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055B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07055B CN116707055B CN202211680582.3A CN202211680582A CN116707055B CN 116707055 B CN116707055 B CN 116707055B CN 202211680582 A CN202211680582 A CN 202211680582A CN 116707055 B CN116707055 B CN 1167070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charging
- protocol
- switch
- exter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8700025151 PD protoco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30—Charge provided using DC bus or data bus of a compu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可提升电路的可靠性。充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第一协议模块、第二协议模块、控制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和第一开关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交互结果,控制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以使第一协议模块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或,控制充电管理模块将电池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通路的状态包括导通或断开,交互结果为第一和/或第二协议模块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后确定的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存在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如果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急需充电以保持续航,则人们可以使用内置电池的其他移动便携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对其进行供电。
然而,现有的移动便携设备对需要充电的外接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可以称之为反向充电)时,存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可根据接入的外接电子设备灵活选择充电方式,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包括: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第一协议模块、第二协议模块、控制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和第一开关模块;所述对外接口包括供电引脚单元、第一协议引脚单元和第二协议引脚单元;第一开关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充电管理模块、第一协议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协议模块、第二协议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充电管理模块与电池电连接;第二协议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协议引脚单元电连接;第二协议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二协议引脚单元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交互结果,控制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以使第一协议模块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或者,控制充电管理模块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并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其中,通路的状态包括导通或断开,交互结果为第一协议模块和/或第二协议模块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后确定的结果。
第一开关模块的设置,使得各通路之间不会相互干扰,示例性的,即便其中一个对外接口处的电压和电流较高时,也不会对与其他对外接口电连接的器件造成损坏,提升电路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一协议模块例如为PD协议模块。
示例性的,第二协议模块例如为私有快充协议模块,例如包括SCP(Super ChargeProtocol)、FCP(Fast Charger Protocol)、QC(Quick Charge)、AFC(Adaptive FastCharge)等。
示例性的,对外接口可以为USB Type-C接口。其中,供电引脚单元可以为VBUS引脚,第一协议引脚单元为CC1引脚或CC2引脚,第二协议引脚单元为D+引脚和D-引脚。
示例性的,第一协议模块为待充电设备提供5V、3A的电压和电流,充电管理模块为待充电设备提供9V、2A的电压和电流,
根据第一方面,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位于第一开关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用于对第一开关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提供过压保护,进一步提升电路的可靠性。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充电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第一协议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改变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第二开关单元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改变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
当第一开关模块包括两个开关单元,第一开关模块的结构简单。此外,由于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可以根据充电管理模块和第一协议模块的设置位置分别设置,这样,使得第一开关模块的设置位置更加的灵活,且方便控制模块控制,且第一开关模块的占用区域小。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充电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第一协议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连接,以方便设置,且占用区域小,以及方便控制模块的控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开关子单元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等具有导通或关断功能的器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方便控制模块的控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控制模块包括GPIO接口,多个GPIO接口分别与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对应电连接,以通过GPIO接口控制各开关子单元的导通或关断。通过GPIO接口的高低电平各开关子单元的导通或关断,方法简单,且易控制。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协议模块支持的充电协议为PD充电协议,第二协议模块支持的充电协议为私有快充协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充电电路。
其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上,当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相应的功能。
根据第二方面,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也可以为智能手机。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向充电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电子设备中。在该电子设备中,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状态以及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状态均为导通。反向充电方法包括: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并确定交互结果;根据交互结果,控制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以使第一协议模块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或者,控制充电管理模块将电池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并通过第一开关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即可由第一协议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也可由具有反向充电功能的充电管理模块为待充电设备供电。
这样,可使得各通路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提升电路的可靠性。
根据第三方面,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并确定交互结果,包括:响应于第一操作,与第一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第一操作为将外接设备接入至第一对外接口的操作,第一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根据交互结果,控制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包括:当外接设备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时,通过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一预设充电功率;基于充电管理模块的反向充电功能,控制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二预设充电功率;与第一待充电设备进行第二充电协议交互;协议交互成功后,控制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它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断开;基于第一待充电设备所需的第三预设充电功率,控制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三预设充电功率;其中,第三预设充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充电功率,且大于第二预设充电功率。
即第一对外接口接入可接受快充的待充电设备时,仅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他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且相互不干扰,这样,可以避免当电子设备以较高的功率(例如9V/2A)对第一对外接口处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反向快速充电,较高的充电电压导致与其他对外接口电连接的器件(如U盘、第一协议模块中与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电连接的耐压较低的引脚)造成损坏。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反向充电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二操作,与第二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第二操作为将外接设备接入至第二对外接口的操作,第二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通过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待充电设备提供最大为第一预设充电功率的充电功率。
