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0744B -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0744B
CN116760744B CN202311043539.0A CN202311043539A CN116760744B CN 116760744 B CN116760744 B CN 116760744B CN 202311043539 A CN202311043539 A CN 202311043539A CN 116760744 B CN116760744 B CN 1167607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ol
data message
target
data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35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60744A (zh
Inventor
杨斌彬
杨小军
刘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35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0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0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0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60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0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6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using flow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将与目标标记池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标记池确定为对应的参考标记池,通过设定距离范围,使得确定出的参考标记池中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不会再发生变化,此时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则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没有被接收到,即发生了丢包;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避免了数据报文乱序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在数据报文乱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便捷准确的丢包统计。

Description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丢包统计方法需要按照顺序对数据报文进行发送与接收,即要求数据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严格保序的。然而,在网络传输中,由于设备性能限制、服务质量、等价路由以及网络拥塞等问题的影响,使得数据报文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乱序的情况,即顺序发出的数据报文没有顺序到达,该情况会导致相关技术中的丢包统计方法无法进行正确的丢包统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在出现数据报文乱序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正确的丢包统计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丢包统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当前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与所述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所述参考标记池中任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所述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
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
可选的,所述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包括:
依据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确定已部署的与所述数据流匹配的目标标记池组;所述目标标记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标记池;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可选的,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包括:
从所述数据报文中解析出所述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记池;
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
可选的,所述数据特征为数据报文序号Seq;
所述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包括: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标记池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所述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将所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目标位置上更新后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比更新前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大设定值。
可选的,所述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包括: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以及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位置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中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的,在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之前,进一步包括:
检查当前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与上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的步骤,如果一致,则结束针对当前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可选的,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所述初始值。
可选的,所述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Y依赖于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报文接收速率S设置;
其中,若S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V1,则所述Y为第一值;
若S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V2,则所述Y为第二值;
若S大于V1且小于V2,则依据所述第一值、第二值、第二预设速率V2以及数据报文接收速率S确定所述Y;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速率V1小于第二预设速率V2。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丢包统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作为数据报文的入节点,在识别出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时,在所述数据报文添加字段;所述字段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数据报文的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丢包统计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当前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与所述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所述参考标记池中任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所述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确定已部署的与所述数据流匹配的目标标记池组;所述目标标记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标记池;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数据报文中解析出所述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记池;
