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7191A -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7191A
CN116817191A CN202310824681.2A CN202310824681A CN116817191A CN 116817191 A CN116817191 A CN 116817191A CN 202310824681 A CN202310824681 A CN 202310824681A CN 116817191 A CN116817191 A CN 116817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ir
module
leaka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46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丽
朱礼炎
罗其宁
敖建峰
胡宜飞
江为阳
虞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ongz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ongzun Instrument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ongz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ongzun Instrument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ongz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ongzun Instrument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ongz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246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71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7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7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气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报警器、智能联动测控阀和云平台,探测报警器包括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提示模块及第一通信模块,智能联动测控阀包括压力感应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气源启闭模块、显示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及主控模块,立即或周期性将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温度感应模块检测值、设备工作数据、气源启闭模块状态及探测报警器状态打包成检测数据,第二通信模块与云平台建立通信连接,云平台运行有泄露评估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有效提高了户内燃气管道系统使用的安全性,有效防范燃气泄漏及燃气压力异常导致的燃气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燃气是城镇生活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随着城市燃气快速发展,城镇燃气居民用户、非居用户数不断增多,伴随而来的燃气安全形势也愈发严峻。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燃气供用气设施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等严重事故。户内燃气安全事故预防及隐患治理是燃气行业的重要课题,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管控内容。“入户难、隐患多”成为户内燃气安全管理的共同难点,人为因素、燃气设施、燃气器具的隐患导致燃气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目前,各省市燃气管理条例规定的对燃气用户的每一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的安全检查,导致对隐患的发现存在间断性、有限性、偶然性。全年365天不能每天实时有效监测控制用户的燃气安全隐患;不能有效监管用户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因此亟需研究能全面监测用户管道系统燃气微小泄漏、也能全面监测控制管道系统燃气压力异常的户内燃气管道隐患监控的技术。
如公告号为CN216813796U的实用新型专利,燃气泄漏监测系统,其公开了包括信号采集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物联网传输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包括安装在外界环境的大气压检测器以及燃气浓度检测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燃气管道的压力检测器以及用于检测设备运行的设备状态检测器;控制系统接收信号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籍以生成并发送控制指令,物联网传输系统与控制系统相连,籍以与远程的后台监控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其技术方案通过检测燃气管内压力,大气压以及外界环境的燃气浓度来对燃气管道安装环境进行实时地监控,并结合这三项数据的分析,匹配到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全天候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通过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智能监控。但其技术方案仍然不能解决目前户内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监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户内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监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室内燃气管道的安全监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报警器、智能联动测控阀和云平台,所述探测报警器包括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提示模块及第一通信模块,所述智能联动测控阀包括压力感应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气源启闭模块、显示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及主控模块,所述探测报警器安装在户内。
所述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检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值,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所述可燃气体探测模块联动,
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户内燃气管道内的气压,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检测户内燃气管道内的气温,所述气源启闭模块执行气源启闭;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气源启闭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智能联动测控阀连接在入户燃气管道与用气设备之间;所述主控模块在气压超设定值区间,控制所述气源启闭模块关闭并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报警;所述主控模块在所述探测报警器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气源启闭模块关闭并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所述主控模块在气压超过设定值区间或可燃气体浓度值超过预设值时立即或者周期性将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检测值、所述设备工作数据、所述气源启闭模块状态及所述探测报警器状态打包成检测数据,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云平台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接收所述检测数据,所述云平台运行有泄漏评估模型,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周期性根据所述检测数据,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当所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显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并控制所述智能联动测控阀切断气源。
