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244A -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244A
CN116707244A CN202210185477.6A CN202210185477A CN116707244A CN 116707244 A CN116707244 A CN 116707244A CN 202210185477 A CN202210185477 A CN 202210185477A CN 116707244 A CN116707244 A CN 116707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radial surface
rotor
permanent magnet
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54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健
范登浩
A·G·霍尔姆斯
邹宇晟
T·W·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to CN2022101854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244A/zh
Priority to US17/724,618 priority patent/US11830668B2/en
Priority to DE102022112500.9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112500A1/de
Publication of CN116707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2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5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1F41/0286Trim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5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including permanent magnet or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一种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相同形状的多个永磁体(PM)件。每个PM件具有内径向表面、外径向表面和在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以形成被构造成在转子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分区部。

Description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引言
本节中提供的信息旨在概括介绍本公开的背景。在本节中描述的程度上,目前命名的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符合现有技术的描述的方面,既不明确也不隐含地被认为是针对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其产生具有低损耗和低成本的永磁体。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术语电机覆盖电动机和发电机。电动机通过产生扭矩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车辆(包括电池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和燃料电池车辆)在充当电动机时采用电机(诸如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推进车辆,以及在充当发电机时捕获制动能量。电机将在本文中提及;然而,应当理解,这样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发电机。通常,电动机包括在操作期间旋转的转子和静止的定子。转子可以包含多个永磁体,并且相对于固定定子旋转。转子连接到转子轴,转子轴也随转子一起旋转。包括永磁体的转子通过预定的气隙与定子分离。定子包括呈绕组形式的导体。当电能通过绕组施加时,就会生成磁场。当电能馈送到定子的绕组中时,电能通过作用在转子中永磁体上的磁通量传递。以这种方式,机械动力可以传递到旋转的转子轴。在电动车辆中,转子因此经由旋转轴将扭矩传递给车辆的驱动轮。
两种常见类型的电动机包括径向磁通型和轴向磁通型电机。在径向磁通电机中,转子和定子通常位于同心或嵌套构型中,因此当定子通电时,它产生从定子径向延伸到转子的磁通。因此,定子中的绕组通常平行于旋转轴线布置,使得生成从旋转轴线(沿着转子轴)沿径向方向定向的磁场。
在轴向磁通电机中,平行于旋转轴线的磁场由定子中的绕组产生,因此磁通量平行于旋转轴线(平行于转子轴)延伸。在某些应用中,轴向磁通电机是合期望的,因为与径向磁通电机相比,它们重量相对轻,生成的功率增加,并且具有紧凑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的第一示例。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相同形状的多个永磁体(PM)件。每个PM件具有内径向表面、外径向表面和在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以形成被构造成在转子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分区部。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PM件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凹形形状,将每个PM件的外径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凸形形状,以及将每个PM件的每个侧表面形成为具有平坦形状。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使得PM件的内径向表面形成连续弧,并且PM件的外径向表面形成连续弧。
在一个方面,PM件包括端部PM件和至少一个中间PM件,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中间PM件的每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并且将每个端部PM件的仅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切穿端部PM件,而不切穿所述至少一个中间PM件,以形成被构造成在转子的切线方向上延伸的分区部。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端部PM件,以及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所述至少一个中间PM件。
