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3741B -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43741B CN116743741B CN202211215436.3A CN202211215436A CN116743741B CN 116743741 B CN116743741 B CN 116743741B CN 202211215436 A CN202211215436 A CN 202211215436A CN 116743741 B CN116743741 B CN 1167437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strial control
- control
- equipment
- suppression
- cent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9 suppor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6 tab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云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物联网等场景,方法包括: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控制端在向工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时,需要轮询检测控制指令所请求控制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若设备控制端所请求控制的工控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则现有基于应用控制端主动轮询检测设备状态的方式需要对多个工控设备进行逐一轮询,这样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而降低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提高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方法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包括:
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N为正整数;
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装置应用于物联平台设备,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N为正整数;
规则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指令分发模块,用于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
其中,规则检测模块包括:
规则查询单元,用于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第一查询单元,用于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第二查询单元,用于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不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其中,N个工控设备包括工控设备Si,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工控设备Si包括Li个控制点;Li为正整数;
规则查询单元,具体用于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工控设备Si中的Li个控制点的抑制规则;
则规则检测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控制指令所请求控制的目标控制点,若目标控制点为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控制点Kj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j为小于或等于Li的正整数;
规则检测模块,还具体用于若目标控制点为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控制点Kj不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规则数据库和中央物联服务;规则数据库包括中央数据库和边缘数据库;
规则检测模块还包括:
规则录入单元,用于通过中央物联服务获取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存储至中央数据库,以使中央数据组件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取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发送至中央消息中间件;中央消息中间件用于将抑制规则发送至边缘数据组件;边缘数据组件用于将抑制规则存储至边缘数据库;
则规则查询单元,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均为中央工控设备,则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规则查询单元,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均为边缘工控设备,则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规则查询单元,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包括O个中央工控设备和P个边缘工控设备,则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O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P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O为小于N的正整数;P为小于N的正整数。
其中,装置还包括:
状态更新模块,用于在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控制指令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周期获取模块,用于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获取针对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超时时间周期;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若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目标属性点信息与针对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辅助属性点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若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未接收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其中,第一更新模块,具体用于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相同,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第一更新模块,具体用于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不相同,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
其中,装置还具体用于在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控制指令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装置还具体用于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接收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将目标属性点信息输入至目标网络模型,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对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装置还具体用于若属性点控制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装置还具体用于若属性点控制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
其中,目标属性点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装置还具体用于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目标网络模型包括注意力子网络;
装置还具体用于将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输入至注意力子网络,通过注意力子网络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注意力学习,生成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
装置还具体用于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基于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中央物联中间件;设备控制请求是由中央服务网关所接收的;
规则检测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服务网关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确定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属性;
规则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中央设备属性的中央工控设备,则根据控制指令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则指令分发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中央工控设备。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还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
规则检测模块,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则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设备控制请求发送至中央地址转换组件;
规则检测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指令分发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其中,指令分发模块,还具体用于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工控设备基于控制指令所返回的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将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央服务网关,以使中央服务网关将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应用控制端。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设备控制请求是由边缘服务网关所接收的;N个工控设备均为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
规则检测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边缘服务网关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则指令分发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该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平台设备根据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其中,这里的N可以为正整数。进一步地,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其中,这里的M可以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进一步地,物联平台设备可以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可以理解的是,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进行管理与维护,应用控制端可以在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时,无需检测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而是直接检测N个工控设备中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而实现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的协同批量控制,从而可以减少检测设备状态所需的工作量,提高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交互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制规则检测的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入抑制规则的场景示意图;
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抑制规则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设备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抑制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抑制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设备控制的场景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物联平台设备2000、应用控制端集群和工控设备集群。其中,应用控制端集群具体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应用控制端,这里将不对应用控制端集群中的应用控制端的数量进行限定。如图1所示,多个应用控制端具体可以包括应用控制端3000a、应用控制端3000b、应用控制端3000c、…、和应用控制端3000n;应用控制端3000a、应用控制端3000b、应用控制端3000c、…、和应用控制端3000n可以分别与物联平台设备2000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网络连接,以便于每个应用控制端可以通过该网络连接与物联平台设备2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工控设备集群具体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工控设备,这里将不对工控设备集群中的工控设备的数量进行限定,可选的,本申请还可以将工控设备集群中的工控设备称之为控制设备、工业控制设备。如图1所示,多个工控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工控设备4000a、工控设备4000b、…、和工控设备4000n;工控设备4000a、工控设备4000b、…、和工控设备4000n可以分别与物联平台设备2000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网络连接,以便于每个工控设备可以通过该网络连接与物联平台设备2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应用控制端集群中的每个应用控制端以及工控设备集群中的每个工控设备均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智能家居(例如,智能微波炉、智能空调、智能打印机等)、车载终端等具有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功能的智能终端。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控设备还可以称之为物联设备(即物联网设备),能够接入网络的设备都可以称之为物联网设备。
