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74507A - 投影仪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74507A
CN116774507A CN202310268013.6A CN202310268013A CN116774507A CN 116774507 A CN116774507 A CN 116774507A CN 202310268013 A CN202310268013 A CN 202310268013A CN 116774507 A CN116774507 A CN 116774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raction element
diffraction
projector
imag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80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高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774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745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Control of light source other than position or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05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image formation, e.g. whereby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or optical aberrations are releva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projection, e.g. combination of mirror and condenser and object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投影仪,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薄型化。投影仪(100)具有: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10),其射出多色且按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图像光(GL);第1衍射元件(21),其对来自显示元件(10)的图像光(GL)进行衍射;以及第2衍射元件(22),其针对在第1衍射元件(21)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的图像光(GL)的角度分离,在通过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的同时射出该图像光。

Description

投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全息元件的小型投影仪。
背景技术
在作为投影仪的一个应用例的电视用的背面投射型显示装置中,已知有利用全息元件的背面投射型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3930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例示的作为投影仪的一个方式的背面投射型显示装置虽然为了实现薄型化而利用全息元件,但由于是电视用的,因此构成为例如包含甚至用于放映出画面的屏幕。因此,即使通过利用全息元件而形成薄型的电视机,认为作为装置整体也希望形成大画面,例如对于进行用于成为可组装到其他设备中的程度的尺寸的装置整体的小型化、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省电化并进行高精细的图像形成,没有充分的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投影仪具有: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其射出多色且按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图像光;第1衍射元件,其对来自显示元件的图像光进行衍射;以及第2衍射元件,其针对在第1衍射元件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的图像光的角度分离,在通过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的同时射出所述图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念性的图。
图2是用于对角度分离的产生及其消除进行说明的概念性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全息元件的制作中的曝光点的概念性的图。
图4是示出投影仪的应用的一例的概念性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念性的侧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念性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念性的图。
标号说明
10:显示元件;20:导光装置;21:第1衍射元件;22:第2衍射元件;21b:蓝色用衍射元件;21g:绿色用衍射元件;21r:红色用衍射元件;22b:蓝色用衍射元件;22g:绿色用衍射元件;22r:红色用衍射元件;23:透光部件;23a、23b:面;100:投影仪;BSb、BSr、BSg:基板;C1:曲线;CA:摄像头;CH:切换机构;CL:天花板;CM:就座部;DD1、DD2:间隔;EL:成分光;GA:眼镜;GG:绿色光;GG1:第1绿色成分;GG2:第2绿色成分;GG3:第3绿色成分;GL:图像光;HM1、HM2:全息材料;HW1-HW3:纵向宽度;L1:距离;LG:眼镜镜片;M:观看者;MD:便携设备;OE1、OE2:物体侧曝光点;OL:光学元件;OP1、OP2:原点;RE1、RE2:参照侧曝光点;RL:返回光;RR:受光部;SC:屏幕;SD1-SD3:光点图;SS:间隔件;WA:壁;WN:窗;WW1-WW3:横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投影仪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的概念性的图,在状态AR1中示出了投影仪100的概念性的侧剖视图,在状态AR2中,作为概念性的立体图示出了通过投影仪100进行向屏幕SC的投射的情形。如图1中的状态AR1所示,投影仪100具有显示元件10和导光装置20。导光装置20具有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
