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0826A -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0826A
CN116800826A CN202210272364.XA CN202210272364A CN116800826A CN 116800826 A CN116800826 A CN 116800826A CN 202210272364 A CN202210272364 A CN 202210272364A CN 116800826 A CN116800826 A CN 11680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rid
electronic device
coding
grid 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23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邢凯鹏
黄骞
王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23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082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8421 priority patent/WO20231738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0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第一业务数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应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以及与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编码方式信息采用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基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或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采用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消除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

Description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网络规划和优化领域中,基于携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用户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用户流量、基站的信号覆盖质量等网络特性指标,从而将网络特征指标较差的区域进行网络优化。
通常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时,数据源越丰富,则分析的结果越能反映网络的真实情况。然而,在一些多源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多源数据通常是分别由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厂商对各自采集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地址位置信息经过不同的网格编码方案得到的。例如有两路数据源,一路数据源是由运营商获取之后经过网格编码得到的,一路数据源是由终端设备厂商获取之后经过网格编码得到的。从而使得多源数据所对应的同一地理位置信息有可能具有不同的编码结果,进而使得多源数据在地理空间上会产生错位、交叠、覆盖等现象,使得利用多源数据进行网络特性指标的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跟实际的网络特性相差较远,基于此分析结果进行网络优化时,优化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第一业务数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应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以及与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其中,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编码方式信息,采用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然后以网格编码数据为基准,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采用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使得利用网格编码数据作为关键字(key),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第一业务数据;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其中,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使用不同的接入方式接入网络;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应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以及与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其中,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编码方式信息,采用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基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或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第二业务数据和第一业务数据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第一业务数据是第一用户在第一位置使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通话或者上网的关键质量指标(KeyQuality Index,KQI)数据,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通话、上网等的一些业务体验指标。KQI主要包括用户日常上网时的网络信号、小区标示、上网速率等业务体验指标。则第二业务数据可以是第一用户在第一位置使用终端设备通话或者上网时,终端设备所连接的运营商设备所采集的话统数据、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呼叫历史报告(Call HistoryReport,CHR)等无线侧业务数据。这些无线侧业务数据可以包括端到端时延(end to endround-trip time,E2E_RTT)、小区级的激活用户数、主服务小区和邻区的电平强度/电平干扰、信道质量、小区发射功率、时间等性能指标。
其中,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和第一网格编码数据也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第一网格编码数据是上述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通话或者上网时,终端设备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终端设备通过GPS定位出的第一位置(用经纬度表示)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网规网优平台利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根据其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确定出来的用户位置信息中筛选出来的和终端设备用户的位置信息相同的用户位置(例如第一位置),进行网格编码后得到的。
当第一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安装有运营商的网规网优平台的运营商设备时,网规网优平台可以利用从云平台接收的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应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得到运营商侧的网格编码数据。
当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为安装有运营商的网规网优平台的运营商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利用从云平台接收的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应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采用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终端侧网格编码数据。
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采用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可以消除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消除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编码方式信息为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包括: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获取到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从而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直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由于第一网格编码方式为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的网格编码方式,因此,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针对同一用户位置信息的编码结果相同。从而可以避免产生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使得利用网格编码数据作为关键字(key),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编码方式信息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相关的编码方式信息,包括:
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根据获取到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确定出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确定出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以便于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由于第一网格编码方式为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的网格编码方式,因此,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针对同一用户位置信息的编码结果相同。从而可以避免产生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使得利用网格编码数据作为关键字(key),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编码方式信息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并且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相关的编码方式信息,包括:
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向第二电子设备转发获取到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以便于根据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例如,假设第二电子设备为安装有运营商的网规网优平台的运营商设备,第一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中可以保存有各终端设备的厂商标识以及各终端设备厂商对应的网格编码方式,则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后;根据获取到的厂商标识,确定出第一电子设备在网格编码时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从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和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即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
又如,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安装有运营商的网规网优平台的运营商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中可以保存有各运营商标识以及各运营商对应的网格编码方式,则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第一电子设备的对应的运营商标识后;根据获取到的运营商标识,确定出第一电子设备在网格编码时所采用的编码方式,从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和第一电子设备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即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
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针对同一用户位置信息的编码结果相同。从而可以避免产生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使得利用网格编码数据作为关键字(key),对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第一网格编码数据是由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以下方式编码得到的:
第一电子设备采集第一业务数据,并且确定出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位置数据;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第一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
以便于根据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由于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包含的性能指标不同,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运营商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的网规网优业务体验服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第一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出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在地理空间中对应的纬度分带的中心纬度,其中,纬度分带是基于设定的分带划分方法对地理空间划分得到的;第一电子设备基于中心纬度确定出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分带系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确定出来的第一用户位置数据以及第一分带系数,计算出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调整位置数据;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分别进行量化,得到第一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经度编码和第一纬度编码;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一经度编码和第一纬度编码按照莫顿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得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
通过这种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网格编码数据,由于对编码的用户位置数据进行了调整,例如对用户位置数据中的经度利用分带系数进行修正,可以实现近似等距的网格剖分。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由第二电子设备通过以下方式编码得到的:
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编码方式信息,并且根据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采用第一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第二业务数据,并且确定出第二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位置数据;第二电子设备采用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第二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
以便于根据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由于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包含的性能指标不同,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运营商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的网规网优业务体验服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第二电子设备采用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第二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包括:
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出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在地理空间中对应的纬度分带的中心纬度,其中,纬度分带是基于设定的分带划分方法对地理空间划分得到的;第二电子设备基于中心纬度确定出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分带系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确定出来的第二用户位置数据以及第二分带系数,计算出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调整位置数据;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分别进行量化,得到第二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经度编码和第二纬度编码;第二电子设备将第二经度编码和第二纬度编码按照莫顿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得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
通过这种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网格编码数据,由于对编码的用户位置数据进行了调整,例如对用户位置数据中的经度利用分带系数进行修正,可以实现近似等距的网格剖分。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基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或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基于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或者基于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第一网格编码数据或者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第一业务数据以及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由于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包含的性能指标不同,因此,采用多样化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运营商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的网规网优业务体验服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第一业务数据包括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ex,KQI)数据,第二业务数据包括话统数据、呼叫历史报告、测量报告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话统数据、呼叫历史报告、测量报告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业务数据包括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ex,KQI)数据。
