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2523A -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2523A
CN116722523A CN202310587924.5A CN202310587924A CN116722523A CN 116722523 A CN116722523 A CN 116722523A CN 202310587924 A CN202310587924 A CN 202310587924A CN 116722523 A CN116722523 A CN 116722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ircuit
power supply
output terminal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79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云
张智锋
吴永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879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25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2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2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22Provisions for temporary connection of DC sources of essentially the same voltage, e.g. jumpstart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11/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 H02H11/0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the switching-on in case an undesired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might result in case of inverted polarity or connection; with switching for obtaining correct conn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用于外接储能组件的第一接口电路、用于外接负载的第二接口电路、极性转换电路、连接第一接口电路与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一开关、连接第二接口电路与极性转换电路的第二开关及主控电路。主控电路用于在储能组件接入第一接口电路且第一开关闭合时对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目标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及极性转换电路中的至少一者,还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通过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对目标器件的状态检测,避免了因目标器件出现故障而导致供电电路或负载出现永久性损坏甚至是起火,提升了供电电路进行供电以及极性转换的安全与稳定。

Description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比如汽车)在启动发动机时,需要蓄电池提供启动电流进行打火启动,而蓄电池由于电力不足导致无法为车辆提供启动电流时,需要使用启动电源进行应急打火。具体的,用户需要使用供电电路将启动电源与蓄电池连接,现有的部分供电电路可以通过极性转换将启动电源的正负极与车辆的蓄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
但是,在供电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出现故障时,供电电路不仅不能进行极性转换,甚至在元件严重故障时还可能会导致启动电源或蓄电池出现损坏甚至是起火,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旨在避免因供电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出现故障,导致供电电路无法正常进行极性转换甚至是烧坏损毁,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问题,提高启动电源向负载的供电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包括:
第一接口电路,用于外接储能组件;
第二接口电路,用于外接负载;
极性转换电路;
第一开关,连接第一接口电路与极性转换电路;
第二开关,连接第二接口电路与极性转换电路;
主控电路,用于:
在储能组件接入第一接口电路,且第一开关闭合时,对供电电路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目标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及极性转换电路中的至少一者;
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方法包括:
在启动电源的储能组件接入第一接口电路且供电电路中的第一开关闭合时,对供电电路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目标器件包括供电电路中的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极性转换电路及第一开关中的至少一者;
在检测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及极性转换电路均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壳体以及本申请说明书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供电电路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壳体内;
设备包括车辆应急启动电源和/或电瓶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接口电路,用于外接储能组件;第二接口电路,用于外接负载;极性转换电路;第一开关,连接第一接口电路与极性转换电路;第二开关,连接第二接口电路与极性转换电路;主控电路,用于在储能组件接入第一接口电路,且第一开关闭合时,对供电电路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目标器件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及极性转换电路中的至少一者;主控电路还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闭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先对供电电路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避免了因目标器件出现故障而导致供电电路或负载出现永久性损坏甚至是起火,提升了供电电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供电电路能正常进行极性转换以将启动电源的正负极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电电路;2、储能组件;3、负载;10、第一接口电路;20、第二接口电路;30、第一开关;40、第二开关;50、极性转换电路;60、主控电路;70、第一指示单元;80、第二指示单元;B1、第一输入端子;B2、第二输入端子;P1、第一输出端子;P2、第二输出端子;K3、第三开关;K4、第四开关;K5、第五开关;K6、第六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一实施方式的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1与图2所示,具体的,该供电电路1包括第一接口电路10、第二接口电路20、极性转换电路50、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以及主控电路60。以下对供电电路1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的,第一接口电路10用于外接储能组件2,第二接口电路20用于外接负载3,而第一开关30的一端与第一接口电路10连接,另一端与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第二开关4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接口电路20,另一端与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
其中,在第一开关30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一接口电路1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电连接;在第一开关30处于断开状态下,第一接口电路1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相隔离。同理,在第二开关40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二接口电路2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电连接;在第二开关40处于断开状态下,第二接口电路2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相隔离。
示例性的,第一接口电路10包括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二接口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用于分别连接负载3的正极和负极。极性转换电路50与第一输入端子B1、第二输入端子B2、第一输出端子P1和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需知,供电电路1具体是通过极性转换电路50进行极性转换,以使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通过极性转换电路50进行极性转换具体是指:在第一接口电路1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电连接且第二接口电路2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电连接的条件下,极性转换电路50控制各个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的连接关系,以控制第一输出端子P1和第二输出端子P2输出的电信号极性,使得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具体的,主控电路60可用于在检测到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一开关30闭合时,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相应的状态检测。通过状态检测,主控电路60可判断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或是处于故障状态。而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主控电路60还用于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以使极性转换电路50与第二接口电路20通过第二开关4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对目标器件进行在先的状态检测,然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的条件下才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避免了供电及极性转换的过程中储能组件和负载出现损坏甚至是过热起火,保障供电电路1将储能组件2的正负极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正确连接以实现极性转换。
