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8511A -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8511A
CN116788511A CN202310491015.1A CN202310491015A CN116788511A CN 116788511 A CN116788511 A CN 116788511A CN 202310491015 A CN202310491015 A CN 202310491015A CN 116788511 A CN116788511 A CN 116788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at
intelligent
machine
pilot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910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莉
牛佳然
张蓝
刘潇
陈玉风
韩炜毅
单润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4910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8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8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8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自适应调节座椅、集成式手柄、固态显示屏、侧边显示屏、环绕式扶手、紧急逃生控制设备、可伸缩脚蹬、人工智能主机、智能显示系统、智能头盔、头盔显示器、3D音频交互设备、立体投影设备;人工智能主机能够基于人机协同算法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输出至传至智能显示系统,本发明通过人工智能主机与飞行员的人机作战任务分配进行人机协同作战,结合虚拟显示、语音交互、手柄操控等多通道交互方式进行灵活性高、自主性强的调控,提高战机座舱作战信息的人机交互效率和整机人机协同作战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座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化指挥控制辅助决策等技术在军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作战形态从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加速演进,人机协同作战成为必然趋势。然而人机协同作战过程中,飞行员难以在复杂动态的战场环境中快速决策,并且人工智能的复杂决策加剧了人机沟通与信息交互的阻碍。
发明内容
为满足未来战场人机协同的作战趋势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的作战环境,满足未来复杂战场环境的作战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为: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包括自适应调节座椅、集成式手柄、固态显示屏、侧边显示屏、环绕式扶手、紧急逃生控制设备、可伸缩脚蹬、人工智能主机、智能显示系统、智能头盔;
所述的固态显示屏与可伸缩脚蹬设置于自适应调节座椅尾部,所述的侧边显示器位于环绕式扶手的两侧扶手上,所述的集成式手柄与环绕式扶手连接,所述的紧急逃生控制设备设置于自适应调节座椅背部;所述人工智能主机设置于环绕式扶手底部并能够基于人机协同算法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输出至智能显示系统,所述智能显示系统将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出显示在头盔显示器、固态显示屏及侧边显示屏中;
所述的智能头盔中设有头盔显示器、3D音频交互设备和立体投影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座椅能够实现根据人的体态以及作战情境进行智能调节的功能,并且配合可伸缩脚蹬完成座椅下部智能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成式手柄与扶手连接处包含球形底座,能够配合3D语音交互技术对头盔显示器、固态显示屏及侧边显示屏所显示的虚拟界面进行操控。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成式手柄中部设置压力传感器,依靠超声波设备将在驾驶员进行操作的时候实时给予压力触觉反馈,根据作战情境对压力反馈进行智能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能头盔能够通过立体投影设备实现作战信息AR虚拟成像显示,配合固态显示屏及侧边显示屏的信息内容,输出显示在头盔显示器上,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作战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3D音频交互设备包含头部跟踪器、3D音频追踪耳机、声音传感器,用于人工智能与飞行员的语音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紧急逃生控制设备通过电磁滑轨与自适应调节座椅背部的连杆连接,在紧急状态下自动开启电磁动力装置能够将自适应调节座椅迅速沿着电磁滑轨向上弹射推出。
根据上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的使用方法,
