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1661A -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1661A
CN116701661A CN202310979781.2A CN202310979781A CN116701661A CN 116701661 A CN116701661 A CN 116701661A CN 202310979781 A CN202310979781 A CN 202310979781A CN 116701661 A CN116701661 A CN 116701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m
coding
codes
engineering quantity
structur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97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1661B (zh
Inventor
方长建
康永君
蒋晓红
赵广坡
刘宜丰
唐军
袁春林
赖逸峰
赵一静
刘冠军
方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797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1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1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1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1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1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6Creation of semantic tools, e.g. ontology or thesauri
    • G06F16/367Ontolo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5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2Use of codes for handling textual entities
    • G06F40/126Character en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相较于传统的依赖于对构件名称的统计方法容易出错,以及BIM结构设计的编码体系和工程量计算的编码体系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BIM结构设计自动精确算量等,本发明提出的算量方法通过对现有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标准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标准进行分析,找到两个体系之间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从而将两个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并将该单向唯一映射关系及计算规则存储到知识图谱中,基于该知识图谱即可检索得到构件的计量规则以及单位等,即可自动统计得到每个构件的数量以及每个构件的工程量,实现了BIM结构设计精确算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的工程计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影响大、耗时长且工作繁琐等特点。传统的计量方法是采用人工读取图纸信息,逐个计量。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出现后,也有方法尝试以BIM模型直接统计工程量,具体通过对BIM模型中构件名称的统计,分类汇总工程量。但是这种方法不够稳定和可靠,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同一种构件可能会被不同的人命名为不同的名称或缩写,或者同一种构件被命名了多个不同的名称或缩写,这会导致同一种构件在计算时被重复计算或者漏计,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精确计算,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标识、分类和编码体系。
作为数据载体的统一标识,分类和编码是实现BIM结构设计数据或工程量计算数据有效存储和高效应用的必要基础,尽管住建部于2017年发布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该标准规范了BIM结构设计数据的分类和编码,同时国家标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也对工程量计算中的清单项目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BIM结构设计的编码体系和工程量计算的编码体系之间完全缺乏对应关系,这导致两个领域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使得基于编码的BIM结构设计自动精确算量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实现BIM结构工程量精确计算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本发明通过分析现有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联系,建立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实现了两个体系之间数据的互通与整合,并基于该单向唯一映射关系实现基于编码的BIM构件工程量自动计算,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为《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中的编码,所述工程量清单编码为《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中的编码;所述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中每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都应当对应唯一的工程量清单编码;
建立编码知识图谱,以图数据库方式存储所述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基于所述编码知识图谱,进行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
相较于传统的依赖于对构件名称的统计方法容易出错,以及BIM结构设计的编码体系和工程量计算的编码体系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实现BIM结构设计自动精确算量等,本发明提出的算量方法通过对现有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标准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标准进行分析,找到两个体系之间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从而将两个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并将该单向唯一映射关系及计算规则存储到知识图谱中,基于该知识图谱即可检索得到构件的计量规则以及单位等,即可自动统计得到每个构件的数量以及每个构件的工程量,实现了BIM结构设计精确算量。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包括:
获取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
分析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潜在关系;
以所述工程量清单编码为准,对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扩充和细化;
基于扩充和细化后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建立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
对建立的所述单向唯一映射进行验证并完善。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以多对一、一对一和一对多三种模式表示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潜在联系;
其中,多对一表示多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归纳到一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
一对一表示仅单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归纳到单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
一对多表示仅单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归纳到多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扩充和细化过程具体包括:
在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基础上建立扩展类;
定义编码规则:在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增加扩展类代码;
基于所述编码规则,对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纵向下沉;
