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557B -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557B
CN116707557B CN202211639881.2A CN202211639881A CN116707557B CN 116707557 B CN116707557 B CN 116707557B CN 202211639881 A CN202211639881 A CN 202211639881A CN 116707557 B CN116707557 B CN 116707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hannels
energy
sub
energ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98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7557A (zh
Inventor
毕涵
李子荣
胡婉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98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638Special circuits to enhance selectivity of receiv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该方法使用数字信道化对第一带宽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如划分为大于1的M个子信道,通过依赖每一个子信道的能量标识来确定占据子信道的2.4G WIFI信道是否被占用,有效克服了2.4G WIFI信道间能量泄露的干扰,能够从2.4G WIFI信道中精准的选择出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

Description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4G WIFI是一种无线技术,由于其频段处于2.400GHz至2.4835GHz之间,所以简称为2.4G无线技术。在2.4G WIFI信道中,每两个相邻信道间的间隔为5M,即信道间的重叠率较高,因此相邻信道存在严重的能量泄露,这就会导致其中一个信道有信号传输时,其相邻信道的能量值同样很大。
对于这种情况,接收机会误认为这些能量值较大,但实质并没有信号进行传输的信道中存在需要接收的信号。因此,如何精准的确定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旨在克服信道间能量泄露的干扰,从2.4G WIFI对应的信道中精准的选择出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选择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接收机,包括:使用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第一带宽不小于N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有效总带宽,N为大于1的整数;确定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将第一能量频谱均匀的划分为M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频谱,并对M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频谱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得到M个子信道分别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M为大于1的整数;对于每一子信道,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和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子信道设置能量标识,能量标识指示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或者不大于能量阈值,能量值根据子信道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确定;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选择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由此,通过使用数字信道化对第一带宽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如划分为大于1的M个子信道,通过依赖每一个子信道的能量标识来确定占据子信道的2.4G WIFI信道是否被占用,有效克服了2.4G WIFI信道间能量泄露的干扰,能够从2.4G WIFI信道中精准的选择出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
根据第一方面,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包括: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按照子信道的位置顺序确定M个子信道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值矩阵;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关系表记录了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和第二能量值矩阵之间的关系,第二能量值矩阵为信道占用情况对应的实际能量值矩阵;在查找到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时,根据关系表中记录的与第二能量值矩阵对应的信道占用情况,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WIFI信道。
由此,根据每个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的第一能量值矩阵,在预先构建的关系表中进行查表,便可以确定每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中,有几个信道被占用,以及这些信道中,每一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即可以精准的确定哪一个或哪几个信道当前处于占用状态。这样,接收机就可以对这些能量值满足要求,如大于设定能量阈值,且信道状态为占用状态的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保证后续的载波侦听能够正常接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包括: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每一列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M个子信道包括中间子信道,在占据中间子信道的2.4G WIFI信道被占用时,中间子信道的能量值高于噪声能量;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包括: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中间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
示例性的,以信道占用数为2,这种判断适应于下文所说的信道占用情况为[1,0,0,0,1],第二能量值矩阵为一行8例的[1,1,1,1,1,1,1,1]的场景。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M个子信道还包括噪声子信道;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包括: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噪声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以及中间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M个子信道还包括边缘子信道;在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每两个子信道的第一能量值比值;将第一能量值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子信道确定为中间子信道;确定边缘子信道,中间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边缘子信道的能量值设定倍数;确定噪声子信道,边缘子信道和噪声子信道第一能量值比值大于两个噪声子信道的第一能量值比值。
由此,实现了边缘子信道、中间子信道、噪声子信道的确定。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确定不同信道占用数,不同信道占用情况的场景下,使用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对应的第二能量值矩阵,构建关系表。
由此,通过固定已知变量,如信道占用数和信道占用情况,进而根据实际的数字信道化处理获得的每一个子信道的信道标识确定第二能量值矩阵,从而构建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和对应的第二能量值矩阵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记录了三者关系的关系表,使得后续应用中,可以直接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当前并行扫描的更多信道中每一个信道的占用状态。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包括: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确定每一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个数;对于每一个2.4G WIFI信道,判断2.4G WIFI信道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第一条件指示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中包括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且包括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个数不小于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个数的一半;在2.4G WIFI信道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2.4G WIFI信道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由此,根据每一个子信道的信道标识,以及每一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信道标识指示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个数,便可以精准的确定各种情况下,并行扫描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而使得接收机能够根据每个信道的信道状态选择出真正有信号进行传输,即被占用的信道去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2.4G WIFI信道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2.4G WIFI信道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包括: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2.4GWIFI信道的个数是否大于1,且不大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信道占用数阈值大于1;在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的个数大于1,且不大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时,将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包括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能量值进行两两对比,得到第二能量值比值;根据第二能量比值,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在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的个数不大于1时,将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确定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由此,进一步保证了最终确定的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的精准度,避免接收机对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但实际没有被占用,即没有真正需要接收处理的信号的2.4G WIFI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确定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包括:基于能量检测算法,确定第一带宽并行扫描的N个2.4G WIFI信道中,每一个2.4G WIFI信道的能量值,得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能量标识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第一标识指示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第二标识指示子信道的能量值不大于能量阈值;对于每一子信道,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和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子信道设置能量标识,包括:对于每一子信道,确定能量阈值和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之间的关系;在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时,为子信道设置第一标识;在子信道的能量值不大于能量阈值时,为子信道设置第二标识。
