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20663B -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0663B
CN116720663B CN202310980790.3A CN202310980790A CN116720663B CN 116720663 B CN116720663 B CN 116720663B CN 202310980790 A CN202310980790 A CN 202310980790A CN 116720663 B CN116720663 B CN 116720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objects
data
range
safet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807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20663A (zh
Inventor
李佳轩
李嫄
罗烨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ative Chengd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ative Chengd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ative Chengd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ative Chengd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807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20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20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0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20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0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以及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本申请公开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使用区域集中式的车辆协同管理与道路建议方式来提高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汽车驾驶为例,基于智慧城市部署的各种终端能够给汽车驾驶安全提供全新支撑。
目前,汽车安全驾驶依靠驾驶人员以及辅助手段保证。例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各种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头以及卫星导航),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来感应周围的环境和收集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仪地图数据,从而实现对驾驶员进行预先提醒和主动式的介入操作。 具体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有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紧急制动、前向碰撞预警系统、盲区检测、交通标志识别和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等。
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目前衍生出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的目的是使用机器驾驶代替人工驾驶,但是在图像处理、道路探测、高精度地图以及边缘计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难题,并且对于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使用区域集中式的车辆协同管理与道路建议方式来提高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
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
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以及
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
其中,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特征数据包括位置数据、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建立动态模型包括根据对象的位置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包括基础模型以及位于基础模型周围的延伸区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根据覆盖范围内的对象的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构建虚拟路径;
确定存在关联的多个虚拟路径的干扰关系;以及
向与存在干扰关系的虚拟路径所属的对象发送警报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根据当前特征数据在移动范围内构建安全区域;
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以及
根据重叠范围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修正包括去除重叠范围。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包括:
确定对象移动到虚拟路径上相邻车道的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并使用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在安全区域内构建潜在使用区域;
确定潜在使用区域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的干涉范围;以及
使用干涉范围和潜在使用区域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将潜在使用区域中与干涉范围存在重合区域的部分删除,将安全区域中除潜在使用区域以外的区域删除。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赋予其他对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通管理运行装置,包括:
通讯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以及
显示单元,用于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
其中,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通管理运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设备运行时,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或者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框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边缘终端与区域性控制终端进行通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动态模型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存在潜在危险时的处理步骤流程示意框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安全区域的形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安全区域的形状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构建潜在使用区域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潜在使用区域进行修正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在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其核心是通过多手段的数据采集方式,给驾驶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用以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就是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驾驶人员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车辆的周边环境,但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不会主动介入车辆控制(紧急制动与碰撞变道除外)。
