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3669A -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3669A
CN116803669A CN202310283829.6A CN202310283829A CN116803669A CN 116803669 A CN116803669 A CN 116803669A CN 202310283829 A CN202310283829 A CN 202310283829A CN 116803669 A CN116803669 A CN 116803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radiant energy
support
platform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38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熙
威廉·约瑟夫·斯蒂尔
克里斯托弗·大卫·巴恩希尔
梅雷迪思·埃莉萨·杜伯曼
特伦特·威廉·穆伦坎普
玛丽·凯瑟琳·汤普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16803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3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45Platforms o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05Means for applying layers
    • B29C64/223Foils or films, e.g. for transferring layers of building material from one working station to an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 B29C64/129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herefor, e.g. by global irradiation combined with a mas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27Driv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64/227Driving means
    • B29C64/236Driving means for motion in a direction within the plane of a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07Handling of material to be used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21Feeding
    • B29C64/336Feeding of two or more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被配置为支撑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的树脂支撑件。支撑板包括窗口。平台被配置为保持树脂的一个或多个固化层以形成与支撑板相对定位的部件。辐射能装置定位在树脂支撑件的与平台相对的一侧并且可操作以产生辐射能并且通过窗口以图案化图像投射辐射能。致动器组件被配置为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平台。

Description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主题总体上涉及增材制造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改变增材制造设备的各种部件的位置的组件。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是逐层构建材料以形成部件的过程。立体光刻(SLA)是一种增材制造过程,它采用一箱辐射能可固化的光聚合物“树脂”和固化能源,如激光。类似地,数字光处理(DLP)三维(3D)打印采用二维图像投影仪一次一层地构建部件。对于每一层,能源将部件的横截面的辐射图像绘制或闪烁到树脂表面上。暴露于辐射会固化并凝固树脂中的图案,并将其接合到先前固化的层上。
在某些情况下,增材制造可以通过“流延”过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树脂被沉积到柔性的射线可穿透(radiotransparent)的树脂支撑件上,例如带或箔,该树脂支撑件从供应卷轴被送出到构建区。辐射能由辐射能装置产生并被引导通过窗口,以将树脂固化为由构建区中的平台支撑的部件。一旦第一层的固化完成,平台和树脂支撑件就会彼此分离。然后推进树脂支撑件并将新鲜树脂提供给构建区。接着,第一层固化树脂被放置在新鲜树脂上并通过能量装置固化以形成部件的附加层。后续层将添加到每个先前层,直到部件完成。流延过程可用于形成各种部件。
附图说明
在参考附图的说明书中阐述了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公开的完整且使能的公开,包括其最佳模式。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前视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操作增材制造设备的方法;
图6-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在设备操作期间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框架的侧视立体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框架的后视立体图;
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打印头的侧视立体图;
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沿着图25的线XXIX-XXIX截取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打印头的横截面图;
图30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第一滑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第二滑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32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其中平台处于第一位置,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一投影位置;
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其中平台处于第一位置,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二投影位置;
图34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其中平台处于第二位置,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三投影位置;
图35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其中平台处于第二位置,辐射能装置处于第四投影位置;
图36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的侧视立体图;
图37是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操作增材制造设备的方法;和
图38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用于增材制造设备的示例性计算系统。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重复使用参考字符旨在表示本公开的相同或类似特征或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当前实施例,其一个或多个示例在附图中示出。详细描述使用数字和字母标记来指代附图中的特征。附图和描述中的相似或类似的标号已用于指代本公开的相似或类似的部分。
如本文所用,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可互换使用以将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区分开来并且不旨在表示各个部件的位置或重要性。除非本文另有规定,否则术语“联接”、“固定”、“附接”等指直接联接、固定或附接,以及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或特征的间接联接、固定或附接。术语“上游”和“下游”指的是相对于沿着制造设备的树脂支撑件运动的相对方向。例如,“上游”是指树脂支撑件从其移动的方向,“下游”是指树脂支撑件向其移动的方向。术语“选择性”是指基于部件的手动和/或自动控制,部件在各种状态(例如,ON状态和OFF状态)下操作的能力。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代。
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近似语言被应用于修饰任何可以允许变化而不导致与其相关的基本功能发生变化的定量表示。因此,由诸如“约”、“近似”和“基本上”之类的一个或多个术语修饰的值不限于指定的精确值。在至少一些情况下,近似语言可以对应于用于测量该值的仪器的精度,或者用于构建或制造部件和/或系统的方法或机器的精度。例如,近似语言可以指在百分之十的余量内。
此外,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本文使用词语“示例性”来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方式不一定被解释为优于或有利于其他实施方式。此外,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描述的所有实施例都应视为示例性的。
在此以及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制被组合和互换,除非上下文或语言另有说明,否则此类范围被识别并包括其中包含的所有子范围。例如,本文公开的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并且端点可以相互独立地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和/或”在两个或更多项的列表中使用时,表示可以单独使用所列项中的任何一项,或者可以使用所列项中的两个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例如,如果组合物或组件被描述为包含组分A、B和/或C,则该组合物或组件可以包含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或A、B和C的组合。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增材制造设备,该设备实现了各种制造过程,使得连续的材料层被提供在彼此之上以逐层地“构建”三维部件。连续的层通常固化在一起以形成可具有多个一体子部件的整体部件。尽管增材制造技术在本文中被描述为能够通过逐点、逐层地构建物体来制造复杂物体,但是所描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和技术的变化是可能的并且在本主题的范围内。
增材制造设备可包括支撑板、由支撑板支撑的窗口和能够相对于窗口移动的平台。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均作为具有期望厚度的层沉积在树脂支撑件(例如箔、带、桶、板等)上,该树脂支撑件在X轴方向上从供应卷轴或一对供应卷轴被送出。在各种情况下,第一树脂可以在Y轴方向上从第二树脂横向偏移。
平台下降到树脂上,使得由平台的表面或在加工部件的表面之一限定的工作表面定位成使得工作表面刚好接触树脂或将其压缩在树脂支撑件和平台之间,并限定层厚度。辐射能用于通过树脂支撑件固化树脂。一旦第一层的固化完成,平台就会缩回,固化的材料会随平台一起移动。然后推进树脂支撑件以暴露新的干净部分,准备好在随后的新循环中沉积另外的树脂。
在一些情况下,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致动器组件,致动器组件包括配置为在Z轴方向上移动平台的第一致动器和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移动平台的第二致动器。平台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可以允许部件的层选择性地由第一树脂和/或第二树脂形成。因此,部件可以由一种或多种树脂形成。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各个视图中表示相似的元件,图1A和1B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类型的合适设备10的示例,该设备10用于形成通过至少一种固化树脂R的一层或多层产生的部件12。设备10可包括支撑板14、窗口16、能够相对于窗口16移动的平台18和辐射能装置2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组合可用于形成任何数量(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的增材制造的部件12。
