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2196A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2196A
CN116792196A CN202310195308.5A CN202310195308A CN116792196A CN 116792196 A CN116792196 A CN 116792196A CN 202310195308 A CN202310195308 A CN 202310195308A CN 116792196 A CN116792196 A CN 116792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shaft
guide member
end surface
bridge
interna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953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西启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92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21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3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istons and main shafts and not specific to preceding main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使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小型化。内燃机(1)具有:发动机体(2);桥部(26),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曲轴,并经由连杆(25)与活塞(21)连接;副曲轴(23),其配置于比曲轴靠上方的位置;引导部件(28),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发动机体,并经由副连杆(29)与副曲轴连接;滑块(27),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桥部连接,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部件连接;第一上端面(14),其形成于发动机体的上端部,气缸在第一上端面开口;第二上端面(15),曲轴室在第二上端面开口;气缸盖(3),其与第一上端面结合;和燃料喷射装置(68),其设置于气缸盖,并配置于第二上端面的上方。第二上端面比第一上端面向下方偏移。

Description

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确保更多的人能够获得负担得起、可信赖、可持续且先进的能量,正在进行有助于能量的高效率化的燃料效率提高的研究开发。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阿特金森型的内燃机,其具有:活塞,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气缸;桥部,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曲轴;连杆,其将活塞与桥部连接;副曲轴,其以曲轴的1/2的转速旋转;引导部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发动机体;副连杆,其将副曲轴与引导部件连接;以及滑块,其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桥部的另一端连接的连结部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部件连接的滑动部。由于膨胀行程的活塞的行程比压缩行程的活塞的行程长,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排气所具有的能量,能够提高内燃机的能量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480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内燃机由于将副曲轴配置于曲轴的下方,因此存在内燃机在气缸轴线方向上变长的问题。另外,由于副曲轴、副连杆、引导部件对积存于内燃机的下部的油进行搅拌,因此存在会产生能量损失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背景,其课题在于使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的能量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内燃机1,其中,所述内燃机1具有:发动机体2,其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气缸7和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下方和侧方的曲轴室8;活塞21,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气缸;曲轴22,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发动机体;桥部26,其在中央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曲轴;连杆25,其连接于所述活塞和所述桥部的一端;副曲轴23,其在比所述曲轴靠上方的位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发动机体,并以所述曲轴的1/2的转速旋转;引导部件28,其在比所述曲轴的轴线靠上方的位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发动机体;副连杆29,其将所述副曲轴与所述引导部件连接;滑块27,其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桥部的另一端连接的连结部51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引导部件连接的滑动部52;第一上端面14,其形成于所述发动机体的上端部,所述气缸在该第一上端面14开口;以及第二上端面15,其形成于所述发动机体的上端部,所述曲轴室在该第二上端面15开口;气缸盖3,其与所述第一上端面结合;以及燃料喷射装置68,其设置于所述气缸盖,且配置于所述第二上端面的上方,所述第二上端面比所述第一上端面向下方偏移。
