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4532A -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4532A
CN116704532A CN202310776216.6A CN202310776216A CN116704532A CN 116704532 A CN116704532 A CN 116704532A CN 202310776216 A CN202310776216 A CN 202310776216A CN 116704532 A CN116704532 A CN 116704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ode
code information
target
informatio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762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帅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762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45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4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4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0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41Analysis of document content
    • G06V30/412Layout analysis of documents structured with printed lines or input boxes, e.g. business forms or tab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10Character recognition
    • G06V30/14Image acquisition
    • G06V30/146Aligning or centring of the image pick-up or image-field
    • G06V30/147Determination of region of interes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10Character recognition
    • G06V30/19Recognit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G06V30/19007Matching; Proximity mea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条码信息,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N个条码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根据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在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条码信息输入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N个条码框。

Description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条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扫码枪的大量普及,条形码以及二维码等条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便于进行生产、仓储、物流、销售以及售后的管理,往往需要在产品上张贴或者印刷多个条码,这些条码分别承载了如产品代码、生产序号、硬件版本、固件版本、特殊标记等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因条码脱落、被涂抹、修改、替换而导致上述信息丢失,还会对产品上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输入,以对上述信息进行存储。
然而,目前在对产品上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输入时,往往需要将各个条码分别独立张贴或者印刷在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而再通过对每个条码进行精准定位扫描,将对应的条码信息输入至不同的位置,这增加了条码识别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以及操作难度,降低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多条码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另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多条码的识别系统。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该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条码信息,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N个条码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根据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在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条码信息输入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N个条码框。
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多条码的识别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下面以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用于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时,能够减少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以及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中,在通过电子设备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通过扫描装置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对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中的任意一个条码进行识别,并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与扫描装置通信连接,电子设备获取扫描装置扫描所得到的条码信息。进一步地,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在电子设备获取到上述条码信息之后,电子设备根据其显示界面中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在此基础上,在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也即在获取到的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将该条码信息输入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也即,电子设备将该条码信息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中。并且,电子设备自动将输入光标移动至其显示界面中的下一个目标条码框。此时,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再次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扫描得到一个新的条码信息,电子设备可获取该新的条码信息并对其进行正确性验证,进而在该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该新的条码信息输入至其所对应的目标条码框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上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分别被输入至N个条码框内,完成对目标对象中多条码的识别操作。
这样,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以及自动切换输入光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时间,并且验证失败的条码信息不会被输入,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基于此,用户无需精确对准每个条码进行扫描,用户仅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另外,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使得被识别的多个条码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内紧凑布局,减少了条码占用的表面积,还能够减少张贴或印刷条码过程中的操作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之后,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还包括:在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条码信息验证成功。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也即在获取到的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不相匹配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再次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扫描得到一个新的条码信息。此时,电子设备会获取该新的条码信息,并继续对获取到的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在该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会将该新的条码信息输入至其所对应的目标条码框内,而在该信息的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会继续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重复上述验证步骤,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电子设备获取到的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这样,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验证失败的条码信息不会被输入,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基于此,用户无需精确对准每个条码进行扫描,用户仅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包括:获取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在字符长度不符合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第一条件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在字符长度符合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将条码信息转化为代码信息,根据代码信息和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特征信息具体可包括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以及与条码信息相对应的代码信息。在此基础上,在电子设备根据其显示界面中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过程中,具体地,电子设备获取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并将该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一条件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在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一条件不相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判定该条码信息错误,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验证失败,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不相匹配。此时,电子设备不会对该条码信息执行输入操作,而是等待接收下一次的扫描输入。