此外,在图1等中,X、Y以及Z是正交坐标系,+Z方向表示显示元件10中的图像光GL的射出方向,表示光轴方向。另外,X方向相当于显示元件10的横向(水平方向),Y方向相当于与横向(水平方向)垂直的纵向(铅直方向)。
显示元件10是自发光型,是在与XY面平行的二维的显示部形成彩色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显示设备。显示元件10例如由有机EL(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无机EL、LED阵列(微型LED阵列:micro LET array)、有机LED、激光器阵列、量子点发光型元件等构成。通过将显示元件10设为能够进行高亮度发光的结构,不需要另外的光源、向光源供给电力的大的电源部等,作为整体能够实现投影仪100的小型且轻量化。如图所示,显示元件10朝向导光装置20、即朝向+Z方向射出多色的图像光GL。在此,作为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10的一例,例如采用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元件。在该情况下,从显示元件10射出的图像光GL按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另外,关于波段,更详细而言,参照图2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导光装置20中,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是反射型的全息元件,如图所示,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对置地配置。作为反射型的全息元件,在此考虑采用体积全息元件,但也可以由其他全息元件构成。
第1衍射元件21对来自显示元件10的图像光GL进行衍射。在第1衍射元件21中衍射后的作为衍射光的图像光GL朝向第2衍射元件22。
第2衍射元件22对经过第1衍射元件21后的图像光GL进行衍射,射出在第2衍射元件22中衍射后的作为衍射光的图像光GL。
如状态AR2所例示的那样,经过第2衍射元件22后的图像光GL朝向屏幕SC射出,形成图像。即,经过第2衍射元件22后的图像光GL作为来自投影仪100的投射光而朝向屏幕SC投射。
另外,在上述一个例子中,在显示元件10、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之间形成有空气层。
如上所述,投影仪100构成为使板状且反射型的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对置地配置,由此能够形成得非常薄。特别是,在上述一个例子中,导光装置20的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是通过针对红色光(R光)、绿色光(G光)和蓝色光(B光)这3钟色光的同时曝光而制成的反射全息元件。即,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分别为单层构造(单片结构)。另外,在图示的一个例子中,对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进行比较,位于光路上游侧的第1衍射元件21比位于光路下游侧的第2衍射元件22小。
另外,在上述一个例子中,在导光装置20对图像光GL进行引导时,通过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的组合,能够防止伴随衍射的颜色分离。特别是,在上述一个例子中,作为显示元件10,采用如有机EL那样射出多色且按每种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图像光GL的显示元件。另外,作为各衍射元件21、22,采用具有折射率分布的体积全息元件。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1个色光中,也有可能产生与波段的宽度对应的颜色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防止到这样的事态为止的颜色分离,实现了高效的光利用。
以下,参照作为图2示出的概念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角度分离的发生及其消除进行说明。另外在此,作为一个例子,对红色光(R光)、绿色光(G光)以及蓝色光(B光)中的、作为代表的绿色光(G光)的情况进行说明。关于其他色光,由于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2中,在状态BR1中示出了表示关于来自显示元件10的图像光GL所包含的绿色光GG的波长特性的图表。在状态BR2中,关于图像光GL中的绿色光GG的成分,按每个波长示出了沿着来自显示元件10的面板中心的主光线的光路。在状态BR3中,针对每个视场角示出了屏幕SC上的光点图。
首先,在状态BR1所示的图表中,横轴表示波长(单位:nm),纵轴表示光的强度,曲线C1表示绿色光(G光)的波长分布。在曲线C1中,峰值波长为520nm,相对于峰值波长的±10nm左右为止为绿色光(G光)的主要成分频带(例如半值宽度)。在此,将作为峰值波长的520nm的成分设为第1绿色成分GG1,将510nm(=520nm-10nm)的成分设为第2绿色成分GG2,将530nm(=520nm+10nm)的成分设为第3绿色成分GG3。关于这些成分,在状态BR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第1绿色成分GG1的光路,用虚线表示第2绿色成分GG2的光路,用双点划线表示第3绿色成分GG3的光路。如状态BR2所示,由于相对于峰值波长的±10nm左右的波长差,在第1衍射元件21中的衍射时,在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之间产生角度分离。与此相对,在第2衍射元件22中,以消除所产生的角度分离的方式进行补偿。即,在经过第2衍射元件22之后,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以平行化或者大致平行化的状态朝向屏幕SC上射出。
关于上述方式,例如在伴随在第1衍射元件21中产生的角度分离的、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间的位置偏移小的情况下,也考虑设为在第2衍射元件22中以平行化的状态朝向屏幕SC投射的方式,但也可能产生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间的位置偏移为某种程度以上那样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在经过了第2衍射元件22之后,绿色光GG成为大致平行化的状态,并且作为包含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的光束整体而稍微会聚地被补偿。即,能够设为使第1衍射元件21与第2衍射元件22的补偿关系从完全的状态稍微错开的方式。
