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051A -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051A
CN116707051A CN202211321729.XA CN202211321729A CN116707051A CN 116707051 A CN116707051 A CN 116707051A CN 202211321729 A CN202211321729 A CN 202211321729A CN 116707051 A CN116707051 A CN 116707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electric quantity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1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7051B (zh
Inventor
汤瑞超
李文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17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7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4Parallel/serial switching of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to charge or loa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2Buck-boost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该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接口,用于接入外接电源;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快速充电电路,其输入端与充电接口连接,快速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Buck‑Boost充电电路,其输入端与充电接口连接,Buck‑Boost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在充/放电阶段,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在充电阶段根据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

Description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的充放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充电功率越来越高,传统的单电池供电结构很难支撑产品的大功率充电特性,促使双电池供电结构成为产品设计的新方向,双电池供电结构可以适用于大功率充电场景。目前双电池在移动终端上应用逐渐成熟,然而却仍然存在不能完全满充,以及低压低电量时无法兼容电池的串联架构充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旨在解决不能完全满充两块电池,以及低电压低电量时无法兼容电池的串联架构充电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
充电接口,用于接入外接电源;
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
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
快速充电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快速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
Buck-Boost充电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
在充/放电阶段,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串联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并联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还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中电量较高的一者断开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电连接,直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量差值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并联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将自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流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
在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所述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将自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流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并联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串联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中电量较低停止放电,直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量差值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串联设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一公共端连接;
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另一公共端连接;
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一电池的公共端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公共端连接,所述采样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及所述第三开关的公共端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供电接口,用于接入用电负载;
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串联设置于供电接口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之间;
旁路开关,与所述降压电路并联设置;
在所述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一端与充电接口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公共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电负载及如上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
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的供电接口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快速充电电路及Buck-Boost充电电路,充放电所述双电池充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放电阶段,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
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旁路开关和降压电路,所述充放电所述双电池充放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在串联充电过程中一实施例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在串联充电过程中另一实施例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在并联充电过程中又一实施例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在并联放电过程中再一实施例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在串联放电过程中还一实施例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提出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适用于设置有电池的电子设备。例如,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AD)、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无线耳机充电盒等。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该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电子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输入单元、显示单元、音频电路、摄像头和传感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麦克风等。其中,显示单元可以包括显示屏。本申请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可以利用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充电接口接入外接电源输出的电能对双电池进行充电,实现电能存储,双电池可以通过供电接口为上述电子设备的用电负载,也即上述功能模块供电。
参照图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该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
充电接口CN1,用于接入外接电源;
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