根据该方式,副曲轴配置于比曲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内燃机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使内燃机小型化。另外,由于第二上端面比第一上端面向下方偏移,因此能够在第二上端面的上方形成用于配置燃料喷射装置的空间。另外,副曲轴、副连杆、引导部件配置于比曲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副曲轴、副连杆、引导部件不会对积存于内燃机的下部的油进行搅拌。由此,能够提高内燃机的能量效率。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发动机体具有形成所述气缸的气缸体部11,在所述气缸体部支承有枢轴45,所述引导部件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枢轴。
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刚性高的缸体来支承引导部件。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有:油道81,其在比所述枢轴靠上方的位置形成于所述气缸体部;以及喷油器114,其在比所述枢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于所述气缸体部,并与所述油道连接,所述喷油器向所述副曲轴、所述曲轴、所述引导部件以及所述桥部中的至少两者喷射油。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用喷油器高效地润滑多个要素。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副曲轴支承于在所述第二上端面形成的副曲轴轴承孔33。
根据该方式,发动机体的副曲轴的支承构造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上端面结合有覆盖所述副曲轴的罩66,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罩的上方。
根据该方式,由于第二上端面比第一上端面向下方偏移,因此能够在罩的上方配置燃料喷射装置。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气缸盖上结合有进气歧管65,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进气歧管的下方。
根据该方式,通过进气歧管的空气层,能够抑制从燃料喷射装置产生的声音向上方传播。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上端面相互平行地形成。
根据该方式,第一上端面以及第二上端面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的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二上端面与上下方向垂直,在所述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所述第二上端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相互平行地配置。
根据该方式,由于引导部件沿横向延伸,因此内燃机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变短,能够实现内燃机的小型化。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所述桥部和所述引导部件相互平行地配置。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引导部件沿着桥部,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引导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使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小型化。另外,能够提高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的能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立体图。
图2是内燃机的示意图。
图3是内燃机的上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活塞、曲轴及副曲轴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图5是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滑块的立体图。
图8是连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9是内燃机的润滑构造的说明图。
图10是桥部的侧视图。
图11是桥部的剖视图。
图12是桥部主体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膨胀行程开始时的内燃机的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排气行程开始时的内燃机的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进气行程开始时的内燃机的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压缩行程开始时的内燃机的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内燃机的活塞行程特性的曲线图。
图18是表示一部分变形例的内燃机的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内燃机;
2:发动机体;
3:气缸盖;
7:气缸;
8:曲轴室;
11:气缸体部;
14:第一上端面;
15:第二上端面;
21:活塞;
22:曲轴;
23:副曲轴;
25:连杆;
25A:支承壁部;
25B:连杆销;
26:桥部;
27:滑块;
28:引导部件;
28A:支承壁部;
28B:引导销;
28C:圆周面部;
28D:平面部;
29:副连杆;