并且,在状态BR2中,示出了沿着来自面板中心的主光线的光路,但对于来自面板中心以外的成分,也能够在进行了同样的补偿的状态下朝向屏幕SC上射出。由此,如状态BR3所示,从构成显示元件10的各像素发出的发散光也在屏幕SC上会聚。具体而言,状态BR3所示的光点图SD1~SD3依次表示经过了下端视场角的光路的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的会聚状态、经过了上端视场角的光路的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的会聚状态、以及经过了中心视场角的光路的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的会聚状态。通过将各光点图SD1~SD3的纵向宽度HW1~HW3、横向宽度WW1~WW3控制在所希望的范围内,能够形成足够高分辨率的图像。另外,在图中的光点图SD1~SD3中,即使存在第1绿色成分GG1~第3绿色成分GG3中的一部分重叠的成分,在图示上也看不到,例如在光点图SD3的中心侧也存在第3绿色成分GG3。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考虑通过根据需要进行关于角度分离补偿的调整,使屏幕SC上的光点图的直径在所希望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第2衍射元件22以使图像光GL在规定位置(屏幕SC上的位置)会聚的方式射出。
以下,参照作为图3示出的概念图,对应该成为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的全息元件的制作进行说明。在此,特别说明该全息元件的制作中的曝光点。
在图3中,状态CR1表示将应成为第1衍射元件21的全息材料HM1中的与第1衍射元件21的中心对应的位置设为原点OP1的情况下的、物体侧曝光点OE1与参照侧曝光点RE1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设原点OP1的YZ坐标为(0,0)时的物体侧曝光点OE1的坐标例如为(0,-3),参照侧曝光点RE1的坐标例如为(800,-600)。另外,假设坐标的1刻度相当于长度1mm。
同样地,状态CR2表示将应成为第2衍射元件22的全息材料HM2中的与第2衍射元件22的中心对应的位置设为原点OP2的情况下的、物体侧曝光点OE2与参照侧曝光点RE2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设原点OP2的YZ坐标为(0,0)时的物体侧曝光点OE2的坐标例如为(-800,600),参照侧曝光点RE2的坐标例如为(0,350)。
另外,关于上述坐标,能够根据结构等而成为各种值,但为了使由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构成的导光装置20作为1个光学系统发挥功能,例如以上述中的物体侧曝光点OE1成为与显示元件10的面板中心对应的位置、参照侧曝光点RE2成为与屏幕SC上的成像位置的中心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设定各点。但是,在设为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从显示元件10的面板位置到第1衍射元件21的距离与从第2衍射元件22到屏幕SC上的投射位置的距离的相对差容易变大。因此,未必需要使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的衍射作用严格地对应,也可以如已述那样,根据伴随角度分离的位置偏移,适当地进行关于聚光程度的一些调整。
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能够形成为非常薄型、小型的投影仪。例如,能够将从图1所示的显示元件10的光射出面到第1衍射元件21的光入射面在Z方向上的距离L1设为2~3mm左右。因此,例如图4的状态CR1所例示的那样,能够设为如下方式:在搭载有照摄像头CA等各种设备的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薄型的便携设备MD内,进一步组装投影仪100,从设置于便携设备MD的窗WN进行图像投影。另外,如图4的状态CR2所例示的那样,在观察者或者佩戴者US佩戴的眼镜GA中,能够容易地设置投影仪100,能够设为在观察者或者佩戴者US的视线前方的实际空间进行图像投影这样的方式。并且,通过增加能够将来自投影仪100的图像投影投射到眼镜GA的眼镜镜片LG的切换机构CH,眼镜GA能够构成为头戴式显示器。另外,如图4的状态CR3所例示的那样,投影仪100的设置的自由度相对于观看者M扩大,设置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地将投影仪100设置于观看者M的就座部CM、天花板CL,观看者M能够将壁WA的壁面作为屏幕SC来观看图像。另外,就座部CM也可以是汽车的驾驶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具有: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10,其射出多色且按照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图像光GL;第1衍射元件21,其对来自显示元件10的图像光GL进行衍射;以及第2衍射元件22,其针对在第1衍射元件21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的图像光GL的角度分离,在通过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的同时射出该图像光GL。在上述投影仪100中,通过利用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的衍射对由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10射出的多色的图像光GL进行引导并射出,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特别是能够实现薄型化。另外,在上述中,作为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10,采用将按照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成分作为图像光GL射出的元件,即使在第1衍射元件21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角度分离,也通过第2衍射元件22中的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并射出该图像光GL。由此,能够在实现省电化的同时射出高亮度的图像光。并且,通过使图像投射中的投射面上的聚光状态适当,还能够形成高精细的图像。