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2802A -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2802A
CN116722802A CN202310706278.XA CN202310706278A CN116722802A CN 116722802 A CN116722802 A CN 116722802A CN 202310706278 A CN202310706278 A CN 202310706278A CN 116722802 A CN116722802 A CN 116722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installation
photovoltaic
curve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62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吉宏
裴世超
郭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62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2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2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分别对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引入储能模块的条件下解决了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不匹配以及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光伏发电输出功率与投射到光伏面的辐照量成正比,一天中辐照通常是早晚弱中午强,这就使得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通常呈现典型的单峰现象,即早上发电量较低,随着辐照增强,发电量在中午达到峰值;然后辐照慢慢衰弱,发电量降低,直至输出功率变为零。
在一些特殊的用电场景中,光伏电站并不是以最大功率持续发电为最好,例如:对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而言,光伏发电往往以就地消纳为主,导致光伏电站在中午或电力需求较小时容易出现弃光弃电的现象,难以匹配实际的电力需求,造成电力资源浪费。对于集中式光伏电站而言,光伏发电全额上网,其出力特性对电网冲击非常大,为减少这种冲击,电网通常在中午对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进行限制,将发电功率的峰值削平,以减少对电网的冲击,这使得光伏发电量收益大幅减少,造成电力资源浪费。所以,在类似的上述场景中,光伏电站如果持续按照最大功率发电,虽然发电量最多,但不仅会出现弃光弃电浪费资源,还造成对电网冲击的不利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不匹配,业内为解决以上问题,目前的技术是采用储能模块进行电力调峰。即,在中午发电量较高时,产生的部分电力通过储能模块储存,产生削峰的效果,在下午或上午发电量较低时,释放储能模块的电量,来平稳电网压力。但储能模块价格昂贵,且大面积放置储能模块在电站的危险性较高,亟需一种新的方法解决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不匹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从而在不引入储能模块的情况下解决了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不匹配以及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所述安装组合比例包括多个安装比例,每一安装比例为某一所述安装方式下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局部总容量占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总容量的比例;统计光伏组件在所述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分别对所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所述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的所述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未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时,调整光伏组件的所述安装组合比例,并统计光伏组件在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调整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对所述调整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并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直至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光伏组件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并以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为完全相同的容量或为不完全相同的容量,安装方式包括垂直地面且正面朝东的第一安装方式、垂直地面且正面朝西的第二安装方式、最佳倾角且正面朝南的第三安装方式和垂直地面且正面朝南的第四安装方式,所述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方式、所述第三安装方式、所述第四安装方式中的至少任两种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进行配置。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统计光伏组件在所述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包括:获取光伏电站单独按照每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曲线;根据各个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对各个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所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光伏电站单独按照每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曲线,包括:
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正面光照量:
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反面光照量:
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发电功率:
Pmod(t)=n×(Sfront(t)+bf·Sback(t))
式中:Sfront(t)表示所述正面光照量,Sinc(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斜面辐照,α(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θ(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方位角,β表示光伏组件的安装倾斜角,表示光伏组件的方位角;Sback(t)表示所述反面光照量;Pmod(t)表示所述发电功率,n表示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bf表示光伏组件的双面率;根据所述需求功率曲线所在的时间段对相应时刻计算的发电功率进行积分,得到当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包括:计算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之间的回归评价指标;当所述回归评价指标小于预设指标阈值时,判定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包括:获取若干关键时间点;分别通过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计算各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总发电功率和需求功率;针对两两相邻的关键时间点,计算总发电功率之间的第一比值,并计算需求功率之间的第二比值;当每