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3412A -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3412A
CN116683412A CN202310577236.0A CN202310577236A CN116683412A CN 116683412 A CN116683412 A CN 116683412A CN 202310577236 A CN202310577236 A CN 202310577236A CN 116683412 A CN116683412 A CN 116683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ge protection
protection module
mode surge
differential
differentia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72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赐昌
王淑瑶
邓健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72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3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3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3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0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avoiding undesired transient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4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an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2H9/047Free-wheeling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该以太网接口电路应用于受电设备,包括网络变压器、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连接模块;其中,网络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由于将变压器中心抽头分开设计,分别连接到不同的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可以在能够进行浪涌防护的基础上,防止形成回流路径,从而可以避免受电设备接POE供电设备时烧坏变压器,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以太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背景技术
有源以太网(Power Over Ethernet,POE)是指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
其中,POE系统包括:供电设备(Power Source Equipment,PSE)以及受电设备(Powered Device,PD)。在POE系统中,一般采用以太网接口电路,连接PSE和PD,POE供电通常包括:检测、分类、供电、断电等过程,供电设备只有检测到线缆终端连接的是一个支持IEEE802.3af标准的受电设备时,才会对外正常供电,而如果线缆终端连接的是一个普通受电设备则不会对外供电。
受雷击等外界干扰影响,供电设备的网络接口会有一定比例烧坏,可能造成无法识别受电设备是否为标准的受电端设备,此时,如果受电端接的是普通网口设备,会把普通网口的变压器烧坏,影响数据信号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用于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包括:网络变压器、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连接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包括第一差分线对端口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
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差分线对端口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与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网络变压器,用于增强所述信号;
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和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共模浪涌防护;
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
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四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所述第四差分线对端口接收所述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
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三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四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四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
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四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二压敏电阻;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四电容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第四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六电容接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接口,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该以太网接口电路应用于受电设备,包括网络变压器、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连接模块;连接模块,包括第一差分线对端口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网络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网络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网络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网络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连接模块,用于通过第一差分线对端口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与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网络变压器,用于增强信号;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和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共模浪涌防护;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由于在受电设备中,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即将变压器中心抽头分开设计,分别连接到不同的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可以在能够进行浪涌防护的基础上,防止形成回流路径,从而可以避免受电设备接POE供电设备时烧坏变压器,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本地网络监控系统方案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POE供电设备对标准受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POE供电设备对普通受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示意图;
图4a为相关技术中的10BASE-T/100BASE-TX网口供电的示意图;
图4b为相关技术中的1000BASE-T网口供电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视频监控设备如网络视频录像机(Network Video Recorder,NVR)、IP相机等通常都具有以太网接口,其中一种本地网络监控系统方案如图1所示,NVR的网口为普通网口(即普通以太网接口),POE交换机的网口为POE网口(即POE以太网接口),POE网络摄像机通过POE交换机供电,同时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经过POE交换机传输给NVR进行存储和预览。
POE供电通常包括:检测→PD端设备分类→供电→断电等过程,供电设备PSE(如POE交换机)只有检测到线缆终端连接的是一个支持IEEE802.3af标准的受电端设备PD(如POE网络摄像机)时才会对外正常供电,而如果线缆终端连接的是一个普通设备(如普通网口NVR)则不会对外供电。
如图2所示,为相关技术中POE供电设备对标准受电设备进行供电的示意图,PSE控制器识别到标准的受电端设备后控制MOS管M1开启导通,形成电流回路,即给标准的受电端设备PD供电。同理,如果PSE控制器未识别到标准的受电端设备(如普通网口NVR),则MOS管M1一直处于断开状态,无法形成电流回路,即不给非标准的受电端设备PD供电。
受雷击等外界干扰影响,网络接口会有一定比例烧坏,对于POE网口,通常烧坏的器件是PSE控制器或者MOS管,一旦PSE控制器或者MOS管烧坏,MOS管往往处于长期导通状态。此时,如果接的是普通网口设备,如图3所示,由于变压器T4的中心抽头(15和10)被连接在一起,将形成一个持续的电流回路(电流回路具体为电流从PSE端电路的15线流入,从16线和14线流出经过网线到达普通网口电路的16线和14线,从15线流出,由于15线和10线连接在一起,会从10线流入,从11线和9线流出经过网线回到PSE端电路的11线和9线,从10线流出,经过导通的MOS管M2到地,从而形成持续的电流回路),从而会把普通网口变压器T4烧坏。
根据IEEE Std 802.3at描述,POE供电方式有如下两种:对于10BASE-T/100BASE-TX网口,如图4a所示,使用1/2、3/6两对数据线供电或者使用4/5、7/8两对空闲线供电;对于1000BASE-T网口,如图4b所示,使用1/2、3/6两对数据线供电或者使用4/5、7/8两对数据线供电。
根据IEEE Std 802.3at描述的POE供电方式,本申请对现有普通网口电路进行优化,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应用于受电设备,包括:网络变压器100、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和连接模块400;
连接模块400,包括第一差分线对端口(DAT+和DAT-)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DBR+和DBR-),网络变压器100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分线对端口(DAT+和DAT-)的两端连接,网络变压器100的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差分线对端口(DBR+和DBR-)的两端连接,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a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c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连接;