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数据特征为数据报文序号Seq;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标记池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所述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将所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目标位置上更新后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比更新前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大设定值;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以及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位置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中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
和/或,在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之前,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检查当前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与上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的步骤,如果一致,则结束针对当前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和/或,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之后,所述统计单元还用于:
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所述初始值;
和/或,所述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Y依赖于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报文接收速率S设置;
其中,若S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V1,则所述Y为第一值;
若S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V2,则所述Y为第二值;
若S大于V1且小于V2,则依据所述第一值、第二值、第二预设速率V2以及数据报文接收速率S确定所述Y;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速率V1小于第二预设速率V2。
根据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丢包统计装置,该装置作为数据报文的入节点,在识别出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时,在所述数据报文添加字段;所述字段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数据报文的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将与目标标记池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标记池确定为对应的参考标记池,通过设定距离范围,使得确定出的参考标记池中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不会再发生变化,此时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则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没有被接收到,即发生了丢包;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避免了数据报文乱序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在数据报文乱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便捷准确的丢包统计。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丢包统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统计标识字段在数据报文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统计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记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记池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记池举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丢包统计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统计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丢包统计方法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中该网络设备作为数据报文的入节点,能够识别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识别出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时,在数据报文添加丢包统计标识字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实现对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进行丢包统计,发送端可以对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从特定位置开始的多个连续数据进行修改,这些数据由多个字段组成。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特定位置可以是位于数据报文末尾的由用户设定的连续多个字节,比如可以取数据报文末尾的填充字段中连续16个字节作为上述特定位置,对该特定位置开始的连续数据进行修改。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一种新增丢包统计标识字段在数据报文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报文中添加的丢包统计标识字段可以包括:
1)标识字段,记为Magic,该字段为固定值,用于指示需要进行统计的数据报文,以在检测到Magic字段后,开始进行丢包统计流程。
2)数据流编号字段,记为Sid,用于标识不同的数据流。其中每一个数据流对应一个丢包统计器,即每个Sid对应一个丢包统计器。
3)数据报文序号字段,记为Seq,用于区别同一数据流中的不同数据报文,初始值为0,每发送一个数据报文,该字段自增1,当增加至该值溢出时,又从初始值0开始递增。
4)校验和修正字段,记为CRC,用于使得数据报文在添加字段之后的校验和保持与原始数据报文一致,避免该数据报文出现因校验和检验不一致而无法进行传输的问题。
至此,完成图2所示新增丢包统计标识字段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的新增字段位置与内容仅是一种示例性的表示,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将上述添加了丢包统计标识字段后的数据报文顺序发送至网络设备,由于设备性能限制、服务质量、等价路由以及网络拥塞等问题的影响,数据报文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乱序的情况。
至此,完成图1中发送端丢包统计方法实现流程图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端通过将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报文添加丢包统计标识字段后发送至网络设备,以使得网络设备能够依据添加的丢包统计标识字段实现发生乱序情况下的丢包统计的计算。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统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本申请提出的丢包统计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
作为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一般是指数据报文的目的端,比如数据报文所携带的目的IP地址所对应的设备;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接收到该数据报文的任一节点比如中间节点,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内存中预先配置了多个标记池,预先配置过程将于后文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对本实施例中提出的标记池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记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标记池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记录池401,该记录池的容量即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为Y,记录池中每个位置对应一个数据报文,而该位置上的数值表示该数据报文被接收的次数。其中,Y的值可以根据数据报文的乱序程度来确定,作为一个实施例,数据报文的乱序程度越大,Y的取值也越大。作为一个实施例,为了观察直观便于统计,记录池中每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初始值可以设置为0。其中,记录池中每个位置也具有位置标识,用于标识该位置对应本记录池中的第几个位置,作为一个实施例,记录池中位置标识的起始值可以为0,即记录池第一个位置的位置标识为0。
标记池状态402,为区分标记池中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是否被更新,需要对标记池添加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标记池中的标记池状态栏中只会显示两个值,其中一个对应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的状态,另一个对应标记池中的所有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均未被更新,即标记池中的所有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均为预设的初始值的情况。