作为优选,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包括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所述云平台以预设周期运行所述概略评估模型及所述精确评估模型,
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读取同地区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计算同地区用户的所述增量幅度的平均增量,若存在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超过所述平均增量,则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所述精确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工作数据获得用气设备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将所述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对比,若差异超过预设阈值,则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若所述泄漏评估模型或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则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露风险时,执行以下步骤:
将一年划分为若干个周期,读取周期内每个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
计算每个用户的周期总用气量,计算与上一周期相比的增量幅度;
按地区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一组,计算组内的全部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均值,记为第一均值;
计算每个用户的增量幅度与第一均值的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预设值,则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时,还执行以下步骤:
按地区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一组后,进一步将用户按照用气规律划分为子组,子组内的用户的用气规律相近;
计算子组内的全部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均值,记为参照均值;
若用户的增量幅度与参照均值的差值超过预设值,则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作为优选,将用户按照用气规律划分为子组的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对应的所述检测数据中的气压、气温、用气设备的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和档位时序,按照预设时间步长计算用户的用气流量,获得用气流量时序曲线;
将用户的所述用气流量时序曲线划分为预设的特征片段,获得特征片段序列,所述预设特征片段包括短平稳特征片段、中平稳特征片段、长平稳特征片段和倾斜特征片段,所述短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一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所述中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二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所述长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三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所述倾斜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的斜率超过预设值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
使用聚类算法将特征片段序列进行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组,若聚类组中的所述聚类组作为子组。
作为优选,所述精确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时,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的气压和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检测的气温,将气温气压并关联持续时间作为组合数据,获得序列(Ti,Pi,ti0,ti1),其中i∈I,I为序列中组合数据的数量,ti0至ti1表示气温维持Ti且气压维持Pi的起止时刻;
根据周期内用气设备的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和档位时序获得周期内的气流量Vi;
计算调整系数ki=(T0*Pi)/(Ti*P0),其中T0为计量标准温度,P0为计量标准压力,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ki*Vi);
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的差异β=|V-Vm|/Vm,差异β作为户内管道泄露风险,若差异β超过预设阈值,则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云平台获得序列(Ti,Pi,ti0,ti1)时,执行以下步骤:
设置气温取值区间[0,Tmax]和气压取值区间[0,Pmax],分别按预先设定的气温步长和气压步长将气温取值区间[0,Tmax]划分为气温归整集{0,Tg1,Tg2,…,Tgn},将气压取值区间[0,Pmax]划分为气压归整集{0,Pg1,Pg2,…,Pgm};
将所述气温按照气温归整集中最接近的气温归整,将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按照气压归整集中最接近的气压归整;
按照时间轴顺序将归整后的所述气温和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排序;
获得每个气温及气压均保持不变的起止时刻ti0和ti1,即获得全部序列(Ti,Pi,ti0,ti1)。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由如前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云平台周期性接收并存储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户内燃气管道的气压、户内燃气管道的气温、用气设备的设备工作数据、所述气源启闭模块状态及所述探测报警器状态;
所述云平台读取对应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将燃气表用气量Vm关联检测数据存储;
所述云平台存储有泄露评估模型,所述云平台周期性运行所述泄露评估模型,所述泄露评估模型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及燃气表用气量Vm,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
当所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超过预设阈值时,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包括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所述云平台以预设周期运行所述概略评估模型及所述精确评估模型,
