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446A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9446A
CN116709446A CN202210175275.3A CN202210175275A CN116709446A CN 116709446 A CN116709446 A CN 116709446A CN 202210175275 A CN202210175275 A CN 202210175275A CN 116709446 A CN116709446 A CN 116709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ask
message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52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彭程晖
王君
刘哲
吴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52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944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239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31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9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9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变化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使得第三节点可以获知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并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一个任务的执行可能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是不稳定的,是实时动态变化的,例如用户移动等。所以在网络环境变化时,如何对任务进行管理成为当前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通过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消息。可以看出,第一节点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使得第三节点可以获知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并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第一节点生成第一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确定发生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看出,第一节点可以通过确定发生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后,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使得第三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提前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提前管理第一任务。另外,也在网络环境实际发生变化时减少了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所消耗的时间。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一节点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可以看出,第一节点可以从第二节点获取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并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以使得第三节点基于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更好的决策如何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接收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可以看出,第一节点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三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第二节点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第三节点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可以看出,第三节点可以获知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并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第三节点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三节点发送寻呼请求消息,寻呼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三节点接收寻呼结果信息,寻呼结果信息包括第四节点的标识信息,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可以看出,第三节点发送寻呼请求消息以寻呼第二节点,将第二节点从空闲态中唤醒,避免了第二节点进入空闲态导致无法管理第一任务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任务的QoS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为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第三节点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三节点为第一任务确定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五节点。可以看出,第三节点在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时可以为第一任务确定第五节点执行第一任务,使得第一任务可以正常执行,也使得第一任务的QoS得到保障。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第三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可以看出,第三节点可以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使得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的设备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其中,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或,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输入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输出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对应的模型标识信息。可以看出,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的设备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如迁移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使得第一任务的QoS得到保障。或,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等。或,基于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执行第一任务,使得第一任务可以正常执行,也使得第一任务的QoS得到保障。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三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包括:若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可以看出,第三节点可以在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的情况下,向第一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节点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如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第三节点从第四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第四节点已获得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可以看出,在第四节点接收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后,可以向第三节点发送指示信息,以使得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进而可以通过第四节点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包括:第三节点获知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则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可以看出,在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的情况下,第三节点需要在获知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的情况下,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进而可以通过第四节点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结合第二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更新为第五节点。可以看出,在执行第一任务的设备更新的情况下,第三节点也可以更新任务拓扑关系,进而可以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下述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为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发生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一任务的优先级。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为第三节点,第三节点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第二节点用于执行第一任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寻呼请求消息,寻呼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接收寻呼结果信息,寻呼结果信息包括第四节点的标识信息,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为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处理模块,还用于为第一任务确定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五节点。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其中,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或,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输入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输出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对应的模型标识信息。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在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时,收发模块,用于:若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向第一节点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节点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收发模块,还用于从第四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第四节点已获得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在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时,处理模块,用于获知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则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二节点的第一节点更新为第四节点。
