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11364A -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11364A
CN116711364A CN202180090436.2A CN202180090436A CN116711364A CN 116711364 A CN116711364 A CN 116711364A CN 202180090436 A CN202180090436 A CN 202180090436A CN 116711364 A CN116711364 A CN 116711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equal
information
frequency domai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04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一凌
葛士斌
范利
汪洁
金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11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11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46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ntennas spaced apart and measuring phase or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s therefrom, i.e. path-difference systems
    • G01S3/4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ntennas spaced apart and measuring phase or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s therefrom, i.e. path-difference systems the waves arriving at the antennas being continuous or intermittent and the phase difference of signals derived therefrom being measur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可以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其中,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相关联。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可见,网络设备可从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选择其中一种指示给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实现信道信息获取方案的灵活选择,从而满足系统对开销、新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Description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massive MIMO)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大规模MIMO技术时,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编码。而网络设备如何对数据进行预编码主要依靠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确定的。
对于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由于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采用相同的频段,因此,可利用信道的互易性,通过上行信道来获取下行信道的CSI,进而确定码本以进行预编码。而对于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来说,由于上下行频带间的间隔大于带宽,故上下行信道之间不具有完整的互易性,而具有部分互易性,如网络设备可由上行信道获得上下行信道之间的互易信息,如角度、时延等,并将该互易信息加载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终端设备可将上下行信道间不互易的信息,如上下行各角度时延对所对应的复系数C UL、C DL反馈给网络设备;进而,网络设备可基于该不互易信息获得下行信道的完整CSI。
其中,具有互易性的信息,如角度、时延等,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的加载方式不同,会使得通信系统具有不同的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然而,目前的码本仅能对应一种加载方式的信道测量配置,从而导致目前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无法满足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使得对应的获取方法满足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可以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其中,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相关联。从而,终端设备可根据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可见,网络设备可从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选择其中一种指示给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实现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式的灵活选择,从而满足系统对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是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相对应,从网络设备侧的角度进行阐述。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可确定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该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可见,网络设备可从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选择其中一种指示给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实现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式的灵活选择,从而满足系统对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以下对适用于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的可选的实施方式进行阐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相关联。其中,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是指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时,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角度时延信息的方式。基于该实施方式,网络设备可基于不同加载方式的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特点,灵活配置信道信息测量所需的参数配置组合。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模式相关联。由于角度时延信息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的加载方式,关联终端设备所采用的CSI反馈模式。因此,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终端设备基于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采用对应的CSI反馈模式。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相关联,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还与CSI反馈模式相关联。这样,对于网络设备侧来说,网络设备可灵活选择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可及时获知所需采用的对应的CSI反馈模式,从而有利于满足系统对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频域向量的数目K,K≥1;当K等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当K大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可见,网络设备可通过对K的约束,使得各种实现方式采用同一码本即可执行,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以满足系统对性能、开销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允许所述第一装置选择的频域向量的数目M,K≥1,1≤M≤K;当M大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可见,网络设备可通过对M的约束,使得各种实现方式采用同一码本即可执行,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以满足系统对性能、开销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其中,W 1是维度为OP×L的角度时延信息选择矩阵或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OP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中选择的L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O≥1,P≥1,1≤L≤OP;O表示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上加载的角度时延对信息或角度信息的数目,或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的数目,或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样配置的数目;P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 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1≤M≤K≤N f。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O、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可选的,该码本W的上述参数的取值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如由一条或多条信令分别指示,或由多条信令分级指示等。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码本中,当O×P小于第一值,或P小于第二值,或O等于1时,W 1是单位矩阵。其中,第一值、第二值可通过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指示的方式告知终端设备。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通过配置同一码本中W f的K或M的取值,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以及使得终端设备采用不同的CSI反馈方式等CSI获取方案外,还可以通过配置W f中K或M,限制其他参数的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K等于1时,O≥2;或者,当K等于1时,O=1且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当所述K大于1或所述M大于1时,所述O等于1。可见,K等于1,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采用对应的实现方式外,还可通过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多个角度时延对信息,或配置多个资源或多个图样,或者配置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等方式降低导频开销。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O大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且M和K均等于1。可见,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W 1中参数O的取值的约束,以使得网络设备可针对同一码本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满足各实现方式的性能和导频开销的需求的同时,通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以降低终端侧的复杂度。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其中,W 1是维度为P×L的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P个端口中选择的L个端口,P≥1,1≤L≤P;P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1≤M≤K≤N f。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可见,本申请可通过对W f中K或M的约束,使得各种实现方式采用同一码 本即可执行。进一步的,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以满足系统对性能、开销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P小于第三值时,W 1是单位矩阵。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通过配置同一码本中W f的K或M的取值,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以及使得终端设备采用不同的CSI反馈方式等CSI获取方案外,还可以通过配置W f中K或M,限制其他参数的配置。该实施方式中,可选的,K等于1时,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