基于所述编码规则,对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横向扩展。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编码纵向下沉具体包括:
如果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一对一或多对一,则保持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不变;
如果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一对多,则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纵向下沉,为在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未编码的构件进行编码。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编码横向扩展具体包括:
判断目标构件的最细分类;
按照目标构件的最细分类进行编码。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单向唯一映射的建立过程包括:
获取扩充和细化后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所有的编码;
从获取的编码中选择单个未处理的编码,作为当前编码;
检索与当前编码存在一对一或多对一关系的工程清单编码,并记录为当前编码的映射编码;
检查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所有的编码是否均处理完成,如果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从获取的编码中选择单个未处理的编码,作为当前编码”步骤;
记录所有当前编码及其映射编码,以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编码知识图谱建立过程包括:
建立知识图谱本体,知识图谱本体包括BIM编码体系、BIM编码、工程量编码、规则四个类层级,通过类属性描述类层级信息;
基于编码知识图谱本体,建立知识图谱的基本架构;
进行知识图谱实体节点信息存储,将单向唯一映射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存储到知识图谱中。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知识图谱实体节点信息存储过程包括:
获取任一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通过建立的单向唯一映射获取到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
将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其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存储到知识图谱本体中的BIM编码节点与工程量编码节点中,并给BIM编码节点和工程量编码节点的属性赋值;
通过工程量清单编码,从《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中获取编码对应的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将获取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数学公式存储到规则节点的属性上;
若存在多个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单位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则重复上一步骤。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工程量计算过程包括:
对BIM模型构件进行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
依据BIM模型构件编码,从所述知识图谱中检索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单位;
根据检索到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获取BIM模型构件属性;
将获取的BIM模型构件属性代入工程量计算规则中,计算得到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
统计所有相同编码的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结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分析现有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和工程量清单编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以工程量清单编码为准,对BIM模型分类编码进行扩充和细化,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建立由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体系,从而将两个独立的体系间数据进行互通和整合,即可实现基于编码的BIM结构设计自动精确算量。本发明还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存储及表示方法,将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以及计算规则存储到知识图谱中,即可根据编码和计算规则,统计得到每个构件的数量以及每个构件的工程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对一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对一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对多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知识图谱本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目前针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计算方法主要依赖对构件名称的统计,这种方法不够稳定和可靠,容易出现错误;(2)BIM结构设计的编码体系和工程量计算的编码体系之间完全缺乏对应关系,这导致两个体系之间的数据难以互通,使得基于编码的BIM结构设计自动精确计算难以实现。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主要包括:将预先建立的由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体系进行基于知识图谱的存储及表示,并将计算规则与计量单位存储到知识图谱中,之后根据编码和计算规则,统计出每个构件的数量以及每个构件的工程量。本实施例通过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将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紧密结合起来,为信息的连通和转换奠定基础,实现基于编码的数字结构设计中工程量的自动精确计算。
具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分析现有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分析现有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标准,即《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标准,即《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以工程量清单编码为准,对BIM模型分类编码进行扩充和细化,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建立由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该单向唯一映射关系构建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是由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在《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中有对数字结构设计包括BIM结构设计专门的编码。以14-20.00.00结构开始到14-20.40.06砌体结构结束,包括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梁、墙、桩、柱、结构缝、钢结构、膜结构等都有概括性的编码,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统一了分类和编码的基础框架:
(1)将分类对象编码由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和细类代码4类组成,相邻层级代码直接用英文“.”隔开。
(2)大类编码应采用 6 位数字表示,前 2 位为大类代码,其余 4 位用“0” 补齐。如“结构:14.20.00.00”。
(3)中类编码应采用 6 位数字表示,前 2 位为大类代码,加中类代码, 后 2 位用“ 0 ”补齐。如:“混凝土结构:14.20.20.00”。
(4)小类编码应采用 6 位数字表示,前 4 位为上位类代码,加小类代码。如:“混凝土柱:14.20.20.09”。
(5)细类编码应采用 8 位数字表示,在小类编码后增加两位细类代码。如:“摩擦桩:14.20.10.15.03”、“端承摩擦桩:14.20.10.15.06”、“端承桩:14.20.10.15.09”、“摩擦端承桩:14.20.10.15.12”。
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使用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指代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的编码。
