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8185B -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8185B
CN116708185B CN202310957445.8A CN202310957445A CN116708185B CN 116708185 B CN116708185 B CN 116708185B CN 202310957445 A CN202310957445 A CN 202310957445A CN 116708185 B CN116708185 B CN 116708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application service
verified
application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57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8185A (zh
Inventor
王崇磊
秦廷辉
胡金晖
张奕枭
魏晓慧
袁明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mart C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9574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8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8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8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5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sed networks or elements, e.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or OpenFlow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接着在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再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最后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编排得到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由此,本方案解决了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缺乏统一标准、组装难度高以及应用业务集成系统无法精确评估的问题,提升了多源异构微服务组装的灵活性,满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Description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户规模和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随着功能增多逐渐变得笨重,维护和扩展变得困难,且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由此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将单体应用拆分为一系列独立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特定功能。随着各个互联网公司成功应用微服务架构,并在社区中得到推广,微服务逐渐成为主流的开发范式。其灵活性和强调服务自治的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推动了微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关技术中,对于微服务的组装一般采用人工组装的方式,但是在人工组装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定制化开发和繁琐的人工配置,同时,采用人工组装微服务的方式构成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无法充分考虑不同微服务的业务重要度的差异性,且无法精准评估微服务组装方案最优性与业务需求的契合度,因此,采用人工组装微服务的方法存在成本高、灵活性差、难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目前人工组装微服务的方法中需要定制化开发和繁琐的人工配置,从而导致的成本高、灵活性差、难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根据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将多个所述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随机算法确定。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包括:
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其中,微服务组件资源池由多个业务需求以及每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的若干个不同版本构成,每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经过标准化封装;
将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输入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获取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标准仿真环境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仿真环境配置参数构成。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包括:
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
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包括:
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将综合分数最高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应用业务子系统。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包括:
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
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装置,包括:编排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仿真模块,用于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获取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随机算法确定。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编排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其中,微服务组件资源池由多个业务需求以及每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的若干个不同版本构成,每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经过标准化封装;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将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输入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获取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标准仿真环境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仿真环境配置参数构成。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仿真模块,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
压测单元,用于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综合分数最高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应用业务子系统。
可选的,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
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适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 “第二”、 “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 “包含”、 “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适用场景示意图。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可以为一种开放共享式智慧城市行业类Web平台,开放共享式智慧城市行业类Web平台是一种集成了多个业务场景需求的大规模应用业务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智慧城市行业类服务领域中的物联网、物流配送、仓储管理、园区管理、安全防范、指挥监控、环境监控、运维值班等多个业务场景的需求,实现大规模应用级业务系统无缝集成,第一步,将用户的业务需求对应的微服务组件,例如物联设备状态监测微服务、设备健康诊断微服务、扫码识别微服务、人脸识别微服务、人员定位微服务、人员管理微服务、岗位管理微服务等涉及物联网子系统、物流配送子系统、仓储管理子系统相关的多个微服务组件输入至微服务智能组装引擎中进行智能编排,接着利用大模型进行综合评估,以获取每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微服务构成的最优解,如图1所示,最终获取物联网子系统、物流配送子系统以及运维值班子系统等对应的最优解微服务,第二步,将上述步骤获取到的最优解微服务通过微服务智能组装引擎执行智能编排,形成物联网子系统、物流配送子系统以及运维值班子系统等应用级业务子系统。第三步,将上述步骤获取到的应用级业务子系统通过智能组装引擎进行集成,最终形成符合用户业务需求的开放共享式智慧城市行业类Web平台对应的最优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适用场景示意图,可以解决在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集成不同的业务需求对应的微服务,从而实现大规模应用级业务系统无缝集成,此外,因为各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微服务系统也是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来确定的,所以构成大规模应用级业务系统的各个微服务均为其自身对应的最优选,由此,提升构成大规模应用级业务系统的效率。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201,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其中,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可以是指用户对于待构建业务系统可以满足的预期的功能。举例来说,要求待构建业务系统可以满足预期可以实现的物流跟踪、人脸识别等功能,那么物流跟踪以及人脸识别则可以作为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
其中,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可以是指将多个微服务进行组装从而构成一个应用系统的引擎。举例来说,当前存在物流跟踪、人脸识别等微服务,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可以将物流跟踪、人脸识别等微服务进行组装,从而获得一个集成物流跟踪、人脸识别等功能的系统。
其中,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可以是指来源不同的小型的、独立的单元组件。举例来说,在物流服务系统中存在着物流配送、仓储管理、园区管理、安全防范等功能模块,其中的每个模块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
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可以是指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经过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编排后构成的待验证的应用业务子系统。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为人脸识别和物流跟踪时,获取人脸识别和物流跟踪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接着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最终获取到多个待验证的集合了人脸识别和物流跟踪的应用业务子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示例性的,不能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具体的应用场景,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以获取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由此,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的业务需求,以进一步的对获取到的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筛选与评估。
进一步的,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随机算法确定。
其中,预设的随机算法,可以是指对预设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排列的一种排列组合的方式。
举例来说,当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为物流跟踪以及人脸识别、预设的随机算法为笛卡尔积时,首先获取物流跟踪和人脸识别对应的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例如物流跟踪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集合为{A1、A2、A3},人脸识别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集合为{B1、B2、B3},接着根据笛卡尔积对物流跟踪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集合和人脸识别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集合进行排列组合,由此可以得到集合为{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示例性的,不能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具体的应用场景,确定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02,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其中,标准仿真环境,可以是指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大模型的仿真运行模拟环境。
其中,大模型,可以是指拥有多个功能模块的模型,这些模块在组合中相互交互以完成复杂的任务。每个功能模块对应一个子网络或层,而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了整个大模型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大模型中可以集成仿真、筛选、评估等不同的功能。
其中,仿真计算,可以是指一种使用计算机模拟现实系统或过程的方法,它以帮助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和分析各种复杂系统的行为,从而对系统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由此通过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可以更好的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评估,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对应用业务子系统的业务需求。