其中,第一标识例如1,第二标识例如0。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2.4G WIFI信道的带宽为22M,其中2M为隔离频带,20M为有效带宽,任意两个相邻的2.4G WIFI信道间的间隔为5M;N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有效总带宽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有效总带宽=20M+(N-1)×5M。
由此,基于上述公式确定有效总带宽,然后基于有效总带宽确定第一带宽,从而能够合理利用带宽资源,避免浪费。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带宽为40M。
这样,无需与射频厂家重新定制接收机,使用目前能够支持20M和40M两种的带宽的接收机,便可以实现多信道并行扫描,并从中选择出当前处于占用状态,真正有信号传输的2.4G WIFI信道。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N为5。
这样,充分利用了40M带宽进行多信道并发扫描,从而在不浪费带宽资源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减少扫描次数,降低扫描操作的功耗,并缩短扫描周期。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M为8。
由于任意相邻两个2.4G WIFI信道之间的间隔为5M,基于此在保证精细划分,提高2.4G WIFI信道的占用情况的分辨率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带宽,如40M带宽划分为8个子信道,能够尽可能降低处理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接收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性示出的2.4G WIFI信道的示意图;
图2为示例性示出的确定2.4G WIFI信道对应的多信道并行扫描带宽的示意图;
图3为示例性示出的对2.4G WIFI信道进行多信道并行扫描的示意图;
图4为示例性示出的对40M带宽进行子信道划分的示意图;
图5为示例性示出的使用40M带宽并行扫描5个信道的频谱示意图;
图6为示例性示出的数字信道化处理后Path1至Path4的频谱示意图;
图7为示例性示出的数字信道化处理后Path5至Path8的频谱意图;
图8为示例性示出的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以及数字信道化处理后的8个子信道能量值之间的关系表;
图9为示例性示出的优化后的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以及数字信道化处理后的8个子信道能量值之间的关系表;
图10为示例性示出的子信道的CODE(i)=1的一种示意图;
图11为示例性示出的信道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接收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2.4G WIFI是一种无线技术,由于其频段处于2.400GHz至2.4835GHz之间,所以简称为2.4G无线技术。对于2.4G WIFI而言,其包括的信道如图1所示。
参见图1,示例性的,2.4G WIFI信道可以被划分为14个,其中第14信道一般不用,可忽略。
继续参见图1,示例性的,对于第1信道至第13信道,其中每一个信道的带宽均为22M,且任意两个相邻的信道之间的间隔为5M。
继续参见图1,示例性的,第1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12GHz,之后每个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依次递增5M,如第2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17GHz,第3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22GHz,第4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27GHz,第5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32GHz,第6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37GHz,第7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42GHz,第8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47GHz,第9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52GHz,第10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57GHz,第11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62GHz,第12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67GHz,第13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72GHz。
继续参见图1,示例性的,第14信道与第13信道之间的间隔不是5M,例如可以为12M,即第14信道对应的中心频率为2.484GHz。
目前,针对2.4G WIFI信道(第1信道至第13信道中任意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接收,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通过2.4G无线电接收机(后续简称为:接收机)接收。
可理解的,对于接收机接收2.4G WIFI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场景,接收机例如可以是通过2.4G天线接收2.4G WIFI信道中传输的信号(无线电信号),接着通过内部的高频、中频、低频放大器、变频器、解调器等进行选择、变化、放大、解调等处理,从而从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中获取出所需信息。
关于接收机从有信号的2.4G WIFI信道中接收信号,进而对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接收机的相关工作文档。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针对2.4G WIFI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接收,还可以是通过无线路由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路由器可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即可以充当发射机和接收机。故而,针对无线路由器充当接收机的情况,具体是针对从下线链路接收信号的场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任意能够从2.4G WIFI信道中接收信号的设备,均可以看作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接收机,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均以上述无线点接收机为例。
针对图1所示的2.4G WIFI信道,目前接收机在从2.4G WIFI信道中接收信号时,具体是基于能量检测算法,逐一判断每一个信道,图1中第1信道至第13信道的能量值(功率),进而通过将每一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与设定的认为存在信号时信道的能量阈值进行比较(后续将这种处理方式称为:单信道扫描方式)。
相应地,当检测出的能量值高于设定的能量阈值时,则认为该能量值对应的信道存在信号,接收机可以基于IEEE802.11b的技术标准,对该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可理解的,所谓IEEE802.11b的技术标准,具体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是IEEE802.11的扩充。该无线局域网标准中规定采用2.4GHz频带,传输速率能够根据应用环境以及其他传输因素从11Mbps自动降到5.5Mbps,或者根据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调整到2Mbps和1Mbps,以保证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虽然,上述单信道扫描方式能够实现信道的选择(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但是由于需要进行13次扫描,使得接收机在信道选择方面花费了较多的功耗和时间。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旨在节省功耗,并缩短扫描周期。
示例性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可以设置接收机在对信道进行扫描时,一次扫描操作扫描N个信道,然后再对扫描到的N个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通过能量检测算法判断其对应的能量值,进而通过将每一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与设定的认为存在信号时信道的能量阈值进行比较。
相应地,当检测出的能量值高于设定的能量阈值时,则认为该能量值对应的信道存在信号,接收机可以基于IEEE802.11b的技术标准,对该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N为大于1的整数,即接收机每次扫描的信道个数大于1。由此,对于13个信道的扫描,就可以缩短为ROUNDUP(13/N)次。
可理解的,ROUNDUP(13/N)表示对13除以N后的数值进行向上取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接收机支持的对信道进行扫描时使用的带宽有20M和40M两种。由于每一2.4G WIFI信道的带宽为22M,因此可以使用40M带宽进行单信道扫描。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每个信道都有2M的强制隔离频带,因此舍弃这2M的隔离频带后,使用20M带宽也可以进行单信道扫描。
而采用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即便舍弃2M的隔离频带,一次扫描2个(N=2)信道,也需要使用25M(20M+5M的间隔),故而接收机采用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对信道进行扫描时,选择的是40M带宽对应的模式。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为了尽快缩短扫描周期,即减少扫描次数,同时充分利用40M的带宽,本实施例以N=5为例。
示例性的,由于每个信道带宽为22M,相邻两个信道间的间隔为5M,5个信道占用的带宽为42M(22M+5M*4)。但是由于每个信道都有2M的隔离频带,即每个信道实际有效的带宽只有20M,因此一次扫描5个信道只需要40M(20M+5M*4)。
参见图2,示例性的,以接收机一次多信道并行扫描的信道分别为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为例,可以舍弃第1信道左边缘1M的隔离频带(如图2中-21M至-20M之间的1M),第5信道右边缘1M的隔离频带(如图2中20M至21M之间的1M),这样就可以使用-20M至20M这40M的带宽对振幅(单位以米为例)在0至12米的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进行扫描。
通过上述描述,在N=5时,可知ROUNDUP(13/5)=3,即接收机进行3次多信道并行扫描处理就可以将第1信道至第13信道这13个信道全部扫描完毕。相较于单信道扫描方式,大大缩短了扫描周期,从而降低了扫描信道所需的功耗。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N=5时,按照信道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扫描信道时,第一次扫描操作时,接收机可以使用40M的带宽扫描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第二次扫描操作时,接收机可以使用40M的带宽扫描第6信道至第10信道这5个信道,第三次扫描时,接收机可以使用40M的带宽扫描第11信道至第13信道这3个信道。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充分利用40M的带宽,避免出现带宽浪费,可以规定在后的扫描操作中,每次重复扫描在前的一个扫描操作中扫描到的最后一个信道。仍以N=5为例,如图3所示,按照信道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扫描信道时,第一次扫描操作时,接收机可以使用40M的带宽扫描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第二次扫描操作时,接收机可以使用40M的带宽扫描第5信道至第9信道这5个信道,第三次扫描时,接收机可以使用40M的带宽扫描第9信道至第13信道这5个信道。这样,每一次扫描操作,都可以充分利用40M的带宽。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N的取值,以及每次扫描操作中扫描的信道所遵循的规则,如重复最后一个或几个,或顺序扫描不重复等,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由此,通过采用多信道并行扫描的方式,能够大大缩短信道的扫描周期,从而大大降低扫描信道所需的功耗。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2.4G WIFI信道中,任意两个相邻信道间的间隔为5M,即信道间的重叠率较高,因此相邻信道存在严重的能量泄露,这就会导致其中一个信道有信号传输时,其相邻信道的能量值同样很大。对于这种情况,接收机会误认为这些能量值较大,但实质并没有信号进行传输的信道中存在需要接收的信号。