《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是由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25日发布的国家标准,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在《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规定了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五六要件——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内容。其中项目编码即规定了分部分项工程各项目的分类与编码,如下表2所示。
表2
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使用工程量清单编码指代国家标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的项目编码。
步骤102,分析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潜在联系。
具体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是两种独立的编码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建筑领域和管理需求。这两种编码体系有不同的使用目的、编码结构、编码内容和使用对象:
使用目的不同: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用于对BIM模型中的构件进行分类和标识,以便在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元素的组织和管理。工程量清单编码用于对分项工程中各个构件进行分类和标识,以便进行工程量的统计和管理。
编码结构不同:BIM模型分类编码通常采用基于层次结构的编码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扩展。而工程量清单编码通常采用基于工程分项的编码方式,每个工程分项都有对应的编码。
编码内容不同:由于应用场景不同,因此BIM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建筑构件并不相同。
使用对象不同:BIM模型分类编码主要面向建筑师和设计师等技术人员,用于在BIM模型中进行构件的组织和管理。而工程量清单编码主要面向建筑工程师和造价师等管理人员,用于进行工程量的统计和预算。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对这两种编码对应的在建筑项目中的实体构件进行分析,以多对一、一对一和一对多三种模式表示两套独立编码之间的潜在联系,为后续建立由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明确映射关系,为信息的连通和转换奠定基础。
其中,多对一:即如果多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以归纳到一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则定义当前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多对一。在进行基于编码的工程量计算时,多对一意味着数据由BIM结构设计构件向工程量计算的方向存在在明确的对应关系,可以精确地传递信息。遵循多对一的要求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歧义和错误的发生。图2示出了一种多对一的关系示意图。
一对一:即如果仅单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以归纳到单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则定义当前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一对一。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基于编码的工程量计算时,BIM结构设计到工程量计算的数据传输可以非常直接和精确,无需额外的信息或语境的解释需要提供。因此,传输的信息是明确且唯一的,不会引起歧义。图3示出了一种一对一的关系示意图。
一对多:即如果仅单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以归纳到多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则定义当前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一对多。然而,在一对多的情况下,进行基于编码的工程量计算时,一个BIM结构设计的构件可以对应多个工程量计算的构件,这种情况会引起歧义,因为在数据传输和计算过程中,无法准确地确定BIM结构设计的编码在工程量计算中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如图4所示的一种一对多的关系示意图。
通过分析可知,两个标准体系中存在大量一对多的关系,相反能够明确传输信息的多对一与一对一的关系非常少,因此现阶段两个编码完全缺乏对应关系,无法实现不同体系之间数据的互通与整合,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扩充与细化,消除标准之间大量存在的一对多关系,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和计算。
步骤103,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扩充和细化,确保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明确映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国家标准仅统一了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基础框架,但其分类和编码细度无法满足当前工程量计算的需求。导致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存在大量的一对多的关系。因此,需要以工程量清单编码为准,建立基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扩充与细化方法,以确保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明确映射关系。扩充与细化方法如下:
A1,在现有BIM模型分类编码的基础上建立扩展类。
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和细类代码4类用于描述BIM结构设计中的数据。然而,这些分类并不能满足工程量清单编码需求。如,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将混凝土柱分类为小类,工程量清单编码对混凝土柱进一步细分为预制混凝土柱和现浇混凝土柱,对预制混凝土柱又进一步细分为矩形预制混凝土柱与异形预制混凝土柱。原本的细类并不能表示到矩形预制混凝土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扩展类代码,该代码在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4类基础之上进行扩展,用于表示BIM结构设计构件的最小类别单元。例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中的预制混凝土中的矩形柱010502001和异形柱010502003可以通过扩展类进行表示,如下表3所示。
表3
B1,以现有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为基础,定义编码规则。
本实施例继承现有的国家标准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在定义编码规则时,以现有编码为基础,增加以下内容:扩展类代码采用 10 位数字表示,在细类编码后增加两位扩展类代码,如下表4所示。
表4
对于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柱的编码规则按照现有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对于矩形预制混凝土柱的编码采样10位数字表示,在细类编码后增加两位扩展类代码01,中间用“.”分割。
C1,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纵向下沉。
由于工程量清单编码对于细分程度的要求,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对结构构件的编码需要进一步纵向下沉。首先判断现有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
若为一对一,则保持现有的国标编码不变。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的独立基础与《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的关系为一对一,因此保留国标中对独立基础的编码14-20.10.03.03。
若为多对一,则保持原有的国标编码不变。如《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中的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都对应《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中的桩承台基础,则保留BIM结构设计的国标中对其各自的编码。
若存在一对多,则对现有的国标编码进行编码纵向下沉。如:《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中的混凝土柱对应《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现浇混凝土柱与预制混凝土柱,则在《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 51269-2017)》国标中对混凝土柱进一步细化为现浇混凝土柱与预制混凝土柱。更多的,依据细化结果——现浇混凝土柱,在《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还对应矩形柱与异形柱,因此对细化结果进一步细化为现浇混凝土矩形柱与现浇混凝土异形柱。
