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55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559A
CN116709559A CN202210173063.1A CN202210173063A CN116709559A CN 116709559 A CN116709559 A CN 116709559A CN 202210173063 A CN202210173063 A CN 202210173063A CN 116709559 A CN116709559 A CN 116709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domain interval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30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30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5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6911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4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5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04W74/0891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for synchronized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第一SSB对应的前导码,以及在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所述前导码,M为正整数。如此,由于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用于重传前导码的传输机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前导码的重传,从而能够提高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前导码的概率,便于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来尝试接入网络。随机接入信号用于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例如随机接入信号可以为前导码。终端设备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接入网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与接入网设备的上行时间同步。
然而,由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较高,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较大,因此,当终端设备发送前导码后,可能会由于路径损耗较大而出现接入网设备未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的情形,从而导致随机接入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前导码的重传,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为例,在该方法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所述第一SSB对应的前导码,以及在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所述前导码,M为正整数。
采用上述方法,由于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上实现前导码的重传,从而能够提高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前导码的概率,便于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M的取值;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所述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M个时域间隔,所述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频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M个频域间隔,所述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属于M套传输机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时域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M的取值;第一偏移量,所述第一偏移量用于确定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一频域间隔,其中,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M个偏移量,所述M个偏移量用于确定M个时域间隔和M个频域间隔。
其中,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量满足如下公式:
offset=symbol_offset+frequency_offset*MAX_SYMBOL_OFFSET
其中,offset为所述第一偏移量,symbol_offset为所述第一时域间隔,frequency_offset为所述第二频域间隔,MAX_SYMBOL_OFFSET为所述symbol_offset的最大值与1之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中的模块,以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为例,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以及,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M的取值;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时域间隔,所述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M个时域间隔,所述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第一频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M个频域间隔,所述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属于M套传输机会;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时域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M的取值;第一偏移量,所述第一偏移量用于确定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一频域间隔,其中,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M个偏移量,所述M个偏移量用于确定M个时域间隔和M个频域间隔。
其中,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偏移量满足如下公式:
offset=symbol_offset+frequency_offset*MAX_SYMBOL_OFFSET
其中,offset为所述第一偏移量,symbol_offset为所述第一时域间隔,frequency_offset为所述第二频域间隔,MAX_SYMBOL_OFFSET为所述symbol_offset的最大值与1之和。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模块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操作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系统信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操作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用于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中,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此外,以上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和上述第四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域间隔和频域间隔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会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会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会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比如接入网设备101)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比如终端设备1021、终端设备1022、终端设备1023)。其中,接入网设备101与终端设备1021、终端设备1022或终端设备1023之间可以通过空口资源进行通信,以及可选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资源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系统中所包括的接入网设备的数量、终端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而且上述通信系统中除了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或网元,如核心网设备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base station,BS),BS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能够和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其中,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 Node 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CU实现接入网设备的部分功能,DU实现接入网设备的部分功能。例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接入网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接入网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接入网设备,以接入网设备是基站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access technology,RAT),例如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可以为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或者是面向未来的演进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系统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特征进行解释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解释是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更容易被理解,而不应该视为对本申请所要求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波束