通过上述对单信道扫描方式和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的描述可知,不论基于上述哪种方式进行信道选择,均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如何精准的确定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的信道选择方法,旨在克服信道间能量泄露的干扰,采用多信道并行扫描的方式从2.4G WIFI对应的信道中精准的选择出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做到既节省功耗、缩短扫描周期,又保证选择的信道为有信号可以接收的信道。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的场景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4G WIFI信道重叠率太高,同频信号混叠严重。因此,对于一次并行扫描的信道有5个的情况下,在被占用的信道,即当前有信号传输的信道大于2个时,即便根据能量检测算法确定被占用的信道均大于设定的能量阈值,接收机对这些被占用的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后续的载波侦听也难以正常接收。因此,一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中同时被占用的信道大于2个时,可以设置接收机不从这5个信道中选择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即开始下一次多信道并行扫描,然后对新扫描到的5个信道进行能量检测,确定被占用的信道个数,在被占用的信道个数不大于2个时,对能量值满足要求,如大于设定能量阈值,且信道状态为占用状态的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进行后续的载波监听。
基于上述前提,本实施例以每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5个,具体扫描形式如图3所示,且5个信道中最多存在2个信道同时被占用为例,通过使用数字信道化,对40M带宽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然后依靠数字化后的每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来判断5个2.4GWIFI信道中真正有信号传输的信道,进而从中选择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数值信道化,具体是指将40M带宽进行均匀划分,例如划分为M个。
可理解的,关于M的取值,可以为大于1的整数。考虑到数字信道化后的处理量,以及根据数字信道化出的子信道对每个2.4G WIFI信道占用状态判断的精准性,基于上述所说的2.4G WIFI信道中任意两个相邻信道间的间隔为5M,M的取值可以8。即,将40M带宽均匀划分为8个子信道。
示例性的,以图3示出的一次多信道并行扫描的2.4G WIFI信道为例,在M=8时,数字信道化后的8个子信道如图4中示处的Path1至Path8。
示例性的,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使用“1”表示信道有信号,即处于占用状态(忙碌状态),使用“0”表示信道无信号,即处于空闲状态。
对于图4中示出的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假设只有第1信道有信号传输,则可以将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的信道状态记作CHANNEL_USE_TX=[1,0,0,0,0]。
相应地,对于图4所示的5个信道中只有第2信道有信号传输的情况,这5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可记作CHANNEL_USE_TX=[0,1,0,0,0]。
相应地,对于图4所示的5个信道中只有第3信道有信号传输的情况,这5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可记作CHANNEL_USE_TX=[0,0,1,0,0]。
相应地,对于图4所示的5个信道中只有第4信道有信号传输的情况,这5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可记作CHANNEL_USE_TX=[0,0,0,1,0]。
相应地,对于图4所示的5个信道中只有第5信道有信号传输的情况,这5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可记作CHANNEL_USE_TX=[0,0,0,0,1]。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CHANNEL_USE_TX=[1,0,0,0,0]为例。示例性的,对于CHANNEL_USE_TX=[1,0,0,0,0]的场景,接收机使用40M带宽对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进行并行扫描后得到的频谱图例如图5所示,其中图5所示的横坐标为带宽(单位为:MHz),纵坐标为振幅(单位为:米)。
参见图5,示例性的,接收机在不知道当前被占用的信道为第1信道的情况下,在使用40M带宽对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进行并行扫描后,根据图5所示的频谱图,只能确定被占用,即有信号的信道位于-20M至0M这20M的带宽内,而根据图4示出的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的分布情况可知,这5个信道均有部分或全部频带处于-20M至0M这20M的带宽内。
进一步地,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如50对-20M至0M这20M的带宽进行缩范,得到有信号的信道大概位于-17.5M至0M之间,而第1信道至第5信道这5个信道依旧处于-17.5M至0M的带宽内。因此,基于上述多信道并行的扫描方式(图3对应实施例的方式),这5个信道可能都会被接收机认为存在信号,然而实际只有第1信道有。
针对此现象,本实施例基于数字信道化方式,对图3所示的40M带宽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如将图3所示的40M带宽划分为图4中8个带宽为5M的子信道,并对每一个子信道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示例性的,对8个子信道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后,进行中心翻转输出的频谱图例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示出的为子信道Path1至Path4对应的频谱图,图7示出的为子信道Path5至Path8对应的频谱图。
关于数字信道化处理的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数字信道化技术的相关文献,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字信道化处理后输出的频谱图会程中心翻转,即原本Path1至Path4对应的频谱图会分别对应的Path5至Path8中,为了便于与图5对应,在对8个子信道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后,需要对得到的频谱图进行中心翻转,从而得到图6和图7所示的频谱图。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枚举信一次并行扫描5个信道时,5个信道中分别有一个信道被占用,以及2个信道被占用的信道占用情况,即CHANNEL_USE_TX。如图8所示,信道占用数为1时,信道占用情况有5种,分别为CHANNEL_USE_TX=[1,0,0,0,0],或[0,1,0,0,0],或[0,0,1,0,0],或[0,0,0,1,0],或[0,0,0,0,1]。以一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第1信道至第5信道,则根据上述信道占用情况,分别被占用的为第1信道,或第2信道,或第3信道,或第4信道,或第5信道。
相应地,如果第二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第5信道至第9信道,则根据上述信道占用情况,分别被占用的为第5信道,或第6信道,或第7信道,或第8信道,或第9信道。
相应地,如果第三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第9信道至第13信道,则根据上述信道占用情况,分别被占用的为第9信道,或第10信道,或第11信道,或第12信道,或第13信道。
进一步地,为了根据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确定,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对应的信道占用情况,本实施例通过当前使用的40M带宽对应的信噪比,设置适合当前场景的能量阈值。
可理解的,信噪比越小,表明噪声信号产生的能量值越小,当前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需要处理的有效信号,如需要监听的载波信号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信噪比越小的情况下,设置的能量阈值可以也相对较小,反之则较大。
基于上述逻辑,通过设置合理的能量阈值,本实施例将每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判决为1或者0。其中,1代表子信道的能量值(功率)超过能量阈值,0代表功率小于能量阈值。
基于上述判断规则,通过测试可知,在CHANNEL_USE_TX=[1,0,0,0,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0,0,0,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1,0,0,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1,1,1,1,0,0,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0,1,0,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0,1,1,1,1,0,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0,0,1,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0,0,1,1,1,1,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0,0,0,1]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0,0,0,1,1,1,1]。
继续参见图8,示例性的,信道占用数为2时,信道占用情况有5种,分别为CHANNEL_USE_TX=[1,0,0,0,1],或[1,0,0,1,0],或[0,1,0,0,1],或[1,0,1,0,0],或[0,1,0,1,0],或[0,0,1,0,1],或[1,1,0,0,0],或[0,1,1,0,0],或[0,0,1,1,0],或[0,0,0,1,1]。以一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第1信道至第5信道,则根据上述信道占用情况,分别被占用的为第1信道和第5信道,或第1信道和第4信道,或第2信道和第5信道,或第1信道和第3信道,或第2信道和第4信道,或第3信道和第5信道,或第1信道和第2信道,或第2信道和第3信道,或第3信道和第4信道,或第4信道和第5信道。
相应地,如果第二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第5信道至第9信道,则根据上述信道占用情况,分别被占用的为第5信道和第9信道,或第5信道和第8信道,或第6信道和第9信道,或第5信道和第7信道,或第6信道和第8信道,或第7信道和第9信道,或第5信道和第6信道,或第6信道和第7信道,或第7信道和第8信道,或第8信道和第9信道。
相应地,如果第三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为第9信道至第13信道,则根据上述信道占用情况,分别被占用的为第9信道和第13信道,或第9信道和第12信道,或第10信道和第13信道,或第9信道和第11信道,或第10信道和第12信道,或第11信道和第13信道,或第9信道和第10信道,或第10信道和第11信道,或第11信道和第12信道,或第12信道和第13信道。