D1,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横向扩展。
基于编码的BIM结构设计算量,需要将BIM结构设计中的各个构件都进行编码,目前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仅仅提供了基础编码,大量实际构件在国标中未进行编码。部分构件可以在编码纵向下沉过程中实现编码,而其余构件则需要在当前的编码横向扩展中实现编码。
编码横向扩展的按照以下布置实现:
a:判断目标构件的最细分类。如下表为BIM结构设计的部分编码,通过下表可以看出,抗拔桩首先属于大类的结构,然后属于中类的地基基础,其次属于小类的桩。抗拔桩并不能分类到细类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桩,摩擦端承桩的任何一个。因此抗拔桩的最细分类为细类,如下表5所示。
表5
b:按照目标构件的最细分类进行编码。在细类出新增抗拔桩的编码,如下表6所示。
表6
基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编码扩展与细化过程中,扩展类的建立为其建立基础,纵向编码下沉首先实现编码的细度,在下沉的过程中,实际已为大量的在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未编码的构件进行编码;基于纵向编码下沉后的编码细度,编码横向扩展在操作时,各个构件很容易找到其最细分类,实现便捷清晰地编码扩展与细化。
步骤104,建立BIM结构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
本实施例基于以上扩充和细化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建立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单向唯一映射应当包括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明确映射关系,每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都应当对应唯一的工程量清单编码,避免出现一对多的情况。单向唯一映射可以实现BIM模型数据向工程量计算流动,为实现基于编码的BIM结构工程量计算提供数据基础。单向唯一映射的建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2,获取扩充和细化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所有的编码。
B2,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选择单个未处理的编码,作为当前编码。
C2,检索与当前编码存在一对一或多对一关系的工程清单编码,并记录为当前编码的映射编码。
D2,检查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体系中的所有编码是否均处理完成,如果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步骤B2。
E2,记录所有当前编码及其映射编码,以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图5示出了单向唯一映射关系示意图。
步骤105,验证上述单向唯一映射。
在建立完编码单向唯一映射之后,需要对映射表进行验证和完善,以确保映射关系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具体步骤如下:
A3,针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的每个编码,检查单向唯一映射中是否存在单个唯一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如果不存在,需要补充对应的映射关系。
B3,针对工程量清单编码中的每个编码,检查映射中是否存在单个或多个对应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如果不存在,需要补充对应的映射关系。
C3,对于已经建立映射关系的编码,需要进行验证,确保每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类别都只对应唯一的工程量清单编码类别,避免出现一对多的情况。
步骤200,建立编码知识图谱,以图数据库方式存储构建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为有效存储、利用、数字化展示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本实施例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单向唯一映射存储方法,可以安全可拓展地存储与管理建立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建立知识图谱本体。
本实施例通过建立知识图谱本体,以图数据库方式存储工程量计量规范相关信息,如图6所示,根据编码映射规则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知识图谱本体由BIM编码体系、BIM编码、工程量编码、规则四个类层级构成,通过类属性描述类层级信息(下文中详细描述),类层级间通过“has_part_of”关系建立知识链接,形成知识网络。具体地,图集知识图谱本体包括两类三元组,(实体)-{属性:属性值},(实体)-[关系]-(实体):
(1)(实体)-{属性:属性值}
①(BIM编码)-{编码:XXX},即为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的编码。
(BIM编码)-{类别:XXX},即当前BIM编码节点的“编码”属性值对应的类别。
②(工程量编码)-{编码:XXX},即将箭头所来方向的BIM编码节点的编码属性值,在单向唯一映射中,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
(工程量编码)-{类别:XXX},即当前工程量编码节点的编码属性值对应的类别。
③(规则)-{计量单位:XXX},包括m,m2,m3,t,根,块,段,个,榀 等单位中的任意一个,由规范决定。
(规则)-{计算公式:XXX},即用于计算工程量的数学公式。
步骤202,基于知识图谱本体,搭建编码知识图谱。
本实施例在在编码知识图谱本体概念层基础上,实现编码知识图谱搭建。以存储编码映射规则及基于编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所示:
A4,建立知识图谱基本架构。
首先,在编码知识图谱本体概念层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图谱的基本架构。本实施例选用了知识图谱搭建工具Neo4j,根据BIM编码体系-BIM编码-工程量编码-规则的本体,输入其属性信息,并通过“has_part_of”建立实体关系。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在软件中构建知识图谱的基本结构,为后续的实体节点信息存储、检索与应用奠定基础。
B4,进行知识图谱实体节点信息存储,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任一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通过建立的单向唯一映射获取到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
步骤二、通过Cypher语句将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存储到知识图谱本体中的BIM编码节点与工程量编码节点中,并通过Cypher给节点的编码与类别赋值。
步骤三、通过工程量清单编码,在《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中查找编码对应的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通过Cypher建立规则节点并将计量单位赋值到规则节点的属性“计量单位”上,并将查找到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数学公式存储到规则节点的属性“计算公式”上。
步骤四、若存在多个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单位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则重复步骤三流程。
在Neo4j中,可以通过Cypher的CTEATE语句建立节点与属性,并赋值,如:CREATE(p:BIM编码 {编码: 14.20.20.09.01.01, 类别: “矩形预制混凝土柱”})
这一步可以将单向唯一映射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存储到知识图谱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计算。
步骤300,基于编码知识图谱,进行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
本实施例通过建立编码映射规则以及编码存储方式实现基于编码的BIM模型构件工程量精确计算,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步骤301,对BIM模型构件进行编码。
在BIM模型中,对每个构件使用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将其与相应的编码进行关联,有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在设计时按照细化和扩展后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建模。在设计开始,对BIM中所有族初始化编码,使用携带编码的族进行建模,在建模结束后,BIM模型中每个构件都有唯一的编码,用于后续的工程量计算。
第二种,设计结束后对各个构件进行一一赋予编码。
步骤302,依据BIM模型构件编码,从知识图谱中检索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单位。