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目的是使用车辆自动驾驶来代替人工驾驶,依然会使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来采集数据,同时还会使用云端来进行辅助。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面临的问题有: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性、事故责任划分问题以及面临复杂环境需要人工接管。也就是说,当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视为是一个高阶版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区域性控制终端与车辆进行通讯的方式,来实现对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车辆的集中管理。通过这种区域性的集中管理方式,给区域内的驾驶人员提供驾驶建议,用以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区域性集中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了解区域内全部车辆的行驶数据与行驶意向,能够给出更加合理性的驾驶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车判断(基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数据采集)的局限性。
本申请公开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应用于车辆上的通讯设备或者车辆上的导航系统(车辆自带或者智能手机),此处将其统称为边缘终端,边缘终端与区域性控制终端进行数据通讯。
区域性控制终端部署在道路上,每一个区域性控制终端负责一段道路,此处的道路具有高精度地图,能够给车辆提供车道级别的导航服务。以高德导航为例,在实现高精度地图数据覆盖的区域,数据精度可以达到10cm。
本申请公开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请参阅图1,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S102,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
S103,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
S104,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以及
S105,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
其中,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
具体而言,在步骤S101中,边缘终端会收到区域性控制终端发出的通讯请求,并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此处区域性控制终端会持续且主动的与覆盖区域内的边缘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当然,边缘终端也可以持续的发出通讯请求,然后与通讯请求覆盖范围内的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这两种方式的目的均是保证区域性控制终端与其覆盖范围内的边缘终端能够确定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同时对于区域性控制终端的切换,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用如下方式,区域性控制终端具有编号,边缘终端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的同时,会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的编号并根据该编号获取编号对应的区域性控制终端的固定位置,或者直接与区域性控制终端进行通讯并获取该区域性控制终端的固定位置。
得到区域性控制终端的固定位置后,根据距离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到下一个区域性控制终端。
另外,在一些例子中,请参阅图2,边缘终端会尽可能的与两个区域性控制终端进行数据通讯,因为这涉及到在两个区域性控制终端切换时导致的数据空白问题。此处为了方便理解,将一个边缘终端经过区域性控制终端的过程分为靠近段、中段和远离段,在中段和远离段,该边缘终端就需要尝试与下一个区域性控制终端进行数据通讯。因为该区域内的其他边缘终端切换到与下一个区域性控制终端进行数据通讯时,会造成其他边缘终端的数据缺失。
在步骤S102中,边缘终端会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特征数据包括位置数据、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
位置数据表示边缘终端的所处位置,可以使用坐标表示;移动数据表示边缘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主要是行驶速度;意向数据表示驾驶员的操作企图,主要有加速、减速和变道等。
边缘终端会将自身的特征数据发送给区域性控制终端,同时获取其他边缘终端发送给区域性控制终端的特征数据。使用这些特征数据,可以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也就是步骤S103中的内容。
此处的区域地图指的是边缘终端上的显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是车辆上的手机或者车辆上的显示屏幕。应理解,目前绝大部分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均会使用导航软件进行导航,导航软件本身就能够对所在车辆的位置、行驶速度、加速、减速和变道等进行感知,也就是在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请参阅图3,区域地图中建立的动态模型,每一个动态模型均在对应车道行驶,各动态模型的行驶相关参数(位置、行驶速度、加速、减速和变道等)均能够在动态模型上体现。
另外,这种方式得到的动态模型会更加准确,因为这是基于多边缘终端的数据汇总与数据更新,相比于使用图像识别与激光雷达识别的数据局限性,明显本申请中的方式能够将道路情况进行更加充分的展示。
在步骤S104中,边缘终端会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此处的安全区域指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进行加速、减速和变道等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进行加速、减速和变道等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步骤S105中,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例如安全区域绿色显示,驾驶人员根据安全区域的提示,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采取更加合适的措施,用以提高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步骤S101至步骤S105中涉及到的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会保持动态更新,也就是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会根据边缘终端和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其他边缘终端持续产生的数据进行更新。
整体而言,本申请提供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可以在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以及高速公路上使用,基于车辆携带的智能终端(车辆显示屏幕或者智能手机)上的导航软件,对道路上的交通运行进行管理。
本申请提供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能够基于现有的设备使用,具有极强的可实施性,同时借助区域性控制终端来实现不同车辆间的数据打通。另外,本申请提供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还能够基于当前的现实条件规避法律问题,因为采用本方法不需要对车辆控制进行强制介入,从根本上解决了强制控制车辆导致的责任划分问题。
在一些例子中,请参阅图4,建立动态模型包括根据对象的位置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包括基础模型以及位于基础模型周围的延伸区域。基础模型指的是驾驶人员驾驶的车辆,基础模型的尺寸包括长与宽,长与宽根据所属车辆的实际尺寸确定,当所属车辆的实际尺寸缺失时,基础模型使用标准尺寸。
位于基础模型周围的延伸区域表征基础模型周围的安全区域,安全区域表示其他对象的动态模型(包括基础模型和延伸区域)和进行路径规划与安全区域时,以延伸区域为边界。
