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6520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6520A
CN116706520A CN202310795441.4A CN202310795441A CN116706520A CN 116706520 A CN116706520 A CN 116706520A CN 202310795441 A CN202310795441 A CN 202310795441A CN 116706520 A CN116706520 A CN 116706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ransmitting
receiving
conductive sheet
degre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54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启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ODENG DIANTO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54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65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6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6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天线装置,其包含一载体、以及一天线数组。天线数组包含一第一、第二双频天线结构。第一双频天线结构包含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一发射天线与一第一接收天线。第一发射天线与第一接收天线分别正投影于第一导电片上的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一延伸线穿过。第二双频天线结构包含一第二导电片、一第二发射天线与一第二接收天线。第二发射天线及第二接收天线正投影于第二导电片上的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二延伸线穿过。第一延伸线与第二延伸线具有一直角及一交会点。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以交会点为旋转点以具有一90度旋转对称关系。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天线装置为了满足特定功能(例如:MIMO),因此现有天线装置具有一基板、以及安装于基板上的多个双频天线,并且多个双频天线是以数组方式作排列。然而,当现有天线装置被设计具备理想的圆极化场型时,多个双频天线的排列空间将被扩展,导致基板尺寸无法缩小。也就是说,现有天线装置无法同时具备「缩小尺寸」与「理想的圆极化场型」等优点。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线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天线装置,包括:一载体;至少一个天线数组,设置于所述载体上,所述至少一天线数组包含:一第一双频天线结构,包含一第一导电片、以及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第一发射天线与一第一接收天线,所述第一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一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一延伸线穿过;一第二双频天线结构,包含一第二导电片、以及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第二发射天线与一第二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二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二延伸线穿过;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具有为90度的一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还具有一交会点,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以所述交会点为旋转点以具有一90度旋转对称关系。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天线装置,能通过“所述第一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一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一延伸线穿过”、“所述第二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二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二延伸线穿过”、“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具有为90度的一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还具有一交会点,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以所述交会点为旋转点以具有一90度旋转对称关系”的设计,所述天线装置不仅能具备理想的圆极化场型之效果、并且能同时缩减尺寸。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频天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II-II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频天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频天线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频天线结构所测得的回波损耗数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发射天线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二发射天线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发射天线与第二发射天线共同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接收天线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二接收天线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接收天线与第二接收天线共同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0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发射天线与第二发射天线共同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22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接收天线与第二接收天线共同所产生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场型于H平面(H-plane)或E平面上的示意图。
图2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发射天线与第二发射天线于波数切换时的左旋圆极化的场型的示意图。