所述的人工智能主机根据当前任务需求及作战数据信息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包括超视距作战模式、近距攻击作战模式、训练模式,所述人机协同算法基于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决策分工,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具体为:
其中,表示飞行员需要完成的任务集;/>表示人工智能需要完成的任务集,A(I)表示在某任务场景下所对应的总任务分解到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集,A(O)表示某任务场景下飞行员与人工智能需要共同协同完成的任务集,协同目标评价函数F表示为了达到协同目标,分别对飞行员和人工智能进行j和k个子任务的分配之后,系统计算出飞行员任务紧急程度/>和人工智能任务紧急程度/>的总和,飞行员评价总参数f表示飞行员对分配任务的任务理解度、能力匹配度、任务重要度的综合评价,由每个子任务的评价参数fj计算得到,在飞行员的评价总参数f取最大值的基础上,使协同目标评价函数F取最小值,以保障人机协同作战系统稳定性、高效性、时效性;
βr表示人工智能完成k个子任务中每个子任务执行决策权值的总和,βh表示飞行员完成j个子任务中每个子任务执行决策权值/>的总和,执行决策权值由空战态势评估T、战机能力评估C因素决定,/>和/>分别表示人工智能在完成k个任务时的空战态势评估与战机能力评估;/>和/>分别表示飞行员在完成j个任务时的空战态势评估与战机能力评估,当βr>βh时,采用超视距作战模式;当βr≤βh时,采用近距攻击模式,训练模式为飞行员自主切换;
其中,空战态势评估T由敌我双方的角度因子Ta、距离因子Tr、速度因子Tv、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T=Ta+Tr+Tv
角度因子Ta函数:
Ta=(|qB+qR|)/360
式中,qB和qR分别为目标进入角和目标方位角;
距离因子Tr函数:
式中,r为战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rmt为敌机所携带导弹的攻击距离,rm为战机导弹最大射程,rr为战机雷达最大跟踪距离;
速度因子Tv函数:
式中,VR为我方战机速度,VB为敌机速度;
战机能力评估C由战机机动性、火力、探测目标能力、操纵性能、生存力、航程和电子对抗能力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B为机动性参数,K1为火力参数,K2为探测能力参数,ε1为操纵效能系数,ε2为生存力参数,ε3为航程参数,ε4为电子对抗能力参数;
其中,机动性参数B用战机最大过载nymax、最大稳定盘旋过载ny盘和最大单位重力剩余功率SEP求得,公式为:
B=nymax+ny盘+SEP×9/300
火力参数K1考虑不同的机载武器分别进行计算,所述战机上有航炮和两种空空导弹,其火力系数分别为公式为:
航炮的火力系数与其射速、弹丸初速、弹丸重量、弹丸口径及该种航炮配置数量n、瞄准具修正系数K有关,公式为:
式中,K是瞄准具修正系数,用陀螺活动光环瞄准具时K=1.0,用固定光环瞄准具时K=0.4~0.5,用快速瞄准具时K=1.2~1.5;
空空导弹的火力参数与最大实际有效射程、允许发射总高度差、发射包线总攻击角、单发杀伤概率Pk、导弹最大过载、导弹最大跟踪角速度、总离轴发射角和同类导弹挂载数量n有关,公式为:
与/>计算方式相同;
探测能力参数K2包括雷达探测能力参数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探测能力参数/>和目视能力/>,公式为:
其中,目视能力取值3.0,雷达探测能力参数/>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探测能力参数/>都与最大发现目标距离、发现目标概率、最大搜索总方位角、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1、红外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2、跟踪目标数量m1和同时允许攻击目标数量m2有关,公式为:
式中,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1取值为:测距器0.3,无角跟踪能力雷达0.5,圆锥扫描雷达0.6,单脉冲雷达0.7,脉冲多普勒雷达0.8~1.0,红外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2取值为:单元件亮点式红外探测器0.3,多元固定式探测装置0.5,搜索跟踪装置0.7~0.9;
操纵效能系数ε1取值0.95;生存力参数ε2与战机几何尺寸、雷达截面积有关;航程参数ε3与机内燃油航程有关;电子对抗能力参数ε4取值1.2;
生存力参数ε2公式为:
航程参数ε3公式为:
在超视距作战模式下,头盔显示器上显示有瞄准准星、战场态势沙盘、智能战术决策建议、本机信息、友机信息、敌机信息,固态显示屏上显示有战场地图以及本机、友机、敌机的移动轨迹,在近距攻击作战模式下,头盔显示器上仅显示瞄准准星以及告警信息,固态显示屏上显示有战场地图、本机、友机、敌机的移动轨迹、智能战术决策建议、本机信息、友机信息、敌机信息,训练模式下,飞行员可自主切换超视距作战模式以及近距攻击作战模式,并进行相应训练,侧边显示屏常态化显示本机信息及友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本机信息包括雷达状态、燃油量、供电状态、飞行姿态,所述友机信息包括武器数量、传感器状态、数据链连接状态,所述敌机信息包括飞机类型、方位、威胁程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实时生成适应于飞行员当前作战情境的人机交互模型,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个交互通道,结合AR投影虚拟成像技术、3D音频交互技术等,为飞行员提供协同感知与交互的操作方式,提高飞行员信息判读与决策效率,满足未来空战高度智能化的作战需求;
