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81847A -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81847A
CN116681847A CN202310596958.0A CN202310596958A CN116681847A CN 116681847 A CN116681847 A CN 116681847A CN 202310596958 A CN202310596958 A CN 202310596958A CN 116681847 A CN116681847 A CN 116681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mensional
model
urban
ge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69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坤山
魏冬梅
姜明
魏通
马丽
符林
朱柳军
李翔
王祥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arth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arth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arth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arth Clou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69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818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81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81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6Ray-tra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10Geometric effects
    • G06T15/20Perspective computation
    • G06T15/205Image-based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50Lighting effects
    • G06T15/55Radios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涉及城市地质数据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划分为三层,分别为客户层、中间层以及数据库层;所述客户层中分别包括B/S客户端和C/S客户端,所述B/S客户端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并联连接。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结GIS、MIS、OA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开发一个集信息输入、数据库管理和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可视化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的城市地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使之能够全面满足三维地质数据管理的多方面需求,为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综合化、智能化、规范化的基础平台。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地质数据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与发展所涉及的地质问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目前由于城市中人类工程活动剧烈,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导致城市水土资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从而产生诸如自然资源贫乏、水土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地面沉降、海水咸水入侵、区域地壳稳定性、软土地基稳定性等城市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地矿和勘测部门开展了长期的工作,在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与勘测实践中获取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数据。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行业部门的分隔,当前城市地质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是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获取的海量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地管理、再现与利用、形成了数据需求与实际应用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对城市地质数据进行有效地存储、管理、可视化再现与网络化服务。
当前,以GIS技术为核心的3S技术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为城市地质数据的管理与服务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使建立一个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成为可能。该系统能够进行城市三维地质多源海量数据的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专业分析和各类工程地质信息的网终发布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基于三维GIS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将三维GIS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这一实际工程领域中去,为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支持。
城市地质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是“数字城市”工程的重要内容,3DGIS将在未来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介绍3DGIS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详细讨论了基于3DGIS构建的城市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功能。三维数据结构的研究是3DGIS的核心问题并成为当前制约3DGIS深入发展与应用的瓶颈,由于缺乏对三维地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与可视化表达的三维数据模型,当前GIS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与三维空间分析能力都极为薄弱。在分析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多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TIN和TEN的混合数据结构来构建城市地质数据建模系统。
针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城市三维地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信息的Web发布等重要问题,力求为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由于缺乏对三维地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与可视化表达的三维数据模型,当前GIS的三维地质建模能力与三维空间分析能力都极为薄弱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划分为三层,分别为客户层、中间层以及数据库层;
