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2234A -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2234A
CN116782234A CN202311066033.1A CN202311066033A CN116782234A CN 116782234 A CN116782234 A CN 116782234A CN 202311066033 A CN202311066033 A CN 202311066033A CN 116782234 A CN116782234 A CN 116782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card
card
user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60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82234B (zh
Inventor
赵国强
倪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660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2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2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2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82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2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根据该方法,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用户识别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中的用户识别卡;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通过该方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基于用户选择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并且提高了终端设备与WiFi成功连接的概率。

Description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终端设备在连接移动热点(Wireless Fidelity,WiFi)时,通常是通过输入WiFi密码进行接入认证,以连接路由器,实现使用路由器的网络进行上网。然而对于一些公共场景,例如机场、商场等,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中的SIM卡信息完成接入认证。在基于终端设备中的SIM卡信息完成接入认证时,需要确保该终端设备中的SIM卡开通了该WiFi认证的业务。
通常大多数终端设备会有两个及以上的SIM卡槽,而终端设备无法确定SIM卡槽中放置的SIM卡是否支持WiFi认证的业务,只能通过用户选择相应的SIM卡进行WiFi认证。
现有的选择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运营商,以选择相应的SIM卡。例如,SIM卡槽1中放置的SIM卡1为运营商1,SIM卡槽2中放置的SIM卡2为运营商2。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使用运营商1,以选择SIM卡1进行WiFi认证。
然而,如果终端设备中的两个SIM卡槽中的SIM卡为同一运营商,例如SIM卡槽1中放置的SIM卡1为运营商1,SIM卡槽2中放置的SIM卡2也为运营商1,则无法选择对应的SIM卡进行WiFi认证,认证失败,从而导致终端设备不能与路由器成功连接,无法使用路由器的网络进行上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准确地基于用户选择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并且提高了终端设备与WiFi成功连接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iFi连接方法。该WiFi连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用户识别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中的用户识别卡;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通过上述方法,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在终端设备中的唯一标识,相比于现有的通过指示运营商的方式指示用户识别卡,通过用户识别卡标识指示用户识别卡,对于同一运营商的多张用户识别卡也可以准确地进行指示。并且提高了终端设备与WiFi成功连接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卡槽;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包括:基于预设的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用户指示的卡槽,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而该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实现了通过指示卡槽也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话号码;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包括:基于预设的电话号码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用户指示的电话号码,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而该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实现了通过指示电话号码也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之后,方法还包括: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在下一次使用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获取记录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并使用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记录连接过WiFi的用户识别卡的用户识别卡标识,在再次基于用户识别卡连接WiFi时,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基于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若检测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从终端设备中移除时,删除记录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通过上述方法,确保了在自动基于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避免了因为找不到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而造成WiFi连接失败,提高了自动进行WiFi连接的成功概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包括: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并启动第一定时器;若第一定时器超时,则删除记录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通过上述方法,当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的存放时间过长时,将该用户识别卡标识删除。确保了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的时效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若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的连接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则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
通过上述方式,当进行WiFi连接的连接时长过长时,通过提示信息提示用户WiFi连接失败,提高了终端设备连接WiFi的成功概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中,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后,还包括: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以外的任意一个用户识别卡标识。
通过上述方式,当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后,自动尝试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提高了终端设备连接WiFi的成功概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介绍:
用户识别卡:用户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的移动用户所持有的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IC卡),GSM系统通过SIM卡来识别GSM用户。同一张SIM卡可在不同的手机上使用。GSM手机只有插入SIM卡后,才能入网使用。