图25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发射天线与第二发射天线于波数切换时的右旋圆极化的场型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为:1000、1000’:天线装置;100A:第一双频天线结构;3A:第一导电片;4A:第一发射天线;5A:第一接收天线;100B:第二双频天线结构;3B:第二导电片;4B:第二发射天线;5B:第二接收天线;100:双频天线结构;1:基板;11:第一层;12:第二层;2:接地件;H21:第一通孔;H22:第二通孔;3:导电片;S31:第一侧边;S32:第二侧边;S33:第三侧边;S34:第四侧边;S35:第五侧边;S36:第六侧边;4:发射天线;41:第一耦合导电垫;42:第一导电柱;43:第一馈入导电垫;5:接收天线;51:第二耦合导电垫;52:第二导电柱;53:第二馈入导电垫;D 1:第一最短距离;D2:第二最短距离;D3:第三最短距离;D4:第四最短距离;G1:发射数据线;G2:接收数据线;AR:天线数组;BR:载体;L 1:第一延伸线;L2:第二延伸线;C 1:交会点;C2:中心点;θ:夹角;P4A、P4B、P5A、P5B、PR、PL、PR’、PL’、PR”、PL”:场型;R1:第一行;R2:第二行;R3:第三行;T 1~T5: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天线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讯号,但这些组件或者讯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讯号与另一讯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另外,于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图式或是如特定图式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的相关内容大部份出现于该特定图式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图式。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频天线结构100。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双频天线结构100适用于一传输频段,并且所述传输频段包含一发射频率及一接收频率。所述双频天线结构100包含一基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1上的一接地件2、一导电片3、一发射天线4与一接收天线5。接着,以下介绍所述双频天线结构100的各组件及其连接关系。
复参图2所示,所述基板1于本实施例中为多层结构并具有两个印刷电路板,两个所述印刷电路板彼此堆栈并分别定义为一第一层11及一第二层12。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接地件2于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导电铜箔,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所述接地件2设置于所述第二层12远离所述第一层11的一侧面上,并且所述接地件2于所述第二层12具有彼此间隔的呈圆形的一第一通孔H21及一第二通孔H22。换句话说,所述第二层12远离所述第一层11的所述侧面上具有不被所述接地件2遮盖的两个配置区域。
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导电片3设置于所述第一层11远离所述第二层12的一侧面。其中,所述导电片3于本实施例中为呈六边形结构的导电铜箔并具有六个侧边,并且位置相对的任两个所述侧边彼此相互平行并具有一第一最短距离D1,所述第一最短距离D1介于所述传输频段的一中心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0.45倍至0.55。
举例来说,所述导电片3顺时钟依序具有一第一侧边S31、一第二侧边S32、一第三侧边S33、一第四侧边S34、一第五侧边S35、及一第六侧边S36。所述第一侧边S31与所述第四侧边S34位置相对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二侧边S32与所述第五侧边S35位置相对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三侧边S33与第六侧边位置相对且相互平行。其中,当所述传输频段的所述中心频率所对应的波长为12毫米(mm)时,所述第一侧边S31与所述第四侧边S34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二侧边S32与所述第五侧边S35之间的最短距离、所述第三侧边S33与所述第六侧边S36之间的最短距离可以是介于5.4毫米(mm)至6.6毫米(mm)之间。
复参图2及图4所示,所述发射天线4具有所述发射频率,并且所述发射天线4包含一第一耦合导电垫41、一第一导电柱42、及一第一馈入导电垫43。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于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圆形的导电铜箔,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设置于所述第一层11及所述第二层12之间,使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被两个所述印刷电路板夹持,并且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通孔H21。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层12上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通孔H21内。
所述第一导电柱42于本实施例中可以例如是导电盲孔(Plating Through Hole)、或导电通孔(Blind Via Hole),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所述第一导电柱42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及所述导电片3。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设置于所述第二层12远离所述第一层11的一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H21内,并且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与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能发生一串联电容效应并产生一左旋圆极化。此外,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还能与所述接地件2产生一并联电容效应。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为圆形的导电铜箔,并且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投影于所述导电片3上的位置邻近其中一个所述侧边(即,所述第一侧边S31)。其中,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与所述第一通孔H21共享一个圆心。此外,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的所述圆心较佳是重迭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层12上的圆心,并且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的面积。换句话说,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所述第一通孔H21与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的尺寸之间具有连动关系。
当然,所述连动关系是可以允许些微的变化(即,能被允许的公差)。举例来说,本发明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的面积也可以是略大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的面积。
复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接收天线5具有所述接收频率,并且所述接收天线5包含一第二耦合导电垫51、一第二导电柱52、及一第二馈入导电垫53。其中,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于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圆形的导电铜箔,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设置于所述第一层11及所述第二层12之间,使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被两个所述印刷电路板夹持,并且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二通孔H2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层12上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通孔H22内。