具体的,目标器件包括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至少一者。较优的,主控电路60可以是对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全部进行状态检测,从而对供电电路1进行全面的检测,提升供电电路1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如图1与图2所示,示例性地,主控电路60至少与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相连接,主控电路60可以对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的状态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供电电路1应用于车辆应急启动电源或电瓶夹,接口电路用于连接车辆的蓄电池,储能组件2通过开关电路和接口电路向车辆的蓄电池提供电流,以实现车辆启动。
举例而言,负载3是车辆的蓄电池,储能组件2是启动电源的组成部分。而供电电路1可以是启动电源的组成部分,用于将蓄电池与储能组件2相连接;也可以是电瓶夹的组成部分,用于将蓄电池与启动电源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机动车辆(比如汽车)在启动打火时,若因车辆的蓄电池电力不足而需要使用启动电源进行应急打火时,用户可使用供电电路1将启动电源与蓄电池连接,现有的部分供电电路1可以通过极性转换将启动电源的正负极与车辆的蓄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
但是,在供电电路1中的电路元件出现故障时,供电电路1不仅不能进行极性转换,在元件严重故障时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启动电源或蓄电池出现损坏甚至是起火,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源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先由控制电路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避免了因目标器件出现故障而导致供电电路1或蓄电池出现永久性损坏甚至是起火的情况,提高了启动电源通过供电电路1向蓄电池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使供电电路1能正常进行极性转换以将启动电源的正负极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闭合,且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时,能够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以使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具体的,第一接口电路10包括用于分别连接储能组件2正负极的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第二接口电路20包括用于分别连接负载3的正负极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极性转换电路50与第一输入端子B1、第二输入端子B2、第一输出端子P1和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主控电路60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闭合,且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时,通过极性转换电路50控制各输入端子与各输出端子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则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第一开关30连接于极性转换电路50与第一输入端子B1之间,第二开关40连接于极性转换电路50与第一输出端子P1之间。其中,第一开关30被配置为在用户的手动操作下切换为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第二开关40被配置为在主控电路60的的控制下切换为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
易知,在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中的任意一者处于断开状态的条件下,供电电路1不会在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通路,更不会进行极性转换。只有在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均处于闭合状态的条件下,主控电路60才可通过极性转换电路50控制各输入端子与各输出端子的连接情况,以在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在车辆应急打火的场景下,以负载3是车辆的蓄电池,储能组件2是启动电源的组成部分,以下将以供电电路1应用于车辆应急打火的场景为例对供电电路1的电路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在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B1、储能组件2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入端子B2、负载3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出端子P1且负载3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出端子P2的情况下,主控电路60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一输出端子P1连接,并将第二输入端子B2与第二输入端子B2连接,则储能组件2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一输入端子B1、第一输出端子P1与负载3的正极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依次通过第二输入端子B2、第二输出端子P2与负载3的负极连接,使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用户可手动将储能组件2的正负极接入到第一接口电路10,将负载3的正负极接入到第二接口电路20,并控制第一开关30闭合,而主控电路60首先是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然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
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均已闭合时,若主控电路60检测到负载3已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则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启动电源的正极与负载3的正极连接,将启动电源的负极与负载3的负极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在蓄电池电力不足无法为车辆点火启动时,启动电源可以通过形成的供电通路向蓄电池输入电能,以支持车辆应急打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一开关30处于正常状态;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一开关30处于故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30处于正常状态具体是指第一开关30可在闭合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而第一开关30处于故障状态具体是指第一开关30被限定在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则第一开关30的状态无法在用户的操作下或主控电路60的控制下进行切换。示例性的,第一开关30处于故障状态包括第一开关30出现粘连或损坏的情况。
需知,若第一开关30的状态无法切换,在供电电路1出现例如过流或过压的故障时,用户或主控电路60无法及时手动操作第一开关30切换为断开状态,会导致供电电路1和储能组件2出现烧坏甚至是起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二开关40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二开关40处于正常状态;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二开关40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二开关40处于故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关40处于正常状态具体是指第二开关40可在主控电路60的控制下切换为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而第二开关40处于故障状态具体是指第二开关40被限定在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则主控电路60无法控制第二开关40的状态切换。示例性的,第二开关40处于故障状态包括第二开关40出现粘连或损坏的情况。
