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3066B -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3066B
CN116823066B CN202311090639.9A CN202311090639A CN116823066B CN 116823066 B CN116823066 B CN 116823066B CN 202311090639 A CN202311090639 A CN 202311090639A CN 116823066 B CN116823066 B CN 1168230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energy absorption
index
energy
sea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906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23066A (zh
Inventor
刘俊伟
孙宏磊
于秀霞
尚文昌
张超
栾树洋
来守祥
薄其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3110906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30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3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3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23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3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0Hyd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ship-testing tanks or water tun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lgebr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以及海水密度;获取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根据压力获取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根据两者的比值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获取若干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根据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根据所有吸能指数获取每个波浪对应的海提主体消能指数;获取若干数据集,获取每分钟波浪的权重,并基于权重获取每个海堤的三个不同特征值,根据三个特征值对海堤进行检测评价。本发明根据不同特征获取不同天气下海堤的评价,精确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防浪海堤广泛应用于海岸建设过程上,它能够防止海水上岸,消除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保护陆地面积,保护近海岸线公路、建筑设置免受海水腐蚀。同时也能对海啸等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削弱效果。
目前除开实验室模型测量,对实际工程中的防浪海堤质量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量化标准,多靠人为判断。在实验室里,通常通过漫过海堤的海水量、所造海浪的高度、频率、波浪反射系数等指标对海浪的性能进行综合判定。但在实际工程中,当海堤结构放置到实际环境下,上述指标在实地测量时测量困难较大,例如测量越过海堤的海水量:对于分散式海堤(乱石平面置于浅海岸当中,通过乱石的复杂结构消除海浪能量)较为容易测量,但是对于斜坡式海堤或陡墙式海堤,实际工程中海浪绝大多数时候不会越过,无法获得测量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以解决实际环境下难以测量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以及海水密度;
根据波浪的波高、波频周期及海水密度获取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根据压力获取一个波频周期内每个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压力传感器位置处的吸能值以及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
获取若干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根据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将所有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构建吸能序列,根据吸能序列获取每个波浪对应的海提主体消能指数;
根据不同天气获取若干数据集,根据数据集中每分钟波浪的数量获取每分钟波浪的权重,根据每个波浪的吸能指数、表面结构消能指数、海提主体消能指数和每分钟波浪的权重获取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根据每个海堤所有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获取每个海堤的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根据海堤的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对海堤进行检测评价。
优选的,所述根据压力获取一个波频周期内每个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的方法为:
获取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时刻的压力,将一个周期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构成一条压力变化曲线,计算压力变化曲线在一个周期上的积分作为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为表面压力传感器和内部压力传感器,表面压力传感器在海堤表面的中间排列,相邻两个表面压力传感器相距预设距离,内部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海堤内部,每个内部压力传感器的高度都和表面压力传感器对应。
所述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压力传感器位置处的吸能值以及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的方法为:
将每个表面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记为表面检测点;根据表面检测点的吸能大小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