当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正在对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大功率充电时,在第二对外接口中接入外接设备时,不管外接设备是待充电设备还是U盘、硬盘等可以进行数据信号传输的功能模块,通过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待充电设备提供最大为第一预设充电功率的充电功率。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反向充电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二操作,与第二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第二操作为将外接设备接入至第二对外接口的操作,第二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当外接设备为第二待充电设备,且第二待充电设备接受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处的第三预设充电功率时,控制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以为第二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三预设充电功率。
即当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正在对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大功率充电时,在第二对外接口中接入第二待充电设备时,且该第二待充电设备可以接受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处的充电功率时,则通过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第二待充电设备提供与第一待充电设备相同的充电功率,即第三预设充电功率。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反向充电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三操作,关闭充电管理模块的反向充电功能,其中,第三操作为将第一待充电设备拔出第一对外接口的操作;控制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它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
即当第一对外接口处的第一待充电设备拔出,第二对外接口处仍电连接有外接设备时,为了不影响第一对外接口再次接入外接设备,控制断开的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它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并确定交互结果,包括:响应于第四操作,通过第一对外接口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功能模块提供最大为第一预设充电功率的充电功率,其中,第四操作为将功能模块接入至第一对外接口的操作,第一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响应于第五操作,与第二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第五操作为将外接设备接入至第二对外接口的操作,第二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根据交互结果,控制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包括:当外接设备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时,通过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一预设充电功率;与第一待充电设备进行第二充电协议交互;协议交互成功后,控制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断开,以及,基于充电管理模块的反向充电功能,控制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二预设充电功率;基于第一待充电设备所需的第三预设充电功率,控制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三预设充电功率;其中,第三预设充电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充电功率,且大于第二预设充电功率。
即当第一对外接口接入有功能模块时,第二对外接口处接入可接受快充的待充电设备时,仅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他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且相互不干扰,这样,可以避免当电子设备以较高的功率(例如9V/2A)对第二对外接口处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反向快速充电,较高的充电电压导致与其他对外接口电连接的器件(如U盘、第一协议模块中与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电连接的耐压较低的引脚)造成损坏。
示例性的,功能模块例如包括U盘或移动硬盘、作为硬盘使用的电子设备、或者其它类型的USB2.0设备进行通信或数据交互,以实现通信、数据读取或存储等功能的器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的反向充电方法。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的反向充电方法。
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电路、收发管脚。其中,该收发管脚和该处理电路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处理电路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的反向充电方法,以控制接收管脚接收信号,以控制发送管脚发送信号。
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反向快充系统。该反向快充系统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与所述电子设备通过对外接口电连接的外接设备;其中,电子设备为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电子设备,当外接设备为待充电设备时,电子设备在执行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一项的反向充电方法时,向待充电设备进行反向充电。
示例性的,第一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
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或者与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以及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应用场景;
图2为USB Type-C接口的引脚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应用场景;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应用场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应用场景;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应用场景;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应用场景;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应用场景;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向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车载电脑、智能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可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电子产品,其中,待充电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以及待充电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定。
下述为了方便描述,将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例如通过适配器、充电宝等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称为正向充电,将电子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成为反向充电。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应用场景,在本应用场景中以电子设备100为笔记本电脑,其配置有两个对外接口10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两个对外接口10包括第一对外接口11和第二对外接口12。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第一对外接口11与待充电的手机200进行反向充电,通过第二对外接口12与U盘300进行通信或数据交互。
由于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主流的对外接口为USB Type-C接口(USB协会定义的C类USB接口),下述以对外接口10为USB Type-C接口为例进行详细解释说明。USB Type-C接口可以采用USB 2.0协议、USB 3.0协议或USB 3.1协议等USB任一传输协议,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其中,USB Type-C接口不区分正反面,是一种支持双面插入的接口。
以电子设备侧的USB Type-C接口为例,如图2所示,USB Type-C接口包括:4个用于供电的VBUS引脚,4个用于接地的GND引脚,两个CC引脚(CC1引脚和CC2引脚),4对TX引脚和RX引脚,2对D+(也可称为DP或数据正信号)引脚和D-(也可称为DM或数据负信号)引脚,以及一对SBU引脚(SBU1引脚和SBU2引脚)。
其中,VBUS引脚和GND引脚是电源和信号的返回路径。默认的VBUS电压为5V,但标准允许器件协商并选择VBUS电压而不是默认值。电源传输允许VBUS具有高达20V的电压,最大电流也可以升高到5A。因此,USB Type-C接口可以提供100W的最大功率。CC引脚用于完成USB Type-C规范中定义的配置通道功能,以及USB PD规范中所规定的功能。D+引脚和D-引脚是用于USB 2.0连接的差分对。D+/D-引脚上传输的信号可以用于私有协议的识别。另外,TX引脚和RX引脚用于高速的数据传输;SBU1引脚和SBU2引脚为辅助引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不同的用途,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参见图3,图3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充电电路101和其他模块102。
充电电路101包括至少两个USB Type-C接口10、PD协议模块20、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控制模块40、固定电源模块50、充电管理模块60、第二开关模块70和电池80,其中,图3以包括两个USB Type-C接口10,且两个USB Type-C接口10分别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为例进行说明。
其他模块102包括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Unit,PMU)、射频芯片(RadioFrequency Intergrated Circuit,RF IC)、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无线高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摄像头、显示屏等。
示例性的,控制模块40例如为嵌入式控制器(Embed Controller,EC嵌入式控制器),其主要控制上电时序、键盘和处理底层硬件相关工作,比如温度检测、充电控制、控制PD芯片实现接口等的功能。控制模块102可以包含独立运行的软件,存放在自己的非易失性介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eSPI(Enhanced Serial Peripheral,增强型串行外围)接口、集成电路I2C接口等。通过上述接口实现与电子设备中其他模块的电连接以及模块和模块之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40例如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接口分别与PD协议模块20、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充电管理模块60进行电连接和通信。控制器120例如可以通过GPIO接口与开关模块(下述内容中将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电连接,向开关模块输出控制信号,实现对开关模块的控制,以使开关模块导通或关断。