进一步地,在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一条件相符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会将该条码信息转化为对应的代码信息,并根据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转化得到的代码信息,继续对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这样,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保证了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后续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代码信息和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包括:在代码信息符合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第二条件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在代码信息不符合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验证失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电子设备根据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转换得到的代码信息,继续对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过程中,具体地,电子设备将转换得到的代码信息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二条件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在代码信息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二条件相符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即判定该条码信息正确,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验证成功,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此时,电子设备会将该条码信息输入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也即,电子设备将该条码信息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中。
进一步地,在代码信息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二条件不相符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判定该条码信息错误,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验证失败,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不相匹配。此时,电子设备不会对该条码信息执行输入操作,而是等待接收下一次的扫描输入。这样,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所对应的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保证了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后续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条件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目标长度,目标长度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条件具体可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达到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目标长度。例如,在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目标长度为13位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条件即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13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条件为: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前M个字符为目标形式,且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第M+1个字符为目标字符,目标形式和目标字符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条件具体可为: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前M个字符为目标形式,并且,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第M+1个字符为目标字符。
其中,上述目标字符以及目标形式均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进一步地,M为正整数,M的具体数值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M的具体数值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目标图像对应目标对象,在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N个条码框之后,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还包括:将N个条码信息写入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读取存储区间中的N个存储信息;依次比较N个存储信息和N个条码信息;根据比较结果确定N个条码信息的写入结果。
在该技术方案中,目标图像对应目标对象,也即,上述N个条码为在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条码。在此基础上,在电子设备对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进行识别输入,以将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均输入至对应的条码框之后,为了防止因条码脱落、被涂抹、修改、替换而导致目标对象上的条码信息丢失,电子设备还会将输入至每个条码框的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如将N个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进一步地,在将N个条码信息均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之后,电子设备还会对写入存储区间的N个条码信息进行回读,以得到N个存储信息,进而对输入条码框的N个条码信息以及读取到的N个存储信息进行一一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每个条码信息的写入存储结果,也即判断每个条码信息是否成功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这样,在将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均输入至对应的条码框之后,将N个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并通过回读操作判断每个条码信息的写入结果,保证了条码信息准确写入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从而避免了条码信息的丢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目标操作为用户对扫描装置的晃动操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目标操作具体可为用户对扫描装置的晃动操作或移动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条码信息,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N个条码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条码信息输入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N个条码框。
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用于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时,能够减少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以及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包括获取单元以及处理单元,在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通过扫描装置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对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中的任意一个条码进行识别,并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在此基础上,获取单元获取扫描装置扫描所得到的条码信息。进一步地,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在获取单元获取到上述条码信息之后,处理单元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在此基础上,在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也即在获取到的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的情况下,处理单元将该条码信息输入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也即,将该条码信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中。并且,处理单元自动将输入光标移动至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下一个目标条码框。此时,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再次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扫描得到一个新的条码信息,获取单元可获取该新的条码信息,处理单元对该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进而在该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该新的条码信息输入至其所对应的目标条码框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上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分别被输入至N个条码框内,完成对目标对象中多条码的识别操作。
