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7611A -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7611A
CN116677611A CN202310657669.7A CN202310657669A CN116677611A CN 116677611 A CN116677611 A CN 116677611A CN 202310657669 A CN202310657669 A CN 202310657669A CN 116677611 A CN116677611 A CN 116677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hell
cooling
driving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76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轩
李本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ao Pump Valv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ao Pump Val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ao Pump Valv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ao Pump Valv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76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76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7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76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9/00Priming; Preventing vapour lock
    • F04D9/02Self-priming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5/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5/0005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by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6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8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specially for liq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吸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吸泵,包括:泵体,包括机壳及连接于机壳的传输壳;驱动机构,设置于机壳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通于传输壳内;以及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外的储存降温机构及设置于机壳内的传动机构,其中,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内设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储存降温机构内冷却液输入机壳内并且对驱动机构进行循环降温,然后储存降温机构进行抽取回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具有冷却降温功能及自动清理冷却液内的杂质。

Description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吸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大多自吸泵机壳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对其进行散热,现有的散热方式都是采用泵外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效率比较低,影响屏蔽泵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吸泵,包括:
泵体,包括机壳及连接于机壳的传输壳;
驱动机构,设置于机壳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通于传输壳内;
以及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外的储存降温机构及设置于机壳内的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内设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储存降温机构内冷却液输入机壳内并且对驱动机构进行循环降温,然后储存降温机构进行抽取回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输壳的设置,能够使得流质流通,通过机壳的设置,能够使得驱动机构得到安装,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能使得传输壳内的流质得到增压排出,通过储存降温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得到储存并且回收冷却液,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储存降温机构内的冷却液被抽入机壳内,进行对驱动机构进行循环散热降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包括:
中空外壳;
后盖,连接于中空外壳背离传输壳的一端开口;