(2)本发明的人工智能主机能够根据当前任务需求及作战数据信息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包括超视距作战模式、近距攻击作战模式、训练模式,本发明提供了人机协同算法基于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决策分工,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算法准确度高,与实际情况结合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通道人机协同交互的飞行器座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成式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适应调节后背紧急逃生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通道交互集成头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超视距作战模式下多屏信息显示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近距攻击模式下多屏信息显示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实现多通道人机协同交互的飞行器座舱,包括自适应调节座椅1、集成式手柄2、固态显示屏3、侧边显示屏4、环绕式扶手5、紧急逃生控制设备6、可伸缩脚蹬7、人工智能主机8、智能显示系统9、智能头盔10、头盔显示器11、3D音频交互设备12、立体投影设备13;
所述的固态显示屏3与可伸缩脚蹬7设置于自适应调节座椅1尾部,所述的侧边显示器4位于环绕式扶手5的两侧扶手上,所述的集成式手柄2通过球形底座14与环绕式扶手5连接,所述的紧急逃生控制设备6设置于自适应调节座椅1背部;所述的人工智能主机8设置于环绕式扶手5底部,基于人机协同算法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并将信息数据传至智能显示系统9;所述的智能显示系统9将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出显示在头盔显示器11、固态显示屏3及侧边显示屏4中。
所述的智能头盔10中设有头盔显示器11、3D音频交互设备12、立体投影设备13。
优选地,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座椅1通过人工智能主机8综合分析飞行员体态数据以及作战情境信息,实现智能调节的功能;并且配合可伸缩脚蹬7完成座椅下部智能调节。
优选地,结合图2,集成式手柄2顶部为交互光标滑块18,用于在固态显示屏3、侧边显示屏4以及头盔显示屏11上进行虚拟光标的交互操作,底部为球形万向轮底座14,使手杆可以多方位旋转,使飞行员和手杆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中间连接处设置压力传感器15,通过飞行员对手柄的压力触觉交互,依靠脉冲信号发生器向手部发送电冲击,从而对飞行员的操作进行反馈或提醒。
优选地,所述的集成式手柄2与扶手连接处包含球形底座14,保证飞行员的操控舒适度及自由度,并配合3D音频交互设备12对头盔显示器11、固态显示屏3及侧边显示屏4所显示的虚拟界面进行操控。
优选地,所述的智能头盔10可以通过立体投影设备13实现作战信息AR虚拟成像显示,配合固态显示屏3及侧边显示屏4的信息内容,输出显示在头盔显示器11上,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作战信息。
优选地,结合图5、图6,所述的人工智能主机8根据当前任务需求及作战数据信息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包括超视距作战模式、近距攻击作战模式、训练模式。在超视距作战模式下,头盔显示器上显示有瞄准准星、战场态势沙盘、智能战术决策建议、本机信息(包括雷达状态、燃油量、供电状态、飞行姿态等)、友机信息(包括武器数量、传感器状态、数据链连接状态等)、敌机信息(包括飞机类型、方位、威胁程度等),固态显示屏上显示有战场地图以及本机、友机、敌机的移动轨迹等。在近距攻击作战模式下,头盔显示器上仅显示瞄准准星以及告警信息,固态显示屏上显示有战场地图、本机、友机、敌机移动轨迹、智能战术决策建议、本机信息(包括雷达状态、燃油量、供电状态、飞行姿态等)、友机信息(包括武器数量、传感器状态、数据链连接状态等)、敌机信息(包括飞机类型、方位、威胁程度等)。训练模式下,飞行员可自主切换超视距作战模式以及近距攻击作战模式,并进行相应训练。侧边显示屏常态化显示本机信息(包括雷达状态、燃油量、供电状态、飞行姿态等)及友机信息(包括武器数量、传感器状态、数据链连接状态等)
优选地,人机协同算法(DFC)基于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决策分工,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提升人机协同作战效率,人机协同算法实现如下式所示。
其中,表示飞行员需要完成的任务集;/>表示人工智能需要完成的任务集,A(I)表示在某任务场景下所对应的总任务分解到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集,A(O)表示某任务场景下飞行员与人工智能需要共同协同完成的任务集。协同目标评价函数F表示为了达到协同目标,分别对飞行员和人工智能进行j和k个子任务的分配之后,系统计算出的飞行员任务紧急程度/>和人工智能任务紧急程度/>的总和。飞行员评价总参数f表示飞行员对分配任务的任务理解度、能力匹配度、任务重要度的综合评价,由每个子任务的评价参数fj计算得到。在飞行员的评价总参数f取最大值的基础上,使协同目标评价函数F取最小值,以保障人机协同作战系统稳定性、高效性、时效性。