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读取同地区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计算同地区用户的所述增量幅度的平均增量,若存在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超过所述平均增量,则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所述精确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工作数据获得用气设备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将所述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对比,若差异超过预设值,则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若所述泄漏评估模型或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则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显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一种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对户内管道燃气泄漏、压力异常、环境燃气浓度实时在线监测及报警,并能够实现自动切断户内管道的燃气供应,有效提高了户内燃气管道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并有效防范和避免燃气管道系统燃气泄漏及燃气压力异常导致的燃气安全事故;通过云平台收集检测数据,形成数据记录,并通过泄漏评估模型远程评估户内的泄漏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户内燃气管道系统使用的安全保障;通过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分别实现快速的泄漏风险评估和准确的泄漏风险评估,兼顾尽早发现泄漏情况和提高泄漏识别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联动测控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联动测控阀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探测报警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步骤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子组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步骤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划分特征片段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精确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步骤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划分子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计算机系统示意图。
其中:1、下壳体,2、云头,3、活接螺母,4、密封垫,5、球阀,6、压力传感器,7、主控电路板,8、控制器盒,9、密封圈,10、防拆帽,11、按钮,12、透明窗,13、电池盖,14、电池,15、电池弹片,100、入户气阀,200、云平台,300、智能联动测控阀,301、压力感应模块,302、温度感应模块,303、气源启闭模块,304、显示模块,305、第二通信模块,306、主控模块,400、探测报警器,401、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2、提示模块,403、第一通信模块,500、用气设备,600、计算机系统,601、存储器,602、计算机程序,603、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介绍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前,对本实施例应用场景做介绍。
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燃气供用气设施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火灾、爆炸及中毒等严重事故。户内燃气安全事故预防及隐患治理是燃气行业的重要课题,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管控内容。目前,针对户内管道燃气泄漏现有常用的安全方案:其一、浓度报警+切断阀。其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的核心气敏元件容易受油烟污染,造成灵敏度下降,易受环境影响出现失灵与误报,需定期维护和专业送检,在使用中已经成为潜在的隐患;并且其对管道燃气常见的微小泄漏隐患无法感知。其二、管道燃气自闭阀。其只能超高压、超低压自动关阀,如常用产品仅仅对用户燃气灶及其连接软管进行局部压力异常保护。而对常见的管道燃气泄漏隐患不能自动监测,不能报警,并且使用操作不方便。且常用自闭阀不具备智能化、信息化,其对燃气隐患的安全管控效能存在局部性和有限性。
据统计户内的燃气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燃气泄漏所导致。燃气泄漏因素复杂,尤其是对一些泄漏隐患,缺乏高效的监控手段。由于传统的气体浓度报警器对于泄漏,以及夹墙内管道泄漏无法检测。一旦微小的燃气泄漏聚集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达到爆炸极限,极容易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当今,相当多的城燃企业在其城镇燃气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健全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燃气泄漏监测和控制系统方案,对城镇燃气安全运行处于盲盒管理状态,致使出现燃气泄漏隐患后不能及时发现与应急处置,安全风险大而难以防控。
为提高户内燃气管道泄漏监控的力度,提高对户内管道泄漏发现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报警器400、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和云平台200,智能联动测控阀300连接在入户气阀100之后,全部的用气设备500之前,使得智能联动测控阀300能够切断全部用气设备500的气源供应,同时能够检测入户燃气管道内的气压和气温。至少一个探测报警器400,探测报警器400安装在户内用气设备、燃气管道设置的附近,用于监控所在位置的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推荐的安装位置包括用气设备500附近上部位置、户内燃气管道的沿线上部等位置。
请参阅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探测报警器400包括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提示模块402及第一通信模块403,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包括压力感应模块301、温度感应模块302、气源启闭模块303、显示模块304、第二通信模块305及主控模块306,探测报警器400安装在户内,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检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值,第一通信模块403与第二通信模块305建立通信连接并将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发送给第二通信模块305,提示模块402与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联动,第二通信模块305第二通信模块305
压力感应模块301检测户内燃气管道内的气压,温度感应模块302检测户内燃气管道内的气温,智能联动测控阀300连接在入户燃气管道与用气设备500之间;压力感应模块301、气源启闭模块303、显示模块304及第二通信模块305均与主控模块306连接;主控模块306在气压超限时(超压或欠压设定值时)控制气源启闭模块303关闭并控制显示模块304发出报警(且系统独立配置的智能操控器也将发出声显报警);主控模块306在探测报警器400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气源启闭模块303关闭并控制提示模块402发出报警;主控模块306当存在泄漏隐患或压力异常隐患时立即或在无隐患状态时周期性的将压力感应模块301检测值、温度感应模块302检测值、设备工作数据、气源启闭模块303状态及探测报警器400状态打包成检测数据,第二通信模块305与云平台200建立通信连接,云平台200接收检测数据,云平台200运行有泄漏评估模型,泄漏评估模型周期性根据检测数据及燃气表用气量Vm,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当户内管道泄漏风险超过预设值时,云平台200控制显示模块304发出报警提示,并控制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切断气源。