以及前盖,连接于中空外壳背离后盖的一端开口,且前盖与传输壳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于中空外壳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贯穿前盖位于传输壳内。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中空外壳的设置,能够使得驱动机构得到安装,通过后盖于前盖的配合,能够使得中空外壳得到密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壳包括;
传输块,连接于前盖背离后盖的一端;
驱动槽,设置于传输块朝向于前盖的一端;
入孔,设置于传输块背离前盖的一端,且入水孔连通于驱动槽内;
以及环腔,设置于传输块内,且环腔内壁连通于驱动槽内;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位于驱动槽内,所述传输块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于环腔内的出孔。
本技术方案中,流质首先进入入孔,然后被驱动机构吸入驱动槽内,从而驱动机构又进行对流质离心增压排入环腔内,最终从出孔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轴,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后盖朝向于前盖的一端,另一端贯穿前盖位于驱动槽内;
驱动叶轮,设置于转轴的端部,且驱动叶轮位于驱动槽内;
以及循环结构,设置于机壳内;
其中,所述循环结构用于冷却液能够在机壳内循环流动,所述循环结构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定子和外转子。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定子与外转子的配合,能够使得转轴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驱动叶轮驱动流质,通过循环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在机壳内循环流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
第一隔绝管,套设于转轴外部,且第一隔绝管的一端连接前盖朝向于后盖的一端,另一端朝向于后盖延伸;
第一隔绝盘,设置于第一隔绝管背离前盖的一端外壁上;
第二隔绝管,一端内壁设置于第一隔绝盘的外侧壁上,另一端朝向前盖延伸;
第二隔绝盘,内壁连接于第二隔绝管朝向于前盖的一端外壁上,外壁连接于中空外壳的内壁上;
带动盘,设置于转轴的外侧壁上,且位于第一隔绝盘朝向于后盖的一侧;
以及带动管,设置于带动盘朝向于前盖的一侧,且带动管套设于第二隔绝管的外部;
其中,所述定子设置于第一隔绝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外转子设置于带动管的内壁上,且外转子套置于定子的外部,从而形成定子和外转子的驱动配合,所述转轴朝向于轴承的一端上设有入液槽,所述入液槽延伸至第一隔绝管内,所述轴承外侧壁上设有供冷却液流入入液槽的第一通孔,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上设有入液槽内冷却液流出的第二通孔。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隔绝管的设置,能够使得转轴与第一隔绝管内壁之间形成流道,然后通过带动盘与第一隔绝盘的配合形成流动,通过第二隔绝管外壁与带动管内壁配合形成流道,带动盘外壁与中空外壳内壁形成流道,然后带动盘与后盖之间形成流道,从而在通过第一通孔、入液槽及第二通孔的配合,能够使得整体形成循环的流道,从而冷却液能够循环流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包括:
连接管,一端连接于机壳的外侧壁上,另一端背离机壳延伸,且连接管内设有过滤网;
冷却储存箱,连接于连接管背离机壳的一端,且连接管与冷却储存箱连通;
以及吸液管,一端连接冷却储存箱内,另一端贯穿机壳内,且吸液管位于机壳内的一端位于第二隔绝盘朝向于后盖的一侧;
其中,所述吸液管上设有抽液件,所述传动机构外壁固定连接于吸液管朝向于后盖一侧的中空外壳内壁上,且传动机构内壁贴合于带动管外侧壁上,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贯穿中空外壳连接于连接管内,输出端朝向于后盖。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管的设置,能够使得过滤网得到使用,通过冷却储存箱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循环回冷却储存箱内时得到存放并且冷却,通过吸液管与抽液件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被抽回冷却储存箱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隔绝环块,外侧壁连接于吸液管朝向于后盖一侧的中空外壳内壁上,内壁贴合于第二隔绝管外侧壁上;
第一抽液腔,设置于隔绝环块内;
第二抽液腔,设置于隔绝环块内;
第一抽液塞,活动连接于第一抽液腔内;
第二抽液塞,活动连接于第二抽液腔内;
抽液管道,一端贯穿中空外壳连通于连接管内,另一端连通于隔绝环块连通于第二抽液腔内;
出液管道,一段设置于隔绝环块朝向于后盖的一侧,另一端连通于第二抽液腔内;
抽杂质管道,一端连接于连接管内,另一端贯穿中空外壳、隔绝环块及连通于第一抽液腔内;
以及排杂管道,一端连通于中空外壳的外部,另一端贯穿中空外壳、隔绝环块及连通于第一抽液腔内;
其中,所述抽杂质管道和排杂管道均连通于第二抽液腔朝向隔绝环块的一侧,所述抽液管道位于过滤网的下方,所述抽杂质管道位于过滤网的上方。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隔绝环块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隔绝管与中空外壳之间形成阻断,由于冷却液在循环运作后会产生杂质或者本身的外来杂质,抽液管道抽取连接管内的冷却液时,首先被过滤网过滤了,然后在进入循环结构内进行循环,从而使得转轴和外转子不会被杂质卡死或者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阻回阀,设置于抽液管道内;
第二阻回阀,设置于出液管道内;
第三阻回阀,设置于抽杂质管道内;
第四阻回阀,设置于排杂管道内;