可选的,结合第四方面,处理模块,还用于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更新为第五节点。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包括:第二节点进入空闲态;或,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或,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改变第一任务的状态。即可以看出,因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可以改变第一任务的状态,所以在第一节点获知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时可以生成第一消息,使得第三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如迁移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或,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等。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逻辑电路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的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芯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息,输出接口用于向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输出信息,当调用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该处理器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项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方法的芯片或者包含芯片的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础架构;
图2所示为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管控架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变化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化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网元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标、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系统、车联网系统等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其它的通信系统,例如6G通信系统等,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可能保持功能相同,但名称可能会改变。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低频场景(sub6GHz)、高频场景(6GHz以上)、太赫兹、光通信等。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础架构。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基础架构。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以及与每一接入网设备通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图1仅为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限定。
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核心网设备,也可以是5G中的核心网设备,还可以是其他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在此不做限定。以5G通信系统为例,核心网设备例如可以为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网元等,其中,AF网元,传递应用侧对网络侧的需求,例如,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或用户状态事件订阅等。AF可以是第三方功能实体,也可以是运营商部署的应用服务,如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语音呼叫业务。SMF网元,执行会话管理、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下发控制策略的执行、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的选择、终端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等功能。
其中,接入网设备为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实体。接入网设备可以为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基站、各种形式的控制节点。例如,网络控制器、无线控制器、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等。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卫星、无人机等,也可以为基站的天线面板。控制节点可以连接多个基站,并为多个基站覆盖下的多个终端配置资源。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可以是5G中的gNB,或者5G之后的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者设备对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机器对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车联网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本申请对接入网设备的具体名称不作限定。另外,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集成在gNB上的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
其中,终端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或者,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服务和数据连通性服务中的一种或多种。终端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与接入网设备配合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无人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绳电话、无线数据卡、平板型电脑、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设备,例如,电表、水表等。终端设备还可以为5G系统中的终端,也可以为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中,第一节点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第二节点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或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ess edge computing,MEC)实体,第三节点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第四节点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或接入网设备,第五节点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或MEC实体,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第四节点为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与第四节点为同一节点或不同节点,在此不做限定。第二节点可以与第五节点为不同节点。应理解的,管理第五节点的第六节点可以为核心网设备或接入网设备。另外,第六节点可以与第一节点为同一节点或不同节点,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MEC是在靠近人、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MEC能够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等方面的关键需求。MEC实体可以为MEC服务器,其中,MEC服务器即为部署了MEC平台及接受MEC平台管理的服务器。并且,MEC服务器可以连接云数据中心以及其他网络,例如企业网。从而MEC服务器利用无线接入网为终端设备就近提供服务和云端计算功能。
可选的,图1中的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站点设备等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例如,图1中的各设备均可以通过图2中的通信装置200来实现。图2所示为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1,通信线路202,存储器2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04。
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2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204,是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如天线等),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2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2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具有非易失性。其中,存储器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2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中的处理器201和处理器2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输出设备205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2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206和处理器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2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通信装置2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通信装置200可以是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嵌入式设备或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200的类型。
当通信装置开机后,处理器201可以读取存储器203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201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通信装置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201,处理器201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在另一种实现中,所述的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独立于进行基带处理的处理器而设置,例如在分布式场景中,射频电路和天线可以独立于通信装置,呈拉远式的布置。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所涉及到的一些部分名词(或通信术语)进行解释说明。
1、任务(task)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示例性的,一个任务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训练任务、AI推理任务、AI感知任务等,在此不做限定。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任务的示例可以为上述任务的子任务。
其中,AI训练任务即通过训练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的任务,模型即AI模型。AI模型,是一类用机器学习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算法模型,AI模型中包括大量的参数和计算公式(或计算规则),AI模型中的参数是可以通过训练数据集对AI模型进行训练获得的数值。
其中,AI推理任务即通过训练完成的AI模型对数据进行推理,并得到推理结果的任务。
其中,AI感知任务即通过AI技术感知用户行为、行为意图等任务。