请参阅附图3和附图4,是本实施例使用的智能联动测控阀300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使用的智能联动测控阀300。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包括连接管道和设置在连接管道上的智能测控盒,连接管道两端与入户燃气管道连通。连接管道包括下壳体1、两个云头2、两个活接螺母3、两个密封垫4、压力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和球阀5,下壳体1与智能测控盒密封连接,其间形成密封的腔体,下壳体1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一个云头2,球阀5设置在下壳体1与智能测控盒形成的腔体内。云头2与球阀5连通,云头2与球阀5之间使用密封垫4形成密封连接。两个云头2上均设有活接螺母3,通过活接螺母3将云头2与入户燃气管道连通。球阀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6的凹槽,压力传感器6安装在凹槽内,压力传感器6检测燃气的气压。凹槽设置在球阀5的阀门之前,从而实现无论球阀5关闭还是开启,压力传感器6均能检测到燃气的气压。球阀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凹槽,温度传感器检测入户燃气管道内的气体温度。
智能测控盒包括控制器盒8、主控电路板7、显示屏、供电模块、按钮11和透明窗12,控制器盒8与下壳体1密封连接,形成前述的密封的腔体。控制器盒8同时用于容纳主控电路板7、显示屏及其他部件。主控电路板7上安装有主控模块306、气源启闭模块303和第二通信模块305。显示屏、压力传感器6及温度传感器均与主控模块306连接。压力传感器6作为压力感应模块301,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感应模块302。球阀5的控制端与气源启闭模块303连接。供电模块包括电池14盒、若干个电池14盒电池弹片15,电池弹片15及电池14按照常规方式安装在电池14盒内。电池14盒上设置有电池盖13,电池14盒与控制器盒8之间安装有密封圈9。按钮11安装在控制器盒8上,透明窗12设置在控制器盒8上,透明窗12位置与显示屏位置对应,按钮11用于触发显示屏的显示。另一方面,控制器盒8与下壳体1使用螺钉连接,控制器盒8上设置有防拆帽10,用于覆盖螺钉以防止螺钉被私自拆卸。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可接受压力传感器6的压力报警信号而指令气源启闭模块303切断气源;可接受探测报警器400的报警浓度信号及指令气源启闭模块303切断气源;可采集传输报警信息到云平台200监控系统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也可接受远程操控指令、定时操控指令通过气源启闭模块303切断气源。
另一方面,请参阅附图5,为本实施例使用的探测报警器400示意图。探测报警器400包括探测壳体、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提示模块402和第一通信模块403,探测壳体侧面和底部设置有进气栅格,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安装在探测壳体内,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位置与进气栅格对应。提示模块402包括报警指示灯、扬声器以及设置在探测壳体上的出音孔。报警指示灯设置在探测壳体的表面。探测壳体上还设置有检测按钮11,检测按钮11被按下时,立即触发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进行一次探测。可燃气体探测模块401与第一通信模块403连接,用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二通信模块305,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305发送给云平台200。第一通信模块403能够使用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WiFi、ZigBee、3/4/5G及UWB等。第二通信模块305需要使用能够支持长距离传输的技术,最佳为WiFi、NB-IOT、3/4/5G或者有线通信模块。最佳为第二通信模块305为WiFi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305与能够提供有线网络通信的无线网关连接。报警指示灯及扬声器的控制端与第一通信模块403连接,由第一通信模块403提供的端口提供控制信号,实现对报警指示灯及扬声器工作状态的控制。扬声器发出的报警声音为固定的音频,事先录入扬声器内。另一种方式为,智能联动测控阀300集成了物联网模块,直接通过电信或者移动平台与网络服务器数据交互,实现将采集到的现场数据与后台监控管理系统互动对接、定时将采集数据与设备状态上报到后台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如定时上报间隔时间、报警压力上限、报警压力下限、定时关阀时间、泄漏压降百分比与查询,为燃气安全管控提供决策数据。
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向云平台200上传数据的方式不仅包括定期上传,还包括如下情形:
智能联动测控阀300上传管道压力、管道温度、安检结果、可燃气体浓度、电池14电量、当前智能联动测控阀300状态、无线网络信号质量等相关参数;且上传的数据包中还应该应包含智能联动测控阀300编号、SIM卡基础信息(如ICCID)、无线网络信号质量(CSQ)等参数;
当智能联动测控阀300检测到户内燃气管道的气压超上限、超下限,上限为8kPa+0.2kPa,下限为8kPa-0.2kPa。或者探测报警器400检测的可燃气体浓度超限时,如当被测环境浓度超出报警浓度设定值,5%LEL~20%LEL范围内,时立即进行数据上传;
当智能联动测控阀300检测到电池14电量信息由非报警状态变为报警状态时,立即进行数据上传;
智能联动测控阀300支持现场实时采集或触发数据上传功能,如按键触发;
因智能联动测控阀300所用网络信号中断且无其他信号覆盖,而导致数据上传中断情况发生后;当网络信号恢复后,智能联动测控阀300能自动重新连接网络,并上报信号中断期间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智能操控器,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安装在燃气表出气端户内燃气管道上,智能操控器可独立安装在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安装位置附近的墙面上,或灵活放置于室内取拿方便安全之处,探测报警器400独立安装在用气室内墙面上。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可通过蓝牙与探测报警器400以及智能操控器通讯,快捷实现气压监测,以及气源切断连锁测控及报警功能、快捷实现可燃气体浓度监测与气源切断连锁测控及报警功能;可通过主控模块306与智能操控器设置每天适时对管道燃气泄漏进行自动安全监测。其中,系统独立配置的智能操控器也将发出声显报警。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延时自动切断气源的方案。具体包括:用户设置延时的时间值,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开启球阀5后,开始计时。当到达用户设置的时间值时,直接关闭球阀5。若用户需要继续使用燃气,则需要再次通过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开启球阀5。云平台200中运行的后台监视管理系统及用户均可设置定时关阀切断气源的时间值。云平台200中运行的后台监视管理系统可选择设置报警压力值及报警浓度值。实现每次用气后可定时保护性切断气源。而且,可通过主控模块306与智能操控器设置每次用气后定时保护性切断气源的功能启闭,以及设置具体的延时时长。
作为推荐的实施方式,智能操控器作为智能联动测控阀300的操控部件、便于用户日常操作使用,其界面友好而人性化、通过蓝牙与智能联动测控阀300进行通讯,从而实现阀门控制、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内参数设置与查询,同时液晶屏显示系统监控要素。
通过智能操控器设置智能联动测控阀300的定时关阀时间长短。长按智能开关上的“开”键,之前的定时关阀时间开始闪烁,按“∧”键,每按一次增加10分钟;按“∨”键,每按一次减少10分钟;即可调整到用户需要的定时关阀时间值,然后再按“开”键完成设置。
另一方面,延时自动切断气源后,紧接着进行智能安检,具体包括:
用户通过智能操控器“开阀”按钮11打开智能联动测控阀300阀门用气后,达到预设的延时时长后,智能联动测控阀300会自动关阀切断气源,让用户室内燃气管系处于自动保护状态。定时自动关阀切断气源后,智能联动测控阀300执行管道燃气泄漏隐患自动安全检查——即“智能安检”状态。此时室内燃气管系理论上是处于保压状态。当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内置压力传感器6检测到户内燃气管道系统内的燃气泄漏导致压力下降到规定下限值时——即系统自动启动“智能安检”切断时读取的户内燃气管道压力值P1与规定延迟时长后再次采集的户内燃气管道压力值P2进行比较。当压降达到小于或等于40%时系统报警,即P2≤40%P1,此比值可设置调整,智能联动测控阀300的主控模块306会即刻采集该相对压力信号、并指令探测报警模块现场报警、并同时指令第二通信模块305远程电话与短信报警,同时立即将监测的异常信息上传给云平台200。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在进行切断气源情况时,显示的代码及对应处理方法,如表1所记载。
表1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关阀情况及处理方法
规定关阀工况 显示代码 处理办法
正常 0 观察
远程关阀 1 联系城燃企业
电池14电量不足关阀 2 更换规定数量及规格的电池14
压力超上限关阀 3 见下文
压力超下限关阀 4 见下文
延时自动切断气源关阀 5 若要用气,通过智能操控器开阀通气
智能安检异常 6 见下文
可燃气体浓度超限关阀 7 见下文
智能操控器关阀 8 观察
对于压力超上限关阀以及压力超下限关阀的情况,处理方法如下:
手动验证复查压力异常:若用气场所无燃气臭味,应先轻轻打开门窗通风,然后手动按智能操控器上的“开”键,若不能打开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内置气源启闭模块303或打开后又立即自动关闭,则证明管道燃气压力异常隐患存在,该验证操作可1~2次。关闭表前阀、停止一切燃气器具的使用;拨打城燃企业抢修电话。
对于智能安检异常的情况,处理方法如下:
手动验证复查泄漏:若用气场所无燃气臭味,应先轻轻打开门窗通风,并停止一切燃气器具的使用,然后手动按智能操控器上的“开”键,打开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内置阀门开启气源;60秒钟后,再手动按智能操控器上的“关”键启动智能联动测控阀300切断气源;若待2分钟后监控系统报警,则证明管道燃气泄漏隐患存在,该验证操作可1~2次;关闭表前阀、停止一切燃气器具的使用;拨打城燃企业抢修电话。
对于可燃气体浓度超限关阀的情况,处理方法如下:
关闭表前阀、停止一切燃气器具的使用;不可使用明火;不能开排风扇;不能开关电灯电器;不可开启智能联动测控阀300;若在用气场所存在燃气臭味,则证明管路系统存在严重的燃气泄漏。应立即轻轻打开门窗通风,然后避开漏气场所拨打城燃企业抢修电话。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借助云平台200实现泄露评估的技术方案。仅仅依靠现场的智能联动测控阀300以及探测报警器400,不能发现户内燃气管道的微小泄漏情况。当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而泄漏附近又没有安装探测报警器400时,空气会将泄漏的可燃气体的浓度迅速稀释,导致探测报警器400所在位置不能有效的检测到可燃气体。而通过云平台200上运行的泄漏评估模型,能够依靠一段时期内大量用户的检测数据,实现数据驱动的泄漏评估识别,发现潜在的泄漏,进一步保障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泄漏评估模型包括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云平台200以预设周期运行概略评估模型及精确评估模型,概略评估模型读取同地区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计算同地区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平均增量,若存在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超过平均增量,则泄漏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精确评估模型根据设备工作数据获得用气设备500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将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对比,若差异超过预设值,则精确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若泄漏评估模型或精确评估模型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则云平台200控制显示模块304及系统独立配置的智能操控器发出报警提示。
请参阅附图6,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露风险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A01)将一年划分为若干个周期,读取周期内每个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
步骤A02)计算每个用户的周期总用气量,计算与上一周期相比的增量幅度;
步骤A03)按地区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一组,计算组内的全部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均值,记为第一均值;
步骤A04)计算每个用户的增量幅度与第一均值的差值,若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
本实施例中将一年划分为4个周期,即每个季度为一个周期,共包含三个月。最佳周期划分方式为与自然季节相匹配划分,即每个自然季节为一个周期。云平台200读取周期内的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燃气表用气量Vm由用户的燃气表上报至云平台200。用户的燃气表将用气量上报至云平台200属于现有技术且为实际应用,在此不做叙述。获得燃气表用气量Vm后,与上一个周期相比,计算增量幅度。虽然用户每日的用气量存在随机性。但整个周期的用气量将能够消除用户使用燃气的随机性,从而能够反应用气设备500状态及环境带来的用气量变化规律。通过进一步将用户按照地区划分,同地区的用户进行横向对比,消除环境变化带来的用气量的变化,从而使得周期内的用气量变化主要体现用气设备500及户内管道状态的变化。若用户与其他用户相比,增量幅度相差不大,则表面用气设备500及户内管道状态良好,判定不存在泄露的情况。若用户与同地区的其他用户相比,存在明显的增量幅度过大。则要么用户的用气习惯改变,增加了用气量。若用户并未改变用气习惯,则需要考虑用户的户内管道存在泄露的风险,需要安排人员上门排查,并控制探测报警器400发出报警,提示用户进行检查并保持室内的良好通风状态。
请参阅附图7,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露风险时,还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B01)按地区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一组后,进一步将用户按照用气规律划分为子组,子组内的用户的用气规律相近;
步骤B02)计算子组内的全部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均值,记为参照均值;
步骤B03)若用户的增量幅度与参照均值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
在步骤A01)至A04)所记载的方案中,第一均值包含了同地区的全部用户。由于用户的用气习惯会影响增量幅度,因此第一均值的准确性相对较低。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将同地区的用户,进一步分为子组的技术方案。且按照用户的用气习惯进行子组的划分。进一步的消除用户的用气习惯差异对第一均值参考价值的影响。当用户与参照均值相比,增量幅度差别较大时,表示用户突然改变了用气习惯或者户内管道出现了泄露的情况。此时,应当通过探测报警器400发出报警。若用户自知改变了用气习惯,则不必过于担心泄露的情况。反之,则应安排人员上门排查,用户也可以主动预约上门排查。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具体的将用户按照用气规律划分为子组的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对应的检测数据中的气压、气温、用气设备500的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和档位时序,按照预设时间步长计算用户的用气流量,获得用气流量时序曲线;