两个弹性件,相对设置于第一抽液塞背离第二抽液腔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抽液塞在初始装下封闭第一抽液腔,当所述第二抽液塞在不接触第一抽液塞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时,所述抽液管道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内抽液,并通过出液管道排出,当所述第一抽液塞在抽液管道和出液管道被第二抽液塞封闭并接触第二抽液塞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时,抽杂质管道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过滤网上的冷却液抽取,并通过排杂管道排出。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阻回阀和第二阻回阀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抽液塞在运作时不会回吸冷却液,此时第一抽液塞阻挡第一抽液腔腔,第二抽液塞在不接触第一驱动塞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从而抽液管道内产生负压,在连接管内的冷却液抽取,在通过出液管道排出在中空外壳内,由于冷却液经过过滤网,从而杂质被过滤,当过滤网杂质过多时,此时第一抽液塞在第二抽液塞密封抽液管道和排液管道并解除第二抽液塞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抽杂质管道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道内过滤网上方的杂质和冷却液抽取,然后通过排杂管道排出,从而实现杂质的自动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流质放入入孔,然后启动定子与外转子配合,使转轴进行转动,驱动叶轮转起来,从而将入孔内的流质抽离,并通过离心率增压排至环腔内,最终从出孔排出;
S2:启动传动机构,将冷却储存箱内的冷却液抽出至中空外壳内,冷却液首先流入带动管与中外壳之间,然后朝向于带动盘与后盖之间流动,再通过第一通孔流入入液槽内,然后通过第二通孔流入第一隔绝管与转轴外侧壁之间,再流入第一隔绝盘与带动盘之间,最后穿过外转子流到传动机构的另一侧;
S3:启动抽液件,进行对冷却液抽取,然后排入冷却储存箱内。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S1的设置,能够使得流质得到抽取增压,通过S2的设置,能够使得机壳内的整体都得到冷却,通过S3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整体得到循环,从而冷却液能够进行得到降温,再次循环能够更好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传动机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中空外壳;2、后盖;3、前盖;4、传输块;5、入孔;6、环腔;7、出孔;8、转轴;9、驱动叶轮;10、驱动槽;11、第一隔绝管;12、定子;13、外转子;14、第一隔绝盘;15、第二隔绝管;16、第二隔绝盘;17、带动盘;18、带动管;19、第一通孔;20、入液槽;21、第二通孔;22、连接管;23、过滤网;24、吸液管;25、抽液件;26、隔绝环块;27、第一抽液腔;28、第二抽液腔;29、第一抽液塞;30、第二抽液塞;31、抽液管道;32、出液管道;33、抽杂质管道;34、排杂管道;35、第一阻回阀;36、第二阻回阀;37、第三阻回阀;38、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吸泵,包括:
泵体,包括机壳及连接于机壳的传输壳;
驱动机构,设置于机壳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通于传输壳内;
以及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外的储存降温机构及设置于机壳内的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内设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储存降温机构内冷却液输入机壳内并且对驱动机构进行循环降温,然后储存降温机构进行抽取回收;
通过传输壳的设置,能够使得流质流通,通过机壳的设置,能够使得驱动机构得到安装,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能使得传输壳内的流质得到增压排出,通过储存降温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得到储存并且回收冷却液,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储存降温机构内的冷却液被抽入机壳内,进行对驱动机构进行循环散热降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包括:
中空外壳1;
后盖2,连接于中空外壳1背离传输壳的一端开口;
以及前盖3,连接于中空外壳1背离后盖2的一端开口,且前盖3与传输壳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于中空外壳1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贯穿前盖3位于传输壳内;
通过中空外壳1的设置,能够使得驱动机构得到安装,通过后盖2于前盖3的配合,能够使得中空外壳1得到密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所述传输壳包括;
传输块4,连接于前盖3背离后盖2的一端;
驱动槽10,设置于传输块4朝向于前盖3的一端;
入孔5,设置于传输块4背离前盖3的一端,且入水孔连通于驱动槽10内;
以及环腔6,设置于传输块4内,且环腔6内壁连通于驱动槽10内;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位于驱动槽10内,所述传输块4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于环腔6内的出孔7;
流质首先进入入孔5,然后被驱动机构吸入驱动槽10内,从而驱动机构又进行对流质离心增压排入环腔6内,最终从出孔7排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轴8,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后盖2朝向于前盖3的一端,另一端贯穿前盖3位于驱动槽10内;
