域节点C和河道区域节点D之间存在河道区域节点C指向河道区域节点D的有向边。
步骤107,根据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可选地,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可以包括:历史水文信息、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其中,历史水文信息可以表征历史的、不同时间段内的水文信息。实践中,历史水位信息可以包括:历史降水量、历史水流速、历史水流量和历史土壤渗水量。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可以表征区域河道水位信息对应的河道区域内的、不同时间段内的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河面堆积物信息可以表征区域河道水位信息对应的河道区域内的、不同时间段内的河面堆积物情况。具体的,河面堆积物信息可以包括:河面堆积物类型和河面堆积物堆积面积。例如,河面堆积物类型可以是“浮冰”。河面堆积物堆积面积可以是X平方米。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于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每个河道区域节点,执行以下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步骤:
第一子步骤,分别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的历史水文信息、上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历史水文信息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的历史水文信息、上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历史水文信息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
第二子步骤,根据上述历史水文信息特征、上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上述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生成信息子特征组序列。
其中,信息子特征组包括: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信息子特征组中的信息子特征对应相同的时间尺度。具体的,历史水文信息、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均是随时间变化产生的信息。而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的信息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通过生成信息子特征组序列,可以将相同时间尺度的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合并至一个信息子特征组中。
第三子步骤,根据上述信息子特征组序列中的每个信息子特征组,对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进行模型训练,以生成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得到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
其中,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可以是多模态模型。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通过无监督的方式进行模型训练。实践中,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可以包括:3个特征提取模型、1个特征拼接层和1个全连接层。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的各个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结构一致。其中,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和用于对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之间存在单向的参数共享,即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参数,可以对用于对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参数更新。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和用于对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之间存在单向的参数共享,即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参数,可以对用于对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参数进行参数更新。具体的特征提取模型采用ResNet50模型。特征拼接层用于将3个特征提取模型输出的特征进行特征拼接。
作为示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可以包括: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可以作为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的基模型,即,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可以在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的基础上进行模型训练,以此加快模型训练速度。
第二步,确定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
其中,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是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满足时间尺度条件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其中,时间尺度条件为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对应的时间段相同。
作为示例,水位变化路径可以包括:河道区域节点A和河道区域节点B。河道区域节点A对应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可以包括: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1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2。河道区域节点B对应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可以包括: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1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2。其中,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1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1对应相同时间段。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2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2对应相同时间段。因此,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可以包括: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1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1
第三步,根据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河道区域节点的节点顺序,对上述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进行模型拼接,得到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
第四步,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生成上述河道水位信息。
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区域预测降水量输入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得到河道水位信息。
作为示例,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可以由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1和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1拼接得到。上述执行主体将区域预测降水量输入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A1会生成对应的河道水位信息C1。接着,区域水位变化模型B1会生成对应的河道水位信息C2。其中,河道水位信息C1会对生成的河道水位信息C2进行约束。最后,上述执行主体会将河道水位信息C2确定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上述“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三,即“未考虑水生植物、河面堆积物对水位变化影响,导致无法准确地确定河道水位,侧面影响了河道水位调控的精准性,增加了内涝风险”。实践中,当水生植物过于茂密时,可能会削弱水的流动性,此外当河面存在大面积的河面堆积物体(如,浮冰等),也可能会削弱水的流动性。基于此,本公开在考虑历史水文信息的基础上,额外考虑了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河面堆积物情况。此外,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历史水文信息可能对水生植物生成产生影响,同时,历时水文信息也可能对河面堆积物产生影响,因此,区域水位变化模型中包括的3个特征提取模型采用单向参数共享的方式,以学习历史水文信息与水生植物生长,以及历史水文信息与河面堆积物产生之间的特征关系。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训练速度,后一个区域水位变化模型会以前一个区域水位变化模型为基模型进行模型训练,相较于针对模型完全初始化的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在训练速度上能够有所提高。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得到能够精准预测河道水位信息的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使得可以精准的进行河道水位预测,侧面降低了内涝风险。
可选地,河道水位信息包括:河道子水位信息序列,河道子水位信息表征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预测河道水位。实践中,由于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由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拼接到的,且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和河道区域节点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可以生成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河道子水位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步,对于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每个河道区域节点,执行以下处理步骤:
第一子步骤,确定河道区域节点对应区域河道位置内的拦水装置的实时水位信息。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区域河道位置设置的水位计,得到实时水位信息。
第二子步骤,根据上述实时水位信息和上述河道子水位信息序列中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河道子水位信息,生成水位调节信息。
其中,水位调节信息可以表征提前引水量。实践中,当河道子水位信息对应的水位值大于预设水位值时,提前引水量对应的水位变化值=河道子水位信息对应的水位值-实时水位信息对应的水位值。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水位调节信息对应的泄洪量大于预设泄洪量、生成针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区域河道位置的人员疏散提示信息。
第三子步骤,根据上述水位调节信息,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拦水装置进行闸门控制。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控制拦水装置开启进行引水,当引水量等于水位调节信息表征的提前引水量时,关闭拦水装置。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提高了河道的防洪和排涝能力,减少了城市内涝风险。具体来说,造成城市内涝风险较大的原因在于:由于河道的排水能力往往有限,若未及时对河道内存水进行排空,会削弱河道的防洪和排涝能力,从而增加城市内涝风险。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首先,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实践中,河道不同区域的引水能力往往不同,通过河道区域划分的方式,可以侧面提高河道的引水能力。接着,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实践中,随着城市规模增加,对应的河道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因此,通过生成河道区域节点图,以此可以量化不同河道区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此外,获取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接着,将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上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除此之外,以上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实践中,强降水是增加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目标河道附近存在强降水时,需要及时地确定强降水所影响的区域,以及水位可能变化的区域河道。最后,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以此得到预测的河道水位信息。通过得到精准的河道水位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防洪和排涝,侧面降低了城市内涝风险。