在图1A所示的示例中,设备10包括进给模块22和卷取模块24,进给模块22可以包括第一辊22A,卷取模块24可以包括第二辊24A,进给模块22和卷取模块24通过在其间延伸的树脂支撑件26间隔开。树脂支撑件26的一部分可以由支撑板14从下方支撑。可以为辊22A、24A和支撑板14提供合适的机械支撑件(框架、支架等)和/或对准装置。第一辊22A和/或第二辊24A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树脂支撑件26的速度和方向,使得通过驱动系统28在树脂支撑件26中保持期望的张力和速度。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驱动系统28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一辊22A和/或第二辊24A相关联的独立马达。此外,可以提供各种部件,例如电机、致动器、反馈传感器和/或控制器,用于驱动辊22A、24A,从而保持树脂支撑件26在对准的辊22A、24A之间张紧,以及将树脂支撑件26从第一辊22A卷绕到第二辊24A。
在各种实施例中,窗口16是可穿透的(transparent),可以由支撑板14可操作地支撑。此外,窗口16和支撑板14可以一体形成,使得一个或多个窗口16集成在支撑板14内。同样,树脂支撑件26也是可穿透的或包括可穿透的部分。如本文所用,术语“可穿透的”和“射线可穿透的”是指允许选定波长的至少一部分辐射能通过的材料。例如,通过窗口16和树脂支撑件26的辐射能可以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可见光谱或任何其他可行的辐射能。可穿透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聚合物、玻璃和晶体矿物,例如蓝宝石或石英。
树脂支撑件26在进给模块22和卷取模块24之间延伸并限定“构建表面”30,其显示为平面,但也可以是弓形的(取决于支撑板14的形状)。在某些情况下,构建表面30可由树脂支撑件26限定并定位成面向平台18,其中窗口16在树脂支撑件26的与平台18相对的一侧。为了方便描述,构建表面30可以被认为平行于设备10的X-Y平面定向,并且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表示为Z轴方向(X、Y和Z是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如本文所用,X轴是指沿树脂支撑件26的长度的机器方向。如本文所用,Y轴指横跨树脂支撑件26的宽度的横向方向并且通常垂直于机器方向。如本文所用,Z轴指的是可定义为平台18相对于窗口16的移动方向的平台方向。
构建表面30可以被配置为“不粘”的,即,抵抗固化树脂R的粘附。不粘特性可以通过变量的组合来体现,例如树脂支撑件26的化学性质、其表面光洁度和/或施加的涂层。例如,可施加永久性或半永久性不粘涂层。一种合适的涂层的非限制性示例是聚四氟乙烯(“PTFE”)。在一些示例中,构建表面30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包含具有不粘特性的受控粗糙度或表面纹理(例如突起、凹坑、凹槽、脊等)。附加地或替代地,树脂支撑件26可以全部或部分地由可透氧的材料制成。
为了参考的目的,紧紧围绕树脂支撑件26和窗口16或由支撑板14限定的可穿透部分的位置的区域或体积可以被定义为标记为32的“构建区”。
在一些情况下,材料沉积器34可以沿着树脂支撑件26定位。材料沉积器34可以是可操作以在树脂支撑件26上施加一层树脂R的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材料沉积器34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限定在树脂支撑件26上的树脂R的高度和/或整平在树脂支撑件26上的树脂R的装置或装置组合。合适的材料沉积装置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斜槽、辊、料斗、泵、喷嘴、喷杆或打印头(例如喷墨打印机)。在一些示例中,当树脂支撑件26经过材料沉积器34时,可以使用刮刀来控制施加到树脂支撑件26的树脂R的厚度。
在图1B所示的示例中,树脂支撑件26可以是桶36的形式,桶36被配置为将可能污染构建的碎片与可用树脂R隔离开。桶36可包括底板38和周边壁40。周边壁40从底板38延伸。底板38和周壁40的内表面限定了用于接收树脂R的容器42。
可提供驱动系统28(图1A),用于在构建区32和至少部分地位于构建区32外部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平台18平行于X方向移动桶36。然而,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树脂支撑件26可以是静止的,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在某些情况下,树脂支撑件26可定位成从材料沉积器34接收树脂R,材料沉积器34可操作以将一层树脂R引入树脂支撑件26。材料沉积器34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于限定树脂中的高度和/或整平树脂R的装置或装置的组合。合适的材料沉积装置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斜槽、料斗、泵、喷嘴、喷杆或打印头(例如喷墨打印机)。
返回参考图1A和1B,树脂R包括任何辐射能可固化的材料,其能够在固化状态下将填料(如果使用)粘附或结合在一起。如本文所用,术语“辐射能可固化的”是指响应于特定频率和能量水平的辐射能的施加而凝固或部分凝固的任何材料。例如,树脂R可以包括含有光引发剂化合物的光聚合物树脂,该光引发剂化合物起到引发聚合反应的作用,使树脂R从液态(或粉末状)变为固态。替代地,树脂R可以包括含有溶剂的材料,该溶剂可以通过施加辐射能而蒸发掉。未固化树脂R可以以固体(例如颗粒状的)或液体形式提供,包括糊状物或浆料。
此外,树脂R可以具有相对高粘度的树脂,在构建过程期间不会“塌落”或流失。树脂R的成分可根据需要选择以适合特定应用。可以使用不同组成的混合物。树脂R可以被选择为具有在进一步处理(例如烧结过程)期间排出气体或烧尽的能力。
附加地或替代地,树脂R可以被选择为粘度可降低的成分。当施加剪切应力或被加热时,这些成分的粘度降低。例如,树脂R可以被选择为剪切减薄,使得随着施加到树脂R的应力的增加,树脂R表现出降低的粘度。附加地或替代地,树脂R可以被选择为随着树脂R被加热而降低粘度。
树脂R可包含填料。填料可以与树脂R预混合,然后装载到材料沉积器34中。替代地,填料可以与设备10上的树脂R混合。填料包括颗粒,这些颗粒通常被限定为“非常小的物质”。填料可以包括与所选树脂R化学和物理相容的任何材料。颗粒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大小可以是均匀的或不均匀的,并且可以具有可变的纵横比。例如,颗粒可以采取粉末、小球或颗粒的形式,或可呈小棒状或纤维状。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填料的成分,包括其化学性质和微观结构以适合特定应用。例如,填料可以是金属的、陶瓷的、聚合物的和/或有机的。潜在填料的其他示例包括金刚石、硅和石墨。可以使用不同成分的混合物。在一些示例中,填料成分可以根据其电学或电磁性质来选择,例如它可以具体地是电绝缘体、介电材料、电导体和/或磁性的。
填料可以是“可熔的”,意味着在施加足够的能量时,它能够固结成一团。例如,可熔性是许多可用粉末的一个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陶瓷、玻璃和金属。可以选择填料与树脂R的比例以适合特定应用。通常,可以使用任何量的填料,只要组合的材料能够流动并能够被整平,并且有足够的树脂R将填料颗粒保持在固化状态。
平台18是限定平坦表面44的结构,其能够平行于构建表面30或X-Y平面定向。可以提供各种装置来相对于窗口16移动平台18。例如,如图1A和1B所示,移动可以通过致动器组件46提供,该致动器组件46可以与静态支撑件48联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46可以包括在平台18和静态支撑件48之间的第一致动器50,其允许平台18在第一竖直方向(例如,沿着Z轴方向)的移动。致动器组件46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包括在平台18和第一致动器50和/或静态支撑件48之间的第二致动器52,其允许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移动。致动器组件46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包括在平台18和第二致动器52和/或平台18之间的第三致动器54,其允许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移动。致动器组件46可包括可在任何方向上移动平台18的任何可行的装置,例如滚珠丝杠电动致动器、线性电动致动器、气动缸、液压缸、delta驱动器、传送带系统或任何其他可行的装置。应当理解,在其他示例中,树脂支撑件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在Y轴方向(或任何其他方向)上平移。
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配置为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其可操作以在构建过程期间以合适的图案、以合适的能量水平和其他操作特性在树脂R处产生和投射辐射能以固化树脂R。例如,如图1A和1B所示,辐射能装置20可包括投影仪56,其通常可指可操作以产生具有适当能量水平和其他操作特性的预定图案化图像的辐射能以固化树脂R的任何装置。如本文所用,术语“图案化图像”指的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独像素的阵列的辐射能的投影。图案化图像装置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DLP投影仪或其他数字微镜装置、二维LED阵列、二维激光器阵列和/或光学寻址光阀。在图示的示例中,投影仪56包括诸如UV灯的辐射能源58、图像形成设备60以及可选的聚焦光学器件66(例如一个或多个透镜),该图像形成设备60可操作以从辐射能源58接收源射束62并生成要投影到树脂R的表面上的图案化图像64。
图像形成设备6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射镜、棱镜和/或透镜,并且配备有合适的致动器,并且被布置使得来自辐射能源58的源射束62可在与树脂R表面重合的X-Y平面中转换为像素化图像64。在图示的示例中,图像形成设备60可以是数字微镜装置。
投影仪56可以包含额外的部件,例如致动器、反射镜等,该额外的部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移动图像形成设备60或投影仪56的其他部分,具有光栅化或移动图案化图像64在构建表面30上的位置的效果。换句话说,图案化图像64可以从标称或起始位置移开。
除了其他类型的辐射能装置20外,辐射能装置20还可包括本文中所用的“扫描射束设备”,其通常指任何可操作以产生具有适当能量水平和其他操作特性的辐射能射束以固化树脂R并以期望图案在树脂R的表面上扫描射束的装置。例如,扫描射束设备可以包括辐射能源58和射束转向设备。辐射能源58可以包括任何可操作以产生具有合适功率和其他操作特性的射束以固化树脂R的装置。合适的辐射能源58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激光或电子束枪。
在某些情况下,设备10可包括材料保持组件68,该材料保持组件68可被配置为将树脂支撑件26保持在沿着支撑板14的预定位置。在一些情况下,材料保持组件6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每个气动致动区70被配置为通过在树脂支撑件26的与树脂R相对的表面上产生力来选择性地与树脂支撑件20相互作用。
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可在树脂支撑件26的与树脂R相对的第一表面或树脂支撑件26的第二侧施加负压,以在树脂支撑件26上产生吸力或真空。负压可以将树脂支撑件26保持在沿着支撑板14的期望位置。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还可以在树脂支撑件26的与树脂R相对的第一表面上或树脂支撑件26的第二侧施加正压,以在树脂支撑件26上产生推力。正压可将树脂支撑件26从设备10的部件(例如窗口16、材料保持组件68等)释放。如本文所用,“负”压是小于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附近的环境压力的任何压力,使得流体可被吸入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相反,“正”压是大于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附近的环境压力的任何压力,使得流体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排出。此外,“中”压是大体等于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附近的环境压力的任何压力。