需知,若主控电路60无法控制第二开关40的状态切换,在供电电路1出现例如过流或过压的故障时,用户无法及时手动操作第二开关40切换为断开状态,会导致供电电路1和负载3出现烧坏甚至是起火。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接口电路10包括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二接口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用于分别连接负载3的正极和负极。极性转换电路50包括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一输出端子P1之间的第三开关K3、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之间的第四开关K4、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子B2与第一输出端子P1之间的第五开关K5、以及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子B2与第二输出端子P2之间的第六开关K6。
具体的,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均具有闭合状态与断开状态,而主控电路60可控制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切换状态以实现极性的转换。
示例性的,在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B1、储能组件2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入端子B2、负载3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出端子P1且负载3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出端子P2的情况下,主控电路60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切换为闭合状态,并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切换为断开状态,则储能组件2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一输入端子B1、第一开关30、第三开关K3、第二开关40、第一输出端子P1与负载3的正极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依次通过第二输入端子B2、第六开关K6、第二输出端子P2与负载3的负极连接,使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应理解,在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入端子B2、储能组件2的负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B1、负载3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子P2且负载3的负极连接第一输出端子P1的情况下,主控电路60同样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切换为闭合状态,并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切换为断开状态。
示例性的,在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B1、储能组件2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入端子B2、负载3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出端子P2且负载3的负极连接第一输出端子P1的情况下,主控电路60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切换为闭合状态,并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切换为断开状态,则储能组件2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一输入端子B1、第一开关30、第四开关K4、第二开关40、第二输出端子P2与负载3的正极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依次通过第二输入端子B2、第五开关K5、第二输出端子P2与负载3的负极连接,使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应理解,在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第二输入端子B2、储能组件2的负极连接第一输入端子B1、负载3的正极连接第一输出端子P1且负载3的负极连接第二输出端子P2的情况下,主控电路60同样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切换为闭合状态,并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切换为断开状态。
由此,在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均闭合的前提下,主控电路60可通过切换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的状态实现极性转换,以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负载3的正极相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负载3的负极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均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极性转换电路50处于正常状态,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中的至少一者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极性转换电路50处于故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各个开关处于正常状态具体是指对应的开关可在主控电路60的控制下切换为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而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各个开关处于故障状态具体是指对应的开关被限定在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则主控电路60无法正常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各个开关的状态切换。示例性的,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中的任一个出现粘连或损坏,都会导致极性转换电路50处于故障状态。
示例性的,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继电器开关,主控电路60可以通过向继电器开关的线圈输入驱动信号以驱动相应开关在闭合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口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用于分别连接负载3的正极和负极;
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短接时,确定第二接口电路20处于故障状态,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未短接时,确定第二接口电路20处于正常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短接的条件下,若将负载3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上,负载3的正负极直接连接,会导致负载3短路烧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还用于;
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
具体的,目标器件包括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对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主控电路60可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或是故障状态,而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至少一者处于故障状态时,主控电路60输出警报信号以向用户进行告警。
示例性的,供电电路1还包括与主控电路60连接的警报电路,主控电路60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向警报电路输出警报信号以驱动警报电路生成声音信号或光照信号,以向用户进行告警。
通过基于目标器件的故障状态输出警报信号,能在目标器件出现故障时对用户进行及时有效的告警,令用户知悉当前供电电路1无法正常进行供电以及极性转换,避免在用户使用供电电路1为负载3供电的过程中负载3烧坏。示例性地,在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之间短接的情况下,将负载3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上,负载3的正负极将直接连接,会导致负载3短路烧坏。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电电路1还包括第一指示单元70与第二指示单元80,主控电路60还用于;
在检测到负载3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连接时,驱动第一指示单元70输出第一指示信号;
在检测到负载3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连接时,驱动第二指示单元80输出第二指示信号。
易知,第一指示单元70或第二指示单元80输出相应的指示信号是用于指示负载3正极的接入位置。示例性的,第一指示单元70为与第一输出端子P1对应的指示灯,第二指示单元80为与第二输出端子P2对应的指示灯。
以供电电路1为电瓶夹的组成部分,负载3为车辆的蓄电池进行说明,主控电路60在检测到蓄电池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或第二输出端子P2连接时,驱动相应的指示单元输出相应的指示信号,使得用户能即时区分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告知用户蓄电池正极的接入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还用于:
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
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强度阈值时,确定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
应理解,在负载3接入至第二接口电路20时,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会上升。例如在车辆蓄电池接入至第二接口电路20时,车辆蓄电池本身的电能会将第二接口电路20处的信号强度上拉,因此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强度阈值表征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
