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1222A -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1222A
CN116671222A CN202180086373.3A CN202180086373A CN116671222A CN 116671222 A CN116671222 A CN 116671222A CN 202180086373 A CN202180086373 A CN 202180086373A CN 116671222 A CN116671222 A CN 116671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nti
dci
data channel
domai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63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洪建
官磊
夏金环
马蕊香
李秉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71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1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传输(包括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RNTI加扰,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终端设备根据DCI接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DCI中包括DAI域和/或FDRA域,DAI域用于指示第一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第一RNTI,FDRA域用于在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齐对DAI域和/或FDRA域的理解,从而能够基于DCI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该RNTI加扰的下行数据信道。终端设备接收到该RNTI加扰的DCI之后,可以基于该DCI接收下行数据信道,并且可以基于该RNTI确定DCI中包括的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FDRA)域的功能。
但是对于接收到的DCI通过第一RNTI加扰,且该DCI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是通过不同于第一RNTI的第二RNTI加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无法判断DCI中的DAI域和/或FDRA域的功能对应于第一RNTI还是第二RNTI,导致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无法统一对DCI中信息的理解。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在调度下行数据信道的DCI的加扰标识和被调度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能够统一对DCI中信息的理解,基于DCI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该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第一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该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该BWP为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其中,该第一DCI中包括下行分配索引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DRA域,该DAI域用于指示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该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该第一RNTI,该FDRA域用于在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根据该第一DCI接收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在第一RNTI加扰的DCI调度第二RNTI加扰的第一数据信道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和网络设备对齐DCI中的DAI域和/或FDRA 域的功能,从而可以基于DCI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RNTI为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该第二RNTI为第一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RNTI为单播标识,第二RNTI为组播标识,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标识加扰的DCI调度组播标识加扰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场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FDRA域对应第一比特序列,该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或者,该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该第二比特序列,该第二比特序列用于从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解析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FDRA域按照该BWP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一数值;该FDRA域按照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二数值;当该第一数值大于该第二数值时,该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该第二比特序列;或者当该第一数值小于该第二数值时,该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该第二比特序列;该第二比特序列包括的比特数等于该第二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FDRA域在DCI中占用的比特序列可以沿用目前协议中的规定,增加方案的兼容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该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第一DCI,该第一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该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该BWP为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其中,该第一DCI中包括下行分配索引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DRA域,该DAI域用于指示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该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该第一RNTI,该FDRA域用于在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根据该第一DCI发送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在第一RNTI加扰的第一DCI调度第二RNTI加扰的第一数据信道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和网络设备对齐DCI中的DAI域和/或FDRA域的功能,从而可以基于DCI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RNTI为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该第二RNTI为第一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RNTI为单播标识,第二RNTI为组播标识,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单播标识加扰的DCI调度组播标识加扰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场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FDRA域对应第一比特序列,该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或者,该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 成该第二比特序列,该第二比特序列用于从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解析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FDRA域按照该BWP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一数值;该FDRA域按照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二数值;当该第一数值大于该第二数值时,该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该第二比特序列;或者当该第一数值小于该第二数值时,该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该第二比特序列;该第二比特序列包括的比特数等于该第二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FDRA域在DCI中占用的比特序列可以沿用目前协议中的规定,增加方案的兼容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该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三DCI。