所述第二导电柱52于本实施例中可以例如是导电盲孔(Plating Through Hole)、或导电通孔(Blind Via Hole),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所述第二导电柱52电性耦接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及所述导电片3。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设置于所述第二层12远离所述第一层11的一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H22内,并且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与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能发生一串联电容效应并产生一右旋圆极化。此外,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还能与所述接地件2产生一并联电容效应。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为圆形的导电铜箔,并且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投影于所述导电片3上的位置邻近其中一个所述侧边(即,所述第二侧边S32)。其中,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与所述第二通孔H22共享一个圆心。此外,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的所述圆心较佳是重迭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层12上的圆心,并且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大致等于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的面积。换句话说,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所述第二通孔H22与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的尺寸之间具有连动关系。
当然,所述连动关系是可以允许些微的变化(即,能被允许的公差)。举例来说,本发明于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的面积也可以是略大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的面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及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所发生的串联电容效应不受干扰,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层12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一通孔H21的面积,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层12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二通孔H22的面积。
因此,所述第一耦合导电垫41(或所述第一馈入导电垫43)投影于所述导电片3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侧边S31之间的一第二最短距离D2可以是不等于所述第二耦合导电垫51(或所述第二馈入导电垫53)投影于所述导电片3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侧边S32之间的一第三最短距离D3,并且所述第二最短距离D2是小于所述第三最短距离D3,从而使所述发射频率及所述接收频率能具有不同的范围。
需特别说明的是,图5为本发明的双频天线结构100测得的回波损耗数据的一图表,并且所述图表具有一发射数据线G1及一接收数据线G2。由所述图表可以清楚知道,所述发射数据线G1于14GHz至15GHz之间具有较低的功率,所述接收数据线G2于10GHz至12.7GHz之间具有较低的功率。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双频天线结构100所述发射频率较佳是限定介于14GHz至15GHz之间,所述接收频率较佳是限定介于10.7GHz至12.7GHz之间。
[第二实施例]
如图6至图18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0包含一载体BR、以及设置于所述载体BR上的一天线数组AR。其中,所述天线数组AR包含第一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双频天线结构,并且两个所述双频天线结构被定义为一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及一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此外,所述载体BR为第一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双频天线结构的一共享基板,并且所述载体BR与各所述双频天线结构的所述基板具有相同结构。
换句话说,所述载体BR、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及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的详细结构请参酌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双频天线结构100,于此则不特别赘述。接着,以下接着介绍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及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之间的配置关系。
配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包含一第一导电片3A、以及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导电片3A的一第一发射天线4A与一第一接收天线5A。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3A呈六边形,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则分别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正投影于所述第一导电片3A上的一区域中心(即,圆心)及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正投影于所述第一导电片3A上的一区域中心(即,圆心)共同地被一第一延伸线L1穿过。
复参图6所示,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包含一第二导电片3B、以及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导电片3B的一第二发射天线4B与一第二接收天线5B。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片3B呈六边形,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则分别为圆形,并且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导电片3B上的一区域中心(即,圆心)及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导电片3B上的一区域中心(即,圆心)共同地被一第二延伸线L2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线L1与所述第二延伸线L2具有为90度的一夹角θ,并且所述第一延伸线L1与所述第二延伸线L2还具有一交会点C1,所述第一导电片3A与所述第二导电片3B以所述交会点C1为旋转点以具有一90度旋转对称关系。据此,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及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能产生圆极化之场型,并且两者在所述载体BR上占据最少空间(也就是,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及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最短)。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之间的相位差较佳是90度,使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的电磁场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的电磁场于俯仰面(即,theta)与方位面(即,phi)上能相互垂直,以产生具有交会点C1趋近于1的一左旋圆极化(LHCP)。
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能于一频率中单独产生一场型P4A,图8中为所述场型P4A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能于一频率中单独产生一场型P4B,图10中为所述场型P4B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能于一频率中共同产生一左旋圆极化的场型PL,图12中为所述场型PL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