所述客户层中分别包括B/S客户端和C/S客户端,所述B/S客户端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并联连接;
所述中间层设为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所述中间层中分别包括Web服务层和应用逻辑层,所述Web服务层中分别包括Web服务器和Web发布,所述应用逻辑层中分别包括应用服务器和业务处理,所述Web服务器和Web发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电性串联连接,所述Web服务器和Web发布分别与B/S客户端之间电性串联连接,所述业务处理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串联连接;
所述数据库层设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层中包含数据库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Web服务器具有调用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应用服务器是针对服务器、主题或领域其中一种的集成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应用服务器与不同的专题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根据应用逻辑获取更新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完成相应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客户层中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体系结构:对系统设计、实施、管理、维护技术人员采用C/S结构,而对其他用户采用B/S结构。
可选的,所述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根据现有的城市地质探测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构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的管理及维护、数据查询统计、数据分析评价、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表达与分析等功能,实现城市地质数据的资源共享、信息发布。
可选的,所述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按照模块化程序划分为七个基本模块,七个基本模块分别包括城市地址信息Web发布子系统、城市地质信息采集子系统、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以及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城市地质信息采集子系统中的目标区域采集方法如下:
利用第一终端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数据,并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文件,其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二进制mesh文件和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对应的配置文件;在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映射地址,以并行方式获取所述目标文件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目标文件进行解析、处理、渲染和加载,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
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数据范围、数据名称、坐标系统、数据类型、三维模型中心点位、三维模型偏移量,各个数据块根节点数据路径和各数据块的基础属性信息;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包括:所述三维模型的标记头id,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名称,所述三维模型的顶点,所述三维模型的索引,所述三维模型的法线,所述三维模型的包围盒,三维模型数据的lod层级信息和所述三维模型的纹理;
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文件,包括:利用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配置文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删除所述三维数据中的叶子空节点和无效信息,得到第一三维数据;对所述第一三维数据进行纹理压缩处理,得到第二三维数据;将所述第二三维数据转换为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
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目标文件进行解析、处理、渲染和加载,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包括: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位置计算信息、范围计算信息、包围盒计算信息、包围球计算信息和坐标转换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数据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所述排序结果、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以并行方式对所述数据块进行加载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的具体层级和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包括:计算出相机位置到视口中心点模型数据的距离,确定需要加载数据块的具体层级;计算出所述数据块与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第二终端在加载渲染过程中,每当当前场景视口发生变化,都会触发每一帧的刷新事件,此时基于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的具体层级和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按照与视口中心点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根据排好序的模型数据块集合开启合理的刷新加载队列,同时启动多个worker并行访问需要加载显示的mesh数据url,解析流数据、解压二进制纹理、构建需要加载的区块模型数据,然后按照排好序的区块顺序进行数据的渲染加载显示;在加载的时候每当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发生变化,都会触发场景刷新,计算出当前可视范围内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块,并按照与视口中心点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通过将原始结构复杂的三维数据文件转换成mesh流格式数据文件,然后通过并行计算方式进行并行加载和渲染;
对解析出的纹理信息数据进行压缩;纹理压缩时首先把纹理按4×4的单元划分成为纹理像素块,即16个纹素,其中每个像素用2bits来表示,并从纹素中选取的两个有代表性的rgb565格式的16bits颜色数据,同时使用内插算法得到两个新的颜色进行保存;对于每个纹理块,存储2个rgb565格式的颜色数据占用32bits,编码4×4的纹理像素需要32bits,总共64bits,平均每个纹理像素4bits;对于24bits真彩图像,原始图像每个像素采用24bits编码,因此压缩比为24bits/4bits=6:1;对于16bits伪真彩图像,其压缩比为16bits/4bits=4:1,生成子节点不同层级三维数据对应的流tile_+row_+col_level_num.mesh;
将原始三维数据转换为*.mesh,转换后的二进制流数据结构主要包括模型的头名称、版本、模型名称、顶点、索引、法线、包围盒、lod层级信息、纹理等;
根据不同的场景大小、模型复杂度构建计算模型;系统在加载场景时,会计算场景的大小和复杂度,然后调用对应的计算模型进行加载和渲染;