其中,如图1所示的物联平台设备200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多个应用控制端中选择一个应用控制端作为目标应用控制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图1所示的应用控制端3000n作为目标应用控制端,目标应用控制端可以与物联平台设备2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多个工控设备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作为目标工控设备。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图1所示的工控设备4000a和工控设备4000b作为目标工控设备,目标工控设备可以与物联平台设备2000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目标应用控制端对应的用户称之为目标对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控设备可以为中央工控设备、也可以为边缘工控设备,中央工控设备表示部署在中央的工控设备,边缘工控设备表示部署在边缘的工控设备。
应当理解,上述网络框架所适用的业务场景具体可以包括:轨道交通(例如,地铁)、城市园区、建筑、物流、文旅等行业中需要对工控设备进行设备控制的场景。其中,本申请存在跨中央和边缘的设备控制场景,目标应用控制端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的某个控制点(例如,目标控制点)进行控制指令下发,即针对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可以单一设备控制或批量设备控制。可以理解的是,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可以包括抑制状态和非抑制状态,单一设备控制可以对单一工控设备的抑制状态和非抑制状态进行管理,批量设备控制可以对批量工控设备的抑制状态和非抑制状态进行管理。
其中,控制点可以表示工控设备所支持的控制指令,属性点可以表示控制点的状态值,一个控制点检测一个属性点。本申请可以针对控制点部署控制抑制规则(即抑制规则),即控制抑制规则的基本单位为属性点,1台设备可以有多条控制抑制规则,一个控制点最多只能有一条控制抑制规则。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对象可以在需要对工控设备进行设备控制时,通过目标应用控制端向物联平台设备2000发送设备控制请求,以使物联平台设备2000将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转发至目标工控设备。这样,目标工控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目标控制点的控制指令时,可以基于目标控制点响应接收到的控制指令。
其中,目标应用控制端所请求控制的目标工控设备可以只包括中央工控设备,也可以只包括边缘工控设备,还可以既包括中央工控设备、也包括边缘工控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工控设备只包括中央工控设备时,物联平台设备2000可以集成有中央物联平台;可选的,在目标工控设备只包括边缘工控设备时,物联平台设备2000可以集成有边缘物联平台;可选的,在目标工控设备既包括中央工控设备、也包括边缘工控设备时,物联平台设备2000可以既集成有中央物联平台、也集成有边缘物联平台。换言之,系统整体架构可以分为两层结构,两层结构分别为中央物联平台和边缘物联平台。
其中,边缘物联平台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每个边缘物联平台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边缘工控设备,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边缘物联平台的数量为一个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中央物联平台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该中央物联平台可以控制一个或多个中央工控设备。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中央平台设备和边缘平台设备,中央平台设备可以集成有除中央物联平台之外的其他平台,边缘平台设备可以集成有除边缘物联平台之外的其他平台。其中,中央平台设备中的平台和中央物联平台可以统称为中央平台,边缘平台设备中的平台和边缘物联平台可以统称为边缘平台。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2000可以包括中央物联平台设备和边缘物联平台设备,中央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集成有中央物联平台,边缘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集成有边缘物联平台。可以理解的是,中央物联平台设备和边缘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不同的云服务器,中央平台设备和中央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为相同的云服务器、也可以为不同的云服务器,边缘平台设备和边缘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为相同的云服务器、也可以为不同的云服务器。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中央平台设备和中央物联平台设备为相同的云服务器,以边缘平台设备和边缘物联平台设备为相同的云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数据交互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为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物联平台设备2000,如图2所示的应用控制端20b可以为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目标应用控制端,如图2所示的工控设备20c和工控设备20d可以为上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目标工控设备。
如图2所示,目标对象可以通过应用控制端20b向物联平台设备20a发送设备控制请求,这样,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接收应用控制端20b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从设备控制请求中获取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其中,这里的N可以为正整数,N个工控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工控设备S1、工控设备S2、…、和工控设备SN,其中,工控设备S1可以为图2所示的工控设备20c,工控设备S2可以为图2所示的工控设备20d。
如图2所示,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确定N个工控设备是否包含与控制指令相关联的抑制规则。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假设N个工控设备中的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包含抑制规则,N个工控设备中的除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之外的其他工控设备(例如,工控设备SN)不包含抑制规则,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假设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这里的M可以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这里假设M等于2。
因此,如图2所示,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即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即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的设备状态,进而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时,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其中,工控设备S1的设备状态可以为非抑制状态,工控设备S2的设备状态可以为非抑制状态,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分别确定为检测通过结果。
可选的,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无需检测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即工控设备S3(未在图上示出)、…、和工控设备SN)的设备状态,直接确定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即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工控设备S3(未在图上示出)、…、和工控设备SN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确定为检测通过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即若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如图2所示,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控制指令分发至工控设备20c、…、工控设备20d(即N个工控设备)。
可选的,若工控设备S1的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工控设备S2的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即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确定具有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不通过结果,进而停止将控制指令分发至工控设备20c、…、工控设备20d(即N个工控设备)。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N可以等于1、也可以为大于1的正整数,本申请不对N的具体取值进行限定。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N等于1时,1个工控设备可以为图2所示的工控设备20c(即工控设备S1),这样,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在接收应用控制端20b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时,确定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工控设备S1的控制指令,进而根据控制指令对工控设备S1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进一步地,若工控设备S1为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检测工控设备S1对应的设备状态,进而在工控设备S1对应的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时,确定工控设备S1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进一步地,若工控设备S1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则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工控设备S1。可选的,若工控设备S1为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20a可以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工控设备S1。可选的,若工控设备S1对应的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则物联平台设备20a无需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工控设备S1。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接收到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时,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进而检测包含抑制规则的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对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集中式管理与维护,无需检测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通过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从而实现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进而可以提高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也可以由应用控制端执行,还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和应用控制端共同执行,该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物联平台设备20a,该应用控制端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应用控制端20b。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4:
步骤S101,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
其中,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这里的N可以为正整数。应用控制端需要针对N个工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应用控制端针对N个工控设备所发送的控制指令是相同的,比如,在工控设备为空调时,应用控制端针对空调所发送的控制指令可以为“打开空调”。
步骤S102,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
具体的,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进一步地,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进一步地,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其中,这里的M可以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可选的,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不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其中,N个工控设备包括工控设备Si,这里的i可以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工控设备Si包括Li个控制点,这里的Li可以为正整数。应当理解,应用控制端可以针对工控设备Si录入抑制规则,换言之,应用控制端可以针对工控设备Si的Li个控制点录入抑制规则。这样,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工控设备Si中的Li个控制点的抑制规则。其中,Li个控制点可以均具有抑制规则,也可以均不具有抑制规则,还可以部分控制点具有抑制规则、部分控制点不具有抑制规则。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物联平台设备可以获取控制指令所请求控制的目标控制点,若目标控制点为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控制点Kj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其中,这里的j可以为小于或等于Li的正整数,不同的工控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控制点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N个工控设备中的每个工控设备的控制点的数量进行限定。