本文描述了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的第二示例。该方法包括由具有均匀厚度的单个PM件形成多个永磁体(PM)件。每个PM件具有内径向表面、外径向表面和在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至少一者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一者。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PM件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PM件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尺寸。
在一个方面,单个PM件的厚度在其顶表面和底表面之间延伸,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在单个PM件中相对于顶表面和底表面以斜角进行多次切割以形成PM件。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平坦形状,并将每个PM件的侧表面形成为相对于相应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以斜角定向的平坦形状。
在一个方面,PM件包括端部PM件和至少一个中间PM件,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每一者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一者,并且将每个端部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仅一者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一者。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至少一者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一者,使得PM件的侧表面在永磁体的相对侧上形成一对笔直边缘。
本文描述了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的第三示例。该方法包括使多个永磁体(PM)件具有相同的三角形形状。每个PM件具有形成三角形形状的三个侧表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侧表面。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形成为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周界。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侧表面,以形成梯形形状。
在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侧表面,以在永磁体的相对侧上形成一对非笔直边缘。
在一个方面,每个非笔直边缘有锯齿形形状。
在一个方面,非笔直边缘被构造成在转子的径向方向上定向。
从详细描述、权利要求和附图中,本公开的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从详细描述和附图中,本公开将得到更充分的理解,其中:
图1是包括转子的轴向磁通电机的分解透视图,该转子具有根据本公开原理的永磁体的示例;
图2是图1的永磁体的透视图;
图3A是分成五个较小PM件的单个永磁体(PM)件的平面图;
图3B是图3A的较小PM件的平面图,它们彼此附接以形成根据本公开原理的永磁体的另一个示例;
图4和图5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永磁体的其他示例的平面图;
图6是图示制造图1的永磁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图示制造图3B的永磁体的方法的流程图;和
图8是图示制造图4和图5的永磁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可以重复使用来标识相似和/或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个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应当理解,这些概念不仅适用于从电能生成机械能的轴向磁通电机,还适用于从机械能生成电能的轴向磁通发电机。图1中示出了呈轴向磁通电机100形式的电机的非限制性示例,也称为扁平电机。电机100具有第一转子110和第二转子120,这两个转子都连接到转子轴130并被构造成绕转子轴130旋转。第一和第二转子110、120两者都具有环形或盘形形状,带有居中设置的孔118。转子轴130穿过居中设置的孔118。转子轴限定转子绕其转动的旋转轴线132。
定子140设置在第一转子110和第二转子120之间。定子140具有环形或盘形形状。定子140是固定和静止的,而第一和第二转子110、120在与转子轴130一起操作期间旋转。第一转子110面向定子140的第一侧142,并在其间限定第一气隙144。第二转子120面向定子140的第二侧146,并在其间限定第二气隙148。
尽管电机100被示出为具有中心单个定子140和两个外部转子110、120,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也可以设想其他构型。这些其它变型可以包括具有两个定子和单个转子的变型,或者其中电动机组件包括更多或更少的转子和/或定子的变型。随后的描述也适用于这些其他实施例。此外,尽管当前未示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各个方面,电动机组件可进一步包括壳体,并且转子和定子以及轴可设置在壳体内。在某些方面,壳体可以固定到车架,并且轴可以联接到车辆内的变速箱,例如减速变速箱。
第一转子110和第二转子120中的每一者都可以具有相同的设计(朝向定子140面对的相反方向),并且因此这里将描述共同的部件。第一转子110和第二转子120中的每一者都包括固定到转子体114的多个永磁体112。永磁体112可以具有交替的极性。每个永磁体112在其间限定通道116,该通道116沿着相应转子的表面径向延伸。以这种方式,永磁体112和通道116可以一起限定多个磁极。
定子140包括多个定子芯150,多个绕组152缠绕在定子芯150周围。绕组152可以包括铜或铜合金。定子140在相邻的定子芯150之间限定多个槽156,并且绕组152在槽156上延伸或桥接槽156。定子140可以是固定的和静止的。尽管未示出,但是也可以设想本领域中理解的其他绕组构型和技术。例如,槽156可以容纳绕组152,绕组152可以在槽156中缠绕并穿过槽156。