5G通信系统中将会采用更高的载波频率(例如,大于或等于6GHz),比如28GHz、38GHz、或者72GHz频段等,以实现更大带宽、更高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然而,采用更高的载波频率,会使得其发射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经历更加严重的衰落,甚至在接收端难以检测出该无线信号,因此,5G通信系统中将采用波束赋形(beamforming,BF)技术来获得具有良好方向性的波束,以提升天线增益,提高在发射方向上的功率。可以理解的是,在小于6GHz的载波频率上,也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技术,提高频谱空间复用率。
波束与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ynchronous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 block,SS/PBCH block,也可以简称为SSB)之间可以存在对应关系,“对应”也可以替换为“映射”或“关联”。比如,波束0对应SSB#0,波束1对应SSB#1,波束2对应SSB#2;也就是说,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波束0发送SSB#0,通过波束1发送SSB#1,通过波束2发送SSB#2。
二、同步突发集
接入网设备在一个小区上通常需要发送多个SSB来完成一次波束扫描,完成一次波束扫描所需要的SSB的集合可以称为一个同步突发集(synchronization signal burstset,SS burst set)。比如一个SS burst set可以包括4个、8个或64个SSB。SS burst set的周期相当于一个特定波束对应的SSB的周期,可以被配置为5ms(毫秒)、10ms、20ms、40ms、80ms或160ms等。
三、随机接入过程
在图1所示意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来尝试接入网络。其中,随机接入信号可以为前导码。
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是否是由终端设备自身选择,可以将随机接入过程划分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下面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为例,描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00,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配置信息。该步骤可以为用于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属于随机接入过程包括的步骤。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可以用于配置多个传输机会,一个传输机会用于传输一次前导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机会也可以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传输机会或者PRACH时机(occasion),具体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多个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信息和多个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信息。其中,多个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比如多个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中的RACH-ConfigGeneric信元中的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多个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信息用于指示多个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比如多个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中的msg1-FDM参数、msg1-FrequencyStart参数;其中,msg1-FDM参数表示一个时域传输机会内频分复用的传输机会的数目,msg1-FrequencyStart表示频域位置最低的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参考点可以为PRB0,或者其它可能的频域位置,具体不做限定。
此外,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多个传输机会与SSB的对应关系信息、SSB与前导码的对应关系信息、阈值1等。其中,多个传输机会与SSB的对应关系信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中的ssb-perRACH-Occasion参数,ssb-perRACH-Occasion参数用于指示每个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的个数。SSB与前导码的对应关系信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中的CB-PremablesPerSSB参数,CB-PremablesPerSSB参数指示每个SSB在对应的传输机会上对应的前导码的个数。阈值1用于终端设备选择合适的SSB。其中,阈值1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阈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阈值。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阈值1(以及下文所涉及的各个阈值)为RSRP阈值为例进行描述。
S201,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随机接入请求可以包括前导码。其中,该随机接入请求可以称为随机接入过程的第1消息或消息1(Msg1)。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多个SSB,并根据多个SSB的测量值(比如多个SSB的RSRP)和阈值1,从多个SSB中选择目标SSB,目标SSB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阈值1。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在目标SSB对应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目标SSB对应的前导码。
S202,接入网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后,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其中,随机接入响应可以称为随机接入过程的第2消息或消息2(Msg2)。
具体来说,接入网设备在目标SSB对应的传输机会上检测到目标SSB对应的前导码后,可以确定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下行波束为目标SSB对应的波束,进而使用目标SSB对应的波束向终端设备发送RAR。
S203,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令。其中,该上行信令可以称为随机接入过程的第3消息或消息3(Msg3)。
S204,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竞争解决消息,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竞争解决消息,如果根据竞争解决消息确定赢得了此次随机接入冲突,则可以确定随机接入成功;否则,终端设备确定此次随机接入失败。其中,竞争解决消息可以称为随机接入过程的第4消息或消息4(Msg4)。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2所示意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称为四步随机接入过程。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随机接入过程也可以为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MsgA和MsgB,其中,MsgA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和上行信令,相当于上述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和Msg3;MsgB可以为针对MsgA的响应信息,MsgB可以包括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信息和针对上行信令的响应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如前文所述,5G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较高,无线信道的路径损耗较大,因此,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当终端设备在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后,可能会由于路径损耗较大而出现接入网设备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的情形,从而导致随机接入失败。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实现前导码的重传,从而提高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前导码的概率,便于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
此处,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对应的第二类型传输机会。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用于前导码的初传,第二类型传输机会用于前导码的重传。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和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对应的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比如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包括第一传输机会,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包括M个第二传输机会,则第一传输机会和M个第二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M为正整数。