本申请中,可选的,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在每一个资源配置以及每一个图样配置上对应相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资源配置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图样配置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还包括窗口的长度K,或还包括窗口的起点以及窗口的长度K或2K;所述窗口为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所述K个频域向量的可选频域向量的索引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比如通信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所述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通信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可以理解的,该通信单元可以是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收发器,例如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中的天线、馈线和编解码器等实现,或者,如果通信装置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则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输入/输出电路、管脚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比如通信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 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所述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可以理解的,该通信单元可以是所述装置中的收发器,例如通过所述装置中的天线、馈线和编解码器等实现,或者,如果通信装置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则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输入/输出电路、管脚等。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通信装置中运行时,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通信装置中运行时,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设备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网络设备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案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资源块组的划分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案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7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网络100包括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其中,基站102~106彼此之间可通过回程(backhaul)链路(如基站102~106彼此之间的直线所示)进行通信,该回程链路可以是有线回程链路(例如光纤、铜缆),也可以是无线回程链路(例如微波)。终端设备108~122可通过无线链路(如基站102~106与终端设备108~122之间的折线所示)与对应的基站102~106通信。
基站102~106通常作为接入设备来为通常作为用户设备的终端设备108~122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具体来说,每个基站都对应一个服务覆盖区域(又可称为蜂窝,如图1中各椭圆区域所示),进入该区域的终端设备可通过无线信号与基站通信,以此来接受基站提供的无线接入服务。基站的服务覆盖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交叠,处于交叠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可收到来自多个基站的无线信号,因此这些基站可以进行相互协同,以此来为该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多个基站可以采用多点协作(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技术为处于上述交叠区域的终端设备提供服务。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102与基站104的服务覆盖区域存在交叠,终端设备112便处于该交叠区域之内,因此终端设备112可以收到来自基站102和基站104的无线信号,基站102和基站104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12提供服务。又例如,如图1所示,基站102、基站104和基站106的服务覆盖区域存在一个共同的交叠区域,终端设备120便处于该交叠区域之内,因此终端设备120可以收到来自基站102、104和106的无线信号,基站102、104和106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20提供服务。
依赖于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基站又可称为节点B(NodeB),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B,eNodeB)以及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此外,根据所提供的服务覆盖区域的大小,基站又可分为用于提供宏蜂窝(Macro cell)的宏基站、用于提供微蜂窝(Micro cell)的微基站、用于提供微微蜂窝(Pico cell)的微微基站和用于提供毫微微蜂窝(Femto cell)的毫微微基站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的基站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
基站通常包含多个组成部分,例如但不限于,基带部分、射频部分和天线阵列部分。
基带部分用于执行多种基带处理操作,例如但不限于,编解码、调制解调、预编码和 时频转换等。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基带部分通常由,例如但不限于,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来实现。
射频部分用于执行多种射频处理操作,例如但不限于,中频处理和滤波等。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射频部分通常由,例如但不限于,射频单元(Radio Frequency Unit,RFU)来实现。
天线阵列可以分为有源天线阵列和无源天线阵列,负责完成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基站的产品形态十分丰富。例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BBU可以与RFU集成在同一设备内,该设备通过线缆(例如但不限于馈线)连接至天线阵列。BBU还可以与RFU分离设置,二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通用公共射频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协议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RFU通常称为RRU(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单元),其通过线缆连接至天线阵列。此外,RRU还可以与天线阵列集成在一起,例如,目前市场上的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产品就采用了这种结构。
此外,BBU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多个部分。例如,可以按照所处理业务的实时性将BBU进一步细分为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 Unit,DU)。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更进一步的,部分物理层功能还可以从BBU或者DU中分离出来,集成在AAU中。
由上文可知,基站可以包含多个部分,且存在多种不同的产品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仅仅涉及基站的一个或者多个部分,也可以涉及整个基站。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是指仅包含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若干部分的基站产品,也可以是指整个基站,其中上述若干部分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上文所述的基带部分、射频部分、天线阵列、BBU、RRU、RFU、AAU、CU和DU等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更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能仅由上述若干部分之中各部分中的相应芯片来实现,在每个部分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涉及一个芯片,也可以涉及多个芯片。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由整个基站来实现,也可以由基站中的若干部分来实现,还可以由这些部分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芯片来实现,也就是说,由基站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芯片来实现。举例来说,一个技术方案可能仅由基站中涉及基带处理的部分来实现,更进一步的,该技术方案可由BBU来实现,或者由CU来实现,或者由DU来实现,或者由CU和DU共同实现,或者由AAU来实现,或者由这些设备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芯片来实现。
有关基站的功能和产品形态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进行了清楚的描述,本文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108~122可以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各种无线通信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移动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无线数据卡、无线调制解调器(Modulator demodulator,Modem)或者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和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之前不具备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工具设备、服务设备和服务设施,开始通过配置无线通信单元来获得无线通信功能,从而可以接入无线通信网络,接受远程控制。此类设备因配 置有无线通信单元而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因此也属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范畴。此外,终端设备108~122还可以称为移动台、移动设备、移动终端、无线终端、手持设备、客户端等。