下面以AI模型为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模型为例,解释AI训练任务的子任务。一个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包括多种不同功能的神经网络层。AI训练任务的子任务可以为对至少一个神经网络层进行训练的任务。类似的,AI推理任务的子任务可以为利用训练好的至少一个神经网络层进行推理的任务,AI感知任务的子任务可以为利用训练好的至少一个神经网络层进行感知的任务。
2、任务管控架构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任务管控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任务管控架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任务锚点(task anchor,TA)功能实体(图3中仅示出一个)、至少一个任务控制(task schedule,TS)功能实体和至少一个任务执行(taskexecute,TE)功能实体。其中,该任务管控架构可以实现控制和执行分离,如,任务控制面包括TA功能实体和TS功能实体,任务执行面包括TE功能实体。应理解的,一个TA功能实体可以与至少一个TS功能实体通信,一个TS功能实体可以与至少一个TE功能实体通信。当然,TA功能实体也可以与至少一个TE功能实体通信,如,TA功能实体可以通过TS功能实体与至少一个TE功能实体通信。
在本申请中,TA功能实体负责任务的生命周期管理,如基于任务的QoS参数完成任务部署、启动、删除、修改、监控等,包括调控算力、算法、数据、连接四要素来进行任务的QoS保障。其中,算力包括算力资源;算法为实现AI模型训练的算法;数据为执行任务所需的数据,如任务的输入数据;连接即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任务的QoS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收敛时间、精度、能耗、任务所需的资源。收敛时间例如可以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模型的收敛时间。精度例如可以为AI模型的精度,任务所需的资源例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算力资源、时频资源。算力资源例如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任务所需的内存、任务所需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目、图形处理器数目(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时频资源,即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时域资源例如可以为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资源单元组(resource-element group,REG)等,频域资源例如可以为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等。任务的QoS参数所包含的算力资源例如可以为任务所需的平均算力资源。
进一步的,TA功能实体可以接收来自网络内部的任务和QoS参数,也可以通过网络能力开放(network capability exposure,NCE)技术接收来自第三方实体的服务请求,服务请求包括第三实体请求的服务需求,服务需求可以包括工作流和QoS参数,工作流包括至少一个任务的任务流,其内部的一个任务的执行结果可以为另一任务的输入。如,工作流包括任务1、任务2、任务3,当任务1执行完成后,需要将任务1的执行结果作为任务2的输入,在任务2执行完成后,需要将任务2的执行结果作为任务3的输入。其中,第三方实体例如可以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和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content provider,ICP)。可以理解,TA功能实体具备服务编排管控功能,即TA功能实体可以将来自网络内部的任务或工作流中的任务创建任务实例,分配任务的标识信息以及设置任务的QoS参数。
进一步的,TA功能实体可以将任务实例部署到具体的节点上去执行,包括根据任务的QoS参数以及各节点的算力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在节点上创建TE功能实体,以及下发任务的配置信息。在任务部署成功后,启动任务并实时监控、调整任务的执行过程,直到任务结束后,删除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务的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执行任务的配置信息和用于建立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信息。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建立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信息、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二节点中TE功能实体的标识信息、TE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
其中,用于执行任务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任务的输入数据的标识信息、任务的输出数据的标识信息、任务对应的模型标识信息。
其中,用于建立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任务与其他任务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该任务与其他任务之间的协同参数,该任务与其他任务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该任务的输入所指向的其他任务标识、该任务的输出所指向的其他任务标识;该任务与其他任务之间的协同参数可以包括该任务与其他任务的模型分割点参数等。应理解的,该任务与其他任务可以为同一任务的子任务。存在业务协同关系的任意两个任务中,其中一个任务的执行需要等待另一个任务的执行结果。模型分割点例如分割模型中网络层的位置。例如,AI模型为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的分割点可以为分割该神经网络模型中神经网络层的位置。
在本申请中,TS功能实体可以建立并维护任务的上下文信息,从而对任务进行控制。其中,TS功能实体主要有三大核心特性。
其一,TS功能实体负责任务执行的实时控制,实现通信和计算深度融合。网络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如通信连接会发生切换、拉远拉近等各种情况,TS能够感知网络环境变化,进而可以实时调整算力、算法等配置,对算力、连接、数据、算法进行协同优化,保障任务的顺利执行和QoS要求。其中,网络环境变化包括:第二节点进入空闲态;或,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或,第二节点中执行的任务中断。
其二,TS功能实体负责任务调度,包括单任务和多任务调度。其中,单任务调度指的是,任务是一个过程,期间对于时频资源和算力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实时调度;多任务调度指的是,TS功能实体可以部署在接入网设备或者核心网设备,其下分布着多种算力资源,可以部署不止一个任务,这些任务在时频资源和算力资源时需要TS功能实体根据任务的QoS参数进行调度。
其三,TS功能实体需要接受TA功能实体管理控制。TS功能实体不能作为任务管控架构外的功能独立存在,其必须接受TA功能实体的管理控制。
在本申请中,TE功能实体负责任务的执行,并进行业务逻辑上的数据交互。TE功能实体由TA功能实体创建。TA功能实体可以根据各网元的算力情况来决定任务的分配,一旦确定执行网元,下发指令在该网元上为任务创建TE功能实体。
工作流包括多个任务的任务流,多个任务可以部署在多个TE功能实体执行,因此TE功能实体间存在数据的交互。TE功能实体间的交互属于任务执行面,是业务逻辑,不需要TA功能实体、TS功能实体干预。即,某个TE功能实体1的数据要传递给另一个TE功能实体2时,可以自行发起,不需要TA功能实体、TS功能实体从任务控制面下发指令来触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TA功能实体、TS功能实体和TE功能实体可以为独立的设备,TA功能实体可以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网元通信,其中,AMF网元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接入管理等服务。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TA功能实体、TS功能实体和TE功能实体也可以分别部署在相应的节点中,即TA功能实体可以部署在第三节点中,如SMF;TS功能实体可以部署在第一节点中;TE功能实体可以部署在第二节点中,在此不做限定。应理解的,第一节点为核心网设备,部署在第一节点的TS功能实体可以管理核心网设备的算力资源和MEC实体的算力资源;第一节点为接入网设备,部署在第一节点的TS功能实体可以管理第一节点的算力资源和第二节点的算力资源。当接入网设备为CU、DU分离的设备,TS功能实体的控制功能可以部署在CU上,TS功能实体的调度功能可以部署在DU上,即TS-control可以部署在CU上,TS-schedule可以部署在DU上。在另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TS功能实体和TE功能实体可以部署在同一节点中,如TS功能实体和TE功能实体可以部署在第一节点中。
上述内容简要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名词(通信术语)的含义,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下面以第一节点为接入网设备、第二节点为终端设备、第三节点为核心网设备、第四节点为接入网设备,第五节点为终端设备、第六节点为接入网设备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为便于区分,可以将第一节点称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四节点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将第二节点称为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五节点称为第二终端设备,将第六节点称为第三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节点、第四节点和第六节点可以部署TS功能实体,第二节点和第五节点可以部署至少一个TE功能实体,第三节点可以部署TA功能实体。另外,第一节点、第四节点和第六节点还可以部署至少一个TE功能实体,即第一节点、第四节点和第六节点还可以用于执行任务。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变化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401、第一接入网设备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或,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或,第一终端设备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
可选的,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为1,表示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的数值,表示第一接入网设备预测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为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的概率为1,即表示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已发生;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的概率为0.8,即表示第一接入网设备预测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
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第一任务例如可以为AI训练任务、AI推理任务或AI感知任务。在另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任务例如可以为前述这些任务的子任务,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任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另外,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任务可以对应一个TE功能实体,但一个TE功能实体可以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任务。即,一个TE功能实体在一个任务执行完成后,还可以执行另一个任务。