移动电话机与SIM卡共同构成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无论是GSM系统还是其他系统,数字移动电话机用户在“入网”时会得到一张SIM卡。数字移动电话机必须装上此卡后才能使用。SIM卡就是一个在内部包含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卡片,卡片内部存储了数字移动电话客户的信息、加密密钥等内容,它可供网络对客户身份进行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语音信息进行加密。
EAP-SIM:EAP-SIM是利用SIM卡作为信任基础,实现认证和加密的方法。这种方式在公共场合和高速移动场合的WiFi接入上被较广泛采用,如机场和公交车上的WiFi接入。EAP-SIM方法的主要作用是认证用户的身份并进行数据传输加密,确保WiFi环境的安全性。
WiFi:无线网络在无线局域网的范畴是指“无线相容性认证”,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同时也是一种无线联网技术。WiFi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常见的就是一个无线路由器,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系统、第六代移动通信(6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6G)系统等5G之后演进的通信系统、卫星通信及短距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5G/6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mMTC),远程物联网(long range,LoRa)系统或车联网系统中。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01、路由器102以及因特网103。终端设备101与路由器102相连,路由器102与因特网103相连。
终端设备101可以通过扫描路由器102对应的二维码等方式,与路由器102建立初步连接。该初步连接阶段,终端设备101与路由器102之间只能进行认证数据传输,无法进行网络应用等数据的传输。在该初步连接阶段,终端设备101将终端设备的认证信息发送给路由器102,由路由器102发送给因特网103。该认证信息是基于终端设备101中的SIM卡确定的,该认证信息具体可以为SIM卡中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IMSI)导出的伪随机网络接入标识符(Network AccessIdentifier,NAI)。该因特网103基于该终端设备101的认证信息,进行鉴权。当该鉴权通过后,因特网103告通知路由器102鉴权通过,使得该路由器102与终端设备101成功建立连接,也就是该路由器102与终端设备101之间可以传输网络应用等数据。
可选的,该因特网103中包括运营商后台服务器,由该运营商后台服务器基于终端设备101的认证信息对终端设备101进行鉴权。
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终端设备101,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一、终端设备101
终端设备101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电子设备等。终端设备101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设备10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
二、路由器102
路由器(Router)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路由器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
路由器又可以称之为网关设备。路由器可以对不同的网络之间的数据包进行存储、分组转发处理,其主要就是在不同的逻辑分开网络。而数据在一个子网中传输到另一个子网中,可以通过路由器的路由功能进行处理。在网络通信中,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以及选择IP路径的作用,可以在多个网络环境中,构建灵活的链接系统,通过不同的数据分组以及介质访问方式对各个子网进行链接。路由器在操作中仅接受源站或者其他相关路由器传递的信息,是一种基于网络层的互联设备。
路由器102可以是宽带路由器、模块化路由器、非模块化路由器、光调制解调器(光猫)等。
三、因特网103
因特网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因特网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的,要实现网络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需要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和保证数据迅速可靠传输的措施。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到达指定的目的地,通常会采用TCP/IP协议。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WiFi连接方法进一步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
201、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用户识别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中的用户识别卡。
其中,用户识别卡标识可以为subid,同一张SIM卡在终端设备中只存在一个subid。以手机为例,手机subid为递增项,该subid的数值从1开始,手机中每插入一张新的SIM卡,该新插入手机的SIM卡对应的subid会在上一张新插入手机的SIM卡对应的subid的基础上加1。将SIM卡从手机中的一个卡槽,移动至另一个卡槽,不会改变该SIM卡的subid。
示例性的,将SIM卡1放置在手机中的卡槽1,该SIM卡1对应的subid为1。将SIM卡2放置在手机中的卡槽2,该SIM卡2对应的subid为2。将SIM卡2从该手机中的卡槽2中取出,重新将SIM卡3放置在手机中的卡槽2,该SIM卡3对应的subid为3。将SIM卡1从该手机中的卡槽1中取出,重新将SIM卡2放置在手机中的卡槽1,该SIM卡2对应的subid仍然为2。
其中,该用户的选择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卡槽,也可以用于指示电话号码。下面分别对指示卡槽与指示电话号码的两种实例进行介绍。
方式一、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卡槽。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具体为:终端设备基于预设的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其中,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中可以显示选择界面,用户可以在该选择界面上对卡槽进行选择,基于该用户在选择界面上的选择,确定出用户的选择信息。该选择信息可以包括slotid,slotid为终端设备中卡槽的标识。例如,终端设备中包括两个卡槽:卡槽1和卡槽2。卡槽1对应的slotid为1,卡槽2对应的slotid为2。
示例性的,上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选择界面可以如图3A所示。该选择界面可以是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内后,自动弹出的界面;该选择界面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内后,点击网页,自动弹出的界面;该选择界面还可以是用户通过WiFi设置界面,触发显示的界面。触发显示该界面的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方法,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图3A所示的选择界面包括两个选项:SIM卡槽1选项以及SIM卡槽2选项。若用户点击图3A中301标记的选择按钮,则该第一卡槽为SIM卡槽1,该选择信息为该SIM卡槽1对应的slotid。同理,若用户点击图3A中另外一个的选择按钮,则该第一卡槽为SIM卡槽2,该选择信息为该SIM卡槽2对应的slotid。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架构层中的Telepony框架获取的。该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在用户识别卡插入卡槽后获取,并保存在终端设备中的;也可以是在用户在选择界面进行卡槽的选择后获取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SIM卡槽1—用户识别卡标识1,SIM卡槽2—用户识别卡标识2。若用户在如图3A所示的选择界面中,选择的SIM卡槽1,则确定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标识1。同理,若用户在如图3A所示的选择界面中,选择的SIM卡槽2,则确定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标识2。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用户指示的卡槽,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而该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实现了通过指示卡槽也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方式二、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话号码;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具体为:终端设备基于预设的电话号码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与第一电话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其中,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中可以显示选择界面,用户可以在该选择界面上对电话号码进行选择,基于该用户在选择界面上的选择,确定出用户的选择信息。