这样,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以及自动切换输入光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时间,并且验证失败的条码信息不会被输入,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基于此,用户无需精确对准每个条码进行扫描,用户仅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另外,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使得被识别的多个条码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内紧凑布局,减少了条码占用的表面积,还能够减少张贴或印刷条码过程中的操作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了另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处理器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因此,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所提出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具备上述第一个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三个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本发明第四个方面所提出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三个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因此,本发明第四个方面所提出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第三个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多条码的识别系统,包括:扫描装置,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目标操作,扫描目标图像,以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如上述第四个方面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扫描装置通信连接。
本发明第五个方面所提出的多条码的识别系统包括上述第四个方面技术方案中的电子设备。因此,本发明第五个方面所提出的多条码的识别系统,具备上述第四个方面技术方案中的电子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因此,本发明第六个方面所提出的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第一个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因此,本发明第七个方面所提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具备上述第一个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条码示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具体可包括下述的步骤102至步骤106:
步骤102,获取条码信息;
步骤104,根据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步骤106,在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条码信息输入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显示界面中的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N个条码框;
其中,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N个条码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
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多条码的识别装置,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下面以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用于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时,能够减少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以及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由电子设备执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为具备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例如,上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为生产管理终端、信息管理平台、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中,在通过电子设备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通过扫描装置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对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中的任意一个条码进行识别,并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与扫描装置通信连接,电子设备获取扫描装置扫描所得到的条码信息。进一步地,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在电子设备获取到上述条码信息之后,电子设备根据其显示界面中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在此基础上,在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也即在获取到的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将该条码信息输入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也即,电子设备将该条码信息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中。并且,电子设备自动将输入光标移动至其显示界面中的下一个目标条码框。此时,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再次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扫描得到一个新的条码信息,电子设备可获取该新的条码信息并对其进行正确性验证,进而在该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该新的条码信息输入至其所对应的目标条码框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上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分别被输入至N个条码框内,完成对目标对象中多条码的识别操作。
这样,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以及自动切换输入光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时间,并且验证失败的条码信息不会被输入,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基于此,用户无需精确对准每个条码进行扫描,用户仅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另外,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使得被识别的多个条码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内紧凑布局,减少了条码占用的表面积,还能够减少张贴或印刷条码过程中的操作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条码具体可为一维条码即条形码,上述条码具体还可为二维条码即二维码,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条码之间的内容至少存在一个不同点。比如,多个条码的位数不同:有的条码是8位,有的条码是12位,而有的条码则是15位;或者,多个条码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条码是纯数字的表达方式如12345678,有的条码是纯字母的表达方式如ABCDEFG,有的条码则是数字加字母的表达方式如123DFG456,有的条码则是在某一位置处存在特殊字符如123-ABC。
例如,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实际应用过程中分别表示某一产品的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的示例图。如图5所示,三个条码的位数以及表达方式均不相同。其中,表示产品代码的条码为13位,且其前4位均为字母;表示生产序号的条码为12位,且其后7位均是数字;表示固件版本的条码为2位,且其第1位为字母,第2位为数字。如此,通过对条码信息的位数、表达方式等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即可确定条码信息的类型。
进一步地,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例如,如图6所示,在上述N个条码包括表示某一产品的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包括分别用于输入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框。
进一步地,上述特征信息具体可包括条码信息的关键特征信息以及唯一特征信息,通过对条码信息的关键特征信息以及唯一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即可对该条码信息所对应的条码类型进行确定。进一步地,通过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可确定与该目标条码框相匹配的条码类型。