作为一个实施例,对于处于上述第一种状态的标记池,标记池状态栏中的标识为1,而对于处于上述第二种状态的标记池,标记池状态栏中的标识为0。
累计丢包数403,用于指示通过本标记池累计统计出的丢包数量,一个标记池组的各标记池的累计丢包数量相加就是该数据流的丢包数量。其中,在进行一次丢包统计之后会将标记池中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恢复为初始值,但此时累计丢包数不会恢复为初始值。
标记池标识404,用于标识不同的标记池。作为一个实施例,一般从0开始标记,即标记池0、标记池1、标记池2等。
至此完成图4对标记池结构的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示出的标记池的具体结构仅为示例性,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继续步骤301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
依据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确定已部署的与所述数据流匹配的目标标记池组;所述目标标记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标记池;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在电子设备的内存中为每一数据流都部署了对应的目标标记池组,即每一数据流与目标标记池组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各数据流中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流标识Sid可以直接找到该数据流对应的目标标记池组。
其中,每个标记池组包含多个标记池,标记池的数量为X,X的选取可以根据数据报文乱序的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若数据报文乱序程度越大,所需要的标记池数量就越多,标记池数量X一般不小于4,对应一个不稳定状态池,两个次稳定状态池与一个稳定状态池的情况,其中,各状态所代表的含义将于后文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进行标记池预先配置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用于测试场景,用户可以将测试配置下发,该测试配置包括此次测试的数据流中的数据报文的发送速率以及发送的数据流数量,在下发配置阶段会与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口进行通信,并会在网络设备的内存中开辟一段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中预设了与需要测试的各数据流分别对应的多个标记池,此时各数据流分别对应的目标标记池组中的多个标记池均为默认配置。在正式的测试数据报文发送之前,发送端会发送一定数量的调试数据报文,该调试数据报文的传输速率与正式的测试数据报文相同,接收端在接收到上述调试数据报文后对调试数据报文的乱序程度进行分析,通过调试数据报文的乱序程度来修正各数据流分别对应的目标标记池组中的多个标记池的配置。在修正配置之后,发送正式的测试数据报文进行丢包统计。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配置标记池时,还可以预设距离D以及相邻两标记池之间的距离d,该距离D表示同一数据流中连续接收的两个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所在的标记池之间的最大距离,显然D不小于d。该距离D可以由数据报文乱序程度来确定,一般来说,若数据报文乱序程度越大,该距离D的选取也越大。
作为一个实施例,由于数据报文乱序的情况存在,故在接收到一个数据报文时,接收的下一个数据报文可能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的数据报文序号差距较大,故下一个接收的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可能与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不在同一个标记池中,一般的数据报文乱序程度不会太大,下一个接收的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通常最远只会落在与当前标记池相邻的标记池内,此时连续接收的两个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最大相距的标记池的距离即为相邻标记池之间的距离,若相邻两标记池之间的距离d为1,则此时D取值也为1。
基于上述预设距离D的设置,为了后续的描述更加便捷,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定义以标识记池状态:
1)不稳定状态,用于标识本次标记操作直接关联的目标标记池。
2)次稳定状态,用于标识与本次标记操作的标记池的距离小于等于D的标记池。
3)稳定状态,用于标识与本次标记操作的标记池的距离大于D的标记池。其中,基于2)中次稳定状态的描述,距离不稳定状态标记池的距离比次稳定状态标记池更远的标记池为稳定状态的标记池,稳定状态的标记池中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经不会变化,在稳定状态的标记池中未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可以被认为是丢包。
4)待标记状态,用于标识曾经执行过标记操作,现在标记池中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经恢复初始值的标记池,待标记状态的标记池只会将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经恢复初始值,而不会将累计丢包数恢复初始值。
5)未标记状态,用于标识完全未执行过标记操作的标记池。
其中,该分类方法中不稳定状态、次稳定状态与稳定状态是互不相容的,这三种状态不会在同一个标记池上同时出现;而待标记状态与未标记状态可能与次稳定状态或稳定状态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标记池上。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第一个数据报文传输至接收端时,该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所在的标记池为不稳定状态,而与该不稳定状态的标记池相邻的标记池为次稳定状态的标记池,同时由于与该不稳定状态的标记池相邻的标记池也完全未执行过标记操作,也是未标记状态的标记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定义以上的标记池状态是为了对本申请提出的方案进行更为便捷的描述,其与上述“标记池状态”中提出的两种状态并无直接联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下文中为了便捷地描述标记池的位置与属性,会使用上文中定义的五种标记池状态,而这五种标记池状态的定义并非是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所必须的,仅是为了便于表述。
下面继续对步骤301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
从数据报文中解析出所述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记池;
依据数据特征,从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
其中,上述数据特征是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获取的,可选的,该数据特征可以是数据报文序号Seq;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标记池标识;并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所述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具体方法可以是:
计算目标标记池标识;其中,X表示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Y表示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
确定该目标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为目标标记池。
作为一个实施例,若标记池数量X为10,记录池容量Y为8,则当数据报文序号字段为26的数据报文被第一次接收时,目标标记池标识为26除以8的结果向下取整后与再除以10取余数的值,即目标标记池为标记池标识为3的标记池。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将所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目标位置上更新后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比更新前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大设定值。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以及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位置标识;并将所述目标标记池中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
具体方法可以是:
计算目标标记池中目标位置标识;其中,Y表示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目标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为目标位置。
作为一个实施例,若标记池数量X为10,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Y为8,则当数据报文序号字段为26的数据报文被第一次接收时;目标标记池中目标位置标识为26除以8的余数,即目标标记池中目标位置标识为2。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讲,标记池标识与与位置标识都是从0开始的,即上述计算出的标识为3的标记池实际上是第4个标记池,位置标识为2的位置实际上是标记池中的第3个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目标位置之后,对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增加设定值,该操作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已被接收一次。作为一个实施例,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初始值一般设置为0,增加的设定值一般为1。