第一配置信息配置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信息和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信息,其中,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可以为周期性出现的传输机会,该周期可以称为随机接入周期。此外,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与SSB的对应关系信息、SSB与前导码的对应关系信息、阈值1等。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参见图2中有关配置信息的描述。举个例子,参见图5A或图5B所示,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可以包括传输机会0、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其中,图5A或图5B所示意的传输机会0、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可以是指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的第一类型传输机会。
第二配置信息配置多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实现方式1至实现方式3。
(1)实现方式1
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①M的取值;②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确定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③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确定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
针对于第一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域间隔(比如表示为timeOffset),第一时域间隔为第一传输机会和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此种情形下,第一传输机会和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相同。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时域间隔列表(比如表示为timeOffset-List),时域间隔列表中包括M个时域间隔,比如时域间隔1、时域间隔2、……时域间隔M。其中,M个时域间隔包括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比如,时域间隔1为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时域间隔2为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第2个第二传输机会与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此类推。或者,M个时域间隔包括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比如,时域间隔1为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时域间隔2为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第2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依次类推。可以理解的是,M个时域间隔中任意两个时域间隔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当第一信息包括时域间隔列表时,由于时域间隔列表中所包括的时域间隔的个数可以隐式指示出M的取值,因此,此种情形下,第二配置信息可以不包括M的取值。
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第一时域间隔或者M个时域间隔可以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此种情形下,第二配置信息可以不包括第一信息。
此处,对上述所涉及的时域间隔进行解释:以传输机会a和传输机会b为例,传输机会a和传输机会b可以为相邻的传输机会,或者也可以为不相邻的传输机会。如图4所示,传输机会a和传输机会b之间的时域间隔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时域起始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时域起始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a,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时域结束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时域结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b,又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时域起始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时域结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c,又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时域结束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时域起始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d。时域间隔的单位可以为符号、时隙、子帧、无线帧或毫秒等,具体不做限定。
针对于第二信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频域间隔(比如表示为frequencyOffset),第一频域间隔为第一传输机会和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此种情形下,第一传输机会和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相同。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信息可以包括频域间隔列表(比如表示为frequencyOffset-List),频域间隔列表包括M个频域间隔,比如频域间隔1、频域间隔2、……频域间隔M。其中,M个频域间隔包括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比如,频域间隔1为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频域间隔2为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第2个第二传输机会与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此类推。或者,M个频域间隔包括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又或者,M个频域间隔包括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可以理解的是,M个频域间隔中任意两个频域间隔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当第二信息包括频域间隔列表时,由于频域间隔列表中所包括的频域间隔的个数可以隐式指示出M的取值,因此,此种情形下,第二配置信息可以不包括M的取值。
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第一频域间隔或者M个频域间隔可以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可以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此种情形下,第二配置信息可以不包括第二信息。
此处,对上述所涉及的频域间隔进行解释:仍以传输机会a和传输机会b为例,如图4所示,传输机会a和传输机会b之间的频域间隔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频域起始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频域起始位置之间的频域间隔a,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频域结束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频域结束位置之间的频域间隔b,又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频域起始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频域结束位置之间的频域间隔c,又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频域结束位置与传输机会b的频域起始位置之间的频域间隔d。以传输机会a为例,传输机会a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频域起始位置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也可以是指传输机会a的频域结束位置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频域起始位置”和“频域结束位置”可以是按照从低频到高频的顺序来确定的。频域间隔的单位可以为子载波或PRB,具体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描述,下面结合示例1至示例4描述第二配置信息几种可能的情形。
示例1: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的取值(比如2),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一频域间隔。比如,第一时域间隔为X个时隙,第一频域间隔为Y个PRB;此种情形下,如图5A所示,若第一传输机会为SSB1对应的传输机会1,则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2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为传输机会1a和传输机会1b;其中,传输机会1a与传输机会1之间的时域间隔为X个时隙,传输机会1b与传输机会1a之间的时域间隔为X个时隙;传输机会1a与传输机会1之间的频域间隔为Y个PRB,传输机会1b与传输机会1a之间的频域间隔为Y个PRB。
示例2: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的取值,时域间隔列表和频域间隔列表。比如,时域间隔列表包括{X1个时隙、X2个时隙},频域间隔列表包括{Y1个PRB、Y2个PRB};此种情形下,如图5B所示,若第一传输机会为SSB1对应的传输机会1,则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2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为传输机会1a和传输机会1b;其中,传输机会1a与传输机会1之间的时域间隔为X1个时隙,传输机会1b与传输机会1a之间的时域间隔为X2个时隙;传输机会1a与传输机会1之间的频域间隔为Y1个PRB,传输机会1b与传输机会1a之间的频域间隔为Y2个PRB。