转子轴130穿过定子140中居中设置的孔118,并由轴承支撑,轴承相对于定子140对准转子110、120,同时允许转子轴130旋转。定子140的绕组152可以由铜或其他导线形成,其被构造成当施加电流时生成磁场,以便与多个永磁体112的磁场相互作用,永磁体112具有围绕第一和第二转子110、120的圆周交替的磁极。定子140的不同区域可以被选择性地通电,以在第一和第二转子110、120上赋予旋转力,从而导致转子110、120和转子轴130相对于旋转轴线132旋转。具有单个定子140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110、120的轴向磁通电机100能够用于高扭矩应用中,包括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在这种变型中,封装电机100的壳体可以附接到车架,并且来自转子轴130的一端的至少一个输出联接到减速箱或直接联接到车辆驱动轮。轴向磁通电机100的车辆应用是作为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并且不旨在进行限制。
现在参考图2,每个永磁体112包括端部永磁体(PM)件160和中间PM件162。所有PM件160、162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基本上相同的尺寸,这降低了制造复杂性。如本文所述,词语“基本上”在应用于所述元件的特性时指示该特性可能有超出精确规定的微小变化(例如,由于制造公差引起的变化),而对元件的机械或物理属性没有实质性影响。
在所示的示例中,永磁体112包括五个PM件160、162。然而,永磁体112可以包括附加的或更少的PM件160、162。端部PM件160由第一材料形成,并且中间PM件由不同于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材料可以是高级材料,并且第二材料可以是更低级材料以降低成本。
每个PM件160、162具有内径向表面164、外径向表面166和在内径向表面164和外径向表面166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168。每个PM件160、162的内径向表面164具有凹形形状。每个PM件160、162的外径向表面166具有凸形形状。每个PM件160、162的侧表面168具有平坦形状。
PM件160、162的侧表面168彼此附接(例如,胶合)以在PM件160、162之间形成分区部170,分区部170被构造成在每个转子110、120的径向方向172(图1)上延伸。分区部170减少了永磁体112的涡流损耗。每个端部PM件160的仅一个侧表面168附接到中间PM件162中的一个的侧表面168,并且每个端部PM件160的另一个侧表面168形成永磁体112的两个相对边缘174中的一个。中间PM件162的每个侧表面168附接到另一个PM件160或162的侧表面168。PM件160、162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PM件160、162的内径向表面164形成连续弧176,并且PM件160、162的外径向表面166形成连续弧178。每个连续弧176、178从永磁体112的一个边缘174延伸到永磁体112的另一个边缘174。
穿过永磁体112的边缘174进行切割以形成分区部180,分区部180被构造成在每个转子110、120的切线方向182(图1)上延伸。分区部180进一步降低了永磁体112的涡流损耗。在所示的示例中,穿过永磁体112的每个边缘174进行五次切割。然而,可以穿过永磁体112的边缘174进行更多或更少的切割。切口完全延伸穿过端部PM件160,并且或者仅部分延伸穿过中间PM件162,或者根本不延伸穿过中间PM件162。在所示的示例中,切口仅部分延伸穿过附接到端部PM件160的中间PM件162,并且切口不延伸穿过另一中间PM件162。在不将切口从一个边缘174完全延伸到另一个边缘174的情况下穿过永磁体112的边缘174进行切割,保持了永磁体112的机械强度。
另外参考图6,现在将描述制造永磁体112的方法。该方法开始于步骤184。在步骤186,该方法将PM件160、162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该形状具有内径向表面164、外径向表面166以及在内径向表面164和外径向表面166之间延伸的侧表面168。如上所讨论的,每个PM件160、162的内径向表面164具有凹形形状,每个PM件160、162的外径向表面166具有凸形形状,并且每个PM件160、162的侧表面168具有平坦形状。
在步骤188,该方法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端部和中间PM件160端部162。例如,如上所述,端部PM件160可以由高级材料形成,并且中间PM件可以由更低级材料形成以节省成本。在步骤190,方法将PM件162的每个侧表面168附接到另一个PM件160或162的一个侧表面168。在步骤192,该方法将每个端部PM件160的仅一个侧表面168附接到中间PM件162中的一个的一个侧表面168。
在步骤194,该方法将PM件160、162彼此附接,使得PM件160、162的内径向表面164形成连续弧,并且PM件160、162的外径向表面166形成连续弧。在步骤196,该方法将PM件160、162的侧表面168彼此附接,以在永磁体112中形成分区部170。在步骤198,该方法切穿端部PM件160,而不完全切穿中间PM件162,并由此在永磁体112中形成分区部180。该方法在200结束。
图6的方法的两个或更多个步骤可以彼此并行执行。例如,步骤186和188可以彼此并行执行。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190、192、194和196可以彼此并行执行。
现在参考图3A和3B,永磁体202可以用来代替转子110、120上的一个或多个永磁体112。永磁体202包括端部PM件204和中间PM件206。每个PM件204、206具有内径向表面208、外径向表面210和在内径向表面208和外径向表面210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212。PM件204、206的内径向表面208、外径向表面210和侧表面212具有平坦形状。每个PM件203、204的每个侧表面212相对于其内径向表面208或外径向表面208以两个互补斜角214、216中的一个定向。
虽然所有的PM件204、206都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PM件204、206具有不同的尺寸。每个PM件204、206具有不同于其他PM件204、206的宽度218。在所示的示例中,一个端部PM件204的宽度218小于每个中间PM件206的宽度216,并且另一个端部PM件204的宽度218大于每个中间PM件206的宽度218。每个中间PM件206的宽度218和邻接的PM件204或206的宽度216之间的差异彼此相等。