举例而言,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输出端子P1处的电压信号作为接口信号,在第一输出端子P1处的电压信号超过第一强度阈值时,确定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可根据负载3进行选定。以车辆蓄电池作为负载3为例,第一强度阈值为1.5V。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包括有第一触发元件,主控电路60还用于:当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
具体的,主控电路60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闭合,且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时,能够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而在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的过程中,若主控电路60并未检测出负载3的正负极所接入的输出端子时,用户可手动对第一触发元件进行触发操作,主控电路60检测到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则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示例性的,在储能组件2正极接入第一输入端子B1且储能组件2负极接入第二输入端子B2的条件下,主控电路60检若测到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则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切换为闭合状态,并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切换为断开状态,以使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负载3的正极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负载3的负极相连接。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包括有第二触发元件,主控电路60还用于:当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具体的,主控电路60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闭合,且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时,能够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而在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的过程中,若主控电路60并未检测出负载3的正负极所接入的输出端子时,用户可手动对第二触发元件进行触发操作,主控电路60检测到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则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
示例性的,在储能组件2正极接入第一输入端子B1且储能组件2负极接入第二输入端子B2的条件下,主控电路60若检测到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则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切换为断开状态,并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切换为闭合状态,以使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负载3的正极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负载3的负极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还用于:
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
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闭合,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应理解的是,当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的负载3为无源设备时,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被负载3下拉,不会超过第一强度阈值,则主控电路60无法确定负载3已接入至第二接口电路20,并控制供电电路1进行相应的供电以及极性转换。
基于此,当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的负载3为无源设备时,且用户手动操作以触发第一触发元件时,主控电路60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然后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闭合,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以使供电电路1进行相应的供电以及极性转换。
如图2至3所示,例如当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接口电路10的第一输入端子B1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一接口电路10的第二输入端子B2连接时,主控电路60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闭合,并控制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断开,以使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又例如当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接口电路10的第二输入端子B2连接,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一接口电路10的第一输入端子B1连接时,主控电路60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第四开关K4与第五开关K5闭合,并控制第三开关K3与第六开关K6断开,以使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接口电路20处的电压信号作为接口信号,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确定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还用于:
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
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二幅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闭合,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
与上一实施方式同理,当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的负载3为无源设备时,且用户手动操作以触发第二触发元件时,主控电路60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然后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闭合,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以使供电电路1进行相应的供电以及极性转换。
举例而言,第一幅度阈值和/或第二幅度阈值为100mV。
应理解,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时,用户手动操作以触发第一触发元件或第二触发元件旨在驱动控制电路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到第一输出端子P1或第二输出端子P2。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升了使用供电电路1向无源器件进行供电的灵活性,并且易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控电路60还用于:
在储能组件2向负载3供电时,采样储能组件2与负载3之间供电回路上的供电信号;在供电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断开。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供电信号可以是电流信号,也可以是根据采样得到的电流信号进行转化后的其他信号,例如电压信号,本申请不对采样供电信号的具体实施方式予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电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断开,旨在保障储能组件2的供电安全。以供电信号是电流信号为例,主控电路60采样储能组件2与负载3之间供电回路上的电流信号,并在出现电流过大时控制第一开关30断开以实现过流保护。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供电电路1包括:第一接口电路10,用于外接储能组件2;第二接口电路20,用于外接负载3;极性转换电路50;第一开关30,连接第一接口电路10与极性转换电路50;第二开关40,连接第二接口电路20与极性转换电路50;主控电路60,用于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一开关30闭合时,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目标器件包括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至少一者;主控电路60还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在进行极性转换之前先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避免了因目标器件出现故障而导致供电电路1或负载3出现永久性损坏甚至是起火,提升了供电电路1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供电电路1能正常进行极性转换以将启动电源的正负极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应用于启动电源,启动电源可以是车辆应急启动电源或电瓶夹。需要说明的是,该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以下将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为例对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进行介绍,需知该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