示例性的,PD协议模块20例如为USB-PD充电协议IC。PD协议模块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2C接口等。充电协议芯片130通过例如I2C接口和I2C总线与控制模块40的I2C接口电连接,实现PD协议模块20与控制模块40的电连接以及信号之间的传输。PD协议模块20例如分别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CC1/CC2引脚)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CC1/CC2引脚)电连接,通过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处电压的变化实现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外接电子设备的识别等,通过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电压的变化实现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外接电子设备的识别等。在一些实施例中,PD协议模块20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关单元21,至少两个USB Type-C接口10与至少两个开关单元21分别一一对应,其中,图3以包括两个开关单元21,且两个开关单元21分别为第五开关单元211和第六开关单元212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固定电源模块50例如为buck电路,用于输出固定电压,例如输出5V固定电压至PD协议模块20,以通过PD协议模块20内的第五开关单元211以及与第五开关单元211电连接的引脚将5V电压输出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处,以及,通过PD协议模块20内的第六开关单元212以及与第六开关单元212电连接的引脚将5V电压输出至第二USB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处。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两个开关单元21可以位于PD协议模块20内,也可以位于PD协议模块20外,并由PD协议模块20控制其的导通或关断,进而控制是否将5V固定电压输出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
示例性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超级充电协议(Super ChargeProtocol,SCP)、快速充电协议(Fast Charger Protocol,FCP)、QC、AFC等。其中,关于私有快充协议识别交互的解释可以参照已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分别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DP(D+)引脚和DM(D-)引脚电连接,还分别与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DP(D+)引脚和DM(D-)引脚电连接,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外接电子设备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进行数据通信,以识别出外接电子设备所支持的私有快充协议,以及进行私有快充协议交互等,以及,与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外接电子设备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进行数据通信,以识别出外接电子设备所支持的私有快充协议,以及进行私有快充协议交互等。
在本申请中快充指的是采用充电功率大于10W,例如可以为18W、22.5W、40W、60W、100W等的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示例性的,充电管理模块60可以为充电管理芯片(Charger IntergratedCircuit,Charger IC)。充电管理模块60通过第二开关模块70分别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及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电连接。充电管理模块60还分别与电池80以及其他模块102电连接,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或第二USB Type-C接口12接入适配器、充电宝时,充电管理模块60用于通过第二开关模块70接收充电输入,为电池80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工作时需要供电的其他模块102供电,已完成对电子设备的正向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60还具有电源反向输出功能,也即向外接的待充电设备进行电源输出的功能。其中,电源反向输出功能可以基于OTG(On The Go)功能实现,且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是可调整的。
示例性的,第二开关模块70例如可以为具有过电压保护(overvoltageprotection,OVP)作用的开关芯片。当然,第二开关模块70并不限于此,只要可以具有导通或关断的功能以及过电压保护功能的模块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可以通过PD协议模块20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的导通或关断,也可以控制模块40通过GPIO接口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的导通或关断。
应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仅是电子设备的一个范例,并且电子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3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在一种情形(正向充电的情形)下,当外接充电设备(适配器、充电宝)与充电电路101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或第二USB Type-C接口12连接后,外接充电设备与充电电路101的PD协议模块20进行协议交互,交互成功后,PD协议模块20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通过充电管理模块60对电池80进行正向充电,以及为工作时需要供电的其他模块102供电。
在另一种情形(反向充电的情形)下,当充电电路101对外进行电源输出时,即当外接的待充电设备(例如手机)与充电电路101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一者连接时,外接的待充电设备与充电电路101的PD协议模块20进行协议交互,PD协议模块20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根据PD协议模块20反馈的协议交互结果,使能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并配置充电管理模块60相关寄存器反向输出例如5V、0.5A的电压电流。然后待充电设备与充电电路101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进行协议交互,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让PD协议模块20打开第二开关模块70,并根据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与待充电设备交互的所需充电电压和电流,对充电管理模块60进行配置,以使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电压电流(例如9V2A)以对待充电设备提供大功率充电。
然而,同一时间充电管理模块60只能反向对外提供一种规格的电压电流,当充电电路101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一者接入待充电设备(例如手机)并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协议交互成功,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将同时得到相同的电压电流。经过研究发现,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由于反向充电得到相同的电压电流会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由于原本输出5V电压的通路上的与第五开关单元211电连接的引脚以及与第六开关单元212电连接的引脚耐压一般不超过6V,待充电设备所需的较高的充电电压会把器件损坏;第二、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另一者接入U盘等设备,较高的充电电压也会直接把外设损坏。如果降低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的电压电流,则会影响充电速率,影响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参照图1,当笔记本电脑100以较高的功率(例如9V/2A)对第一USBType-C接口11处的手机200进行反向快速充电,由于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电压和电流也是9V/2A,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U盘时,较高的充电电压可能会将U盘损坏,且还会将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电连接的、耐压较低的引脚损坏。
鉴于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可以根据接入的设备灵活选择充电方式,例如,当在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一者接入待充电设备(如手机)等时进行快速充电,对于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另一者接入的设备只利用常规的电压和电流(如5V3A)供电即可。下面对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结构以及充电原理进行介绍。
参见图4,图4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充电电路101除了包括充电电路101包括至少两个USB Type-C接口10、PD协议模块20、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控制模块40、固定电源模块50、充电管理模块60、第二开关模块70和电池80,还包括第一开关模块90,第一开关模块90分别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第二开关模块70、第五开关单元211、第六开关单元212以及控制模块40电连接。
第一开关模块90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可以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五开关单元211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以及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六开关单元212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这样一来,当笔记本电脑100以较高的电压和电流(例如9V/2A)对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一者处的手机200进行反向快速充电,较高的电压和电流不会传输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另一者处,进而即便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中的另一者接入设备时,也不会损坏接入的设备,且也不会将PD协议模块20中与第五开关单元211电连接、耐压较低的引脚以及与第六开关单元212电连接、耐压较低的引脚以损坏。换言之,在包括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和OTG功能的充电管理模块60的电子设备100中,第一开关模块90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实现可以根据接入的设备灵活选择充电方式,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1,例如,当在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支持快速充电协议的手机时,第一开关模块90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的电压电流(例如9V2A)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待充电手机提供大功率充电(即进行快速充电)。由于,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断开,因此,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处没有电压和电流。在此情况下,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U盘时,不会对U盘造成损坏,同时第一开关模块90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使得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六开关单元212之间的通路导通,进而使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电压通过PD协议模块20内的第六开关单元212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处,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U盘供电,即只利用常规的电压和电流(如5V3A)供电即可。