可选的,若目标控制点为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控制点Kj不存在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可选的,若目标控制点不为Li个控制点,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若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例如,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可选的,若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制规则检测的场景示意图。如图4所示,应用控制端所请求控制的N个工控设备可以包括工控设备S1、工控设备S2、…、和工控设备SN,规则数据库中可以存储针对工控设备S1、工控设备S2、…、和工控设备SN的抑制规则,规则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抑制规则是由应用控制端通过物联平台设备所录入的。其中,不同的工控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控制点;不同的工控设备可以具有相同的控制点,针对不同工控设备对应的相同控制点的抑制规则是不同的。
其中,工控设备S1可以包括L1个控制点,这里的L1可以等于2,2个控制点可以包括控制点K1和控制点K2,针对工控设备S1的抑制规则可以为针对控制点K1的抑制规则G1,控制点K2不存在抑制规则;工控设备S2可以包括L2个控制点,这里的L2可以等于2,2个控制点可以包括控制点K1和控制点K2,针对工控设备S2的抑制规则可以为针对控制点K1的抑制规则G2以及针对控制点K2的抑制规则G3;工控设备SN可以包括LN个控制点,这里的LN可以等于1,1个控制点可以包括控制点K2,针对工控设备SN的抑制规则可以为针对控制点K2的抑制规则G4。
如图4所示,物联平台设备在接收到设备控制请求时,可以在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查询与设备控制请求中的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这里假设控制指令所请求控制的目标控制点为控制点K1。因此,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在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查询是否存在针对目标控制点(即控制点K1)的抑制规则。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在针对工控设备S1的抑制规则中查询到目标控制点存在抑制规则(即抑制规则G1),在针对工控设备S2的抑制规则中查询到目标控制点存在抑制规则(即抑制规则G2),在针对工控设备SN的抑制规则中查询到目标控制点未存在抑制规则。
因此,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针对如图4所示的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的抑制规则中、均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确定针对如图4所示的工控设备S3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
步骤S103,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在状态数据库中存储工控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和设备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设备标识 | 设备状态 |
工控设备S1 | 抑制状态 |
… | … |
工控设备S3 | 非抑制状态 |
工控设备S2 | 抑制状态 |
其中,设备标识可以为设备序列号(Serial Number,简称SN)或其他任一种能够用于标识该工控设备的信息,设备状态可以表示工控设备的抑制状态或非抑制状态。其中,工控设备S1的设备状态可以为抑制状态,工控设备S3的设备状态可以为非抑制状态,工控设备S2的设备状态可以为抑制状态。因此,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直接在上述表1中查询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
比如,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包括工控设备S3时,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即工控设备S3),确定工控设备S3对应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又比如,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包括工控设备S1时,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即工控设备S1)。
可选的,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在状态数据库中存储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和状态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设备标识 | 状态信息 |
工控设备S1 | 指令D1 |
… | … |
工控设备S2 | 指令D2 |
其中,设备标识可以为设备序列号(Serial Number,简称SN)或其他任一种能够用于标识该工控设备的信息,表2中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均为抑制状态,状态信息可以表示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从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时的指令名称,即状态信息可以表示工控设备基于指令名称所对应的控制指令由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其中,工控设备S1的状态信息为指令D1,工控设备S2的状态信息为指令D2。因此,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直接在上述表2中查询M个候选工控设备,即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于表2中的工控设备对应的设备状态确定的抑制状态,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不存在于表2中的工控设备对应的设备状态确定为非抑制状态。
比如,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均为非抑制状态,则表2中不存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状态信息。又比如,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存在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M个候选工控设备可以包括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
可选的,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确定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其中,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可以为抑制状态或非抑制状态,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的数量为(N-M)个。
步骤S104,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时,N个工控设备中除M个候选工控设备之外的(N-M)个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同样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因此,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
可选的,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不通过结果,根据检测不通过结果停止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向应用控制端返回针对具有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的抑制提示信息。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向应用控制端所返回的抑制提示信息可以包括抑制提示文本,抑制提示文本可以为“存在正在抑制中的设备”。可选的,抑制提示信息还可以包括抑制提示标识,抑制提示标识可以表示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不通过结果的工控设备的设备标识。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进行管理与维护,应用控制端可以在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时,无需检测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而是直接检测N个工控设备中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而实现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的协同批量控制,从而可以减少检测设备状态所需的工作量,提高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21-步骤S1024,且步骤S1021-步骤S1024为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规则数据库和中央物联服务;规则数据库包括中央数据库和边缘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可以表示中央物联平台中的数据库,边缘数据库可以表示边缘物联平台中的数据库。
步骤S1021,获取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存储至规则数据库;
具体的,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中央物联服务获取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存储至中央数据库。进一步地,中央数据组件可以用于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取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发送至中央消息中间件。进一步地,中央消息中间件可以用于将抑制规则发送至边缘数据组件;进一步地,边缘数据组件可以用于将抑制规则存储至边缘数据库。其中,中央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针对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边缘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可以理解的是,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包括中央物联服务和中央数据库,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包括边缘物联服务和边缘数据库。其中,在中央平台设备和中央物联平台设备为相同的云服务器时,中央数据组件和中央消息中间件可以为集成在中央平台中的组件,边缘数据组件可以为集成在边缘平台中的组件。换言之,中央数据组件和中央消息中间件为中央平台所共用的组件,边缘数据组件为边缘平台所共用的组件。
应当理解,应用控制端通过中央物联服务录入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录入抑制规则的场景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抑制规则配置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GUI,又称图形用户接口),应用控制端可以通过前端图形用户界面录入抑制规则,在应用控制端录入抑制规则之后,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抑制规则保存到规则数据库中。其中,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将抑制规则保存到中央数据库中,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将抑制规则保存到边缘数据库中。
应当理解,在边缘工控设备为车站设备时,应用控制端可以录入与车站设备相关联的抑制规则。图6为录入与车站设备相关联的抑制规则的场景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应用控制端打开的编辑界面,编辑界面中可以包括车站、设备标识、控制参数名、控制参数值、变位属性名、变位属性值和超时时间。
其中,车站可以表示车站设备所属的站点的名称,例如,车站设备所属的站点的名称可以为“A车站”;设备标识可以表示车站设备的标识,例如,车站设备的标识可以为“BBB”;控制参数名可以表示针对车站设备的控制方式,例如,针对车站设备的控制方式可以为单控启动,单控启动可以表示单点遥控,即遥控功能单点控制,表示车站设备的状态可以包括两种,一种是抑制状态、一种是非抑制状态;控制参数名和控制参数值可以共同表示针对车站设备的控制指令;变位属性名和变位属性值可以表示抑制规则中的辅助属性点信息,变位属性名表示变位属性值的名称,变位属性值表示变位属性名的值;超时时间可以表示抑制规则中的超时时间周期。其中,辅助属性点信息和超时时间周期可以用于执行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
如图6所示,编辑界面中可以包括时间减少控件60b和时间增加控件60c,时间减少控件60b可以用于对超时时间周期进行减少,时间增加控件60c可以用于对超时时间周期进行增加。此外,编辑界面中还可以包括规则确认控件60a,应用控制端可以响应于针对规则确认控件60a的触发操作,将在编辑界面中所录入的抑制规则发送至物联平台设备。
应当理解,物联平台设备将抑制规则保存到规则数据库中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7,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抑制规则的流程示意图。在单一设备控制或批量设备控制之前,应用控制端可以在中央物联平台配置抑制规则(即抑制属性规则、抑制规则数据),配置好的抑制规则可以从中央同步到边缘,即从中央物联平台同步到边缘物联平台,即实现抑制规则数据云边同步。
如图7所示,中央物联平台可以通过中央物联服务获取抑制规则,进而执行步骤S11,通过步骤S11将获取到的抑制规则存储至中央数据库。进一步地,中央数据组件(即中央streamsets)可以执行步骤S12,通过步骤S12从中央数据库拉取增量数据,进而执行步骤S13,通过步骤S13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取增量数据。其中,这里的增量数据可以为应用控制端最新录入的抑制规则,换言之,增量数据可以表示最新保存至中央数据库中的抑制规则。
如图7所示,中央数据组件可以执行步骤S14,将获取到的增量数据发送至中央消息中间件(即中央pulsar),这样,边缘数据组件(即边缘streamsets)可以执行步骤S15,通过步骤S15消费中央增量数据(即上述步骤S12和步骤S13中的增量数据),进而执行步骤S16,通过步骤S16从中央消息中间件中获取中央增量数据,即边缘数据组件可以订阅发送过来的增量数据并进行处理。进一步地,边缘数据组件可以执行步骤S17,通过步骤S17将获取到的抑制规则存储至边缘数据库。
其中,消息中间件(即中央消息中间件和边缘消息中间件)是基于队列与消息传递技术,在网络环境中为应用系统提供同步或异步、可靠的消息传输的支撑性软件系统。中央数据组件一款大数据实时采集和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抽取、转换、加载)工具。