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均可配置有多根天线,以支持MIMO(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进一步的说,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既可以支持单用户MIMO(Single-User MIMO,SU-MIMO)技术,也可以支持多用户MIMO(Multi-User MIMO,MU-MIMO),其中MU-MIMO可以基于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来实现。由于配置有多根天线,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还可灵活支持单入单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技术、单入多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和多入单出(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MISO)技术,以实现各种分集(例如但不限于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和复用技术,其中分集技术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发射分集(Transmit Diversity,TD)技术和接收分集(Receive Diversity,RD)技术,复用技术可以是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技术。而且上述各种技术还可以包括多种实现方案,例如发射分集技术可以包括,Transmit Diversity。
MIMO技术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发射分集(Transmit Diversity,TD)。发射分集通过在时间、频率、空间(例如天线)或者上述三个维度的各种组合上对原始信号(例如符号)进行冗余传输来提高传输可靠性。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冗余传输的数量可以根据信道模型或者信道质量进行设置,冗余传输的对象可以是原始信号本身,也可以是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后的信号,这种处理可以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延迟、取反、共轭、旋转等处理,以及上述各种处理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处理。
目前常用的发射分集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空时发射分集(Space-Time Transmit Diversity,STTD)、空频发射分集(Space-Frequency Transmit Diversity,SF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ime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TST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FSTD)、正交发射分集(Orthogonal Transmit Diversity,OTD)、循环延迟分集(Cyclic Delay Diversity,CDD)等分集方式,以及上述各种分集方式经过衍生、演进以及组合后获得的分集方式。例如,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标准便采用了空时块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ing,STBC)、空频块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ing,SFBC)和CDD等发射分集方式。
上文以举例的方式对发射分集进行了的概括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上述实例外,发射分集还包括其他多种实现方式。因此,上述介绍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理解为适用于各种可能的发射分集方案。
此外,基站102~106和终端设备108~122可采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
伴随着通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技术开始出现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上述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技术、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DMA,OFDMA)技术、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技术、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演进及衍生技术等。上述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无线接 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被众多无线通信标准所采纳,从而构建出了在今天广为人们所熟知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或者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CDMA2000、宽带CDMA(Wideband CDMA,WCDMA)、由802.11系列标准定义的WiFi、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升级版(LTE-Advanced,LTE-A)、5G以及这些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系统等。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上述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系统。此外,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以相互替换。
应注意,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100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无线通信网络100还可能包括其他设备,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来配置基站和终端设备的数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做出如下几点说明。
第一,为便于描述,在涉及编号时,可以从1开始连续编号。例如,N f个频域单元可以包括第1个频域单元至第N f个频域单元等。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从0始连续编号。例如,N f个频域单元可以包括第0个频域单元至第N f-1个频域单元,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列举。另外,对应的索引可从1开始编号或从0开始编号,例如,第1个频域单元的索引是1,第N f个频域单元的索引是N f;或者,第0个频域单元的索引是0,第N f-1个频域单元的索引是N f-1。
应理解,上文所述均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而进行的设置,而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第二,在本申请中,多处涉及矩阵和向量的变换以及函数的运算。为便于理解,这里做统一说明。该部分所示的矩阵A、N等均为示例。
对于矩阵A,上角标T表示转置,如A T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转置。上角标H表示共轭转置,如,A H表示矩阵(或向量)A的共轭转置。
第三,在本申请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时,可以包括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A或间接指示A,而并不代表该指示信息中一定携带有A。
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预编码矩阵是由预编码向量组成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在组成或者其他属性方面,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 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其中,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例如包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MAC层信令例如包括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物理层信令例如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第四,本申请对很多特性(例如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子带、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等)所列出的定义仅用于以举例方式来解释该特性的功能。
第五,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等。
第六,“预定义”或“预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其中,“保存”可以是指,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第七,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八,“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九,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时”、“在……的情况下”、“若”以及“如果”等描述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在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术语做简单介绍。
1、预编码技术
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发送设备与多个接收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也就是实现了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应理解,本文中有关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网络设备主要依靠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确定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预编码,例如,在无法获知信道状态信息(例如但不限于信道矩阵)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加权处理方式进行预编码等。为了简洁,其具体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2、时延信息、角度信息以及角度时延信息
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从发射天线可以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天线。多径时延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就是频域信道的变化。
时延信息是无线信号在不同传输路径上的传输时间,由距离和速度决定,与无线信号的频域没有关系。信号在不同的传输路径上传输时,由于距离不同,存在不同的传输时延。由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位置是固定的,因而上下行信道的多径分布在时延上是相同的。因此,时延信息在FDD模式下的上下行信道可以认为是相同的,或者说,互易的。