利用蒙特卡洛积分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渲染方程进行蒙特卡洛估计,从而求出积分值,并根据积分值完成像素的颜色值计算;该模型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复杂的渲染场景;
利用光线跟踪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基于光线追踪过程,从观察点出发向场景内发射光线,通过光线与物体的交点计算渲染效果;
利用辐射度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辐射度的计算,根据渲染公式求解出像素的颜色值;
利用深度复合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较深的渲染层数,通过递归计算不同物体之间的光线透过程度,得到像素的颜色值;
用户通过web发送对整个空间环境的3d渲染预览请求,服务端调出该空间环境的所有模型文件和该空间环境的配置文件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前端;
先传输送配置文件,然后整个空间环境材质信息和光源数据信息,再次依据部件关键性从大到小传输空间环境中各部件模型及次要模型;接下来传送该初始场景相邻场景数据,最后传送剩余数据;
当用户通过web发送对该房间的3d渲染预览请求后,服务端调出所有模型文件和配置文件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前端,供前端webgl渲染时调用;
web前端接收到配置文件数据和材质数据后,首先通过3d渲染代码在前端重构了空间环境;接下来渲染初始场景的关键模型和次要模型及初始模型邻接的其他其它场景角落;然后,webgl流式渲染会开始初始场景细节化和精细化。
可选的,所述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之间电性并联连接,所述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均与城市地质信息Web发布子系统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中分别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区域地质数据库、水文地质数据库、工程环境数据库和数据景观数据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GIS的城市地质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城市立体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资源、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查的成果,整合多源海量数据,建立城市地质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为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的科学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GIS平台,在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城市地质服务专业分析系统,系统应能在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专业分析,查明、评价与城市布局、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基础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城市土地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及地质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方法,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
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WebGIS的城市地质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可实现城市地质空间数据信息和综合图件的Web发布。
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模型单体化技术是将城市中的每个建筑物或者设施都看作独立的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虚拟模型,并将其与城市地质数据集成。通过对这些实体进行参数化、关联和剖面分析,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影响,进而实现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评估等目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集成:将建筑物或设施的三维模型与GIS系统中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如地形图、地下水位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等。
参数化和关联:对建筑物或设施的三维模型进行参数设置和关联分析,如建筑物高度、面积、体积等参数设置。
剖面分析:通过对建筑物或设施的三维模型进行剖面分析,可以获取其内部结构、布局和物理特性。
模拟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基于建筑物或设施的三维模型,进行城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持续发展规划模拟等分析和可视化。
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在数据建库时,对于数据涵义相同,但由于各部门、各地区命名差异而导致不一致的数据项,可采用字段映射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下的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逻辑层,映射层和物理层;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际建库时逻辑层仅仅是一个框架,它实际上并没有数据;映射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逻辑层中的所有字段与物理层中相应字段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映射关系,能够极大的减轻应用系统和底层的标准数据库交互的复杂度,进而实现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标准化的组织、存储与管理;
地理空间数据分为图形数据与影像数据两种类型;图形数据可以采用地图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同时存储图幅位置信息、各要素和图层的叠加关系、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信息等;对于遥感影像、航空摄影影像等图像数据,由于其行列数较大,在影像浏览显示时,其屏幕的可见区域只是影像中的一个小矩形区域,可采用影像数据分块管理的方法,以减少图像文件的磁盘存取时间;同时,由于图像具有局部相关性,分块管理也利于图像的压缩;另外,分块管理也利于数据库管理,因为现有的商用数据库大多是基于关系型的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的管理是基于数据记录的,当采用分块方式管理影像数据时,图像中的块可以与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很好的对应;当数据库的记录与影像的图像块---对应时,用商用数据库管理海量影像数据也就成为可能;
原始勘察数据库与专业解释数据库按照先类型、后专业的方式进行实现,即先分为柱状图数据、等值线图数据、钻孔分层数据以及各种属性数据等不同的类型,然后再按照专业分为几个大的专业数据库;各个类型的数据可用专用的数据管理器进行操作,各个专业的数据在数据库中可用专业标志来区分开;
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库要根据地质体结构建模与属性建模的需要,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的统一管理,要提供专业成果数据转换为三维建模数据的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建模完成后,对于模型数据与建模源数据要进行存储和索引备份;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同样需要空间数据库的支持,对三维实体信息和拓扑信息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中的系统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中的基本模块示意图;