步骤203,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由此,通过仿真运行数据对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评估,提升了对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评估的可靠性,同时也满足了用户对于应用业务子系统的业务需求。
进一步的,标准仿真环境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仿真环境配置参数构成。
其中,仿真环境配置参数,可以是指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通过配置文件来配置仿真运行环境所需的基本信息、运行配置参数和接口配置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基本信息包括服务名称、服务标识、服务类型、版本号、镜像包、启动命令等信息;运行配置包括日志存储路径、持久数据存储路径、网络配置的端口映射、CPU配额、内存配额、环境变量等信息;接口配置主要是以json类型的文件形式,来配置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功能的逻辑接口。
步骤204,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其中,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可以是指将多个应用级业务子系统进行组装编排的一种引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最终获取应用业务集成系统,满足用户的多个业务需求,需要再利用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对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组装编排。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接着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再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最后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由此,通过对在大模型下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后获取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提升了多源异构微服务组装的灵活性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在对多源异构微服务进行编排的时候也需要对同一微服务的不同版本进行编排,从而可以更好的编排出符合用户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301,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
其中,微服务组件资源池,可以是指由多个业务需求以及每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的若干个不同版本构成,其中的每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经过标准化封装。
举例来说,微服务组件资源池可以由物联网、物流配送、仓储管理、园区管理、安全防范、指挥监控、环境监控、运维值班等业务需求以及每个业务需求下对应的不同时期版本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仅为示例性的,不能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具体的应用场景,确定微服务组件资源池的构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由此提升了对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后获取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升了后续对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评估的可靠性,最大可能的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步骤302,将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输入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获取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从而获取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从而可以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
步骤303,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步骤304,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
上述步骤303-304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然后将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输入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获取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接着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再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最后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由此,通过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业务场景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为了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还需要在仿真计算中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从而获取仿真运行数据以便更加精确的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评估。
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401,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上述步骤4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2,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
其中,仿真配置参数,可以是指对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模拟或虚拟实验的运行过程中大模型所使用的参数,这些参数用于定义仿真环境、模型特性以及仿真运行的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由此可以在标准化仿真运行环境中根据真实业务场景进行仿真模拟运行,从而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步骤403,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其中,压测处理,可以是指对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力测试,以确定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在正常或峰值负载下的性能和稳定性,举例来说,可以采用HTTP/范化调用的方式来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实施压测处理,本申请对此不限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压测处理前要进行压力参数配置,压力参数配置可以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来确定,接着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最后抽取实时压测日志中的数据作为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将压测处理获取到的数据作为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由此,通过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可以准确评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的性能表现。
步骤404,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
上述步骤404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接着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然后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再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最后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由此,通过对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的压测处理,通过利用压测获取到的仿真运行数据,可以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评估,从而也满足了用户对于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业务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为了根据仿真运行数据从而确定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应用业务子系统,还需要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进行评估。
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501,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步骤502,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上述步骤501-5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原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3,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
其中,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可以是指用于评估应用业务子系统的常见指标的得分,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这些指标通常衡量系统在处理负载和执行任务时的效率和能力。
举例来说,通用性能指标主要包含总请求数、平均吞吐量、平均响应时间、最小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资源利用率、负载能力、错误请求数和错误率等行业关键的通用性能指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可以是指用于评估不同的应用业务子系统特殊的指标的得分,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
举例来说,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以“人脸识别”为例主要包含人脸相似度(识别准确度)、人脸数量、脸型数量、人脸关键点定位数量(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型轮廓)、人脸属性数量(表情、年龄、性别、眼镜、发型、口罩、姿态、魅力)等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以“设备健康诊断”为例,主要包含设备运行时长、自动故障维修率、自动维修保养频率、计量校验频率等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然后根据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步骤504,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预设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可以根据用户兴趣偏好以及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行自主调整,评测的每个待验证的应用业务子系统的综合得分由其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的得分、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的得分和通用性能指标参数的得分以及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的得分对应的权重值来确定,其公式如下:
其中,代表通用性能指标得分,其阈值为[0,100],/>代表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得分,其阈值为[0,100],/>代表通用性能指标权重值,/>代表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权重值,限制/>,/>,/>代表整体通用性能指标权重值,其阈值为(0, 1],/>为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的综合分数。
步骤505,将综合分数最高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应用业务子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计算出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得分后,将分数最高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应用业务子系统,从而推选出与业务需求契合的最优选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的组装方案。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接着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然后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接着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最后将综合分数最高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应用业务子系统。由此,通过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数的计算,从而确定应用业务子系统,由此满足了用户对于应用业务子系统的业务需求,进一步的推选出与业务需求完美契合的最优目标微服务组件组装方案。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6,该装置600包括:
编排模块601,用于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仿真模块602,用于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