充放电控制电路30,与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连接;
快速充电电路40,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CN1连接,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与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连接;
Buck-Boost充电电路50,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CN1连接,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与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连接;
在充/放电阶段,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50工作。
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CN1接入的外接电源可以是无线外接电源,也可以是有线外接电源,充电接口CN1接入的外接电源为有线外接电源时,当电子设备的电量不足时,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可以通过充电接口CN1与外接电源连接实现有线充电。外接电源可以是充电器(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其他能够提供充电电能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脑等。
可选地,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包括充放电开关电路和充放电管理器,充放电管理器可以分设为独立的充电芯片和电源管理器两个器件,实现充电功能的充电芯片和实现放电功能的电源管理器也可以集成于同一个器件中,充放电管理器也采用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充放电开关电路设置有多个开关,通过控制多个开关的开关/闭合,可以实现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的在串联和并联之间进行切换。可以理解的是,电池的充电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预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当电池的初始/空载电压低于预充电阈值(比如3.0V)时,处于预充电阶段,单个电池的充电电流大约为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的10%左右。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恒定(此时的充电电流为最大充电电流),电压逐渐升高,此时为快速充电阶段。在恒压充电阶段,电压不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达到终止电流时,结束充电。充电结束时,充电电流降为零。充电的过程中,根据电池的充电阶段不同,可以动态调整快速充电电路40和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工作状态,以及两个充电电路中工作的充电电路的工作参数,例如开关频率、占空比等,以调节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
快速充电电路40和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电源输入端并联设置,并通过充电接口CN1可以接入外接电源输出的电能。快速充电电路40可以采用高压快充、低压直冲和开关电容充、电荷泵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本实施例可以选择SC(super charger)电路,SC电路可以基于电荷泵充电方式来实现,SC电路可以采用由MOS管、IGBT等开关管组成的开关电路、飞跨电容及输出电容等元器件来实现。SC电路可以将充电器接入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例如形成2:1、3:1、4:1等比例的降压变换。SC电路由于不包含功率器件可以提高充电的效率,可以适用于快速充电场景下。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还可以采用超级充电协议(supercharger protocol,SCP)检测到充电器支持快速充电时,控制SC电路实现输入电压(外接电源电压)和输出电压(电池电压)的变换比例,并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30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
Buck-Boost充电电路50可以将充电器接入的电压进行升压或者降压处理,转换为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所需的电压,并通过充电开关电路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外接电源的类型不同,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大小也不同,可能会存在充电器输出的电压不能满足充电需求的情况,例如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以每一个电池正负极两端的电池电压为5V为例)时,两个电池串联后两端的电压即达到10V,若接入的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V,此时在给两个电池充电时,则可以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50将接入的外接电源升压至10V后依次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以为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充电。另外,SC电路由于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换比例受限,通常受电容数量的限制,SC电路实现的变换比例比较固定(例如2:1、3:1、4:1等等变换比例),不能自由调整电压的变化比例,在充电后期,例如电池的电量达到一定程度或者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大小,可能会存在SC电路不适用的情况,此时在给两个电池充电时,则可以利用Buck-Boost充电电路50将接入的外接电源进行降压后分别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
充放电管理器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充放电管理器可以与外接电源中的充电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在为电子设备充电,也即充电接口CN1有外接电源接入时,充放电管理器可以根据电池的类型或者规格(例如,电池电流、电池电压、是否支持快速充电协议等)、外接电源输出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以确定外接电源是否具备动态调压调流的能力,进而可根据外接电源的能力确定如何动态调节对应的开关开启/关闭,以切换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实现串联充电或者并联充电等。
充放电管理器可以根据外接电源的规格(例如,电池电流、电池电压、是否支持快速充电协议等、外接电源输出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确定控制快速充电电路40和Buck-Boost充电电路50中的对应的一者工作,以控制快速充电电路40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50将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进行电压转换之后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中。
在为电子设备供电,也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通过供电接口CN2给电子设备中的用电负载供电时,充放电管理器还可以根据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状态(例如,电池电压、工作电流等)确定电池的电池容量,以根据电池的电池容量确定如何动态调节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电池的串联放电或者并联放电。
相较于只能对双电池系统进行串充并放的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设置充放电控制电路30根据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的电量高低,切换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在充电阶段根据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大小及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的电量高低,控制快速充电电路40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50工作。如此设置,使得在电池充电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进行同时充电,或者使第一电池10或第二电池20单独放电(单独向用电负载供电)。本申请还可兼容Buck-Boost充电电路50和快速充电电路40,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切换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工作,进而提高充电效率。本申请还通过对第一电池10或第二电池20的连接方式进行调整,实现在电池供电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是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同时放电(向用电负载供电),可使各电池以串联、并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放电(供电),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提高充电末期完全满充效果以及低压低电量时充分利用电池容量策略。本申请通过设置Buck-Boost充电电路50,可以满足低压输入时通过串联架构的充电实现。