图3为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中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基本流程;
图4为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中的城市三维地质信息Web发布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划分为三层,分别为客户层、中间层以及数据库层;
客户层中分别包括B/S客户端和C/S客户端,B/S客户端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并联连接;
中间层设为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中间层中分别包括Web服务层和应用逻辑层,Web服务层中分别包括Web服务器和Web发布,应用逻辑层中分别包括应用服务器和业务处理,Web服务器和Web发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电性串联连接,Web服务器和Web发布分别与B/S客户端之间电性串联连接,业务处理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串联连接;
数据库层设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数据库层中包含数据库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Web服务器具有调用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应用服务器是针对服务器、主题或领域其中一种的集成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应用服务器与不同的专题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根据应用逻辑获取更新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完成相应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客户层中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体系结构:对系统设计、实施、管理、维护技术人员采用C/S结构,而对其他用户采用B/S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根据现有的城市地质探测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构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的管理及维护、数据查询统计、数据分析评价、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表达与分析等功能,实现城市地质数据的资源共享、信息发布;
基于GIS的城市地质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城市立体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资源、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查成果,整合多源海量数据,建立城市地质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为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的科学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按照模块化程序划分为七个基本模块。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七个基本模块分别包括城市地址信息Web发布子系统、城市地质信息采集子系统、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以及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之间电性并联连接,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均与城市地质信息Web发布子系统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中分别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区域地质数据库、水文地质数据库、工程环境数据库和数据景观数据库;
基于GIS平台,在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城市地质服务专业分析系统,系统应能在对城市三维地质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专业分析,查明、评价与城市布局、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基础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城市土地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及地质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该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将以文字报告和图件为基础的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和基本地理信息,利用GIS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汇总、建库和展示,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的数字化、成果资料的社会化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化,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系统能够实现对系统涉及的各类数据的关联查询及统计,包括图形/属性数据之间以及图形/资料数据之间的互检索、属性数据的统计及专题图的绘制等功能;系统能对多参数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述分析结果;
系统在GIS平台的支持下进行常规的地质分析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地基稳定性评价、建筑物地基适宜性评价、地下水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城市不同类型用地的质量评价和区划、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另外,系统能将城市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及时采集并进行分析、发布,具有一定的动态监测功能;
系统采用灵活友好的交互建模方式和经过优化的数据组织结构,将以点、线为基本形态的零散、局部的勘查资料解释结果在三维空间中综合起来,重现地下地质界面和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组合关系,进而重建三维地质构造形态模型,通过剖分获取三维地质体的真三维实体填充模型,将三维地质模型用三维图形图像生动地表现出来,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的旋转、平移、放大、缩小等可视化操作及实时漫游;系统综合应用体视化技术和传统的可视化技术,基于地质体三维实体模型绘制各种等值线、等值面,提供表现地质体内应力、渗透率等各种属性值的功能,提供对三维地质实体模型进行任意剖切、开挖、虚拟钻探等可视化模拟功能,提供包括体积、面积、距离计算等的三维量算功能;
系统能将经过分析评价后生成的各种成果图件、工程实施中各类阶段性属性数据进行多种形式的输出;
系统针对广域网用户提供Web发布功能,用户只需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和浏览系统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信息,包括图形浏览图形检索属性查询、资料查询等功能;
系统能够提供系统运行与安全方面的保障功能、数据质量检查与备份、恢复等数据维护功能;