31:曲轴轴承孔;
33:副曲轴轴承孔;
34:轴承盖;
41:第一桥部轴承孔;
42:活塞销;
43:第二桥部轴承孔;
45:枢轴;
51:连结部;
51A:支承壁;
51B:滑块销;
52:滑动部;
52A:环;
52C:挖除部;
54:第三桥部轴承孔;
56:连接机构;
65:进气歧管;
66:罩;
67:空间;
68:燃料喷射装置;
69:输送管;
81:主油道;
82:连接油路;
85:第一油路;
87:第一油槽;
91:凹部;
91A:凹部底面;
91B:凹部侧面;
91C:槽部;
91D:内螺纹孔;
92:桥部主体;
93:盖;
93A:盖端面;
93B:盖侧面;
93C:螺栓孔;
95:螺栓;
96:第二油路;
97:第三油路;
98:第二油槽;
101:第三油槽;
102:第四油路;
103:第五油路;
104:第四油槽;
106:第六油路;
107:第七油路;
111:活塞喷嘴;
112:副油道;
113:第二连接油路;
114:喷油器;
116:第三连接油路;
A1:气缸轴线;
A2:曲轴的轴线;
A3:副曲轴的轴线;
A4:枢轴的轴线;
A5:滑块销的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定义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各方向并不限定内燃机1使用时的朝向。
如图1~图3所示,阿特金森循环型的内燃机1具有:发动机体2、与发动机体2的上端部结合的气缸盖3、与气缸盖3的上端部结合的盖罩4、以及与发动机体2的下端部结合的油盘5。
如图3所示,发动机体2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气缸7和设置于气缸7的下方及侧方的曲轴室8。发动机体2具有形成气缸7的气缸体部11。另外,发动机体2具有形成曲轴室8的壳体部12。壳体部12与气缸体部11连接,从气缸体部11向下方及前方延伸。气缸7至少设置有1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燃机1具有左右排列的4个气缸7。曲轴室8与各气缸7的下端连接。曲轴室8从各气缸7的下部在各气缸7的前方向上方延伸。
在发动机体2的上端部设置有第一上端面14和第二上端面15。各气缸7在第一上端面14开口。曲轴室8在第二上端面15开口。第一上端面14和第二上端面15相互平行地形成。第二上端面15配置于比第一上端面14靠下方的位置。第一上端面14及第二上端面15形成为与气缸轴线A1垂直的平面。第一上端面14形成于气缸体部11的上端,第二上端面15形成于壳体部12的上端。第一上端面14及第二上端面15分别左右延伸。
如图1及图2所示,发动机体2可以具有上部体17和与上部体17的下部结合的下部体18。气缸体部11和壳体部12的上部可以由上部体17形成。壳体部12的下部可以由下部体18形成。
如图4所示,在各气缸7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有活塞21。在发动机体2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曲轴22和副曲轴23。活塞21经由连杆25和桥部26而与曲轴22连接。另外,桥部26经由滑块27、引导部件28以及副连杆29而与副曲轴23连接。连杆25、桥部26、滑块27、引导部件28以及副连杆29与各气缸7对应地设置。
曲轴22和副曲轴23相互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曲轴22具有:同轴配置的多个曲轴轴颈部22A、从曲轴轴颈部22A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曲轴臂部22B、以及连结相邻的曲轴臂部22B的多个曲轴销部22C。同样地,副曲轴23具有:同轴配置的多个副曲轴轴颈部23A、从副曲轴轴颈部23A沿径向延伸的多个副曲轴臂部23B、以及连结相邻的副曲轴臂部23B的多个副曲轴销部23C。
曲轴22在多个曲轴轴颈部22A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发动机体2。各曲轴轴颈部22A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在上部体17与下部体18之间设置的曲轴轴承孔31。曲轴22的轴线A2配置在比气缸7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曲轴22的轴线A2配置于比气缸7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
如图3所示,副曲轴23支承于在第二上端面15形成的副曲轴轴承孔33。副曲轴轴承孔33形成于第二上端面15和与第二上端面15结合的多个轴承盖34之间。副曲轴23配置于比曲轴22靠上方的位置。详细而言,副曲轴23的轴线A3配置于比曲轴22的轴线A2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副曲轴23的轴线A2配置在比气缸7的上端靠下方且比气缸7的下端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副曲轴23的轴线A2配置在比气缸7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另外,副曲轴23的轴线A2配置在比曲轴22的轴线A2靠前方的位置。
副曲轴23与曲轴22同步地以曲轴22的1/2的转速旋转。如图2所示,第一齿轮36与曲轴22的端部结合。经由第一空转齿轮37而与第一齿轮36啮合的第二齿轮38结合于副曲轴23的端部。第二齿轮38的齿数被设定为第一齿轮36的齿数的2倍。曲轴22和副曲轴23的端部向发动机体2的外部突出。第一齿轮36及第二齿轮38配置在发动机体2的外部。
如图4所示,桥部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各曲轴销部22C。桥部26在其中央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曲轴销部22C。在桥部26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一桥部轴承孔41,曲轴销部22C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容纳于第一桥部轴承孔41。桥部26的一端通过连杆25而与活塞21连接。
连杆25的上端经由活塞销4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活塞21连接。连杆25的下端具有左右一对支承壁部25A和架设于左右一对支承壁部25A的连杆销25B。在桥部26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桥部轴承孔43,连杆销25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桥部轴承孔43。连杆销25B和第二桥部轴承孔43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桥部轴承孔43设置于桥部26的后端。