进一步参考图2,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的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200包括:河道区域划分单元201、第一生成单元202、图更新单元203、获取单元204、确定单元205、图遍历单元206和第二生成单元207。其中,河道区域划分单元201,被配置成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第一生成单元202,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图更新单元203,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获取单元204,被配置成获取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确定单元205,被配置成将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上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图遍历单元206,被配置成以上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第二生成单元207,被配置成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该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2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2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301、只读存储器302以及随机访问存储器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308;以及通信装置309。通信装置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3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3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308被安装,或者从只读存储器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上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获取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上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将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上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以上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上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上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根据上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上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上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河道区域划分单元、第一生成单元、图更新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图遍历单元和第二生成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生成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根据上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上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包括:
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历史水文信息、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
根据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
根据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所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
获取针对所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所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
将所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所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
以所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所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所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
根据所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所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所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所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所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包括:
对于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每个河道区域节点,执行以下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步骤:
分别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的历史水文信息、所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历史水文信息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
根据所述历史水文信息特征、所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所述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生成信息子特征组序列,其中,信息子特征组包括: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信息子特征组中的信息子特征对应相同的时间尺度;
根据所述信息子特征组序列中的每个信息子特征组,对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进行模型训练,以生成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得到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其中,所述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包括:3个特征提取模型、1个特征拼接层和1个全连接层,其中,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的各个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结构一致,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和用于对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之间存在单向的参数共享,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和用于对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之间存在单向的参数共享;
确定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是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满足时间尺度条件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河道区域节点的节点顺序,对所述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进行模型拼接,得到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所述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生成所述河道水位信息,其中,
所述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河道对应的电子河道地图;
以预设网格粒度,对所述电子河道地图进行河道区域网格化,得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其中,所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包括: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
对于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网格化河道区域,执行以下区域融合步骤:
确定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以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为区域中心的网格化河道区域,作为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得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
确定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与所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的区域融合度,其中,所述区域融合度由河道流量相似度和河道宽度相似度确定;
将对应的区域融合度大于预设区域融合度的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与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进行区域融合,得到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
根据得到的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区域河道信息,得到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河道水位信息包括:河道子水位信息序列,河道子水位信息表征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预测河道水位;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每个河道区域节点,执行以下处理步骤:
确定河道区域节点对应区域河道位置内的拦水装置的实时水位信息;
根据所述实时水位信息和所述河道子水位信息序列中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河道子水位信息,生成水位调节信息;
根据所述水位调节信息,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拦水装置进行闸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水位调节信息,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拦水装置进行闸门控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水位调节信息对应的泄洪量大于预设泄洪量、生成针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区域河道位置的人员疏散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所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包括:
根据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的水流向信息,更新所述河道区域节点图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之间的边方向,得到所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
5.一种河道水位信息生成装置,包括:
河道区域划分单元,被配置成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其中,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历史水文信息、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位置,生成针对所述目标河道的河道区域节点图;
图更新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中的区域河道信息包括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对所述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更新,得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针对所述目标河道的区域降水信息,其中,所述区域降水信息包括:区域预测降水量和降水涉及区域位置;
确定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中与所述降水涉及区域位置对应的河道区域节点,确定为起始河道区域节点;