对于第一开关模块90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开关模块9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只要可以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五开关单元211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以及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六开关单元212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的结构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关模块9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第一开关单元91分别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第二开关模块70以及控制模块40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92分别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第五开关单元211、第六开关单元212以及控制模块40电连接。
第一开关单元91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可以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二开关单元92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可以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五开关单元211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以及第二USB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六开关单元212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
当第一开关模块90包括两个开关单元时,第一开关模块90的结构简单。此外,由于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可以根据第二开关模块70和PD协议模块20的设置位置分别设置,这样,使得第一开关模块90的设置位置更加的灵活,且方便控制模块40控制,且第一开关模块90的占用区域小。
在此情况下,本申请实施对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可以在控制模块40的控制下,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70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的结构,以及,使得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与第五开关单元211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以及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与第六开关单元212之间的通路导通或断开的结构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图5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均包括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USB Type-C接口10对应,即第一开关单元91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USB Type-C接口10的VBUS引脚对应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91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开关模块70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91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40(例如控制模块40的GPIO接口)电连接,以由控制模块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91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开启与关断,第二开关单元92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一端分别与至少两个USB Type-C接口10的VBUS引脚对应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92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开关单元211和第六开关单元212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92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40(例如控制模块40的GPIO接口)电连接,以由控制模块4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92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的开启与关断。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5,USB Type-C接口10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均包括两个开关子单元,第一开关单元91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第二开关单元92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的一端与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的一端与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开关模块70电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921的一端与第一USB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921的另一端与第五开关单元211电连接,第二开关子单元922的一端与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二开关子单元922的另一端与第六开关单元212电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的控制端、第一开关子单元921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40的四个GPIO接口电连接,以使控制模块40通过四个GPIO接口控制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的导通或关断。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电路的简洁、清楚,图5中仅示出控制模块40的两个GPIO接口,但是在实际设置时,控制模块40包括四个GPIO接口,四个GPIO接口分别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的控制端、第一开关子单元921的控制端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的控制端电连接。
又示例性的,USB Type-C接口10的数量为三个(图中未示出),三个USB Type-C接口10分别为第一USB Type-C接口、第二USB Type-C接口和第三USB Type-C接口,相应的,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均包括三个开关子单元,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均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第二开关子单元和第三开关子单元,相应的,PD协议模块20内设置有三个开关单元21,三个开关单元21分别为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和第六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91中,第一开关子单元的一端与第一USB Type-C接口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二开关子单元的一端与第二USB Type-C接口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三开关子单元的一端与第三USB Type-C接口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第二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和第三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开关模块70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92中,第一开关子单元的一端与第一USB Type-C接口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与第四开关单元电连接,第二开关子单元的一端与第二USB Type-C接口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二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五开关单元电连接,第三开关子单元的一端与第三USBType-C接口的VBUS引脚电连接,第三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与第六开关单元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第二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和第三开关子单元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模块40的六个GPIO接口电连接,以使控制模块40通过六个GPIO接口控制第一开关单元91的第一开关子单元、第二开关子单元和第三开关子单元的导通或关断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的第一开关子单元、第二开关子单元和第三开关子单元的导通或关断。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各开关子单元的类型不作限定,只要可以实现导通或关断功能即可。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子单元例如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示例性的,图5所示的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均为N型MOS。又示例性的,图5所示的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均为P型MOS。又示例性的,图5所示的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部分为P型MOS,部分为N型MOS。控制模块40通过配置GPIO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或低电平,使得上述各开关子单元导通或断开。