至此结束步骤301的描述,继续执行步骤302。
步骤302,依据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
在本实施例中,依据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参考标记池与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
作为一个实施例,以标记池从左到右排布为例,在本实施例中,从目标标记池组中选择参考标记池的具体方法可以是:
选择与目标标记池左侧距离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标记池作为所述参考标记池。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标记池与目标标记池左侧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即选择目标标记池左侧的处于稳定状态的标记池作为参考标记池,故第一阈值应不小于表示连续接收的两个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所在的标记池之间的最大距离D,同时由于标记池是循环使用的,第二阈值应大于第一阈值且不大于相邻两标记池之间的距离d的X-1倍,其中X为前文所述的标记池数量。此处确定出的标记池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便于理解,作为一个实施例,图5示出了一示例性的标记池排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创建标记池的数量X为5,即标记池0至标记池4,相邻两标记池间的距离d设置为1,同时距离D也设置为1,标记池是循环使用的,即在标记池4中的记录池的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被接收完之后,后续的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为标记池0中的位置。
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目标标记池为标记池3,此时第一阈值的取值应不小于D,图5中第一阈值取值为2,此时第二阈值取值应大于第一阈值且不大于d的X-1倍,即大于2且不大于4,若第二阈值大于4,则在选取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的标记池时可能会选到标记池4,而标记池4从右侧看与标记池3距离为1,为次稳定状态,此时不符合处于稳定状态的要求,故此时第二阈值取值不大于4。若第二阈值取3,则此次操作确定的参考标记池为标记池1;若第二阈值取4,则此次操作确定出的标记池为标记池1和标记池0。
至此结束对图5的描述。下面继续描述步骤302。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依据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之前,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
检查当前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与上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依据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的步骤,如果一致,则结束针对当前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其中,在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与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不一致时,说明接收到的上一个数据报文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不在同一个标记池内,此时认为存在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参考标记池。
换言之,仍以上述图5的标记池排布方式为例,在两次操作标记池标识不一致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标记池由上次操作的标记池变为了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而上次操作的标记池由不稳定状态变为了次稳定状态,此时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的左右两端必然都会产生新的变为稳定状态的标记池。由于在数据报文传输过程中,即使部分数据报文出现乱序的情况,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报文序号字段Seq在整体上来看依然是由小到大的,故此时右侧的稳定状态的标记池大概率还没有被标记或只有很少一部分位置被标记,其标记池中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还没有被接受到,而在目标标记池左侧的处于稳定状态的标记池已经接收到了全部数据报文,此时上述在目标标记池左侧处于稳定状态的标记池中未被更新的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即被认为丢包。
同时,在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与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不一致时,将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作为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以使得在下次操作时将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作为“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出与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标记池后,需要确定上述标记池中是否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若是,即上述标记池中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不全为零,则确定该标记池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参考标记池。最终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参考标记池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若标记池中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全为零,则说明该标记池还未进行过标记或是已经进行过丢包统计,此时对其进行丢包统计已无意义。
作为一个实施例,仍以图5示出的标记池排布示意图为例,创建标记池的数量X为5,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为标记池3,此时若取第一阈值为2,取第二阈值为4,则此次操作确定的备选标记池为标记池1和标记池0,此时确定标记池1和标记池0中是否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若标记池1和标记池0均处于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的状态,则标记池1和标记池0均为需要进行丢包计算的参考标记池;若标记池0处于所有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均未被更新的状态,标记池1处于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的状态,则标记池1为最终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参考标记池;若标记池1和标记池0均处于所有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均未被更新的状态,则确定此次操作后没有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参考标记池。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标记池由左到右的排布方式仅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本申请中标记池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是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或是从下至上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至此结束步骤302的描述,继续执行步骤303。
步骤303,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所述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符合条件的参考标记池中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初始值,则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没有被接收到,此时认为该数据报文已经丢包,该数据报文对应的标记池中的位置即为参考位置,该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出现次数即为该标记池的累计丢包数。
步骤304,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一次累计丢包数统计之后,将各标记池的累计丢包数相加,即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总丢包数。
可选的,在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之后,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
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初始值。