依旧遵循上述能量阈值的设置标准,并将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判决为1,小于的为0。基于上述判断规则,通过测试可知,在CHANNEL_USE_TX=[1,0,0,0,1]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1,1,1,1]。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1,0,0,1,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1,1,1,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1,0,0,1]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1,1,1,1,1,1,1]。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1,0,1,0,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1,1,0,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1,0,1,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1,1,1,1,1,1,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0,1,0,1]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0,1,1,1,1,1,1]。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1,1,0,0,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1,0,0,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1,1,0,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1,1,1,1,1,0,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0,1,1,0]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0,1,1,1,1,1,0]。
相应地,在CHANNEL_USE_TX=[0,0,0,1,1]的场景,信道化后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0,0,0,1,1,1,1,1]。
由此,根据实际的测试,便可以构建出信道占用数为1和2时,所有可能的信道占用情况对应的信道化后子信道能量值之间的关系表,即图8所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能量值等于能量阈值的情况也归类到大于能量阈值的一类,或小于能量阈值的一类。本实施例以归类到小于能量阈值的一类,即判决为0为例。
返回到上述一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对应的信道化后的8个子信道的频谱图,如图6和图7所示,如果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对8个子信道进行能量判决后,确定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0,0,0,0],基于图8所示的关系表可以确定,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中有1个信道被占用,且被占用的信道为本次并行扫描的第一个信道。
示例性的,如果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为第1信道至第5信道,如图4所示,则在数字信道化处理后的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0,0,0,0]时,可以确定被占用的信道为第1信道。
示例性的,如果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为第5信道至第9信道,则在数字信道化处理后的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0,0,0,0]时,可以确定被占用的信道为第5信道。
示例性的,如果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为第9信道至第13信道,则在数字信道化处理后的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满足[1,1,1,1,0,0,0,0]时,可以确定被占用的信道为第9信道。
由此,通过使用数字信道化,对40M的带宽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如划分为8个子信道,以提高信道分辨率,然后根据每个子信道的能量分布情况在图8所示的关系表中进行查表,便可以确定每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中,有几个信道被占用,以及这5个信道中,每一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即可以精准的确定哪一个或哪两个信道当前处于占用状态。这样,接收机就可以对这些能量值满足要求,如大于设定能量阈值,且信道状态为占用状态的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保证后续的载波侦听能够正常接收。
但是在噪声及同频干扰的影响下,8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可能与图8所示关系表中的存在差异,即得不到图8所示关系表中的理想分布情况。仍以数字信道化处理后,8个子信道的频谱图如图6和图7所示,如果当前信噪比较大,设置的能量阈值较大,根据能量阈值对8个子信道进行能量判断后,有可能子信道Path1会被判决为无信号,此时得到的8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0,1,1,1,0,0,0,0],然而实际应为[1,1,1,1,0,0,0,0]。这就导致在图8所示关系表中查找不到[0,1,1,1,0,0,0,0],进而误认为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中没有能够被选中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
也就是说,单纯基于图8所示的关系表进行信道占用情况确定,进而进行信道选择,虚警率(也可以称为:误警率)相对较高。
可理解的,所谓虚警率是指雷达探测的过程中,采用门限检测的方法时由于噪声的普遍存在和起伏,实际不存在目标却判断为有目标的概率。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则指采用能量阈值进行判决时,由于噪声及同频干扰的存在和起伏,导致能量阈值设置不合理,使得实际被占用的信道,被误认为没有被占用,或者实际没有被占用的信道,被误认为被占用,导致接收机最终选择的信道不合适的概率。
有鉴于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改进,以解决单纯基于图8所示关系表进行信道选择时,存在虚警率高的问题。
改进方案1:
具体的说,通过实际测试发现,如果信道有信号传输,数字信道化后有信号传输,即被占用的信道所占据的中间两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功率)会明显高于噪声,即中间两个子信道经能量阈值进行判决后,其能量值可以用上述所说的1表示。
此外,根据统计信息显示,在信道有信号传输时,其所占据的中间子信道的功率会大于边缘子信道的功率(通常大于2倍),且两个中间子信道的比值会小于1.8,边缘子信道和噪声子信道的比值会大于两个噪声子信道的比值。
示例性的,以图6和图7为例,基于上述条件可知,对CHANNEL_USE_TX=[1,0,0,0,0]的场景,Path1和Path4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2和Path3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5至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1,0,0,0,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2和Path3是否为1,Path5至Path8是否为0。即,只要Path2和Path3为1,Path5至Path8为0,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1,0,0,0,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1,0,0,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2和Path5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3和Path4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Path6至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1,0,0,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3和Path4是否为1,Path1、Path6至Path8是否为0。即,只要Path3和Path4为1,Path1、Path6至Path8为0,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1,0,0,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0,1,0,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3和Path6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4和Path5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Path2、Path7、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0,1,0,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4和Path5是否为1,Path1、Path2、Path7、Path8是否为0。即,只要Path4和Path5为1,Path1、Path2、Path7、Path8为0,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0,1,0,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0,0,1,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4和Path7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5和Path6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至Path3、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0,0,1,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5和Path6是否为1,Path1至Path3、Path8是否为0。即,只要Path5和Path6为1,Path1至Path3、Path8为0,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0,0,1,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0,0,0,1]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5和Path8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6和Path7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至Path4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0,0,0,1]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6和Path7是否为1,Path1至Path4是否为0。即,只要Path6和Path7为1,Path1至Path4为0,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0,0,0,1]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1,0,0,0,1]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1和Path4,以及Path5和Path8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2和Path3,以及Path6和Path7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该场景中无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1,0,0,0,1]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2和Path3,以及Path6和Path7是否为1。即,只要Path2和Path3,以及Path6和Path7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1,0,0,0,1]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1,0,0,1,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1、Path4,以及Path7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2和Path3,以及Path5和Path6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1,0,0,1,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2和Path3,以及Path5和Path6是否为1。