基于此,通过比较目标条码框所指示的条码类型以及条码信息所指示的条码类型,即可判断条码信息是否与目标条码框相匹配;或者,通过将目标条码框所指示的条码特征信息与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亦可判断条码信息是否与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另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扫描装置具体可为扫码枪、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可与上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交互的、具备扫码功能的装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上述步骤104之后,上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具体还可包括下述的步骤108:
步骤108,在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条码信息验证成功。
在该实施例中,在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也即在获取到的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不相匹配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再次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扫描得到一个新的条码信息。此时,电子设备会获取该新的条码信息,并继续对获取到的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在该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会将该新的条码信息输入至其所对应的目标条码框内,而在该信息的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会继续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重复上述验证步骤,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电子设备获取到的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这样,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验证失败的条码信息不会被输入,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基于此,用户无需精确对准每个条码进行扫描,用户仅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104具体可包括下述的步骤104a至步骤104c:
步骤104a,获取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
步骤104b,在字符长度与第一条件不相符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错误;
步骤104c,在字符长度与第一条件相符的情况下,根据条码信息确定对应的代码信息,根据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其中,第一条件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特征信息具体可包括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以及与条码信息相对应的代码信息。在此基础上,在电子设备根据其显示界面中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过程中,具体地,电子设备获取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并将该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一条件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在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一条件不相符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判定该条码信息错误,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验证失败,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不相匹配。此时,电子设备不会对该条码信息执行输入操作,而是等待接收下一次的扫描输入。
进一步地,在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一条件相符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会将该条码信息转化为对应的代码信息,并根据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转化得到的代码信息,继续对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这样,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保证了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后续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其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代码信息具体可为与条码信息相对应的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信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第一条件具体可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达到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目标长度。例如,在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目标长度为13位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条件即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13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根据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步骤,具体可包括下述的步骤110和步骤112:
步骤110,在代码信息与第二条件相符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正确;
步骤112,在代码信息与第二条件不相符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错误;
其中,第二条件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该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根据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转换得到的代码信息,继续对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过程中,具体地,电子设备将转换得到的代码信息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二条件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在代码信息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二条件相符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即判定该条码信息正确,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验证成功,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此时,电子设备会将该条码信息输入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也即,电子设备将该条码信息显示在其显示界面中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中。
进一步地,在代码信息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第二条件不相符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则判定该条码信息错误,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验证失败,也即判定该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不相匹配。此时,电子设备不会对该条码信息执行输入操作,而是等待接收下一次的扫描输入。这样,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所对应的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保证了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后续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其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第二条件具体可为:代码信息所指的代码表达方式,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代码表达方式相同。例如,在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代码表达方式为条码信息第1位为字母,第2位为数字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条件即为:代码信息所指的代码表达方式为条码信息的第1位为字母,第2位为数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条件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目标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条件具体可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达到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目标长度。例如,在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目标长度为13位的情况下,上述第一条件即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13位。