下面结合应用场景对上述充电电路(图5所示的充电电路)的充电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下述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参见图6,图6示例性的示出了又一种应用场景。如图5和图6所示,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和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均未接入设备。此场景下,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均导通。第一开关单元91中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导通,可以保证笔记本电脑100正向充电的可靠性,第二开关单元92中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导通是因为笔记本电脑100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与待充电设备(如手机)协议交互的前提是手机先检测到例如5V的供电电压。
参见图7,图7示例性的示出了又一种应用场景。如图5和图7所示,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手机200,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未接入设备。此场景下,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是手机200。然后,PD协议模块20通过CC引脚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握手。当PD协议模块20与手机200握手成功后,通过导通的第五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手机200供电。且,PD协议模块20将握手成功的结果通过I2C接口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基于该结果通过GPIO接口使能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并配置充电管理模块60相关寄存器反向输出例如5V/0.5A的充电功率。同时,手机200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进行协议交互,交互成功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会通过I2C接口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随后,控制模块40先通过I2C接口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然后通过不同的GPIO接口断开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以关闭固定电源模块50对外提供5V电压的通路以及关闭充电管理模块60给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供电的通路,然后手机200再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继续和笔记本电脑200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进行大充电功率的协商交互,以确定快充输出电压电流,并将快充输出电压电流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接收的快充输出电压电流控制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电压电流以通过第二开关模块70以及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对手机200提供大功率充电。
继续参见图1和图5,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有手机200,且笔记本电脑100正在对该手机200进行大功率充电,其中,该充电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7对应场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然后,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U盘300。此场景下,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U盘300,然后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2、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U盘300供电。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对U盘300供电时,供电电压和电流并不限于5V/3A。
在此情况下,当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手机200拔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仍然接入U盘300时,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手机200已被拔出,并将该检测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控制充电管理模块60关闭OTG功能,并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断开,且控制模块40控制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和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导通。
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U盘300拔出时,不做任何控制,即,即便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U盘300已被拔出,但是各开关子单元的状态仍然保持不变,亦即,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均导通。
当然,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拔出的是其他非快充设备,而非U盘300时,也不做任何控制。
参见图8,图8示例性的示出了又一种应用场景。如图5和图8所示,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有手机200,且笔记本电脑100正在对该手机200进行大功率充电,其中,该充电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7对应场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然后,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手机400。此场景下,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手机400,并与手机400进行协议交互(也称为握手),当PD协议模块20与手机400握手成功后,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400供电。且,PD协议模块20将握手成功的结果通过I2C接口上报至控制模块40。因为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只有一组与USB Type-C接口10的DP引脚和DM引脚电连接的接口,并且充电管理模块60在进行反向充电时只能同时输出一种规格的电压电流(如9V2A),所以本申请不支持两个USB Type-C接口10同时对外快充,控制模块40会控制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不再响应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快充需求,即仍然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400供电。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充电过程是以需要步进调压(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可根据需求微调)以满足手机要求的电压电流的快充协议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是对于有些快充协议可直接接受预设的标准的充电电压电流的充电场景,即当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有手机200,且笔记本电脑100正在对该手机200进行大功率充电时,然后在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手机400时,在PD协议模块20与手机400握手成功后,PD协议模块20向手机400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电压电流(如9V2A)是否可接受,如果手机400可以接受,则PD协议模块20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通过GPIO接口控制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导通(由图7对应场景的描述可知在控制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导通之前,第二开关子单元912是关断的)后可以实现同时给两个手机一起快充的需求,同样的当接入多个手机只要沟通成功,则可以实现多个手机快充需求。
参见图9,图9示例性的示出了又一种应用场景。如图5和图9所示,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U盘300,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未接入设备。此场景下,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是U盘300,然后通过导通的第五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U盘300供电。且其他开关子单元(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也保持导通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的状态和起初状态(图6对应场景的描述)一致,默认配置不变。
参见图10,图10示例性的示出了又一种应用场景。如图5和图10所示,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有U盘300,其中,该充电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9对应场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然后,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U盘500。此场景下,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U盘500,然后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2、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U盘300供电。且其他开关子单元(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也保持导通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的状态和起初状态(图6对应场景的描述)一致,默认配置不变。
参见图11,图11示例性的示出了又一种应用场景。如图5和图11所示,该场景中,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有U盘300,其中,该充电过程具体可以参见图9对应场景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然后,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手机200。此场景下,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手机200,并与手机200进行协议交互(也称为握手),当PD协议模块20与手机200握手成功后,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2、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200供电。且,PD协议模块20将握手成功的结果通过I2C接口上报至控制模块40。然后,手机200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进行协议交互,交互成功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会通过I2C接口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通过不同的GPIO接口断开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以及使能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并配置充电管理模块60相关寄存器反向输出例如5V/0.5A的充电功率。随后,控制模块40通过I2C接口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然后通过不同的GPIO接口断开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以关闭固定电源模块50对外提供5V电压的通路,然后手机200再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继续和笔记本电脑200的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进行大充电功率的协商交互,以确定快充输出电压电流,并将快充输出电压电流上报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接收的快充输出电压电流控制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电压电流以通过第二开关模块70以及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对手机200提供大功率充电。