在一些示例中,气动致动区70可以通过各种软管和一个或多个端口与气动组件72流体联接。气动组件72可包括能够提供真空/抽吸和/或推动流体(例如空气或过程气体(例如,氮气或氩气))通过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的任何装置。例如,气动组件72可包括加压流体源,其包括压缩机和/或鼓风机。气动组件72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包括能够改变压力的任何组件,例如文丘里真空泵。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阀和/或开关可与气动组件72和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联接。一个或多个阀和/或开关被配置为调节到一个或多个气动致动区70中的每个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动致动区70包括具有任意尺寸和形状的一个或多个孔74,用于与树脂支撑件26相互作用。例如,孔74可以是由增材制造设备10的任何部件(例如支撑板14的一部分)限定的任何数量的孔、狭缝或其他几何形状和孔、狭缝或其他几何形状的任何组合。附加地或替代地,孔74可以由支撑板14的由多孔材料形成的一部分限定,或通过任何其他组件限定,其中流体可以从支撑板14的第一侧移动到支撑板14的第二侧,以与树脂支撑件26相互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气动致动区70可以由气室76限定。气室76可以是任何尺寸,并且可以与任何剩余气室76的形状相似或不同。在一些情况下,垫圈可以围绕气室76的边缘定位。附加地或替代地,材料保持组件6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夹具,该一个或多个夹具沿着支撑板14压缩地保持树脂支撑件26。
进一步参考图1A和1B,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集成在支撑板14内和/或以其他方式与树脂支撑件26可操作地联接。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被配置为向树脂R施加剪切应力以改变(例如,降低)树脂R的粘度。附加地或替代地,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被配置为加热树脂R以改变树脂R的粘度。应当理解,在加热树脂R以改变树脂R的粘度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热量可以在预定范围内,该预定范围足以改变树脂R的粘度而不引起聚合物中的任何交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度改变组件78可被配置为机械地振动支撑板14的一部分,以在树脂R上产生剪切应力。例如,粘度改变组件78可包括与支撑板14可操作地联接的移动装置80(例如,换能器)。移动装置80可以被配置为振动支撑板14的至少一部分或设备10的任何其他模块,然后传递到树脂R。附加地和/或替代地,移动装置80可以被配置为将电能转换为传递到树脂R的超声机械压力波。例如,移动装置80可以是超声振动装置的形式,例如利用压电换能器的超声波振动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除了换能器或代替换能器,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单独地或与一个或另一个结合地包括流体、声学、马达(例如,偏心凸轮)、往复活塞或任何其他移动装置80。
移动装置80可以与计算系统84可操作地联接。计算系统84可以包括向移动装置80提供电脉冲的信号发生器,其电压可以以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波形变化。例如,信号可以是纯正弦波,或者可以用一个或多个其他频率调制。替代地,该信号可以是阶跃脉冲或尖峰脉冲。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发送20-80kHz之间的信号。例如,该信号处于大约60kHz。信号发生器可以例如以恒定频率发送恒定幅度信号,或者交替这些参数中的一个或两个。功率水平可以选择为最大功率的百分比。
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其他配置在树脂R上产生剪切应力,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例如,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被配置为探针,该探针可以与树脂支撑件26和/或可将剪切应力传递到树脂支撑件26上的树脂R的任何其他模块相邻并物理接触。附加地或替代地,粘度改变组件78可以被配置为超声波或振动板,其可以与树脂支撑件26和/或可向树脂支撑件26上的树脂R提供剪切应力的设备10的任何其他模块可操作地联接。
进一步参考图1A和1B,在各种实施例中,垫圈82可定位在窗口16和支撑板14之间,以将窗口16和支承板14中的每一个的移动彼此隔离。通过将窗口16的移动与支撑板14隔离,可以减轻由粘度改变组件78的操作引起的设备10的退化问题。在各种示例中,垫圈82可以由运动衰减材料形成,例如各种有弹性的弹性体中的任何一种,包括但不限于含有天然橡胶和硅酮的材料。
如本文所提供的,在一些情况下,粘度改变组件78可附加地或替代地能够产生热量以改变树脂R的粘度。例如,可使用快速加热工艺,例如电介质或微波加热,以避免在达到使用温度之前使树脂R暴露于长时间的加热循环。
图1A和1B中的计算系统84是可被实现为控制设备10(包括平台18、驱动系统28、辐射能装置20、致动器组件46、材料保持组件68、粘度改变组件78、移动装置80、致动器以及本文所述设备10的各个部分的一些或全部)的操作的硬件和软件的通用表示。例如,计算系统84可以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来实现,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实现在诸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微型计算机之类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这样的处理器可以例如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联接到过程传感器和操作部件。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用于检索和分析传感器数据、用于统计分析和用于反馈控制。设备10的多个方面可以受到闭环控制。
可选地,设备10的部件可由外壳86包围,外壳86可用于使用气体端口88提供屏蔽或惰性气体(例如,“过程气体”)气氛。可选地,外壳86内的压力可以保持在大于或小于大气压的期望水平。可选地,外壳86可以是温度和/或湿度受控的。可选地,可以基于诸如时间间隔、温度、湿度和/或化学物质浓度之类的因素来控制外壳86的通风。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86可以保持在不同于大气压的压力下。
参考图2-4,提供了包括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致动器组件46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各种立体图。示例性设备10可以包括基座结构90和从基座结构90延伸的静态支撑件4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组件46与静态支撑件48可操作地联接,并且被配置为改变平台18的位置。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致动器组件46可以与任何其他部件可操作地联接。
如图所示,致动器组件46包括与静态支撑件48可操作地联接的第一致动器50。第二致动器52可以与第一致动器50可操作地联接并且能够沿着第一致动器50移动。附加地,第三致动器54可以与第二致动器52可操作地联接并且能够与第二制动器52一起移动。平台18可以与第三致动器54可操作地联接并且能够沿着第三致动器54移动。在各种实施例中,当通过使用第一致动器50使平台18沿着Z轴方向移动时,第二致动器52、第三致动器54和平台18沿着第一致动器50移动。当通过使用第二致动器52使平台18在X轴方向上移动时,第三致动器54和平台18沿着第二致动器52移动。当平台18在Y轴方向上移动时,平台18沿着第三致动器54移动。虽然在图2中第一致动器50被示为在Z方向上平移,第二致动器52被示为在X轴方向上平移并且第三致动器54被示为在Y方向上平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每个致动器可以联接到任何其他致动器和/或平台18并且能够与任何其他致动器或平台18一起移动。应当理解,为了清楚起见,本文使用术语“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和“第三致动器”。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增材制造设备可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致动器。
进一步参考图2-4,树脂支撑件26可被配置为将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保持在其上。例如,第一材料可以是第一树脂R1,第二材料可以是第二树脂R2。如图所示,第一树脂R1可以在Y轴方向上定位成与第二树脂R2相邻。这样,在一些情况下,随着树脂支撑件26平移越过窗口16,第一树脂R1可以定位在窗口16的第一段上。同样,随着树脂支撑件26平移越过窗口16时,第二树脂R2可以定位在窗口16的第二段上,该第二段从第一段偏移。
在各种实施例中,如图2-4中所示的实施例,树脂支撑件26可以是第一树脂支撑件26A和第二树脂支撑件26B的形式,第一树脂支撑件26A被配置为其上沉积第一树脂R1,第二树脂支撑件26B被配置为其上沉积第二树脂R2。第一树脂支撑件26A和第二树脂支撑件26B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与进给模块22(图1A)和卷取模块24(图1B)可操作地联接。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树脂支撑件26A和第二树脂支撑件26-B中的每一个可以与进给模块22内的公共第一辊22A和/或卷取模块24内的公共第二辊24A可操作地联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树脂支撑件26A的平移移动长度可以大致等于第二树脂支撑件26的平移长度。然而,应当理解,第一树脂支撑件26A可以与进给模块22和卷取模块24内与第二树脂支撑件26不同的辊可操作地联接,使得每个树脂支撑件26A、26B可以彼此独立地在X方向上平移。
进一步参考图2-4,材料沉积器34可包括配置为保持第一树脂R1的第一储存器92和配置为保持第二树脂R2的第二储存器94。如图所示,第一储存器92可以被配置为保持第一树脂R1,第二储存器94可以被配置为保持第二树脂R2
在一些示例中,材料沉积器34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一储存器92流体联接的第一容器96。第一导管98从第一容器96延伸以将第一树脂R1从第一容器96引导到第一储存器92。同样,材料沉积器34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储存器94流体联接的第二容器100。第二导管102从第二容器100延伸以将第二树脂R2从第二容器100引导到第二储存器94。
在各种实施例中,材料沉积器34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体积传感器104和/或第二体积传感器106。第一体积传感器104可以被配置为向计算系统84提供与第一储存器92内的第一树脂R1的体积有关的信号。计算系统84被配置为接收监测信号并使用预定算法处理这些信号,以生成用于控制第一调节器108的控制信号,该第一调节器108可以允许或限制第一树脂R1从第一容器96到第一储存器92的流动。同样,第二体积传感器106可以被配置为向计算系统84提供与第二储存器94内的第二树脂R2的体积有关的信号。计算系统84被配置为接收监测信号,并使用预定算法处理这些信号,以生成用于控制第二调节器110的控制信号,该第二调节器110可以允许或限制第二树脂R2从第二容器100到第一储存器92的流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第一树脂R1的体积和第二树脂R2的体积的闭环控制。第一体积传感器104和第二体积传感器106可以各自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成像传感器或任何其他基于视觉的装置。第一体积传感器104和第二体积传感器106可以附加地和/或替代地被配置为任何其他可行的接近传感器,例如但不限于超声波传感器、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等。
进一步参考图2-4,随着第一树脂R1沉积在树脂支撑件26上,第一厚度组件112可用于控制施加到树脂支撑件26上的树脂R的厚度。随着第二树脂R2沉积在树脂支撑件26上,第二厚度组件114可用于控制施加到树脂支撑件26上的第二树脂R2的厚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树脂R1的厚度可以通过使用刮刀来限定,第二树脂R2的厚度可以通过使用刮刀来限定。在各种实施例中,其他材料沉积设备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组合使用,例如但不限于凹版辊、计量辊、基于堰的级联、直接压铸及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共厚度组件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与第一厚度组件112和第二厚度组件114一起使用。例如,公共材料沉积设备可用于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中的每一个。在一些情况下,公共材料沉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用作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的初始沉积层的厚度的总体控制。进而,第一厚度组件112可以进一步限定第一树脂R1的厚度,第二厚度组件114可以进一步限定第二树脂R2的厚度。