角度信息可以是指信号经由无线信道到达接收天线的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也可以是指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信号的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角度信息可以是指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到达角,也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发射下行信号的离开角。由于上下行信道在不同频率上的传输路径的互易,该上行参考信号的到达角和下行参考信号的离开角可以认为是互易的。
本文所述的角度信息实际是一个维度为N tx*1的角度向量,记为S(θ k),N tx是网络设备的天线数目;相应地,时延信息实际是一个维度为N f*1的时延向量,记为F(τ l),本文中,N f表示频域单元的数目,即表示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所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目;相应地,角度时延信息实际是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的组合,任意两个角度时延信息中所包含的角度向量和时延向量中至少有一项不同,也就是说,每个角度时延信息可由一个角度向量和一个时延向量唯一确定。
3、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
参考信号也可以称为导频(pilot)、参考序列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例如,该参考信号可以是用于下行信道测量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应理解,上文列举的参考信号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参考信号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用于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也可称为下行参考信号或CSI-RS。
网络设备可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给终端设备。其中,预编码具体可以包括波束赋形(beamforming)和相位旋转。其中,波束赋形例如可以通过基于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来实现,相位旋转例如可以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来实现。
其中,网络设备针对参考信号采用不同方式的预编码处理,终端设备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式也不同。
4、参考信号的端口(port)
参考信号的端口是指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网络设备可配置参考信号的端口数P。本文中,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可被加载角度信息和/或时延信息,即每个端口可以是经过波束赋形和/或相位旋转后的端口。例如,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可以是基于一个角度向量和/或一个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的。
每个端口的参考信号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频域单元传输。本文中,假设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为N f个频域单元。该N f个频域单元可以为频率连续或不连续的频域单元,相应地,本申请中阐述频域单元的索引时是基于该N f个频域单元基于频率大小等排列后的顺序,而不是系统带宽中的索引。可选的,本申请中阐述频域单元的索引时,也可采用N f个频域单元在系统带宽中的索引进行阐述,但实质相同,为便于理解和阐述,本申请不再以此进行阐述。
5、频域单元
频域单元也可称为频率单元,表示频域资源的单位,可表示不同的频域资源粒度。频域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子带(sub band,SB)、一个或多个资源块(RB)、一个或多个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一个或多个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等。在以下实施例中,涉及频域单元的相关描述都通过资源块来描述。应理解,RB仅为频域单元的一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频域单元的具体定义不作限定。
如上所述,基于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也可以称为,将一个或多个角度向量加载到参考信号上,以实现波束赋形。基于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也可以称为将一个或多个时延向量加载到参考信号上,以实现相位旋转。基于一个或多个角度时延信息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也可以称为将一个或多个角度时延信息加载到参考信号上,以实现波束赋形和相位旋转。
为了构建下行信道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可采用上下行信道之间具有互易性的信息对参考信号进行预编码,终端设备可上报上下行信道之间不具有互易性的信息,进而,网络设备基于不具有互易性的信息和具有互易性的信息,构建完整的CSI。其中,具有互易性的信息可包括空域信息和频域信息,不具有互易性的信息可包括每个角度时延信息对应的复系数。
例如,上行信道H UL可以表示为:
H UL=SC ULF H (1)
其中,S是维度为N tx×N tx的空域信息矩阵,物理上对应网络设备的到达角/出发角;F是维度为N f×N f的频域信息矩阵,物理上对应到达网络设备的各个多径信号的时延;C UL是维度为N tx×N f的复系数矩阵,用于表示上行信道的各角度时延信息所对应的复系数(也可称为复系数)。
上述公式(2)以向量化表示,可转换为:
其中, 表示克罗内克积,vec(C UL)为上行信道的各角度时延信息所对应的复系数构成的列向量;因此,网络设备可基于公式(1)(2)可获得每个角度时延信息对应的权值构成的矩阵Z H。其中,Z H是一个维度为N fN tx×N fN tx的复数矩阵,Z H的每列是每个角度时延信息对应的权值。
基于角度时延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方案,可包括:网络设备可将角度时延信息对应的空域权值和/或频域权值加载在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的频域单元上,获得并发送预编码后的参考信号。进而,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获得每个端口上每个频域单元的等效信道,记为 其中,p表示第p个端口,n表示第n个频域单元。终端设备将每个端口的N f个频域单元上的等效信道进行累加,获得并上报每个端口加载的一个角度时延信息的复系数。这样,网络设备可基于上述所述的各角度时延信息的权值向量和下行信道的复系数矩阵C DL,构建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该复系数矩阵C DL可基于每个端口的复系数 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角度时延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方案,与网络设备侧的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以及终端设备侧的CSI反馈模式有关。可选的,基于角度时延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方案,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CSI获取方案:
CSI获取方案1中,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是: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该角度时延对信息包括一个角度信息和一个时延信息;CSI反馈模式1.1中,假终端设备将每个端口的N f个频域单元上的等效信道进行全带累加,获得并上报每个端口加载的一个角度时延对信息的复系数。
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根据上行信道H UL估计出角度信息和时延信息,将这些角度信息和时延信息分别对应的空域权值和频域权值加载在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的频域单元上。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获得相应的复系数。例如,第p个端口加载的一个角度时延信息的复系数
其中, 表示第p个端口,第n个频域单元对应的等效信道。
这样,网络设备可基于具有互易性的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结合下行信道的复系数矩阵C DL,构建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该复系数矩阵C DL可基于每个端口的复系数 确定。
另外,为了降低导频开销,可采用梳分的方式在一个端口上加载多个角度时延对信息。一种方式,对于一个端口,网络设备可采用对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进行资源分组的方式,加载多个角度时延对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假设采用2倍梳分,可将N f个资源单元按照索引奇偶的方式划分为两组,如图3所示,假设第一组包括索引为2、4、6…、N f,第二组包括1、3、…,N f-1等。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组加载第一个角度时延对信息的权值b1,第二组加载第二角度时延对信息的权值b2。
另外,还可通过参考信号的多个图样(RS pattern)配置或参考信号的多个资源配置实现频域资源的分组。即O个参考信号图样对应O个资源块组,或者,O个资源配置对应O个资源块组。例如,CSI-RS的资源配置中包含两个图样配置,分别对应CSI-RS图样1和CSI-RS图样2,CSI-RS端口分为两组,每个CSI-RS图样对应一组CSI-RS端口。CSI-RS端口组1中的CSI-RS端口由CSI-RS图样1配置,CSI-RS端口组2中的CSI-RS端口由CSI-RS图样2配置。
再例如,有2个CSI-RS资源,CSI-RS端口分为两组,每个CSI-RS资源对应一组CSI-RS端口。CSI-RS端口组1中的CSI-RS端口由CSI-RS资源1配置,CSI-RS端口组2中的CSI-RS端口由CSI-RS资源2配置。
还有一种降低导频开销的方式,是配置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例如,密度设置为0.25,表示每4个RB有一个参考信号。即参考信号的密度ρ(ρ<1且可被1整除),表示每1/ρ个RB中有一个参考信号。
可见,该CSI获取方案1具有网络设备侧的实现复杂度较高,终端设备侧实现复杂度较低的特点。
CSI获取方案2中,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是: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网络设备将基于上行信道测量获得的时延信息,会通过信令下发给终端设备;CSI反馈模式1.2中,与上述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或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相对应,终端设备可根据下发的时延信息,计算每个端口的复系数。
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根据上行信道H UL估计出角度信息和时延信息,将角度信息对应的空域权值加载在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的频域单元上,同时将时延信息F下发给终端设备,例如指示时延信息对应的频域权值。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和网络设备指示的时延信息F,获得相应的复系数
例如,网络设备下发的第i个时延信息以及端口p加载的角度信息对应的复系数
其中, 是终端设备在端口p上获得的等效信道; 是频域向量,对应网络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第i个时延信息。
这样,网络设备可基于具有互易性的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结合下行信道的复系数矩阵C DL,构建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该复系数矩阵C DL可基于每个端口的复系数 确定。
可见,该CSI获取方案2具有导频开销较小,网络设备侧的实现复杂度较低,但终端设备侧实现复杂度较高的特点。另外,对于系统性能的改善,CSI获取方案1优于CSI获取方案2。
CSI获取方案3中,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将获得的角度时延对信息进行分组,同一组中各角度时延对信息对应相同的角度信息,进而,网络设备将每组中的一个角度时延对信息加载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而每组中其余的角度时延对信息中的时延信息下发给终端设备。相应的,CSI反馈模式可采用上述CSI反馈模式1.2所述的方式。