示例3: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的取值,第一时域间隔和频域间隔列表。比如,第一时域间隔为X个时隙,频域间隔列表包括{Y1个PRB、Y2个PRB}。
示例4: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的取值,时域间隔列表和第一频域间隔。比如,时域间隔列表包括{X1个时隙、X2个时隙},第一频域间隔为Y个PRB。
(2)实现方式2
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1)M的取值;(2)第一偏移量;(3)M个偏移量。比如,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的取值和第一偏移量,或者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个偏移量。其中,第一偏移量用于确定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一频域间隔。M个偏移量用于确定M个时域间隔和M个频域间隔;比如M个偏移量包括偏移量1、偏移量2……偏移量M,则偏移量1用于确定时域间隔1和频域间隔2,偏移量2用于确定时域间隔2和频域间隔2,以此类推。其中,第一时域间隔、第一频域间隔、M个时域间隔和M个频域间隔可以参见实现方式1中的描述。
以第一偏移量为例,第一偏移量可以满足如下公式:
offset=symbol_offset+frequency_offset*MAX_SYMBOL_OFFSET
其中,offset为第一偏移量;symbol_offset为第一时域间隔,frequency_offset为第一频域间隔,MAX_SYMBOL_OFFSET为symbol_offset的最大值与1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可能的情形中,如果第一时域间隔表示为P个时隙加Q个符号的形式,则offset=Q+P*14+frequency_offset*MAX_SLOT_OFFSET。此外,上述公式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实现方式3
第二配置信息可以配置M套传输机会,M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属于M套传输机会。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时域位置信息和/或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
其中,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时域位置信息可以包括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1、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2……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M;其中,M套传输机会中任一套传输机会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周期可以和第一配置信息所配置的随机接入周期相同。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包括{msg1-FDM参数1、msg1-FrequencyStart参数1}、{msg1-FDM参数2、msg1-FrequencyStart参数2}……{msg1-FDM参数M、msg1-FrequencyStart参数M}。其中,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1和{msg1-FDM参数1、msg1-FrequencyStart参数1}用于确定M套传输机会中的第一套传输机会,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2和{msg1-FDM参数2、msg1-FrequencyStart参数2}用于确定M套传输机会中的第二套传输机会,以此类推。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频域间隔列表,频域间隔列表可以参见上述实现方式1中的描述。
示例性地,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对应的第二类型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可以与第一类型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相同,此种情形下,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再包括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比如,第一配置信息包括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0和{msg1-FDM参数0、msg1-FrequencyStart参数0},第二配置信息包括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1、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2……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M。其中,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0与{msg1-FDM参数0、msg1-FrequencyStart参数0}用于确定第一类型传输机会;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1与{msg1-FDM参数0、msg1-FrequencyStart参数0}用于确定M套传输机会中的第一套传输机会;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参数2与{msg1-FDM参数0、msg1-FrequencyStart参数0}用于确定M套传输机会中的第二套传输机会,以此类推。
举个例子,如图6所示,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可以包括传输机会0、传输机会1、传输机会2和传输机会3;第二配置信息所配置的第一套传输机会包括传输机会0a、传输机会1a、传输机会2a和传输机会3a,第二套传输机会包括传输机会0b、传输机会1b、传输机会2b和传输机会3b,其中,传输机会0a和传输机会0b为传输机会0对应的2个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传输机会1a和传输机会1b为传输机会1对应的2个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以此类推。
此外,针对于上述实现方式1至实现方式3,第二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阈值2,阈值2用于终端设备确定是否需要重传前导码。可以理解的是,上述M可以是指前导码的重传次数,第二配置信息所包括的M的取值也可以替换为N的取值,N=M+1,N可以是指前导码的传输次数。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系统消息,系统消息中包括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可以承载于系统消息中的RACH-ConfigGeneric信元中;第二配置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可以承载于系统消息中的RACH-ConfigGeneric信元中,或者也可以承载于其它可能的信元中,该信元与RACH-ConfigGeneric信元具有关联关系。
S302,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第一SSB对应的第一前导码。
此处,第一传输机会可以为第一SSB对应的多个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
S303,终端设备在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第一前导码。
具体来说,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小区的测量值与阈值2确定在第一小区是否需要进行前导码的重传。其中,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可以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测量得到的小区级RSRP或小区级RSRQ。若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阈值2,则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不需要进行前导码的重传;若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阈值2时,则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需要进行前导码的重传。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小区需要进行前导码的重传后,可以根据第一小区的多个SSB的测量值和阈值1,从多个SSB中选择第一SSB,并在第一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第一前导码,以及根据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进而在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第一前导码。
此外,从接入网设备的角度来看: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若接入网设备在第一传输机会上接收到第一前导码,则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机会确定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下行波束为第一SSB对应的波束,并根据第一前导码执行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比如向终端设备发送RAR)。进一步地,若接入网设备在发送RAR后,又在M个第二传输机会上接收到第一前导码,则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此时接收到的第一前导码为终端设备重传的前导码,进而可以无需响应,即不再重复发送RAR。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形中,若接入网设备未在第一传输机会上接收到第一前导码,而在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某一或某些第二传输机会上接收到第一前导码,由于第二传输机会对应的SSB与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传输机会确定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下行波束为第一SSB对应的波束,并根据第一前导码执行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