仍然参考图2-4,辐射能装置20可以定位在基座结构90内。作为一种选择,辐射能装置20可以通过支架118与图像移动装置116联接。移动装置80可以包括致动器、反射镜等,其被配置为选择性地移动辐射能装置20或辐射能装置20的另一部分,具有光栅化或移动图案化图像64相对于窗口16的位置的效果。换句话说,图案化图像64可以从标称位置或起始位置移开。例如,这允许单个辐射能装置20覆盖更大的构建区域。这种类型的图像投影在本文中可以被称为“平铺图像”。
附加地或替代地,设备10可以包括与构建区32可操作地联接的多个辐射能装置20。多个辐射能装置20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配置为或可以不被配置为在窗口16和/或支撑板14下方平移。此外,多个辐射能装置20中的每一个可以生成图像64,该图像64至少部分地与附加辐射能装置的图像64重叠以在树脂R上形成缝合的图像。在各种实施例中,来自多个辐射能量装置20中的每一个的图像64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其中该重叠是单个像素、小于一个像素(例如,半个像素)或多于一个像素。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器件66可以与一个或多个辐射能装置20光学联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辐射能装置20和/或光学器件66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沿着Y轴平移和/或以其他方式移动通过移动装置80,以在树脂支撑件26的各个部分上产生图案化图像64。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0,其被配置为检测与平台18、树脂支撑件26和/或辐射能装置20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每当平台18和/或树脂支撑件26被致动器组件46移动时,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0可以验证平台18和/或树脂支撑件26的位置。同样,每当辐射能装置20被移动装置80平移时,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0可以验证辐射能装置20的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0可以是被配置为提供指示平台18和/或树脂支撑件26的位置或辐射能装置20的位置的信息的装置的任何组合。例如,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0可以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接近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和/或任何其他可行的传感器。
在操作中,辐射能装置20和/或移动组件可能产生热量。因此,一个或多个通风口和/或风扇122可以定位在基座结构90内,以从基座结构90移除热量。一个或多个风扇122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将加热的空气从基座结构90抽吸到接近基座结构90的区域的任何流体移动装置80。
现在参考图5,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增材制造设备10的方法200。方法200的各个步骤在图5-24中示意性地示出。方法200可用于操作增材制造设备1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增材制造设备10。应当理解,这里讨论的示例性方法200仅用于描述本主题的示例性方面,而不旨在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图5中的任何步骤。
现在参考图5和图6,方法200可以包括,在步骤202处,将一层第一未固化树脂的和第二未固化树脂沉积到树脂支撑件26上。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树脂R1可以在树脂支撑件26上在Y方向上从第二树脂R2横向偏移。此外,在横向偏移的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之间可限定间隙124。
此外,树脂支撑件26可以是第一树脂支撑件26A和第二树脂支撑件26B的形式,第一树脂支撑件26A被配置为其上沉积第一树脂R1,第二树脂支撑体26B被配置为其上沉积第二树脂R2。第一树脂支撑件26A和第二树脂支撑件26B中的每一个可以与进给模块22和卷取模块24可操作地联接。相反地,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可以沉积在公共树脂支撑件26上。
当第一树脂R1和/或第二树脂R2沉积在树脂支撑件26上时和/或在第一树脂R1或第二聚合物R2沉积在树脂支撑件26上之后,树脂支撑件26可以在X轴方向上平移到构建区32中。
如图5和图7所示,在步骤204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移动平台18将平台18放置在第一固化位置,使得平台18的工作表面和/或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接触第一树脂R1。随着平台18移动到第一固化位置,平台18的工作表面和/或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接触第一树脂R1
如图5和8所示,在步骤206处,方法200可以包括在平台18相对于窗口16处于第一固化位置时,通过通过窗口16和树脂支撑件26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20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一树脂R1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16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图案化图像64的形式。第一树脂R1的被固化的部分形成由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层。在图8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图案化图像64通常等于第一树脂R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第一部分可以在Y轴方向上具有任何宽度(变化的或恒定的)。
如图5和9所示,在步骤208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致动器组件46改变平台18的位置,将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应当理解,平台18可以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移动。
如图5和10所示,在步骤210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移动平台18将平台18放置在第二固化位置,使得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二树脂R2。随着平台18移动到第二固化位置,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二树脂R2
如图5和11所示,在步骤212处,方法200可以包括在平台18相对于窗口16处于第二固化位置时,通过施加通过窗口16和树脂支撑件26的来自辐射能装置20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二树脂R2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16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64的形式。第二树脂R2的被固化的部分形成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层。在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图案化图像64通常等于第二树脂R2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第二部分可以在Y轴方向上具有任何宽度(变化的或恒定的)。
如图5和图12所示,在步骤214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致动器组件46改变平台18的位置,将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应当理解,平台18可以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移动。
如图5和13所示,在步骤216处,在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之后,方法200可以包括平移树脂支撑件26,使得新鲜的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定位在窗口16和平台18之间。然而,应当理解,在各种实施例中,在任一树脂的一部分固化之后,支撑相应树脂的树脂支撑件26可以平移。附加地或替代地,无论何时要形成的下一层需要新鲜树脂,树脂支撑件26就可以平移。例如,如果第一树脂R1形成第一层,第二树脂R2形成第二层,则树脂支撑件26可以在第二层之后平移。如果第一树脂R1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则树脂支撑件26可以在第一层和第一层之间平移,即使第二树脂R2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保持未使用。
当树脂支撑件26平移时,平台18和附接到平台18的部件12可以基于要形成的下一层移动。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层将在其中包括第一树脂R1。这样,平台18可以在Y轴方向上移动到第一树脂R1上方的位置。
如图5和14所示,在步骤218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移动平台18将平台18放置在第三固化位置,使得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一树脂R1。随着平台18移动到第三固化位置,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一树脂R1
如图5和15所示,在步骤220处,方法200可以包括在平台18相对于窗口16处于第三固化位置时,通过通过窗口16和树脂支撑件26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20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一树脂R1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16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64的形式。第一树脂R1的被固化的部分形成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层。在图1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图案化图像64小于第一树脂R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固化部分可以在Y轴方向上具有任何宽度(变化的或恒定的)。
如图5、16和17所示,在步骤222处,方法200可包括通过致动器组件46改变平台18的位置,将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应当理解,平台18可以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移动。
如图5和18所示,在步骤224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移动平台18将平台18放置在第四固化位置,使得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二树脂R2。随着平台18移动到第四固化位置,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二树脂R2
如图5和19所示,在步骤226处,方法200可以包括在平台18相对于窗口16处于第四固化位置时,通过通过窗口16和树脂支撑件26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20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二树脂R2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16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64的形式。第二树脂R2的被固化的部分形成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层。在图1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图案化图像64小于第二树脂R2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然而,固化部分可以在Y轴方向上具有任何宽度(变化的或恒定的)。