从而利用第一业务数据和第二业务数据中包含的各种性能指标进行协同分析时,可以较为全面的分析地理空间的用户流量、信号覆盖质量等网络特性指标,以便运营商针对质差区域进行网络优化。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网络数据分析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为运营商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用户终端设备;或者第一电子设备为用户终端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为运营商设备。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项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指令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项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当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的任一项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优化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数据优化的方案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优化系统的软件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格编码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化的纬度分带划分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得到的网格编码的编码方式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A所示的网格编码的详细信息;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或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未来的5G系统等。
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本申请技术方案适用的一种网络优化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包括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10,以及独立于该通信系统的网规网优平台20、云平台30。
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如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每个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 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通信系统1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设备100。该终端设备10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终端设备100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手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网规网优平台20可以为运营商的服务器集群所安装的软件系统。网规网优平台20可以用于采集话统数据、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呼叫历史报告(CallHistory Report,CHR)等无线侧业务数据。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无线侧业务数据可以包括端到端时延(end to end round-trip time,E2E_RTT)、小区级的激活用户数、主服务小区和邻区的电平强度/电平干扰、信道质量、小区发射功率、时间等指标。
网规网优平台20还可以基于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和基站的工参数据(也即运营商的基站位置信息),利用相关的算法,例如利用三角定位算法,确定出历史呼叫记录中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用经纬度表示)。并且利用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将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对应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将前述无线侧业务数据以及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上报给云平台30。应理解,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进行通话时,用户和终端为同一位置,因此,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的位置信息相同。应理解,网规网优平台20还可以采集其他能够反映通信系统10的基本属性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实现终端侧的业务数据的采集,例如采集用户使用终端100通话或者上网的关键质量指标(KeyQuality Index,KQI)数据,用于指示用户通话、上网等的一些业务体验指标。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KQI主要包括用户日常上网时的网络信号、小区标示、上网速率等业务体验指标。并且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系统定位出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也是用经纬度表示)。并且利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将终端设备100通过GPS定位出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将终端侧业务数据以及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上报给云平台30。应理解,终端设备100还可以采集其他能够反映用户的一些业务体验指标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云平台30可以和终端设备100以及网规网优平台20进行通信,获取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获取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基于获取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协同分析。
然而,由于云平台30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是基于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而云平台30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的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是基于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在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和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不同的情况下,针对同一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网规网优平台20生成的网格编码结果和终端设备100生成的网格编码结果不同。从而有可能会导致云平台30在利用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协同分析时,由于同一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所对应的网格编码结果不同,使得终端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业务数据在地理空间上会产生错位、交叠、覆盖等现象,使得对通信系统10的网络特性指标的分析结果跟实际情况有偏差,基于此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云平台30在获取到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之后,对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数据适配,从而使同一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在地理空间上拉齐,消除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
由于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中各自包含有特定的业务指标,也就是说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中各自包含有特定的字段,例如无线侧业务数据包含有主服务小区和邻区的电平强度/电平干扰、信道质量、小区发射功率等字段的内容,而终端侧业务数据包含有用户日常上网时的网络信号、上网速率等字段的内容,因此,云平台30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内容,确定出数据是由网规网优平台20发送的,还是由终端设备100发送的。
此外,由于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通常是由网规网优平台20作为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报文中的一部分数据同时上报给云平台30的,并且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通常也是由终端设备100作为终端设备100上报的报文的一部分数据同时上报给云平台30的。因此,网规网优平台20和终端设备100可以分别在上报给云平台30的报文中添加网规网优平台20或者终端设备100的标识信息,云平台3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报文中的标识信息,确定出接收到的报文是由网规网优平台20发送的,还是由终端设备100发送的。
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云平台30获取到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时,还需要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以及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取关键网络特性字段信息(经纬度,小区信息,重叠覆盖等)。并且对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数据适配。例如,云平台30基于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反解,计算出无线侧对应的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基于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反解,计算出终端侧对应的多个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再利用云平台30预设的网格编码方案对前述计算出的无线侧对应的多个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以及前述计算出的终端侧对应的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再次网格编码,从而利用云平台30生成的网格编码结果作为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的统一的关键字(key),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