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对第2实施方式的投影仪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说明一个例子的概念性的侧剖视图,是与图1中的状态AR1所示的侧剖视图对应的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光装置20中设置有板状的透明部件即透光部件23(Z方向上的厚度为距离L1)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在第1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投影仪100中,例如图1的状态AR1所示,成为在显示元件10、第1衍射元件21以及第2衍射元件22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的状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透光部件23。即,在距离L1为Z方向上的厚度的板状的透光部件23的规定部位粘贴显示元件10、第1衍射元件21以及第2衍射元件22,图像光GL在透光部件23的内部被引导。对投影仪100的制作工序说明更具体的一个例子,首先,在应成为透光部件23的透明板中的一个面23a上粘接显示元件10。接着,在与面23a对置的另一个面23b上粘贴第1衍射元件21。并且,在粘贴有显示元件10的面23a中的显示元件10的上方侧(+Y侧)粘贴第2衍射元件22。由此,该透明板作为上述那样的透光部件23发挥功能。另外,在该情况下,由第2衍射元件22衍射的光在透光部件23的面23b中的与第2衍射元件22对置的范围内折射而射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中,也能够一边进行与衍射时的角度分离对应的角度补偿一边射出图像光GL,实现省电化并且射出高亮度的图像光GL,进而,能够进行高精细的图像形成。进而,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光装置20中,通过在如透光部件23那样薄的板上粘贴各部分来进行定位,能够实现精度良好的安装。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6对第3实施方式的投影仪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说明一个例子的概念性的侧剖视图,是与图1中的状态AR1所示的侧剖视图等对应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衍射元件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等的情况不同。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分别为3层构造(3片结构)。即,第1衍射元件21具有蓝色用衍射元件21b、红色用衍射元件21r和绿色用衍射元件21g,第2衍射元件22具有蓝色用衍射元件22b、红色用衍射元件22r和绿色用衍射元件22g。另外,在局部放大图中,仅概念性地示出了第1衍射元件21的结构的详细情况,但第2衍射元件22也具有与第1衍射元件21相同的结构,从而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和说明。
以下,参照图6,对第1衍射元件21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第1衍射元件21成为蓝色用衍射元件21b、红色用衍射元件21r和绿色用衍射元件21g在Z方向上层叠的3层构造(3片结构)。即,蓝色用衍射元件21b对于构成来自显示元件10的图像光GL的具有规定的波段的3色光中的蓝色光(B光)的成分显示衍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其他颜色的光不作用而使其透过。同样地,红色用衍射元件21r仅对红色光(R光)的成分显示衍射作用,绿色用衍射元件21g仅对绿色光(G光)的成分显示衍射作用。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各色光的利用效率。
与各波长对应的蓝色用衍射元件21b、红色用衍射元件21r及绿色用衍射元件21g分别具有20~40μm左右的厚度,粘贴于透光性的树脂制或玻璃制的基板BSb、BSr、BSg而构成。此外,考虑将该基板BSb、BSr、BSg的厚度设为0.3mm左右,但也可以设为更薄的结构。粘贴于该基板BSb、BSr、BSg的各衍射元件21b、21r、21g隔开50μm左右的间隔(间隙)DD1、DD2而被固定。该间隔DD1、DD2通过在各衍射元件21b、21r、21g中的不显示光学作用的周边部分安装间隔件SS来确保。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隔DD1、DD2,在3层构造的层间形成空气层AL,能够避免基板BSb等中的意料之外的全反射的发生。另外,通过成为上述那样的厚度,即使第1衍射元件21、第2衍射元件22成为3层构造,作为装置整体,也能够在Z方向上维持某种程度的薄度。
另外,在图示的第1衍射元件21、第2衍射元件22中,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分别配置蓝色用、红色用以及绿色用的衍射元件,但配置的顺序不限于此,能够设为各种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中,通过一边进行与衍射时的角度分离对应的角度补偿一边射出图像光GL,也能够实现省电化并且射出高亮度的图像光GL,进而,能够进行高精细的图像形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衍射元件21和第2衍射元件22设置有与各色光对应的衍射元件,即,是与图像光GL中的作为第1色光波段的蓝色光(B光)的成分、作为第2色光波段的红色光(R光)的成分和作为第3色光波段的绿色光(G光)的成分分别对应的3层构造,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进而,在上述3层构造中,通过在各层间设置空气层AL,能够避免各色光的意料之外的全反射的发生,能够使图像投射良好。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7对第4实施方式的投影仪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说明一个例子的概念性的侧剖视图,是与图1中的状态AR1所示的侧剖视图等对应的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方面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显示元件10将透过第1衍射元件21的透过波长的成分光EL作为图像光GL以外的成分向屏幕SC投射,并且设置有接收该成分光中的来自屏幕SC的返回光RL的受光部RR。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衍射元件21对于例如紫外光、红外光这样的图像光GL以外的成分(特定波段的可见光以外的成分)不显示衍射作用,而使它们透过。在该情况下,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例如使作为成分光EL的、红外光的波段成分的光从显示元件10射出,另一方面,由能够检测成分光EL所包含的波段的成分的光检测器等构成受光部RR,以受光部RR的受光面与显示元件10的光射出面对齐的方式分开配置。