步骤S1022,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具体的,若N个工控设备均为中央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可选的,若N个工控设备均为边缘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可选的,若N个工控设备包括O个中央工控设备和P个边缘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O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P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其中,这里的O可以为小于N的正整数,这里的P可以为小于N的正整数,O和P的和等于N。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针对N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或查询针对O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同理,物联平台设备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针对N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或查询针对P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规则数据库可以用于存储规则标识、规则名称、设备标识、控制点、超时时间、控制参数名、控制参数值、变位属性名、变位属性值等信息。
应当理解,物联平台设备所接收到的设备控制请求可以为单一设备控制请求(即N等于1)、也可以为批量设备控制请求(即N为大于1的正整数),设备控制请求可以通过中央物联平台发起、也可以通过边缘物联平台发起。其中,从中央物联平台发起的设备控制请求可以参见下述图10所对应实施例的描述,从边缘物联平台发起的设备控制请求可以参见下述图12所对应实施例的描述。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对边缘物联平台的工控设备发起单一控制或批量控制,其中,中央物联平台发起的对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和检测会转发到具体工控设备所属的边缘站点(例如,车站)进行处理,边缘物联平台只能控制当前站点的工控设备。
应当理解,工控设备可以选择启用抑制控制或禁用抑制控制。其中,在启用抑制控制时,工控设备所有控制点的控制抑制规则(即抑制规则)同时生效;可选的,工控设备还可以启动部分控制点的抑制规则、禁用部分控制点的抑制规则。其中,在禁用抑制规则时,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工控设备不存在抑制规则。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启用了控制抑制的设备在执行1个控制指令期间,均不接收其他所有控制指令,无论这个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点是否有控制抑制规则。未启用控制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在执行控制指令期间,仍可以接收新的控制指令。
步骤S1023,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可以为中央工控设备、也可以为边缘工控设备。若查询到针对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中央工控设备;若查询到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边缘工控设备。
步骤S1024,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不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时,N个工控设备可以均包含抑制规则,可选的,N个工控设备也可以部分工控设备包含抑制规则,部分工控设备不包含抑制规则;在N个工控设备中不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时,N个工控设备均不包含抑制规则。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设备控制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中央物联平台可以配置应用控制端录入的抑制规则,将中央配置的抑制规则同步至边缘物联平台。这样,中央物联平台在接收到针对批量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时,确定批量工控设备的设备属性,根据设备属性将批量工控设备划分为边缘工控设备(即边缘设备)和中央工控设备(即中央设备)。
如图8所示,对于中央工控设备而言,中央物联平台可以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取针对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查(即抑制规则检测),进而在中央工控设备存在抑制规则时,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状态检查(即检测中央工控设备对应的设备状态)。进一步地,若中央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即抑制中),则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向应用控制端返回抑制提示信息,提示中央工控设备处于抑制状态。可选的,若中央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则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将中央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由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且将控制指令下发至中央工控设备。可选的,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在中央工控设备不存在抑制规则时,直接将控制指令下发至中央工控设备。
如图8所示,对于边缘工控设备而言,边缘物联平台可以从边缘数据库中获取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查(即抑制规则检测),进而在边缘工控设备存在抑制规则时,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状态检查(即检测边缘工控设备对应的设备状态)。进一步地,若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抑制状态(即抑制中),则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向应用控制端返回抑制提示信息,提示边缘工控设备处于抑制状态。可选的,若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则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将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由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且将控制指令下发至边缘工控设备。可选的,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在边缘工控设备不存在抑制规则时,直接将控制指令下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获取到的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存储至规则数据库,进而在接收到设备控制请求时,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所存储的抑制规则,进而根据查询结果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是否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配置数据(即抑制规则)在中央管理,然后同步到各个边缘,解决了配置管理混乱的问题,可以大幅提高配置管理效率。此外,这样保证无论是从中央还是边缘发起的设备控制,使用的规则都是一样的。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也可以由应用控制端执行,还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和应用控制端共同执行,该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物联平台设备20a,该应用控制端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应用控制端20b。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步骤S202:
步骤S201,在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控制指令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其中,M个候选工控设备为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不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的数量为(N-M)个,由于(N-M)个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可以为抑制状态或非抑制状态,物联平台设备无需对(N-M)个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
步骤S202,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工控设备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对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
具体的,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获取针对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超时时间周期。进一步地,若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物联平台设备接收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目标属性点信息与针对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辅助属性点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可选的,若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物联平台设备未接收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换言之,处于抑制控制状态(即抑制状态)中的设备,在物联平台设备收到指定的设备属性点变位数据(即目标属性点信息)或达到设定的超时时间(即超时时间周期)后,当前设备会解除抑制状态。
其中,属性事件中心可以包括中央属性事件中心和边缘属性事件中心,中央属性事件中心可以为集成在中央平台中的组件,边缘属性事件中心可以为集成在边缘平台中的组件。换言之,中央属性事件中心为中央平台所共用的组件,边缘属性事件中心为边缘平台所共用的组件。可以理解的是,在目标工控设备包括中央工控设备时,中央工控设备可以通过中央属性事件中心上报目标属性点信息;在目标工控设备包括边缘工控设备时,边缘工控设备可以通过边缘属性事件中心上报目标属性点信息。
其中,目标属性点信息可以为针对一个属性点的信息(即目标属性点信息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为针对多个属性点的信息(即目标属性点信息的数量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相应的,辅助属性点信息可以为针对一个属性点的信息,也可以为针对多个属性点的信息。
其中,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相同,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可选的,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不相同,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此时,目标属性点信息和辅助属性点信息分别为针对一个属性点的信息,且目标属性点信息和辅助属性信息分别为一个具体的值。
可选的,在目标属性点信息和辅助属性点信息分别为针对多个属性点的值时,若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均相同,即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一一对应,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可选的,若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不一一对应(即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中存在不对应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和辅助属性点信息),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比如,目标属性点信息包括属性点信息X1和属性点信息X2,辅助属性点信息包括属性点信息Y1和属性点信息Y2,若属性点信息X1与属性点信息Y1相同,属性点信息X2与属性点信息Y2相同,则确定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均相同。
可选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可以表示为一个具体的值,辅助属性点信息可以表示为一个区间范围。这样,若目标属性点信息处于辅助属性点信息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可选的,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不处于辅助属性点信息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
可选的,目标属性点信息还可以表示为多个具体的值,辅助属性点信息还可以表示为多个区间范围。这样,若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均分别处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可选的,若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中存在目标属性点信息不处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比如,目标属性点信息包括属性点信息X1和属性点信息X2,辅助属性点信息包括属性点信息Y1和属性点信息Y2,若属性点信息X1处于属性点信息Y1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属性点信息X2处于属性点信息Y2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则确定多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均分别处于多个辅助属性点信息所指示的区间范围内。
请再参见图6,图6所示的变位属性名和变位属性值可以表示为上述辅助属性点信息,图6以辅助属性点信息为一个为例进行说明;相应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可以包括目标变位属性名和目标变位属性值。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在变位属性名和目标变位属性值相同时,将变位属性值与目标变位属性值进行比较。其中,如图6所示的变位属性名可以为功率,也可以为温度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如图6所示的变位属性值可以表示功率等于3,可选的,如图6所示的变位属性值还可以为“3-4”,“3-4”表示功率的范围为3到4。
可选的,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接收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将目标属性点信息输入至目标网络模型,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对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进一步地,若属性点控制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可选的,若属性点控制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此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抑制规则理解为不包含参数的标识。
