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6870A -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6870A
CN116706870A CN202310162821.4A CN202310162821A CN116706870A CN 116706870 A CN116706870 A CN 116706870A CN 202310162821 A CN202310162821 A CN 202310162821A CN 116706870 A CN116706870 A CN 116706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mode
direct current
receiving end
current
power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28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南
霍启迪
王文龙
唐晓骏
胡远婷
谢岩
李慧玲
王青
张鑫
陈湘
李立新
高雯曼
王子琪
朱劭璇
申家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Heilong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01628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68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6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68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1Methods to deal with contingencies, e.g. abnormalities, faults or fail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进行如下步骤,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在降低对有功传输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直流逆变站的无功消耗呈错位分布,减少直流系统逆变站总的无功消耗,优化直流逆变站近区故障后电压恢复过程,保障直流受端系统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多条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成投产,跨区来电容量占比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电压失稳等故障发生,严重危及受端电网安全稳定。
以中国黑龙江电网为例,中国东北电网与中国华北电网之间通过额定容量为1000万千瓦的特高压鲁固直流、额定容量300万千瓦的“背靠背”高岭直流系统相联系。中国黑龙江电网与俄罗斯远东电网通过额定容量为75万千瓦的黑河“背靠背”直流系统相联系。2020年中国东北电网冬大基本方式中,上述直流考虑的送电功率分别为300、700、300及72万千瓦。其中中国黑龙江北部电网作为黑河直流受端,直流受端近区稳定性同背靠背直流的稳定运行具有强耦合作用。中国黑龙江北部电网的交流故障将引发黑河直流系统的换相失败、电压失稳等问题。
因此,如何采取一种有效方法减少直流受端系统故障以及提高故障恢复过程,保障直流受端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直流受端系统的稳定运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进行如下步骤,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包括:获取直流受端电网在不同年份、开机组合、负荷水平、网架结构、馈入直流工程数量、新能源接入总量以及区域外受电比例条件下的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包括: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采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采用判断调整单元执行,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判断调整单元,用于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调整单元,还用于: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依次判断各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依次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各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可以在降低对有功传输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直流逆变站的无功消耗呈错位分布,减少直流系统逆变站总的无功消耗,优化直流逆变站近区故障后的电压恢复过程,保障直流受端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黑河直流近区仿真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化VDCOL参数前后黑河背靠背直流系统各电气量的仿真结果的数据图,其中,(a)为逆变站换流母线电压,(b)为逆变站无功消耗,(c)为直流有功功率,(d)为逆变站熄弧角;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101,包括:
获取直流受端电网在不同年份、开机组合、负荷水平、网架结构、馈入直流工程数量、新能源接入总量以及区域外受电比例条件下的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不同运行方式数据在电网公司调度规划部门都有维护,不同运行方式的条件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运行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直流控制优化分析。
步骤S102: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进一步地,步骤S102,包括:
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采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可以采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中的统一计算方法。优选地,可以采用BPA-SCCP软件的“直流短路比”计算功能,BPA-SCCP软件通过调用上述某一种电网运行方式,直接开展指定地区短路比指标,得出计算值。
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进行如下步骤,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
步骤S103: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进一步地,步骤S103,包括: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进一步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均为直流近区短路比不足的工程判据,用户可以依据自身电网稳定控制需求,灵活调整该值,该值越大,稳定裕度越高。优选地,第一预设阈值为6;第二预设阈值为4。
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voltage dependent current order limiter,VDCOL)参数的取值对扰动后换流站无功功率消耗和直流传输功率具有显著影响,当逆变站母线电压跌落时,VDCOL通过限制直流电流大小实现直流系统恢复速率控制。VDCOL启动点电流idh通常取为额定值,即1.0pu,为了使直流电流在电压下降很多时保持恒定,idl通常设置为0.55pu,因此,可以通过改变udh和udl来控制逆变器无功功率消耗。若将VDCOL控制曲线右移(即同时增大udh,udl),则VDCOL功能在电压下降过程中更早启动,使无功功率消耗快速降低,有利于维持电压稳定,但增大udh和udl也会减小直流功率传输;相反,若将VDCOL控制曲线左移(即同时减小udh,udl),可以提高故障恢复期间有功功率传输。VDCOL参数的设定值可以通过工程计算经验得出。
通过三组参数设定值及分段设置,兼顾了直流稳定运行和交流电压恢复。
上述实施例,通过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依次判断各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依次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各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可以在降低对有功传输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直流逆变站的无功消耗呈错位分布,减少直流系统逆变站总的无功消耗,优化直流逆变站近区故障后的电压恢复过程,保障直流受端系统的稳定运行。
实施例1
以黑龙江黑河直流为例,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直流受端电网在不同年份、开机组合、负荷水平、网架结构、馈入直流工程数量、新能源接入总量以及区域外受电比例条件下的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步骤2:根据上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采用BPA-SCCP软件,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步骤3:依次判断各运行方式下直流受端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6,若低于6,转步骤4;若高于或等于6,转步骤5;
步骤4:进一步判断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4,若低于4,转步骤7;若高于或等于4,则转步骤6;
步骤5:调整该运行方式下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VDCOL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步骤6:调整该运行方式下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VDCOL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步骤7:调整该运行方式下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VDCOL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黑河直流近区仿真数据结构示意图。基于图2所示的仿真数据,得到优化前后黑河直流VDCOL参数,如表1所示。
表1优化前后黑河直流VDCOL参数