即,只要Path2和Path3,以及Path5和Path6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1,0,0,1,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1,0,0,1]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2、Path5,以及Path8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3和Path4,以及Path6和Path7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1,0,0,1]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3和Path4,以及Path6和Path7是否为1。即,只要Path3和Path4,以及Path6和Path7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1,0,0,1]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1,0,1,0,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1和Path6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2至Path5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7和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1,0,1,0,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2至Path5是否为1。即,只要Path2至Path5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1,0,1,0,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1,0,1,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2和Path7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3至Path6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和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1,0,1,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3至Path6是否为1。即,只要Path3至Path6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1,0,1,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0,1,0,1]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3和Path8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4至Path7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和Path2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0,1,0,1]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4至Path7是否为1。即,只要Path4至Path7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0,1,0,1]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1,1,0,0,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1和Path5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2至Path3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6至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1,1,0,0,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2至Path3是否为1。即,只要Path2至Path3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1,1,0,0,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1,1,0,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2和Path6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3至Path5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Path7和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1,1,0,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3至Path5是否为1。即,只要Path3至Path5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1,1,0,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0,1,1,0]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3和Path7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4至Path6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Path2和Path8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0,1,1,0]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4至Path6是否为1。即,只要Path4至Path6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0,1,1,0]的场景。
相应地,对于CHANNEL_USE_TX=[0,0,0,1,1]的场景,基于上述条件可知,Path4和Path8即为上述所说的边缘子信道,Path5至Path7为上述所说的中间子信道,Path1至Path3为上述所说的噪声子信道。基于此,在图8所示关系表的基础上,对于CHANNEL_USE_TX=[0,0,0,1,1]的场景,8个子信道的能量值分布情况,只需关注Path5至Path7是否为1。即,只要Path5至Path7为1,则可以认为其对应的是CHANNEL_USE_TX=[0,0,0,1,1]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道占用数为2个时,数字信道化处理后的8个子信道中至少会存在3个子信道为中间子信道,即会与信道占用数为1个的存在区别,因此对于中间子信道大于2个的情况,可以不关注噪声子信道,只关注中间子信道是否为1即可。上述针对信道占用数为2时,判决的优化即为基于该标准。
由此,在图8所示的关系表中进行优化处理,便可以得到图9所示的关系表。这样,在根据能量阈值得到8个子信道的能量分布后,只需判断得到的8个子信道的能量分布是否需要关注的中间子信道、噪声子信道上是否与图9所示的关系表中任意一个信道化至信道能量值中需要关注的中间子信道、噪声子信道的内容相同,便可以精准的确定当前得到的8个子信道的能量分布对应的信道占用情况,进而选择出真正有信号进行传输,即被占用的信道去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改进方案2:
示例性的,以经能量阈值判决后,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对应的编码CODE(i)=1,小于(本实施例以含等于的情况为例)能量阈值的子信道对应的编码CODE(i)=0为例,其中i为每一个被判决的子信道对应的编号,如Path1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时,可以表示为CODE(1)=1,小于或等于时,这可以表示为CODE(1)=0。
基于此,在图4所示的8个子信道与一次并行扫描到的第1信道至第5信道的关系为例,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从位于中间的子信道开始判断,依次向左右两侧扩展。
示例性的,仍以图4所示的8个子信道为例,则可以先对CODE(4)和CODE(5)这两个子信道的能量值进行判决,在判决结果为0的情况下,根据判决结果为0的子信道涉及的2.4G WIFI信道的情况,排除无信号的2.4G WIFI信道,即没有被占用,接收机不能选择的信道。然后,在通过对CODE(3)至CODE(6)这4个子信道的能量值的判决结果,排除无信号的信道,依次类推,直到对所有的子信道判决完毕,便可以得到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信道中每一个信道的占用情况(哪些有信号,哪些没有信号)。
示例性的,在CODE(4)=0,CODE(5)=0时,从图4可以看出,Path4和Path5占据了图4中示出的信道3频率最高的全部区域,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信道3无信号,即没有被占用。
示例性的,在CODE(4)=1,CODE(5)=1时,从图4可以看出,Path4和Path5占据了图4中示出的信道3频率最高的全部区域,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信道3有信号,即被占用。
示例性的,在CODE(4)=0,CODE(5)=1,或者CODE(4)=1,CODE(5)=0时,从图4可以看出,Path4和Path5占据了图4中示出的信道3频率最高的全部区域,但是一半指示无信号,一半指示有信号,因此对信道3状态的确定,可以进一步结合CODE(3)和CODE(6)对应的编码,或者CODE(2)、CODE(3)、CODE(6)、CODE(7),或者CODE(1)、CODE(2)、CODE(3)、CODE(6)、CODE(7)、CODE(8)。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这8个子信道的判决后的编码分别为CODE(1)=0、CODE
(2)=0、CODE(3)=1、CODE(4)=0、CODE(5)=1、CODE(6)=0、CODE(7)=0、CODE(8)=0,即只有CODE(3)和CODE(5)为1,其余为0,如图10所示。
参见图10,示例性的,在将40M的带宽划分为8个子信道后,每一个2.4G WIFI信道去除左右两侧各1M的隔离频带后,分别占据了4个子信道。基于此,本实施例将占据的子信道对应的编码为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即占据子信道的一半时,认为该2.4GWIFI信道有信号,即是被占用的信道,反之在占据的子信道对应的编码为1的数量小于2的时候,认为该2.4G WIFI信道五信号,即没有被占用。
继续参见图10,示例性的,在CODE(3)和CODE(5)为1,其余为0的情况下,信道1、信道4和信道5均只有一个子信道对应的编码为1,基于上述判决原理可以确定信道1、信道4和信道5无信号。
继续参见图10,示例性的,对于信道2和信道3,虽然占据了2个编码为1的子信道,但是由于只有一个子信道是位于最高频率区域的,如对于信道2,只有Path3是位于最高频率区域,对于信道3则只有Path5是位于最高频率区域。为了确定信道2和信道3究竟哪个有信号可以进一步确定Path3和Path5之间的能量比例关系,进而根据编码为1的子信道的能量比例值确定究竟是信道2有信道,还是信道3有信道,亦或是信道2和信道3均有信号。
示例性的,以power(i)表示子信道的能量值为例,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通过判断确定power(3)/power(5)>2,则认为信道2有信号,信道3无信道。
示例性的,如果通过判断确定power(3)/power(5)<0.5,则认为信道2无信号,信道3有信号。
示例性的,如果通过判断确定0.5≤power(3)/power(5)≤2,则认为信道2和信道3均有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能量比例关系所依据的比例值的选取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设置,即不局限于2和0.5。
由此,根据CODE(i)的编码,以及每一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编码为1的子信道的个数,以及编码为1的子信道之间的能量比例关系,便可以精准的确定各种情况下,并行扫描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而使得接收机能够根据每个信道的信道状态选择出真正有信号进行传输,即被占用的信道去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关于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的具体流程,可如图11所示,具体包括:
S101,使用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
可理解的,通过上述对2.4G WIFI信道的描述可知,每一个2.4G WIFI信道为22M,且每一个2.4G WIFI信道包括2M的隔离频带,即每一个2.4G WIFI信道的有效带宽,真正传输信号时占用的带宽为20M。
此外,由于任意两个相邻的2.4G WIFI信道之间的间隔为5M,因此可知一次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时所需的有效总带宽可以基于下述公式确定:
有效总带宽=20M+(N-1)×5M。
基于此,为了保证第一带宽能够覆盖N个2.4G WIFI信道,可以设置第一带宽不小于N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有效总带宽。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避免带宽资源的浪费,可以将第一带宽设置为有效总带宽。