式中,表示第v个表面检测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表示第v+1个表 面检测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表示表面检测点的数量,表示两个表面监测点之间 的距离,表示海堤的宽度,表示海提对于一个波浪的能量指数;
将所述波浪的能量指数与波浪一个周期内具有的机械能的比值作为一个波浪的吸能指数。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组的获取方法为:
将每个内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记为内部检测点,将表面检测点同高度的内部检测点进行标记,将内部检测点按照同一高度下距离表面检测点距离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将标号相同的内部检测点记为一组记为一个传感器组。
优选的,所述根据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的方法为:
将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作差得到海堤结构消除的能量,将海堤结构消除的能量与第一组压力传感器的吸能指数的比值作为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吸能序列获取每个波浪对应的海提主体消能指数的方法为:
将吸能序列以传感器组为横坐标,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为纵坐标构建直方图,对直方图使用大津阈值法分割获取传感器组的分割阈值,将传感器组的序号大于分割阈值的传感器组排除,传感器组的序号小于等于分割阈值的传感器组保留,根据保留的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保留的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海堤主体消能指数的方法为:
式中,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第c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表示第i 个波浪对应的第c-1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表示相邻两个传感器组之间的距离,为分 割阈值,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优选的,所述数据集的获取方法为:
将一年内的天气按照时间分为若干数据集,不同的天气对应不同的数据集,相同的天气若时间不连续也对应多个数据集,所述数据集中的时间是连续的,数据集中存在每一个波浪的对应的吸能指数、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数据集中每分钟波浪的数量获取每分钟波浪的权重的方法为:
统计数据集内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波频周期,将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下一分钟开始的波高求均值、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频周期与下一分钟开始的波频周期求均值,将数据集的一分钟作为一个数据点,将每一分钟的波高均值和波频周期均值作为x轴,y轴得到波浪图,一分钟内的波浪数量与数据集的波浪数量的比值作为像素值,像素值为所述一分钟内每个波浪的权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从海浪对海堤的迎面冲击效果进行分析,有针对的安装传感器,在测量到的数据中分析提取特征,从海堤的吸浪能力、海堤的结构消浪能力、海堤主体消能能力三个方面对海堤的质量进行量化,且这三个方面包含了如今海堤质量的一般评判标准的所有信息。通过机器学习提取本领域人员对海堤质量判别的经验,通过上述三个指标进行打分,通过最终分数对海堤质量进行评价,完成了实际海堤工程的质量量化评判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海提数据采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1,获取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以及海水密度。
根据波浪定向浮标获取波浪的信息,再使用线式密度计获取海水密度,这两者都放在海中进行测量,之后在海堤表面以及海堤内部安装光纤压力传感器,构建多个传感器线列,用来测量波浪击打海堤表面造成的压力。
安装的压力传感器首先在海堤表面中间不同高度下各放置一个,之后在相同高度下,在海堤内部放置压力传感器,如图2所示,其中表面的压力传感器与内部第一个压力传感器距离较近,内部的压力传感器距离较远。
由此获取了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和海水密度以及每个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
步骤S002,根据波浪的波高、波频周期及海水密度获取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根据压力获取一个波频周期内每个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压力传感器位置处的吸能值以及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获取一个波浪的吸能指数。
由于要通过波浪的冲击对海堤的影响判断海堤的质量高低,那么需要测量实时的波浪所包含的能量,波浪的频率作为波浪对海堤冲击力的量化标准。
根据波浪定向浮标在历史数据中获取一定时间内波浪的平均波高以及平均波频周期,以及此时的海水密度,可以获取波场内波动的总能量,所述计算总能量的公式为《波浪能发电装置现场测试中波浪输入能量计算方法研究及对比分析》中现有公式,公式如下: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为海水密度,为波高,为波频周期,为一个波浪一周期 内具有的机械能。
对于表面的压力传感器,它们受到力的大小即是波浪对海堤表面施加力的大小, 通过海堤表面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我们就能得出海堤对迎面波浪的能量吸收大小。根 据物理学上功的定义式,而在本实施例中,是某一时刻海堤表面的压力大小, 是海堤表面的形变量,由于海堤以岩石为主要材料,还会使用另外较为坚硬的材料加固,因 此形变量微小可忽略不计。因此通过海堤表面上的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获取海堤上压力 传感器所在点的吸能大小,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海堤表面上第一个压力传感器在第t时刻的压力,表示波频周 期,表示海堤表面上第一个压力传感器所在位置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
将所述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位置记为一个检测点,每个在表面上的检测点记为表面检测点,在海堤内部的检测点记为内部检测点。