为了验证优化VDCOL参数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在直流落点近区设置故障。优化VDCOL参数前后黑河背靠背直流系统各电气量的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由对比曲线可以看出,未采取优化方案时逆变站发生连续换相失败且无法恢复,直流有功功率传输中断,交直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这是因为电气距离较近的两回直流在功率恢复阶段同时从系统吸收大量无功,使黑河逆变站母线电压难以快速恢复。采取优化VDCOL参数后,直流系统可以恢复稳定运行。故障恢复期间黑河逆变站的无功消耗减少了30Mvar,换流母线电压恢复特性明显改善,故障切除后未发生后续换相失败。可以看出,通过优化VDCOL参数设置可以提升受端电网的电压稳定性。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401,还用于:
获取直流受端电网在不同年份、开机组合、负荷水平、网架结构、馈入直流工程数量、新能源接入总量以及区域外受电比例条件下的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计算单元402,用于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进一步地,计算单元402,还用于:
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采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采用判断调整单元执行,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
判断调整单元403,用于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进一步地,判断调整单元403,还用于: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进一步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上述实施例,通过根据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依次判断各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依次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各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可以在降低对有功传输影响的前提下,实现直流逆变站的无功消耗呈错位分布,减少直流系统逆变站总的无功消耗,优化直流逆变站近区故障后的电压恢复过程,保障直流受端系统的稳定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从该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该指令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
已经通过参考少量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正如附带的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除了本发明以上公开的其他的实施例等同地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通常地,在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所有术语都根据他们在技术领域的通常含义被解释,除非在其中被另外明确地定义。所有的参考“一个/所述/该[装置、组件等]”都被开放地解释为所述装置、组件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另外明确地说明。这里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都没必要以公开的准确的顺序运行,除非明确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进行如下步骤,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包括:
获取直流受端电网在不同年份、开机组合、负荷水平、网架结构、馈入直流工程数量、新能源接入总量以及区域外受电比例条件下的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包括:
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采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6.一种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组运行方式数据;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组运行方式数据,得到多个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
将多个运行方式中的每个运行方式依次选择作为当前运行方式,采用判断调整单元执行,直至遍历所有运行方式为止:
判断调整单元,用于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调整单元,还用于: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35,0.7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与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并根据判断结果,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包括:
判断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近区电网短路比指标是否低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5,0.9);
否则,则调整当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受端逆变站控制系统的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中的(udl,udh)为(0.4,0.8)。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62821.4A 2023-02-24 2023-02-24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706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2821.4A CN116706870A (zh) 2023-02-24 2023-02-24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2821.4A CN116706870A (zh) 2023-02-24 2023-02-24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6870A true CN116706870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39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2821.4A Pending CN116706870A (zh) 2023-02-24 2023-02-24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68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8895B (zh) 一种直流换相失败预测环节门槛值整定方法
CN113381445B (zh) 一种抑制新能源暂态过电压的调相机优化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1327047B (zh) 一种确定级联式电网多交流断面输电能力的方法及系统
CN110601245A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校核方法及系统
CN116706870A (zh) 用于优化常规直流低压限流环节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01178A (zh) 一种确定特高压直流再启动策略的方法及系统
CN109462240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的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81564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换相失败加速保护策略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0783929B (zh) 直流闭锁后换流站无功补偿装置参与电网电压控制的方法
CN111327058B (zh) 基于暂稳态电压约束的直流无功控制死区整定方法和装置
CN111342472B (zh) 用于抑制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的svc优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011300B (zh)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闭锁故障受端辅助决策方法及装置
CN113471987A (zh) 一种用于确定水光互补系统的高频切机方案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43462A (zh) 一种多资源频率紧急协调控制方法
CN110957744A (zh) 一种频率和电压安全稳定紧急调控在线预决策方法
CN111769524B (zh) 自适应对称单极直流配电网接地电阻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85175B (zh) 电网中交直流协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55255B (zh) 基于虚拟调制的闭锁故障后直流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2398138B (zh) 一种高压换流站同步调相机电压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62529B (zh) 一种混联电网的交流母线电压运行范围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2421687B (zh) 一种提升新能源送出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参数优化方法
CN113300352B (zh) 计及安全稳定限额约束的短路电流预防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725870B (zh)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主动稳定控制方法
CN114069665A (zh) 储能参与电网低频安全稳定控制的优化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242711A (zh) 一种抑制特高压直流闭锁的风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