可选的,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的,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接着,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任务的优先级,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即可以看出,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以使得核心网设备基于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更好的决策如何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改变第一任务的状态。其中,第一任务的状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执行时间变长、第一任务输出的数据量增加、第一任务中断。即可以看出,因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可以改变第一任务的状态,所以在第一接入网设备获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时可以生成第一消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其中,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建立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信息、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第一终端设备中TE功能实体的标识信息、TE功能实体的地址信息。用于建立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包括的其他子任务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包括的其他子任务之间的协同参数。第二任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任务,至少一个子任务可以包括第一任务。
其中,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包括的其他子任务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输入所指向的第一子任务标识、第一任务的输出所指向的第二子任务标识。第一子任务和第二子任务为其他子任务中不同的任务。第一任务与第二任务包括的其他子任务之间的协同参数可以包括第一任务与其他子任务的模型分割点参数等。应理解的,存在业务协同关系的任意两个子任务中,其中一个子任务的执行需要等待另一个子任务的执行结果。示例性的,第一任务的输入所指向的第一子任务标识,可以理解为:第一任务的执行需要等待第一子任务的执行结果;第一任务的输出所指向的第二子任务标识,可以理解为:第二子任务的执行需要等待第一任务的执行结果。
在一可能实施方式中,第二任务可以包括AI训练任务、AI推理任务和AI感知任务,一个子任务可以为AI训练任务、AI推理任务或AI感知任务。在另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任务可以为AI训练任务、AI推理任务或AI感知任务,一个子任务例如可以为前述这些任务的子任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在步骤401之前,本方案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发生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的,或固定值,在此不做限定。即可以看出,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确定发生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后,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提前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提前管理第一任务。另外,也在网络环境实际发生变化时减少了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所消耗的时间。
402、核心网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消息。
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403、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其中,在步骤403之前,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具体包括的内容,核心网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为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做准备。
方式1.1、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为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的情况下,本方案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发送寻呼请求消息,该寻呼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核心网设备接收寻呼结果信息,寻呼结果信息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即可以看出第三节点发送寻呼请求消息以寻呼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终端设备从空闲态中唤醒,避免了第一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导致无法管理第一任务的情况,也避免了第一任务的QoS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
方式1.2、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为第一终端设备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的情况下,本方案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为第一任务确定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终端设备。即可以看出,核心网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时可以为第一任务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第一任务,使得第一任务可以正常执行,也使得第一任务的QoS得到保障。
其中,针对方式1.1,在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核心网设备为除AMF网元之外的设备,核心网设备发送寻呼请求消息,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向AMF网元发送寻呼请求消息,相应的,AMF网元从核心网设备接收寻呼请求消息。另外,核心网设备接收寻呼结果信息,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从AMF网元接收寻呼结果信息,相应的,AMF网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寻呼结果信息。应理解的,AMF网元寻呼第一终端设备的过程与现有方案类似,在本申请中不做描述。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系统架构演进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temporary mobile stationidentifier,S-TMSI)、全局唯一的临时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GUTI)、用户永久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或接入网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等,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看出,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生成并发送第一消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可以获知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并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进而可以通过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本方案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核心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可以在步骤403之后执行。即可以看出,核心网设备可以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使得接收到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的设备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其中,核心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可以采用以下任意方式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方式2.1、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其中,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即可以看出,核心网设备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如迁移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方式2.2、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任务的优先级,若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其中,预设优先级可以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第一接入网设备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即可以看出,核心网设备可以在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的情况下,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如删除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方式2.3、核心网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相应的,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执行第一任务。其中,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任务的输入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的输出数据的标识信息、第一任务对应的模型标识信息。即可以看出,核心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更新后的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执行第一任务,使得第一任务可以正常执行,也使得第一任务的QoS得到保障。
可选的,针对方式2.1,本方案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接入网设备已获得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核心网设备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更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即可以看出,在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后,可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以使得核心网设备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更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而可以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其中,任务拓扑关系还可以包括其他接入网设备以及其他接入网设备管理的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他接入网设备管理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任务。
其中,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核心网设备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更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获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则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更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即可以看出,在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的情况下,核心网设备需要在获知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的情况下,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更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而可以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可选的,针对方式2.2,本方案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删除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即可以看出,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时,核心网设备可以删除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一终端设备,节省了存储空间。