该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包括:
接收该第二DCI,其中,该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二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该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HPN域和第一新数据指示NDI域,该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该终端设备接收第四DCI,该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该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该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该终端设备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相关联;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四下行数据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接收到第四DCI调度的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之前可以基于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相关联,确定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从而可以基于DCI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相关联包括: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该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该第四DCI中;或者,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该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高层信令中;或者,根据该第三RNTI对应的时间窗口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提高方案的灵活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三RNTI为第二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该第四RNTI为第三G-RNTI,该第五RNTI为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HPN域的取值与该第三HPN域的取值相等时,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NDI域的取值确定该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或者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三NDI域的取值与该第一NDI域的取值确定该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其中,该新传数据包与该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不同,该重传数据包与该第二下行 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是否是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提高方案的灵活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HPN域的取值与该第二HPN域的取值相等。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该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监测该第二DCI和第三DCI,
其中,该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二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该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HPN域和第一新数据指示NDI域,该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DCI,该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该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该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相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五DCI调度的第五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数据包可以基于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是否相关联,确定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是否为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从而可以基于DCI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数据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第四DCI中承载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或者,该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高层信令,该高层信令中承载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确定第五RNTI与第三RNTI关联,提高方案的灵活性。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三RNTI为第二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该第四RNTI为第二G-RNTI2,该第五RNTI为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该第一HPN域的取值与该第三HPN域的取值相等时,该第三NDI域的取值用于确定该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或者该第三NDI域的取值与该第一NDI域的取值用于确定该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其中,该新传数据包与该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不同,该重传数据包与该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是否是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提高方案的灵活性。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HPN域的取值与该第二HPN 域的取值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多个组播RNTI之间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HPN。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当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为用户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为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或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描述的任一种方法;
该处理器利用该通信接口与外部通信。
可以理解,该外部可以是处理器以外的对象,或者是该装置以外的对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该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当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为策略控制网元时,该通信接口可以为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或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该处理器利用该通信接口与外部通信;
该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描述的任一种方法。