如图5和20所示,在步骤230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致动器组件46改变平台18的位置,将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应当理解,平台18可以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移动。
如图5和21所示,在步骤232处,在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之后,方法200可以包括平移树脂支撑件26,使得新鲜的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定位在构建区32内。
如图5和22所示,在步骤234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移动平台18,将平台18放置在第五固化位置,使得部件12的工作表面由平台18保持接触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随着平台18移动到第五固化位置,由平台18保持的部件12的工作表面接触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
如图5和23所示,在步骤236处,方法200可以包括在平台18相对于窗口16处于第五固化位置时,通过通过窗口16和树脂支撑件26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20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16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64的形式。
如图5和24所示,在步骤238处,方法200可以包括通过致动器组件46改变平台18的位置,将部件12与树脂支撑件26分离。应当理解,平台18和树脂支撑件26可以移动到任意数量(一个或多个)的固化位置,以基于部件设计形成部件12的每一层。
现在参考图25-3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各个视图。虽然为了清楚的目的,图25-34中仅示出了增材制造设备的一些部件,但是应当理解,增材制造设备可以包括本公开中描述的任何特征。此外,应当理解,增材制造设备可以执行图5-24中描述的方法200和/或任何其他方法,例如图36中阐述的方法400。
在图25-34所示的实施例中,增材制造设备可包括框架126和致动器组件46,致动器组件46被配置为允许增材制造设备的各种部件相对于彼此移动。在一些情况下,框架126可以包括框架结构128,并且可以与增材制造设备的各种部件可操作地联接和/或可操作地支撑增材制造设备的各种部件。如图所示,框架126可以支撑构建板130、支撑板14和/或基板132。
构建板130可以支撑第一致动器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50可以允许平台18在第一竖直方向上(例如,沿着Z轴方向)移动。第一致动器50可以包括能够在Z轴方向上移动平台18的任何装置,例如滚珠丝杠电动致动器、线性电动致动器、气压缸、液压缸、delta驱动器、传送带系统或任何其他可行的装置。
打印头134可以与第一致动器50可操作地联接。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头13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致动器50的致动平移或以其他方式平移。打印头134可以进一步与平台18可操作地联接。在一些情况下,打印头134可以包括夹具136和/或用于将平台18保持在打印头134上的任何其他特征。
框架126可以进一步与支撑板14可操作地联接。在各种实施例中,窗口16可以由支撑板14可操作地支撑。此外,窗口16和支撑板14可以一体形成,使得一个或多个窗口16集成在支撑板14内。
进一步参考图25-34,基板132可以固定到框架结构128的底部分。第一滑动组件138可以与基板132可操作地联接。第一滑动组件138可以被配置为引导基板132相对于安装板140的移动,安装板140可以被保持在增材制造设备内的大致静态位置内。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安装板140可以是能够移动的。
在图25-3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引导件142可以与基板132可操作地联接。引导件142可以沿着与安装板140可操作地联接的轨道144移动。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第一滑动组件138可以允许框架126,并且因此允许平台18在Y轴方向上沿着轨道144平移,使得平台18可以下降到第一树脂R1和/或第二树脂R2上。如本文所提供的,第一树脂R1可以通过间隙124与第二树脂R2分离。这样,平台18可以移动到各种树脂以形成部件12的各种部分。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轨道144可以与基板132可操作地联接,并且引导件142可以与安装板140可操作地联接,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第一滑动组件138可以包括允许基板132相对于安装板140移动的任何部件,而不背离本文提供的教导。
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52可与基板132和安装板140可操作地联接。第二致动器52可以被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板140移动基板132。第二致动器52可以包括任何可行的装置,例如滚珠丝杠电动致动器、线性电动致动器、气动缸、液压缸、delta驱动器、传送带系统或任何其他可行的装置。
仍然参考图25-34,在各种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20可以与框架126可操作地联接,并在Z方向上定位在窗口的与平台18相对的一侧。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20可以包括一对投影仪56。然而,应当理解,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配置为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其可操作以在构建过程期间以合适的图案、以合适的能量水平和其他操作特性在树脂R处产生和投射辐射能以固化树脂R。
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20可以与承载板146可操作地联接。在一些情况下,辐射能装置20可以包括与承载板146联接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导轨148,用于相对于承载板146保持辐射能装置20。
在几个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20可以与框架126可移动地联接。例如,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定位在承载板146和基板132之间。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被配置为引导承载板146相对于基板132的移动。因此,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使用第一滑动组件138,平台18和辐射能装置20可以相对于安装面板彼此结合移动,并且通过使用第二滑动组件150,辐射能装置20可以相对于平台18移动。
在图25-3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引导件152可以与承载板146可操作地联接。引导件152可以沿着与基板132可操作地联接的导轨154移动。如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允许辐射能装置20在Y轴方向上沿着第二滑动组件150平移,使得辐射能装置20可以与树脂支撑件26的各个部分对准。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导轨154可以与承载板146可操作地联接,并且引导件152可以与基板132可操作地联接。此外,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与任何其他部件(例如框架126或安装板140)可操作地联接。
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三致动器54可与承载板146和基板132可操作地联接。第三致动器54可以被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基板132移动承载板146。第三致动器54可以包括任何可行的装置,例如滚珠丝杠电动致动器、线性电动致动器、气动缸、液压缸、delta驱动器、传送带系统或任何其他可行的装置。
如图25所示,盖156可与框架126可操作地联接,并被配置为屏蔽辐射能装置20的透镜和支撑板14之间的区域。在各种实施例中,屏蔽件可以被配置为防止各种光谱内的光和/或所有光通过。
进一步参考图28和29,打印头134可包括打印头安装板158、从打印头安装板158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打印头臂160以及附接组件162。打印头134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保持平台18。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29中所示的实施例,平台18是限定平坦表面44的结构,该平坦表面能够平行于构建表面30或X-Y平面定向。平台18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与打印头134相互作用的一个或多个平台导轨164。一个或多个基准166也可以定位在平台18上和/或与平台18一体形成。在一些情况下,平台18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手柄168。
返回参考图28和29,附接组件162的夹具136可以相对于打印头134选择性地保持平台18。此外,附接组件162可以进一步包括锚定板170和夹持板172。在操作中,当夹具136处于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时,锚定板170可以保持共同位置。夹持板172可以与夹持臂174可操作地联接。当夹具136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时,夹持板172和夹持臂174可以相互结合地移动,反之亦然。
夹持臂174可包括被配置为定位在平台18的一个或多个导轨154内的一个或多个突起176。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突起176可以限定缺口178,用于帮助相对于突起176定位平台18。在平台18的一个或多个导轨154内的一个或多个突起176的情况下,平台18的一个或多个基准166可以与附接组件162内的定位器180对准。在各种实施例中,随着夹具136移动到锁定位置,定位器180的底部分和夹持臂174的顶部分之间的距离在Z轴方向上增加。增加的距离在平台18的导轨154和一个或多个基准166上产生膨胀力,从而将平台18相对于打印头134保持在适当位置。
进一步参考图30和31,如本文所述,安装板140可以具有可操作地联接到其上的一对轨道144。多个引导件142与基板132联接,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沿着第一滑动组件138移动。如图所示,第二致动器52可以与基板132和安装板140可操作地联接,以使基板132相对于安装板140移动。在一些情况下,第二致动器52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基板132。
在第一位置,平台18可通过第一致动器50(图25)下降到第一树脂R1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引导件142可以接触第一对止动件182。在第二位置,平台18可以通过第一致动器50(图25)下降到第二树脂R2的至少一部分上的位置。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引导件142可以接触第二对止动件184。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滑动组件138可以包括单个第一止动件和/或单个第二止动件。
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对止动件182和第二对止动件184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第一对止动件182和第二对止动件184可以是细螺纹(例如,每英寸100个螺纹(TPI))可调节端部止动件的形式,其允许精确定位每对相应的端部止动件182、184。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引导件142可以包括硬化支座186,硬化支座186被配置为与端部止动件182、184接合。支座186可以是可拆卸和可更换的,从而允许在使用中的支座186因使用和/或任何其他原因而磨损时易于更换。
进一步参考图31,如本文所提供的,第二滑动组件150可包括可操作地联接到基板132的一对导轨154。第二滑动组件150还可以包括与承载板146联接的一个或多个引导件152。引导件152可以被配置为沿着一对导轨154移动。如图所示,第三致动器54可以与基板132和承载板146可操作地联接,以使承载板146相对于基板132移动。在一些情况下,第三致动器54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承载板146。