通过上述各场景的分析可知,在包括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和OTG功能的充电管理模块60的电子设备100中,通过在USB Type-C接口10的VBUS引脚与第二开关模块和PD协议模块20之间设置多个开关子单元,然后结合控制模块40一系列逻辑控制,实现可以根据接入的设备灵活选择充电方式,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可靠性。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内容均以USB Type-C接口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USBType-C接口10分别为第一USB Type-C接口和第二USB Type-C接口,相应的,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均包括两个开关子单元,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均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和第二开关子单元,相应的,PD协议模块20内设置有两个开关单元21,两个开关单元21分别为第五开关单元211和第六开关单元212为例进行的说明。当USB Type-C接口10的数量、第一开关单元91和第二开关单元92内开关子单元的数量、PD协议模块20内设置的开关单元21的数量为多个(大于两个)时,仍适用上述充电原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向充电方法,该反向充电方法例如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该实施例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图5所示的反向充电电路以及上述各场景对充电方法进行介绍。其中,默认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均导通。
如图12所示,反向充电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01,响应于用户将外接设备接入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操作,PD协议模块20判断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外接设备的类型,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为手机时,则执行步骤S102;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为U盘时,则执行步骤S115。
结合图7,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接入的设备不同时,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处的电压会不同,PD协议模块20基于CC引脚处电压的不同,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接入的设备是手机200,还是U盘。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连接的设备的类型,并不限于基于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S102,PD协议模块20通过CC引脚与手机200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握手,并将握手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其中,完成协议握手的过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PD协议模块20将握手成功的结果通过I2C接口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03,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一USB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手机200供电。
其中,SCP协议握手条件是手机必须先检测到5V的供电电压,因此,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使手机200可以检测到。
具体的,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通过导通的第五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传输至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Type-C接口11处的手机200供电。
S104,控制模块40基于握手成功的结果使能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并配置充电管理模块60相关寄存器反向输出例如5V/0.5A的充电功率。
控制模块40基于该结果通过GPIO接口使能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并配置充电管理模块60相关寄存器反向输出例如5V/0.5A的充电功率。
S105,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与手机200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握手,并将握手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手机200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握手。握手成功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会通过I2C接口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06,控制模块40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
控制模块40先通过I2C接口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的导通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控制模块40通过GPIO接口直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的导通。
S107,控制模块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断开。
控制模块40通过不同的GPIO接口断开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以关闭固定电源模块50对外提供5V电压的通路以及关闭充电管理模块60给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供电的通路。
S108,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与手机200进行大充电功率的协商交互,以确定快充输出电压电流,并将快充输出电压电流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09,控制模块40基于接收的快充输出电压电流控制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电压电流以通过第二开关模块70以及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对手机200提供大功率充电。
S110,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正在对手机200提供大功率充电时,响应于用户将外接设备接入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操作,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1处的外接设备供电。
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手机400还是U盘300。
结合图1,当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U盘时,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2、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U盘300供电。
结合图8,当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是手机时,PD协议模块20与手机400进行协议交互(也称为握手)。当PD协议模块20与手机400握手成功后,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400供电。且,PD协议模块20将握手成功的结果通过I2C接口上报至控制模块40。因为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只有一组与USB Type-C接口10的DP引脚和DM引脚电连接的接口,并且充电管理模块60在进行反向充电时只能同时输出一种规格的电压电流(如9V2A),所以本申请不支持两个USBType-C接口10同时对外快充,控制模块40会控制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不再响应第二USBType-C接口12的快充需求,即仍然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400供电。
S111,响应于用户将外接设备从第一USB Type-C接口11拔出的操作,PD协议模块20基于CC引脚处电压的变化确定手机200从第一USB Type-C接口11拔出,并将拔出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当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手机200拔出,第二USBType-C接口12处仍然接入U盘300时,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接入的手机200已被拔出,并将该检测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12,控制模块40控制充电管理模块60关闭OTG功能,并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断开。
当手机200从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拔出时,无需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电流电压,因此,需要关闭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以及断开第二开关模块70。
S113,控制模块40控制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和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导通。
控制模块40控制第二开关子单元912和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导通,以保证当第一USB Type-C接口11再次接入外接设备时的正常供电。
S114,响应于用户将外接设备从第二USB Type-C接口12拔出的操作,维持原有状态。
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U盘300拔出时,不做任何控制,即,即便PD协议模块20检测到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并根据电压的变化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U盘300已被拔出,但是各开关子单元的状态仍然保持不变,亦即,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12以及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922均导通。