该CSI获取方案3具有导频开销较小,网络设备侧实现复杂度处于上述两种CSI获取方案之间,对于系统性能的改善,CSI获取方案3没有CSI获取方案1优,较CSI获取方案2优。
可见,不同的CSI获取方案,会使得通信系统具有不同的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如果码本仅对应一种CSI获取方案的信道测量配置,将导致信道信息获取方法无法满足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中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相关联,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使得对应的CSI获取方案满足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以下结合附图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可适用于第一装置,可选的,图5以第一装置为终端设备为例进行阐述。为便于阐述,图5所示的方法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两端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该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S102、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该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可选的,该第一指示信息可指示一种参数配置组合的索引,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S103、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信息;
S104、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多种参数配置组合可对应网络设备侧的多种实现行为,如参考信号的端口具有的多种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可选的,该多种参数配置组合可以对应终端 设备侧的多种实现行为,如多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模式等。因此,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相关联,可使得这些实现方式能够采用同一码本来实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相关联。其中,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是指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时,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角度时延信息的方式。基于该实施方式,网络设备可基于不同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的开销,对系统改善的性能以及复杂度等需求,灵活配置信道信息测量所需的参数配置组合。
可见,网络设备可通过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使得网络设备在同一码本下也可采用不同的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从而,有利于信道测量信息的灵活配置,满足系统对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频域向量的数目K,K≥1。当该K等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如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当该K大于1时,该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如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或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
也就是说,当K等于1时,终端设备针对该参考信号,不需要进行频域上的搜索,即网络设备侧发送的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了估计得到的全部角度时延对信息,即采用角度时延加载方式1.1。当K大于1时,由于网络设备还有测得的全部或部分的时延信息未加载在参考信号上,故终端设备针对该参考信号,需要进行频域上的搜索,以获得各频域分量上的复系数等不具有互易性的信息。也即网络设备会采用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或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向终端设备下发多个时延信息。即每个端口对应的频域向量的个数与每个端口需测量的时延信息的数量相对应。
其中,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中,网络设备将全部的时延信息下发给终端设备,而未加载在参考信号上;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中,网络设备将部分的时延信息下发给终端设备,而加载了部分的角度时延对信息在参考信号上。
再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允许终端设备选择的频域向量的数目M,K≥1,1≤M≤K。当M大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模式相关联。由于角度时延信息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的加载方式,关联终端设备所采用的CSI反馈模式。因此,该实施方式有利于终端设备基于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采用对应的CSI反馈模式。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相关联,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还与CSI反馈模式相关联。这样,对于网络设备侧来说,网络设备可灵活选择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可及时获知所需采用的对应的CSI反馈模式,从而有利于满足系统对开销、性能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其中,相关的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以及CSI反馈模式可参见上述阐述,此处不再详述。
以下以可选的码本为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多种参数配置组合关联同一码本W。该码本W可满足如下特征:
其中,W 1是维度为OP×L的角度时延信息选择矩阵或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所述OP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中选择的L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O≥1,P≥1,1≤L≤OP;O表示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上加载的角度时延对信息或角度信息的数目,或表示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的数目,或表示参考信号的图样配置的数目;P表示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或表示参考信号的端口的数目(如参考信号配置了一个资源配置和图样配置时);
另外,W 1中,针对选择的L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每个极化方向上可选择相同的L/2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或者,每个极化方向上选择不同的L/2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
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1≤M≤K≤N f
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该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所述O、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可选的,该码本W的上述参数的取值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如由一条或多条信令分别指示,或由多条信令分级指示等。例如,P和L可作为第1类参数,O作为第2类参数,N f、M、K作为第3类参数,K 0作为第4类参数;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和第3类中的一个参数;或者,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第2类中一个参数以及第3类中一个参数;或者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第3类中一个参数以及第4类中一个参数;或者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第2类中一个参数,第3类中一个参数以及第4类中一个参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时,可设置K等于1;网络设备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时,可设置K大于1,网络设备无论采用何种实现方式,均可采用公式(5)所示的同一码本,构建信道状态信息。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通过对W f中K或M的约束,使得各种实现方式采用同一码本即可执行。进一步的,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以满足系统对性能、 开销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和M等于1;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52,O=4,L=24,K 0=24。那么,对于网络设备侧,由于K和M等于1,故可采用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对于终端设备侧,由于K和M等于1,故可采用CSI反馈模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可基于公式(5)所示的码本,构建信道状态信息。
再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4,或者M=4;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52,O=1,L=4,K 0=24。对于网络设备侧,由于K大于1或M大于1,故可采用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或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所述的实现方式。对于终端设备侧,由于K大于1或M大于1,故可采用CSI反馈模式1.2或CSI反馈模式1.3所述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可基于公式(5)所示的同一码本,构建信道状态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通过配置一些参数,使得公式(5)所示的码本中,W 1简化为单位矩阵。例如,当O×P小于第一值,或P小于第二值,或O等于1时,W 1是单位矩阵。其中,第一值、第二值可通过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指示的方式告知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配置同一码本中W f的K或M的取值,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以及使得终端设备采用不同的CSI反馈方式等CSI获取方案外,还可以通过配置W f中K或M,限制其他参数的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K等于1时,O≥2;或者,当K等于1时,O=1且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当K大于1或M大于1时,O等于1。也就是说,K等于1,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对应的实现方式外,还可通过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多个角度时延对信息,或配置多个资源或多个图样的方式,或者配置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降低导频开销。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1,且M=1;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52,O=4,L=24,K 0=24。这样,网络设备可采用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以及每个端口加载4个角度时延对信息或配置4个资源或4个图样的方式,降低导频开销。