在第一位置,辐射能装置20可以相对于窗口16和/或基板132定位在第一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引导件152可以接触第一止动件188。在第二位置,辐射能装置20可以相对于窗口16和/或基板132被定位在的第二位置,该第二位置在Y轴方向上从第一位置偏移。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引导件152可以接触第二止动件190。
在图3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止动件188可操作地联接到基板132。第二止动件190可以与基板132的凸缘192可操作地联接。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止动件和第二端部止动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第一端部止动件和第二端部止动件可以是允许第一端部止动件和第二端部止动件中的每一个的精确定位的细螺纹(例如,100TPI)可调节端部止动件的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86可以由承载板146支撑并且被配置为与第一端部止动件对准。第二支座186可以与承载板146的相对端和/或第二滑动组件150的引导件152可操作地联接。第一支座186和第二支座186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可拆卸和可更换的,从而允许在使用中的支座186因使用和/或任何其他原因而磨损时易于更换。
现在参考图32-34,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具有致动器组件46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各种立体图。如本文所提供的,增材制造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沉积到树脂支撑件26上。第一树脂R1可以在树脂支撑件26上在Y方向上从第二树脂R2横向偏移。此外,在横向偏移的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之间可限定间隙124。
致动器组件46可包括第一致动器50,该第一致动器50被配置为沿Z轴方向在多个位置移动平台18。致动器组件46还可以包括可以与第一滑动组件138相关联的第二致动器52。第一滑动组件138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安装板140移动平台18。此外,致动器组件46可以包括可以与第二滑动组件150相关联的第三致动器54。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被配置为相对于框架126和/或窗口16移动辐射能装置20。
在操作期间,树脂支撑件26可以保持在大致一致的位置。相反地,平台18和/或辐射能装置20能够相对于树脂支撑件26移动,使得第一树脂R1(或第一树脂R1的各个部分)和/或第二树脂R2(或第二树脂R2的各种部分)可以选择性地固化。
例如,如图32所示,第一滑动组件138可相对于安装板140放置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滑动组件138的引导件142可以接触和/或接近第一对止动件182。在第一位置,平台18可以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树脂R1大致对准。
还如图32所示,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二滑动组件150的引导件152可以接触和/或接近第二滑动组合件150的第一止动件188。在第一位置,辐射能装置20可以处于相对于窗口16的第一位置。这样,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引导朝向第一树脂R1的第一部分。
如图33所示,当第一滑动组件138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滑动组件150可替代地处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第二滑动组件150的引导件152可以接触和/或接近第二滑动组合件150的第二止动件190。在第二位置,辐射能装置20可以处于相对于窗口16的第二位置。这样,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引导朝向第一树脂R1的第二部分。
如图34所示,第一滑动组件138也可相对于安装板140放置在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第一滑动组件138的引导件142可以接触和/或接近第二对止动件184。在第二位置,平台18可以在Y轴方向上与第二树脂R2大致对准。
还如图34所示,第二滑动组件150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二滑动组件150的引导件152可以接触和/或接近第二滑动组合件150的第一止动件188。在第一位置,辐射能装置20可以处于相对于窗口16的第三位置。这样,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引导朝向第二树脂R2的第一部分。
如图35所示,当第一滑动组件138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滑动组件150可替代地处于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第二滑动组件150的引导件152可以接触和/或接近第二滑动组合件150的第二止动件190。在第二位置,辐射能装置20可以处于相对于窗口16的第四位置。这样,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引导朝向第二树脂R2的第二部分。
在操作期间,可以按任何顺序操作每个滑动组件,以形成由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中的一种或两种形成的部件12。在一些情况下,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配置为任何装置或装置的组合,其可操作以在构建过程期间以合适的图案、以合适的能量水平和其他操作特性在树脂R处产生和投射辐射能以固化第一树脂R1和/或第二树脂R2。此外,辐射能装置20可以被配置为或可以不被配置为在窗口16和/或支撑板14下方平移。例如,如图31-34所示,辐射能装置20可以包括第一投影仪56和第二投影仪56。第一投影仪56和第二投影仪56中的每一个可以生成图像64,该图像64至少部分地与附加辐射能装置的图像64重叠以在第一树脂R1和/或第二树脂R2上形成缝合的图像64。在各种实施例中,来自多个辐射能装置20中的每一个的图像64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其中该重叠是单个像素、小于一个像素(例如,半个像素)或大于一个像素。附加地或替代地,辐射能装置20能够执行扫描过程,在该扫描过程中,随着辐射能装置20沿着移动装置80平移,连续的图案化图像64从辐射能装置20发出。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来自第一投影仪56的图像64和来自第二投影仪56的图像64可以被静态地或机械地缝合在一起。附加地或替代地,随着第三致动器54改变第一投影仪56的位置,来自第一投影仪56的多个图像64可以彼此缝合。同样,随着第三致动器54改变第二投影仪56的位置,来自第二投影仪56的多个图像64可以彼此缝合。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94,这些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与打印头、框架126和/或辐射能装置20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每当平台18被移动时,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94可以验证平台18的位置。附加地或替代地,每当框架126被平移时,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94可以验证框架126的位置。附加地或替代地,每当辐射能装置20被移动装置80平移时,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94可以验证辐射能装置20的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94可以是被配置为提供指示打印头、框架126和/或辐射能装置20的位置的信息的装置的任何组合。例如,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94可以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接近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和/或任何其他可行的传感器。
现在参考图36,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增材制造设备的立体图。如本文所提供的,增材制造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沉积到树脂支撑件26上。第一树脂R1可以在树脂支撑件26上在Y方向上从第二树脂R2横向偏移。此外,在横向偏移的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之间可限定间隙。
如图所示,在各种实施例中,框架126能够相对于支撑板14和窗口16移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树脂支撑件26与支撑板14和窗口16之间在Y轴方向上可能几乎没有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196可限定在支撑板14和框架126之间,以适应框架126相对于支撑板14的移动。开口196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至少等于当框架126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构建板130的行进长度。
现在参考图37,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增材制造设备10的方法400。方法400可用于操作增材制造设备10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增材制造设备10。应当理解,这里讨论的示例性方法400仅用于描述本主题的示例性方面,而不旨在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图36中的任何步骤。
在402处,方法400可以包括将一层第一未固化树脂和第二未固化树脂沉积到树脂支撑件上。在各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树脂可以在树脂支撑件上在Y方向上从第二树脂R2横向偏移。此外,在横向偏移的第一树脂R1和第二树脂R2之间可限定间隙。
此外,树脂支撑件可以是第一树脂支撑件和第二树脂支撑件的形式,第一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其上沉积第一树脂,第二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其上沉积第二树脂。第一树脂支撑件和第二树脂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可以与进给模块和卷取模块可操作地联接。相反地,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可以沉积在公共树脂支撑件上。
在404处,方法400可包括在第一树脂和/或第二树脂沉积到树脂支撑件上时和/或在第一树脂和/或第二树脂沉积到树脂支撑件上之后,在X轴方向上将树脂支撑件平移到构建区。如本文所提供的,树脂支撑件可以通过驱动组件平移。
在406处,方法400可以包括通过移动平台将平台放置在第一固化位置,使得平台的工作表面和/或由平台保持的部件接触第一树脂。如本文所提供的,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框架。框架可以包括框架结构、构建板、支撑板和/或基板。
构建板可以支撑第一致动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可以允许平台在第一竖直方向上(例如,沿着Z轴方向)移动。打印头可以与第一致动器可操作地联接。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头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致动器在Z轴方向上平移或以其他方式移动。打印头可以进一步与平台可操作地联接。
基板可以固定在框架结构的底部分。第一滑动组件可以与基板可操作地联接。第一滑动组件可以引导基板相对于安装板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安装板可以被保持在增材制造设备内的大致静态位置内。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二致动器可以与基板和安装板可操作地联接。第二致动器可以被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安装板移动基板。