示例性的,上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选择界面可以如图3B所示。触发显示该界面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式一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图3B所示的选择界面包括两个选项:177xxxxxx电话号码选项以及136xxxxxx电话号码选项。若用户点击图3B中302标记的选择按钮,则该第一电话号码为177xxxxxx,该选择信息为177xxxxxx。同理,若用户点击图3B中另外一个的选择按钮,则该第一电话号码为136xxxxxx,该选择信息为136xxxxxx。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电话号码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是一一对应的,电话号码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架构层中的Telepony框架获取的。该电话号码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在用户识别卡插入卡槽后获取,并保存在终端设备中的;也可以是在用户在选择界面进行卡槽的选择后获取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77xxxxxx—用户识别卡标识1,136xxxxxx—用户识别卡标识2。若用户在如图3B所示的选择界面中,选择的电话号码177xxxxxx,则确定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标识1。同理,若用户在如图3B所示的选择界面中,选择的电话号码136xxxxxx,则确定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标识2。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用户指示的电话号码,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而该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实现了通过指示电话号码也可以准确地指示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202、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其中,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具体为: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层将该第一用户卡标识发送给应用程序框架层,由该应用程序框架层将该第一用户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传达给WiFi模块,最后由WiFi模块进行连接操作。上述中的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以及WiFi模块均在终端设备中。
可选的,WiFi连接成功后,该WiFi模块向应用程序发送连接成功的消息,由应用程序通过终端设备的显示屏显示,以告知用户WiFi连接成功。告知用户WiFi连接成功方式可以是通过弹窗的形式,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形式,例如振动等形式。
通过上述方法,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在终端设备中的唯一标识,相比于现有的通过指示运营商的方式指示用户识别卡,通过用户识别卡标识指示用户识别卡,对于同一运营商的多张用户识别卡也可以准确地进行指示。并且提高了终端设备与WiFi成功连接的概率。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
501、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用户识别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中的用户识别卡。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201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502、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202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503、终端设备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可选的,终端设备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具体为:若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成功,则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反之,若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则不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也就是说,只有成功连接WiFi的用户识别卡的用户识别卡标识被记录。
504、终端设备在下一次使用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获取记录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并使用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记录第一次成功进行WiFi连接的用户识别卡标识,以供终端设备第二次进行WiFi连接时,无需用户再次手动选择用户识别卡标识,终端设备自动基于该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进行WiFi连接。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中包括两张SIM卡,SIM卡1和SIM卡2。其中,SIM卡1放置在SIM卡槽1中,SIM卡2放置在SIM卡槽2中,SIM卡1的用户识别卡标识为subid1,SIM卡2的用户识别标识为subid2。终端设备第一次通过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通过subid1对应的SIM卡1进行WiFi连接。终端设备记录该subid1,在终端设备第二次通过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终端设备直接自动使用subid1对应的SIM卡1进行WiFi连接。
可选的,由于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用户识别卡在终端设备中的唯一标识。所以在终端设备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后,即使该用户识别卡在终端设备中的位置发生改变(用户识别卡不在原来的卡槽中,该用户识别卡仍然在终端设备中),仍然可以基于用户识别卡标识,确定出用户识别卡,并基于该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中包括两张SIM卡,SIM卡1和SIM卡2。其中,SIM卡1放置在SIM卡槽1中,SIM卡2放置在SIM卡槽2中,SIM卡1的用户识别卡标识为subid1,SIM卡2的用户识别标识为subid2。第一次终端设备使用subid1对应的SIM卡1进行WiFi连接。在第一次WiFi连接后,将SIM卡1从SIM卡槽1中移动至SIM卡槽2中。在终端设备第二次通过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仍然可以基于记录的subid1,确定出SIM卡1,并基于SIM卡1进行WiFi连接。
通过上述方法,通过记录连接过WiFi的用户识别卡的用户识别卡标识,在再次基于用户识别卡连接WiFi时,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基于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但是如果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不在终端设备中了,再基于记录的用户识别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自动进行WiFi连接,会一直连接失败。所以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从终端设备中移除时,删除记录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中包括两张SIM卡,SIM卡1和SIM卡2。其中,SIM卡1放置在SIM卡槽1中,SIM卡2放置在SIM卡槽2中,SIM卡1的用户识别卡标识为subid1,SIM卡2的用户识别标识为subid2。第一次终端设备使用subid1对应的SIM卡1进行WiFi连接。终端设备记录该subid1。若检测到SIM卡1从终端设备中移除,则删除记录的subid1。
除了上述检测到用户识别卡从终端设备中移除时,删除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还可以是当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存放时间过长时,删除记录的用户识别卡标识。