当然,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拔出的是其他非快充设备,而非U盘300时,也不做任何控制。
S115,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最大为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U盘300供电。
结合图9,通过导通的第五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最大为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U盘300供电。
S116,响应于用户将外接设备接入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操作,PD协议模块20判断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外接设备的类型,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为手机时,则执行步骤S117;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接入的为U盘时,则执行步骤S127。
当第二USB Type-C接口12接入的设备不同时,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CC引脚处的电压会不同,PD协议模块20基于CC引脚处电压的不同,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2接入的设备是手机200,还是U盘300。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二USB Type-C接口11处连接的设备的类型,并不限于基于CC引脚处的电压发生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S117,PD协议模块20通过CC引脚与手机200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握手,并将握手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其中,完成协议握手的过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PD协议模块20将握手成功的结果通过I2C接口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18,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二USB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200供电。
结合图11,其中,SCP协议握手条件是手机必须先检测到5V的供电电压,因此,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使手机200可以检测到。
具体的,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5V/3A的充电功率通过导通的第六开关单元212、导通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传输至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以为第二USB Type-C接口12处的手机200供电。
S119,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与手机200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并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与手机200传输通信协议,完成协议握手。握手成功后,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会通过I2C接口将交互成功的结果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20,控制模块40基于该结果控制第一开关单元91中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11断开,以及,使能充电管理模块60的OTG功能,并配置充电管理模块60相关寄存器反向输出例如5V/0.5A的充电功率。
S121,控制模块40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
控制模块40通过I2C接口向PD协议模块2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以使PD协议模块20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的导通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控制模块40通过GPIO接口直接控制第二开关模块70的导通。
S122,控制模块4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断开。
控制模块40通过GPIO接口断开第二开关单元92中的第二开关子单元922,以关闭固定电源模块50对外提供5V电压的通路。
S123,私有快充协议模块30通过DP引脚和DM引脚与手机200进行大充电功率的协商交互,以确定快充输出电压电流,并将快充输出电压电流上报至控制模块40。
S124,控制模块40接收的快充输出电压电流控制充电管理模块60反向输出电压电流以通过第二开关模块70以及第二USB Type-C接口12的VBUS引脚对手机200提供大功率充电。
S125,PD协议模块20控制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最大为5V/3A的充电功率传输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U盘300供电。
结合图10,通过导通的第五开关单元211、导通的第一开关子单元921将固定电源模块50输出的最大为5V/3A的充电功率输出至第一USB Type-C接口11的VBUS引脚,以为第一USB Type-C接口11处的U盘30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仅示出一种反向充电方法的流程,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部分步骤之间可以互换。
通过控制模块40对第一开关子单元911、第二开关子单元912、第一开关子单元921以及第二开关子单元922一系列逻辑控制,实现可以根据接入的设备灵活选择充电方式,以保证整个电路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反向快充系统,该反向快充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至少一个待充电设备。其中,电子设备与待充电设备例如通过USB Type-C接口连接。电子设备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反向快充方法,为待充电设备进行快速充电,且也可以保证电子设备中充电电路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向充电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向充电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芯片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反向充电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第一协议模块、第二协议模块、控制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和第一开关模块;所述对外接口包括供电引脚单元、第一协议引脚单元和第二协议引脚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充电管理模块、第一协议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所述第二协议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协议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对外接口的第一协议引脚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协议模块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对外接口的第二协议引脚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交互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导通或关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导通或关断;
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开关子单元导通时,与导通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子单元连接的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以使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并通过导通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子单元为待充电设备供电;当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开关子单元断开时,与断开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子单元连接的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断开;
当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开关子单元导通时,与导通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子单元连接的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以使所述第一协议模块通过导通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子单元为待充电设备供电;当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开关子单元断开时,与断开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开关子单元连接的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断开;
其中,所述交互结果为所述第一协议模块和/或第二协议模块与所述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后确定的结果;
所述第一协议模块支持的充电协议为PD充电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模块支持的充电协议为私有快充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提供过压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子单元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GPIO接口,多个GPIO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开关子单元对应电连接,以通过GPIO接口控制各所述开关子单元的导通或关断。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
8.一种反向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状态以及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状态均为导通;
所述反向充电方法包括:
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并确定交互结果;
根据所述交互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以使所述第一协议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或者,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为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并确定交互结果,包括:
响应于第一操作,与第一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所述第一操作为将所述外接设备接入至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操作,所述第一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所述交互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包括:
当所述外接设备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一预设充电功率;