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均相等时,判定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达到预设拟合条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需求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安装方式配置模块,用于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安装参数定义模块,用于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所述安装组合比例包括多个安装比例,每一安装比例为某一所述安装方式下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局部总容量占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总容量的比例;发电功率计算模块,用于统计光伏组件在所述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归一化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所述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安装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的所述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不同,接受的光照幅度不同,故发电功率不同,从而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配置了多种朝向和多种倾角的安装方式,然后定义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为待求解参数;之后,统计每种安装方式的安装比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总发电功率曲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安装比例使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在大程度上拟合,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由安装比例组成的安装组合比例,并按照安装组合比例部署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从而提供了能够实现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匹配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的方案,只需结合光伏电站现有的光伏组件,通过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即可实现,光伏电站的总容量不需要增加且无需额外添加储能模块,不仅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还避免了储能模块带来的危险性,同时也解决了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电网需求功率曲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光伏电站厂区安装光伏组件的布置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方式的发电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方式的发电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安装方式的发电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安装方式的发电功率曲线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光伏电站总发电功率曲线的流程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光伏电站的容量配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调整光伏组件安装方式使光伏电站总发电功率曲线与电网需求功率曲线相匹配的方案。为实现此方案,首先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确定需求功率曲线的具体流程与光伏电站的实际安装场景有关,主要包括两种。如图3所示,对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而言,功率的需求曲线往往与当地电力需求有关,如工厂、政府大楼等,视当地的用电习惯而定,通常通过当地的计量电表抄录各小时用电量,以一季度或一年为单位,绘制白天的平均用电曲线作为需求功率曲线。对于集中式地面电站而言,电网需要光伏电站平稳输出电力,因此需求功率曲线要求各小时的发电功率尽可能接近,消除波峰,故这种场景下的需求功率曲线其理想形状近似矩形。本发明实施例设获取到的需求功率曲线为P(t),用于下文计算过程的说明。
步骤S102,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
具体地,光伏组件主要由太阳能板组成,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不同,太阳能板的朝向和倾角均可以进行调整,当太阳能板的正面完全朝向阳光的入射方向时,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是最大的,当太阳能板的侧边完全朝向阳光的入射方向时,太阳能板接收到的光照很少,从而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是最小的。基于光伏组件的这一特性,根据光伏组件接受的光照幅度不同,故发电功率不同,从而本发明实施例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预先配置了多种朝向和多种倾角的安装方式,使得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随着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变化而变化,当光伏组件的各种安装方式配比合理时,理论上能够实现光伏电站的总发电功率曲线无限接近于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为完全相同的容量或为不完全相同的容量,安装方式包括垂直地面且正面朝东的第一安装方式、垂直地面且正面朝西的第二安装方式、最佳倾角且正面朝南的第三安装方式和垂直地面且正面朝南的第四安装方式,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上述步骤S102包括:
步骤a1,通过第一安装方式、第二安装方式、第三安装方式、第四安装方式中的至少任两种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进行配置。
具体地,由于光伏组件安装的朝向(朝向是以东南西北为基准,在360度方位内的方向)和安装倾角(倾角是太阳能板以垂直地面为基准的倾斜角度)不同,光伏组件在不同时刻接收到的辐照量不同,从而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在一天内可以产生不同形状的发电功率曲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太阳东升西落且中午时分辐照最强的特性,提供了四种典型的安装方式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电站厂区内,通过对光伏发电站厂区进行布置,合理利用方位角及辐照强度,达到光伏电站功率平稳输出的效果。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光伏组件配置垂直地面且正面朝东的第一安装方式、垂直地面且正面朝西的第二安装方式和最佳倾角且正面朝南的第三安装方式。本实施例采用的光伏组件可以双面发电,组件正面、背面接收辐照后都可以产生光伏电力,其中第一安装方式和第二安装方式,当组件正面朝东向安装时,由于太阳东升西落,致使此种安装方式组件上午由正面接收直射辐照,中午组件正面、背面均只能接收散射辐照,下午由组件背面接收直射辐照,从而发电功率曲线呈现双峰现象,如图5所示;西向安装方式则与东向安装方式受辐照反之,如图6所示。而第三种安装方式,最佳倾角最佳朝向布置(北半球朝南,南半球朝北),得到的发电功率曲线如图7所示,光伏组件中午发电量大,早晚发电量小,呈现出典型的单峰曲线。另外,在光伏电站厂区内可以少量部署垂直地面且朝南的第四安装方式,得到如图8所示的相对平缓的单峰曲线,以对光伏电站的总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微调。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为完全相同的容量或为不完全相同的容量,即根据光伏组件的材料、受照射面积、型号等因素的限定,不同光伏组件在最佳照射条件下的发电功率(容量)也不同,基于此,本实施例还根据实际场景的光照条件和功率需求条件灵活选择光伏组件为完全相同的容量或为不完全相同的容量,与只利用一种容量规格的光伏组件方案相比,能够避免大容量光伏组件的发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安装成本。之后,结合光伏组件的各种安装方式,至少采用任意两种安装方式按照不同的安装比例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进行安装配置,可以更加容易得到中间突出两边低谷和/或矩形形状的曲线,更加贴合两种实际的用电需求场景,使容量配置的计算过程更简单,配置效率更高。例如:在农田或高速路旁等区域狭小的空间,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方式、第二安装方式和第四安装方式配置光伏组件垂直安装,不仅利于总发电功率曲线和需求功率曲线的匹配,还能提高农田或高速路旁等区域的光能利用率。而在一些草原、沙漠等地域广阔的区域,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方式、第二安装方式、第三安装方式和第四安装方式共同配置光伏组件的安装,主要提高总发电功率曲线和需求功率曲线的匹配精度。