然而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云平台30需要额外的对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和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的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进行数据适配,在数据量较多的情况下,会占用云平台30较多的计算资源,有可能会导致云平台30的处理效率较低。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通过使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同一种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例如使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均采用终端设备100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又如使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均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不需要再在云平台30中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具体地,对于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均采用终端设备100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的实施例,云平台30可以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终端侧数据,其中,终端侧数据包括终端侧业务数据,以及终端设备100采用终端设备100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云平台30向网规网优平台20发送表示终端设备100采用终端设备100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的编码方式信息,则网规网优平台20可以根据该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采用终端设备100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得到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云平台30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包含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的无线侧数据。
而对于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均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的实施例,云平台30可以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无线侧数据,其中,无线侧数据包括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云平台30向终端设备100发送表示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的编码方式信息,则终端设备100可以根据该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得到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然后云平台30从终端设备100获取包含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的终端侧数据。
此外,由于终端侧数据还包括终端侧业务数据,无线侧数据还包括无线侧业务数据。并且由于终端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业务数据都包含有用户的编码方式信息,例如用户的身份信息,SIM卡信息等。因此,在云平台30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到包含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的无线侧数据,以及从终端设备100获取到包含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的终端侧数据之后,可以根据终端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业务数据包含的用户的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终端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业务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以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和/或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为基准,对无线侧数据和终端侧数据进行协同分析。
由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中,云平台30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的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从网规网优平台20获取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是分别由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同一种网格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因此,对于同一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网规网优平台20和终端设备100得到的网格编码结果相同。从而可以避免产生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使得云平台30利用网格编码结果作为关键字(key),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在云平台30中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其中,具体的网格编码方式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展开介绍。
下面将对本申请技术方案适用的一种网络优化系统的软件逻辑架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考图3,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网络优化系统包括网规网优平台20、终端设备100、云平台30。
其中,网规网优平台20包括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无线定位模块202、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无线数据上报模块204。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用于采集无线侧业务数据,例如采集话统数据、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呼叫历史报告(Call HistoryReport,CHR)等无线侧业务数据。无线定位模块202用于利用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利用基站的工参数据(也即运营商的基站位置信息),采用相关的算法,例如利用三角定位算法,确定出历史呼叫记录中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用经纬度表示)。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用于从云平台30获取的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无线定位模块202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或者,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用于根据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无线定位模块202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无线数据上报模块204用于从云平台30获取终端设备100上报给云平台30的网格编码方式,以及将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得到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和无线侧业务数据上报给云平台30。或者,无线数据上报模块204用于向云平台30上报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以及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得到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和无线侧业务数据。
终端设备100包括终端数据采集模块120、终端定位模块140、终端网格编码模块130、终端数据上报模块150。终端数据采集模块120用于采集终端侧业务数据,例如采集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ex,KQI)数据。终端定位模块140用于定位出(例如通过GPS进行定位)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也是用经纬度表示)。终端网格编码模块130用于对终端定位模块140定位得到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或者,终端网格编码模块130用于对终端定位模块140定位得到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终端数据上报模块150用于向云平台30上报前述采集的终端侧业务数据以及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终端数据上报模块150还可以用于向云平台30上报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
云平台30包括数据分析模块301、显示模块302。数据分析模块301用于对从网规网优平台20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以网格编码结果为关键字(key)进行协同分析。显示模块302用于对协同分析的结果进行显示。例如,云平台30通过数据分析模块301分析出一些网格对应的蜂窝网络的信号较差,或者分析出一些网格没有被网络设备110覆盖,接收不到蜂窝网络,则运维人员可以根据显示模块302显示的分析结果,在信号质量较差的网格增设网络设备110,或者调整网络设备110的设置参数。例如网络设备110为基站时,可以增设基站,或者调整基站天线的发射方向等。
由于网规网优平台20可以采用和终端设备100采用相同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从而网规网优平台20和终端设备100对同一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的编码结果相同,从而避免产生网格错位、交叠和覆盖等问题。使得云平台30利用网格编码结果作为关键字(key),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在云平台30中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下面将结合图3所示的网络优化系统的软件逻辑架构示意图,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各个步骤:
S401:终端设备100采集终端侧业务数据。