延伸区域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可以理解为在车辆的四周要预留足够的反应距离,给驾驶人员发现操作不当时留出反应与处理时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基础模型周围的延伸区域的尺寸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确定,延伸区域的尺寸与行驶速度的关系为正相关。
在一些例子中,请参阅图5,增加了如下步骤:
S201,根据覆盖范围内的对象的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构建虚拟路径;
S202,确定存在关联的多个虚拟路径的干扰关系;以及
S203,向与存在干扰关系的虚拟路径所属的对象发送警报信息。
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内容是针对于某个对象的移动,也就是在该对象的移动数据发生变化时,会向与该移动相关联的其他对象发出警报。因为在本申请中无法对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进行限制,因此存在一定的危险情况。
但是例如在两个对象均保持匀速行驶的状态下,不会执行步骤S201至步骤S203。
为了降低危险情况的出现,在本申请中会根据覆盖范围内的对象的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构建虚拟路径,然后使用虚拟路径来核验是否存在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存在干扰关系,当干扰关系存在时,向与存在干扰关系的虚拟路径所属的对象发送警报信息。
应理解,此处构建虚拟路径主要指的是加速、刹车与变道,对于加速和刹车的处理方式,使用固定时间段的方式来确定,以加速为例,在固定时间段内虚拟路径会在本车道内延伸,通过延伸距离是否与前车的虚拟路径(动态模型)出现重叠,如果出现重叠,则会向对方车辆(前车)发出警报,同时会向己方车辆(前车)发出警报。
对于刹车情况的处理,会及时计算刹车影响车道上其他车辆是否存在追尾风险;而对于变道,则会及时计算是否对变道完成后的车道上的其他车辆是否存在影响,或者判断两个车辆的延伸区域是否存在重叠,该影响主要指车道上的其他车辆是否需要进行紧急制动或者被迫变更车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03中,与存在干扰关系的虚拟路径所属的对象包括双方车辆,也就是当某个车辆上的驾驶员的驾驶意向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时,会收到警报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警报信息以颜色的形式体现,例如在区域地图中的动态模型,属于自己的动态模型使用绿色显示,其他的动态模型使用蓝色显示,当己方收到警报信息时,己方的动态模型切换为红色显示或者转为闪烁状态。
另外,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内容还需要给出时间限定,例如在此处假设加速时驾驶人员的反应是3秒,那么当超过3秒后出现与关联的多个虚拟路径的干扰关系时,并不会发出警报,因为3秒的反应时间足够驾驶人员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进一步地说,步骤S201至步骤S203中的内容可以看作是给区域地图中的动态模型增加了一个预测,该预测表征所属动态模型在未来一个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如果多个移动轨迹发生了重合,那么就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
在一些例子中,增加了以下步骤:
S301,根据当前特征数据在移动范围内构建安全区域;
S302,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以及
S303,根据重叠范围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修正包括去除重叠范围。
在步骤S301至步骤S303中,会首先根据当前特征数据在移动范围内构建安全区域,对比图6和图7,该安全区域表示在当前情况下,动态模型的前后左右一定范围内不存在其他的动态模型,但是此时的安全区域不一定具有使用价值。
此处,还需要说明,安全区域的面积要大于延伸区域。
当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与该安全区域范围存在重叠时,会根据重叠范围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修正的内容是去除重叠范围,经过修正的安全区域的面积小于没有经过修正的安全区域的面积,安全区域会根据道路情况进行动态变化。
此处,安全区域可以视为对驾驶人员的行驶建议,当驾驶人员需要进行加速、减速和变道等操作时,可以通过安全区域来判定是否具备操作条件,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出现。
例如部分事故的出现是因为驾驶人员对速度和距离等的判断不准确,通过使用安全区域的方式来辅助驾驶人员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变更车道,一类是变更车道。对于不变更车道的情况,直接通过安全区域是否发生重叠的方式确定,对于变更车道的情况,使用如下方式处理:
S401,确定对象移动到虚拟路径上相邻车道的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并使用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在安全区域内构建潜在使用区域;
S402,确定潜在使用区域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的干涉范围;以及
S403,使用干涉范围和潜在使用区域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将潜在使用区域中与干涉范围存在重合区域的部分删除,将安全区域中除潜在使用区域以外的区域删除。
请参阅图8,在步骤S401中,首先需要确定对象移动到虚拟路径上相邻车道的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并使用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在安全区域内构建潜在使用区域,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根据对象的驾驶习惯确定,当对象的驾驶习惯缺失时,使用标准数据。
潜在使用区域是模拟路径的一个集合,该集合内包括至少一条模拟路径。
请参阅图9,然后在步骤S402中确定潜在使用区域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的干涉范围,如果存在干涉,则将干涉范围内的模拟路径删除,留下其余可以使用的模拟路径。也就是部分步骤S403中的内容。
同时,请参阅图10,在步骤S403中,还会将安全区域中除潜在使用区域以外的区域删除。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赋予其他对象,赋予其他对象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变道过程中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具体过程是,将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赋予其他对象后,其他对象根据移动时间或者消耗距离进行模拟移动,移动路径按根据移动时间或者消耗距离生成的最长路径计算,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变道车辆与变道完成后所在车辆间的距离。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交通管理运行装置,包括:
通讯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以及
显示单元,用于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
其中,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
进一步地,特征数据包括位置数据、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
进一步地,建立动态模型包括根据对象的位置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包括基础模型以及位于基础模型周围的延伸区域。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三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覆盖范围内的对象的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构建虚拟路径;
关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存在关联的多个虚拟路径的干扰关系;以及
警报单元,用于向与存在干扰关系的虚拟路径所属的对象发送警报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特征数据在移动范围内构建安全区域;
范围选取单元,用于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以及