针对BIM模型中每一个构件,通过构件携带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在知识图谱中检索工程量清单编码,根据工程量清单编码,继续在知识图谱中检索出当前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步骤303,获取BIM模型构件属性。
按照获取的计算规则(计算公式),获取构件在BIM模型中的属性,如体积、面积等。若计算公式要求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通过各个构件在BIM模型中存储的geometry属性进一步获取。
步骤304,根据计算规则以及获取的构件属性,计算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
在获取相应的属性后,可将属性代入到工程量的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从而获得当前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存储以及运算。
步骤305,统计所有相同编码的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结果。
统计相同编码的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最后输出工程量的统计表,实现精确计算。输出格式如下表7所示。
表7
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从知识图谱中检索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计算编码,可以通过Cypher语句实现:MATCH (BIMcode:BIM编码)-[:has_part_of]->(quantitycode:工程量编码);WHERE BIMcode.编码= XXX;RETURN quantitycode。同样,依据Cypher的MATCH,WHERE与RETURN可以依据工程量计算编码检索出出当前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BIM构件与构件的几何关系,可以C#通过API通过获取模型元素的Geometry属性来访问模型元素的几何信息。Geometry属性包含了模型元素的形状、位置和方向等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材料和颜色等属性。在API中,Geometry属性的类型为GeometryElement。可以使用Element对象的GetGeometryObjectFromReference方法来获取GeometryElement。
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工程量计算,可以通过C#的Math(数学公式类)编写数学公式并进行运算。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的BIM结构设计算量系统,该系统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该模块分析现有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
知识图谱库,建立编码知识图谱,以图数据库方式存储构建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统计模块,基于知识图谱库存储的编码知识图谱,进行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用于执行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
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内存储器和系统总线;内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内的各种设备组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处理器是一个用来通过计算机系统中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来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硬件。内存储器是一个用于临时或永久性存储计算程序或数据(例如,程序状态信息)的物理设备。系统总线可以为以下几种类型的总线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存储控制器、外设总线和局部总线。处理器和内存储器可以通过系统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其中内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M通常是指加载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主存储器。
计算机设备一般包括一个外存储设备。外存储设备可以从多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选择,计算机可读介质是指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访问的任何可利用的介质,包括移动的和固定的两种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闪速存储器(微型SD卡),CD-ROM,数字通用光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可用于存储所需信息并可由计算机设备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
计算机设备可在网络环境中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终端进行逻辑连接。网络终端可以是个人电脑、服务器、路由器、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者其它公共网络节点。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接口(局域网LAN接口)与网络终端相连接。局域网(LAN)是指在有限区域内,例如家庭、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或者使用网络媒体的办公楼,互联组成的计算机网络。WiFi和双绞线布线以太网是最常用的构建局域网的两种技术。
应当指出的是,其它包括比计算机设备更多或更少的子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也能适用于发明。
如上面详细描述的,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能执行上述算量方法的指定操作。计算机设备通过处理器运行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软件指令的形式来执行这些操作。这些软件指令可以从存储设备或者通过局域网接口从另一设备读入到存储器中。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指令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群成员信息的处理方法。此外,通过硬件电路或者硬件电路结合软件指令也能同样实现本发明。因此,实现本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组合。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析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关系;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为《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中的编码,所述工程量清单编码为《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中的编码;所述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中每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都应当对应唯一的工程量清单编码;
建立编码知识图谱,以图数据库方式存储所述单向唯一映射关系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基于所述编码知识图谱,进行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唯一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包括:
获取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
分析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以及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潜在关系;
以所述工程量清单编码为准,对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扩充和细化;
基于扩充和细化后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建立从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到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
对建立的所述单向唯一映射进行验证并完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以多对一、一对一和一对多三种模式表示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和工程量清单编码之间的潜在联系;
其中,多对一表示多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归纳到一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