PM件204、206的径向表面208、210彼此附接,以在PM件204、206之间形成分区部219,分区部219被构造成在每个转子110、120的切线方向182上延伸。中间PM件206的每个内径向表面208和外径向表面210附接到另一个PM件204或206的内径向表面208或外径向表面210。每个端部PM件204的仅一个径向表面208或210附接到中间PM件206中的一个的内径向表面208和外径向表面210,并且每个端部PM件204的另一个径向表面208或210形成永磁体202的两个端部220中的一个。
PM件204、206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PM件204、206的侧表面212在永磁体202的相对侧上形成一对笔直的边缘222。每个边缘222从永磁体202的一个端部220延伸到其另一端部220。边缘222相对于永磁体202的端部220以斜角214、216定向,使得端部220和边缘222形成梯形形状。
PM件204、206由具有均匀厚度226的单个PM件224形成。PM件224具有顶表面228和底表面230,它们形成PM件204、206的内径向表面208和外径向表面210。PM件224的厚度226在其顶表面228和底表面230之间延伸。
通过穿过PM件224的厚度226形成多个切口232来形成PM件204、206。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切口232相对于PM件224的顶表面222以斜角214、216中的一个形成,并且向左或向右的下一个切口232相对于顶表面222以另一个斜角214或216形成。切口232间隔开不同的距离,以产生PM件204、206的不同宽度218。
穿过永磁体202的端部220进行切割,以形成被构造成在转子110、120的径向方向172上延伸的分区部(未示出)。切口可以完全延伸穿过端部PM件204,并且可以或者仅部分延伸穿过中间PM件206,或者根本不延伸穿过中间PM件206。在这点上,切口可以类似于在永磁体112中形成分区部180的切口,尽管方向不同。
另外参考图7,现在将描述制造永磁体202的方法。该方法开始于步骤234。在步骤236,该方法通过单个PM件224的均匀厚度226进行多次切割,以形成PM件204、206,每个PM件具有内径向表面208、外径向表面210和侧表面212。在步骤238,该方法相对于PM件224的顶表面228和底表面230以斜角214、216切穿PM件224。
在步骤240,该方法将切口间隔开不同的距离,使得PM件204、206具有不同的宽度218。在步骤242,该方法将中间PM件206的每个径向表面208、210附接到另一PM件204或206的径向表面208或210。在步骤244,该方法将每个端部PM件204的仅一个径向表面208或210附接到中间PM件206中的一个的径向表面208或210。
在步骤246,该方法将PM件204、206彼此附接,使得PM件204、206的侧表面212形成永磁体202的笔直边缘222。在步骤246,该方法将PM件204、206彼此附接,以形成具有梯形形状的永磁体202。该方法在250结束。
图7的方法的两个或更多个步骤可以彼此并行执行。例如,步骤236、238和240可以彼此并行执行。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242、244、246和248可以彼此并行执行。
现在参考图4,永磁体252可以用来代替转子110、120上的一个或多个永磁体112。永磁体252包括多个PM件254,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基本相同的尺寸,这简化了制造。每个PM件254具有形成其三角形周界的三个侧表面256。每个件254的周界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一些PM件254使其仅一个侧表面256附接到另一个PM件254的一个侧表面256。其它PM件254使其仅两个侧表面256附接到其它件254的侧表面256。还有其它PM件254使其所有三个侧表面256都附接到其它PM件254的侧表面256。
永磁体254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永磁体252在其相对侧上具有一对笔直边缘258和在边缘258之间延伸的一对笔直端部260。边缘258和端部260形成永磁体252的周界。永磁体252的边缘258被构造成在转子110、120的径向方向172上延伸,并且永磁体252的端部260被构造成在转子110、120的切线方向182上延伸。永磁体252的边缘258相对于永磁体252的端部260以互补的斜角定向,使得永磁体252的周界具有梯形形状。
现在参考图5,永磁体262可以用来代替转子110、120上的两个或更多个永磁体112。每个永磁体262包括多个PM件264,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基本相同的尺寸,这简化了制造。每个PM件264具有形成其三角形周界的三个侧表面266。每个件264的周界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一些PM件264使其仅一个侧表面266附接到另一个PM件264的一个侧表面266。其它PM件264使其仅两个侧表面266附接到其它件264的侧表面266。还有其它PM件264使其所有三个侧面266都附接到其它PM件264的侧表面266。
PM件264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得每个永磁体262在永磁体262的相对侧上具有一对非笔直边缘268和在边缘258之间延伸的一对笔直端部270。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永磁体262的每个非笔直边缘268具有锯齿形形状。非笔直边缘268使得永磁体262有具有更高的极弧与极距比成为可能。边缘268和端部270形成每个永磁体262的周界。每个永磁体262的边缘268被构造成在转子110、120的径向方向172上延伸,并且每个永磁体262的端部270被构造成在转子110、120的切线方向182上延伸。
现在参考图4、5和8,现在将描述制造永磁体252、262的方法。该方法开始于步骤272。在步骤274,该方法使PM件254中的多个与三个侧表面256具有相同的三角形形状。替代地,该方法可以使PM件264中的多个与三个侧表面266具有相同的三角形形状。
在步骤276,该方法将每个PM件254或264的一个或多个侧表面256或266附接到另一个PM件254或264的侧表面256或266。在步骤278,该方法将PM件254彼此附接,以形成具有梯形形状的永磁体252。代替执行步骤278,该方法可以执行步骤280。在步骤280,该方法将PM件266彼此附接,以形成具有非笔直边缘268的永磁体262。该方法在282结束。
图8的方法的两个或更多个步骤可以彼此并行执行。例如,步骤276和278可以彼此并行执行。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276和280可以彼此并行执行。