在整个海堤表面,波浪的对海堤的力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在海堤埋入海水的部分,受到的压力主要是海水的水压而非波浪的打压,对于高出波浪的部分,他并未受到波浪压力,而季节潮汐水位涨落使海堤表面压力分布更加复杂。由此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计算出在波浪运动的一个周期内每个表面检测点的吸能大小,根据每个表面检测点的吸能大小获取整个海提对于一个波浪的吸能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第v个表面检测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表示第v+1个表 面检测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表示表面检测点的数量,表示两个表面监测点之间 的距离,表示海堤的宽度,表示海提对于一个波浪的能量指数。
其中,是每两个相邻表面检测点中间区域中每一个点的平均吸能指数, 乘以代表在两个相邻表面检测点之间区域的长度为米,乘以代表海堤的宽度为米, 在本实施例中,令相邻两个表面检测点之间的区域长度为0.1m,海堤的宽度为1m。将每个区 域求和就能得到整个海堤对一个波浪的能量指数,代表海堤表面一条从上到下的方形区 域内海堤所吸收的一个波浪的能量指数。
将所得到的海堤对一个波浪的能量指数与一个波浪一个周期内具有的机械能的比值作为吸能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海堤对第i个波浪的能量指数,表示第i个波浪一个周期内具有 的机械能,表示海堤对第i个波浪的吸能指数。
其中每个波浪具有自身波高和波频周期,因此在同一片海域,当波浪的周期和波 高不同时,由于海堤结构材料的不同,他的吸能指数是不相同的。
至此,获取了海堤对每个波浪的吸能指数。
步骤S003,获取若干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根据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将所有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构建吸能序列,根据吸能序列获取每个波浪对应的海提主体消能指数。
在海提内部的内部检测点是按照表面检测点的高度排列的,将表面检测点同高度 的内部检测点进行标记,将内部检测点按照同一高度下距离表面检测点距离从小到大进行 排序,例如同一高度的内部检测点,距离表面检测点最近的标记为1,第二近的标记为2。将 标号相同的内部检测点记为一组,海堤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到海堤内部的应力分 布,其测量出的数据在性质上与海堤表面压力传感器测量到的压力分布是相同的,因此我 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获取每一组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吸能指数。
因为海堤受到波浪的冲击吸收波浪能量,一部分是通过海堤本体接收波浪能量,通过应力传导到海堤背后的陆地或者海底,一部分通过结构传导到空气、或者将波浪改变方向,使能量通过波的形式回到深海。对于海堤本身,通常认为将能量传导到其它地方而非通过海堤本体,这样有助于保护海堤,反弹海水防止海水越过海堤,延长海堤主体寿命,避免海堤坍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在本实施例中,令海堤表面的压力传感器与距离表面最近的一组压力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0.01m,则将海堤表面到第一组压力传感器的之间的区域记为海堤表面区域,第一组压力传感器更内部的区域记为海堤主体,所述第一组压力传感器为标记为1的压力传感器构成的一组。
对于海堤表面区域中存在的能量,即海堤表面吸收的吸能指数与第一组压力传 感器所在位置的吸能指数作差,视为海堤通过结构设计消除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并未 通过应力传导到海堤内部,则为海堤主体吸收能量,两者之比得到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 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海提消除的能量,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第一 组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吸能指数,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
其中,两者的比值为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系数,其中分母加的目的是为了归一 化,在面对不同的波浪,海堤的表面结构消能能力是不同的,获取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越 大,消浪能力越好。
对于海堤内部主体,我们已经将视作海堤主体结构的吸能指数,当这个能量在 海堤主体内部传导时,海堤主体内部的应力震荡消失越快,则代表海堤消能越快,能够承受 更大的波浪冲击。这一点与海堤的内部结构,材料特性以及与海堤相连的陆地结构有关。我 们可以通过海堤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来量化应力震荡消失的快慢。
对于海堤内部的所有组压力传感器,其中相邻两组之间的距离为米,在本实施 例中,,其中每一组获取了一个吸能指数,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吸能序列,所述吸能序 列为海堤表面对应的吸能指数与所有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构成的,吸收的能量以应力 的形式在海堤主体内部传导,并且随着传导的距离急速衰减。大多时候能量传递不到我们 所埋的最后几组的压力传感器,我们需要将没有接收到能量的传感器组从数据中剔除。对 于每组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吸能指数,压力传感器所在组距离海堤表面越大,吸能指数越大, 而随着传感器组标记的增大,距离海堤表面就越远,对应的吸能指数快速减少,这表示了波 浪能量在海堤主体内部快速消散,在距离表面一定距离后,吸能指数非常小,此时对应的传 感器组的数据基本和波浪能量无关,其微小的值可能为土地本身的应力震荡。
对于所得到的吸能序列,以传感器组为横坐标,不同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为纵坐标构建直方图,对直方图使用大津阈值分割法获取分割阈值m,所述分割阈值为传感器组的分割阈值,分割阈值大于m的传感器组所对应的吸能指数与波浪无关,将这部分传感器组排除,根据剩余的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海堤主体消能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第c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表示第i 个波浪对应的第c-1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表示相邻两个传感器组之间的距离,为分 割阈值,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至此,获取了每个波浪对应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步骤S004,根据不同天气获取若干数据集,根据数据集中每分钟波浪的数量获取每分钟波浪的权重,根据每个波浪的吸能指数、表面结构消能指数、海提主体消能指数和每分钟波浪的权重获取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无论对于中任一指数,指数都与不同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有关,对于海 堤的质量,还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海域不同环境下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 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天气获取不同的数据集,例如暴雨天气持续了2小时,那么这两小时 作为一个数据集,如果几天后又出现暴雨天气,又获取一个数据集。