示例性的,由于目前的接收机通常支持扫描2.4G WIFI信道的带宽为20M和40M。由于N的取值为大于1的整数,因此即便N=2时,最小也需要25M的有效总带宽,故而在实现多信道并行扫描时,目前的接收机通常使用的是40M的带宽。而20M的带宽则用于单信道扫描方案。
为了能够复用现有的接收机,无需与射频厂家重新定制支持多信道并行扫描的接收机,本实施例以第一带宽为40M为例。
示例性的,为了能够充分使用40M的带宽,根据上述确定有效总带宽的公式可知,在N=5时,有效总带宽为40M,故而在一些实现方式中,N可以优选取5,这样既能够保证第一带宽被充分利用,避免浪费,又可以尽可能减少接收机多信道并行扫描的次数,从而有效降低功耗,缩短对13个可用的2.4G WIFI信道的扫描总周期。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N=5时,对第1信道至第13信道进行的多信道并行扫描操作,例如可以是规定每次顺序扫描,且不重复扫描。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在N=5时,对第1信道至第13信道进行的多信道并行扫描操作,例如可以是规定每次顺序扫描,且下一次扫描操作重复扫描上一次扫描操作中扫描的最后一个信道。
关于N=5时,接收机对13个可用的2.4G WIFI信道的扫描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102,确定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
具体的,接收机可以基于能量检测算法,确定第一带宽并行扫描的N个2.4G WIFI信道中,每一个2.4G WIFI信道的能量值,得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
仍以N=5,第一带宽为40M为例,假设本次扫描的5个信道中第一个被扫描的信道处于占用状态,其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例如图5所示。
S103,将第一能量频谱均匀的划分为M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频谱,并对M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频谱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得到M个子信道分别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
可理解的,理论上M可以为大于1的任意整数。但是考虑到数字信道化的处理量,M的取值可以是既能兼顾最终确定的2.4G WIFI信道的占用状态的精准度,又能兼顾处理的值。
基于此,在任意相邻两个2.4G WIFI信道的间隔为5M的情况,第一带宽为40M的情况下,M可以取8,即将使用40M的第一带宽并行扫描的5个2.4G WIFI信道后得到的第一能量频谱划分为8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按照位置顺序可以编号或标识为图4所示。而每个数字信道化后的子信道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例如图6和图7所示。
关于数字信道化的处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的信道选择方法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104,对于每一子信道,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和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子信道设置能量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说的能量标识示用于指示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或者不大于能量阈值的。
此外,上述所说的能量值例如可以是根据子信道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确定。
具体到实际应用中,能量标识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第一标识指示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第二标识指示子信道的能量值不大于能量阈值。
也就是说,对于每一子信道,可以通过确定能量阈值和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二者的关系,为其设置第一标识或第二表示。例如,在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时,为子信道设置第一标识;在子信道的能量值不大于能量阈值时,为子信道设置第二标识。
即,上文针对多信道并行扫描方式的信道选择方法中,根据能量阈值与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进行判决,将能量值大于设定的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用1(第一标识)表示,将能量值小于(本实施例将等于的情况也划分到该情况)设定的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用0(第二标识)表示,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S105,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例如可以是: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按照子信道的位置顺序确定M个子信道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值矩阵;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在查找到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时,根据关系表中记录的与第二能量值矩阵对应的信道占用情况,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可理解的,第一能量值矩阵可以为一个一行M例的矩阵,其中每一列对应的即为对应子信道的能量标识,如1或0。
以M=8为例,在Path1至Path4对应的能量标识为1,Path5至Path8对应的能量标识为0时,第一能量值矩阵可以表示为[1,1,1,1,0,0,0,0]。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关系表具体记录了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和第二能量值矩阵之间的关系,例如图8所示的关系表。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能量值矩阵为信道占用情况对应的实际能量值矩阵,如图8所示关系表中“信道化后子信道能量值(是否超过阈值)”对应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是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每一列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即在关系表中存在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每一列的能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时,才确定本次并行扫描的N个2.4G WIFI信道中每一个2.4G WIFI信道的占用状态。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是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中间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即图9所示关系表中[1,1,1,1,1,1,1,1]的场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例如可以是根据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第一能量值矩阵中噪声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以及中间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即图9所示关系表中除[1,1,1,1,1,1,1,1]的场景。
可理解的,在实际应用中,子信道中除了包括中间子信道、噪声子信道,还包括边缘子信道。关于这3类子信道的确定,可以如下:
确定每两个子信道的第一能量值比值;
将第一能量值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子信道确定为中间子信道;
确定边缘子信道,中间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边缘子信道的能量值设定倍数;
确定噪声子信道,边缘子信道和噪声子信道第一能量值比值大于两个噪声子信道的第一能量值比值。
示例性的,第一阈值,例如为上文所说的1.8,设定倍数例如上文所说的2倍。关于不同第二能量值矩阵对应的边缘子信道、中间子信道,以及噪声子信道的确定可以参见上文基于表8所示的关系表,优化处理获得表9所示的关系表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关于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关系表的构建,可以是通过固定已知变量,如信道占用数和信道占用情况,进而根据实际的数字信道化处理获得的每一个子信道的信道标识确定第二能量值矩阵,从而构建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和对应的第二能量值矩阵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记录了三者关系的关系表,使得后续应用中,可以直接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当前并行扫描的更多信道中每一个信道的占用状态。具体构建过程,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8所示的关系表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根据每个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的第一能量值矩阵,在预先构建的关系表中进行查表,便可以确定每次并行扫描的信道中,有几个信道被占用,以及这些信道中,每一个信道的信道状态,即可以精准的确定哪一个或哪几个信道当前处于占用状态。这样,接收机就可以对这些能量值满足要求,如大于设定能量阈值,且信道状态为占用状态的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保证后续的载波侦听能够正常接收。
示例性的,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例如可以是:
(1)根据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
(2)确定每一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个数。
(3)对于每一个2.4G WIFI信道,判断2.4G WIFI信道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关于本实施例中所说的第一条件例如是指示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中包括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且包括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个数不小于2.4G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个数的一半。
相应地,在2.4G WIFI信道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2.4G WIFI信道为被占用的2.4GWIFI信道。
关于此种确定方式的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10的描述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根据每一个子信道的信道标识,以及每一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信道标识指示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个数,便可以精准的确定各种情况下,并行扫描的多个信道的信道状态,进而使得接收机能够根据每个信道的信道状态选择出真正有信号进行传输,即被占用的信道去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进一步地,考虑到实际作业中,满足上述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可能有多个,如大于1,但是小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如2。故而,在2.4G WIFI信道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2.4G WIFI信道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时,可以进一步进行如下处理:
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的个数是否大于1,且不大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信道占用数阈值大于1;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的个数大于1,且不大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时,将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包括的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能量值进行两两对比,得到第二能量值比值;