步骤S103,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安装组合比例包括多个安装比例,每一安装比例为某一安装方式下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局部总容量占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总容量的比例。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在不增加储能模块的情况下,光伏电站的总容量通常也是一定的。本步骤在光伏电站的现有容量条件下定义安装组合比例,通过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对光伏电站现有容量的组件安装方式进行调整,使得到的光伏电站总发电功率曲线与电网需求功率曲线无限贴近,以同时起到降低电站投资成本和减少资源浪费的效果。例如:安装组合比例为[0%,50%,25%,25%],其中0%、50%、25%、25%分别表示第一安装方式、第二安装方式、第三安装方式和第四安装方式的安装比例,假设光伏电站要求部署100兆瓦,则全部光伏组件都不按照第一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并且有50兆瓦的光伏组件拟按照第二安装方式安装,25兆瓦的光伏组件拟按照第三安装方式安装、25兆瓦的光伏组件拟按照第四安装方式安装。步骤S104,统计光伏组件在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具体地,本步骤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或实测方法,对每种安装方式按照定义的安装比例所输出的发电功率进行实时测量,从而将实时测量得到的功率数值拟合生成光伏电站的总发电功率曲线。另外,本步骤也可以采用理论法计算得到光伏电站的总发电功率曲线,具体流程为:首先获取光伏电站单独按照每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曲线,然后根据步骤S103设定的安装比例,对各个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加权融合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例如:步骤S103分别设定第一安装方式、第二安装方式、第三安装方式和第四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是A、B、C和D,假设A=25%,B=25%,C=45%,D=5%,假设只按照任意一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电站,分别计算了四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为Pmod1(t)、Pmod2(t)、Pmod3(t)和Pmod4(t),则光伏电站的总发电功率曲线为Pmodtot(t)=Pmod1(t)*A+Pmod2(t)*B+Pmod3(t)*C+Pmod4(t)*D。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可以通过模拟法得到,模拟法具体采用PVSyst软件模拟,通过输入地理位置信息与组件的朝向、倾角和电学性能参数等组件信息,调用软件内部的气象数据库,模拟任意时间段的发电功率,根据模拟方法,可绘制出任意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在任意时刻的发电功率曲线。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可以通过实测法得到,实测法指的是在目标地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安装拟使用的光伏组件,监控其实时发电量,然后根据其实时发电量,按照年度、季度或月度取均值,从而绘制出各类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在安装地点的发电功率曲线。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此举例,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4包括:
步骤b1,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正面光照量
式中,Sfront(t)表示正面光照量,Sinc(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斜面辐照,α(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θ(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方位角,β表示光伏组件的安装倾斜角,表示光伏组件的方位角。
步骤b2,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反面光照量
式中,Sback(t)表示反面光照量,其他符号含义同公式(1)。
步骤b3,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发电功率
Pmod(t)=n×(Sfront(t)+bf·Sback(t)) 公式(3)
式中,Pmod(t)表示发电功率,n表示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bf表示光伏组件的双面率。
这里,双面率为光伏组件背面功率与光伏组件正面功率之比。在本发明中,光伏组件采用高效异质结电池形成,双面率可达95%~98%。
步骤b4,根据需求功率曲线所在的时间段对相应时刻计算的发电功率进行积分,得到当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双面发电光伏组件,根据一天内每个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和光伏组件的安装倾斜角、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如图9所示,通过上述公式(1)~(3)还提供了一种理论计算法来计算光伏组件以每种安装方式在每个时刻的发电功率,进而通过需求功率曲线所在的时间段对每一种安装方式相应时刻的发电功率进行积分,得到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在不具备模拟和实测的条件下,实现光伏电站总发电功率曲线快速、准确地获取。其中,太阳斜面辐照、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等光照信息在每个时刻的大小可根据光伏组件安装地点的经纬度查表获取。
步骤S105,分别对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
具体地,由于光伏电站和电网的需求功率通常以kw为单位,对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和需求功率曲线进行误差分析时,数值的差异较大,计算相对复杂,从而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对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以降低后续步骤的计算难度,提高后续步骤的计算效率。针对需求功率曲线P(t),利用各时间段的需求功率和最大需求功率Pmax的比值进行归一化,则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为Pnom(t)=P(t)/Pmax;同理,针对总发电功率曲线,利用各时间段的总发电功率与最大发电功率Pmodtotmax进行归一化,则归一化后的总发电功率曲线为Pnommod(t)=Pmodtot(t)/Pmodtotmax。