网络变压器100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的第一端和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的第二端连接,网络变压器100的第二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的第一端和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的第二端连接;
连接模块400,用于通过第一差分线对端口(DAT+和DAT-)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DBR+和DBR-),与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网络变压器100,用于增强信号;
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和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均用于共模浪涌防护;
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和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由于在受电设备中,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a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c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连接,即将变压器中心抽头分开设计,分别连接到不同的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可以在能够进行浪涌防护的基础上,防止形成回流路径,从而可以避免受电设备接POE供电设备时烧坏变压器,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以太网接口电路所应用的网口为10BASE-T/100BASE-TX网口,连接模块400具体可以为RJ45连接器,中心抽头可以传输电能,在使用1/2、3/6两对数据线供电时,连接模块400用于通过第一差分线对端口(DAT+和DAT-)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DBR+和DBR-)接收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并经过中心抽头进行传输,由于中心抽头被分开设计,因此不会形成电流的回流路径,从而可以避免受电设备接POE供电设备时烧坏变压器,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模块400还可以包括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的两端均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连接,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的两端均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连接;连接模块400,还用于通过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接收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
由于该以太网接口不仅可以通过1/2、3/6两对数据线供电,还可以通过4/5、7/8两对空闲线供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将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的两端均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连接,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的两端均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连接,也就是说,将4/5、7/8两对空闲线也分别连接到不同的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这样设计可以在4/5、7/8两对空闲线供电时,避免形成回流路径,从而可以避免受电设备接POE供电设备时烧坏变压器,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另外,将4/5、7/8两对空闲线连接到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可有效吸收浪涌能量,可以防止网线耦合进来的高压雷电跳电到附近的信号网络上,如附近的指示灯LED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可以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可以包括第二压敏电阻RV2;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与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a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与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c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接地。
通过设置压敏电阻可有效吸收共模浪涌能量,以进行浪涌防护,该压敏电阻的工作电压可以大于57V,即大于POE最高工作电压。当然,除了压敏电阻之外,也可以使用其他浪涌防护器件,例如还可以使用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Diode,TVS二极管),本申请对此不进行任何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a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c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串联连接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或者串联连接的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阻R2,组成了Bob-Smith电路,起到阻抗匹配及滤波作用,降低EMC传导和辐射干扰,可以加强共模浪涌防护能力,也可以稳定传输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可以包括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可以包括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2;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的第一端,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第二端作为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1的第二端;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2的第一端作为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的第一端,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2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2的第二端。通过设置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可以进行差模浪涌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b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第二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d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可以进行滤波处理。
若以太网接口电路所应用的网口为1000BASE-T网口,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如图6所示,在该以太网接口电路中,还包括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和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连接模块400还包括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
网络变压器100的第三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的两端连接,网络变压器100的第四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的两端连接,第三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e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连接,第四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g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连接;
网络变压器100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的第一端和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的第二端连接,网络变压器100的第四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的第一端和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的第二端连接;
连接模块400,还用于通过第三差分线对端口(DC+和DC-)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DD+和DD-),与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和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
对于1000BASE-T网口,使用1/2、3/6两对数据线供电或者使用4/5、7/8两对数据线供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接口电路,由于在受电设备中,第一初级绕组和第三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1连接,第二初级绕组和第四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202连接,无论POE供电设备使用1/2、3/6两对数据线供电还是使用4/5、7/8两对数据线供电,均无法形成回流路径,不会导致网络变压器100烧坏,从而可以提高受电设备的安全性。