其中,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可以对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基于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可以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其中,目标属性点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应当理解,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其中,目标网络模型包括注意力子网络。进一步地,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输入至注意力子网络,通过注意力子网络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注意力学习,生成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进一步地,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基于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目标网络模型是对初始网络模型进行模型训练所得到的,物联平台设备可以将针对样本工控设备的样本属性点信息和样本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作为训练样本,基于训练样本对初始网络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其中,样本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实际设备状态)可以为抑制状态和非抑制状态,通过样本属性点信息可以推论样本工控设备的预测设备状态,进而基于预测设备状态和实际设备状态对初始网络模型进行模型训练。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概率阈值的具体取值进行限定,例如,概率阈值可以等于0.5。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目标网络模型的模型类型进行限定。
请再参见图8,如图8所示,中央工控设备或边缘工控设备可以通过属性事件中心上报属性点(即目标属性点信息),这样,中央物联平台或边缘物联平台可以确定中央设备或边缘设备所上报的属性点是否满足属性点解除规则或超时解除规则。进一步地,中央工控设备可以在中央设备所上报的属性点满足属性点解除规则或超时解除规则时,解除中央设备的抑制状态,即将中央设备的设备状态由抑制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同理,边缘工控设备可以在边缘设备所上报的属性点满足属性点解除规则或超时解除规则时,解除边缘设备的抑制状态,即将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由抑制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其中,属性点解除规则可以表示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变位属性名和变位属性值,即将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进行比较,超时解除规则可以表示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超时时间,即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是否接收到目标属性点信息。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遥控功能单点控制的启动与工控设备的属性点相关联,物联平台设备在给工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前会检查工控设备的抑制状态,处于抑制状态的设备需要等待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信息上报至物联平台设备,并与期望值(即辅助属性点信息)匹配后或超出特定限定时间(即超时时间周期)才能解除抑制状态,即对设备状态进行更新,从而实现对多站点(即中央和边缘)进行属性点变位状态规则检测的协同批量控制方式。其中,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进行管理与维护,应用控制端可以直接从状态数据库中查询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而无需主动针对工控设备进行轮询,以便更加及时地获取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提高了检测设备状态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也可以由应用控制端执行,还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和应用控制端共同执行,该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物联平台设备20a,该应用控制端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应用控制端20b。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中央物联中间件,设备控制请求是由中央服务网关所接收的;N个工控设备可以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也可以包括设备属性为中央设备属性的中央工控设备。其中,中央服务网关可以为集成在中央平台中的组件。其中,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步骤S305:
步骤S301,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服务网关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确定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属性;
步骤S302,若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中央设备属性的中央工控设备,则根据控制指令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其中,中央物联中间件根据控制指令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以及图5所对应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可选的,物联平台设备还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若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则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设备控制请求发送至中央地址转换组件。进一步地,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其中,边缘物联中间件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以及图5所对应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央物联中间件和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中央物联服务可以为同一组件、也可以为不同组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边缘物联中间件和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边缘物联服务可以为同一组件、也可以为不同组件。
步骤S303,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
其中,这里的M可以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可以为中央工控设备、也可以为边缘工控设备。
步骤S304,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其中,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检测中央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检测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中央物联中间件和边缘物联中间件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305,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中央工控设备。
其中,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不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时,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M个候选工控设备,这里的M个候选工控设备均为中央工控设备。可选的,在M个候选工控设备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工控设备基于控制指令所返回的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将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央服务网关,以使中央服务网关将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应用控制端。同理,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边缘工控设备基于控制指令所返回的边缘设备控制结果,进而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央物联中间件,以使中央物联中间件将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央服务网关,以使中央服务网关将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应用控制端。
应当理解,中央物联平台和边缘物联平台实现中央抑制控制流程(即从中央物联服务发起的抑制控制流程)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抑制控制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申请涉及的服务参与方可以有四个,四个服务参与方分别为服务网关(即中央服务网关和边缘服务网关)、物联中间件(即中央物联中间件和边缘物联中间件)、设备(即中央设备和边缘设备)和属性事件中心(即中央属性事件中心和边缘属性事件中心)。
如图11所示,应用控制方可以通过中央服务网关发起对中央物联中间件的设备控制,即应用控制方可以执行步骤S21,通过步骤S21向中央服务网关发送设备控制请求,这样,中央服务网关可以执行步骤S22,通过步骤S22将设备控制请求转发至中央物联中间件。
如图11所示,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23,通过步骤S23确定设备控制请求所请求控制的工控设备的设备属性并进行分组,分别在中央或者边缘进行抑制控制校验。其中,若设备控制请求所请求控制的工控设备包括中央工控设备,则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校验(即抑制规则检测、抑制控制校验),进而在抑制规则校验通过并加锁后执行步骤S24,通过步骤S24向中央设备(即中央工控设备)发送中央设备控制请求,即向中央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即设备控制指令)。此时,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25,通过步骤S25更新中央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将存在抑制规则的中央设备的设备状态从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即加锁可以表示中央设备处于抑制中。
进一步地,中央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26,通过步骤S26向中央物联中间件返回设备控制结果(即中央设备控制结果),中央设备控制结果表示针对中央设备的控制结果。这样,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27,通过步骤S27向中央服务网关返回中央设备控制结果。与此同时,中央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28,在步骤S28中,通过中央属性事件中心上报消费增量数据(即属性点状态信息、属性点信息),这样,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在属性点信息匹配抑制解除规则之后执行步骤S29,通过步骤S29基于消费增量数据更新中央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将中央设备的设备状态从抑制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其中,若设备控制请求所请求控制的工控设备包括边缘工控设备,则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通过Nats(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转发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请求到具体的边缘物联中间件,即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30,通过步骤S30向中央地址转换组件转发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请求。这样,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可以执行步骤S31,通过步骤S31向边缘物联中间件转发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请求。此外,中央物联中间件还可以通过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向边缘物联中间件转发规则校验请求,以使边缘物联中间件基于规则校验请求执行步骤S32。
进一步地,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32,通过步骤S32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校验(即抑制规则检测、抑制控制校验),进而在抑制规则校验通过并加锁后执行步骤S33,通过步骤S33向边缘设备(即边缘工控设备)发送边缘设备控制请求,即向边缘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即设备控制指令)。此时,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34,通过步骤S34更新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将存在抑制规则的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从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即加锁可以表示边缘设备处于抑制中。