参照图3至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具体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并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进行设置。第二电量阈值可以设置为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的一个值,或者进入恒压充电阶段一定时间之后的一个值,该第二电量阈值可以设置为较小的一个值,例如恒压充电阶段的截止电流为0.025C,此时第二电量阈值可以设置为0.1C对应的电量值。当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较低,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将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并且可以控制快速充电电路40工作,以将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两个电池所需的电压,依次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通过快速充电电路40对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进行串联充电,使得在充电功率一定时,通过串联设置增大两个电池两端的电压,使充电电流减小,从而降低充电过程中发热损耗,有利于提高充电速度,串联设置使得两个电池的输入电流相同,使得相同时间内充入的电量相等,保证两个电池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电量间的均衡性。
当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较高,例如接近饱和,电池充电电流降低至较小,也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将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并联设置,并且可以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50工作,以将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转换为两个电池所需的电压后分别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
可选地,第一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阈值可以设置为相同的阈值,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可以基于这一数值进行切换,即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或者等于该电量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该电量阈值时,则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
参照图3至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还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中电量较高的一者断开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或者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电连接,直至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量差值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并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电池损耗情况不同,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两个电池的电量不一致,两个电池的电量差值过大时,可能会存在互充的情况而损坏电池。为此,在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进行并联充电前,还可以检测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电量差值是否小于互充门限,若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电压差小于互充门限,该互充门限值为即使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存在电压差,或者产生互充现象,也不会对电池造成过大的损伤。充放电控制电路30根据检测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值是否小于(或者小于等于)第一电量差值,在检测出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值小于(或者小于等于)第一电量差值的情况下,说明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均衡性较好,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控制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并联连接,以及对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并联连接充电。在检测出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均衡性较差,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先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电量较高的一者先停止充电,以及控制对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电量较低的一者继续充电,以缩小两个电池的电量差值,直到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值小于(或者小于等于)第一电量差值时,控制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切换至并联连接充电。在控制充电的第一电池10或者第二电池20继续单独充电时,可以适当调节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
参照图3至图5,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具体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所述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将自所述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
在所述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将自所述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
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的充电器类型不同,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大小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5V,9V,12V,20V等。另外,一些充电器可以支持超级充电协议,而一些充电器可以支持USB接口充电等等。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以每一个电池正负极两端的电池电压为5V为例)时,两个电池串联设置时其两端的电压即达到10V,若接入的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V,则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充电。为此,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充电接口CN1接入的充电器输出的电压大小来确定Buck-Boost充电电路50和快速充电电路40中的一者工作。具体地,在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时,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50将接入的外接电源升压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所需的电压后,依次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在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控制快速充电电路40将接入的电压升压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所需的电压后,再依次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
在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可以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50将接入的电压进行降压后分别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从而在两个电池并联设置时,通过Buck-Boost充电电路50来给两个电池充电以实现两个电池的电量均衡。
在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小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快速充电电路40将自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输出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从而在两个电池串联设置时,可以采用大电流和/或大电压等大功率方式对两个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本申请可以实现在电池组电量低时用串充,电量高时用并充的方式使电池完全满充。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较低,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较高时,可以通过快速充电电路40为进行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充。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较低,充电接口CN1接入的电压较低时,可以通过Buck-Boost充电电路50对的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进行串充,从而解决当前系统架构无法满足低压5V输入时对串联架构的充电问题。