引导部件28在比曲轴22的轴线A2靠上方的位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发动机体2。引导部件28在桥部26的上方沿与上下方向以及曲轴22的轴线A2垂直的横向延伸。即,引导部件28沿前后方向延伸。引导部件28配置于比曲轴22的轴线A2靠上方且比副曲轴23的轴线A2靠下方的位置。
在气缸体部11支承有枢轴45。枢轴45支承于气缸体部11的前部,并与曲轴22平行地延伸。从上下方向观察,枢轴45配置在曲轴22的轴线A2与气缸7之间。引导部件28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枢轴45。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28的后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枢轴45,引导部件28的前端上下转动。由于将枢轴45设置于气缸体部11,因此,能够利用刚性高的气缸体部11来支承引导部件28。另外,由于配置在曲轴22的轴线A2与气缸7之间,因此能够将引导部件28靠近气缸7地配置。由此,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引导部件28。
如图4和图5所示,引导部件28通过副连杆29而与副曲轴23连接。引导部件28的前端具有左右一对支承壁部28A和架设于左右一对支承壁部28A的引导销28B。副连杆29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副曲轴23的副曲轴销部23C的一端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引导销28B的另一端。由此,引导部件28与副曲轴23的旋转对应地以枢轴45为中心转动。
如图5~图7所示,滑块27具有:连结部5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桥部26的另一端连接;以及滑动部52,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引导部件28连接。滑动部52具有与引导部件28的外周部滑动接触的环52A。连结部51具有突出设置于环52A的外周部的一对支承壁51A和与一对支承壁51A结合的销即滑块销51B。滑块销51B与曲轴22平行地延伸。
滑块销51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在桥部26设置的第三桥部轴承孔54中。第三桥部轴承孔54设置于桥部26的与设置有第二桥部轴承孔43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即前端。第三桥部轴承孔54与第一桥部轴承孔41平行地延伸。通过滑块销51B及第三桥部轴承孔54,滑块27的连结部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桥部26连接。
引导部件28和滑块27构成连接桥部26和副连杆29的连接机构56。在连接机构56中,引导部件28在一端以能够以第一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一部件,引导部件28沿与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与发动机体2对应,第一轴线与枢轴45的轴线A4对应。在连接机构56中,滑块27具有:滑动部52,其以能够沿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引导部件28的外周部;以及连结部51,其从滑动部52沿与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一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部件以能够以与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连结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与桥部26对应,第二轴线与滑块销51B的轴线A5对应。
如图5和图6所示,引导部件28的外周部可以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圆周面部28C和多个平面部28D。环52A部的内周面可以形成为圆周面。环52A部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件28的多个圆周面部28C滑动接触。在环52A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件28的多个平面部28D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平面部28D,引导部件28的外周部上的圆周面部28C的面积变小,因此,引导部件28的外周部的加工变得容易。
如图8所示,滑块销51B的轴线A5构成连结部51的转动轴线。滑块销51B配置于引导部件28的外侧,因此,能够将引导部件28与桥部26相互分离地配置。由此,能够增大桥部26相对于引导部件28的转动范围。
滑块销51B相对于连结部51的中心在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上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销51B和滑块销51B的轴线A5在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上向桥部26侧偏移。另外,滑块销51B在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上向枢轴45的轴线A4侧偏移。
滑块27经由滑块销51B而从桥部26承受载荷。桥部26相对于滑块27配置于下方,并在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上从枢轴45侧向引导销28B侧施加载荷F。由此,对滑块27施加从左侧观察为顺时针的力矩M。由此,在环52A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件28的圆周面部28C接触的接触部局部地产生接触压力高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销51B在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上向桥部26侧、即枢轴45偏移,因此,从桥部26施加的载荷F的方向接近环52A的中心侧,因此,在滑块27产生的力矩M被减少。由此,在环52A的内周面与引导部件28的圆周面部28C接触的接触部,能够抑制局部的接触压力的上升。