其中,进行一次丢包统计之后,将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初始值,使得该标记池的丢包次数不会被重复统计,同时由于标记池是循环使用的,确保下一次该标记池中的位置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被更新时能够进行正确的丢包统计。需要注意的是,此步骤只会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初始值,而各标记池的累计丢包次数是不会清零的,便于循环使用后直观了解该标记池的累计丢包次数。
至此结束对步骤304的描述,本实施例实现了在数据报文乱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丢包统计。
在本实施例中,随着网络接口的发展,接口速率也越来越高,最高接口速率可以达到上百Gbit级别,相应的受限于硬件性能的限制,使用单线程的处理方式无法处理如此大量的数据。在多线并发计算往往需要考虑到关键数据的读写安全,以及并发性能影响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之前,可以对参考标记池进行加锁操作;
若加锁成功,则继续执行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的步骤;若加锁失败,则结束对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其中,加锁成功表示目前没有其他线程正在对该标记池进行计算,此时可以进行丢包统计,若枷锁失败表示目前有线程正在对该标记池进行运算,此时无法进行丢包统计。
对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可知,触发一次有效的丢包统计,才能得到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丢包统计,此时的标记池情况为:1个当前标记池,D/d个次稳定标记池,1个稳定标记池。即未发生丢包的情况下,此时的发送端至少需要发送Z=1+D/d*Y+Y个数据报文才能触发一次有效计算。其中,如上文所述,d表示相邻两标记池之间的距离,D表示同一数据流中连续接收的两个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所在的标记池之间的最大距离,Y表示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
对于传输速率较大的数据报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送Z个数据报文;但对于传输速率小的数据报文,发送Z个数据报文需要很长的时间。
为了使得传输速率较小的数据流也能及时进行丢包统计,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确定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Y:
确定数据流中数据报文的接收速率S;若S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率V1,则Y为第一值;若S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速率V2,则Y为第二值;若S大于V1且小于V2,则依据第一值、第二值、第二预设速率V2以及数据报文接收速率S确定Y;其中,第一预设速率V1小于第二预设速率V2。
具体地,若S大于V1且小于V2,Y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作为一个实施例,若标记池中记录池的默认容量为Y,最大容量为16Y,最小容量为Y/16;单次容量增加或减少的单位为1/16Y;记录池中要有元素,Y的值最小为16,即最小容量为1,当S小于等于16时,容量对应取到Y/16;当S大于等于160000时,容量对应取到16Y;S处于二者之间时,容量的计算关系为
至此,结束对图3中丢包统计方法的实现流程图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将与目标标记池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的标记池确定为对应的参考标记池,通过设定距离范围,使得确定出的参考标记池中各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不会再发生变化,此时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则表示该位置对应的数据报文没有被接收到,即发生了丢包;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避免了数据报文乱序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在数据报文乱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便捷准确的丢包统计。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出的丢包统计方法。
作为一个实施例,假设在接收到Seq为29的数据报文时,依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获取的Seq字段确定到目前为止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不存在乱序的情况,此时只需将接收到的最后一个数据报文的Seq(即29)与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数量作差再加1即可得到当前的丢包数量,若此时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数量为28,则当前丢包数量为29-28+1=2。
作为一个实施例,假设经过修正配置后的标记池如图6所示。请参考图6,图6为一示例性的标记池举例示意图,其中,标记池的数量X为5,其标识分别为0至4,对应标记池0至标记池4;相邻两标记池之间的距离d为1;连续接收的两个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所在的标记池之间的最大距离D也为1;标记池循环使用;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Y为25;记录池包含的位置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初始值为0;第一阈值取1,第二阈值取3。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端开始接收数据报文后,会首先从标记池0开始更新,经过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易知,至少有三个标记池中存在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更新时,才会开始进行丢包计算,即标记池0、标记池1中的位置首次更新时,不存在需要进行丢包计算的参考标记池。此外,容易理解的是,在标记池2中的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首次更新时,即对标记池0进行丢包统计,统计后的结果如图6所示,标记池0累计丢包数为1,同理在标记池3中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首次更新时,即对标记池1进行丢包统计,标记池1累计丢包数为3。
在本实施例中,若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携带的Seq为101,则该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为,即该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为标记池4;该数据报文在目标标记池的记录池中对应的目标位置标识为。则该数据报文对应的是标记池4的记录池中位置标识为1的位置,由于标识是从0开始,即该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是标记池4的记录池中第2个位置,即图5中标记池4第一行第二列所示出的位置,将该位置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又初始值0更新至1。
在本实施例中,若上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携带的Seq为98,则该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为,即该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为标记池3;该数据报文在目标标记池中对应的目标位置标识为。由此可知,该数据报文对应的是标记池3的记录池中标识为23的位置,即该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是标记池3的记录池中第24个位置,即图6中标记池3第五行第四列所示出的位置。
此时,由于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与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不一致,将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作为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保存;即的值保存为4。此时,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左侧距离大于1且小于3的标记池作为备选的参考标记池,即此时的标记池2为备选的参考标记池,根据图5中标记池2中各位置接收数据报文次数,显然标记池2此时处于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的状态;则确定标记池2为需要进行丢包计算的参考标记池。
进一步地,统计目标标记池中的位置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初始值0的位置数量,如图6所示,标记池2中有4个位置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0,则此时标记池2标记池的累计丢包数为4。
在本实施例中,若接收端继续接收数据报文,接收到的下一个数据报文携带的Seq为92,则该数据报文对应的标记池标识为,即该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为标记池3;该数据报文在对应标记池的记录池中对应的目标位置标识为/>。由此可知,该数据报文对应的位置是标记池3的记录池中标识为17的位置,即该数据报文对应位置是标记池3的记录池中第18个位置,即图6中标记池3第四行第三列所示出的位置。