驱动叶轮9,设置于转轴8的端部,且驱动叶轮9位于驱动槽10内;
以及循环结构,设置于机壳内;
其中,所述循环结构用于冷却液能够在机壳内循环流动,所述循环结构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8转动的定子12和外转子13;
通过定子12与外转子13的配合,能够使得转轴8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驱动叶轮9驱动流质,通过循环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在机壳内循环流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
第一隔绝管11,套设于转轴8外部,且第一隔绝管11的一端连接前盖3朝向于后盖2的一端,另一端朝向于后盖2延伸;
第一隔绝盘14,设置于第一隔绝管11背离前盖3的一端外壁上;
第二隔绝管15,一端内壁设置于第一隔绝盘14的外侧壁上,另一端朝向前盖3延伸;
第二隔绝盘16,内壁连接于第二隔绝管15朝向于前盖3的一端外壁上,外壁连接于中空外壳1的内壁上;
带动盘17,设置于转轴8的外侧壁上,且位于第一隔绝盘14朝向于后盖2的一侧;
以及带动管18,设置于带动盘17朝向于前盖3的一侧,且带动管18套设于第二隔绝管15的外部;
其中,所述定子12设置于第一隔绝管11的外侧壁上,所述外转子13设置于带动管18的内壁上,且外转子13套置于定子12的外部,从而形成定子12和外转子13的驱动配合,所述转轴8朝向于轴承的一端上设有入液槽20,所述入液槽20延伸至第一隔绝管11内,所述轴承外侧壁上设有供冷却液流入入液槽20的第一通孔19,所述转轴8的外侧壁上设有入液槽20内冷却液流出的第二通孔21;
通过第一隔绝管11的设置,能够使得转轴8与第一隔绝管11内壁之间形成流道,然后通过带动盘17与第一隔绝盘14的配合形成流动,通过第二隔绝管15外壁与带动管18内壁配合形成流道,带动盘17外壁与中空外壳1内壁形成流道,然后带动盘17与后盖2之间形成流道,从而在通过第一通孔19、入液槽20及第二通孔21的配合,能够使得整体形成循环的流道,从而冷却液能够循环流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包括:
连接管22,一端连接于机壳的外侧壁上,另一端背离机壳延伸,且连接管22内设有过滤网23;
冷却储存箱,连接于连接管22背离机壳的一端,且连接管22与冷却储存箱连通;
以及吸液管24,一端连接冷却储存箱内,另一端贯穿机壳内,且吸液管24位于机壳内的一端位于第二隔绝盘16朝向于后盖2的一侧;
其中,所述吸液管24上设有抽液件25,所述传动机构外壁固定连接于吸液管24朝向于后盖2一侧的中空外壳1内壁上,且传动机构内壁贴合于带动管18外侧壁上,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贯穿中空外壳1连接于连接管22内,输出端朝向于后盖2;
通过连接管22的设置,能够使得过滤网23得到使用,通过冷却储存箱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循环回冷却储存箱内时得到存放并且冷却,通过吸液管24与抽液件25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被抽回冷却储存箱内。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隔绝环块26,外侧壁连接于吸液管24朝向于后盖2一侧的中空外壳1内壁上,内壁贴合于第二隔绝管15外侧壁上;
第一抽液腔27,设置于隔绝环块26内;
第二抽液腔28,设置于隔绝环块26内;
第一抽液塞29,活动连接于第一抽液腔27内;
第二抽液塞30,活动连接于第二抽液腔28内;
抽液管道31,一端贯穿中空外壳1连通于连接管22内,另一端连通于隔绝环块26连通于第二抽液腔28内;
出液管道32,一段设置于隔绝环块26朝向于后盖2的一侧,另一端连通于第二抽液腔28内;
抽杂质管道33,一端连接于连接管22内,另一端贯穿中空外壳1、隔绝环块26及连通于第一抽液腔27内;
以及排杂管道34,一端连通于中空外壳1的外部,另一端贯穿中空外壳1、隔绝环块26及连通于第一抽液腔27内;
其中,所述抽杂质管道33和排杂管道34均连通于第二抽液腔28朝向隔绝环块26的一侧,所述抽液管道31位于过滤网23的下方,所述抽杂质管道33位于过滤网23的上方;
通过隔绝环块26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隔绝管15与中空外壳1之间形成阻断,由于冷却液在循环运作后会产生杂质或者本身的外来杂质,抽液管道31抽取连接管22内的冷却液时,首先被过滤网23过滤了,然后在进入循环结构内进行循环,从而使得转轴8和外转子13不会被杂质卡死或者损坏。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阻回阀35,设置于抽液管道31内;
第二阻回阀36,设置于出液管道32内;
第三阻回阀37,设置于抽杂质管道33内;
第四阻回阀,设置于排杂管道34内;
两个弹性件38,相对设置于第一抽液塞29背离第二抽液腔28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抽液塞29在初始装下封闭第一抽液腔27,当所述第二抽液塞30在不接触第一抽液塞29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时,所述抽液管道31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22内抽液,并通过出液管道32排出,当所述第一抽液塞29在抽液管道31和出液管道32被第二抽液塞30封闭并接触第二抽液塞30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时,抽杂质管道33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22过滤网23上的冷却液抽取,并通过排杂管道34排出;