如图7所示,在环52A与一对支承壁51A连接的连接部分别设置有挖除部52C。挖除部52C可以形成于环52A和一对支承壁51A双方的端面52B。另外,挖除部52C可以至少形成于环52A以及一对支承壁51A的、滑块销51B的轴线A5所偏向的一侧的端面52B。支承壁51A与环52A结合的结合部由于壁厚变大,因此,环52A的刚性局部变高。因此,在支承壁51A与环52A结合的结合部,环52A与引导部件28的接触压力容易上升。挖除部52C使支承壁51A与环52A结合的结合部的刚性降低,使环52A与引导部件28的接触压力降低。特别是,因环52A相对于引导部件28的倾斜,环52A的端部与引导部件28的接触压力容易变高。因此,通过在环52A的端面52B设置挖除部52C,能够高效地抑制环52A与引导部件28的接触压力的局部上升。
如图3所示,气缸盖3与第一上端面14结合。气缸盖3在与各气缸7的上端对应的部分具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燃烧室凹部61。燃烧室凹部61与气缸7及活塞21协作而划定燃烧室62。气缸盖3具有从燃烧室62延伸的进气口63和排气口。进气口63从燃烧室62向前方且上方延伸,且在气缸盖3的前侧面开口。在气缸盖3的前侧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端口形成部3A。进气口63通过端口形成部3A的内部,在端口形成部3A的前端开口。与进气口63连通的进气歧管65结合于气缸盖3的前侧面。进气歧管65紧固于端口形成部3A的前端。进气歧管65从气缸盖3的前侧面向前方延伸。
第二上端面15与覆盖副曲轴23的罩66结合。罩66将在第二上端面15开口的曲轴室8封闭。在罩66的上方配置有进气歧管65。在罩66与进气歧管65之间形成有空间67。
在气缸盖3设置有多个燃料喷射装置68。各燃料喷射装置68配置于第二上端面15的上方。各燃料喷射装置68在气缸盖3的前侧面设置于比进气口63靠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燃料喷射装置68向燃烧室62内喷射燃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燃料喷射装置68也可以向进气口63内喷射燃料。各燃料喷射装置68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于罩66的上方。各燃料喷射装置68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进气歧管65的下方。另外,各燃料喷射装置68的一部分可以配置在端口形成部3A的下方。各燃料喷射装置68与输送管69连接。输送管69沿左右方向延伸。输送管69配置于罩66的上方,且配置于进气歧管65的下方。燃料经由输送管69被供给向各燃料喷射装置68。各燃料喷射装置68的前端以及输送管69的前端分别配置于比罩66的前端以及进气歧管65的前端分别靠后方的位置。
在燃烧室62设置有火花塞64。火花塞64从燃烧室62向上方延伸,向盖罩4的上方突出。
如图2所示,构成气门传动机构的进气凸轮轴71和排气凸轮轴7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气缸盖3。进气凸轮轴71和排气凸轮轴72的端部向气缸盖3的外部突出。在进气凸轮轴71的端部设置有进气侧链轮71A。在排气凸轮轴72的端部设置有排气侧链轮72A。在发动机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空转齿轮37啮合的第二空转齿轮74A。链轮74B与第二空转齿轮74A同轴地结合。链轮74B、进气侧链轮71A和排气侧链轮72A通过正时链条75相互连接。
(油通路)
如图9所示,在发动机体2形成有主油道81和从主油道81沿曲轴轴承孔31的至少1个滑动接触面延伸的连接油路82。主油道81配置在气缸体部11的后部。主油道81在各气缸7的后方左右延伸。主油道81与油吸入路83连接。油吸入路83由配管、形成于发动机体2的通路形成。油吸入路83的上游端配置在积存于油盘5内的油内。在油吸入路83设置有从上游侧吸入油的油泵83A、以及油过滤器83B。油泵83A通过链条84而与曲轴22连结,受到曲轴22的旋转力而进行驱动。油泵83A配置在曲轴22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与各曲轴轴承孔31对应的多个连接油路82。在曲轴22形成有从各曲轴轴颈部22A的外周面沿对应的曲轴销部22C的外周面延伸的多个第一油路85。第一油路85分别在各曲轴轴颈部22A的外周面开口,并且在曲轴销部22C的外周面开口。各第一油路85与对应的连接油路82连接。在曲轴轴承孔31的内周面和曲轴轴颈部22A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油槽87。第一油路85经由第一油槽87而与连接油路82连接。
如图10~图12所示,桥部26具有:桥部主体92,其具有凹部91;以及盖93,其与桥部主体92的凹部91嵌合。桥部主体92和盖93相互协作而形成第一桥部轴承孔41,曲轴22的曲轴销部22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纳于第一桥部轴承孔41。凹部91具有凹部底面91A和与凹部底面91A垂直的一对凹部侧面91B。凹部91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凹部91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桥部主体92。
盖93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盖93具有与凹部底面91A抵接的盖端面93A和与一对凹部侧面91B接触的一对盖侧面93B。第一桥部轴承孔41形成于凹部底面91A和盖端面93A。盖93被压入到凹部91中。由此,盖端面93A紧贴于凹部底面91A,一对盖侧面93B紧贴于对应的凹部侧面91B。
另外,盖93通过一对螺栓95紧固于桥部主体92。在凹部底面91A的第一桥部轴承孔41的前后形成有一对内螺纹孔91D。在盖93上的第一桥部轴承孔41的前后形成有一对螺栓孔93C。各螺栓95可以贯通螺栓孔93C,并与内螺纹孔91D螺合。