步骤S106,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达到预设拟合条件的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具体地,本实施例对上述步骤S105计算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进行拟合程度分析,判断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接近需求功率曲线,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协方差指标的相似度分析、计算两条曲线的回归评价指标。然后利用计算的分析指标判断两条曲线是否达到了预设拟合条件,当两条曲线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表示两条曲线非常接近,按照当前的安装比例配置光伏电站每种安装方式所占的容量,能够使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全天满足电网需求功率,从而实现了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匹配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例如:步骤S103拟设定的安装组合比例为[0%,50%,25%,25%],经过步骤S106分析,该安装组合比例达到了预设拟合条件,所以,针对光伏电站要求部署100兆瓦光伏组件,本实施例设定全部光伏组件都不按照第一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并且有50兆瓦的光伏组件按照第二安装方式安装,25兆瓦的光伏组件按照第三安装方式安装、25兆瓦的光伏组件按照第四安装方式安装。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安装比例限定的是光伏组件的安装容量,光伏组件因为型号、设计、材料的区别,导致每一个光伏组件的局部容量会有区别,例如一个型号1的光伏组件是600瓦容量,一个型号2的光伏组件是650瓦容量,所以,每一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光伏组件实际安装数量需要根据光伏组件的型号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按照第二安装方式安装的50兆瓦光伏组件,可以由若干型号1和若干型号2的光伏组件都按照第二安装方式搭配安装。基于此,本方案只需结合光伏电站现有的光伏组件,通过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即可实现,光伏电站的总容量不需要增加且无需额外添加储能模块,不仅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还避免了储能模块带来的危险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7,当未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调整光伏组件的安装组合比例,并统计光伏组件在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调整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步骤S108,对调整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并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直至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光伏组件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并以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两条曲线没有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则调整各种安装方式对应安装比例的具体数值,重新计算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然后继续判断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和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直至达到预设拟合条件为止,得到最佳的安装组合比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调整各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使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在大程度上拟合,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安装比例,并按照安装比例部署每一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光伏组件安装容量,从而实现了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匹配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本方案只需结合光伏电站现有的光伏组件,通过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即可实现,光伏电站的总容量不需要增加且无需额外添加储能模块,不仅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还避免了储能模块带来的危险性。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例如分别设定第一安装方式、第二安装方式、第三安装方式和第四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是A、B、C和D,假设A=25%,B=25%,C=45%,D=5%,假设只按照任意一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电站,分别计算了四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为Pmod1(t)、Pmod2(t)、Pmod3(t)和Pmod4(t),则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为Pmodtot(t)=Pmod1(t)*A+Pmod2(t)*B+Pmod3(t)*C+Pmod4(t)*D。当分析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不相近时,则调整A=25%,B=25%,C=45%,D=5%的具体数值并重新计算,例如调整为A=20%,B=20%,C=55%和D=5%,直至调整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拟合为止。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6包括:
步骤c1,计算归一化后的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之间的回归评价指标。
步骤c2,当回归评价指标小于预设指标阈值时,判定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达到预设拟合条件。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归一化后的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之间的回归评价指标判断两条曲线之间的近似程度,回归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如下式所示:
RE(P(Pnom(t),Pnommod(t))≤u
式中,RE表示回归评价指标的运算,u表示预设指标阈值。
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等回归评价指标在计算预测数据和实际数据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能够判断预测的数据是否与实际数据相同,当误差数值越大时,表示预测数据越不准确,当误差数值越小时,表示预测数值越准确。本实施例将计算的最大发电功率曲线假定为预测的数据,将电网需求功率曲线假定为实际数据,从而引入回归评价指标对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的相似程度进行分析,通过软件对回归指标进行迭代求解,当回归评价指标小于预设指标阈值时,判定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提高了总发电功率曲线拟合需求功率曲线的准确率,进而提高了光伏组件按照各种安装方式分配安装容量的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回归评价指标采用均方误差,从而通过最小均方差拟合法确定两条曲线的拟合程度。考虑到均方误差的阈值如果设定过大,会导致两条曲线的相似度过低,导致需求功率得不到满足或发电量超过需求功率,造成资源浪费,如果阈值设定过小,可能造成计算的安装比例长时间达不到要求,陷入计算死循环,浪费计算机资源。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设定预设指标阈值的最佳取值范围是0.1%~10%。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06包括:
步骤d1,获取若干关键时间点;
步骤d2,分别通过归一化后的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计算各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总发电功率和需求功率;
步骤d3,针对两两相邻的关键时间点,计算总发电功率之间的第一比值,并计算需求功率之间的第二比值;
步骤d4,当每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均相等时,判定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达到预设拟合条件。
具体地,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光伏电站的规模小,总容量配置少,不论如何调整各类安装方式的安装比例,在用电峰值的时候总发电功率可能都达不到需求,从而不能令两条曲线之间的回归评价指标小于预设指标阈值。针对这类情况,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关键时间点法,使计算的总发电功率曲线尽可能地贴近功率需求曲线。首先分别对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以便于后续计算;然后,获取一天当中的若干关键时间点,例如在一天当中发电功率变化程度比较大的几个时间点,关键时间点的选取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之后,针对两两相邻的关键时间点构建方程,具体计算总发电功率之间的第一比值,并计算需求功率之间的第二比值,然后创建每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等式,判断当前安装比例是否能够令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相等,如果不能相等则调整安装比例,如果能够相等则输出安装比例。例如:设定一天中的9点、12点和15点为关键时间点,计算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的公式并判定其是否相等的公式如下:
Pmodtot(9)/Pmodtot(12)=Pnom(9)/Pnom(12)
Pmodtot(12)/Pmodtot(15)=Pnom(12)/Pnom(15)
式中,Pmodtot(*)是对应*点时间的总发电功率,通过实际测量得到或者通过各类安装方式的发电功率曲线和安装比例加权融合得到,Pnom(*)是对应*点时间的需求功率,Pmodtot(9)/Pmodtot(12)和Pmodtot(12)/Pmodtot(15)属于第一比值,Pnom(9)/Pnom(12)和Pnom(12)/Pnom(15)属于第二比值。
从而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互相对应的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相等时,可以认为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的整体变化趋势最为接近,即使光伏电站的规模小,总容量配置少,计算的总发电功率曲线依然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需求功率曲线,从而解决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到一天内日光辐照变化最大的时间通常在9点、12点和15点附近,从而将9点、12点和15点作为关键时间点,能够进一步提高总发电功率曲线拟合需求功率曲线的准确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不同,接受的光照幅度不同,故发电功率不同,从而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配置了多种朝向和多种倾角的安装方式,然后定义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为待求解参数;之后,统计每种安装方式的安装比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安装比例使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拟合,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由安装比例组成的安装组合比例,并按照安装组合比例部署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从而提供了能够实现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匹配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的方案,只需结合光伏电站现有的光伏组件,通过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即可实现,光伏电站的总容量不需要增加且无需额外添加储能模块,不仅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还避免了储能模块带来的危险性,同时也解决了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装置,该装置包括:
需求功率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例如通过抄表法或理论分析法来实现,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安装方式配置模块1102,用于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具体根据辐照强度分析能够输出不同大小发电功率的安装方式,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安装参数定义模块1103,用于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安装组合比例包括多个安装比例,每一安装比例为某一安装方式下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局部总容量占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总容量的比例。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发电功率计算模块1104,用于统计光伏组件在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4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归一化模块1105,用于分别对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5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安装参数确定模块1106,用于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达到预设拟合条件的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106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其实现方式与原理相同,详细内容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合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式不同,接受的光照幅度不同,故发电功率不同,从而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配置了多种朝向和多种倾角的安装方式,然后定义每种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为待求解参数;之后,统计每种安装方式的安装比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安装比例使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需求功率曲线拟合,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由安装比例组成的安装组合比例,并按照安装组合比例部署