其中,目标长度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条码,条码信息的位数不同。例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分别表示某一产品的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表示产品代码的条码信息为13位,表示生产序号的条码信息为12位,表示固件版本的条码信息为2位。基于此,通过将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所指示的目标长度进行比较,即能够对条码信息进行初步验证,从而初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条件为: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前M个字符为目标形式,且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第M+1个字符为目标字符。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条件具体可为:代码信息所指的代码表达方式,与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代码表达方式相同。例如,在目标条码框所对应的代码表达方式为条码信息第1位为字母,第2位为数字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条件即为:代码信息所指的代码表达方式为条码信息的第1位为字母,第2位为数字。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条件具体可为: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前M个字符为目标形式,并且,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第M+1个字符为目标字符。
其中,上述目标字符以及目标形式均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进一步地,M为正整数,M的具体数值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M的具体数值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条码,条码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同。例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分别表示某一产品的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表示产品代码的条码信息的前4位均为字母,表示生产序号的条码信息的后7位均是数字,表示固件版本的条码信息的第1位为字母,第2位为数字。基于此,在通过比较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以及目标条码框所指示的目标长度,以对条码信息进行初步验证,可继续通过比较代码信息所指示的条码表达方式,以及目标条码框所指示的条码表达方式,对条码信息作进一步验证,从而准确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示例性地,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对应产品代码,其中,产品代码为13位,并且,产品代码的前4个字符均为字母,产品代码的第5个字符为特殊字符“-”。在此基础上,在对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进行输入操作的过程中,电子设备设置一个字符输入数组以及一个各字符对应ASCII码的整数数组。在每次通过扫描装置扫码得到条码信息之后,电子设备首先将获取到的条码信息写入字符输入数组,并判断读取到的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是否是13位,若不是,电子设备将字符输入数组清空,准备处理下一次扫描内容;若是,电子设备则将字符输入数组的内容均转换为对应的ASCII码并写入整数数组。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基于转换得到的ASCII码,判断条码信息的前4个字符是否均为字母,并判断条码信息的第5个字符是否为特殊字符“-”,若不是,电子设备同时清空字符输入数组和整数数组,准备处理下一次扫描内容;若是,电子设备则将字符输入数组的内容复制到目标条码框,并将输入光标自动切换到下一个目标条码框。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第二条件具体还可为: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第K个字符为目标形式、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后L个字符为目标形式等,其中,K和L均为正整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第二条件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目标图像对应目标对象,在此基础上,在上述步骤106之后,上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具体还可包括下述的步骤114至步骤120:
步骤114,将N个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
步骤116,读取存储区间中的N个存储信息;
步骤118,依次比较N个条码信息以及N个存储信息;
步骤120,根据比较结果确定N个条码信息的存储结果。
在该实施例中,目标图像对应目标对象,也即,上述N个条码为在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条码。在此基础上,在电子设备对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进行识别输入,以将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均输入至对应的条码框之后,为了防止因条码脱落、被涂抹、修改、替换而导致目标对象上的条码信息丢失,电子设备还会将输入至每个条码框的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如将N个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进一步地,在将N个条码信息均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之后,电子设备还会对写入存储区间的N个条码信息进行回读,以得到N个存储信息,进而对输入条码框的N个条码信息以及读取到的N个存储信息进行一一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每个条码信息的写入存储结果,也即判断每个条码信息是否成功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这样,在将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均输入至对应的条码框之后,将N个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并通过回读操作判断每个条码信息的写入结果,保证了条码信息准确写入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从而避免了条码信息的丢失。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在上述N个条码包括表示某一产品的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包括分别用于输入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条码框。并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还包括分别用于回读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三个回读框。三个条码框和三个回读框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在将产品代码、生产序号以及固件版本的条码信息均输入至对应的条码框之后,电子设备将上述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进而将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内所存储的条码信息分别回读至对应的回读框内。进一步地,电子设备依次比较对应的条码框以及回读框中的内容,以确定每个条码信息的写入结果,从而判断每个条码信息是否成功写入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目标操作为用户对扫描装置的晃动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目标操作具体可为用户对扫描装置的晃动操作或移动操作。具体地,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综上所述,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具体可包括下述的步骤202至步骤222:
步骤202,输入光标停留在第一个输入框;
步骤204,轻微晃动扫码枪进行多次扫描;
步骤206,扫描内容写入字符输入数组;
步骤208,判断字符长度是否正确,若是执行步骤212,若否,执行步骤210;
步骤210,字符输入数组清空,准备下一次接收扫描;
步骤212,将所有输入字符转化为ASCII码,并写入整数数组;
步骤214,判断字符的关键特征是否正确,若是,执行步骤218,若否,执行步骤216;
步骤216,字符输入数组与整数数组同时清空,准备下一次接收扫描;
步骤218,字符输入数组内容填写输入框,字符输入数组与整数数组清空;
步骤220,判断所有输入是否完成,若是,结束流程,若否,执行步骤222;
步骤222,输入光标移动到下一个输入框。
其中,步骤202和步骤222中的输入框即为上述条码框,步骤204中的扫码枪即为上述扫描装置。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上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本发明至少实现了以下有效效果:多个条码可集中在目标对象的同一个区域内紧凑布局,减少了条码占用的表面积,且能够在张贴或印刷条码时,减少用户操作次数,提高操作效率;扫描装置无需精确对准各个独立条码,只需要对条码区域轻微晃动以触发进行多次扫描操作即可;错误的识别内容不被接受,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自动进行输入光标的切换,直到正确输入,执行写入操作,提高了识别效率;写入后执行回读比较操作,以确认正确的条码信息被写入成功,保证了条码信息的准确写入,从而避免了条码信息的丢失。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700的结构框图。其中,该多条码的识别装置700具体可包括下述的获取单元702以及处理单元704:
获取单元702,用于获取条码信息;
处理单元704,用于根据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处理单元704,还用于在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条码信息输入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N个条码框;