在凹部91的底部形成有至少1个槽部91C。槽部91C被压入到凹部91,容纳变形的盖93的一部分。即,槽部91C作为盖93的避让部发挥功能。槽部91C可以设置于凹部底面91A与凹部侧面91B彼此的边界部。槽部91C可以沿着凹部底面91A与凹部侧面91B彼此的边界部延伸。
桥部26具有第二油路96和第三油路97。第二油路96形成于桥部主体92与盖93的边界部或者形成于盖93。第二油路96在第一桥部轴承孔41开口,与第一油路85连接。在第一桥部轴承孔41的内周面和曲轴销部22C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油槽98。第二油路96经由第二油槽98而与第一油路8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96从第一桥部轴承孔41在后侧的盖侧面93B呈直线状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96也可以由凹陷设置于凹部91底部以及盖端面93A的至少一方的槽形成。第二油路96与螺栓孔93C交叉。在螺栓95的外周面与螺栓孔93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油通过该间隙而流动。
第三油路97从凹部91在第二桥部轴承孔43呈直线状延伸。第三油路97的一端在后侧的凹部侧面91B开口,第三油路97的另一端在第二桥部轴承孔43开口。在第二桥部轴承孔43的内周面以及连杆销25B的外周面中的一方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三油槽101即可。
桥部26具有第四油路102和第五油路103。第四油路102形成于桥部主体92与盖93的边界部或者形成于盖93。第四油路102在第一桥部轴承孔41开口,并与第一油路85连接。第四油路102经由第二油槽98而与第一油路8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油路102从第一桥部轴承孔41在前侧的盖侧面93B呈直线状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96也可以由凹陷设置于凹部91底部以及盖端面93A中的至少一方的槽形成。第四油路102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形成于螺栓95的外周面的槽构成。
第五油路103从凹部91在第三桥部轴承孔54呈直线状延伸。第五油路103的一端在前侧的凹部侧面91B开口,第五油路103的另一端在第三桥部轴承孔54开口。可以在第三桥部轴承孔54的内周面和滑块销51B的外周面中的一方形成沿周向延伸的第四油槽104。
第二油路96及第四油路102可以在盖93从桥部主体92分离的状态下通过钻头形成。第三油路97及第五油路103可以在桥部主体92从盖93分离的状态下从凹部91侧通过钻头形成。第三油路97可以从后侧的凹部侧面91B朝向第二桥部轴承孔43穿孔形成。由此,能够在不在桥部主体92的后端部形成不需要的加工孔的情况下穿孔加工出第三油路97。将第三油路97的轴线从凹部91侧延长而得的假想线被设定为与桥部主体92不重叠。第五油路103可以从前侧的凹部侧面91B朝向第三桥部轴承孔54穿孔形成。由此,能够在不在桥部主体92的前端部形成不需要的加工孔的情况下穿孔加工出第五油路103。将第五油路103的轴线从凹部91侧延长而得的假想线被设定为与桥部主体92不重叠。由此,不需要在穿孔形成的通路压入金属球等插塞而堵塞通路的一部分这样的复杂的加工。
在桥部主体92形成有与第五油路103连接并且在桥部主体92的外表面开口的第六油路106。第六油路106在桥部主体92的上表面朝向引导部件28开口,朝向引导部件28喷射油。由此,引导部件28与滑块27之间的滑动接触部被润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六油路106也可以从第三油路97在桥部主体92的上表面延伸。
在桥部主体92形成有与第四油槽104连接并且在桥部主体92的外表面开口的第七油路107。第七油路107朝向引导部件28开口,并朝向引导部件28喷射油。
通过油泵83A,主油道81内的油依次通过连接油路82、第一油槽87、第一油路85、第二油槽98、第二油路96、第三油路97,而被供给向第三油槽101。另外,向第二油槽98供给的油依次通过第四油路102、第五油路103,并供给向第四油槽104。由此,各曲轴轴承孔31、各桥部26的第一桥部轴承孔41、第二桥部轴承孔43以及第三桥部轴承孔54被润滑。
在气缸体部11的下端,与各活塞21对应地设置有多个活塞喷嘴111。各活塞喷嘴111与主油道81连接。各活塞喷嘴111朝向对应的活塞21的背面喷射从主油道81供给的油。
在比枢轴45靠上方的位置,在气缸体部11形成有副油道112。副油道112在气缸体部11上形成于比各气缸7靠前侧的位置,且左右延伸。副油道112经由第二连接油道113而与主油道81连接。
在比枢轴45靠上方的位置,在气缸体部11设置有多个喷油器114。各喷油器114与副油道112连接。各喷油器114向副曲轴23、副连杆29、引导部件28以及桥部26中的至少两者喷射油。在喷油器114朝向副曲轴23喷射油的情况下,油从副曲轴23流向配置于比副曲轴23靠下方的位置的副连杆29、引导部件28以及桥部26流动。这样,喷油器114能够高效地对多个要素进行润滑。
第三连接油路116可以从主油道81在气缸盖3上延伸。通过第三连接油路116向未图示的气门传动机构供给油。
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工作进行说明。在膨胀行程中,内燃机1如图13至图14那样变化。如图13所示,在膨胀行程开始时,活塞21处于上止点,在燃烧室62中混合气体被点燃。借助通过混合气体的燃烧而在燃烧室62中产生的燃烧气体,活塞21被向下方按压。此时,曲轴22进行旋转,滑块27相对于引导部件28进行滑动移动,桥部26相对于曲轴销部22C转动。由此,活塞21下降膨胀行程S1,到达膨胀时的下止点。在膨胀行程中,引导部件28的前端成为最接近副曲轴23侧的状态。由此,引导部件28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变得比较大。由此,桥部26能够转动,活塞21能够较大幅度地移动。
在排气行程中,内燃机1如图14至图15那样变化。通过曲轴22的旋转,活塞21从膨胀时的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此时,排气口打开,气缸7内的燃烧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在排气行程中,引导部件28的前端通过副曲轴23的旋转而被副连杆29逐渐向下方按压。由此,引导部件28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变小。