将用户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划分为预设的特征片段,获得特征片段序列,预设特征片段包括短平稳特征片段、中平稳特征片段、长平稳特征片段和倾斜特征片段,短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一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中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二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长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三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倾斜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的斜率超过预设阈值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
使用聚类算法将特征片段序列进行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组,若聚类组中的聚类组作为子组。
使用本实施例提出的短平稳特征片段、中平稳特征片段、长平稳特征片段和倾斜特征片段,将用气流量曲线大幅度的简化,不仅提高了划分子组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将大量用气流量的细节特征进行了隐藏,仅保留了符合特征片段的用气流量规律。请参阅附图8,可见用气流量最大的用户和用气流量最小的用户,虽然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的差别较大,但通过划分特征片段后,能够发现二者的用气规律是十分接近的,能够被划分到同一个子组之中。二者的增量幅度是具有互相参考意义的。而剩余的一个用户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划分成特征片段后,与前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本实施例中,划分特征片段的具体方法如下。使用特征码表示特征片段,特征码和特征片段的对应关系为:ST1-短平稳特征片段,ST2-中平稳特征片段,ST3-长平稳特征片段,BI-倾斜特征片段。将用户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与特征片段进行匹配,匹配后将获得特征片段序列,使用特征码的序列表示特征片段序列,将获得每个用户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的特征码序列。由于特征码序列是文本数据格式,且巧妙的隐藏了大量不必要的用气流量大小的细节,仅将用气流量变化的特征进行了保留,将能够有效的提取出用户的用气习惯特征。而且将文本格式的特征码序列进行存储和对比,将具有更高的效率,占用更少的存储空间。
请参阅附图9,精确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露风险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C01)根据压力感应模块301检测的气压和温度感应模块302检测的气温,将气温气压并关联持续时间作为组合数据,获得序列(Ti,Pi,ti0,ti1),其中i∈I,I为序列中组合数据的数量,ti0至ti1表示气温维持Ti且气压维持Pi的起止时刻;
步骤C02)根据周期内用气设备500的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和档位时序获得周期内的气流量Vi;
步骤C03)计算调整系数ki=(T0*Pi)/(Ti*P0),其中T0为计量标准温度,P0为计量标准压力,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ki*Vi);
步骤C04)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的差异β=|V-Vm|/Vm,差异β作为户内管道泄露风险,若差异β超过预设值,则云平台200控制显示模块304及系统独立配置的智能操控器发出报警提示。当气温和气压保持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时,认为气温和气压保持不变。将气压和温度划分为多个组合数据,用于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燃气表的计量用气量Vm同样是将用气流量转换为标准压力标准温度下的流量后,进行用气体积的计算。
请参阅附图10,云平台200获得序列(Ti,Pi,ti0,ti1)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D01)设置气温取值区间[0,Tmax]和气压取值区间[0,Pmax],分别按预先设定的气温步长和气压步长将气温取值区间[0,Tmax]划分为气温归整集{0,Tg1,Tg2,…,Tgn},将气压取值区间[0,Pmax]划分为气压归整集{0,Pg1,Pg2,…,Pgm};
步骤D02)将气温按照气温归整集中最接近的气温归整,将压力感应模块301检测值按照气压归整集中最接近的气压归整;
步骤D03)按照时间轴顺序将归整后的气温和压力感应模块301检测值排序;
步骤D04)获得每个气温及气压均保持不变的起止时刻ti0和ti1,即获得全部序列(Ti,Pi,ti0,ti1)。
当认定气温和气压保持不变的范围选的较小时,即气温步长和气压步长均较小时,将获得较多的组合数据,虽然增大了数据计算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的计算准确度。反之,若为提高精确评估模型的运行效率,将认定气温和气压保持不变的范围选的较大,即气温步长和气压步长均较大时。虽然会导致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的计算准确度较低,但只需要相应调整β对应的预设阈值的大小,即可消除这样的影响。因为气温及气压的变化,对于全部用户而言,具有大体相同的规律。当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的计算准确度降低时,全部用户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的误差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只需要适当调整β对应的预设阈值的大小,仍然能够实现泄漏的报警。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由如前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云平台200周期性接收并存储检测数据,检测数据包括户内燃气管道的气压、户内燃气管道的气温、用气设备500的设备工作数据、气源启闭模块303状态及探测报警器400状态;
云平台200读取对应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将燃气表用气量Vm关联检测数据存储;
云平台200存储有泄露评估模型,云平台200周期性运行泄露评估模型,泄露评估模型根据检测数据及燃气表用气量Vm,评估户内管道泄露风险;
当户内管道泄露风险超过预设阈值时,云平台200控制提示模块402发出报警提示。
泄漏评估模型包括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云平台200以预设周期运行概略评估模型及精确评估模型,
概略评估模型读取同地区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计算同地区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平均增量,若存在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超过平均增量,则泄露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精确评估模型根据设备工作数据获得用气设备500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将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对比,若差异超过预设值,则精确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若泄漏评估模型或精确评估模型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则云平台200控制显示模块304及系统独立配置的智能操控器发出报警提示。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600,请参阅附图11,计算机系统600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3以及存储在存储器601中并可在处理器6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02,计算机程序602被处理器603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方法。计算机系统6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计算机系统600或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600。在具体实现中,计算机系统600可以是包括有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集群,如可以是包括有多个节点的区块链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仅仅是计算机系统600的举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系统6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比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处理器603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603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603、数字信号处理器603(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603可以是微处理器603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603。