路径规划单元,用于根据重叠范围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修正包括去除重叠范围。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确定对象移动到虚拟路径上相邻车道的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并使用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在安全区域内构建潜在使用区域;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确定潜在使用区域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的干涉范围;以及
修正单元,用于使用干涉范围和潜在使用区域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将潜在使用区域中与干涉范围存在重合区域的部分删除,将安全区域中除潜在使用区域以外的区域删除。
进一步地,将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赋予其他对象。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本申请中可能出现的对各种消息/信息/设备/网元/系统/装置/动作/操作/流程/概念等各类客体进行了赋名,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具体的名称并不构成对相关客体的限定,所赋名称可随着场景,语境或者使用习惯等因素而变更,对本申请中技术术语的技术含义的理解,应主要从其在技术方案中所体现/执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来确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表示多个对象是不同的。例如第一时间窗和第二时间窗只是为了表示出不同的时间窗。而不应该对时间窗的本身产生任何影响,上述的第一、第二等不应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造成任何限制。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交通管理运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内容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以使得该交通管理运行系统执行对应于上述方法的交通管理运行系统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内容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接收,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的反馈信息传输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可以解耦,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设备上,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以支持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功能。或者,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也可以耦合在同一个设备上。
可选地,该计算机指令被存储在存储器中。
可选地,该存储器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器还可以是该终端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RAM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
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
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
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
还包括:
根据当前特征数据在移动范围内构建安全区域;
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
根据重叠范围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修正包括去除重叠范围;
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包括:
确定对象移动到虚拟路径上相邻车道的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并使用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在安全区域内构建潜在使用区域,将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赋予其他对象;
确定潜在使用区域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的干涉范围;
使用干涉范围和潜在使用区域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将潜在使用区域中与干涉范围存在重合区域的部分删除,将安全区域中除潜在使用区域以外的区域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特征数据包括位置数据、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动态模型包括根据对象的位置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动态模型包括基础模型以及位于基础模型周围的延伸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覆盖范围内的对象的移动数据和意向数据构建虚拟路径;
确定存在关联的多个虚拟路径的干扰关系;以及
向与存在干扰关系的虚拟路径所属的对象发送警报信息。
5.一种交通管理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讯单元,用于响应于获取到的连接请求,与区域性控制终端建立数据通讯关系;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区域性控制终端覆盖范围内的全部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并发送自身的特征数据;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在区域地图中建立动态模型;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收到的对象及与对象匹配的特征数据得到安全区域;
显示单元,用于将安全区域在区域地图中显示,动态模型与安全区域动态更新;
第四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特征数据在移动范围内构建安全区域;
范围选取单元,用于确定安全区域范围内的其他对象的移动路径的重叠范围;
路径规划单元,用于根据重叠范围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修正包括去除重叠范围;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确定对象移动到虚拟路径上相邻车道的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并使用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在安全区域内构建潜在使用区域,将移动时间和消耗距离赋予其他对象;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确定潜在使用区域与其他对象的虚拟路径的干涉范围;
修正单元,用于使用干涉范围和潜在使用区域对安全区域进行修正,将潜在使用区域中与干涉范围存在重合区域的部分删除,将安全区域中除潜在使用区域以外的区域删除。
6.一种交通管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310980790.3A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20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0790.3A CN116720663B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80790.3A CN116720663B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0663A CN116720663A (zh) 2023-09-08
CN116720663B true CN116720663B (zh) 2023-11-10

Family

ID=87873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80790.3A Active CN116720663B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2066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311A (zh) * 2019-07-08 2019-11-1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37553A (zh) * 2020-08-31 2020-12-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远程驾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078582A (zh) * 2019-06-14 2020-12-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车辆速度至车道改变间隙的中心的方法