一对一表示仅单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归纳到单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
一对多表示仅单个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可归纳到多个工程量清单编码代表的实体构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扩充和细化过程具体包括:
在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的基础上建立扩展类;
定义编码规则:在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增加扩展类代码;
基于所述编码规则,对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纵向下沉;
基于所述编码规则,对所述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横向扩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纵向下沉具体包括:
如果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一对一或多对一,则保持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不变;
如果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潜在联系为一对多,则对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进行编码纵向下沉,为在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未编码的构件进行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横向扩展具体包括:
判断目标构件的最细分类;
按照目标构件的最细分类进行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向唯一映射的建立过程包括:
获取扩充和细化后的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所有的编码;
从获取的编码中选择单个未处理的编码,作为当前编码;
检索与当前编码存在一对一或多对一关系的工程清单编码,并记录为当前编码的映射编码;
检查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中所有的编码是否均处理完成,如果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返回“从获取的编码中选择单个未处理的编码,作为当前编码”步骤;
记录所有当前编码及其映射编码,以建立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工程量清单编码的单向唯一映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知识图谱建立过程包括:
建立知识图谱本体,知识图谱本体包括BIM编码体系、BIM编码、工程量编码、规则四个类层级,通过类属性描述类层级信息;
基于编码知识图谱本体,建立知识图谱的基本架构;
进行知识图谱实体节点信息存储,将单向唯一映射以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存储到知识图谱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知识图谱实体节点信息存储过程包括:
获取任一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通过建立的单向唯一映射获取到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
将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与其对应的工程量清单编码存储到知识图谱本体中的BIM编码节点与工程量编码节点中,并给BIM编码节点和工程量编码节点的属性赋值;
通过工程量清单编码,从《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中获取编码对应的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将获取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数学公式存储到规则节点的属性上;
若存在多个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单位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则重复上一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工程量计算过程包括:
对BIM模型构件进行BIM结构模型分类编码;
依据BIM模型构件编码,从所述知识图谱中检索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单位;
根据检索到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获取BIM模型构件属性;
将获取的BIM模型构件属性代入工程量计算规则中,计算得到BIM模型构件的工程量;
统计所有相同编码的BIM模型构件工程量计算结果。
CN202310979781.2A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Active CN116701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9781.2A CN116701661B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9781.2A CN116701661B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1661A true CN116701661A (zh) 2023-09-05
CN116701661B CN116701661B (zh) 2023-10-13

Family

ID=87831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9781.2A Active CN116701661B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16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603A (zh) * 2023-12-11 2024-01-12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8014072A (zh) * 2024-04-10 2024-05-10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用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255A (zh) * 2016-09-06 2017-02-15 李刚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多维编码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08269013A (zh) * 2018-01-16 2018-07-10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水电工程结构属性清单库的建立及编码方法
US20190228115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Autodesk, Inc. Building information design synthesis (bids)
CN110956448A (zh) * 2019-11-28 2020-04-03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房建工程信息编码方法
CN111984796A (zh) * 2020-07-31 2020-11-24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规范知识图谱ifc模型的自动合规性检查方法
CN112257160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正向设计方法
CN112784345A (zh) * 2021-02-07 2021-05-11 殿汇空间(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知识图谱的图模一致性审查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2862446A (zh) * 2021-02-22 2021-05-28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特征识别的bim智能生成工程量清单方法
CN113094449A (zh) * 2021-04-09 2021-07-09 天津大学 基于分布式键值库的大规模知识图谱存储方案
CN113392275A (zh) * 2021-05-31 2021-09-14 东南大学 基于MicroStation软件的隧道BIM构件与编码自动化映射方法
CN113988084A (zh) * 2021-12-27 2022-01-28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swrl规则的bim和gis本体融合方法及系统
CN114511202A (zh) * 2022-01-13 2022-05-17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全周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平台
CN114511203A (zh) * 2022-01-13 2022-05-17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快速出工程量清单的方法和系统