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方法,由于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了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上实现前导码的重传,从而能够提高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前导码的概率,以便于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SSB对应的多个传输机会,多个SSB包括第一SSB,第一SSB对应的传输机会包括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和第二类型传输机会。
示例性地,多个SSB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在一个同步突发集内实际传输的所有SSB,比如一个同步突发集内包括16个SSB,若接入网设备选择16个SSB中的10个SSB进行传输,则多个SSB可以包括这10个SSB。
第三配置信息配置多个传输机会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三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多个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信息和频域位置信息,其中,多个传输机会可以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周期内出现的传输机会。进一步地,第三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传输机会中的第一类型传输机会,例如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时域位置,该时域位置上的传输机会即为第一类型传输机会。采用该种方式,接入网设备无需通过额外的配置参数来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从而能够有效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个示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周期的时长和第一周期内第一类型传输机会所在的时间单元的标识。其中,第一周期也可以称为关联周期(association period),第一周期的时长可以为随机接入周期的时长的2的n次幂,n为正整数;每个第一周期内的传输机会包括多个SSB中每个SSB对应的至少一个传输机会。第一周期内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多个时间单元的编号分别为时间单元0、时间单元1……等;第一类型传输机会所在的时间单元的标识可以是指第一类型传输机会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比如,如图8所示,第一周期的时长为随机接入周期的时长的4倍,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周期内时间单元0上的传输机会为第一类型传输机会,而第一周期内其他时间单元上的传输机会为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其中,时间单元可以为时隙或者其它可能的时间单位,具体不做限定。
此外,第三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多个传输机会与SSB的对应关系信息、SSB与前导码的对应关系信息、阈值1、阈值2等,具体可以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S702,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第一SSB对应的第一前导码。
此处,第一传输机会可以为第一SSB对应的一个第一类型传输机会。
S703,终端设备在第一SSB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上重传第一前导码。
比如,如图8所示,第一传输机会为时间单元0上的传输机会2,第一SSB对应的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可以包括第一周期内时间单元1上的传输机会2、时间单元2上的传输机会2和时间单元3上的传输机会2。此种情形下,终端设备可以在图8所示意的时间单元0上的传输机会2上初传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内时间单元1上的传输机会2、时间单元2上的传输机会2和时间单元3上的传输机会2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第一前导码。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SSB对应的全部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即第一周期内时间单元1上的传输机会2、时间单元2上的传输机会2和时间单元3上的传输机会2)重传第一前导码,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依据其它可能信息灵活确定重传次数,具体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接入网设备配置传输机会的方式不同,除此区别之外的其它内容,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可以相互参照。
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方法,由于接入网设备通过指示信息为终端设备指示了多个传输机会中的第一类型传输机会和第二类型传输机会,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类型传输机会上实现前导码的重传,从而能够提高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前导码的概率,以便于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
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描述了终端设备重传前导码的具体实现。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可以重传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用于请求消息3重传的传输机会,进而当终端设备该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时,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用于消息3重传的多个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资源。
如此,当终端设备支持前导码的重传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方法实现前导码的重传;当终端设备支持消息3的重传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用于请求消息3重传的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来实现消息3的重传。
其中,前导码的重传可以依赖于消息3的重传,也就是说,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前导码的重传或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而不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必然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或者,前导码的重传也可以不依赖于消息3的重传,即前导码的重传和消息3的重传在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支持前导码的重传和消息3的重传,或者也可以支持前导码的重传,而不支持消息3的重传,又或者也可以支持消息3的重传,而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又或者也可以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且不支持消息3的重传。
当前导码的重传依赖于消息3的重传时,网络中可能存在三种类型终端设备。第一类型终端设备:同时支持前导码的重传和消息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第二类型终端设备: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但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第三类型终端设备: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且不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针对于此种情形,下面结合图9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9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第四配置信息,第四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组传输机会,多组传输机会包括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且不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第一组传输机会,还包括支持前导码的重传的P组传输机会、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Q组传输机会;P组传输机会分别对应P个阈值,Q组传输机会分别对应Q个阈值;其中,P、Q均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第四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阈值1。多组传输机会中的每组传输机会可以包括多个SSB对应的传输机会。比如,多个SSB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在一个同步突发集内实际传输的所有SSB。
S9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小区的测量值以及P个阈值和Q个阈值中的至少一个阈值,从多组传输机会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指第一类型终端设备,第一小区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准备发起随机接入的小区。
下面结合情形a1至情形a4,描述S903的一些可能的实现。
(1)情形a1
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即P=1),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一阈值。
此种情形下,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即终端设备可以重传前导码。比如,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小区的多个SSB的测量值和阈值1,从多个SSB中选择第一SSB,并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第一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第一前导码,以及在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第一前导码。其中,接入网设备配置第二组传输机会的具体实现以及终端设备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即终端设备不重传前导码。比如,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小区的多个SSB的测量值和阈值1,从多个SSB中选择第一SSB,并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第一SSB对应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第一前导码。