基于此,将一年内所有天气按照连续性分为若干个数据集,对于每个数据集,将数据集内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波频周期进行记录,将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波频周期与下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波频周期计算均值作为该分钟内的波高均值和波频周期均值,每分钟内可能存在多个波浪,获取每分钟内波浪的数量,将每分钟对应的波高均值作为x轴,波频周期均值作为y轴,每分钟内波浪的数量作为z轴构建三维空间,其中每个数据集获取一个三维空间,数据集中每分钟表示一个数据点,将每个数据点看做一个像素点,其灰度值为该分钟内波浪的数量与数据集内波浪的总数量的比值,由此获取波浪图,使用高斯滤波对波浪图进行去噪获取每个像素点对应的灰度值,将该灰度值作为此分钟内所有波浪的权重。
不同的天气对应不同的数据集,将数据集中的每个波浪对应的吸能指数加权求和获取该数据集对应的最终海堤吸能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吸能指数,表示第i个波浪所在的分钟内对应的波 浪的权重,表示数据集所有波浪的数量,表示数据集对应的最终海堤吸能指数。
使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获取一个数据集的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和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至此获取了一个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步骤S005,根据每个海堤所有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获取每个海堤的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根据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对海堤进行检测评价。
对于不同的海堤,海堤在不同天气下的数据集都会得到不同的指数,将该海堤的所有数据集中,将晴天所对应的数据集排除后,将剩余的数据集种类中,数据集数量最多的数据集种类保存,将所述保存的所有数据集的指标求均值获取三个特征值,分别为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
由此获取了每个海堤对应的是哪个特征值,对于不同的海堤,人们对海堤的吸能能力,表面结构消能能力和海堤主体消能能力的要求不同,例如:对于海边的市政防浪堤,更注重表面结构消能能力,表面结构消能指数高的此类一体式海堤往往外形美观,能够将波浪的能量反弹回去,更能防止海水冲入需要保护的路面等;对于防止海岸线侵蚀的海堤,更在乎海堤主体消浪能力,海堤主体消能指数高的一体式海堤往往寿命长,不容易出现机械性损伤导致大面积的损坏,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去修复;对于远岸的一体式海堤,如日本的防海啸海堤,它更注重海堤的吸浪指数,以减小海啸到达海岸时的能量,减小对沿岸建筑的破坏。
因此收集若干数量的海堤的特征值,将所收集到的海堤进行人为分类,将分类后的每个海堤进行标签,标签为不合格、合格、良、优秀四个等级,将每个海堤对应的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损失函数为交叉熵损失函数,神经网络的输出为合格等级。
网络训练完成后,对于任意一个海堤,获取其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输入神经网络中对海堤进行检测评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波浪的波高和波频周期以及海水密度;
根据波浪的波高、波频周期及海水密度获取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根据压力获取一个波频周期内每个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压力传感器位置处的吸能值以及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分为表面压力传感器和内部压力传感器,表面压力传感器在海堤表面的中间排列,相邻两个表面压力传感器相距预设距离,内部压力传感器分布在海堤内部,每个内部压力传感器的高度都和表面压力传感器对应;
获取若干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根据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将所有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构建吸能序列,根据吸能序列获取每个波浪对应的海提主体消能指数;
其中,所述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分布位置、压力传感器位置处的吸能值以及波浪一个周期的机械能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的方法为:将每个表面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记为表面检测点;根据表面检测点的吸能大小获取波浪的吸能指数:
式中,Epv表示第v个表面检测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Epv+1表示第v+1个表面检测点在一个周期内的吸能大小,n表示表面检测点的数量,ε1表示两个表面监测点之间的距离,δ1表示海堤的宽度,E1表示海提对于一个波浪的能量指数;
将所述波浪的能量指数与波浪一个周期内具有的机械能的比值作为一个波浪的吸能指数;
其中,所述根据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的方法为:将波浪的吸能指数与第一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作差得到海堤结构消除的能量,将海堤结构消除的能量与第一组压力传感器的吸能指数的比值作为波浪的表面结构消能指数;
所述根据吸能序列获取每个波浪对应的海提主体消能指数的方法为:将吸能序列以传感器组为横坐标,传感器组对应的吸能指数为纵坐标构建直方图,对直方图使用大津阈值法分割获取传感器组的分割阈值,将传感器组的序号大于分割阈值的传感器组排除,传感器组的序号小于等于分割阈值的传感器组保留,根据保留的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所述根据保留的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获取海堤主体消能指数的方法为:
式中,E(c)i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第c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E(c-1)i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第c-1个传感器组的吸能指数,ε2表示相邻两个传感器组之间的距离,m为分割阈值,γi表示第i个波浪对应的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根据不同天气获取若干数据集,根据数据集中每分钟波浪的数量获取每分钟波浪的权重,根据每个波浪的吸能指数、表面结构消能指数、海提主体消能指数和每分钟波浪的权重获取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根据每个海堤所有数据集的最终海提吸能指数、最终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最终海堤主体消能指数获取每个海堤的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根据海堤的吸能特征值、结构消能特征值、主体消能特征值对海堤进行检测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压力获取一个波频周期内每个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的方法为:
获取压力传感器在不同时刻的压力,将一个周期内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构成一条压力变化曲线,计算压力变化曲线在一个周期上的积分作为压力传感器位置的吸能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的获取方法为:
将每个内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记为内部检测点,将表面检测点同高度的内部检测点进行标记,将内部检测点按照同一高度下距离表面检测点距离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将标号相同的内部检测点记为一组记为一个传感器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集的获取方法为:
将一年内的天气按照时间分为若干数据集,不同的天气对应不同的数据集,相同的天气若时间不连续也对应多个数据集,所述数据集中的时间是连续的,数据集中存在每一个波浪的对应的吸能指数、表面结构消能指数以及海堤主体消能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数据集中每分钟波浪的数量获取每分钟波浪的权重的方法为:
统计数据集内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波频周期,将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高和下一分钟开始的波高求均值、每一分钟开始的波频周期与下一分钟开始的波频周期求均值,将数据集的一分钟作为一个数据点,将每一分钟的波高均值和波频周期均值作为x轴,y轴得到波浪图,一分钟内的波浪数量与数据集的波浪数量的比值作为像素值,像素值为所述一分钟内每个波浪的权重。
CN202311090639.9A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Active CN116823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0639.9A CN116823066B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90639.9A CN116823066B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3066A CN116823066A (zh) 2023-09-29
CN116823066B true CN116823066B (zh) 2023-11-21

Family

ID=88115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90639.9A Active CN116823066B (zh) 2023-08-29 2023-08-29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306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2999A (zh) * 2013-09-30 2014-01-29 上海交通大学 核电站防浪堤抗波浪冲击性能数值检测方法
US9014983B1 (en) * 2014-09-26 2015-04-21 Blue Tribe, Inc. Platfor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btaining shore and near shore environmental data via crowdsourced sensor network
CN206563643U (zh) * 2017-03-15 2017-10-17 山东大学 一种波浪冲刷护岸块体模型试验监测的装置
CN207066717U (zh) * 2017-08-01 2018-03-02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防波堤越浪量自动测量装置
CN109406023A (zh) * 2018-09-04 2019-03-0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海堤堤身结构的受力测量装置
CN110006409A (zh) * 2019-01-17 2019-07-12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智慧海堤感知系统的风暴潮波高采集设备
CN210658205U (zh) * 2019-01-17 2020-06-02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慧海堤系统
CN111561974A (zh) * 2020-06-29 2020-08-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桥梁冲刷多源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冲深评定方法
KR102170597B1 (ko) * 2020-08-05 2020-10-27 한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해안 해수면 관측 시스템
KR102511140B1 (ko) * 2022-05-24 2023-03-20 대한민국 월파 감지 장비를 이용한 월파 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2999A (zh) * 2013-09-30 2014-01-29 上海交通大学 核电站防浪堤抗波浪冲击性能数值检测方法
US9014983B1 (en) * 2014-09-26 2015-04-21 Blue Tribe, Inc. Platfor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btaining shore and near shore environmental data via crowdsourced sensor network