进一步地,边缘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5,通过步骤S35向边缘物联中间件返回设备控制结果(即边缘设备控制结果),边缘设备控制结果表示针对边缘设备的控制结果。这样,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36,通过步骤S36将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央物联中间件,这样,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39,通过步骤S39向中央服务网关返回边缘设备控制结果。与此同时,边缘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37,在步骤S37中,通过边缘属性事件中心上报消费增量数据(即属性点状态信息、属性点信息),这样,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在属性点信息匹配抑制解除规则之后执行步骤S38,通过步骤S38基于消费增量数据更新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将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从抑制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中央服务网关在接收到中央物联中间件发送的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和边缘设备控制结果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40,通过步骤S40向应用控制方返回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和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因此,中央物联中间件可以协同中央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和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实现云边协同处理。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进而在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中央工控设备时,根据控制指令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在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边缘工控设备时,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根据N个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中央工控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在云边协同进行批量设备控制(即应用控制端对中央和边缘进行属性点变位状态规则检测的协同批量控制)时,本申请可以转发控制指令到具体的工控设备所属的边缘站点(即边缘物联平台),使得中央平台和边缘平台所获取到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是一致的,从而有效避免了分布式协同中状态的一致性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也可以由应用控制端执行,还可以由物联平台设备和应用控制端共同执行,该物联平台设备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物联平台设备20a,该应用控制端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应用控制端20b。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方法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设备控制请求是由边缘服务网关所接收的;N个工控设备均为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其中,边缘服务网关可以为集成在边缘平台中的组件。
其中,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步骤S404:
步骤S401,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边缘服务网关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其中,边缘物联中间件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以及图5所对应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402,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
其中,这里的M可以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均为边缘工控设备。
步骤S403,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其中,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检测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边缘物联中间件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404,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物联平台设备可以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边缘工控设备基于控制指令所返回的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将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边缘服务网关,以使边缘服务网关将边缘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应用控制端。
应当理解,边缘物联平台实现边缘抑制控制流程(即从边缘物联服务发起的抑制控制流程)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抑制控制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本申请涉及的服务参与方可以有四个,四个服务参与方分别为服务网关(即中央服务网关和边缘服务网关)、物联中间件(即中央物联中间件和边缘物联中间件)、设备(即中央设备和边缘设备)和属性事件中心(即中央属性事件中心和边缘属性事件中心)。
如图13所示,应用控制方可以通过边缘服务网关发起对边缘物联中间件的设备控制,即应用控制方可以执行步骤S41,通过步骤S41向边缘服务网关发送设备控制请求,这样,边缘服务网关可以执行步骤S42,通过步骤S42将设备控制请求转发至边缘物联中间件。
如图13所示,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43,通过步骤S43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校验(即抑制规则检测、抑制控制校验),进而在抑制规则校验通过并加锁后执行步骤S44,通过步骤S44向边缘设备(即边缘工控设备)发送边缘设备控制请求,即向边缘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即设备控制指令)。此时,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45,通过步骤S45更新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将存在抑制规则的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从非抑制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即加锁可以表示边缘设备处于抑制中。
进一步地,边缘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46,通过步骤S46向边缘物联中间件返回设备控制结果(即边缘设备控制结果)。这样,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执行步骤S49,通过步骤S49向边缘服务网关返回边缘设备控制结果。与此同时,边缘设备可以执行步骤S47,在步骤S47中,通过边缘属性事件中心上报消费增量数据(即属性点状态信息、属性点信息),这样,边缘物联中间件可以在属性点信息匹配抑制解除规则之后执行步骤S48,通过步骤S48基于消费增量数据更新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即将边缘设备的设备状态从抑制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边缘服务网关在接收到边缘物联中间件发送的边缘设备控制结果之后,可以执行步骤S50,通过步骤S50向应用控制方返回边缘设备控制结果。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这里的N个工控设备均为边缘工控设备,进而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根据N个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在云边协同进行批量设备控制(即应用控制端对中央和边缘进行属性点变位状态规则检测的协同批量控制)时,本申请可以通过边缘物联平台获取针对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使得中央平台和边缘平台所获取到的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是一致的,从而有效避免了分布式协同中状态的一致性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11,规则检测模块12,状态检测模块13,指令分发模块14;进一步地,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可以包括:状态更新模块15,周期获取模块16,第一更新模块17,第二更新模块18;
请求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N为正整数;
规则检测模块12,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其中,规则检测模块12包括:规则查询单元121,第一查询单元122,第二查询单元123,规则录入单元124;
规则查询单元121,用于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其中,N个工控设备包括工控设备Si,i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工控设备Si包括Li个控制点;Li为正整数;
规则查询单元121,具体用于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工控设备Si中的Li个控制点的抑制规则;
规则查询单元121,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均为中央工控设备,则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规则查询单元121,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均为边缘工控设备,则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规则查询单元121,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包括O个中央工控设备和P个边缘工控设备,则从中央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O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从边缘数据库中查询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P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O为小于N的正整数;P为小于N的正整数。
第一查询单元122,用于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第二查询单元123,用于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N个工控设备中不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规则数据库和中央物联服务;规则数据库包括中央数据库和边缘数据库;
规则录入单元124,用于通过中央物联服务获取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存储至中央数据库,以使中央数据组件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取抑制规则,将抑制规则发送至中央消息中间件;中央消息中间件用于将抑制规则发送至边缘数据组件;边缘数据组件用于将抑制规则存储至边缘数据库;
规则检测模块12,还具体用于获取控制指令所请求控制的目标控制点,若目标控制点为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控制点Kj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j为小于或等于Li的正整数;
规则检测模块12,还具体用于若目标控制点为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控制点Kj不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中央物联中间件;设备控制请求是由中央服务网关所接收的;
规则检测模块12,具体用于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服务网关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确定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属性;
规则检测模块12,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中央设备属性的中央工控设备,则根据控制指令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还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
规则检测模块12,具体用于若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则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设备控制请求发送至中央地址转换组件;
规则检测模块12,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其中,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设备控制请求是由边缘服务网关所接收的;N个工控设备均为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
规则检测模块12,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边缘服务网关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控制指令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其中,规则查询单元121,第一查询单元122,第二查询单元123和规则录入单元12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和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1-步骤S102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
状态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指令分发模块14,用于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
指令分发模块14,具体用于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中央工控设备。
指令分发模块14,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其中,指令分发模块14,还具体用于通过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中央工控设备基于控制指令所返回的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将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中央服务网关,以使中央服务网关将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应用控制端。
指令分发模块,具体用于通过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控制指令分发至边缘工控设备。
可选的,状态更新模块15,用于在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控制指令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周期获取模块16,用于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获取针对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超时时间周期;
第一更新模块17,用于若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目标属性点信息与针对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辅助属性点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