CN114971597A (zh) * 2022-07-29 2022-08-30 浙江小塔塔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算量和计量支付的公路造价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15186629A (zh) * 2022-06-30 2022-10-14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系统的编码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5293106A (zh) * 2022-07-11 2022-11-04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物料清单三码体系成本应用方法
CN115687649A (zh) * 2022-11-03 2023-02-0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bim和知识图谱的自动审图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255A (zh) * 2016-09-06 2017-02-15 李刚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多维编码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CN108269013A (zh) * 2018-01-16 2018-07-10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水电工程结构属性清单库的建立及编码方法
US20190228115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Autodesk, Inc. Building information design synthesis (bids)
CN110956448A (zh) * 2019-11-28 2020-04-03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房建工程信息编码方法
CN111984796A (zh) * 2020-07-31 2020-11-24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规范知识图谱ifc模型的自动合规性检查方法
CN112257160A (zh) * 2020-10-28 2021-01-22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标准化正向设计方法
CN112784345A (zh) * 2021-02-07 2021-05-11 殿汇空间(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知识图谱的图模一致性审查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2862446A (zh) * 2021-02-22 2021-05-28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特征识别的bim智能生成工程量清单方法
CN113094449A (zh) * 2021-04-09 2021-07-09 天津大学 基于分布式键值库的大规模知识图谱存储方案
CN113392275A (zh) * 2021-05-31 2021-09-14 东南大学 基于MicroStation软件的隧道BIM构件与编码自动化映射方法
CN113988084A (zh) * 2021-12-27 2022-01-28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swrl规则的bim和gis本体融合方法及系统
CN114511202A (zh) * 2022-01-13 2022-05-17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全周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平台
CN114511203A (zh) * 2022-01-13 2022-05-17 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快速出工程量清单的方法和系统
CN115186629A (zh) * 2022-06-30 2022-10-14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系统的编码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5293106A (zh) * 2022-07-11 2022-11-04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物料清单三码体系成本应用方法
CN114971597A (zh) * 2022-07-29 2022-08-30 浙江小塔塔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算量和计量支付的公路造价计算系统及方法
CN115687649A (zh) * 2022-11-03 2023-02-0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bim和知识图谱的自动审图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建喜;周应新;戴森昊;: "基于语义本体的桥梁结构智能化本体模型",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no. 03, pages 29 - 36 *
赵勇;: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清单编码体系初探", 信息记录材料, no. 05, pages 106 - 10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603A (zh) * 2023-12-11 2024-01-12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8014072A (zh) * 2024-04-10 2024-05-10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用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1661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01661B (zh) 一种基于编码的建筑工程bim设计算量方法
WO2022257099A1 (zh)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能出图方法
Raphael et al.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CN116680648B (zh) 一种数字孪生城市的业务融合数据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4238488B (zh) 一种多专业数字化成果集成与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WO2022193872A1 (zh) 空间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8163B (zh) 一种多源异构公安大数据智能对接引擎系统
CN112862302A (zh) 一种石油数据模型建模方法及工具
CN117807691B (zh) 一种基于建筑可视化的信息模型数据集成方法及系统
CN114461600A (zh) 基于bim与构件身份标签的工程项目数据多维复用方法
CN112800054A (zh) 数据模型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95995A (zh) 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610504A (zh) 基于规划选择和图结构感知的知识图谱生成文本的方法
CN112200857A (zh) 一种征地移民土地面积自动量算方法
CN116303731A (zh) 医院标准主数据的对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662528A (zh)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地图自适应推荐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422193A (zh) 一种城市信息模型多源数据的存储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5688729A (zh) 一种输变电工程造价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77526A (zh) 一种面向行人交通建模的定制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方法
CN115309705A (zh) 一种自动识别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基础数据元素的数据集成分类系统及其分类方法
CN102902519A (zh) 一种基于动态系统实现复合断言计算的方法
CN114064927A (zh) 地址图谱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yszomirski Analysis of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key-value store NoSQL databases for IFC data processing in the BIM-GIS integration process
CN116226686B (zh) 一种表格相似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ao et al. Research on deep mining of MOOC multimodal resources based on improved Eclat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