基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反向充电功能,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二预设充电功率;
与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进行第二充电协议交互;
协议交互成功后,控制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它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断开;
基于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所需的第三预设充电功率,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所述第三预设充电功率;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充电功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充电功率,且大于第二预设充电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操作,与第二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所述第二操作为将所述外接设备接入至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操作,所述第二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
通过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待充电设备提供最大为第一预设充电功率的充电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操作,与第二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所述第二操作为将所述外接设备接入至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操作,所述第二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
当所述外接设备为第二待充电设备,且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接受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处的所述第三预设充电功率时,控制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以为所述第二待充电设备提供所述第三预设充电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第三操作,关闭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反向充电功能,其中,所述第三操作为将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拔出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操作;
控制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其它所述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导通。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协议交互,并确定交互结果,包括:
响应于第四操作,通过第一对外接口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功能模块提供最大为第一预设充电功率的充电功率,其中,所述第四操作为将所述功能模块接入至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操作,所述第一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
响应于第五操作,与第二对外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第一充电协议交互,其中,所述第五操作为将所述外接设备接入至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操作,所述第二对外接口为至少两个对外接口中的其中一个;
根据所述交互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改变或保持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和/或至少两个对外接口的第一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的状态,包括:
当所述外接设备为第一待充电设备时,通过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一预设充电功率;
与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进行第二充电协议交互;
协议交互成功后,控制所述第一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以及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第一协议模块之间的通路断开,以及,基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反向充电功能,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第二预设充电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所需的第三预设充电功率,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对外接口的供电引脚单元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之间的通路为所述第一待充电设备提供所述第三预设充电功率;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充电功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充电功率,且大于第二预设充电功率。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
15.一种反向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设备,以及与所述电子设备通过对外接口电连接的外接设备;其中,
当所述外接设备为待充电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向充电方法时,向所述外接设备进行反向充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80582.3A CN116707055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80582.3A CN116707055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7055A CN116707055A (zh) | 2023-09-05 |
CN116707055B true CN116707055B (zh) | 2024-04-05 |
Family
ID=87826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80582.3A Active CN116707055B (zh) | 2022-12-27 | 2022-12-27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070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54568B (zh) * | 2023-11-17 | 2024-04-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相关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2266A (zh) * | 2018-12-28 | 2019-03-12 | 合肥市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路快充协议芯片控制多路usb口的电路及方法 |
CN112928787A (zh) * | 2019-12-06 | 2021-06-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12844B2 (en) * | 2017-05-24 | 2021-09-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type-C and power delivery port with scalable power architecture |
-
2022
- 2022-12-27 CN CN202211680582.3A patent/CN1167070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2266A (zh) * | 2018-12-28 | 2019-03-12 | 合肥市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路快充协议芯片控制多路usb口的电路及方法 |
CN112928787A (zh) * | 2019-12-06 | 2021-06-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7055A (zh) | 2023-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71135B2 (en) | Intelligent mobil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USB data communication therewith | |
KR102136068B1 (ko) | Usb 인터페이스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장치 | |
US8358100B2 (en) | USB dedicated charger identification circuit | |
CN101901201B (zh) | 一种在电子设备上实现usb otg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 |
US9866055B2 (en) | Automatic scheme to detect multi-standard charger types | |
CN110829523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
CN108988431B (zh) | 一种多协议充电装置以及多协议充电方法 | |
US10241935B2 (en) | Portable device, cable assembly, and USB system | |
US2015003547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ast battery charging with universal high power input source | |
CN114967894B (zh) | 电子设备、设备识别方法及充电系统 | |
US20190052105A1 (en) |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apple and android devices | |
KR20130122266A (ko) | 호스트모드에서 충전동작을 수행하는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5864609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充电方法 | |
CN116707055B (zh)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
CN113162161A (zh) | 一种基于Type-c接口的充放电电路控制方法、电路以及控制器 | |
WO201400661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charging a mobile device | |
CN113535622A (zh) | 供电切换系统、usb插座和电子设备 | |
KR102315230B1 (ko) | Usb c형 커넥터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15237841A (zh) | 电子设备、快充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205015885U (zh) | 切换电路及电子装置 | |
TWI806769B (zh) | 受電裝置及供電路徑的控制方法 | |
WO2020187172A1 (zh) | 一种外围设备 | |
WO2024027208A9 (zh)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充电系统及反向充电方法 | |
CN117318201A (zh) | 充电电路、电子设备及反向充电方法 | |
CN118312457A (zh) | 一种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