前面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并决不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其应用或用途。本公开的广泛教导可以以多种形式实施。因此,尽管本公开包括特定示例,但是本公开的真实范围不应该如此限制,因为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后,其他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在不更改本公开的原理的情况下,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或同时)执行。此外,尽管每个实施例在上面被描述为具有某些特征,但是关于本公开的任何实施例描述的那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可以在任何其他实施例中实施和/或与任何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相结合,即使该结合没有被明确描述。换句话说,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相互排斥,并且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彼此的置换仍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使用各种术语来描述元件之间(例如,模块、电路元件、半导体层等之间)的空间和功能关系,包括“连接的”、“接合的”、“耦合的”、“相邻”、“紧挨着”、“在……顶部上”、“在上方”、“在下方”和“设置的”。除非明确描述为“直接的”,否则当在上述公开中描述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的关系时,该关系可以是在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不存在其他介入元件的直接关系,但是也可以是在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介入元件(空间上或功能上)的间接关系。
除了附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可能旨在涵盖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下方”可以涵盖上方和下方的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在其他取向上),并且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
虽然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能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个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术语诸如“第一”、“第二”和其它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因此,在不脱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
如本文所用,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者”应被解释为使用非排他性逻辑“或”来意指逻辑“A或B或C”,并且不应被解释为意指“A中的至少一个、B中的至少一个和C中的至少一个”。

Claims (10)

1.一种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具有相同形状的多个永磁体(PM)件,每个PM件具有内径向表面、外径向表面和在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和
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以形成被构造成在转子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分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PM件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每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凹形形状;
将每个PM件的外径向表面形成为具有凸形形状;以及
将每个PM件的每个侧表面形成为具有平坦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使得PM件的内径向表面形成连续弧,并且PM件的外径向表面形成连续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M件包括端部PM件和至少一个中间PM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个中间PM件的每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以及
将每个端部PM件的仅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一个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切穿所述端部PM件,而不切穿所述至少一个中间PM件,以形成被构造成在所述转子的切线方向上延伸的分区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由第一材料形成端部PM件;以及
由不同于所述第一材料的第二材料形成所述至少一个中间PM件。
8.一种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具有均匀厚度的单个PM件形成多个永磁体(PM)件,每个PM件具有内径向表面、外径向表面和在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之间延伸的一对侧表面;以及
将每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至少一者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内径向表面和外径向表面中的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形成具有相同形状的PM件。
10.一种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多个永磁体(PM)件具有相同的三角形形状,每个PM件具有形成三角形形状的三个侧表面;以及
将每个PM件的至少一个侧表面附接到另一个PM件的侧表面。