βr表示人工智能完成k个子任务中每个子任务执行决策权值的总和,βh表示飞行员完成j个子任务中每个子任务执行决策权值/>的总和,执行决策权值由空战态势评估T、战机能力评估C因素决定。/>和/>分别表示人工智能在完成k个任务时的空战态势评估与战机能力评估;/>和/>分别表示飞行员在完成j个任务时的空战态势评估与战机能力评估。当βr>βh时,采用超视距作战模式;当βr≤βh时,采用近距攻击模式。训练模式为飞行员自主切换。
其中,空战态势评估T由敌我双方的角度因子Ta、距离因子Tr、速度因子Tv、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T=Ta+Tr+Tv
角度因子Ta函数:
Ta=(|qB+qR|)/360
式中,qB和qR分别为目标进入角和目标方位角。
距离因子Tr函数:
式中,r为战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rmt为敌机所携带导弹的攻击距离,rm为战机导弹最大射程,rr为战机雷达最大跟踪距离。
速度因子Tv函数:
式中,VR为我方战机速度,VB为敌机速度。
战机能力评估C由战机机动性、火力、探测目标能力、操纵性能、生存力、航程和电子对抗能力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C=[InB+In(∑K1+1)+In(∑K2)]ε1ε2ε3ε4
式中,B为机动性参数,K1为火力参数,K2为探测能力参数,ε1为操纵效能系数,ε2为生存力参数,ε3为航程参数,ε4为电子对抗能力参数。
其中,机动性参数B用飞机最大过载nymax、最大稳定盘旋过载ny盘和最大单位重力剩余功率SEP求得,公式为
B=nymax+ny盘+SEP×9/300
火力参数K1考虑不同的机载武器分别进行计算,如飞机上有航炮和两种导弹,其火力系数分别为公式为:
航炮的火力系数与其射速,弹丸初速,弹丸重量,弹丸口径及该种航炮配置数量n、瞄准具修正系数K有关,公式为:
式中,K是瞄准具修正系数,用陀螺活动光环瞄准具时K=1.0;用固定光环瞄准具时K=0.4~0.5;用快速瞄准具时K=1.2~1.5。
空空导弹的火力参数与最大实际有效射程、允许发射总高度差、发射包线总攻击角、单发杀伤概率Pk、导弹最大过载、导弹最大跟踪角速度、总离轴发射角和同类导弹挂载数量n有关,公式为:
探测能力参数K2包括雷达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和目视能力/>公式为:
其中,目视能力取值3.0;雷达探测能力参数/>、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探测能力参数/>都与最大发现目标距离、发现目标概率、最大搜索总方位角、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1、红外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2、跟踪目标数量m1和同时允许攻击目标数量m2有关,公式为:
式中,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1取值为:测距器0.3,无角跟踪能力雷达0.5,圆锥扫描雷达0.6,单脉冲雷达0.7,脉冲多普勒雷达0.8~1.0。红外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2取值为:单元件亮点式红外探测器0.3,多元固定式探测装置0.5,搜索跟踪装置0.7~0.9。
操纵效能系数ε1取值0.95;生存力参数ε2与飞机几何尺寸、雷达截面积有关;航程参数ε3与机内燃油航程有关;电子对抗能力参数ε4取值1.2。
生存力参数ε2公式为:
其中,翼长指战机机翼的长度,全长指整个战机的长度,RCS指迎头或尾后方位120°左右之内的对应3cm波长雷达的平均值;
航程参数ε3公式为:
优选地,所述的3D音频交互设备12包含头部跟踪器、3D音频追踪耳机、声音传感器,用于人工智能与飞行员的语音交互。
优选地,结合图3,所述的紧急逃生控制器6通过电磁滑轨16与座椅背部的连杆连接,在紧急状态下自动开启电磁动力装置17将可座椅迅速沿着滑轨向上弹射推出;并且自适应调节座椅1有动态调节功能,保证紧急逃生情况下飞行员的安全平稳。
本发明的具体拆装和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座椅1、集成式手柄2、侧边显示器4、环绕式扶手5、紧急逃生控制器6之间均采用内外螺纹啮合连接;所述的固态显示屏3背部通过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连接杆与自适应调节座椅1底部采用滑轨结构连接;所述的可伸缩脚蹬7通过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连接杆与自适应调节座椅1底部采用滑轨结构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集成式手柄2底部通过球形万向轮底座14固定环绕式扶手5上,具有操控弹性。
如图3所示,所述的紧急逃生控制设备6固定于自适应调节座椅1背部,当战机检测到紧急情况时该装置自动弹出,或者飞行员在虚拟界面中输入紧急逃生指令,该装置将可以手动启动,通过电磁动力装置17加强电磁脉冲,座椅可迅速沿着电磁铁滑轨16向上冲出。通过解锁集成式手柄2上的电磁释放按钮19,该装置解除内部电磁固定力,可以直接拔出,实现拆卸。
如图4所示,所述的智能头盔10中头盔显示器11、3D音频交互设备12、立体投影设备13采用内外螺纹啮合连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自适应调节座椅(1)、集成式手柄(2)、固态显示屏(3)、侧边显示屏(4)、环绕式扶手(5)、紧急逃生控制设备(6)、可伸缩脚蹬(7)、人工智能主机(8)、智能显示系统(9)、智能头盔(10);
所述的固态显示屏(3)与可伸缩脚蹬(7)设置于自适应调节座椅(1)尾部,所述的侧边显示器(4)位于环绕式扶手(5)的两侧扶手上,所述的集成式手柄(2)与环绕式扶手(5)连接,所述的紧急逃生控制设备(6)设置于自适应调节座椅(1)背部;所述人工智能主机(8)设置于环绕式扶手(5)底部并能够基于人机协同算法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输出至智能显示系统(9),所述智能显示系统(9)将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出显示在头盔显示器(11)、固态显示屏(3)及侧边显示屏(4)中;