例如,在终端设备100的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终端数据采集模块120采集用户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的通话质量、上网速率等关键质量指标(KeyQuality Index,KQI)数据。
S402:终端设备100定位得到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100通过终端定位模块140定位出(例如通过GPS进行定位)终端设备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0进行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也是用经纬度表示)。
S403:终端设备100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定位得到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
例如,终端设备100通过终端网格编码模块130对终端定位模块140定位得到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从而得到针对对应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的网格编码结果。本申请技术方案不对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进行限定。下文会结合图5详细介绍本申请技术方案采用的一种网格编码方式,此处先不展开介绍。
S404:云平台30向终端设备100请求获取终端侧业务数据、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405:终端设备100向云平台30返回终端侧业务数据、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100通过终端数据上报模块150向云平台30上报前述采集的终端侧业务数据、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S406:云平台30保存接收到的终端侧业务数据、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407:网规网优平台20向云平台30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408:云平台30向网规网优平台20返回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409: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无线侧业务数据。
其中,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所对应的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可以和S401中终端设备100采集的终端侧业务数据所对应的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相同。
此外,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还可以对应更多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例如,终端设备100采集的终端侧业务数据所对应的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为P1,而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对应的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不仅包括P1,还包括其他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P2以及P3。
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接收到云平台30返回的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之后,通过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采集采集话统数据、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呼叫历史报告(Call History Report,CHR)等无线侧业务数据。也就是说S409在S408之后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规网优平台20还可以在向云平台30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00上报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之前,采集无线侧业务数据。也就是说S409还可以在S407之前执行。本申请对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无线侧业务数据的时间节点不做限定。
S410:网规网优平台20基于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确定出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
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通过无线定位模块202利用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利用基站的工参数据(也即运营商的基站位置信息),采用相关的算法,例如利用三角定位算法,确定出历史呼叫记录中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用经纬度表示)。
S411: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与上述获取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对应的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
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从云平台30获取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为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则网规网优平台20可以通过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采用获取到的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无线定位模块202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与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对应的网格编码结果。
又如,网规网优平台20从云平台30获取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为终端设备的厂商标识,则网规网优平台20根据该厂商标识,确定出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然后通过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无线定位模块202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与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对应的网格编码结果。
S412:网规网优平台20向云平台30上报无线侧业务数据以及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
其中,网规网优平台20向云平台30上报无线侧业务数据可以是上述S409中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还可以是网规网优平台20从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中筛选出来的,和终端设备100采集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具有相同原始位置信息的部分无线侧业务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通过无线数据上报模块204将无线网格编码模块203编码得到的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和无线侧业务数据上报给云平台30。
S413:云平台30以网格编码结果为关键字,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
例如,云平台30通过数据分析模块301对从网规网优平台20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的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以网格编码结果为关键字(key)进行协同分析。
具体地,云平台30在获取到无线侧业务数据和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以及终端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之后,通过数据分析模块301,将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无线侧业务数据、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终端侧业务数据存入数据库。并且从无线侧业务数据中提取出时间、无线小区、服务小区和邻区的电平和干扰等关键字段,从终端侧业务数据中提取出用户日常上网时的网络信号、小区标示、上网速率等关键字段。然后将这些提取出来的关键字段、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存入数据库,以网格编码结果作为索引字段。由于网格编码方式统一,从而将网格编码结果作为索引字段与地理空间的映射关系一一对应,使得云平台30利用网格编码结果作为关键字(key),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时,分析的结果较为准确。进而使得利用该分析结果进行网络规划或者网络优化时,网络规划的方案或者网络优化的方案较为合理。并且不需要再在云平台30中进行数据适配,消除了多源数据的适配成本。
S414:云平台30显示分析结果。
例如,云平台30通过数据分析模块301分析出一些网格对应的蜂窝网络的信号较差,或者分析出一些网格没有被网络设备110覆盖,接收不到蜂窝网络,则运维人员可以根据显示模块302显示的分析结果,在信号质量较差的网格增设网络设备110,或者调整网络设备110的设置参数。例如网络设备110为基站时,可以增设基站,或者调整基站天线的发射方向等,以改善网格信号质量差的情况。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S401至步骤S412的执行顺序只是一种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执行顺序,还可以拆分或合并部分步骤,在此不做限定。
下面将对上述S403涉及的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一种网格编码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格编码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5所示的各个步骤中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述终端设备100。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格编码方法包括以下各个步骤:
S501:确定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原始经纬度)。