存储器6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计算机系统600的内部存储单元,比如计算机系统60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6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600的外部存储设备,比如计算机系统6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60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系统6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60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存储器6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602,计算机程序602被处理器603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一个探测报警器、智能联动测控阀和云平台,所述探测报警器包括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提示模块及第一通信模块,所述智能联动测控阀包括压力感应模块、温度感应模块、气源启闭模块、显示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及主控模块,所述探测报警器安装在户内;
所述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检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值,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可燃气体探测模块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提示模块与所述可燃气体探测模块联动,
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户内燃气管道内的气压,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检测户内燃气管道内的气温,所述气源启闭模块执行气源启闭;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气源启闭模块及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智能联动测控阀连接在入户燃气管道和用气设备之间;所述主控模块在气压超设定值区间时,控制所述气源启闭模块关闭并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报警;所述主控模块在所述探测报警器检测到的可燃气体浓度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气源启闭模块关闭并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所述主控模块在气压超过设定值区间或可燃气体浓度值超过预设值时立即或者周期性将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检测值、所述设备工作数据、所述气源启闭模块状态及所述探测报警器状态打包成检测数据;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云平台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接收所述检测数据,所述云平台运行有泄漏评估模型,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周期性根据所述检测数据,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当所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显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并控制所述智能联动测控阀切断气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包括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所述云平台以预设周期运行所述概略评估模型及所述精确评估模型。
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读取同地区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计算同地区用户的所述增量幅度的平均增量,若存在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超过所述平均增量,则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所述精确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工作数据获得用气设备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将所述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对比,若差异超过预设值,则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
若所述泄漏评估模型或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则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显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时,执行以下步骤:
将一年划分为若干个周期,读取周期内每个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
计算每个用户的周期总用气量,计算与上一周期相比的增量幅度;
按地区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一组,计算组内的全部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均值,记为第一均值;
计算每个用户的增量幅度与第一均值的差值,若所述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露风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时,还执行以下步骤:
按地区将用户进行划分为一组后,进一步将用户按照用气规律划分为子组,子组内的用户的用气规律相近;
计算子组内的全部用户的增量幅度的均值,记为参照均值;
若用户的增量幅度与参照均值的差值超过预设值,则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将用户按照用气规律划分为子组的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对应的所述检测数据中的气压、气温、用气设备的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和档位时序,按照预设时间步长计算用户的用气流量,获得用气流量时序曲线;