所述的智能头盔(10)中设有头盔显示器(11)、3D音频交互设备(12)和立体投影设备(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适应调节座椅(1)能够实现根据人的体态以及作战情境进行智能调节的功能,并且配合可伸缩脚蹬(7)完成座椅下部智能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式手柄(2)与扶手连接处包含球形底座(14),能够配合3D语音交互技术对头盔显示器(11)、固态显示屏(3)及侧边显示屏(4)所显示的虚拟界面进行操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式手柄(2)中部设置压力传感器(15),依靠超声波设备将在驾驶员进行操作的时候实时给予压力触觉反馈,根据作战情境对压力反馈进行智能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头盔(10)能够通过立体投影设备(13)实现作战信息AR虚拟成像显示,配合固态显示屏(3)及侧边显示屏(4)的信息内容,输出显示在头盔显示器(10)上,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作战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D音频交互设备(12)包含头部跟踪器、3D音频追踪耳机、声音传感器,用于人工智能与飞行员的语音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逃生控制设备(6)通过电磁滑轨(16)与自适应调节座椅(1)背部的连杆连接,在紧急状态下自动开启电磁动力装置(17)能够将自适应调节座椅(1)迅速沿着电磁滑轨(16)向上弹射推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人工智能主机(8)根据当前任务需求及作战数据信息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包括超视距作战模式、近距攻击作战模式、训练模式,所述人机协同算法基于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决策分工,生成适用于飞行员当前任务情境下的智能交互模式,具体为:
其中,表示飞行员需要完成的任务集;/>表示人工智能需要完成的任务集,A(I)表示在某任务场景下所对应的总任务分解到飞行员与人工智能的任务集,A(O)表示某任务场景下飞行员与人工智能需要共同协同完成的任务集,协同目标评价函数F表示为了达到协同目标,分别对飞行员和人工智能进行j和k个子任务的分配之后,系统计算出飞行员任务紧急程度/>和人工智能任务紧急程度/>的总和,飞行员评价总参数f表示飞行员对分配任务的任务理解度、能力匹配度、任务重要度的综合评价,由每个子任务的评价参数fj计算得到,在飞行员的评价总参数f取最大值的基础上,使协同目标评价函数F取最小值,以保障人机协同作战系统稳定性、高效性、时效性;
βr表示人工智能完成k个子任务中每个子任务执行决策权值的总和,βh表示飞行员完成j个子任务中每个子任务执行决策权值/>的总和,执行决策权值由空战态势评估T、战机能力评估C因素决定,/>和/>分别表示人工智能在完成k个任务时的空战态势评估与战机能力评估;/>和/>分别表示飞行员在完成j个任务时的空战态势评估与战机能力评估,当βr>βh时,采用超视距作战模式;当βr≤βh时,采用近距攻击模式,训练模式为飞行员自主切换;
其中,空战态势评估T由敌我双方的角度因子Ta、距离因子Tr、速度因子Tv、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T=Ta+Tr+Tv
角度因子Ta函数:
Ta=(|qB+qR|)/360
式中,qB和qR分别为目标进入角和目标方位角;
距离因子Tr函数:
式中,r为战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rmt为敌机所携带导弹的攻击距离,rm为战机导弹最大射程,rr为战机雷达最大跟踪距离;
速度因子Tv函数:
式中,VR为我方战机速度,VB为敌机速度;
战机能力评估C由战机机动性、火力、探测目标能力、操纵性能、生存力、航程和电子对抗能力决定,用公式表示为:
C=[InB+In(∑K1+1)+Ih(∑K2)]ε1ε2ε3ε4
式中,B为机动性参数,K1为火力参数,K2为探测能力参数,ε1为操纵效能系数,ε2为生存力参数,ε3为航程参数,ε4为电子对抗能力参数;
其中,机动性参数B用战机最大过载nymax、最大稳定盘旋过载ny盘和最大单位重力剩余功率SEP求得,公式为:
B=nymax+ny盘+tEP×9/300
火力参数K1考虑不同的机载武器分别进行计算,所述战机上有航炮和两种空空导弹,其火力系数分别为公式为:
航炮的火力系数与其射速、弹丸初速、弹丸重量、弹丸口径及该种航炮配置数量n、瞄准具修正系数K有关,公式为:
式中,K是瞄准具修正系数,用陀螺活动光环瞄准具时K×1.0,用固定光环瞄准具时K=0t4~0t5,用快速瞄准具时K=1t2~1t5;
空空导弹的火力参数与最大实际有效射程、允许发射总高度差、发射包线总攻击角、单发杀伤概率Pk、导弹最大过载、导弹最大跟踪角速度、总离轴发射角和同类导弹挂载数量n有关,公式为:
与/>计算方式相同;
探测能力参数K2包括雷达探测能力参数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探测能力参数/>和目视能力/>公式为:
其中,目视能力取值3.0,雷达探测能力参数/>红外搜索跟踪装置探测能力参数都与最大发现目标距离、发现目标概率、最大搜索总方位角、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1、红外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2、跟踪目标数量m1和同时允许攻击目标数量m2有关,公式为:
式中,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1取值为:测距器0.3,无角跟踪能力雷达0.5,圆锥扫描雷达0.6,单脉冲雷达0.7,脉冲多普勒雷达0.8~1.0,红外雷达体制衡量系数L2取值为:单元件亮点式红外探测器0.3,多元固定式探测装置0.5,搜索跟踪装置0.7~0.9;
操纵效能系数ε1取值0.95;生存力参数ε2与战机几何尺寸、雷达截面积有关;航程参数ε3与机内燃油航程有关;电子对抗能力参数ε4取值1.2;
生存力参数ε2公式为:
其中,翼长指战机机翼的长度,全长指整个战机的长度,RCS指迎头或尾后方位120°左右之内的对应3cm波长雷达的平均值;
航程参数ε3公式为:
在超视距作战模式下,头盔显示器(11)上显示有瞄准准星、战场态势沙盘、智能战术决策建议、本机信息、友机信息、敌机信息,固态显示屏(3)上显示有战场地图以及本机、友机、敌机的移动轨迹,在近距攻击作战模式下,头盔显示器(11)上仅显示瞄准准星以及告警信息,固态显示屏(3)上显示有战场地图、本机、友机、敌机的移动轨迹、智能战术决策建议、本机信息、友机信息、敌机信息,训练模式下,飞行员可自主切换超视距作战模式以及近距攻击作战模式,并进行相应训练,侧边显示屏(4)常态化显示本机信息及友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机信息包括雷达状态、燃油量、供电状态、飞行姿态,所述友机信息包括武器数量、传感器状态、数据链连接状态,所述敌机信息包括飞机类型、方位、威胁程度。
CN202310491015.1A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6788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1015.1A CN116788511A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1015.1A CN116788511A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8511A true CN116788511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1015.1A Pending CN116788511A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85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7934A (zh) * 2024-01-29 2024-03-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大模型的无人集群编队控制算法智能生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6293A (ja) * 2016-04-28 2017-11-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システム
CN211207603U (zh) * 2019-11-25 2020-08-07 视飞智仿(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战斗机飞行模拟座舱
CN111717299A (zh) * 2020-06-09 2020-09-29 南京理工大学 车辆自稳定驾驶舱及基于该驾驶舱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636068A (zh) * 2021-07-01 2021-11-1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模态人机混合交互的飞行器座舱
CN113636067A (zh) * 2021-07-01 2021-11-1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实现虚拟交互的飞行器座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6293A (ja) * 2016-04-28 2017-11-02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ナムコ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ゲームシステム
CN211207603U (zh) * 2019-11-25 2020-08-07 视飞智仿(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战斗机飞行模拟座舱
CN111717299A (zh) * 2020-06-09 2020-09-29 南京理工大学 车辆自稳定驾驶舱及基于该驾驶舱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636068A (zh) * 2021-07-01 2021-11-1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多模态人机混合交互的飞行器座舱
CN113636067A (zh) * 2021-07-01 2021-11-1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实现虚拟交互的飞行器座舱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悦;王言伟;耿欢;: "战斗机智能座舱人机交互方式发展及应用", 飞机设计, no. 04, 15 August 2020 (2020-08-1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7934A (zh) * 2024-01-29 2024-03-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大模型的无人集群编队控制算法智能生成方法