例如,在终端设备100的一次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GPS定位出终端设备100的地理位置信息。应理解,通常终端设备100可以保存每次通话或上网时终端设备100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在需要进行网格编码时,例如终端设备100在接收到云平台30发送的网格编码请求时,再对终端设备100保存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可选地,终端设备100也可以在每次定位得到终端设备100的地理位置信息之后,直接对定位得到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并保存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从而便于云平台30从终端设备100获取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
其中,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用地理坐标系统下的原始经纬度表示。示例性地,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为图6所示的C(lon,lat)。
S502:确定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地理位置空间中对应的纬度分带的中心纬度,其中纬度分带是基于设定的分带划分方法对地球的地理位置空间划分得到的。
例如,终端设备100根据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所在行政区域的最大/最小纬度,根据最大/最小纬度的平均值查找最近的维度分带的中心纬度。示例性地,划分纬度分带的方法可以为:将地球由南到北按纬度等距划分2n个分带,例如n=9,则将地球划分512分带,n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图6示意出的一种简化的纬度分带划分示意图中,终端设备100确定出对应待编码的地理位置C(lon,lat)的纬度分带为Z。从而进一步确定出纬度分带为Z的中心纬度为lat0。
S503:基于前述中心纬度确定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分带系数。
例如,终端设备100计算出前述中心纬度的余弦值:cos(纬度),将该余弦值作为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分带系数k。分带系数可以用于对等距划分的纬度分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网格的近似等距。
S504:基于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原始经纬度),以及确定出来的分带系数k,按照设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调整位置信息(调整经纬度)。
例如,终端设备100按照以下公式(1)计算出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调整位置信息(i,j):
其中,δx为对地理位置空间进行网格划分之后得到的每个网格的经度跨度;
δy为对地理位置空间进行网格划分之后得到的每个网格的纬度跨度;
M为对地理位置空间进行网格划分过程中,分别在纬度方向/经度方向的剖分次数;
lon为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经度;lat为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纬度。
可选地,对地理位置空间进行网格划分的方法可以为:设定剖分后最终想要得到的网格的大小G,通常剖分得到的各个网格为正方形。采用四分法,将整个地球的地理位置空间进行迭代剖分,例如,首先将整个地理位置空间剖分为四个子块,分别编码为:00xxxx,01xxxx,10xxxx,11xxxx;再对剖分得到的四个子块进行迭代剖分,也即对前述四个子块中的各个子块分别再剖分为四个子块,例如,对编码为00xxxx的子块再次剖分得到的四个子块分别编码为0000xx,0001xx,0010xx,0011xx;如此重复对新的子块再进行剖分,直至剖分得到的网格大小为期望值G后停止剖分。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2)计算出上述每个网格的纬度跨度δy:
其中,R为地球周长;G为网格大小(网格的边长)。
可选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3)计算出上述每个网格的经度跨度δx:
其中,k为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分带系数。
可选地,M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来:首先计算出对东西方向的剖分次数p,以及南北方向的剖分次数q,然后从p和q中选择一个数值较大的作为M。其中,通过以下公式(4)、公式(5)分别计算出东西方向的剖分次数p、南北方向的剖分次数q:
则M=max{ceil(p)、其中,ceil函数的含义为向上取整。
S505:将调整位置信息的经度和纬度分别进行量化,得到调整位置信息对应的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
例如,终端设备100将通过S504得到的调整位置信息量化为整型数。其中,整型数的取值与期望得到的网格大小G有关。示例性地,期望得到的网格大小G为1.25米,则量化得到的调整位置信息对应的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的前7位(高位)取值均为0。假设终端设备100将通过S504得到的调整位置信息量化为32的整型数,则量化得到的调整位置信息对应的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各自的有效位数均为25位。
S506:将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按照莫顿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得到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网格编码。也即将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按照比特位进行交叠组合,得到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网格编码。
例如,假设经度编码为如图7A所示的a31a30a29…a1a0,维度编码为如图7A所示的b31b30b29…b1b0。则由经度编码和纬度编码按照莫顿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得到的待编码的地理位置信息对应的网格编码为图7A所示的64位的网格编码。图7B示出了图7A所示的网格编码的详细信息,包括空间编号字段、分带编号字段、保留字段、版本号字段。其中,空间编号字段包含50比特位;分带编号字段包含9比特位;保留字段包含2比特位,便于网格编码扩展;版本号字段包含3比特位,方便网格编码后续扩展增强和版本演进的前后兼容。
下面将结合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图8示出了网规网优平台20、云平台30、终端设备100之间的另一种交互图。图8和图4的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交互图中,是由终端设备100向云平台30上报终端设备100是采用终端设备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均采用终端设备厂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而图8所示的交互图中,是由网规网优平台20向云平台30上报网规网优平台20是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终端设备100和网规网优平台20均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
具体地,图8所示的交互图包括以下各步骤:
S801:网规网优平台20采集无线侧业务数据。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通过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采集无线侧业务数据,例如采集话统数据、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呼叫历史报告(Call History Report,CHR)等无线侧业务数据。
S802:网规网优平台20基于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确定出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通过无线定位模块202利用无线数据采集模块201采集的无线侧业务数据,利用基站的工参数据(也即运营商的基站位置信息),采用相关的算法,例如利用三角定位算法,确定出历史呼叫记录中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用经纬度表示)。
S803: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运营商设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例如,网规网优平台20采用运营商设置的如图5所示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
S804:云平台30向网规网优平台20请求获取无线侧业务数据、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其中,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可以为运营商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还可以为运营商标识。
S805:网规网优平台20向云平台30返回无线侧业务数据、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806:云平台30保存接收到的无线侧业务数据、无线侧网格编码结果、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807:终端设备100向云平台30请求获取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无线侧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808:云平台30向终端设备100返回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无线侧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例如,终端设备100通过终端数据上报模块150从云平台30获取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给云平台30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
S809:终端设备100采集终端侧业务数据。例如,在终端设备100的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终端数据采集模块120采集用户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的通话质量、上网速率等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ex,KQI)数据。也就是说S809在S808之后执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在向云平台30请求获取网规网优平台20上报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之前,采集终端侧业务数据。也就是说S809还可以在S807之前执行。本申请对终端设备100采集终端侧业务数据的时间节点不做限定。