其中,图7、图9及图11中的布点密度越低表示增益值越高。图8、图10及图12中的示意图具有四个线条T1~T5,所述线条T1为总增益值(gain total)、所述线条T2为θ方向的增益值(gain theta)、所述线条T3为Φ方向的增益值(gain phi)、所述线条T4为左侧方向的增益值(gain left)、所述线条T5为右侧方向的增益值(gain right)。由图11与图12可以得知道,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所共同的所述场型PL为左旋圆极化且趋近于圆形。
此外,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之间的相位差较佳是90度,使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的电磁场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的电磁场于俯仰面(即,theta)与方位面(即,phi)上能相互垂直,以产生具有轴比较小的一右旋圆极化(RHCP)。
举例来说,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能于一频率中单独产生一场型P5A,图14中为所述场型P5A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能于一频率中单独产生一场型P5B,图16中为所述场型P5B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能于一频率中共同产生一右旋圆极化的场型PR,图17中为所述场型PR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
其中,图13、图15及图17中的布点密度越低表示增益值越高。图14、图16及图18中的示意图具有五个线条T1~T5,所述线条T1为总增益值(gain total)、所述线条T2为θ方向的增益值(gain theta)、所述线条T3为Φ方向的增益值(gain phi)、所述线条T4为左侧方向的增益值(gain left)、所述线条T5为右侧方向的增益值(gain right)。由图17与图18可以得知道,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所共同的所述场型PR为右旋圆极化且趋近于圆形。
[第三实施例]
如图19至图25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0’类似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0,两个实施例的相同处则不再加以赘述,而本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0’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1000’包含多个天线数组AR。
具体来说,如图19所示,多个所述天线数组AR于本实施例中是以多行与多列方式交错排列,并且各所述天线数组AR具有一中心点C2。其中,于相邻的任两行中,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AR的所述中心点C2之间具有一第四最短距离D4,所述第四最短距离D4较佳是介于所述传输频段的所述中心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0.45倍至0.55。据此,多个所述天线数组AR之间能相互影响,使所述天线装置1000最终产生的一右旋圆极化与一左旋圆极化的轴比较小。
举例来说,当各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被输入(1W,90度)的讯号且各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被输入(1W,0度)的讯号,所述天线结构于10.7GHz至12.7GHz能得到于图20中的为左旋圆极化的一场型PL’。图21中为所述场型PL’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
此外,当各所述第一双频天线结构100A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被输入(1W,0度)的讯号且各所述第二双频天线结构100B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被输入(1W,90度)的讯号,所述天线结构于10.7GHz至12.7GHz能得到于图22中的为右旋圆极化的一场型PR’。图23中为所述场型PR’于H平面或E平面的示意图。
其中,图20、及图22中的布点密度越低表示增益值越高。图21、及图23中的示意图具有五个线条T1~T5,所述线条T1为总增益值(gain total)、所述线条T2为θ方向的增益值(gain theta)、所述线条T3为Φ方向的增益值(gain phi)、所述线条T4为左侧方向的增益值(gain left)、所述线条T5为右侧方向的增益值(gain right)。由图21及图23可知,两个所述场型PL’、PR’的轴比明显相较于第二实施例更小。
额外说明的是,所述天线装置1000于本实施例中也能具备波束切换的优点。具体来说,于相邻的任两行中,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AR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之间的相位差可以是50度或0度,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AR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之间的相位差也可以是50度或0度。
举例来说,当位于第一行R1的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分别被输入(1W,0度)的讯号与(1W,90度)的讯号时,位于第二行R2的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可以分别是被输入(1W,50度)的讯号与(1W,140度)的讯号,位于第三行R3的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4A与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4B可以分别是被输入(1W,100度)的讯号与(1W,190度)的讯号(以此类推)。据此,所述天线装置1000能实现对应左旋圆极化的波束切换,以产生如图24所示的场型PL”。其中,图24中的布点密度越低表示增益值越高。
此外,于相邻的任两行中,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AR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之间的相位差可以是50度或0度,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AR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之间的相位差也可以是50度或0度。
举例来说,当位于第一行R1的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与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分别被输入(1W,90度)的讯号与(1W,0度)的讯号时,位于第二行R2的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与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可以分别是被输入(1W,140度)的讯号与(1W,50度)的讯号,位于第三行R3的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5A与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5B可以分别是被输入(1W,190度)的讯号与(1W,100度)的讯号(以此类推)。据此,所述天线装置1000’能实现对应右旋圆极化的波束切换,以产生如图25所示的场型PR”。其中,图25中的布点密度越低表示增益值越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天线装置,能通过“所述第一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一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一延伸线穿过”、“所述第二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二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二延伸线穿过”、“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具有为90度的一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还具有一交会点,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以所述交会点为旋转点以具有一90度旋转对称关系”的设计,所述天线装置不仅能具备理想的圆极化场型之效果、并且能同时缩减尺寸。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载体;