此时,由于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与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标识不一致,将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作为上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即此时的值为3。此时,本次操作的目标标记池左侧距离大于1且小于3的标记池作为备选的参考标记池,即此时的标记池1为备选的参考标记池,根据图5中标记池1中各位置接收数据报文次数,显然标记池1此时处于所有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均未被更新的状态;则确定此时无需对标记池1进行丢包计算。
进一步地,统计此时该数据流的总丢包数量,总丢包数量即为该数据流对应的各标记池中累计丢包数之和,此时图6中的数据流总丢包数量为1+3+4=7。
至此,完成图6具体实施例的介绍。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7,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内存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终端交互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施例示出的发送端丢包统计装置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具体地,该装置作为数据报文的入节点,在识别出上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时,在上述数据报文添加丢包统计标识字段;上述字段用于指示接收到上述数据报文的网络设备执行如图3所示的方法步骤。
请参考图9,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丢包统计装置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丢包统计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901以及统计单元902。具体地,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901,用于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为当前接收的当前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与所述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所述参考标记池中任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统计单元902,用于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所述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901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确定已部署的与所述数据流匹配的目标标记池组;所述目标标记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标记池;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901具体用于:
从所述数据报文中解析出所述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所述数据特征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记池;
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数据特征为数据报文序号Seq;
所述确定单元901具体用于: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标记池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所述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901还用于:
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将所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目标位置上更新后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比更新前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大设定值;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901具体用于: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以及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位置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中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
和/或,在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之前,所述确定单元901还用于:
检查当前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与上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的步骤,如果一致,则结束针对当前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和/或,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之后,所述统计单元902还用于:
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所述初始值。
至此,完成图9中丢包统计装置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丢包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依据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与所述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所述数据特征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每个位置对应一个数据报文;所述参考标记池中任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所述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
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依据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包括:
依据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确定已部署的与所述数据流匹配的目标标记池组;所述目标标记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标记池;
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特征为数据报文序号Seq;
所述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包括: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标记池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所述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将所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目标位置上更新后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比更新前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大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包括: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以及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位置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中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之前,进一步包括:
检查当前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与上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的步骤,如果一致,则结束针对当前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所述初始值。
8.一种丢包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作为数据报文的入节点,在识别出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时,在所述数据报文添加丢包统计标识字段;所述丢包统计标识字段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数据报文的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9.一种丢包统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从已配置的多个标记池中,依据当前接收的数据报文携带的数据特征为所述数据报文确定对应的目标标记池,并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与所述目标标记池的距离在设定距离范围内,且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已被更新;所述数据特征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记池;所述参考标记池中的每个位置对应一个数据报文;所述参考标记池中任一个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所述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为预设的初始值;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确定已部署的与所述数据流匹配的目标标记池组;所述目标标记池组包括至少一个标记池;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的一个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依据所述数据特征,从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确定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数据特征为数据报文序号Seq;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目标标记池组中标记池的数量、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标记池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组中所述标记池标识对应的标记池确定为所述目标标记池;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目标标记池中查找到所述数据报文匹配的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初始为预设的初始值;