利用第一终端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数据,并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文件,其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二进制mesh文件和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对应的配置文件;在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映射地址,以并行方式获取所述目标文件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目标文件进行解析、处理、渲染和加载,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
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数据范围、数据名称、坐标系统、数据类型、三维模型中心点位、三维模型偏移量,各个数据块根节点数据路径和各数据块的基础属性信息;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包括:所述三维模型的标记头id,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名称,所述三维模型的顶点,所述三维模型的索引,所述三维模型的法线,所述三维模型的包围盒,三维模型数据的lod层级信息和所述三维模型的纹理;
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文件,包括:利用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配置文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删除所述三维数据中的叶子空节点和无效信息,得到第一三维数据;对所述第一三维数据进行纹理压缩处理,得到第二三维数据;将所述第二三维数据转换为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
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目标文件进行解析、处理、渲染和加载,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包括: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位置计算信息、范围计算信息、包围盒计算信息、包围球计算信息和坐标转换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数据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所述排序结果、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以并行方式对所述数据块进行加载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的具体层级和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包括:计算出相机位置到视口中心点模型数据的距离,确定需要加载数据块的具体层级;计算出所述数据块与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第二终端在加载渲染过程中,每当当前场景视口发生变化,都会触发每一帧的刷新事件,此时基于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的具体层级和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按照与视口中心点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根据排好序的模型数据块集合开启合理的刷新加载队列,同时启动多个worker并行访问需要加载显示的mesh数据url,解析流数据、解压二进制纹理、构建需要加载的区块模型数据,然后按照排好序的区块顺序进行数据的渲染加载显示;在加载的时候每当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发生变化,都会触发场景刷新,计算出当前可视范围内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块,并按照与视口中心点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通过web_worker并行加载,能够快速渲染大规模复杂的地形地貌场景,解决了数据通信时单节点性能瓶颈的问题,实现了节点间负载平衡和高扩展性,减少了模型渲染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模型渲染效率;
采用分区、分块、分层加载策略,在数据显示浏览时不会出现卡顿、精细子模型加载慢问题,提升了用户浏览视觉体验;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通过将原始结构复杂的三维数据文件转换成mesh流格式数据文件,然后通过并行计算方式进行并行加载和渲染,从而解决数据通信时单节点性能瓶颈问题,实现节点间负载均衡和节点高扩展性,减少模型渲染时间,提高模型渲染效率,实现大规模复杂地形地貌场景的高效渲染;
对解析出的纹理信息数据进行压缩;纹理压缩时首先把纹理按4×4的单元划分成为纹理像素块,即16个纹素,其中每个像素用2bits来表示,并从纹素中选取的两个有代表性的rgb565格式的16bits颜色数据,同时使用内插算法得到两个新的颜色进行保存;对于每个纹理块,存储2个rgb565格式的颜色数据占用32bits,编码4×4的纹理像素需要32bits,总共64bits,平均每个纹理像素4bits;对于24bits真彩图像,原始图像每个像素采用24bits编码,因此压缩比为24bits/4bits=6:1;对于16bits伪真彩图像,其压缩比为16bits/4bits=4:1,生成子节点不同层级三维数据对应的流tile_+row_+col_level_num.mesh;
将原始三维数据转换为*.mesh,转换后的二进制流数据结构主要包括模型的头名称、版本、模型名称、顶点、索引、法线、包围盒、lod层级信息、纹理等;该结构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网格元素属性列表,其每个数据单元为一指向确定属性数据列表的指针;网格元素的每种属性均存储在属性数据列表中;
三维数据往往非常复杂,既包括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也包括不同光源下的渲染效果等,因此需要求出精确的数值解,才能完成高质量的三维可视化渲染;
根据不同的场景大小、模型复杂度构建计算模型;系统在加载场景时,会计算场景的大小和复杂度,然后调用对应的计算模型进行加载和渲染;
利用蒙特卡洛积分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渲染方程进行蒙特卡洛估计,从而求出积分值,并根据积分值完成像素的颜色值计算;该模型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复杂的渲染场景;
利用光线跟踪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基于光线追踪过程,从观察点出发向场景内发射光线,通过光线与物体的交点计算渲染效果;该模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形渲染,适用于静态场景的渲染;
利用辐射度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辐射度的计算,根据渲染公式求解出像素的颜色值;该模型计算精度高,适用于渲染高光、反射等效果的场景;
利用深度复合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较深的渲染层数,通过递归计算不同物体之间的光线透过程度,得到像素的颜色值;该模型能够实现准确的透明渲染效果;
用户通过web发送对整个空间环境的3d渲染预览请求,服务端调出该空间环境的所有模型文件和该空间环境的配置文件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前端;
先传输送配置文件,然后整个空间环境材质信息和光源数据信息,再次依据部件关键性从大到小传输空间环境中各部件模型及次要模型;接下来传送该初始场景相邻场景数据,最后传送剩余数据;
当用户通过web发送对该房间的3d渲染预览请求后,服务端调出所有模型文件和配置文件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前端,供前端webgl渲染时调用;但是,由于所有模型文件很大(通常在800M以上),如果不加限制的任其自由传送,则在带宽较小时web渲染的时延较长;因此,制定了数据流传输的规则:优先传送配置文件,然后是材质数据和两路光源数据信息,再次传送初始场景中的关键模型以及其他模型,接下来传送该初始场景相邻场景数据,最后传送剩余数据;采用这一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实时渲染的等待时间;