至少一个天线数组,设置于所述载体上,所述至少一天线数组包含:
一第一双频天线结构,包含一第一导电片、以及电性耦接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第一发射天线与一第一接收天线,所述第一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一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一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一延伸线穿过;
一第二双频天线结构,包含一第二导电片、以及电性耦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第二发射天线与一第二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发射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导电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及所述第二接收天线正投影于所述第二电导片上的一区域中心共同地被一第二延伸线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具有为90度的一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延伸线与所述第二延伸线还具有一交会点,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以所述交会点为旋转点以具有一90度旋转对称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数组的数量进一步地限定为多个,多个所述天线数组以多行与多列方式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适用于一传输频段,各所述天线数组具有一中心点;于相邻的任两行中,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的所述中心点之间具有一最短距离,所述最短距离介于所述传输频段的一中心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的0.45倍至0.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于相邻的任两行中,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的所述第一发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为50度或0度,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的所述第二发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为50度或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于相邻的任两行中,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为50度或0度,不同行且相邻的任两个所述天线数组的所述第二接收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为50度或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第一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数组的数量进一步地限定为一个。
8.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二发射天线分别能产生一左旋圆极化,所述第一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分别能产生一右旋圆极化。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接收天线分别为圆形,所述第二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二接收天线分别为圆形。
CN202310795441.4A 2023-06-30 2023-06-30 天线装置 Pending CN1167065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5441.4A CN116706520A (zh) 2023-06-30 2023-06-30 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5441.4A CN116706520A (zh) 2023-06-30 2023-06-30 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6520A true CN116706520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5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5441.4A Pending CN116706520A (zh) 2023-06-30 2023-06-30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65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7582B2 (en)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nd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US5453751A (en) Wide-band, dual polarized planar antenna
US11545761B2 (en) Dual-band cross-polarized 5G mm-wave phased array antenna
US4916457A (en) Printed-circuit crossed-slot antenna
US6529172B2 (en) Dual-polarized radiating element with high isolation between polarization channels
US9502780B2 (en) Antenna array using sandwiched radiating elements above a ground plane and fed by a stripline
KR100574014B1 (ko) 광대역 슬롯 배열 안테나
US20030164797A1 (en) Tunable multi-band antenna array
US20030112200A1 (en) Horizontally polarized printed circuit antenna array
US11476578B2 (en) Dual band phased array antenna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s therefor
US20200412025A1 (en) Polarized wave shared array antenna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089217A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IL281119B1 (en) Array of antennas with independent motorized radiating elements
US20210098895A1 (en) Polarized wave shared array antenna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703980B2 (en) Active dual-polarization microwave reflector, in particular for electronically scanning antenna
KR102493417B1 (ko) 적층형 패치 안테나
CN116706520A (zh) 天线装置
WO2022135238A1 (en) Dual-polarized substrate-integrated 360° beam steering antenna
JP7516608B1 (ja) アンテナ装置
TWI857523B (zh) 天線裝置
AU2006318825B2 (en) Notch antenna element and array
US20240356233A1 (en) Antenna device
JP2024155403A (ja) アンテナ装置
EP4451468A1 (en) Antenna device
KR102623525B1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 대역 멀티레이어 안테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