本申请提供的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可应用于车辆应急启动电源或电瓶夹,其中,启动电源用于连接车辆的蓄电池,并向车辆的蓄电池提供电流,以实现车辆应急打火启动。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包括步骤S1~步骤S2。
步骤S1、在启动电源的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供电电路1中的第一开关30闭合时,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目标器件包括供电电路1中的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极性转换电路50及第一开关30中的至少一者;
步骤S2、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均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
具体的,在使用启动电源为车辆应急打火的场景下,可以是启动电源中储能组件2与第一接口电路10预设连接,也可以是用户手动将启动电源的储能组件2接入到第一接口电路10,并且控制第一开关30闭合。
在启动电源的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一开关30闭合时,首先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相应的状态检测。通过状态检测可判断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或是处于故障状态,而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以使极性转换电路50与第二接口电路20通过第二开关40连接。
其中,目标器件包括供电电路1中的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极性转换电路50及第一开关30中的至少一者。较优的,目标器件可以是包括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全部四个模块,对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全部进行状态检测以对供电电路1进行全面的检测,提升了供电电路1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通过对目标器件进行在先的状态检测,然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的条件下才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避免了启动电源向负载3供电的过程中出现损坏甚至是起火的情况,确保能进行极性转换以将储能组件2的正负极与蓄电池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步骤S3: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闭合,且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连接储能组件2和负载3,以使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易知,在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中的任意一者处于断开状态的条件下,不会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在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更不会进行极性转换。只有在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均处于闭合状态的条件下,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在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具体的,在车辆应急打火的场景下,以负载3是车辆的蓄电池,启动电源用于为车辆进行应急打火供电为例进行说明:
用户可手动将储能组件2的正负极接入到第一接口电路10,将负载3的正负极接入到第二接口电路20,并控制第一开关30闭合。执行本方法时首先是对供电电路1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然后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40闭合。在第一开关30和第二开关40均已闭合的条件下,若检测到负载3已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则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启动电源的正极与负载3的正极连接,将启动电源的负极与负载3的负极连接,以使储能组件2和负载3之间形成供电通路,在蓄电池电力不足无法为车辆点火启动的情况下,启动电源可以通过形成的供电通路向蓄电池输入电能,以支持车辆应急打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一开关30处于正常状态;
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一开关30处于故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开关40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二开关40处于正常状态;
在检测到第二开关40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第二开关40处于故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30处于正常状态具体是指第一开关30可在闭合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而第一开关30处于故障状态具体是指第一开关30被限定在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则第一开关30的状态无法在控制下进行切换。同理,第二开关40处于正常状态具体是指第二开关40可在主控电路60的控制下切换为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而第二开关40处于故障状态具体是指第二开关40被限定在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
示例性的,第一开关30或第二开关40出现粘连或损坏,都有可能会引致相应的故障状态。
需知,若第一开关30和/或第二开关40处于故障状态时,在供电电路1出现例如过流或过压的故障时,无法及时操作第一开关30和/或第二开关40切换为断开状态,会导致启动电源或负载3出现烧坏甚至是起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均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极性转换电路50处于正常状态;
在检测到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中的至少一者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极性转换电路50处于故障状态。
具体的,第一接口电路10包括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入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第二接口电路20包括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用于分别连接负载3的正极和负极。极性转换电路50包括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一输出端子P1之间的第三开关K3、连接于第一输入端子B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之间的第四开关K4、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子B2与第一输出端子P1之间的第五开关K5、以及连接于第二输入端子B2与第二输出端子P2之间的第六开关K6。
需要说明的是,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各个开关处于正常状态具体是指对应的开关可被控制切换为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而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各个开关处于故障状态具体是指对应的开关被限定在闭合状态或断开状态,导致无法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各个开关的状态切换。示例性的,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及第六开关K6中的任一个出现粘连或损坏,都会导致极性转换电路50处于故障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短接时,确定第二接口电路20处于故障状态;
在检测到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未短接时,确定第二接口电路20处于正常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短接的条件下,若将负载3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上,负载3的正负极将直接连接,会导致负载3短路烧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目标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
具体的,在检测到第一开关30、第二开关40、第二接口电路20及极性转换电路50中的至少一者处于故障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以向用户进行告警。
通过基于目标器件的故障状态输出警报信号,能在目标器件出现故障时对用户进行及时有效的告警,令用户知悉当前供电电路1无法正常进行供电以及极性转换,避免负载3烧坏。示例性地,在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之间短接的情况下,将负载3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与第二输出端子P2上,负载3的正负极将直接连接,会导致负载3短路烧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负载3的正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连接时,驱动第一指示单元70输出第一指示信号;在检测到负载3的正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子P2连接时,驱动第二指示单元80输出第二指示信号。