web前端接收到配置文件数据和材质数据后,首先通过3d渲染代码在前端重构了空间环境;接下来渲染初始场景的关键模型和次要模型及初始模型邻接的其他其它场景角落;然后,webgl流式渲染会开始初始场景细节化和精细化;后续传输的模型数据在后台继续接受缓存,在此过程中,将用到延迟着色技术,来提高实时渲染的效率和效果;
系统提供三维空间分析包括三维缓冲区分析、三维连通性分析、三维叠加分析、三维布尔操作(交、并、差、切割、开挖);这些基本的三维空间分级方法再辅以神经元网络算法、蚁群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实时监测、远程通讯、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再与地质勘探、安全监控等业务流程相结合就可以派生出钻孔间层位自动对比、断层匹配方案优选、构造演化模拟、沉积环境分析、矿井实时安全监控等更复杂、更高级别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划分为三层,分别为客户层、中间层以及数据库层;
所述客户层中分别包括B/S客户端和C/S客户端,所述B/S客户端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并联连接;
所述中间层设为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所述中间层中分别包括Web服务层和应用逻辑层,所述Web服务层中分别包括Web服务器和Web发布,所述应用逻辑层中分别包括应用服务器和业务处理,所述Web服务器和Web发布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电性串联连接,所述Web服务器和Web发布分别与B/S客户端之间电性串联连接,所述业务处理与C/S客户端之间采用电性串联连接;
所述数据库层设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层中包含数据库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eb服务器具有调用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是针对服务器、主题或领域其中一种的集成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与不同的专题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根据应用逻辑获取更新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完成相应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层中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体系结构:对系统设计、实施、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采用C/S结构,而对其他用户采用B/S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根据现有的城市地质探测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构建城市三维地质综合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的管理及维护、数据查询统计、数据分析评价、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表达与分析等功能,实现城市地质数据的资源共享、信息发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按照模块化程序划分为七个基本模块,七个基本模块分别包括城市地址信息Web发布子系统、城市地质信息采集子系统、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以及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地质信息采集子系统中的目标区域采集方法如下:
利用第一终端获取目标区域的三维数据,并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文件,其中,所述目标文件包括:二进制mesh文件和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对应的配置文件;在第二终端通过所述映射地址,以并行方式获取所述目标文件之后,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目标文件进行解析、处理、渲染和加载,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
所述配置文件包括:数据范围、数据名称、坐标系统、数据类型、三维模型中心点位、三维模型偏移量,各个数据块根节点数据路径和各数据块的基础属性信息;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包括:所述三维模型的标记头id,所述三维模型的模型名称,所述三维模型的顶点,所述三维模型的索引,所述三维模型的法线,所述三维模型的包围盒,三维模型数据的lod层级信息和所述三维模型的纹理;
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目标文件,包括:利用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三维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配置文件;利用所述第一终端,删除所述三维数据中的叶子空节点和无效信息,得到第一三维数据;对所述第一三维数据进行纹理压缩处理,得到第二三维数据;将所述第二三维数据转换为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
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目标文件进行解析、处理、渲染和加载,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包括:利用所述第二终端以并行方式对所述配置文件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三维模型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位置计算信息、范围计算信息、包围盒计算信息、包围球计算信息和坐标转换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数据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所述排序结果、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二进制mesh文件,以并行方式对所述数据块进行加载和渲染,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三维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的具体层级和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包括:计算出相机位置到视口中心点模型数据的距离,确定需要加载数据块的具体层级;计算出所述数据块与所述当前场景视口范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距离,对所述数据块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第二终端在加载渲染过程中,每当当前场景视口发生变化,都会触发每一帧的刷新事件,此时基于第二终端的当前场景相机到视口中心点模型的距离和视口范围,确定出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内包含的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的具体层级和三维模型的数据块,并按照与视口中心点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根据排好序的模型数据块集合开启合理的刷新加载队列,同时启动多个worker并行访问需要加载显示的mesh数据url,解析流数据、解压二进制纹理、构建需要加载的区块模型数据,然后按照排好序的区块顺序进行数据的渲染加载显示;在加载的时候每当当前场景视口范围发生变化,都会触发场景刷新,计算出当前可视范围内需要加载的模型数据块,并按照与视口中心点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
通过将原始结构复杂的三维数据文件转换成mesh流格式数据文件,然后通过并行计算方式进行并行加载和渲染;