S810:终端设备100定位出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例如,终端设备100通过终端定位模块140定位出(例如通过GPS进行定位)终端设备用户在使用终端设备100进行通话或者上网过程中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也是用经纬度表示)。
S811:终端设备100采用与上述接收到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对应的编码方式,对定位得到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
例如,终端设备100从云平台30获取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为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则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终端网格编码模块130,采用获取到的运营商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终端定位模块140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对应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的网格编码结果。
又如,终端设备100从云平台30获取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为运营商标识,则终端设备100根据该运营商标识,确定出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然后通过终端网格编码模块130,采用运营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终端定位模块140确定出的多个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得到对应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的网格编码结果。
S812:终端设备100向云平台30上报终端侧业务数据以及终端侧网格编码结果。
S813:云平台30以网格编码结果为关键字,对无线侧业务数据和终端侧业务数据进行协同分析。具体可参见图4中S41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814:云平台30显示分析结果。具体可参见图4中S41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S801至步骤S812的执行顺序只是一种示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执行顺序,还可以拆分或合并部分步骤,在此不做限定。
图9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在图9中,相似的部件具有同样的附图标记。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电源模块104、存储器180、摄像头170、移动通信模块103、无线通信模块105、传感器模块190、音频模块106、接口模块160以及显示屏102等。
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处理器(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MCU)、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例中,处理器101可以用来采用终端设备厂商配置的网格编码方式,对定位得到的终端设备用户的原始位置信息进行网格编码。
存储器180可用于存储数据、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或者也可以是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存储卡。具体的,存储器180内可存储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用于使处理器101通过执行该程序代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电源模块104可以包括电源、电源管理部件等。电源可以为电池。电源管理部件用于管理电源的充电和电源向其他模块的供电。充电管理模块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连接电源,充电管理模块与处理器101。
移动通信模块1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y,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03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03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03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03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配置于处理器1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03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01的至少部分模块被配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05可以包括天线,并经由天线实现对电磁波的收发。无线通信模块105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移动通信模块103和无线通信模块105也可以位于同一模块中。
摄像头170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70,视频编解码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显示屏102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显示屏102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 LED,Micro LED,Micro 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传感器模块190可以包括接近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音频模块106可以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或者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06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06可以配置于处理器101中,或将音频模块106的部分功能模块配置于处理器1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06可以包括扬声器、听筒、麦克风以及耳机接口。。
接口模块160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其中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101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用于终端设备100和其他手机进行通信。用户标识模块卡接口用于与安装至终端设备100的SIM卡进行通信,例如读取SIM卡中存储的电话号码,或将电话号码写入SIM卡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包括按键、马达以及指示器等。其中,按键可以包括音量键、开/关机键等。马达用于使终端设备100产生振动效果。指示器可以包括激光指示器、射频指示器、LED指示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图9所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9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第一业务数据;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使用不同的接入方式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应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编码方式信息,采用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得到的;
基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信息为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所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信息,包括:
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信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所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相关的编码方式信息,包括:
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确定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方式信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并且
所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网格编码方式相关的编码方式信息,包括:
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
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转发获取到的所述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以便于根据所述厂商标识或运营商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的编码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是由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以下方式编码得到的: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并且确定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位置数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用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采用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在地理空间中对应的纬度分带的中心纬度,其中,所述纬度分带是基于设定的分带划分方法对地理空间划分得到的;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纬度确定出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分带系数;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确定出来的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以及所述第一分带系数,计算出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调整位置数据;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