其中,第一更新模块17,具体用于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相同,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第一更新模块17,具体用于若目标属性点信息与辅助属性点信息不相同,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
第二更新模块18,用于若在分发控制指令之后的超时时间周期内,未接收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其中,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在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控制指令将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从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接收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将目标属性点信息输入至目标网络模型,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对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若属性点控制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非抑制状态;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若属性点控制概率小于或等于概率阈值,则将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抑制状态。
其中,目标属性点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通过目标网络模型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目标网络模型包括注意力子网络;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将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输入至注意力子网络,通过注意力子网络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注意力学习,生成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还具体用于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基于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生成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其中,请求接收模块11,规则检测模块12,状态检测模块13和指令分发模块1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1-步骤S103和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1-步骤S102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其中,状态更新模块15,周期获取模块16,第一更新模块17和第二更新模块18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9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1-步骤S202、图10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301-步骤S305和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401-步骤S4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为便于理解,请再参见图15,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设备控制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5所示的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可以上述图14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该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可以部署在中央物联平台和边缘物联平台,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属于中央平台,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属于边缘平台。例如,边缘平台H1可以包括边缘物联平台R1,边缘平台H2可以包括边缘物联平台R2。
如图15所示,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可以部署在中央物联平台,该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包括中央数据库、中央物联中间件和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其中,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数据库具有在中央物联平台存储抑制规则的功能(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物联中间件具有对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所对应实施例),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具有转发针对边缘工控设备的设备控制请求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所对应实施例)。此外,中央工控设备具有主动上报目标属性点信息至中央属性事件中心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物联平台具有通知中央服务网关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物联平台具有通知中央属性事件中心获取中央工控设备上传的目标属性点信息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物联平台具有通知中央数据组件从中央数据库中获取抑制规则的功能(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物联平台具有通知中央消息中间件转发抑制规则的功能(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中央物联平台可以对携带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进行集中式管理。
如图15所示,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可以部署在边缘物联平台,该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包括边缘数据库和边缘物联中间件。其中,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边缘数据库具有在边缘物联平台存储抑制规则的功能(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边缘物联中间件具有对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和图13所对应实施例)。此外,边缘工控设备具有主动上报目标属性点信息至边缘属性事件中心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和图13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边缘物联平台具有通知边缘服务网关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3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边缘物联平台具有通知边缘属性事件中心获取边缘工控设备上传的目标属性点信息的功能(参见上述图11和图13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边缘物联平台具有通知边缘数据组件接收抑制规则的功能(参见上述图7所对应实施例)。部署了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的边缘物联平台可以对携带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进行集中式管理。
应当理解,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关于抑制规则的软件程序,即本申请可以将该软件程序植入中央物联平台和边缘物联平台,使得中央物联平台和边缘物联平台具体上述功能。
如图15所示,N个工控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工控设备S1、工控设备S2、工控设备S3、工控设备S4、…、和工控设备SN,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可以为中央工控设备,工控设备S3、工控设备S4、…、和工控设备SN可以为边缘工控设备。其中,工控设备S3和工控设备S4可以为边缘物联平台R1所控制的边缘工控设备,工控设备SN可以为边缘物联平台R2所控制的边缘工控设备,工控设备S1和工控设备S2可以为中央物联平台所控制的中央工控设备。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网络接口1004和存储器1005,此外,上述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的,网络接口10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1005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6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可提供网络通讯功能;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N为正整数;
根据控制指令对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M为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
检测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若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控制指令分发至N个工控设备。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计算机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3、图5、图9、图10和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14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1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图5、图9、图10和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可以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文图3、图5、图9、图10和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者计算机程序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物联平台设备执行,包括:
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所述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所述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所述M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
检测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所述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若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N个工控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包括:
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所述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所述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若查询到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所述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则确定所述N个工控设备中不存在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工控设备包括工控设备Si,所述i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所述工控设备Si包括Li个控制点;所述Li为正整数;
所述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包括:
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由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工控设备Si中的Li个控制点的抑制规则;
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所请求控制的目标控制点,若所述目标控制点为所述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所述控制点Kj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所述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存在与所述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所述j为小于或等于所述Li的正整数;
若所述目标控制点为所述Li个控制点中的控制点Kj、且查询到所述控制点Kj不存在抑制规则,则确定针对所述工控设备Si的抑制规则中不存在与所述控制指令相匹配的抑制规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平台设备包括所述规则数据库和中央物联服务;所述规则数据库包括中央数据库和边缘数据库;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中央物联服务获取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将所述抑制规则存储至所述中央数据库,以使中央数据组件从所述中央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抑制规则,将所述抑制规则发送至中央消息中间件;所述中央消息中间件用于将所述抑制规则发送至边缘数据组件;所述边缘数据组件用于将所述抑制规则存储至所述边缘数据库;
则所述从规则数据库中查询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包括:
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均为中央工控设备,则从所述中央数据库中查询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均为边缘工控设备,则从所述边缘数据库中查询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N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