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从而提供了能够实现光伏电站的出力曲线匹配于电网的电力需求曲线的方案,只需结合光伏电站现有的光伏组件,通过调整光伏组件的朝向和倾角即可实现,光伏电站的总容量不需要增加且无需额外添加储能模块,不仅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还避免了储能模块带来的危险性,同时也解决了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2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9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901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所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9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901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9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9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902中,当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上述计算机系统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实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
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
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所述安装组合比例包括多个安装比例,每一安装比例为某一所述安装方式下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局部总容量占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总容量的比例;
统计光伏组件在所述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分别对所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所述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
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的所述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未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时,调整光伏组件的所述安装组合比例,并统计光伏组件在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调整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对所述调整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并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直至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时,输出光伏组件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并以调整后的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为完全相同的容量或为不完全相同的容量,安装方式包括垂直地面且正面朝东的第一安装方式、垂直地面且正面朝西的第二安装方式、最佳倾角且正面朝南的第三安装方式和垂直地面且正面朝南的第四安装方式,所述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方式、所述第三安装方式、所述第四安装方式中的至少任两种对光伏电站内的光伏组件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光伏组件在所述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包括:
获取光伏电站单独按照每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曲线;
根据各个安装方式对应的安装比例,对各个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所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光伏电站单独按照每种安装方式部署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曲线,包括:
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正面光照量:
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反面光照量:
通过下式计算光伏组件以当前安装方式在任意时刻的发电功率:
Pmod(t)=n×(Sfront(t)+bf·Sback(t))
式中:
Sfront(t)表示所述正面光照量,Sinc(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斜面辐照,α(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高度角,θ(t)表示任意时刻的太阳方位角,β表示光伏组件的安装倾斜角,表示光伏组件的方位角;
Sback(t)表示所述反面光照量;
Pmod(t)表示所述发电功率,n表示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bf表示光伏组件的双面率;
根据所述需求功率曲线所在的时间段对相应时刻计算的发电功率进行积分,得到当前安装方式对应的发电功率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包括:
计算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之间的回归评价指标;
当所述回归评价指标小于预设指标阈值时,判定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包括:
获取若干关键时间点;
分别通过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计算各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总发电功率和需求功率;
针对两两相邻的关键时间点,计算总发电功率之间的第一比值,并计算需求功率之间的第二比值;
当每个关键时间点对应的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均相等时,判定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达到预设拟合条件。
8.一种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需求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网的需求功率曲线;
安装方式配置模块,用于对待安装于光伏电站内的多个光伏组件,分别预配置具有多种不同朝向和不同倾角的安装方式;
安装参数定义模块,用于预设每种安装方式下光伏组件对应的安装组合比例,所述安装组合比例包括多个安装比例,每一安装比例为某一所述安装方式下至少一个光伏组件局部总容量占光伏电站内光伏组件总容量的比例;
发电功率计算模块,用于统计光伏组件在所述安装组合比例中每种安装比例下的输出功率,得到光伏电站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
归一化模块,用于分别对所述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所述需求功率曲线进行归一化;
安装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分析归一化后的预配置总发电功率曲线与归一化后的需求功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当达到预设拟合条件时,以达到所述预设拟合条件的所述安装组合比例确定光伏组件包括朝向和倾角的安装方式及对应数量。