当K等于1且O等于1时,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对应的实现方式外,还可通过降低参考信号的密度,以降低导频开销。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1,且M=1;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52,O=1,L=24,K 0=16时,该参数信号的密度可设置为0.25,以降低导频开销。
当K大于1或M大于1时,O等于1。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采用对应的实现方式,如加载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的方式来降低所需的导频开销,故O等于1。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4,且M=4;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52,O=1,L=4,K 0=24。再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 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13,且M=4;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13,O=1,L=8,K 0=32。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满足各实现方式的性能和复杂度的需求的同时,通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以降低导频开销。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O大于1时,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且M和K均等于1。可见,该实施方式通过在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上加载多个角度时延对信息的方式降低开销,故W f中只需配置一个频域向量即可,避免了终端设备需要搜索多个频域向量所带来的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可见,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W 1中参数O的取值的约束,以使得网络设备可针对同一码本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满足各实现方式的性能和导频开销的需求的同时,通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以降低终端侧的复杂度。
一种方式,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在每一个资源配置以及每一个图样配置上对应相同的K个频域向量。另一种方式,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在每一个资源配置以及每一个图样配置上可以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其中,不同端口在每一个资源配置以及每一个图样配置上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需要分别配置。
其中,参考信号的不同资源配置对应可以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可选的,同一资源配置对应的每个端口之间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可相同或不同。或者,参考信号的不同图样配置可以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可选的,同一图样配置对应的每个端口之间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可相同或不同。或者,参考信号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还包括窗口的长度K,或还包括窗口的起点以及窗口的长度K或长度2K;其中,该窗口为包括参考信号的一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的可选频域向量的索引范围。
可选的,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可以是连续的。那么,该K个频域向量的起始索引,如窗口的起点,可以是默认的,或是由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的,或是由其他信令指示的。
可选的,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可以是不连续的。那么,网络设备可通过包括该K个频域向量的窗的方式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
可选的,网络设备也可通过其他信令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
实施例2,多种参数配置组合关联同一码本W,该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所述W 1是维度为P×L的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P个端口中选择的L个端口,P≥1,1≤L≤P;
所述P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或表示参考信号的端口的数目(如参考信号配置了一个资源配置和图样配置以进行信道测量时); 另外,W 1中,针对L个端口,每个极化方向上可选择相同的L/2个端口,或者,每个极化方向上选择不同的L/2个端口;
所述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
所述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1≤M≤K≤N f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
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可选的,该码本W的上述参数的取值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如由一条或多条信令分别指示,或由多条信令分级指示等。例如,P和L可作为第1类参数,N f、M、K作为第2类参数,K 0作为第3类参数;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和第2类中的一个参数;或者,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以及第3类中一个参数;或者单个信令可以同时指示第1类中一个参数,第3类中一个参数以及第4类中一个参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时,可设置K等于1;网络设备在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时,可设置K大于1,网络设备无论采用何种实现方式,均可采用公式(6)所示的同一码本,构建信道状态信息。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通过对W f中K或M的约束,使得各种实现方式采用同一码本即可执行。进一步的,有利于信道信息测量的灵活配置,以满足系统对性能、开销以及复杂度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和M等于1;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32,N f=52,L=24,K 0=16。那么,对于网络设备侧,由于K和M等于1,故可采用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对于终端设备侧,由于K和M等于1,故可采用CSI反馈模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可基于公式(6)所示的码本,构建信道状态信息。可选的,P可等于24。
再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4,或者M=4;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8,N f=52,L=4,K 0=24。对于网络设备侧,由于K大于1或M大于1,故可采用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2或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3所述的实现方式。对于终端设备侧,由于K大于1或M大于1,故可采用CSI反馈模式1.2或CSI反馈模式1.3所述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可基于公式(6)所示的同一码本,构建信道状态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可通过配置一些参数,使得公式(6)所示的码本中,W 1简化为单位矩阵。例如,当P小于第三值时,W 1是单位矩阵。其中,第三值可通过 协议约定或网络设备指示的方式告知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配置同一码本中W f的K或M的取值,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以及使得终端设备采用不同的CSI反馈方式等CSI获取方案外,还可以通过配置W f中K或M,限制其他参数的配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K等于1时,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也就是说,K等于1,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对应的实现方式外,还可通过降低参考信号的密度,以降低导频开销。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1,且M=1,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32,N f=52,L=24,K 0=16,这样,网络设备可采用上述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以及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CSI反馈模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网络设备还可配置参考信号的密度为0.25,从而降低导频开销。再例如,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K等于1,且M=1,该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或其他信令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P=24,N f=52,L=24,K 0=16。该示例也可实现网络设备可采用上述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以及终端设备可采用上述CSI反馈模式1.1所述的实现方式;进一步的,网络设备也可配置参考信号的密度为0.25,以降低导频开销。
可见,该实施方式能够在满足各实现方式的性能和复杂度的需求的同时,通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以降低导频开销。
另外,参考信号的P个端口可对应相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参考信号的P个端口可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还包括窗口的长度K,或还包括窗口的起点以及窗口的长度K或长度2K;其中,该窗口为包括参考信号的一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的可选频域向量的索引范围。
可选的,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可以是连续的。那么,该K个频域向量的起始索引,如窗口的起点,可以是默认的,或是由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的,或是由其他信令指示的。
可选的,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可以是不连续的。那么,网络设备可通过包括该K个频域向量的窗的方式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
可选的,网络设备也可通过其他信令指示该K个频域向量的索引。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可以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下面将结合图6至图8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选的,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装置。