此外,关于从显示元件10射出的成分光EL,例如考虑在显示元件10中的面板内配置红外光阵列等这样的方法。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成分光EL(红外光)作为感测光朝向投影仪100的前方(+Z方向)照射,能够进行屏幕SC的位置检测,进而能够进行投射面形状的感测。另外,在图示的一个例子中,设置有用于对返回光RL进行会聚的光学元件OL,但关于光学元件OL,除了透镜以外,还能够采用衍射元件等各种方式的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一边进行与衍射时的角度分离对应的角度补偿一边射出图像光GL,实现省电化并且射出高亮度的图像光,进而,能够进行高精细的图像形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元件10除了图像光GL之外,还射出透过第1衍射元件21的透过波长的成分光EL,在接收透过波长的成分光EL的受光部RR中,通过检测返回光RL,能够进行感测。感测技术的应用对于图4的状态CR1所例示的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的便携设备MD等特别有效,能够实现基于便携设备MD等的投射图像的高品质化。
[其他变形例]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中,作为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10,使用了包含有机EL元件、微型LED阵列等的显示元件,但也能够代替它们而应用于使用了激光光源等的显示元件。例如,作为激光光源,在因温度差等而可能产生发生波段的误差等的情况下,想到构成为还考虑该误差来进行与角度分离对应的衍射。
另外,在由有机EL元件、微型LED阵列等构成显示元件10时,也可以利用微透镜阵列等来调整要射出的图像光GL的方向。
另外,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也能够设为在没有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的结构。例如,关于作为第3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而例示的结构,也可以考虑具有第2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透光部件23的结构。
另外,还能够采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0作为构成平视显示器的投影仪。
具体的方式中的投影仪具有: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其射出多色且按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图像光;第1衍射元件,其对来自显示元件的图像光进行衍射;以及第2衍射元件,其针对在第1衍射元件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的图像光的角度分离,在通过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的同时射出该图像光。
在上述投影仪中,通过利用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的衍射对由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射出的多色的图像光进行引导并射出,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另外,在上述中,作为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采用将按照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成分作为图像光射出的显示元件,即使在第1衍射元件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角度分离,也通过第2衍射元件中的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并射出该图像光。由此,能够在实现省电化的同时射出高亮度的图像光。并且,通过使图像投射中的投射面上的聚光状态适当,还能够形成高精细的图像。
在具体的方面中,第2衍射元件使图像光以在规定位置会聚的方式射出。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所需足够精度的图像形成。
在具体的方面中,具有透光部件,显示元件、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被粘贴于所述透光部件,透光部件在内部对图像光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通过在透光部件上粘贴显示元件等各部分来进行定位,能够实现精度良好的安装。
在具体的方面中,在显示元件、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之间形成空气层。在该情况下,能够设为更简易的结构,并且能够避免或抑制在导光时发生意料之外的全反射等。
在具体的方面中,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为单层构造。在该情况下,能够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在具体的方面中,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为与图像光中的第1色光波段、第2色光波段以及第3色光波段分别对应的3层构造。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适于每种色光的衍射,从而实现高效的光利用。
在具体的方面中,在3层构造中,在各层间设置空气层。在该情况下,在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的内部,能够避免或抑制意料之外的全反射的发生。
在具体的方面中,第1衍射元件和第2衍射元件由体积全息元件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产生预期的衍射作用。
在具体的方面中,第1衍射元件比第2衍射元件小。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在具体的方面中,显示元件除了射出图像光之外,还射出透过第1衍射元件的透过波长的成分光,具有受光部,所述受光部接收透过波长的成分光。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用于进行屏幕的位置检测、投射面形状的掌握的感测。
在具体的方面中,显示元件包含有机EL元件和微型LED阵列中的任意一个。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实现低电力化的同时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确保稳定的光量。