例如,第一指示单元70为对应第一输出端子P1的指示灯,第二指示单元80为对应第二输出端子P2的指示灯,在蓄电池的正极与第一输出端子P1或第二输出端子P2连接时,可驱动相应的指示单元输出相应的指示信号,能即时区分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告知用户蓄电池正极的接入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
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强度阈值时,确定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
应理解,在负载3接入至第二接口电路20时,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会上升。例如在车辆蓄电池接入至第二接口电路20时,车辆蓄电池本身的电能会将第二接口电路20处的信号强度上拉,因此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强度阈值表征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
举例而言,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输出端子P1处的电压信号作为接口信号,在第一输出端子P1处的电压信号超过第一强度阈值时,确定负载3接入第二接口电路20,其中,第一强度阈值可根据负载3进行选定。以车辆蓄电池作为负载3为例,第一强度阈值为1.5V。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和/或,
当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并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
易知,采用本实施例用户可直接操作第一触发元件与第二触发元件,以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负极连接至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或第二输出端子P2,提升了使用供电电路1进行供电及极性转换的灵活度,并且易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闭合,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和/或,
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且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第二接口电路20的接口信号;在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二幅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与第二开关40闭合,并控制极性转换电路50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二输出端子P2相连接,将储能组件2的负极与第二接口电路20的第一输出端子P1相连接。
应理解,在储能组件2接入第一接口电路10时,用户手动操作以触发第一触发元件或第二触发元件旨在驱动控制电路将储能组件2的正极连接到第一输出端子P1或第二输出端子P2。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升了使用供电电路1向无源器件进行供电的灵活度,并且易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储能组件2向负载3供电时,采样储能组件2与负载3之间供电回路上的供电信号;在供电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供电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开关30断开,旨在保障储能组件2的供电安全。以供电信号是电流信号为例,可以采样储能组件2与负载3之间供电回路上的电流信号,并在出现电流过大时控制第一开关30断开以实现过流保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1,其中,供电电路1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壳体内,且设备包括车辆应急启动电源和/或电瓶夹。
示例性的,供电电路1与储能组件2均设置于壳体内。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电路,用于外接储能组件;
第二接口电路,用于外接负载;
极性转换电路;
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与所述极性转换电路;
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电路与所述极性转换电路;
主控电路,用于:
在所述储能组件接入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且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对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所述目标器件包括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及所述极性转换电路中的至少一者;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器件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正常状态;
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故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开关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正常状态;
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开关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故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且所述负载接入所述第二接口电路时,能够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连接所述储能组件和所述负载,以使所述储能组件和所述负载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二输入端子,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二输入端子用于分别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用于分别连接所述负载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三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四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五开关、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六开关;
其中,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及第六开关均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处于正常状态,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及第六开关中的至少一者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处于故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用于分别连接所述负载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短接时,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处于故障状态,所述主控电路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未短接时,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处于正常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指示单元与第二指示单元,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负载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时,驱动所述第一指示单元输出第一指示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负载的正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连接时,驱动所述第二指示单元输出第二指示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
采样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接口信号;
在所述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强度阈值时,确定所述负载接入所述第二接口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所述主控电路包括有第一触发元件与第二触发元件,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并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和/或,
当所述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并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所述主控电路包括有第一触发元件与第二触发元件,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
在所述储能组件接入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且所述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接口信号;
在所述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
和/或,
在所述储能组件接入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且所述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接口信号;
在所述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二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用于:
在所述储能组件向所述负载供电时,采样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负载之间供电回路上的供电信号;
在所述供电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应用于车辆应急启动电源或电瓶夹,所述第二接口电路能够用于连接车辆蓄电池,所述储能组件通过所述供电电路向车辆供电,以实现车辆启动。
14.一种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启动电源的储能组件接入第一接口电路且供电电路中的第一开关闭合时,对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目标器件进行状态检测,所述目标器件包括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极性转换电路及所述第一开关中的至少一者;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接口电路及极性转换电路均处于正常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正常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开关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故障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开关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正常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开关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故障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且负载接入所述第二接口电路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连接所述储能组件和所述负载,以使所述储能组件和所述负载之间形成供电通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极性转换电路中的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及第六开关均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处于正常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及第六开关中的至少一者不可正常开闭时,确定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处于故障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二输出端子短接时,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处于故障状态;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未短接时,确定所述第二接口电路处于正常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目标器件处于故障状态时,输出警报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负载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连接时,驱动第一指示单元输出第一指示信号;
在检测到所述负载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连接时,驱动第二指示单元输出第二指示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样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接口信号;
在所述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一强度阈值时,确定所述负载接入所述第二接口电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并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和/或,
当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并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储能组件接入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且第一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接口信号;
在所述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一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
和/或,
在所述储能组件接入所述第一接口电路,且第二触发元件被外部操作触发时,采样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接口信号;
在所述接口信号的信号强度下降幅度超过第二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将所述储能组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子相连接,将所述储能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子相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储能组件向所述负载供电时,采样所述储能组件与所述负载之间供电回路上的供电信号;
在所述供电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第二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26.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壳体内;
所述设备包括车辆应急启动电源和/或电瓶夹。
CN202310587924.5A 2023-05-22 2023-05-22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6722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7924.5A CN116722523A (zh) 2023-05-22 2023-05-22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7924.5A CN116722523A (zh) 2023-05-22 2023-05-22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2523A true CN116722523A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7924.5A Pending CN116722523A (zh) 2023-05-22 2023-05-22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25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4415A (zh) * 2023-12-13 2024-01-12 福建泛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4415A (zh) * 2023-12-13 2024-01-12 福建泛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94415B (zh) * 2023-12-13 2024-03-08 福建泛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2701C2 (ru) Комплект адаптер/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батарея (варианты),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 (варианты), использующий этот комплект, адаптер и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6722523A (zh) 供电电路、启动电源的输出方法及设备
CN107914582A (zh) 电动汽车上、下电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4239991B2 (ja) 発電制御装置
KR20160081058A (ko) Pra의 상태 감지방법
CN112083350A (zh) 电磁阀检测电路、控制板、电器装置及电磁阀检测方法
JP2005233822A (ja) 地絡検出装置
KR20100089518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인버터 보호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50077771A (ko) 배터리 관리 기기 및 그 배터리 관리 기기를 포함한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CN203942322U (zh) 汽车编程电源
JPH07274308A (ja) 電気自動車の充電制御装置
JP3357238B2 (ja) 燃料電池の並列運転システム
CN108832685B (zh) 风电变桨系统用充电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6299072A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功率电缆连接状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2282736A (zh) 一种电源的开关控制电路及一种供电电路
EP2889174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electrically isolating each battery unit upon fault
CN214138248U (zh) 一种绝缘安全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CN105591430B (zh) 智能搭火控制装置
CN105591429B (zh) 搭火自动控制装置
JP2001037069A (ja) 断線検出機能を有する負荷駆動装置
CN207947731U (zh) 一种有刷电机刹车控制电路及电机
TWI732653B (zh) 智慧型救援電池及該智慧型救援電池的偵測控制方法
CN2566516Y (zh) 自动极性转换安全连接装置
CN205489582U (zh) 智能搭火控制装置
CN111196159A (zh) 一种低压维修开关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