可以理解,该外部可以是处理器以外的对象,或者是该装置以外的对象。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该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该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该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五方面所示的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和第六方面所示的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装置,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装置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CI中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600的示意图。
图7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终端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800的示意图。
图9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5G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等。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还可以是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可以指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中继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 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车联网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通信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系统,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指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或者DU或者,网络设备包括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CU还可以划分为控制面的中央单元(CU-CP)和用户面的中央单元(CU-UP)。其中,CU-CP和CU-UP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CU-CP负责控制面功能,主要包含RRC层和PDCP-C层。PDCP-C层主要负责控制面数据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数据传输等。CU-UP负责用户面功能,主要包含SDAP层和PDCP-U层。其中SDAP层主要负责将核心网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流(flow)映射到承载。PDCP-U层主要负责数据面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头压缩,序列号维护,数据传输等至少一种功能。具体地,CU-CP和CU-UP通过通信接口(例如,E1接口)连接。CU-CP代表网络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例如,Ng接口)和核心网设备连接,通过通信接口(例如,F1-C(控制面)接口)和DU连接。CU-UP通过通信接口(例如,F1-U(用户面)接口)和DU连接。
还有一种可能的实现,PDCP-C层也包含在CU-UP中。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CU和DU,以及CU-CP和CU-UP的协议层划分仅为示例,也可能有其他的划分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或DU、或包括CU和DU的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CU-CP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CU-UP节点)以及DU节点的设备。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或者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10;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可通过无线链路通信。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110或终端设备120,均可以配置至少一个天线。对于该通信系统100中的每一个通信设备而言,所配置的至少一个天线 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通信系统100中的各通信设备之间,如网络设备110与终端设备120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网络设备110可以与终端设备120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20可以接收来自网络设备110的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终端设备120可以向网络设备110发送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比如,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ACK)信息,HARQ-ACK信息可以包括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或表示其他状态的信息等。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示例性地,通信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11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110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网络设备110的功能。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做简单说明。应理解,下文中所介绍的基本概念是以NR协议中规定的基本概念为例进行简单说明,但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只能够应用于NR系统。因此,以NR系统为例描述时出现的标准名称,都是功能性描述,具体名称并不限定,仅表示设备的功能,可以对应的扩展到其它系统,比如2G、3G、4G或未来通信系统中。
1、单播
5G NR移动通信版本15(release15)和release 16中,提出单播调度的概念,即网络设备针对被调度的单个终端设备发送单个控制信道,调度该单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业务,对于不同的终端设备分别发送控制信道,分别调度该不同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下行数据的传输过程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该PDCCH中包含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时频资源等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PDCCH用于调度PDSCH,该PDSCH中承载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该PDCCH和PDSCH都需要使用RNTI对各自的循环冗余码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进行加扰。
具体地,对于单播调度来说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PDCCH和PDSCH是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加扰的,每个终端设备对应一个C-RNTI,不同终端设备对应的C-RNTI不同。终端设备通过盲检测PDCCH,如果收到了该终端设备对应的C-RNTI加扰的PDCCH,该终端设备确定网络设备给自己发送了数据业务,然后该终端设备再根据DCI,接收该终端设备对应的C-RNTI加扰的数据业务。
如上所述虽然release15和release 16中,提出了单播调度的概念,但是近年来对于无线组播(或者称为“多播”或“广播”)数据业务的研究从未停止。大量移动数据多媒体业务和各种高带宽多媒体业务,例如,互联协议电视(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IPTV)和 移动TV;提供高鲁棒性和及其重要的通信服务,例如,灾难情况下的组通信(group communication)、公共安全网络等对组播数据业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些移动数据多媒体业务要求多个用户能够同时接收相同的数据业务,与一般的数据业务相比,具有数据量大、持续时间长、时延敏感等特点。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了多媒体组播数据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支持在蜂窝系统中提供组播网络,是一种从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目标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技术,实现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资源共享,提高了网络资源(尤其是空口资源)的利用率。3GPP定义的MBMS业务不仅能够实现纯文本低速率的消息类组播,而且还能够实现高速多媒体业务的组播,提供多种丰富的视频、音频和多媒体业务。组播数据业务的特点使得能够在发送公众感兴趣的信息时实现更好的效率,这无疑顺应了未来移动数据发展的趋势,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业务前景。