在408处,方法400可以包括将辐射能装置定位在第一投影位置。在各种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可以与框架可操作地联接,并在Z方向上定位在窗口的与平台相对的一侧。在几个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可以与框架可移动地联接。例如,第二滑动组件可以定位在承载板和基板之间。第二滑动组件可以引导承载板相对于基板的移动。因此,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使用第一滑动组件,平台和辐射能装置可以相对于安装面板彼此结合移动,并且通过使用第二滑动组件,辐射能装置可相对于平台移动。
在410处,方法400可包括在平台处于第一固化位置且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一投影位置时,通过通过支撑板的窗口和树脂支撑件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一树脂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的形式。
在412处,方法400可以包括将辐射能装置定位在第二投影位置。第二投影位置在Y轴方向上从第一固化位置偏移。在各种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通过沿着第二滑动组件平移而从第一投影位置移动到第二投影位置。第三致动器可与框架的基板和承载板可操作地联接,承载板与辐射能装置可操作地联接,以使辐射能装置相对于平台和/或树脂支撑件移动。
在414处,方法400可包括在平台处于第一固化位置且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二投影位置时,通过通过支撑板的窗口和树脂支撑件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一树脂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的形式。
在416处,方法400可包括通过移动平台将平台放置在第二固化位置,使得平台的工作表面和/或由平台保持的部件接触第一树脂和/或第二树脂。第二固化位置在Y轴方向上从第一固化位置偏移。
在418处,方法400可以包括将辐射能装置定位在第一投影位置。进而,在420处,方法400可以包括在平台处于第二固化位置并且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一投影位置时,通过通过支撑板的窗口和树脂支撑件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二树脂的一部分。如本文所提供的,辐射能可以是透射通过窗口的至少一部分的图案化图像的形式。
在422处,方法400可以包括将辐射能装置定位在第二投影位置。第二投影位置在Y轴方向上从第一固化位置偏移。在各种实施例中,辐射能装置通过沿着第二滑动组件平移而从第一投影位置移动到第二投影位置。
在424处,方法400可包括在平台处于第二固化位置且辐射能装置处于第二投影位置时,通过通过支撑板的窗口和树脂支撑件施加来自辐射能装置的辐射能来固化第二树脂的一部分。
图38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计算系统84的某些部件。计算系统8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装置84A,其可以用于实现本文所述的方法200、400。计算装置84A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B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装置84C。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B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处理装置,例如微处理器、微控制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逻辑装置、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例如,专用于有效地渲染图像)、执行其他专门计算的处理单元等。存储器装置84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RAM、ROM、EEPROM、EPROM、闪存装置、磁盘等,和/或其组合。
存储器装置84C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并且可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B访问的信息,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B执行的指令84D。指令84D可包括上述方法200、400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例如在本文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10处执行操作。存储器装置84C可以存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软件应用程序、显示用户界面、接收用户输入、处理用户输入等的指令84D。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指令84D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B执行,以使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A执行操作,例如,本文所述的方法200、400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指令84D可以是用任何合适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或者可以用硬件实现。附加地和/或替代地,指令84D可以在处理器84B上的逻辑上和/或虚拟上分离的线程中执行。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装置84C还可以存储数据84E,该数据84E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4B检索、操作、创建或存储。数据84E可以包括例如有助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200、400的数据。数据84E可以被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可以通过高带宽LAN或WAN连接到计算系统84,或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计算系统84。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可以拆分,以便它们位于多个区域中。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从另一个装置接收数据84E。
计算装置84A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或接口84F,用于通过网络与计算系统84或增材制造设备1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通信。通信接口84F可以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的任何合适的部件,包括例如发射机、接收机、端口、控制器、天线或其他合适的部件。
应当理解,本文中描述的增材制造设备仅用于解释本主题的各个方面。在其他示例实施例中,增材制造设备可以具有任何其他合适的配置,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适合的增材制造技术。此外,本文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和过程或方法200、400可用于使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部件。例如,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混凝土、陶瓷、聚合物、环氧树脂、光敏聚合物树脂或任何其他适当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包含在浆料、树脂或具有任何合适稠度、粘度或材料财产的任何其他合适形式的片状材料的层中。例如,根据本主题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所述的增材制造的部件可以以部分材料、全部材料或以一些材料组合形成,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纯金属、镍合金、铬合金、钛、钛合金、镁、镁合金、铝、铝合金、铁、铁合金、不锈钢以及镍基或钴基超合金(例如,可从Special Metals Corporation获得的名称下的产品)。这些材料是适用于本文所述增材制造过程的材料的示例,通常可称为“增材材料”。
本发明的各方面由以下条项的主题提供,除非基于条项和/或相关附图和描述的逻辑或上下文另有规定,否则这些条项旨在涵盖所有合适的组合:
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树脂支撑件,所述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支撑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窗口;平台,所述平台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树脂或所述第二树脂的一个或多个固化层,以形成与所述支撑板相对定位的部件;辐射能装置,所述辐射能装置定位在所述树脂支撑件的与所述平台相对的一侧,并且可操作以产生辐射能并且通过所述窗口以图案化图像投射辐射能;和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被配置为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平台。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在所述Y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树脂横向偏移。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之间限定间隙。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中所述树脂支撑件包括第一树脂支撑件和第二树脂支撑件,所述第一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其上沉积所述第一树脂,所述第二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其上沉积所述第二树脂。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进一步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树脂支撑件沿着所述Y轴方向移动所述辐射能装置。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材料沉积器,所述材料沉积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沉积在所述树脂支撑件上,所述材料沉积器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一树脂的第一储存器和用于保持所述第二树脂的第二储存器。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平台、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支撑板可操作地联接,所述框架进一步与安装板联接;和第一滑动组件,其中所述框架、所述平台、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支撑板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移动。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与所述框架和所述安装板可操作地联接,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框架。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框架可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辐射能装置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辐射能装置可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第三致动器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辐射能装置。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平台、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致动器组件可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框架、所述平台和所述辐射能装置能够沿着第一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板移动。