对解析出的纹理信息数据进行压缩;纹理压缩时首先把纹理按4×4的单元划分成为纹理像素块,即16个纹素,其中每个像素用2bits来表示,并从纹素中选取的两个有代表性的rgb565格式的16bits颜色数据,同时使用内插算法得到两个新的颜色进行保存;对于每个纹理块,存储2个rgb565格式的颜色数据占用32bits,编码4×4的纹理像素需要32bits,总共64bits,平均每个纹理像素4bits;对于24bits真彩图像,原始图像每个像素采用24bits编码,因此压缩比为24bits/4bits=6:1;对于16bits伪真彩图像,其压缩比为16bits/4bits=4:1,生成子节点不同层级三维数据对应的流tile_+row_+col_level_num.mesh;
将原始三维数据转换为*.mesh,转换后的二进制流数据结构主要包括模型的头名称、版本、模型名称、顶点、索引、法线、包围盒、lod层级信息、纹理等;
根据不同的场景大小、模型复杂度构建计算模型;系统在加载场景时,会计算场景的大小和复杂度,然后调用对应的计算模型进行加载和渲染;
利用蒙特卡洛积分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渲染方程进行蒙特卡洛估计,从而求出积分值,并根据积分值完成像素的颜色值计算;该模型计算精度高,适用于复杂的渲染场景;
利用光线跟踪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基于光线追踪过程,从观察点出发向场景内发射光线,通过光线与物体的交点计算渲染效果;
利用辐射度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辐射度的计算,根据渲染公式求解出像素的颜色值;
利用深度复合算法,构建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较深的渲染层数,通过递归计算不同物体之间的光线透过程度,得到像素的颜色值;
用户通过web发送对整个空间环境的3d渲染预览请求,服务端调出该空间环境的所有模型文件和该空间环境的配置文件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前端;
先传输送配置文件,然后整个空间环境材质信息和光源数据信息,再次依据部件关键性从大到小传输空间环境中各部件模型及次要模型;接下来传送该初始场景相邻场景数据,最后传送剩余数据;
当用户通过web发送对该房间的3d渲染预览请求后,服务端调出所有模型文件和配置文件集;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前端,供前端webgl渲染时调用;
web前端接收到配置文件数据和材质数据后,首先通过3d渲染代码在前端重构了空间环境;接下来渲染初始场景的关键模型和次要模型及初始模型邻接的其他其它场景角落;然后,webgl流式渲染会开始初始场景细节化和精细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之间电性并联连接,所述常规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地质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和城市数字景观模拟分析系统均与城市地质信息Web发布子系统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三维地质综合数据库中分别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区域地质数据库、水文地质数据库、工程环境数据库和数据景观数据库。
CN202310596958.0A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Pending CN1166818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6958.0A CN116681847A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6958.0A CN116681847A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81847A true CN116681847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6958.0A Pending CN116681847A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818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8258A (zh) * 2023-11-08 2023-12-12 山东大学 一种盾构地质与隧道可视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8258A (zh) * 2023-11-08 2023-12-12 山东大学 一种盾构地质与隧道可视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7218258B (zh) * 2023-11-08 2024-03-22 山东大学 一种盾构地质与隧道可视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2072B2 (en)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urban design digital sand table
CN108664619B (zh) 一种类瓦片技术的海量线划地形图本原存储与调度方法
EP1764745A2 (en)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s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EP1764744A2 (en) Streaming geometry data using a quasi-pyramidal structure
Vanegas et al. Visualization of simulated urban spaces: Inferring parameterized generation of streets, parcels, and aerial imagery
US20090094556A1 (en) User defined scenarios in a three dimensional geo-spatial system
Raper et al. Design models and functionality in GIS
CN115774861B (zh) 一种自然资源多源异构数据汇聚融合服务系统
CN116486025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城市地质数据处理平台
CN108153985B (zh) 一种轨道交通岩土工程三维智能信息系统
CN113570275A (zh) 基于bim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
CN108765538B (zh) 基于cad平台的osgb数据分级渲染的方法
CN115758522A (zh) 一种数字孪生城市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6681847A (zh) 一种用于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Khayyal et al. Cre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3D city modeling based on GIS data
Yang et al. A hybrid spatial index for massive point cloud data management and visualization
CN106897425A (zh) 一种地球重力场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WO2024108975A1 (zh) 一种空间模型数据的切片方法
Gan et al. Hybrid organiza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DSM combined with 3D building model
Zhu et al. Recent advances of digitization in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CN115017348A (zh) 一种网格数据图实现方法和装置
KR101293770B1 (ko) 자료 표출 시스템 및 자료 표출 방법
Chokri et al. A simplified geometric and topological modeling of 3d building enriched by semantic data: combination of SURFACE-based and SOLID-based representations
CN110866971B (zh) 真平方正射影像制作方法
Ma et a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igital Twin Data Base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