可选的,终端设备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具体为:终端设备记录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并启动第一定时器;若第一定时器超时,则删除记录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subid1(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时,启动第一定时器,该第一定时器从0开始计时。当该定时器的时间到达24小时后,定时器超时,删除记录的subid1。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WiFi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
601、终端设备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用户识别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终端设备中的用户识别卡。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201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602、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该步骤可参见上述步骤202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603、若终端设备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的连接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则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
其中,提示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的名称。例如,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为SIM卡1,通过SIM卡1进行WiFi连接的连接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则显示的提示信息可以是:SIM卡1连接WiFi失败。该预设的时长可以是开发人员预先设置的。
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后,还包括: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为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以外的任意一个用户识别卡标识。
其中,在通过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后,终端设备自动尝试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例如,终端设备中包括SIM卡1和SIM卡2,SIM卡1的用户识别卡标识为subid1,SIM卡2的用户识别卡标识为subid2。在通过subid1对应的SIM卡1进行WiFi连接失败后,通过subid2对应的SIM卡2进行WiFi连接。
可选的,若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的连接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通过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
其中,若终端设备中还包括第三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则继续尝试通过第三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直至通过终端设备中的某张用户识别卡成功进行WiFi连接,或者尝试了终端设备中的所有的用户识别卡。
终端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处理器,外部存储器接口,内部存储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按键,马达,指示器,摄像头,显示屏,以及SIM卡卡槽等。其中音频模块可以包括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等,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也可称之为基带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是终端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Modem等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耦合,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侧设备以及其他终端通信。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所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
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的软硬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虽然以Android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基于iOS或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终端。
图8是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软件结构采用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以Android系统,Android系统运行在AP上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五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Framework),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硬件抽象层(HAL)以及系统内核层(Kernel)。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APP,应用程序层还可以包括systemUI(系统UI),systemUI用于显示终端设备的界面,如显示SIM卡对应的信号图标、显示通话界面等。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例如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终端设备的通话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电话管理器在图8中通过telephony表示。应用程序框架层还可以包括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无线通信接口层),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可以通过RIL与telephony进行信息交互。
Modem可以包括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层、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 Layer,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前述各层可以是软件模块。Modem可以通过天线与基站进行交互。
此外,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寻呼消息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终端设备,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接口,接口用于接收指令,并传输至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寻呼消息处理方法。其中,芯片系统可以是Modem,或包括Modem的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上述方法可以由一个Modem实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WiFi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所述用户识别卡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终端设备中的用户识别卡;
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卡槽;
所述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包括:
基于预设的卡槽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电话号码;
所述基于用户的选择信息,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出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包括:
基于预设的电话号码与用户识别卡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识别卡标识中确定与所述第一电话号码对应的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在下一次使用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时,获取记录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并使用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从所述终端设备中移除时,删除记录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并启动第一定时器;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删除记录的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的连接时长超过预设的时长,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后,还包括:
通过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对应的用户识别卡进行WiFi连接,所述第二用户识别卡标识为所述终端设备中除第一用户识别卡标识以外的任意一个用户识别卡标识。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066033.1A 2023-08-23 2023-08-23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6782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6033.1A CN116782234B (zh) 2023-08-23 2023-08-23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6033.1A CN116782234B (zh) 2023-08-23 2023-08-23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2234A true CN116782234A (zh) 2023-09-19
CN116782234B CN116782234B (zh) 2023-11-21

Family

ID=8798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6033.1A Active CN116782234B (zh) 2023-08-23 2023-08-23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223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904A (zh) * 2012-03-21 2012-08-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终端中用户识别卡的区分及使用方法
CN103298161A (zh) * 2012-02-23 2013-09-1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其人机界面显示方法
CN105282822A (zh) * 2015-09-15 2016-01-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终端sim卡连接加密热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10284A (zh) * 2016-06-29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17096928A1 (zh) * 2015-12-09 2017-06-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虚拟sim卡的多终端映射系统及方法
CN113596810A (zh) * 2020-04-30 2021-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双卡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2242506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拨号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67901A (zh) * 2022-09-19 2023-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8161A (zh) * 2012-02-23 2013-09-1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及其人机界面显示方法
CN102638904A (zh) * 2012-03-21 2012-08-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终端中用户识别卡的区分及使用方法
CN105282822A (zh) * 2015-09-15 2016-01-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终端sim卡连接加密热点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96928A1 (zh) * 2015-12-09 2017-06-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虚拟sim卡的多终端映射系统及方法
CN106210284A (zh) * 2016-06-29 2016-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3596810A (zh) * 2020-04-30 2021-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双卡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2242506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拨号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67901A (zh) * 2022-09-19 2023-0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运行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2234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58533B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erminal
US1036621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
JP7204792B2 (ja) Wi-fiホットスポット接続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10401687B (zh) 一种配置文件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02602B (zh) 分享图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US2018032397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EP3490304B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ccess point and hotspot, and related products
US10009838B2 (en) Access point conn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WO2019184016A1 (zh) Sim卡鉴权方法及终端
CN112492580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69195B2 (en) Network assisted validation of secure connection to cellular infrastructure
CN113840266A (zh) 蓝牙配对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8010640A1 (zh) 一种基于虚拟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19673A (zh) 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CN115801299B (zh) 元宇宙身份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5761A (zh) 一种选择网络切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82234B (zh) WiFi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357522A (zh) 一种数据的分享方法及装置
WO2019196586A1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1502997B1 (en) Device network mapping obscuration
CN113301542B (zh) 配对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2704390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sharing credentials amongst a plural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24528200A (ja) 情報処理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17040862A (zh) 一种虚拟专用拨号网的接入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72731A (zh) 一种消息验证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