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包括O个中央工控设备和P个边缘工控设备,则从所述中央数据库中查询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O个中央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从所述边缘数据库中查询所述应用控制端所录入的针对所述P个边缘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所述O为小于所述N的正整数;所述P为小于所述N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从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获取针对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超时时间周期;
若在分发所述控制指令之后的所述超时时间周期内,接收到所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与针对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抑制规则中的辅助属性点信息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
若在分发所述控制指令之后的所述超时时间周期内,未接收到所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所述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则将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所述非抑制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对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进行更新,包括:
若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与所述辅助属性点信息相同,则将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所述非抑制状态;
若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与所述辅助属性点信息不相同,则将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所述抑制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N个工控设备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抑制状态;
从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获取目标工控设备,接收所述目标工控设备通过属性事件中心所上报的目标属性点信息,将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输入至目标网络模型,通过所述目标网络模型对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生成所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若所述属性点控制概率大于概率阈值,则将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更新为所述非抑制状态;
若所述属性点控制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阈值,则将所述目标工控设备的设备状态保持为所述抑制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网络模型对所述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生成所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网络模型对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所述目标网络模型包括注意力子网络;
将所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输入至所述注意力子网络,通过所述注意力子网络对所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注意力学习,生成所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
对所述每个目标属性点信息分别对应的注意力属性点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基于所述目标属性点特征向量生成所述目标工控设备对应的属性点控制概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平台设备包括中央物联中间件;所述设备控制请求是由中央服务网关所接收的;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所述中央服务网关发送的所述设备控制请求,确定所述N个工控设备的设备属性;
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中央设备属性的中央工控设备,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中央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则所述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N个工控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中央工控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平台设备还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中包括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则通过所述中央物联中间件将所述设备控制请求发送至中央地址转换组件;
通过所述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所述中央地址转换组件发送的所述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通过所述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边缘工控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中央物联中间件接收所述中央工控设备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所返回的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将所述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所述中央服务网关,以使所述中央服务网关将所述中央设备控制结果发送至所述应用控制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平台设备包括边缘物联中间件;所述设备控制请求是由边缘服务网关所接收的;所述N个工控设备均为设备属性为边缘设备属性的边缘工控设备;
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包括:
通过所述边缘物联中间件接收所述边缘服务网关发送的所述设备控制请求,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边缘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
则所述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N个工控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边缘物联中间件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边缘工控设备。
13.一种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物联平台设备,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应用控制端发送的设备控制请求;所述设备控制请求包括针对N个工控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N为正整数;
规则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N个工控设备进行抑制规则检测,若所述N个工控设备中存在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则将所述M个包含抑制规则的工控设备分别确定为候选工控设备;所述M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正整数;
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状态,若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中存在设备状态为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则确定具有所述非抑制状态的工控设备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为检测通过结果;
指令分发模块,用于若所述M个候选工控设备分别对应的控制检测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结果,则将所述控制指令分发至所述N个工控设备。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连,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得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且适于由处理器读取并执行,以使得具有所述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5436.3A CN116743741B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5436.3A CN116743741B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43741A CN116743741A (zh) | 2023-09-12 |
CN116743741B true CN116743741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790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5436.3A Active CN116743741B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43741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21985A (zh) * | 2021-12-06 | 2022-03-22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244642A (zh) * | 2021-12-10 | 2022-03-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 |
CN114785766A (zh) * | 2022-04-29 | 2022-07-22 |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244001A1 (en) * | 2013-02-25 | 2014-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many different devices from a smart controller |
US20160164748A1 (en) * | 2014-12-04 | 2016-06-09 |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 Identifying and resolving network device rule conflicts and recursive operations at a network device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11215436.3A patent/CN1167437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21985A (zh) * | 2021-12-06 | 2022-03-22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244642A (zh) * | 2021-12-10 | 2022-03-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 |
CN114785766A (zh) * | 2022-04-29 | 2022-07-22 | 青岛海信智慧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43741A (zh) | 2023-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06047B2 (en) | Dynamically subscribing to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pensing thereof | |
CN110839084B (zh) | 会话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0119292B (zh) | 系统运行参数查询方法、匹配方法、装置及节点设备 | |
CN109995669B (zh) | 分布式限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95859A (zh) | 一种调度方法、调度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412878A (zh) | 多租户业务接入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190273790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notification | |
US10733035B1 (en) |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application workflows | |
US20230146099A1 (en) | Federated learning in telecom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698925B (zh) |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容器混合运行处理方法 | |
CN104104702A (zh) | 面向家庭物联网的云计算架构 | |
CN102395055A (zh) | 基于分布式散列表的楼宇对讲系统组网及寻址方法 | |
CN111083187A (zh) | 工业应用服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 |
US20140059154A1 (en) | Leader Node Appointment | |
CN116743741B (zh) | 工控设备控制指令抑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4270432B (zh) | 基于钻井行业实时数据服务系统及数据交互方法 | |
CN110232786B (zh) | 取得或占用智能储物柜的空闲储物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130290245A1 (en) | Database histo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 |
CN109462498B (zh) | 一种智融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 |
CN115622976A (zh) | 域名管理系统、域名注册和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2804087B (zh) | 联盟网络的运行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2035810B (zh) | 智能家居终端获取服务器端信息的方法及智能小区系统 | |
CN113434830B (zh) | 一种权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1193765B (zh) |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819522B (zh) | 一种平衡能耗与用户服务质量的用户带宽资源分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