其中,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N个条码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700,用于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700,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时,能够减少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以及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700,应用于电子设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为具备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例如,上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为生产管理终端、信息管理平台、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700包括获取单元702以及处理单元704,在对目标对象上粘贴或者印刷的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通过扫描装置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对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中的任意一个条码进行识别,并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在此基础上,获取单元702获取扫描装置扫描所得到的条码信息。进一步地,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在获取单元702获取到上述条码信息之后,处理单元704根据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获取到的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对获取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判断获取到的条码信息是否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在此基础上,在上述获取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也即在获取到的条码信息与输入光标所在的目标条码框相匹配的情况下,处理单元704将该条码信息输入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也即,将该条码信息显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对应的目标条码框中。并且,处理单元704自动将输入光标移动至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下一个目标条码框。此时,用户可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目标操作,再次对目标对象的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扫描得到一个新的条码信息,获取单元702可获取该新的条码信息,处理单元704对该新的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进而在该新的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该新的条码信息输入至其所对应的目标条码框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上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分别被输入至N个条码框内,完成对目标对象中多条码的识别操作。
这样,在对多个条码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以及自动切换输入光标,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以及操作时间,并且验证失败的条码信息不会被输入,提高了条码信息的输入准确性。基于此,用户无需精确对准每个条码进行扫描,用户仅通过对扫描装置执行多次目标操作,即可触发多次扫描操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条码信息,降低了用户在条码识别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条码识别的识别效率。另外,基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自动对条码信息进行匹配输入,使得被识别的多个条码能够在同一个区域内紧凑布局,减少了条码占用的表面积,还能够减少张贴或印刷条码过程中的操作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进一步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条码具体可为一维条码即条形码,上述条码具体还可为二维条码即二维码,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条码之间的内容至少存在一个不同点。比如,多个条码的位数不同:有的条码是8位,有的条码是12位,而有的条码则是15位;或者,多个条码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条码是纯数字的表达方式如12345678,有的条码是纯字母的表达方式如ABCDEFG,有的条码则是数字加字母的表达方式如123DFG456,有的条码则是在某一位置处存在特殊字符如123-ABC。如此,通过对条码信息的位数、表达方式等特征信息进行分析,即可确定条码信息的类型。
进一步地,目标图像中的N个条码,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
进一步地,上述特征信息具体可包括条码信息的关键特征信息以及唯一特征信息,通过对条码信息的关键特征信息以及唯一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即可对该条码信息所对应的条码类型进行确定。进一步地,通过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可确定与该目标条码框相匹配的条码类型。
基于此,通过比较目标条码框所指示的条码类型以及条码信息所指示的条码类型,即可判断条码信息是否与目标条码框相匹配;或者,通过将目标条码框所指示的条码特征信息与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亦可判断条码信息是否与目标条码框相匹配。
另外,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扫描装置具体可为扫码枪、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可与上述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交互的、具备扫码功能的装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单元704还用于:在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条码信息验证成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单元704具体用于:获取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在字符长度与第一条件不相符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错误;在字符长度与第一条件相符的情况下,根据条码信息确定对应的代码信息,根据目标条码框的类型以及代码信息,对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其中,第一条件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处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在代码信息与第二条件相符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正确;在代码信息与第二条件不相符的情况下,判定条码信息错误;其中,第二条件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条件为: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目标长度;其中,目标长度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条件为: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前M个字符为目标形式,且代码信息指示条码信息的第M+1个字符为目标字符;其中,目标字符以及目标形式均与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上述目标图像对应目标对象,处理单元704还用于:将N个条码信息存储至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读取存储区间中的N个存储信息;依次比较N个条码信息以及N个存储信息;根据比较结果确定N个条码信息的存储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目标操作为用户对扫描装置的晃动操作或移动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另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800的结构框图。其中,该多条码的识别装置800包括:
存储器802,存储器802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804,处理器804执行上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800包括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4,存储器802中的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4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多条码的识别装置800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处理器8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804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等芯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框图。其中,电子设备9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800。因此,该电子设备9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800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电子设备900具体可为具备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设备,例如,上述电子设备900具体可为生产管理终端、信息管理终端、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条码的识别系统。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条码的识别系统1000的结构框图。其中,多条码的识别系统1000包括扫描装置1002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900。
其中,扫描装置1002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目标操作,对目标图像进行扫描,以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进一步地,电子设备900与扫描装置1002通信连接。
本发明第五个方面所提出的多条码的识别系统1000包括上述第四个方面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900。因此,本发明第五个方面所提出的多条码的识别系统1000,具备上述第四个方面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9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上述扫描装置1002具体可为扫码枪、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可与上述电子设备900进行通信交互的、具备扫码功能的装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磁带、软盘、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光数据存储设备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因此,本发明第七个方面所提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具备上述第一个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电子设备执行,所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条码信息,所述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所述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所述N个条码对应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