(2)情形a2
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一阈值;Q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三组传输机会(即Q=1),第三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此种情形下,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3)情形a3
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和第四组传输机会(即P=2),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P个阈值中的第一阈值,第四组传输机会对应P个阈值中的第三阈值;第一阈值小于第三阈值。
此种情形下,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四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4)情形a4
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和第四组传输机会,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P个阈值中的第一阈值,第四组传输机会对应P个阈值中的第三阈值;Q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三组传输机会(即Q=1),第三组传输机会对应Q个阈值中的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小于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小于第二阈值。示例性地,第二组传输机会和第四组传输机会对应的前导码的重传次数可以不同,比如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的前导码的重传次数大于第四组传输机会对应的前导码的重传次数。
此种情形下,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四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情形a3和情形a4中,是以P=2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可能的情形中,P也可以大于2;当P大于2时,终端设备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的实现可以参照P=2的情形,不再赘述。此外,上述情形a2和情形a4中,是以Q=1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可能的情形中,Q也可以大于或等于2;当Q大于或等于2时,终端设备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的实现可以参照P大于或等于2的情形,不再赘述。
当前导码的重传和Msg3的重传相互独立时,网络中可能存在四种类型终端设备。第一类型终端设备:同时支持前导码的重传和Msg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第二类型终端设备: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但支持Msg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第三类型终端设备: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且不支持Msg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第四类型终端设备: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但不支持Msg3的重传的终端设备。针对于此种情形,下面结合图10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01,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第五配置信息,第五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组传输机会,多组传输机会包括不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且不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第一组传输机会,还包括以下至少两项:支持前导码的重传的P组传输机会、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Q组传输机会、支持前导码的重传且支持消息3的重传的W组传输机会;P组传输机会分别对应P个阈值,Q组传输机会分别对应Q个阈值,W组传输机会分别对应W个阈值;其中,P、Q、W均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系统消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配置信息。第四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信息,比如阈值1。
S10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小区的测量值以及P个阈值、Q个阈值和W个阈值中的至少一个阈值,从多组传输机会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指第一类型终端设备。
下面结合情形b1至情形b4,描述S1003的一些可能的实现。
(1)情形b1
多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一组传输机会、P组传输机会和W组传输机会。比如,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一阈值;W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五组传输机会,第五组传输机会对应W个阈值中的第四阈值;第一阈值大于第四阈值。
此种情形下,方式1: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四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五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方式2,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四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五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2)情形b2
多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一组传输机会、Q组传输机会和W组传输机会。比如,Q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三组传输机会,第三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二阈值;W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五组传输机会,第五组传输机会对应W个阈值中的第四阈值;第二阈值大于第四阈值。
此种情形下,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四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五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参照上述情形b1中的方式1来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
(3)情形b3
多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一组传输机会、P组传输机会和Q组传输机会。比如,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一阈值;Q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三组传输机会,第三组传输机会对应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此种情形下,方式1: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
方式2: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前导码重传特性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即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P组传输机会中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比如,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在一个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前导码重传特性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
方式3: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消息3重传特性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即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Q组传输机会中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比如,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组传输机会中的一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在一个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消息3重传特性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
(4)情形b4
多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一组传输机会、P组传输机会、Q组传输机会和W组传输机会。比如,P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二组传输机会,第二组传输机会对应P个阈值中的第一阈值;Q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三组传输机会,第三组传输机会对应Q个阈值中的第二阈值;W组传输机会包括第五组传输机会,第五组传输机会对应W个阈值中的第四阈值;第二阈值大于第四阈值;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大于第四阈值。