9.一种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06278.XA 2023-06-13 2023-06-13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6722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6278.XA CN116722802A (zh) 2023-06-13 2023-06-13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6278.XA CN116722802A (zh) 2023-06-13 2023-06-13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2802A true CN116722802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6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6278.XA Pending CN116722802A (zh) 2023-06-13 2023-06-13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280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824A (zh) * 2017-05-22 2017-10-03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站发电单元功率曲线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0233592A (zh) * 2019-06-27 2019-09-13 西安中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发电与用电匹配的光伏幕墙的设计方法
CN112003278A (zh) * 2020-08-21 2020-11-27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自用电比例预测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9824A (zh) * 2017-05-22 2017-10-03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站发电单元功率曲线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0233592A (zh) * 2019-06-27 2019-09-13 西安中易建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发电与用电匹配的光伏幕墙的设计方法
CN112003278A (zh) * 2020-08-21 2020-11-27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光伏自用电比例预测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yvazoğluyüksel et al. Estimation methods of global solar radiation, cell temperature and solar power forecasting: A review and case study in Eskişehir
Madaeni et al. Comparison of capacity value methods for photovoltaics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Ghiassi-Farrokhfal et al. Solar power shap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
Jeong et al. A practical theory of micro-solar power sensor networks
Lappalainen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largest exp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ramp rates
Lappalainen et al. Analysis of the cloud enhancement phenomenon and its effects on photovoltaic generators based on cloud speed sensor measurements
Lyden et al. Modell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artial shading conditions of photovoltaic modules
Ayodele et al.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on building’s rooftops: A case of a Nigeria cosmopolitan city
Hummon et al. Variability of photovoltaic power in the state of Gujarat using high resolution solar data
Jimenez-Castillo et al. Smart mete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self-consumption in zero energy buildings
Chang et al. Study of impact on high PV-penetrated feeder voltage due to moving cloud shadows
Dabbousa et al. The Effect of Tilting a PV Array by Monthly or Seasonal Optimal Tilt Angles on Energy Yield of a Solar PV System
Assouline et al. A machine learning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roof-top photovoltaic solar energy potential in Switzerland
Anand et al. FPGA based substantial power evolution controlling strategy for solar and wind forecasting grid connected system
Mansouri Kouhestani et al.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olar and wind energy potential at the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campus, a medium-sized western Canadian university
Shakir et al. An optimum location of on-grid bifacial based photovoltaic system in Iraq.
Gotseff et al. Accurate power prediction of spatially distributed PV systems using localized irradiance measurements
Okundamiya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um capacity allocation of micro-grids considering economy and reliability
CN116722802A (zh) 光伏电站的组件安装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247662A (zh) 一种基于气象辐射及遥感信息的建筑光伏潜能估算方法
Khoo et al. Optimizing the front electrode of silicon-wafer-based solar cells and modules
Hurtt 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hotovoltaic system design parameters to passively mitigate ramp rates
CN116742716A (zh)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调节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Nygren et al. Modelling bifacial photovoltaic systems: Evaluating the albedo impact on bifacial PV systems based on case studies in Denver, USA and Västerås, Sweden
Faranda et al. Enegy production estimation for suitable PV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