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电路30具体用于:
在放电阶段,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并联设置;
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
在两个电池的电量充足,也即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并联设置,使得两个电池同时通过供电接口CN2为电子设备的用电负载供电。并联设置时,两个电池的两端的电压与用电负载的电压差值较小,两个电池可以直接同时通过供电接口CN2输出电能,无需进行降压等电压变换,有利于减少电能损耗,可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在电子设备被使用的过程中,电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两个电池的电量不充足时,电池的电压会下降,单个电池的电压不足以通过供电接口CN2为电子设备的用电负载供电,为此,本实施例在两个电池的电量过低时,也即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使得两个电池通过供电接口CN2形成放电回路为电子设备的用电负载供电。串联设置时,两个电池的两端的电压增大,可以在电量较低时,继续维持给用电负载供电,可以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可选地,第三电量阈值和第四电量阈值可以设置为相同的阈值,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可以基于这一电量阈值进行切换,即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该电量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20并联充电,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该电量阈值时,则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20串联充电。
参照图6和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具体用于:
在放电阶段,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电量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差值时,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电量较低的一个停止放电,直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电量差值小于第二电量差值后,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
本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电路30根据检测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值是否小于(或者小于等于)第二电量差值,在检测出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差值的情况下,表明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均衡性较差,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先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电池较低的一者先停止放电,以及控制对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电量较低的一者继续供电,以缩小两个电池的电量差,直到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之间的电量差值小于(或者小于等于)第二电量差值时,控制第一电池10与第二电池20切换至串联连接放电。
综合参照图2至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包括:
第一开关S1,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10和所述第二电池20之间;
第二开关S2,所述第二开关S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2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S2的第二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一公共端连接;
第三开关S3,所述第三开关S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10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的第二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另一公共端连接;
第四开关S4,所述第四开关S4的第一端与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连接,所述第四开关S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S2及所述第一电池10的公共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至第四开关S4可以采用MOS管、IGBT等开关管或者开关芯片等来实现,通过控制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及第三开关S3的开启/关断,可以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在串联设置和并联设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及可以控制第一电池10、第二电池20单独充电、单独放电等。通过控制第四开关S4的开启/关断可以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50是否与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连接。
可选地,在充电的过程中,在电池组处于低电量时,控制第一开关S1导通,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关断,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通过第一开关S1串联形成串联电池组,此时,还可以检测充电接口CN1接入的外接电源的电压高低,在输入为高压时,充电器通过SC充电电路对串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当输入为低压时,充电器通过Buck-Boost充电电路50对串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采用串联充电,可降低充电电流和发热,提高充电速度。在电池组处于高电量时,采用并联充电,可实现均衡和充分满充。具体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关断,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导通,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分别通过第三开关S3、第一开关S1形成并联电池组,充电器通过Buck-Boost充电电路50、第四开关S4及采样电路对并联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在关断第一开关S1时,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未导通前,可判断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压状态。如果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压差异较大,则打开电压低的电池组对应开关,比如第一电池电压低,则打开第三开关S3;第二电池电压低,则打开第二开关S2;给电压低的电池组充电至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压差异不大时,则将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都导通,进行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20并联充电。
在放电过程中,在电池组处于高电量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控制第一开关S1关断,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导通,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分别通过第三开关S3、第二开关S2形成并联电池组,并联电池组通过第四开关S4、Buck(降压)电路的Bypass通路(旁路开关70)及采样电路给电子设备中的用电负载采用并放方式进行供电,可提高放电效率。
在电池组处于低电量时,采用串放方式,可充分利用电池低压区间容量尤其低温应用环境。具体电路实现为第一开关S1导通,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关断,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通过第一开关S1形成串联电池组,串联电池组通过第四开关S4、Buck电路及采样电路给终端系统进行供电。在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关断前,可判断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量状态。如果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异较大,则关断电量低的电池组对应开关,比如第一电池电量低,则关断第三开关S3;第二电池电量低,则关断第二开关S2;给电量高的电池组放电至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异不大时,则将第二开关S2与第三开关S3都关断,同时打开第一开关S1,进行第一电池与第二组串联放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充放电控制电路30还可以检测充电接口CN1接入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电池温度等,在电池充满,电池温度过高,充电接口CN1异常,充电接口CN1的电压异常,充电接口CN1的电流异常,或电池温度异常时,可以通过断开第一开关S1至第四开关S4,以断开供电接口CN2与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连接,或断开充电接口CN1向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的充电通路,保护电池使用安全。