将所述目标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进行更新;目标位置上更新后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比更新前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大设定值;
和/或,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数据报文序号Seq以及目标标记池中用于记录数据报文接收次数的位置的总数量,确定位置标识;
将所述目标标记池中所述位置标识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目标位置;
和/或,在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之前,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检查当前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与上一数据报文对应的目标标记池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继续执行依据所述目标标记池确定对应的参考标记池的步骤,如果一致,则结束针对当前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和/或,依据各参考标记池中参考位置的数量,统计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的丢包数量之后,所述统计单元还用于:
将各参考标记池中各参考位置上的数据报文接收次数修改为所述初始值。
11.一种丢包统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作为数据报文的入节点,在识别出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为需要进行丢包统计的数据流时,在所述数据报文添加丢包统计标识字段;所述丢包统计标识字段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数据报文的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311043539.0A 2023-08-17 2023-08-17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760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3539.0A CN116760744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3539.0A CN116760744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0744A CN116760744A (zh) 2023-09-15
CN116760744B true CN116760744B (zh) 2023-11-07

Family

ID=87951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3539.0A Active CN116760744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074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259A (zh) * 2013-10-21 2014-0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0932934A (zh) * 2019-11-21 2020-03-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丢包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2968817A (zh) * 2021-03-25 2021-06-15 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信息传输中的丢包数据统计方法及终端
WO2022111329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8985B (zh) * 2020-05-20 2023-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259A (zh) * 2013-10-21 2014-0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检测的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0932934A (zh) * 2019-11-21 2020-03-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丢包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22111329A1 (zh) * 2020-11-25 2022-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2968817A (zh) * 2021-03-25 2021-06-15 深圳金三立视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信息传输中的丢包数据统计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0744A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5653B (zh) 网络状态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69479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ploiting likelihood in filter rule enforcement
US85108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netflow data analysis
EP2868045B1 (en) A method of and network server for detecting data patterns in an input data stream
US20170300595A1 (en) Data packet ext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417801B (zh) 服务端识别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3800B (zh) 数据包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6953B (zh) 一种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和安全管理设备
CN113392060A (zh) 一种通用的串口数据接收处理方法
US7200670B1 (en) MPEG flow identification for IP networks
KR100567320B1 (ko) 인터넷 트래픽 측정을 위한 플로우 생성 방법
CN116760744B (zh) 丢包统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0501080B1 (ko) 인터넷상 트래픽의 상위 계층 프로토콜들을 구분하는 방법및 장치
US70320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andem connec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architectures over ethernet protocols
CN109995603B (zh) 一种Tag模型下丢包测量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7414991B2 (en) Computing system and method to select data packet
CN106385322A (zh) 一种数据组呼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527641B (zh) 数据报文的丢包观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59326A (zh) 路由表更新方法、装置、分配节点以及叶报文转发设备
CN117527937B (zh) 基于排序窗口的数据报文的排序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6582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安全网关及存储设备
CN114745336B (zh) 基于rfc的报文分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7884B (zh) 数据的转发及检测网络性能的方法、相关装置
CN116582507B (zh) 基于可编程交换机的网络微突发流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319468B (zh) 网络遥测方法、装置、交换机、网络、电子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