通过第一阻回阀35和第二阻回阀36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抽液塞30在运作时不会回吸冷却液,此时第一抽液塞29阻挡第一抽液腔27腔,第二抽液塞30在不接触第一驱动塞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从而抽液管道31内产生负压,在连接管22内的冷却液抽取,在通过出液管道32排出在中空外壳1内,由于冷却液经过过滤网23,从而杂质被过滤,当过滤网23杂质过多时,此时第一抽液塞29在第二抽液塞30密封抽液管道31和排液管道并解除第二抽液塞30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抽杂质管道33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22道内过滤网23上方的杂质和冷却液抽取,然后通过排杂管道34排出,从而实现杂质的自动排出。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除了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的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流质放入入孔5,然后启动定子12与外转子13配合,使转轴8进行转动,驱动叶轮9转起来,从而将入孔5内的流质抽离,并通过离心率增压排至环腔6内,最终从出孔7排出;
S2:启动传动机构,将冷却储存箱内的冷却液抽出至中空外壳1内,冷却液首先流入带动管18与中外壳之间,然后朝向于带动盘17与后盖2之间流动,再通过第一通孔19流入入液槽20内,然后通过第二通孔21流入第一隔绝管11与转轴8外侧壁之间,再流入第一隔绝盘14与带动盘17之间,最后穿过外转子13流到传动机构的另一侧;
S3:启动抽液件25,进行对冷却液抽取,然后排入冷却储存箱内;
通过S1的设置,能够使得流质得到抽取增压,通过S2的设置,能够使得机壳内的整体都得到冷却,通过S3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整体得到循环,从而冷却液能够进行得到降温,再次循环能够更好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包括机壳及连接于机壳的传输壳;
驱动机构,设置于机壳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通于传输壳内;
以及冷却装置,包括设置于机壳外的储存降温机构及设置于机壳内的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内设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储存降温机构内冷却液输入机壳内并且对驱动机构进行循环降温,然后储存降温机构进行抽取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中空外壳(1);
后盖(2),可连接于中空外壳(1)背离传输壳的一端开口;
以及前盖(3),可连接于中空外壳(1)背离后盖(2)的一端开口,且前盖(3)与传输壳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于中空外壳(1)内,且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贯穿前盖(3)位于传输壳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壳包括;
传输块(4),连接于前盖(3)背离后盖(2)的一端;
驱动槽(10),设置于传输块(4)朝向于前盖(3)的一端;
入孔(5),设置于传输块(4)背离前盖(3)的一端,且入水孔连通于驱动槽(10)内;
以及环腔(6),设置于传输块(4)内,且环腔(6)内壁连通于驱动槽(10)内;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位于驱动槽(10)内,所述传输块(4)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于环腔(6)内的出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轴(8),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后盖(2)朝向于前盖(3)的一端,另一端贯穿前盖(3)位于驱动槽(10)内;
驱动叶轮(9),设置于转轴(8)的端部,且驱动叶轮(9)位于驱动槽(10)内;
以及循环结构,设置于机壳内;
其中,所述循环结构用于冷却液能够在机壳内循环流动,所述循环结构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8)转动的定子(12)和外转子(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结构包括:
第一隔绝管(11),套设于转轴(8)外部,且第一隔绝管(11)的一端连接前盖(3)朝向于后盖(2)的一端,另一端朝向于后盖(2)延伸;
第一隔绝盘(14),设置于第一隔绝管(11)背离前盖(3)的一端外壁上;
第二隔绝管(15),一端内壁设置于第一隔绝盘(14)的外侧壁上,另一端朝向前盖(3)延伸;
第二隔绝盘(16),内壁连接于第二隔绝管(15)朝向于前盖(3)的一端外壁上,外壁连接于中空外壳(1)的内壁上;
带动盘(17),设置于转轴(8)的外侧壁上,且位于第一隔绝盘(14)朝向于后盖(2)的一侧;
以及带动管(18),设置于带动盘(17)朝向于前盖(3)的一侧,且带动管(18)套设于第二隔绝管(15)的外部;
其中,所述定子(12)设置于第一隔绝管(11)的外侧壁上,所述外转子(13)设置于带动管(18)的内壁上,且外转子(13)套置于定子(12)的外部,从而形成定子(12)和外转子(13)的驱动配合,所述转轴(8)朝向于轴承的一端上设有入液槽(20),所述入液槽(20)延伸至第一隔绝管(11)内,所述轴承外侧壁上设有供冷却液流入入液槽(20)的第一通孔(19),所述转轴(8)的外侧壁上设有入液槽(20)内冷却液流出的第二通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降温机构包括:
连接管(22),一端连接于机壳的外侧壁上,另一端背离机壳延伸,且连接管(22)内设有过滤网(23);
冷却储存箱,连接于连接管(22)背离机壳的一端,且连接管(22)与冷却储存箱连通;
以及吸液管(24),一端连接冷却储存箱内,另一端贯穿机壳内,且吸液管(24)位于机壳内的一端位于第二隔绝盘(16)朝向于后盖(2)的一侧;
其中,所述吸液管(24)上设有抽液件(25),所述传动机构外壁固定连接于吸液管(24)朝向于后盖(2)一侧的中空外壳(1)内壁上,且传动机构内壁贴合于带动管(18)外侧壁上,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贯穿中空外壳(1)连接于连接管(22)内,输出端朝向于后盖(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隔绝环块(26),外侧壁连接于吸液管(24)朝向于后盖(2)一侧的中空外壳(1)内壁上,内壁贴合于第二隔绝管(15)外侧壁上;