参照图2至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还包括采样电路31,所述采样电路31的一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公共端连接,所述采样电路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20及所述第三开关S3的公共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采样电路31可以电流采样电阻、电量计等来实现,在实际应用时,采样电路31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实时采集电池的电流值,并通过电流值与电池电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两个电池的电量值,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根据采集的电量值控制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在串联设置与并联设置之间进行切换,以实现对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串联充电、串联放电、并联充电、并联放电或者单电池充电、单电池放电。
参照图1至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供电接口CN2,用于接入用电负载;
降压电路60,所述降压电路60串联设置于供电接口CN2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30之间;
旁路开关70,与所述降压电路60并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并联设置,以对用电负载进行并联放电,此时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70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CN2;
在所述第一电池10和/或所述第二电池20的电量小于第三电量阈值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0控制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串联设置,以对用电负载进行串联放电,此时所述第一电池10及第二电池20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60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CN2。
本实施例中,降压电路60可以采用BUCK电路实现,旁路开关70可以独立于BUCK电路之外,也可以集成于BUCK电路中,也即降压电路60可以采用带旁路功能的BUCK电路来实现。在两个电池并联放电的过程中,在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也即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两个电池提供的电能可以通过旁路开关70这条支路经供电接口CN2向用电负载。在两个电池串联放电的过程中,由于用电负载所需的电压(比如,等于单个电池供电电压)小于电池串联时输出的供电电压,因此,在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中的任意一者或者两者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多个电池串联供电时,需要对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输出至供电接口电压进行降压,此时两个电池提供的电能可以通过降压电路60进行降压处理后经供电接口CN2向用电负载。两个电池通过降压电路60进行降压后,向用电负载供电。比如,单个电池供电电压是5v,电池和电池串联的供电电压是10v,系统额定供电电压为5v;降压电路60用于实现10v(电池供电电压)到5v(系统额定供电电压)的降压转换。
参照图2至图7,在本申请一种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过压保护电路80,所述过压保护电路80的一端与充电接口CN1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80的另一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40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的公共端连接。
过压保护电路80可以采用OVP芯片来实现,OVP芯片的VIN端脚与充电接口CN1连接,OVP芯片U2的VOUT端脚与快速充电电路40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互连。当外接电源输出的充电电流从充电接口CN1流入OVP芯片的时候,外接电源的电压超过OVP保护点时,OVP芯片就会关断输出,快速充电电路40或者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无输出,直到外接电源的电压恢复正常输入值,在OVP保护点以下时,OVP芯片就会打开输出,快速充电电路40或者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50恢复正常输出,实现对第一电池10和/或第二电池20的充电,可以保护后端线路不受外接电源电压波动的损坏。
过压保护电路80还可以采用稳压二极管等来实现,外接电源接入的电压过高时,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把过高的电压释放掉,从而实现对后级电路的过压保护。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电负载及如上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
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的供电接口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本实施例中,用电负载可以包括上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输入单元、显示单元等电子设备中需要消耗电能的器件。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的两个电池可以给上述负载供电,在充电接口有外接电源接入时,也可以通过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的Buck-Boost充电电路将外接电源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用电负载供电。
参照图8,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折叠机,例如上下折叠,或者左右折叠型。当电子设备为折叠机时,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的第一电池10和第二电池20,可以分别位于折叠机的折叠中线两侧。折叠机可以设置有一块主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另外增设一块副板,此时,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的充放电控制电路30、快速充电电路40和Buck-Boost充电电路50可以设置于折叠机的主板,也可以分设于主板和副板。设置于一侧的充放电控制电路30可以通过连接器与设置于另一侧的第二电池20实现电连接。
本申请一种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快速充电电路及Buck-Boost充电电路,充放电所述双电池充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放电阶段,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
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
可选地,在所述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本实施例中,电池的充电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预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和恒压充电阶段。当电池的初始/空载电压低于预充电阈值(比如3.0V)时,处于预充电阶段,单个电池的充电电流大约为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的10%左右。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恒定(此时的充电电流为最大充电电流),电压逐渐升高,此时为快速充电阶段。在恒压充电阶段,电压不变,充电电流递减;当充电电流达到终止电流时,结束充电。一旦充电结束,则充电电流降为零。充电的过程中,根据电池的充电阶段不同,可以动态调整快速充电电路和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工作状态,以及两个充电电路中工作的充电电路的工作参数,例如开关频率、占空比等,以调节充电电流和/或充电电压。