CN117647934B (zh) * 2024-01-29 2024-04-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大模型的无人集群编队控制算法智能生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9765B2 (en) Dynamic guidance for close-in maneuvering air combat
CN107390706B (zh) 一种基于预演机动规则系统的无人机近距格斗决策方法
CN104679987B (zh) 一种军用飞机在总体设计阶段的系统效能评估方法
CN116788511A (zh) 一种多通道交互的人机协同作战飞行器座舱及其使用方法
RU2725928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оружением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самолетов такт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You et al. Design of an aerial combat guidance law using virtual pursuit point concept
RU2736530C1 (ru)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авиационная трансарк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Tannen et al. Evaluating adaptive multisensory displays for target localization in a flight task
Bayer et al. Introduction to helmet-mounted displays
RU2203200C1 (ru)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бортов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легкого учебно-боевого самолета
RU2749162C1 (ru) Противокорабель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о-ударный комплекс
RU2215668C1 (ru) Комплекс бортового 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легкого многоцелевого самолета
RU2226166C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самолет такт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RU2184683C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двухместный высокоманевренный самолет такт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KR102641494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공중 교전 시뮬레이션 방법
Gibbons et al. Vectored lift advanced fighter technology integrator
RU2748043C1 (ru) Система корабельная авиационно-ракетная противоспутниковая
RU2748133C1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оружением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самолетов такт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RU2753894C1 (ru) Авиационная корабельно-арк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RU2282156C1 (ru) Прицельно-навиг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самолета
CN117369491A (zh) 仿狼群围捕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方法
Presuhn et al. Flight test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ANTIRN system on the F-15E
Key et al. Mission environment simulation for Army rotorcraft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and capabilities
Wells et al. The effects of head and sensor movement on flight profiles during simulated dive bombing
BURESH et al. Air-to-air combat development of the AH-64A Apach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