在进气行程中,内燃机1如图15至图16那样变化。通过曲轴22的旋转,活塞21从上止点下降进气行程S2,到达进气时的下止点。此时,进气口63打开,混合气体被吸入到气缸7。在进气行程中,引导部件28的前端成为最远离副曲轴23的状态。由此,引导部件28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比膨胀行程小。由此,桥部26的转动被抑制,活塞21的下降得以抑制。如图17所示,进气行程S2比膨胀行程S1小。
在压缩行程中,内燃机1如图16至图13那样变化。通过曲轴22的旋转,活塞21从进气时的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由此,气缸7内的燃烧气体被压缩。在压缩行程中,引导部件28的前端通过副曲轴23的旋转而被副连杆29逐渐向上方拉动。由此,引导部件28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变大。
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在活塞21处于上止点时,桥部26与引导部件28相互平行地配置。由此,能够使引导部件28沿着桥部26,能够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引导部件28。另外,在活塞21处于上止点时,所述第二上端面15与引导部件28相互平行地配置。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的效果进行说明。副曲轴23配置于比曲轴22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内燃机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能够使内燃机1小型化。另外,副曲轴23、副连杆29、引导部件28配置于比曲轴22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副曲轴23、副连杆29、引导部件28不会对积存于内燃机1的下部的油进行搅拌。由此,能够提高内燃机1的能量效率。
引导部件28在桥部26的上方沿与上下方向以及曲轴22的轴线A2垂直的横向(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将引导部件28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在桥部26的上方。
副曲轴23支承于在发动机体2的上端设置的第二上端面15,因此,发动机体2的副曲轴23的支承构造的加工变得容易。
第二上端面15比第一上端面14向下方偏移,因此,能够在第二上端面15的上方形成用于配置燃料喷射装置68的空间67。在第二上端面15的上方配置有进气歧管65,因此,通过进气歧管65的空气层,能够抑制从燃料喷射装置68产生的声音向上方传播。另外,进气歧管65能够抑制从副曲轴23、副连杆29、引导部件28产生的声音向上方传播。
在连接机构56中,引导部件28的外周部成为滑动接触部,因此,引导部件28的加工变得容易。由此,可提供能够以低成本进行高精度的加工的连接机构56。被施加来自桥部26的载荷的滑块销51B相对于连结部51的中心在引导部件28的延伸方向偏移,因此,能够抑制滑块27相对于引导部件28的倾斜。由此,滑动部52相对于引导部件28的滑动变得顺畅。
桥部26具有第二油路96及第三油路97,因此,能够从第一桥部轴承孔41向第二桥部轴承孔43进行油的供给。由此,能够高效地润滑第二桥部轴承孔43和连杆销25B。另外,第二油路96形成于盖93,第三油路97形成于桥部主体92,因此,第二油路96以及第三油路97的加工很容易。另外,通过第四油路102及第五油路103,能够向第三桥部轴承孔54与滑块销51B之间的滑动接触部供给油。
在桥部主体92的凹部91形成有槽部91C,因此,能够将盖93的伴随压入产生的变形释放到槽部91C,能够抑制桥部主体92以及盖93的变形。由此,桥部主体92与盖93的紧贴性得以维持,第二油路96与第三油路97被可靠地连接。
以上,进行了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实施变形。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缩短副曲轴23与曲轴2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使内燃机1进一步小型化。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扩大罩66与进气歧管65及端口形成部3A之间的空间67。副曲轴23的轴线A3例如可以配置在比活塞销42的轴线靠下方的位置。副曲轴23与曲轴22之间在上下方向的距离变小,由此,在活塞21的上止点,引导部件28与桥部26更平行地配置。

Claims (9)

1.一种内燃机,其具有:
发动机体,其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气缸和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下方和侧方的曲轴室;
活塞,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气缸;
曲轴,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发动机体;
桥部,其在中央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曲轴;
连杆,其连接于所述活塞和所述桥部的一端;
副曲轴,其在比所述曲轴靠上方的位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发动机体,并以所述曲轴的1/2的转速旋转;
引导部件,其在比所述曲轴的轴线靠上方的位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发动机体;
副连杆,其将所述副曲轴和所述引导部件连接;
滑块,其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桥部的另一端连接的连结部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引导部件连接的滑动部;
第一上端面,其形成于所述发动机体的上端部,所述气缸在该第一上端面开口;
第二上端面,其形成于所述发动机体的上端部,所述曲轴室在该第二上端面开口;
气缸盖,其与所述第一上端面结合;以及
燃料喷射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气缸盖,配置于所述第二上端面的上方,
所述第二上端面比所述第一上端面向下方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发动机体具有形成所述气缸的气缸体部,