一种操作增材制造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一层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沉积到树脂支撑件上;在X轴方向上平移所述树脂支撑件;将平台放置在第一固化位置,使得工作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树脂;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第一固化位置时固化所述第一树脂的一部分;将所述平台放置在第二固化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固化位置在Y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固化位置偏移;和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第二固化位置时固化所述第二树脂的一部分。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第一固化位置时固化所述第一树脂的所述一部分形成部件的第一层,并且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第二固化位置时固化所述第二树脂的所述一部分形成所述部件的第二层。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第一固化位置时固化所述第一树脂的所述一部分形成部件的层的第一部分,并且当所述平台处于所述第二固化位置时固化所述第二树脂的所述一部分形成所述部件的所述层的第二部分。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辐射能装置定位在第一投影位置,其中当所述辐射能装置处于所述第一投影位置时所述第一树脂的所述一部分被固化。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辐射能装置定位在第二投影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投影固化位置在所述Y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一投影位置偏移,并且其中当所述辐射能装置处于所述第二投影位置时所述第一树脂的所述一部分被固化。
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具有分别联接到所述框架结构的构建板、支撑板和基板,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在其中的窗口;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构建板可操作地联接;打印头,所述打印头与所述第一致动器可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相对于Z轴方向移动所述打印头;平台,所述平台与所述打印头可操作地联接;辐射能装置,所述辐射能装置与所述框架可操作地联接,并且在所述Z轴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窗口的与所述平台相对的一侧;和第一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所述框架的所述基板和安装板可操作地联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被配置为引导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板可操作地联接的轨道和与所述基板可操作地联接的一个或多个引导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引导件能够沿着所述轨道滑动。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定位在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框架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滑动组件被配置为引导所述辐射能装置相对于所述窗口的移动。
根据这些条项中的一个或多个条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导轨和一个或多个引导件,所述导轨与所述框架结构可操作地联接,所述一个或多个引导件能够沿着所述导轨滑动。
该书面描述使用示例来公开本发明,包括最佳模式,并且还能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实践本发明,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设备或系统以及执行任何结合的方法。本发明的可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可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示例。如果这些其他示例包括与权利要求的文字语言没有区别的结构元件,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文字语言没有实质性差异的等效结构元件,则这些其他示例旨在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树脂支撑件,所述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支撑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窗口;
平台,所述平台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树脂或所述第二树脂的一个或多个固化层,以形成与所述支撑板相对定位的部件;
辐射能装置,所述辐射能装置定位在所述树脂支撑件的与所述平台相对的一侧,并且可操作以产生辐射能并且通过所述窗口以图案化图像投射辐射能;和
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被配置为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所述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树脂在所述Y轴方向上从所述第二树脂横向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之间限定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树脂支撑件包括第一树脂支撑件和第二树脂支撑件,所述第一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其上沉积所述第一树脂,所述第二树脂支撑件被配置为其上沉积所述第二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进一步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树脂支撑件沿着所述Y轴方向移动所述辐射能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材料沉积器,所述材料沉积器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沉积在所述树脂支撑件上,所述材料沉积器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一树脂的第一储存器和用于保持所述第二树脂的第二储存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平台、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支撑板可操作地联接,所述框架进一步与安装板联接;和
第一滑动组件,其中所述框架、所述平台、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支撑板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致动器组件的致动器与所述框架和所述安装板可操作地联接,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与所述辐射能装置和所述框架可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辐射能装置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相对于所述框架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三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与所述框架和所述辐射能装置可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第三致动器被配置为沿着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辐射能装置。
CN202310283829.6A 2022-03-23 2023-03-22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6803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22864P 2022-03-23 2022-03-23
US63/322,864 2022-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3669A true CN116803669A (zh) 2023-09-26

Family

ID=8564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3829.6A Pending CN116803669A (zh) 2022-03-23 2023-03-22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2728A1 (zh)
EP (1) EP4249216A1 (zh)
JP (1) JP2023143860A (zh)
CN (1) CN11680366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7719B (zh) * 2018-07-20 2022-10-25 3M创新有限公司 分层构建对象的方法及用于执行此类方法的3d打印装置
US11498267B2 (en) * 2018-12-21 2022-11-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materi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3860A (ja) 2023-10-06
EP4249216A1 (en) 2023-09-27
US20230302728A1 (en)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68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on of cured resin layer from resin support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A3027111C (en) Slot di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40100774A1 (en) Accumalator assembl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2203398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951679B2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US20230330924A1 (en) Foil interaction device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958250B2 (en) Reclamation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16803669A (zh) 增材制造的系统和方法
EP434485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24003399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24003399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20220402212A1 (en) Peeling device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P4105002A1 (en) Peeling device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P3810403B1 (en) A stereolithography method and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11958249B2 (en) Reclamation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P4137293A1 (en) Material deposition assembl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813799B2 (e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