将用户的所述用气流量时序曲线划分为预设的特征片段,获得特征片段序列,所述预设特征片段包括短平稳特征片段、中平稳特征片段、长平稳特征片段和倾斜特征片段,所述短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一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所述中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二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所述长平稳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变化不超过预设范围且维持时间处于预设第三时间区间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所述倾斜特征片段指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的斜率超过预设值的用气流量时序曲线片段;
使用聚类算法将特征片段序列进行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组,若聚类组中的所述聚类组作为子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评估模型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时,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的气压和所述温度感应模块检测的气温,将气温气压并关联持续时间作为组合数据,获得序列(Ti,Pi,ti0,ti1),其中i∈I,I为序列中组合数据的数量,ti0至ti1表示气温维持Ti且气压维持Pi的起止时刻;
根据周期内用气设备的启动时间、关闭时间和档位时序获得周期内的气流量Vi;
计算调整系数ki=(T0*Pi)/(Ti*P0),其中T0为计量标准温度,P0为计量标准压力,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ki*Vi);
计算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的差异β=|V-Vm|/Vm,差异β作为户内管道泄漏风险,若差异β超过预设值,则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云平台获得序列(Ti,Pi,ti0,ti1)时,执行以下步骤:
设置气温取值区间[0,Tmax]和气压取值区间[0,Pmax],分别按预先设定的气温步长和气压步长将气温取值区间[0,Tmax]划分为气温归整集{0,Tg1,Tg2,…,Tgn},将气压取值区间[0,Pmax]划分为气压归整集{0,Pg1,Pg2,…,Pgm};
将所述气温按照气温归整集中最接近的气温归整,将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按照气压归整集中最接近的气压归整;
按照时间轴顺序将归整后的所述气温和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检测值排序;
获得每个气温及气压均保持不变的起止时刻ti0和ti1,即获得全部序列(Ti,Pi,ti0,ti1)。
7.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由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执行,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云平台周期性接收并存储检测数据,所述检测数据包括户内燃气管道的气压、户内燃气管道的气温、用气设备的设备工作数据、所述气源启闭模块状态及所述探测报警器状态;
所述云平台读取对应用户的燃气表用气量Vm,将燃气表用气量Vm关联检测数据存储;
所述云平台存储有泄漏评估模型,所述云平台周期性运行所述泄露评估模型,所述泄漏评估模型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及燃气表用气量Vm,评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
当所述户内管道泄漏风险超过预设值时,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包括概略评估模型和精确评估模型,所述云平台以预设周期运行所述概略评估模型及所述精确评估模型,
所述概略评估模型读取同地区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计算同地区用户的所述增量幅度的平均增量,若存在用户的周期用气量的增量幅度超过所述平均增量,则所述泄漏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所述精确评估模型根据所述设备工作数据获得用气设备的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将所述标准计量用气体积V与燃气表用气量Vm对比,若差异超过预设值,则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对应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
若所述泄漏评估模型或所述精确评估模型判定用户的户内燃气管道存在泄漏风险,则所述云平台控制所述显示模块发出报警提示。
9.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方法。
CN202310824681.2A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8171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4681.2A CN116817191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4681.2A CN116817191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7191A true CN116817191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12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4681.2A Pending CN116817191A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71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4378B2 (en) Heat pump and air conditioning gr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739963B2 (en) HVAC analytics
CN111578149B (zh) 燃气管道泄漏监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1656145B2 (en) Consumable gas leak detection
CN106527327B (zh) 一种民用燃气安全监测方法
US9886723B1 (en) Determining appliance insurance coverage/products using informatic sensor data
US9182751B1 (en) Carbon dioxide monitoring
US20090273470A1 (e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US10676901B2 (en) Interactive water monitoring system
CN107301757A (zh) 一种厨房燃气报警检测装置及其报警检测方法
WO2022205403A1 (zh) 一种可监控家用燃气泄漏状态的智能燃气表、系统及方法
CN106471316B (zh) 加热、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分级系统和方法
CN115050169A (zh) 一种燃气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
KR102233937B1 (ko) 돌봄 플러그 장치의 센싱 데이터에 대해 시맨틱 분석을 통한 건강 관리 서버 및 그 방법
CN207196814U (zh) 空调器
KR102176143B1 (ko) 보일러 안전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보일러 안전 관리 시스템
CN116817191A (zh) 一种户内燃气管道泄漏隐患监控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719922A (zh) 一种燃气泄漏检测方法及智能燃气表
CN115841737B (zh) 一种构建在燃气切断装置上的燃气安全监测方法及其装置
KR102526401B1 (ko) 수질환경 보호 기능을 갖는 집합 계량기
CA23525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CN106471431B (zh) 加热、通风和/或空气调节系统和围护结构分级系统以及方法
CN204440613U (zh) 家用燃气监控装置
CN113324181B (zh) 一种智慧供气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12433929U (zh) 燃气泄漏报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