并且,对于1000BASE-T网口,本申请实施例仅采用两个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而不是每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各连接一个共模浪涌防护模块,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电路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可以包括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3,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可以包括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4;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3的第一端作为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的第一端,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3的第二端作为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3的第二端;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4的第一端作为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的第一端,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4的第二端作为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304的第二端。通过设置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可以进行差模浪涌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f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第四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h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可以进行滤波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各个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两端还可以分别设置退耦电阻R0,各个退耦电阻R0后级连接网络控制芯片,网络控制芯片为受电设备的网络控制芯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模块400还可以包括指示灯LED,指示灯LED的阳极连接静电防护电容C0并接地,指示灯LED的阴极接地。通过设置静电防护电容C0,可以有效进行静电防护。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接口,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以太网接口电路,该网络接口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以太网接口电路的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受电设备,包括:网络变压器、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连接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包括第一差分线对端口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
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差分线对端口和第二差分线对端口,与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网络变压器,用于增强所述信号;
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和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共模浪涌防护;
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
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四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所述第四差分线对端口接收所述供电设备提供的电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
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三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四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差分线对端口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四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与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连接;
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三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网络变压器的第四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三差分线对端口和第四差分线对端口,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和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均用于差模浪涌防护。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二压敏电阻;
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二共模浪涌防护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包括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三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四差模浪涌防护模块的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四电容接地。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第四次级绕组的中心抽头通过第六电容接地。
10.一种网络接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以太网接口电路。
CN202310577236.0A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Pending CN116683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7236.0A CN116683412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7236.0A CN116683412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3412A true CN116683412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7236.0A Pending CN116683412A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34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1719B2 (en) Ethernet module
US9189036B2 (en) Ethernet module
US76208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perable to allow loop powering of networked devices
CN101782613B (zh) 一种实现以太网供电功能测试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US7254734B2 (en) Structure cabling system
US20060251179A1 (en) Ethernet bridge
US11232922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relay device and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
US931910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nd fault detection in a transformer isolat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of a network device
US7368798B2 (en) Integrated DC/DC converter substrate connections
TWI493919B (zh) 單對乙太網供電方法
US8261001B2 (en) Network range extender device
US2007026090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detect power distribution fault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e power to a network attached power device
US909220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Ethernet midspan device and endspan device
US90695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rnishing power and data from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to powered device
US200602184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balance power signals from a network attached power sourcing device
US20060218418A1 (en) Method to control current im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ial pairs providing a DC power feed
US90139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il-safe communication across a compromis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of a network device
US909421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rnishing backup power and data from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to powered device
WO2007140467A2 (en) Ethernet module
CN111884820B (zh) 一种以太网双网口和直流冗余供电系统
US9191216B2 (en) Solid state transformer-less method to feed high bandwidth data and power signals from a network attached power sourcing device
US7685452B2 (en) Method for high voltage power feed on differential cable pairs from a network attached power sourcing device
US20060218421A1 (en) Method for dynamic insertion loss control for ethernet signaling from a network attached power sourcing device
US6992599B2 (en) Terminal adapter for connecting a terminal to a computer local area network capable of identifying any of several terminal types
CN116683412A (zh) 一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及网络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