可选的,针对方式2.3,本方案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一终端设备更新为第二终端设备。即可以看出,在执行第一任务的设备更新的情况下,核心网设备也可以更新任务拓扑关系,进而可以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另外,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将管理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接入网设备添加至任务拓扑关系中,以通过第三接入网设备更好的管理第一任务。
上述主要从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各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或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集成的模块的情况下,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500可应用于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中,如图5所示,该通信装置500包括:处理模块501和收发模块502。处理模块50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收发模块502可以是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该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或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元的功能。该网元或者网络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可选的,该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503,用于存储通信装置5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一种实例,当该通信装置作为接入网设备或为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收发模块502用于支持与核心网设备、终端设备等之间的通信,收发模块具体执行图4中由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的动作,例如支持接入网设备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处理模块501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例如,支持接入网设备执行步骤401,和/或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示例性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模块501和收发模块502,处理模块501,用于生成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收发模块502,用于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一种实例,当该通信装置作为核心网设备或为应用于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核心网设备执行的步骤。收发模块502用于支持与接入网设备等之间的通信,收发模块具体执行图4中由核心网设备执行的发送和/或接收的动作,例如支持核心网设备执行步骤402,和/或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处理模块501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例如,支持核心网设备执行步骤403,和/或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示例性的,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模块501和收发模块502,收发模块502,用于第一消息,第一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第一任务;处理模块501,用于根据第一消息更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核心网设备或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为芯片时,收发模块502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如输入输出接口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逻辑电路,并可以向外输出逻辑电路的处理结果。具体实现中,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ara)、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天线等等)连接。输入输出接口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
处理模块501可以是逻辑电路,该逻辑电路可以执行存储的指令,使得该芯片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涉及的方法。可以理解的,该指令可以存储在存储模块中。
该存储模块可以为该芯片内的存储模块,如寄存器、缓存等。存储模块也可以是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模块,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需要说明的,逻辑电路、输入输出接口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6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其中,处理器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这些涉及的程序可以在该通信装置出厂时即装载再存储器中,也可以在后期需要的时候再装载入存储器。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且天线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也可以统称为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接收模块31、处理模块32和发送模块33。接收模块31也可以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电路等,发送模块33也可以称为发送器、发射器、发射机、发射电路等。处理模块32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装置等。
例如,处理模块32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化的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包括射频信号收发及转换部分以及基带部分42,该射频信号收发及转换部分又包括接收模块41部分和发送模块43部分(也可以统称为收发模块)。射频信号收发及转换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基带部分42主要用于基带处理,对接入网设备进行控制等。接收模块41也可以称为接收器、接收机、接收电路等,发送模块43也可以称为发送器、发射器、发射机、发射电路等。基带部分42通常是接入网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上述图4中关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或第三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相关部分的描述。
基带部分4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板,每个单板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和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以及对接入网设备的控制。若存在多个单板,各个单板之间可以互联以增加处理能力。作为一中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共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或者是多个单板同时共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例如,针对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模块43用于执行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输入接口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息,输出接口用于向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输出信息,当调用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该处理器用于实现如图4所示实施例。可选的,存储器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如图4所示实施例。该收发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与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其中,收发器可以集成在通信装置上或独立于通信装置,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在分布式场景中,收发器可以独立于通信装置,呈拉远式的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逻辑电路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的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芯片执行如图4所示实施例。可选地,上述的基带部分42就可以是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图4所示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实现如图4所示实施例。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标。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网元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网元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网元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终端设备,云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生成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确定发生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
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删除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三节点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执行第一任务;
所述第三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更新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更新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发送寻呼请求消息,所述寻呼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三节点接收寻呼结果信息,所述寻呼结果信息包括第四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为所述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所述第三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更新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一任务确定用于执行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五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删除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或,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任务的输入数据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的输出数据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对应的模型标识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所述第三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包括:
若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所述第三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删除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从所述第四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四节点已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更新为所述第四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所述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更新为所述第四节点,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获知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则将所述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更新为所述第四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用于执行所述第一任务的所述第二节点更新为所述第五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进入空闲态;或,
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或,
所述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改变第一任务的状态。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用于执行第一任务的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发生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
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删除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包括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指示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信息,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执行第一任务;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更新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任务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发送寻呼请求消息,所述寻呼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
接收寻呼结果信息,所述寻呼结果信息包括第四节点的标识信息,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为所述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为所述第一任务确定用于执行所述第一任务的第五节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从空闲态进入连接态时待接入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所述第四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将要进行小区切换后的节点;或,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删除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或,
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任务的输入数据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的输出数据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任务对应的模型标识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在发送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时,所述收发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任务的优先级低于预设优先级,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所述更新后的所述第一任务的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删除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四节点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四节点已获得所述第一任务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更新为所述第四节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的概率,在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更新为所述第四节点时,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知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已发生,则将所述任务拓扑关系中管理所述第二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更新为所述第四节点。
32.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任务拓扑关系中用于执行所述第一任务的所述第二节点更新为所述第五节点。
33.根据权利要求18-32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进入空闲态;或,
所述第二节点进行小区切换;或,
所述第二节点中执行的第一任务中断。
34.根据权利要求18-3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网络环境变化改变第一任务的状态。
3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所述逻辑电路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芯片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当调用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75275.3A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6709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5275.3A CN116709446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3/073239 WO2023160318A1 (zh) 2022-02-24 2023-01-19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5275.3A CN116709446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9446A true CN116709446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76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5275.3A Pending CN116709446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9446A (zh)
WO (1) WO20231603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67124A1 (en) * 2019-03-29 2022-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behaviour parameters provisioning
CN112291845B (zh) * 2019-07-23 2022-0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747605B (zh) * 2020-05-28 2023-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071369B (zh) * 2020-08-06 2023-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794784B (zh) * 2021-08-06 2022-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边缘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318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User mobility aware task assignment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
US20230232213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297601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orchestrator for network slicing in the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CN104869526B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及其资源分配方法、设备
CN107005831A (zh) 周边感知联网数据路径
CN108011899B (zh) 一种会话建立优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779268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D2D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CN109495942B (zh) 一种基于用户设备位置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516837A (zh) 使用ue app和状态生成和移除动态eas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001941A1 (zh) 网元管理方法、网管系统、独立计算节点、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0418324B (zh) 一种确定注册区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ham QoS for long-range wireless sensors under duty-cycle regulations with shared activity time usage
JP2023535520A (ja) 通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3747513A (zh) 一种服务质量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933758B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基站
US2023018939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70944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709553A (zh) 一种任务执行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662991A (zh) 用于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13448744A (zh) 一种应用程序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20001769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advanced vehicular users of wireless network
WO202405083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6531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O202411429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016396A1 (zh) 计算会话更新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