CN113724520A (zh) * 2021-08-31 2021-11-30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路协同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963531A (zh) * 2021-09-07 2022-01-21 北京动视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行驶车辆保持安全车距的检测方法及其显示方式
CN115892061A (zh) * 2022-10-12 2023-04-04 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2i的高风险路段纵向决策控制方法、车辆、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6161032A (zh) * 2021-11-25 2023-05-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道变换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11796A1 (de) * 2018-07-16 2020-0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Verhindern einer Kollision zwischen einem autonomen Fahrzeug und einem Nutzer in einem Bewegungsbereich des autonomen Fahrzeugs sowie System
US11574538B2 (en) * 2019-08-16 2023-02-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ception-sharing between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582A (zh) * 2019-06-14 2020-12-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车辆速度至车道改变间隙的中心的方法
CN110470311A (zh) * 2019-07-08 2019-11-1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生成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37553A (zh) * 2020-08-31 2020-12-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远程驾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724520A (zh) * 2021-08-31 2021-11-30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路协同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963531A (zh) * 2021-09-07 2022-01-21 北京动视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行驶车辆保持安全车距的检测方法及其显示方式
CN116161032A (zh) * 2021-11-25 2023-05-2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道变换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92061A (zh) * 2022-10-12 2023-04-04 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2i的高风险路段纵向决策控制方法、车辆、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车联网环境下车辆博弈换道协作策略;赵晨馨 等;《高技术通讯》;第31卷(第1期);第64-7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0663A (zh)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1263B2 (ja) 走行計画生成装置、走行計画生成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GB2560255A (en) Advanced V2X event dissemination
US20210086797A1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map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1350257B2 (en) Proxy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US11792687B2 (en) Message management for cooperative driving among connected vehicles
US11495064B2 (en) Value-anticipating cooperative perception with 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ation
KR20190047199A (ko) 주행상황 판단을 위한 지도정보 제공장치, 그를 포함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4248799A (zh) 车辆到一切消息的不当行为检测
US20220289240A1 (en) Connected vehicle maneuvering management for a set of vehicles
CN113534768A (zh) 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监控和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KR101850254B1 (ko) 커넥티드 카 환경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차량간 통신 시스템
US20230073151A1 (en) Early detection of abnormal driving behavior
CN113602283A (zh) 用于管理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US20230247399A1 (en) Adaptive sensor data sharing for a connected vehicle
EP3851350B1 (en)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lane change assist
CN116720663B (zh) 一种交通运行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360289A (zh) 用于车辆的辅助系统、相应的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US11961403B2 (en) Lane monitoring during turns in an intersection
JP7175373B1 (ja) 自動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US20230159025A1 (en) Managing Vehicle Behavior Based On Predicted Behavior Of Other Vehicles
US20230007453A1 (en) Generating subgroups from a vehicular micro cloud
US11983005B2 (en) Spinning out vehicular micro clouds
US20220035365A1 (en) Vehicular nano cloud
US20200342759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Communications Ccenario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US20200211371A1 (en) Learned intersection map from long term sensor d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Jiaxuan

Inventor after: Li Yuan

Inventor before: Li Jiaxuan

Inventor before: Li Yuan

Inventor before: Luo Ye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