分别进行量化,得到所述第一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经度编码和第一纬度编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经度编码和所述第一纬度编码按照莫顿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得到所述第一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一网格编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是由第二电子设备通过以下方式编码得到的: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编码方式信息,并且根据所述编码方式信息确定出采用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方式进行网格编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第二业务数据,并且确定出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用户位置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用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用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方式,对确定出的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进行网格编码,得到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在地理空间中对应的纬度分带的中心纬度,其中,所述纬度分带是基于设定的分带划分方法对地理空间划分得到的;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纬度确定出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分带系数;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确定出来的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以及所述第二分带系数,计算出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调整位置数据;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经度和纬度分别进行量化,得到所述第二调整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经度编码和第二纬度编码;
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经度编码和所述第二纬度编码按照莫顿编码方式进行组合,得到所述第二用户位置数据对应的第二网格编码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和/或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网格编码数据,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或者
基于所述第二网格编码数据,对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ex,KQI)数据,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包括话统数据、呼叫历史报告、测量报告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
所述第一业务数据包括话统数据、呼叫历史报告、测量报告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业务数据包括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 Index,KQI)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运营商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用户终端设备;或者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运营商设备。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数据分析方法。
CN202210272364.XA 2022-03-18 2022-03-18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800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2364.XA CN116800826A (zh) 2022-03-18 2022-03-18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138421 WO2023173845A1 (zh) 2022-03-18 2022-12-12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2364.XA CN116800826A (zh) 2022-03-18 2022-03-18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0826A true CN116800826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2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2364.XA Pending CN116800826A (zh) 2022-03-18 2022-03-18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0826A (zh)
WO (1) WO20231738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06367A1 (en) * 2000-06-13 2014-07-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multipoint electromagne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883375B (zh) * 2009-05-07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监控方法及其系统
US8514968B2 (en) * 2010-09-03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transmitting mobile device location information
EP2670186B1 (en) * 2012-06-01 2015-09-23 Alcatel Lucent Network analysis for radio resource activation in mobile networks
CN105163337B (zh) * 2015-08-21 2018-12-25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覆盖预测仿真的移动网络数据地理映射的方法
US11617099B2 (en) * 2018-07-02 2023-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reports logged information about quality of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3888643A (zh) * 2021-09-24 2022-01-04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空间三维坐标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36661B (zh) * 2021-09-24 2024-02-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预测方法、模型训练方法、相关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3845A1 (zh)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400622A1 (en)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ngerprinting positioning
CN102077613B (zh) 定位节点中用于提供地理区域数据的无线电指纹方法
CN102550050B (zh) 从多个网络获得整合内容的方法与设备
CN110225563B (zh) 网络注册的方法及设备
US8437765B2 (en) Identifying locations for small cells
CN102017741A (zh) 使用e-utran测量的无线电指纹识别
US94267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forcing tiered geographical anonymity in a mobile device
CN111264068B (zh) 定位的处理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730079B2 (en) Joint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120132697A (ko) 기지국 위성력을 이동국에 제공하기
TW201731264A (zh) 傳輸裝置及接收裝置
US10849129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2223650A (zh) 一种通讯方法和系统
CN111512685B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66799A (zh) 资源请求方法、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介质
WO2022085315A1 (ja) 電波マップ生成装置、電波マップ提供装置、電波マップ取得利用装置、及びプローブ情報送信装置
WO2016106502A1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设备
CN116800826A (zh) 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KR20090002087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위치정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및 장치
JP5603973B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端末探索方法
CN104683464A (zh) 一种针对计算机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74453A (zh) 一种二维码的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2033268A1 (zh) 无人机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6266899A (zh) 跟踪区边界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US892992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reduce harmonic interference of broadband wireless devices to GPS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