根据第二能量比值,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在满足第一条件的2.4G WIFI信道的个数不大于1时,将满足第一条件的2.4GWIFI信道确定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关于此种确定方式的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图10的描述部分,如根据power(3)和power(5)的比值,确定信道2和信道3的占用状态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进一步保证了最终确定的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的精准度,避免接收机对能量值大于能量阈值,但实际没有被占用,即没有真正需要接收处理的信号的2.4G WIFI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S106,选择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例如,在确定的信道占用情况为[1,0,0,0,0]时,如果本次并行扫描的5个2.4GWIFI信道为上述所说的第1信道至第5信道,则接收机可以选择第1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说明仅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列举的示例,不作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制。
由此,通过使用数字信道化对第一带宽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如划分为大于1的M个子信道,通过依赖每一个子信道的能量标识来确定占据子信道的2.4G WIFI信道是否被占用,有效克服了2.4G WIFI信道间能量泄露的干扰,能够从2.4G WIFI信道中精准的选择出需要进行信号接收处理的信道。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接收机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具体到本申请中,为了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至少需要包括图12所示的功能模块。
参见图12,示例性的,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接收机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201和存储器202,该存储器202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或数据。
其中,中央处理器201可以是接收机2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中央处理器201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中央处理器20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201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2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2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持久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无线路由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存储器2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2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202通信,在接收机200上执行存储器202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其中,中央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从而执行接收机2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例如使得接收机200实现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
继续参见图12,示例性的,接收机2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源203,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2.4G WIFI信道中信号的2.4G天线204。
该接收机200可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接收器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由接收机实现的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信道选择方法,也可以由接收机中包括的一种芯片系统来执行,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该芯片系统可以与存储器耦合,使得该芯片系统运行时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接收机执行的步骤。其中,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是应用处理器也可以是非应用处理器的处理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接收机上运行时,使得接收机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选择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接收机上运行时,使得接收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选择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也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芯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和一个或多个收发管脚;其中,所述收发管脚和所述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所述处理电路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选择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此外,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信道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机,包括:
使用第一带宽,并行扫描N个2.4G WIFI信道,所述第一带宽不小于所述N个2.4GWIFI信道占据的有效总带宽,N为大于1的整数;
确定所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所述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
将所述第一能量频谱均匀的划分为M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频谱,并对所述M个子信道对应的能量频谱进行数字信道化处理,得到所述M个子信道分别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M为大于1的整数;
对于每一子信道,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和所述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所述子信道设置能量标识,所述能量标识指示所述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或者不大于所述能量阈值,所述能量值根据所述子信道对应的第二能量频谱确定;
根据所述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所述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选择所述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进行信号接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所述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按照所述子信道的位置顺序确定所述M个子信道的对应的第一能量值矩阵;
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所述关系表记录了信道占用数、信道占用情况和第二能量值矩阵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二能量值矩阵为所述信道占用情况对应的实际能量值矩阵;
在查找到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所述第二能量值矩阵时,根据所述关系表中记录的与所述第二能量值矩阵对应的所述信道占用情况,确定所述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所述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中每一列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子信道包括中间子信道,在占据所述中间子信道的2.4G WIFI信道被占用时,所述中间子信道的能量值高于噪声能量;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所述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中所述中间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子信道还包括噪声子信道;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所述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中所述噪声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以及所述中间子信道所在的位置对应的能量标识均相同的第二能量值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子信道还包括边缘子信道;
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在关系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一能量值矩阵匹配的第二能量值矩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每两个子信道的第一能量值比值;
将第一能量值比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子信道确定为所述中间子信道;
确定所述边缘子信道,所述中间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所述边缘子信道的能量值设定倍数;
确定所述噪声子信道,所述边缘子信道和所述噪声子信道第一能量值比值大于两个噪声子信道的第一能量值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不同信道占用数,不同信道占用情况的场景下,使用所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所述N个2.4G WIFI信道对应的第二能量值矩阵,构建所述关系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所述N个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M个子信道中,每一子信道的能量标识,确定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的子信道;
确定每一个所述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个数;
对于每一个所述2.4G WIFI信道,判断所述2.4G WIFI信道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一条件指示所述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中包括所述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的子信道,且包括的所述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个数不小于所述2.4G WIFI信道占据的子信道个数的一半;
在所述2.4G WIFI信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确定所述2.4G WIFI信道为被占用的2.4GWIFI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2.4G WIFI信道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确定所述2.4G WIFI信道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包括:
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所述2.4G WIFI信道的个数是否大于1,且不大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所述信道占用数阈值大于1;
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所述2.4G WIFI信道的个数大于1,且不大于设定的信道占用数阈值时,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所述2.4G WIFI信道包括的所述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的子信道的能量值进行两两对比,得到第二能量值比值;
根据所述第二能量值比值,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所述2.4G WIFI信道中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在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所述2.4G WIFI信道的个数不大于1时,将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所述2.4G WIFI信道确定为被占用的2.4G WIFI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所述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第一能量频谱,包括:
基于能量检测算法,确定所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的所述N个2.4G WIFI信道中,每一个2.4G WIFI信道的能量值,得到所述第一带宽并行扫描所述N个2.4G WIFI信道后对应的所述第一能量频谱。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标识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指示所述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所述第二标识指示所述子信道的能量值不大于所述能量阈值;
所述对于每一子信道,根据设定的能量阈值和所述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为所述子信道设置能量标识,包括:
对于每一子信道,确定所述能量阈值和所述子信道对应的能量值之间的关系;
在所述子信道的能量值大于所述能量阈值时,为所述子信道设置所述第一标识;
在所述子信道的能量值不大于所述能量阈值时,为所述子信道设置所述第二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4G WIFI信道的带宽为22兆赫兹,其中2兆赫兹为隔离频带,20兆赫兹为有效带宽,任意两个相邻的2.4G WIFI信道间的间隔为5兆赫兹;
所述N个2.4G WIFI信道占据的有效总带宽根据下述公式确定:
有效总带宽=20兆赫兹+(N-1)×5兆赫兹。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为40兆赫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5。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8。
16.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接收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信道选择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接收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接收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信道选择方法。
CN202211639881.2A 2022-12-20 2022-12-20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707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9881.2A CN116707557B (zh) 2022-12-20 2022-12-20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9881.2A CN116707557B (zh) 2022-12-20 2022-12-20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57A CN116707557A (zh) 2023-09-05
CN116707557B true CN116707557B (zh) 2024-05-03

Family

ID=8782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9881.2A Active CN116707557B (zh) 2022-12-20 2022-12-20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55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758A (zh) * 2004-03-01 2007-03-28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确定估计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33046A (zh) * 2006-04-25 2009-05-13 微软公司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ofdma
CN102739272A (zh) * 2012-06-26 2012-1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信道化接收机子信道实时频谱合成方法
CN105099623A (zh) * 2015-07-24 2015-11-25 天津大学 基于子载波置零的MAC层的ZiMAC协议系统
WO2018133631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383701A (zh) * 2017-03-13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接收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1405574A (zh) * 2020-06-02 2020-07-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5664A (zh) * 2021-08-13 2021-11-02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用户宽带通信系统的频谱感知方法
CN114025378A (zh) * 2021-10-13 2022-02-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信道扫描的LoRa信道占用检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758A (zh) * 2004-03-01 2007-03-28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确定估计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33046A (zh) * 2006-04-25 2009-05-13 微软公司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ofdma
CN102739272A (zh) * 2012-06-26 2012-10-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信道化接收机子信道实时频谱合成方法
CN105099623A (zh) * 2015-07-24 2015-11-25 天津大学 基于子载波置零的MAC层的ZiMAC协议系统
WO2018133631A1 (zh) * 2017-01-18 2018-07-26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非授权频谱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383701A (zh) * 2017-03-13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接收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1405574A (zh) * 2020-06-02 2020-07-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5664A (zh) * 2021-08-13 2021-11-02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用户宽带通信系统的频谱感知方法
CN114025378A (zh) * 2021-10-13 2022-02-0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信道扫描的LoRa信道占用检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57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5726B1 (en) Radio white space sensing
US773852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290503B2 (en) Multichannel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US798696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ignal detection circuit
EP2476275B1 (en) Adjusting sensing rat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s from a licensed user in a cognitive radio system
US9907116B2 (en) Power-efficient intelligent reception
CN100508654C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动态频率选择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05026528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automatic allocation of operating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743220B2 (en)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AFH) with channel inhibition (CI) for bluetooth
US20240031057A1 (en) Channel selection for dynamic-frequency-selection channels using puncturing
US2015013904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
CN113595580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天线及调谐器件
CN116707557B (zh) 信道选择方法、接收机及存储介质
US9544041B2 (en) Independent and concurren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pectral intelligence
US20230145509A1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having full b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EP114375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KR20070109219A (ko) 인지 기술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지능형라운드 로빈 센싱 방법
US2016001472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aur et al. Methods of hybri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a survey
CN114696930A (zh) 用于dss的抗干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74968A (zh) 终端能力上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014365A (zh)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模式调整装置及方法
EP42283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aushik et al. Enhanced energy detection and moving average thresholding for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