图6示出了通信装置600的示意性框图,通信装置6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该通信装置600包括但不限于:
处理单元601,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该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通信单元602,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或者,通信装置6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操作,该通信装置900包括但不限于:
通信单元602,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通信单元6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该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600还可执行上述所述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详述。
图7示出了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
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700对应上述信道信息获取方法中的终端设备。可选的,该通信装置700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装置,如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通信装置7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700对应上述信道信息获取方法中的网络设备。可选的,该通信装置700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网络设备中的装置,如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通信装置7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计算机程序,处理计算机程序的数据。
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705。收发器7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7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天线706。
可选的,通信装置7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7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704,该指令704可为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在通信装置700上被运行,使得通信装置10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7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通信装置700和存储器7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S101。
收发器705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S102。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对于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收发器705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S103以及S104。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701可以存有指令703,该指令可为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703在处理器701上运行,可使得通信装置7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计算机程序7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7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7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AP MLD或AP MLD的AP,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7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计算机程序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对于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的情况,可参见图8所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芯片包括处理器801和接口802。其中,处理器8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口8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对于芯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S101。
接口802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S102。
可选的,该芯片还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接口802用于执行图5中的步骤S103以及S104。
可选的,该芯片还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详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 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3)

  1.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
    所述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根据所述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2. 一种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所述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相关联;和/或,所述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模式相关联。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频域向量的数目K,K≥1;
    当所述K等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
    当所述K大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允许所述第一装置选择的频域向量的数目M,K≥1,1≤M≤K;
    当所述M大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所述W 1是维度为OP×L的角度时延信息选择矩阵或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OP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中选择的L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O≥1,P≥1,1≤L≤OP;
    所述O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上加载的角度时延对信息或角度信息的数目,或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的数目,或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样配置的数目;所述P表 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
    所述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
    所述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所述N f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目,1≤M≤K≤N f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
    所述O、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O×P小于第一值,或所述P小于第二值,或所述O等于1时,所述W 1是单位矩阵。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所述W 1是维度为P×L的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P个端口中选择的L个端口,P≥1,1≤L≤P;
    所述P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
    所述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
    所述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所述N f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目,1≤M≤K≤N f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
    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小于第三值时,所述W 1是单位矩阵。
  10.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K等于1时,所述O≥2,或者,所述O=1且所述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
    当所述K大于1或所述M大于1时,所述O等于1。
  11.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O大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且所述M和所述K均等于1。
  12.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K等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
  13.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在每一个资源配置以及每一个图样配置上对应相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
    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资源配置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图样配置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还包括窗口的长度K,或还包括窗口的起点以及窗口的长度K或2K;
    所述窗口为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所述K个频域向量的可选频域向量的索引范围。
  15.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
    所述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反馈信道状态信息。
  1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信号的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中的其中一种参数配置组合;所述多种参数配置组合与同一码本W相关联;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与角度时延信息加载方式相关联;和/或,所述指示的参数配 置组合与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模式相关联。
  18.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频域向量的数目K,K≥1;
    当所述K等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
    当所述K大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允许所述第一装置选择的频域向量的数目M,K≥1,1≤M≤K;