图遍历单元,被配置成以所述起始河道区域节点为起始节点,对所述更新后河道区域节点图进行图遍历,得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其中,所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为目标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目标河道区域节点为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所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所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所述水位变化路径信息包括的水位变化路径和至少一个目标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针对所述水位变化路径的河道水位信息,包括:
对于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每个河道区域节点,执行以下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步骤:
分别对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河道水文信息包括的历史水文信息、所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和河面堆积物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生成历史水文信息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
根据所述历史水文信息特征、所述水生植物生长信息特征和所述河面堆积物信息特征,生成信息子特征组序列,其中,信息子特征组包括: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和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信息子特征组中的信息子特征对应相同的时间尺度;
根据所述信息子特征组序列中的每个信息子特征组,对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进行模型训练,以生成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得到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其中,所述初始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包括:3个特征提取模型、1个特征拼接层和1个全连接层,其中,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的各个特征提取模型的模型结构一致,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和用于对水生植物生长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之间存在单向的参数共享,3个特征提取模型中用于对历史水文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和用于对河面堆积物信息子特征的特征提取模型之间存在单向的参数共享;
确定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是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河道区域节点对应的、满足时间尺度条件的区域水位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水位变化路径包括的至少一个河道区域节点中的河道区域节点的节点顺序,对所述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序列中的目标区域水位变化模型进行模型拼接,得到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
根据所述区域预测降水量和所述拼接后区域水位变化模型,生成所述河道水位信息,其中,
所述对目标河道进行河道区域划分,得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河道对应的电子河道地图;
以预设网格粒度,对所述电子河道地图进行河道区域网格化,得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其中,所述网格化后电子河道地图包括: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
对于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网格化河道区域,执行以下区域融合步骤:
确定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以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为区域中心的网格化河道区域,作为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得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
确定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与所述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的区域融合度,其中,所述区域融合度由河道流量相似度和河道宽度相似度确定;
将对应的区域融合度大于预设区域融合度的候选网格化河道区域与所述网格化河道区域进行区域融合,得到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
根据得到的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集合中的每个融合后网格化河道区域对应的区域河道位置和区域河道水文信息,生成区域河道信息,得到所述区域河道信息集合。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1076783.7A 2023-08-25 2023-08-25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ctive CN116823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6783.7A CN116823231B (zh) 2023-08-25 2023-08-25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76783.7A CN116823231B (zh) 2023-08-25 2023-08-25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3231A CN116823231A (zh) 2023-09-29
CN116823231B true CN116823231B (zh) 2023-11-24

Family

ID=88118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76783.7A Active CN116823231B (zh) 2023-08-25 2023-08-25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323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625A (zh) * 2013-03-08 2013-05-15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库、闸泵群联合抑咸调度方法
CN104851360A (zh) * 2014-02-14 2015-08-19 杭州贵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洪水风险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13392489A (zh) * 2021-06-07 2021-09-14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水系分布式水动力模型的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6154B2 (en) * 2016-04-04 2018-10-09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Localized contour tree method for deriving geometric and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mplex surface depressions based on high resolution topographical dat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6625A (zh) * 2013-03-08 2013-05-15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库、闸泵群联合抑咸调度方法
CN104851360A (zh) * 2014-02-14 2015-08-19 杭州贵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洪水风险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13392489A (zh) * 2021-06-07 2021-09-14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水系分布式水动力模型的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流域洪水预报调度计算一体化模型的应用";李文波;《黑龙江水利科技》;第178页左边栏-第183页右边栏 *
基于混沌和声搜索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刘德地;王高旭;陈晓宏;刘丙军;王兆礼;;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3231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ati Application of excel solver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the nonlinear Muskingum models
CN116050191B (zh) 应用于城市河流的水量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6207889B2 (ja) 浸水予測システム、浸水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0470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lood zone modeling
Ghasemlounia et al. Developing a novel framework for forecasting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using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 deep neural network
JP6716328B2 (ja) 浸水リスク診断装置、浸水リスク診断方法、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nderwood et al. Past and present design practices and uncertainty in climate projections are challenges for designing infrastructure to future conditions
Vantas et al. Rainfall erosivity and its estimation: Conventional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CN114648617A (zh) 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系提取方法
CN112598883A (zh)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输电线路落雷概率预警方法及预警系统
Siqueira et al. Real-time updating of HEC-RAS model for streamflow forecasting using a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ridharan et al. Local-inertial shallow water model on unstructured triangular grids
WO2023278458A1 (en) Coupled pluvial, fluvial, and urban flood tool
CN116738669A (zh) 城市地表径流模拟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Hariri et al. A balanced watershed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rain-on-grid simulations in HEC-RAS
CN115329667A (zh) 一种风机点位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87374A (zh) 径流预报模型训练、径流预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8095102A (zh) 径流预报模型的确定方法、径流预报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16823231B (zh) 河道水位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6070520B (zh) 水流阻力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流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JP7220276B1 (ja) 浸水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浸水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273313B (zh) 水网调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Zhou et al. A deep learning technique-based data-driven model for accurate and rapid flood prediction
Liu et al. Alternating iterative coupling of hydrological and hydrodynamic models applied to Lingjiang river basin, China
CN117094448B (zh) 一种大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