此种情形下,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第四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五组传输机会中的多个传输机会上发送前导码;当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参照情形b3中所描述的方式1、方式2或方式3来选择发送前导码的传输机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情形b1至情形b4中,是以P=1、Q=1、W=1为例进行描述,在其它可能的情形中,P可以大于或等于2,Q可以大于或等于2,W可以大于或等于2。P大于或等于2,或者Q大于或等于2,或者W大于或等于2时,具体的实现可以参照前文中P=2的情形,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图9或图10所示意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多组传输机会中选择合适的传输机会来发送前导码,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成功的概率,避免终端设备重传前导码的次数过多而导致传输资源的浪费或者终端设备重传前导码的次数过少而导致随机接入失败。
上述主要从通信装置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1所示,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02和通信单元1103。处理单元1102用于对装置1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1103用于支持装置11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11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101,用于存储装置11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11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处理单元1102可以支持装置11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11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1103可以支持装置11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103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所述第一SSB对应的前导码,以及在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所述前导码,M为正整数。
该装置11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处理单元1102可以支持装置11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11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1103可以支持装置1100与其它设备之间的通信。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02用于: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通信单元1103用于: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操作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见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天线1210、射频部分1220、信号处理部分1230。天线1210与射频部分12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220通过天线12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2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2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220,射频部分12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210发送给网络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2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系统,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包括其它子系统,例如多媒体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其中多媒体子系统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相机,屏幕显示等的控制,周边子系统用于实现与其它设备的连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芯片。
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2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232和接口电路1233。存储元件12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2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系统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233用于与其它子系统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系统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系统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终端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1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1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2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参见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或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功能。如图13所示,接入网设备1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DU 1301和一个或多个CU 1302。所述DU 13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3011,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3012,至少一个处理器13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3014。所述DU 13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以及部分基带处理。CU13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3021。
所述CU 13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控制等。所述DU1301与CU 13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所述CU 1302为接入网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例如所述CU1302可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接入网设备的操作流程。
此外,可选的,接入网设备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一个或多个DU和一个或多个CU。其中,D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13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3014,射频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3011和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3012,CU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302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3021。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CU13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3021和处理器13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所述DU13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5G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存储器13014和处理器13013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13所示的接入网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接入网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3所示的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种”是指一种或者多种,“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A,B,C,AB,AC,BC或ABC。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
在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上初传所述第一SSB对应的前导码,以及在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的每个传输机会上重传所述前导码,M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M的取值;
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
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第一时域间隔,所述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
M个时域间隔,所述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第一频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