    当所述M大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信息或部分角度时延对信息。
  20.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所述W 1是维度为OP×L的角度时延信息选择矩阵或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OP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中选择的L个角度时延信息或端口,O≥1,P≥1,1≤L≤OP;
    所述O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上加载的角度时延对信息或角度信息的数目,或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的数目,或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图样配置的数目;所述P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
    所述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
    所述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所述N f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目,1≤M≤K≤N f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
    所述O、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O×P小于第一值,或所述P小于第二值,或所述O等于1时,所述W 1是单位矩阵。
  22.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码本W满足如下特征:
    所述W 1是维度为P×L的端口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P个端口中选择的L个端口,P≥1,1≤L≤P;
    所述P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一个图样配置以及一个资源配置所对应的端口的数目;
    所述 是维度为L×M的复系数矩阵,所述 中至多包括K 0个非零的元素,1≤K 0≤L×M;
    所述W f是维度为N f×M的频域选择矩阵,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装置从所述每个端口对应的K个频域向量中选择的M个频域向量;所述N f表示所述参考信号的传输带宽包含的频域单元的数目,1≤M≤K≤N f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包括所述码本W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
    所述P、所述L、所述N f、所述M、所述K、所述K 0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P小于第三值时,所述W 1是单位矩阵。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K等于1时,所述O≥2,或者,所述O=1且所述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
    当所述K大于1或所述M大于1时,所述O等于1。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O大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端口上加载的是角度时延对信息,且所述M和所述K均等于1。
  26. 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K等于1时,所述参考信号的密度小于1。
  27. 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在每一个资源配置以及每一个图样配置上对应相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
    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资源配置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图样配置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向量,或者,所述参考信号的不同端口对应不同的K个频域 向量。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参数配置组合中,还包括窗口的长度K,或还包括窗口的起点以及窗口的长度K或2K;
    所述窗口为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每个端口对应的所述K个频域向量的可选频域向量的索引范围。
  29. 如权利要求15至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为收发器,所述处理单元为处理器。
  30. 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或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 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或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执行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或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或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90436.2A 2021-01-17 2021-01-17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7113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2359 WO2022151458A1 (zh) 2021-01-17 2021-01-17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1364A true CN116711364A (zh) 2023-09-05

Family

ID=8244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0436.2A Pending CN116711364A (zh) 2021-01-17 2021-01-17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1836A1 (zh)
EP (1) EP4266737A4 (zh)
JP (1) JP2024504953A (zh)
CN (1) CN116711364A (zh)
BR (1) BR112023014331A2 (zh)
WO (1) WO20221514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26769A1 (en) * 2012-07-02 2020-10-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17148B (zh) * 2012-09-28 2018-03-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用於報告回饋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及方法
WO2018228707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Transmitter, recei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1342873B (zh) * 2018-12-18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356171A (zh) * 2018-12-21 202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424455A (zh) * 2019-02-15 2021-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系数指示
CN111010249B (zh) * 2019-12-23 2021-03-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角度时延域信道预测方法、预测系统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504953A (ja) 2024-02-02
EP4266737A4 (en) 2024-03-27
BR112023014331A2 (pt) 2023-09-26
WO2022151458A1 (zh) 2022-07-21
US20230361836A1 (en) 2023-11-09
EP4266737A1 (en) 2023-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49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and uplink CSI acquisition
US110953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uplink MIMO
US10340989B2 (en) Codebook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618282B1 (ko) Mimo 측정 기준 신호 및 피드백을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310010B2 (en) Hybrid-SRS combination signaling
US9008222B2 (en) Multi-user and single user MIMO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hybrid beam forming
KR101995431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프리코딩 행렬 정보를 피드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70053637A (ko) 안테나 매핑 및 서브샘플링 기반의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9279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csi feedback and reporting using tensors and tensor decomposition
KR102381159B1 (ko)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측정을 위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586874A (zh) 一种天线参数调整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7683574B (zh)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装置以及发送装置
EP3403336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WO2018024157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90866A1 (ko)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구성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22009151A1 (en) Shared csi-rs for partial-reciprocity based csi feedback
CN112751597A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4600384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315906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US9258045B2 (en) Method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signal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230299834A1 (en)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Access Device
WO2022151458A1 (zh)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151447A1 (zh)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27673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706634A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