快速充电电路和Buck-Boost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并联设置,并通过充电接口可以接入外接电源输出的电能。快速充电电路可以采用高压快充、低压直冲和开关电容充、电荷泵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来实现,本实施例可以选择SC电路,SC电路可以基于电荷泵充电方式来实现,SC电路可以采用由MOS管、IGBT等开关管组成的开关电路、飞跨电容及输出电容等元器件来实现。SC电路可以将充电器接入的电能进行降压处理,例如形成2:1、3:1、4:1等比例的降压变换。快速充电电路SC电路由于不包含功率器件可以提高充电的效率,可以适用于快速充电场景下。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还可以采用超级充电协议(super chargerprotocol,SCP)检测到充电器支持快速充电时,控制SC电路实现输入电压(外接电源电压)和输出电压(电池电压)的变换比例,并通过充电开关电路输出至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Buck-Boost充电电路可以将充电器接入的电能进行升压或者降压处理,转换为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需的电压,并通过充电开关电路输出至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外接电源的类型不同,外接电源输出的电压大小也不同,可能会存在充电器输出的电压不能满足充电需求的情况,例如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串联设置(以每一个电池正负极两端的电池电压为5V为例)时,两个电池串联设置时两端的电压即达到10V,若接入的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5V,此时在给两个电池充电时,则可以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将接入的外接电源升压至10V后为依次输出至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另外,SC电路由于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变换比例受限,通常受电容数量的限制,SC电路实现的变换比例比较固定,例如(2:1、3:1、4:1等等变换比例),不能自由调整电压的变化比例,在充电后期,例如电池的电量达到一定或者电池电压达到一定大小,可能会存在不适合SC电路的情况,此时在给两个电池充电时,则可以控制Buck-Boost充电电路将接入的外接电源进行降压后分别输出至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
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可以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并且还可以与外接电源中的充电控制器建立通信连接,如此,在为电子设备充电,实现与外接电源的信号交互,也即充电接口有外接电源接入时,可以根据电池的类型或者规格(例如,电池电流、电池电压、是否支持快速充电协议、外接电源输出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以确定外接电源是否具备动态调压调流的能力,进而可根据外接电源的能力确定如何动态调节中对应的开关开启/关闭,以切换两个电池中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之间串/并联关系,并实现串联充电或者并联充电等。
可以根据外接电源的规格(例如,电池电流、电池电压、是否支持快速充电协议等、外接电源输出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确定控制快速充电电路和Buck-Boost充电电路中的对应的一者工作,以控制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将充电接口接入的电能进行电能转换之后存储至第一电池和/或第二电池中。
在为电子设备供电,也即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通过供电接口给电子设备中的用电负载供电时,充放电管理器还可以根据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状态(例如,电池电压、工作电流等)确定电池的电池容量,根据电池的电池容量确定如何动态调节双电池充放电电路中电池的串联充电或者并联放电。
在电池的串联放电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并联设置,以对用电负载进行并联放电时,此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在控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并联设置,以对用电负载进行串联放电时,此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20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本申请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本申请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连接方式进行调整,在电池供电时,使得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可以是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同时放电(向用电负载供电);还可以使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两个电池单独放电(单独向用电负载供电)。在电池充电时,使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可以以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进行同时充电,还可以使第一电池或第二电池两个电池单独充电;同时本申请还可兼容Buck-Boost充电电路和快速充电电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切换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工作,可以提高充电效率;而在进行放电(供电)时,本申请通过调整各电池的连接方式,可使各电池以串联、并联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放电(供电),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本申请在充电和放电时,可以实现串充切换并充,并放切换串放等多种选择。
应理解的是,这里的电子设备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形式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模块”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或二者结合。所述硬件电路可能包括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链接信息显示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链接信息显示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数据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链接信息显示方法。
可选的,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链接信息显示方法。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包括:
充电接口,用于接入外接电源;
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
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
快速充电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快速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
Buck-Boost充电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连接;
在充/放电阶段,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串联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并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还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量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中电量较高的一者断开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电连接,直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电量差值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并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充电阶段,在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或者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阈值,控制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将自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流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
在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且所述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将自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流输出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并联设置;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串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具体用于:
在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量差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中电量较低停止放电,直至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差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量差值后,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串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串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一公共端连接;
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另一公共端连接;