M个频域间隔,所述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属于M套传输机会;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时域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M的取值;
第一偏移量,所述第一偏移量用于确定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一频域间隔,其中,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
M个偏移量,所述M个偏移量用于确定M个时域间隔和M个频域间隔;
其中,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
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满足如下公式:
offset=symbol_offset+frequency_offset*MAX_SYMBOL_OFFSET
其中,offset为所述第一偏移量,symbol_offset为所述第一时域间隔,frequency_offset为所述第二频域间隔,MAX_SYMBOL_OFFSET为所述symbol_offset的最大值与1之和。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SSB对应的第一传输机会,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M个第二传输机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和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对应的SSB相同;
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M的取值;
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时域位置;
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的频域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第一时域间隔,所述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
M个时域间隔,所述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
第一频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
M个频域间隔,所述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分别属于M套传输机会;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时域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M套传输机会分别对应的频域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M的取值;
第一偏移量,所述第一偏移量用于确定第一时域间隔和第一频域间隔,其中,第一时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所述第一频域间隔为所述第一传输机会和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任意相邻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
M个偏移量,所述M个偏移量用于确定M个时域间隔和M个频域间隔;
其中,M个时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时域间隔;
M个频域间隔包括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与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以及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除所述首个第二传输机会以外的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前一个第二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所述第一传输机会之间的频域间隔;或者,所述M个第二传输机会中每个第二传输机会与参考点之间的频域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量满足如下公式:
offset=symbol_offset+frequency_offset*MAX_SYMBOL_OFFSET
其中,offset为所述第一偏移量,symbol_offset为所述第一时域间隔,frequency_offset为所述第二频域间隔,MAX_SYMBOL_OFFSET为所述symbol_offset的最大值与1之和。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5、17或19中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6、18或20中所述的通信装置。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73063.1A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7095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3063.1A CN116709559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3/076911 WO2023160478A1 (zh) 2022-02-24 2023-02-1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3063.1A CN116709559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559A true CN116709559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764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3063.1A Pending CN116709559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559A (zh)
WO (1) WO202316047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0787A (zh) * 2019-08-02 2021-08-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prs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ue、网络设备
CA3151640A1 (en) * 2019-08-16 2021-02-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867129B (zh) * 2019-08-16 2023-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543360A (zh) * 2020-04-22 2021-10-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040558B (zh) * 2020-08-07 2022-01-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478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2107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3476170B1 (en) Multi-grant for listen-before-talk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 attempts
CN108668374B (zh) 一种调度请求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409348B (zh) 用于处理接入信息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
KR20180006840A (ko) 효과적인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제어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JP6516131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226473A (zh) 新无线电非授权频谱中随机接入信道的对话前监听和信道接入优先级等级
KR20190129820A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JP6516265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183933B1 (en) Collision avoidance with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EP344380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granting transmissions in a multi-carrier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51843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419172B (zh) 资源指示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终端及系统
WO2023010452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that provide fast mobility
EP244390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706358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低性能用户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70955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576474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33722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10439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that provide fast mobility
EP4068642A1 (en) Antenna switching indic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EP4124140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of small data
CN116508265A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191145A (zh) 一种多prach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6471701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