第一抽液腔(27),设置于隔绝环块(26)内;
第二抽液腔(28),设置于隔绝环块(26)内;
第一抽液塞(29),活动连接于第一抽液腔(27)内;
第二抽液塞(30),活动连接于第二抽液腔(28)内;
抽液管道(31),一端贯穿中空外壳(1)连通于连接管(22)内,另一端连通于隔绝环块(26)连通于第二抽液腔(28)内;
出液管道(32),一段设置于隔绝环块(26)朝向于后盖(2)的一侧,另一端连通于第二抽液腔(28)内;
抽杂质管道(33),一端连接于连接管(22)内,另一端贯穿中空外壳(1)、隔绝环块(26)及连通于第一抽液腔(27)内;
以及排杂管道(34),一端连通于中空外壳(1)的外部,另一端贯穿中空外壳(1)、隔绝环块(26)及连通于第一抽液腔(27)内;
其中,所述抽杂质管道(33)和排杂管道(34)均连通于第二抽液腔(28)朝向隔绝环块(26)的一侧,所述抽液管道(31)位于过滤网(23)的下方,所述抽杂质管道(33)位于过滤网(23)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吸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阻回阀(35),设置于抽液管道(31)内;
第二阻回阀(36),设置于出液管道(32)内;
第三阻回阀(37),设置于抽杂质管道(33)内;
第四阻回阀,设置于排杂管道(34)内;
两个弹性件(38),相对设置于第一抽液塞(29)背离第二抽液腔(28)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抽液塞(29)在初始装下封闭第一抽液腔(27),当所述第二抽液塞(30)在不接触第一抽液塞(29)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时,所述抽液管道(31)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22)内抽液,并通过出液管道(32)排出,当所述第一抽液塞(29)在抽液管道(31)和出液管道(32)被第二抽液塞(30)封闭并接触第二抽液塞(30)的情况下做往复运动时,抽杂质管道(33)内产生负压,对连接管(22)过滤网(23)上的冷却液抽取,并通过排杂管道(34)排出。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泵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流质放入入孔(5),然后启动定子(12)与外转子(13)配合,使转轴(8)进行转动,驱动叶轮(9)转起来,从而将入孔(5)内的流质抽离,并通过离心率增压排至环腔(6)内,最终从出孔(7)排出;
S2:启动传动机构,将冷却储存箱内的冷却液抽出至中空外壳(1)内,冷却液首先流入带动管(18)与中外壳之间,然后朝向于带动盘(17)与后盖(2)之间流动,再通过第一通孔(19)流入入液槽(20)内,然后通过第二通孔(21)流入第一隔绝管(11)与转轴(8)外侧壁之间,再流入第一隔绝盘(14)与带动盘(17)之间,最后穿过外转子(13)流到传动机构的另一侧;
S3:启动抽液件(25),进行对冷却液抽取,然后排入冷却储存箱内。
CN202310657669.7A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66776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7669.7A CN116677611A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7669.7A CN116677611A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7611A true CN116677611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3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7669.7A Pending CN116677611A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76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6546A (zh) 一种惰性真空辅助自吸泵
US2335109A (en) Combination centrifugal ejector pump
US4780050A (en) Self-priming pump system
US2470563A (en) Pump
CN104989654A (zh) 无油旋片真空式自吸离心泵及其使用方法
EP3218606A1 (en) Electric pump with closed loop cooling system
US4042351A (en) Liquid degasifier system and method
CN103362826B (zh) 一种无需灌液的内置式液环离心泵
CN109869323A (zh) 水陆两用多级泵
CN116677611A (zh) 一种自吸泵及其使用方法
US6071072A (en)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TWM589241U (zh) 再生式泵
CN220081680U (zh) 适用于旋片真空泵的换油装置
CN218293879U (zh) 一种具有自动储水功能的离心水泵
DK149932B (da) Selvtilsugende centrifugalpumpe, isaer til transport af en vaeske med en temperatur i naerheden af vaeskens kogepunkt
CN107806418A (zh) 船用立式内混式自吸泵
CN212508853U (zh) 一种无密封高效节能快速立式自吸泵
CN212202496U (zh) 泵盖处带有气液分离器的卧式自吸泵
CN110500283A (zh) 纸浆切割泵
US3163116A (en) Pumps
KR101868914B1 (ko) 진공펌프 수분제거 시스템
CN106286311B (zh) 回水孔可自动关闭的自吸离心泵
CN110685923A (zh) 复合式强自吸离心泵组
US2075315A (en) Self-priming centrifugal pump
JPH08200277A (ja) ガス抜き弁内蔵遠心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