根据所述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所述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在所述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条码信息输入所述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所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所述N个条码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之后,所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条码信息验证失败的情况下,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所述条码信息验证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所述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包括:
获取所述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
在所述字符长度不符合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条码信息验证失败,所述第一条件与所述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所述字符长度符合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条码信息转化为代码信息,根据所述代码信息和所述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所述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代码信息和所述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所述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包括:
在所述代码信息符合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条码信息验证成功,所述第二条件与所述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在所述代码信息不符合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条码信息验证失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条码信息的字符长度为目标长度,所述目标长度与所述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代码信息指示所述条码信息的前M个字符为目标形式,且所述代码信息指示所述条码信息的第M+1个字符为目标字符,所述目标形式和所述目标字符与所述目标条码框的类型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目标对象,在所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所述N个条码框之后,所述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还包括:
将N个条码信息写入所述目标对象的存储区间;
读取所述存储区间中的N个存储信息;
依次比较所述N个存储信息和所述N个条码信息;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N个条码信息的写入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操作为用户对所述扫描装置的晃动操作。
9.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条码信息,所述条码信息是用户通过对扫描装置的目标操作从目标图像中扫描得到的,所述目标图像包括N个条码,所述N个条码对应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中的N个条码框;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条码信息的特征信息和所述显示界面中的目标条码框的类型,对所述条码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条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条码信息输入所述目标条码框,将输入光标移动至所述显示界面中的下一目标条码框,获取新的条码信息并进行正确性验证,直至所述N个条码的条码信息输入至所述N个条码框。
10.一种多条码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装置。
12.一种多条码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装置,用于响应于用户的目标操作,扫描目标图像,以得到对应的条码信息;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扫描装置通信连接。
1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条码的识别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76216.6A 2023-06-28 2023-06-28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7045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6216.6A CN116704532A (zh) 2023-06-28 2023-06-28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76216.6A CN116704532A (zh) 2023-06-28 2023-06-28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4532A true CN116704532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76216.6A Pending CN116704532A (zh) 2023-06-28 2023-06-28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45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117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automated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utilizing multiple results
US6950533B2 (en) Sorting images for improved data entry productivity
US797021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recognition of text in an image
US9027833B2 (en) Commodity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commodity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forms
US20020185540A1 (en) Setting bar code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er, method for generating the same, method for changing setting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ader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6527410B2 (ja) 文字認識装置、文字認識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760490B1 (en) Efficient checking of key-in data entry
CN101419673B (zh) 图像词典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12308046A (zh) 图像的文本区域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US6567548B2 (en)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compound characters for improved recognition accuracy
CN112733568B (zh) 一维条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9005A (zh) 一种银行回单的识别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704532A (zh) 多条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13367A (zh) 票据信息文本框获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477547B1 (en)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5970546B2 (ja) 読取装置、読取結果出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016535B2 (e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patter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pattern identification program
JP3730073B2 (ja) テンプレート作成方法、装置、およびテンプレート作成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12347804A (zh) 一种条形码/二维码解析方法
JP3090070B2 (ja) 帳票識別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281483A (ja) バーコー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ーコードシステム、バーコード発生装置、バーコード読取装置
JP3056950B2 (ja) 文字認識装置及び方法
JPH11161738A (ja) 楽譜認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楽譜認識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15497098A (zh) 一种模板注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95282C (zh) 照相机所获取标记的字符识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