CN202210185477.6A 2022-02-28 2022-02-28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Pending CN1167072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477.6A CN116707244A (zh) 2022-02-28 2022-02-28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US17/724,618 US11830668B2 (en) 2022-02-28 2022-04-20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ermanent magnet of rotor for axial flux electric machine yielding permanent magnet with low loss and low cost
DE102022112500.9A DE102022112500A1 (de) 2022-02-28 2022-05-18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ermanentmagneten für den rotor einer elektrischen axialflussmaschine, das einen permanentmagneten mit geringem verlust und niedrigen kosten ergib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5477.6A CN116707244A (zh) 2022-02-28 2022-02-28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244A true CN116707244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55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5477.6A Pending CN116707244A (zh) 2022-02-28 2022-02-28 制造用于轴向磁通电机的转子的永磁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0668B2 (zh)
CN (1) CN116707244A (zh)
DE (1) DE1020221125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29194A1 (en) * 2012-08-27 2015-08-13 Albus Technologies Ltd. Rotor with magnet patter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30668B2 (en) 2023-11-28
US20230274880A1 (en) 2023-08-31
DE102022112500A1 (de)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59599C2 (ru) Магнит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с множеством отдельных магнитов, вставленных в решетчатую структуру
US7375449B2 (en) Optimized modular electrical machine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KR101654392B1 (ko) 전기 기계 - 모듈러
AU2011303910B8 (en) Rotor for modulated pole machine
US4788465A (en) Armature for DC motor
US8836196B2 (en) Transverse and/or commutated flux systems having segmented stator laminations
US11621621B2 (en) Magnets, pole shoes, and slot openings of axial flux motor
EP0923186B1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type electric motor
US8405275B2 (en) Transverse and/or commutated flux systems having segmented stator laminations
JP6402257B2 (ja) 固定子コイル、これを備えた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5159228B2 (ja) 磁気誘導子形同期回転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過給機
JPH06311677A (ja) ロータ組立体
US9236773B2 (en) Segmented stator with controlled eddy current
US8264120B2 (en) Permanent-magnet-less synchronous reluctance system
US8395295B2 (en) Laminated sheet winding
JPH0739091A (ja) 同期機のロータ構造および同期型モータ
JPH0767272A (ja) 同期機のステータ構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ティース片
JP2009213208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853724A (zh) 四极同步磁阻马达
CN115398774A (zh) 用于电动式轴向磁通机的定子以及电动式轴向磁通机
US20230268788A1 (en) Stator windings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 for geometry optimization and direct cooling
US1183066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ermanent magnet of rotor for axial flux electric machine yielding permanent magnet with low loss and low cost
US20230048820A1 (en) Rotor core design
US20150162786A1 (en) Transverse flux stator geometry
CN116368713A (zh) 电机的带有多层的永磁体布置的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