在所述气缸体部支承有枢轴,
所述引导部件的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枢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内燃机还具有:
油道,其在比所述枢轴靠上方的位置形成于所述气缸体部;以及
喷油器,其在比所述枢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于所述气缸体部,并与所述油道连接,
所述喷油器向所述副曲轴、所述曲轴、所述引导部件以及所述桥部中的至少两者喷射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副曲轴支承于在所述第二上端面形成的副曲轴轴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所述第二上端面结合有覆盖所述副曲轴的罩,
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罩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所述气缸盖结合有进气歧管,
所述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进气歧管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第一上端面和所述第二上端面相互平行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第二上端面与上下方向垂直,
在所述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所述第二上端面与所述引导部件相互平行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在所述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所述桥部和所述引导部件相互平行地配置。
CN202310195308.5A 2022-03-22 2023-02-24 内燃机 Pending CN1167921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5167 2022-03-22
JP2022045167A JP2023139578A (ja) 2022-03-22 2022-03-22 内燃機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2196A true CN116792196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5308.5A Pending CN116792196A (zh) 2022-03-22 2023-02-24 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39578A (zh)
CN (1) CN11679219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9578A (ja)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5864A (en) Two cycle engine piston lubrication
US20130133598A1 (en) Auxiliary 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3528394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286467B1 (en) Two stroke engine conversion
US4449491A (en) Lubricat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30075143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alve control
US20130160724A1 (en) Cooling structure of piston in engine
US5992375A (en) Four-stroke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039113A2 (en) Two-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scavenging pump for use in the same
CN116792196A (zh) 内燃机
CN116792195A (zh) 内燃机
CN116792197A (zh) 连接机构及具有连接机构的内燃机
CN116792178A (zh) 内燃机
US6142116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cylinder head having unique head bolt mounting and port arrangement
US5983851A (en)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 two-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240559B2 (en) Piston arrangement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0937920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piston pin
US6581563B2 (en) Method for lubricating two-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584165B2 (ja) ピストン往復動型内燃機関
KR100326580B1 (ko) 과급펌프가부착된불꽃점화식4사이클내연기관
JPH0735126A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構造
JPS59128909A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
JPH0121326B2 (zh)
CN212583774U (zh) 发动机配气机构远端润滑装置及油道座及油道托架
JPH0120288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