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一电池的公共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公共端连接,所述采样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池及所述第三开关的公共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供电接口,用于接入用电负载;
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串联设置于供电接口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之间;
旁路开关,与所述降压电路并联设置;
在所述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还包括:
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一端与充电接口连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快速充电电路及所述Buck-Boost充电电路的公共端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负载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池充放电电路;
所述双电池充放电电路的供电接口与所述用电负载连接。
12.一种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快速充电电路及Buck-Boost充电电路,充放电所述双电池充放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充/放电阶段,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切换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串并联关系;以及,
在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充电接口接入的电压大小及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的电量高低,控制所述快速充电电路或者Buck-Boost充电电路工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旁路开关和降压电路,所述双电池充放电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放电阶段,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旁路开关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在所述第一电池和/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量小于第四电量阈值时,所述第一电池及第二电池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输出至所述供电接口。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充放电方法。
CN202211321729.XA 2022-10-26 2022-10-26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6707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1729.XA CN116707051B (zh) 2022-10-26 2022-10-26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1729.XA CN116707051B (zh) 2022-10-26 2022-10-26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051A true CN116707051A (zh) 2023-09-05
CN116707051B CN116707051B (zh) 2024-04-12

Family

ID=8783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1729.XA Active CN116707051B (zh) 2022-10-26 2022-10-26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05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1825A (zh) * 2024-02-26 2024-03-29 合肥安赛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ps锂电池充电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0551U (zh) * 2017-06-08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1262296A (zh) * 2020-02-28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充电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1900769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725964A (zh) * 2021-08-17 2021-11-3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三电芯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CN114696384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530551U (zh) * 2017-06-08 2018-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1900769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262296A (zh) * 2020-02-28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充电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4696384A (zh) * 2020-12-29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的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器及终端
CN113725964A (zh) * 2021-08-17 2021-11-3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三电芯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1825A (zh) * 2024-02-26 2024-03-29 合肥安赛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ps锂电池充电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7791825B (zh) * 2024-02-26 2024-05-17 合肥安赛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ups锂电池充电回路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051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4756B2 (en) Power distribution circuit for use in a portable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4810880B (zh) 消耗由电池所提供的能量的系统、方法及电池
US20240204539A1 (en) Charging/Discharg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33460B (zh) 一种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4407954U (zh) 多输入输出快充移动电源
CN102222942A (zh) 电子设备的供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N201781302U (zh) 一种集成电池充电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结构
CN116707051B (zh) 双电池充放电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EP3836340A1 (en) Charg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266996Y (zh) 一种手机电池及具有该手机电池的手机
CN110086229A (zh)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25511B (zh) 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监控系统的充放电均衡装置
CN102195363A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的充放电装置及方法
CN101950993A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和直流稳压电源集成电路系统
CN213990242U (zh) 一种低压移动式接插供电装置
JP2024519556A (ja) 充電回路、充電方法、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3824182A (zh) 自变周期被动均衡方法及被动均衡系统
CN112653210A (zh) 一种带数据传输型充电器
JP2004080942A (ja) 充放電可能な電源装置
CN101202352B (zh) 一种后备电池
JP2003169424A (ja) 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充電装置
EP4228120A1 (en) Power system, charging method, and discharging method
CN213817329U (zh) 一种电池合路器
CN213693207U (zh) 开关型外设充电电路及充电系统
CN111064263B (zh) 电压控制方法及光伏供电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