CN206563643U (zh) * 2017-03-15 2017-10-17 山东大学 一种波浪冲刷护岸块体模型试验监测的装置
CN207066717U (zh) * 2017-08-01 2018-03-02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一种防波堤越浪量自动测量装置
CN109406023A (zh) * 2018-09-04 2019-03-0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海堤堤身结构的受力测量装置
CN110006409A (zh) * 2019-01-17 2019-07-12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智慧海堤感知系统的风暴潮波高采集设备
CN210658205U (zh) * 2019-01-17 2020-06-02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慧海堤系统
CN111561974A (zh) * 2020-06-29 2020-08-2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桥梁冲刷多源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冲深评定方法
KR102170597B1 (ko) * 2020-08-05 2020-10-27 한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해안 해수면 관측 시스템
KR102511140B1 (ko) * 2022-05-24 2023-03-20 대한민국 월파 감지 장비를 이용한 월파 예측 방법 및 시스템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mbedded Sensors in Coastal Structures for On-Site Wave Impact Pressure Monitoring;FRANCK LUTHON;ACCESS;第6卷;全文 *
不规则波对平板护面单坡堤的波压力试验研究;王鉴义, 章家昌, 周家宝, 左其华;海洋工程(第04期);全文 *
斜坡堤防浪墙型式合理性试验研究;琚烈红;;水运工程(05);全文 *
核电站防波堤抗海啸漂浮物冲击数值模拟及分析;楼云锋;景旭斌;葛鸿辉;马波;金先龙;;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3066A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k et al. Experimental modeling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wave forces on an elevated coastal structure
Stockdon et al. A simple model for the spatially-variable coastal response to hurricanes
Strusińska-Correia et al. Tsunami damping by mangrove forest: a laboratory study using parameterized trees
Irish et al. A hydrodynamics-based surge scale for hurricanes
Chen et al. Maximum overtopping forces on a dike-mounted wall with a shallow foreshore
CN114662411B (zh) 斜坡式防波堤防护性能评估系统和灾害预警系统
Jadhav et 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wave heights attenuated by salt marsh vegetation during tropical cyclone
Ciavola et al. Prediction of storm impacts on beach and dune systems
CN116823066B (zh) 一种海堤迎面波浪冲击性能检测方法
Chen et al. Analysis of storm surg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stochastic process
CN111597506B (zh) 近岸波浪破碎参数和波高的预测方法
Walker et al. Application of coastal storm impulse (COSI) parameter to predict coastal erosion
Sujantoko et al. Wave transmission analysis on hexagonal shape floating breakwater
Pelikán et al. Hindcast of wind driven wave heights in water reservoirs.
Bellotti et al. Forces on (flood) walls and buildings by wave overtopping
Vafaei Poursorkhab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ssessing Interaction of Quay Walls and Random Wave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ranco et al. Evaluation of risk applied to the designed breakwater of Punta Riso at Brindisi, Italy
Altomare et al. Multi-directional wave basin for shallow foreshore applications
Durbridge The effect of onshore wind on wave overtopping of a vertical sea wall
Liu et al. Tsunami hazard and forecast study in South China Sea
Mancheño et al. Integrating mangroves in dike designs: effect of tree growth and failure
Richardson et al. Jet velocities of overtopping waves on sloping structures: measurements and computation
Zhang et al. A numerical study of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coastal wetlands during extreme events
Converse et al. Observations of wave attenuation, scour, and subsurface pore pressures across three marsh restoration sill structures on a sandy bed
Walkden et al. Wave impulse prediction for caisson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