获取模块604,用于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在实际使用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装置,可以被配置在任意终端设备中,以执行前述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接着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利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再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最后将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由此,通过对在大模型下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后获取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提升了多源异构微服务组装的灵活性的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业务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随机算法确定。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编排模块601,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其中,微服务组件资源池由多个业务需求以及每个业务需求对应的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的若干个不同版本构成,每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经过标准化封装;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将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输入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获取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标准仿真环境根据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仿真环境配置参数构成。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仿真模块602,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
压测单元,用于在大模型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模块603,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综合分数最高的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应用业务子系统。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
根据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确定每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上述终端设备200包括:
存储器210及至少一个处理器220,连接不同组件(包括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的总线230,存储器21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处理器220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
总线230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终端设备200典型地包括多种电子设备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终端设备200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10还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4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250。终端设备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260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7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7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 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230相连。存储器2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270的程序/实用工具28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10中,这样的程序模块270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270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终端设备2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29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91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终端设备2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终端设备2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92进行。并且,终端设备2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93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93通过总线230与终端设备2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终端设备2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2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10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实施过程和技术原理参见前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的解释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所述仿真配置参数是指对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模拟运行过程中所述大模型所使用的参数;
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在所述大模型对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所述标准仿真环境根据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所述预设的仿真环境配置参数构成;
根据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
将多个所述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根据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预设的随机算法确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包括:
根据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从微服务组件资源池中获取多个所述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其中,所述微服务组件资源池由多个业务需求以及每个所述业务需求对应的所述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的若干个不同版本构成,每个所述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经过标准化封装;
将多个所述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输入所述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获取多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包括:
根据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将所述综合分数最高的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确定为所述应用业务子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包括:
根据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与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
根据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所述通用性能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和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以及预设的所述专用特殊业务属性指标参数得分的权重值确定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综合分数。
6.一种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排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利用微服务智能化组装引擎对预设的多个多源异构微服务组件进行编排,得到多个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仿真配置参数对大模型进行配置,所述仿真配置参数是指对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模拟运行过程中所述大模型所使用的参数;
压测模块,用于在一标准仿真环境下,在所述大模型对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时,对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进行压测处理,获取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仿真运行数据,所述标准仿真环境根据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以及所述预设的仿真环境配置参数构成;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待验证应用业务子系统对应的所述仿真运行数据,确定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对应的多个应用业务子系统;
获取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应用业务子系统通过系统级智能化组装引擎进行编排,获取符合多个所述待构建系统业务需求的应用业务集成系统。
7.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957445.8A 2023-08-01 2023-08-01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08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7445.8A CN116708185B (zh) 2023-08-01 2023-08-01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57445.8A CN116708185B (zh) 2023-08-01 2023-08-01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185A CN116708185A (zh) 2023-09-05
CN116708185B true CN116708185B (zh) 2023-12-08

Family

ID=8783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57445.8A Active CN116708185B (zh) 2023-08-01 2023-08-01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818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5929A (zh) * 2023-02-17 2023-03-14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 一种仿真推演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16192616A (zh) * 2022-12-02 2023-05-3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电力备调系统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83391B2 (en) * 2021-09-10 2023-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dicting microservices required for incoming reques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2616A (zh) * 2022-12-02 2023-05-3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电力备调系统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795929A (zh) * 2023-02-17 2023-03-14 中国人民解放军96901部队 一种仿真推演评估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185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13501A (zh) 信息审核分类模型的构建方法和信息审核方法
CN109599095A (zh) 一种语音数据的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35137B (zh) 一种基于社团挖掘的欺诈信息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949577A (zh) 一种应用于云服务的数据攻击分析方法及服务器
CN111340240A (zh) 实现自动机器学习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0801A (zh) 用于检测偏离用户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14417A (zh) 用户意图的挖掘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1476653A (zh) 一种风险信息识别、确定、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36B (zh) 渠道中的用户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798047A (zh) 风控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1047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黑产账号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25406A (zh) 应用开发管控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0515758A (zh) 一种故障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8185B (zh) 应用业务集成系统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3182A (zh) 识别风险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22201B (zh) 一种数据处理功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68848A (zh) 基于大数据分析拦截的拦截反馈处理方法
CN115840560A (zh) 一种用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系统
CN113791980B (zh) 测试用例的转化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93132B2 (en) Discovery of personal data in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CN117396865A (zh) 增强移动设备中的验证
CN115378806A (zh) 流量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59985B (zh) Ai客服模型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29506A (zh) 风控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656963A (zh) 车主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