Claims (11)

1.一种投影仪,其中,该投影仪具有:
自发光型的显示元件,其射出多色且按每个色光具有规定的波段的图像光;
第1衍射元件,其对来自所述显示元件的所述图像光进行衍射;以及
第2衍射元件,其针对在所述第1衍射元件中的衍射时对应于各色光的波段而产生的所述图像光的角度分离,在通过衍射对所述角度分离进行角度补偿的同时射出所述图像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2衍射元件使所述图像光以在规定位置会聚的方式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该投影仪具有透光部件,所述显示元件、所述第1衍射元件和所述第2衍射元件被粘贴于所述透光部件,所述透光部件在内部对所述图像光进行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在所述显示元件、所述第1衍射元件和所述第2衍射元件之间形成空气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1衍射元件和所述第2衍射元件为单层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1衍射元件和所述第2衍射元件为与所述图像光中的第1色光波段、第2色光波段以及第3色光波段分别对应的3层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在所述3层构造中,在各层间设置空气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1衍射元件和所述第2衍射元件由体积全息元件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第1衍射元件比所述第2衍射元件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显示元件除了射出所述图像光之外,还射出透过所述第1衍射元件的透过波长的成分光,
该投影仪具有受光部,所述受光部接收所述透过波长的成分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仪,其中,
所述显示元件包含有机EL元件和微型LED阵列中的任意一个。
CN202310268013.6A 2022-03-17 2023-03-15 投影仪 Pending CN1167745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2278 2022-03-17
JP2022042278A JP2023136549A (ja) 2022-03-17 2022-03-17 プロジェクタ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74507A true CN116774507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8013.6A Pending CN116774507A (zh) 2022-03-17 2023-03-15 投影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6912A1 (zh)
JP (1) JP2023136549A (zh)
CN (1) CN11677450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6549A (ja) 2023-09-29
US20230296912A1 (en) 2023-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8927B (zh) 光学装置
US8888300B2 (en) Illumination unit having at least two solid state light sources in the same wavelength band
US9310033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7936519B2 (en) Head mounted display
TWI547718B (zh) 投影機及其應用
US8616706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projection display, and direct-view display
US8810752B2 (en) Thin backlight syste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624799B2 (en) Illumination unit, projection display unit, and direct view display unit
CN102124407A (zh) 具有成像光源模块的投影系统
US7556413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projector
US20080186547A1 (en)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P2587806B1 (en) Illumination unit, projection display unit, and direct view display unit
US7872219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plural color light sources and first and second integrators
KR20100052505A (ko) 이미지를 영사하기 위한 이미징 장치
US10793003B2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JP2022533788A (ja) 照明配置構造体、光誘導配置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らに関する方法
CN112802403A (zh) 基于Micro LED的微投影光引擎及其方法和近眼显示设备
US20220086407A1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20070035704A1 (en) Proj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jector
US20070091270A1 (en) Projector
CN116774507A (zh) 投影仪
US11204544B2 (en) Projector
CN114442325A (zh) 一种基于自发光显示芯片和光波导的光学显示系统
KR20100081194A (ko) 조명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투사영 조명장치
US11460764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