下面将简单介绍组播以及组播通信过程。
2、组播
5G NR移动通信release17支持组播调度,即网络设备针对被调度的多个终端设备分别发送控制信道,调度该多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业务,且该多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业务相同。
对于组播数据业务的传输,网络设备发送的PDSCH是通过一个组RNTI对CRC进行加扰,该组RNTI可以称之为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oup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G-RNTI)。与上述的C-RNTI不同的是该G-RNTI可以理解为一组终端设备共用的标识,即通过该G-RNTI对CRC加扰的PDSCH该组终端设备都能收到;或者PDSCH也可以通过C-RNTI加扰,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涉及PDSCH通过G-RNTI加扰的方式。
3、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
HARQ是一种结合了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方法的技术。FEC通过添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纠正一部分错误,从而减少重传次数。对于FEC无法纠正的错误,接收端会通过ARQ机制请求发送端重发数据。接收端使用检错码,如CRC,来检测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出错。如果没有出错,则接收端会发送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ACK后,会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出错,则接收端会发送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NACK)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NACK后,会重传该数据包。在HARQ机制下,一个数据可能会发送多次,多次发送的可以是该数据的不同的RV,多次发送的数据速率、空域信息等也可能不一样。多次发送的数据是可以合并译码,从而得到原始数据的。另外,发送端也可以在未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ACK/NACK的情况下,就主动重传数据。
4、DAI域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DCI中存在DAI域,DAI域包括计数下行分配指示(counter 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C-DAI)和总共下行分配指示(total 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T-DAI)。动态码本(Type-2)会根据DCI中的C-DAI和T-DAI信息以及HARQ配置确定,码本大小会随着实际的数据调度情况改变。C-DAI指的是到当前小区和当前检测时机为止的累计PDSCH个数;T-DAI指的是到当前检测时机为止的PDSCH总个数。 终端设备检测到的最后一个DCI中T-DCI的值为动态码本中含有的HARQ信息数;其中某个DCI中的C-DAI值为该DCI说指示的PDSCH的反馈信息位于码本中的位置。
DAI机制是为了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同步调度次数的信息,网络设备通过DCI中的DAI域通知终端设备发送的DCI数量,终端设备通过检测DCI中DAI域获得DCI的数量。如果终端设备丢失了某个DCI,终端设备接收的DCI中的DAI域会有缺失,这样终端设备就知道丢失了DCI,会把该DCI调度的PDSCH对应的码本置成NACK反馈,然后网络设备进行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CRC使用C-RNTI加扰的PDCCH既可以调度CRC使用C-RNTI加扰的PDSCH,也可以调度CRC使用G-RNTI加扰的PDSCH,其中,调度CRC使用C-RNTI加扰的PDSCH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单播调度,调度CRC使用G-RNTI加扰的PDSCH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组播调度。那么终端设备可能会同时接收到单播调度和组播调度的PDSCH数据,单播调度和组播调度可能使用不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HARQ-ACK)码本。但是基于PDCCH承载的DCI中包括的DAI域的取值终端设备无法确定该DAI域是用于单播的HARQ-ACK码本计数,还是用于组播的HARQ-ACK码本计数。
5、HARQ-ACK码本
当终端设备组织在某个反馈时刻需要上报的HARQ-ACK比特序列时,终端设备基于预定义的规则,以及需要在此反馈时刻上报HARQ-ACK的单个或多个载波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的调度情况,确定各PDSCH传输与组织的HARQ-ACK比特序列中某个或某些比特的对应关系,这种操作称之为构造HARQ-ACK码本。
当通过DCI指示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PDSCH释放时,也需要终端设备使用HARQ-ACK比特确认其接收,以保证两侧对于SPS PDSCH是否处于激活状态的理解保持一致。
HARQ-ACK码本包括:半静态码本(Type-1)和动态码本(Type-2)。其中,半静态码本针对所有可能的DCI指示和PDSCH传输都进行反馈,主要用于保证传输可靠性,反馈开销较大;动态码本针对实际的DCI指示和PDSCH传输进行反馈,反馈开销较小,在DCI漏检情况较为常见时传输可靠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要进行HARQ-ACK码本反馈时被配置为使用动态码本。
动态码本通过对实际调度的PDSCH传输或SPS PDSCH释放指示进行DAI计数的方式,为每个实际使用的DAI值都预留了HARQ-ACK反馈比特。如果终端设备通过检测到的其它DAI推测出有些DAI对应的PDSCH分配指示或SPS PDSCH释放指示并未收到,则将对应的反馈比特设置为NACK;否则,按照各PDSCH分配指示对应的PDSCH传输的解码结果,设置其对应的HARQ-ACK反馈比特,对于检测到的SPS PDSCH释放指示,将其对应的反馈比特设置为ACK。
DAI域采用有限的比特数(目前单个DAI一般占用2比特)来指示,为了扩展其指示范围,引入了取模操作,即先从1开始顺序计数,然后再取模得到某个计数值对应的DAI值。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DAI域以及HARQ-ACK码本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可以参考目前协议中的规定也可以参考未来协议中的规定。
6、HPN域
下行数据的通信过程包括:网络设备发送PDCCH,该PDCCH中包含PDSCH的时频资源等指示信息。由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1以后,需要处理一段时间才能给网络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1对应的反馈信息。在该时间段内,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数据的传输效率,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该终端设备调度其他的数据传输,但是由于之前的下行数据#1还没发送反馈信息,即下行数据#1可能没传输正确,网络设备可能还会要进行数据重传,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同时处理之前调度的下行数据#1,还要处理新的数据,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会有多条并行的处理流水线,来处理针对多个传输的数据。具体地,终端设备最多有16条流水线来处理最多16个数据并行传输,这个16个处理线通过16个HPN进行标识。
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发送的PDCCH中包含DCI指示信息,该DCI中包括指示域,该指示域用于指示HPN的值。例如,指示域是00指示HARQ进程0,指示域是01指示HARQ进程1。终端设备收到PDCCH后根据指示域确定该PDCCH对应的HARQ进程,针对不同的HPN的数据终端设备可以用不同的处理线进行处理。
每个HARQ进程会保存一个新数据指示(new data indicator,NDI)值,该值使用1比特来指示被调度的数据是新传还是重传。如果同一个HARQ进程的NDI值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NDI toggled),则表示当前传输的是一个新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的初传,否则(NDI not toggled)表示当前传输的是同一个TB的重传。TB是MAC层在传输信道上处理的基本数据单元。
在信道编码时,如果TB的大小超过系统支持的最大编码块(code block,CB)大小时,那么TB会被分为多个CB,例如NR系统中支持的最大码块大小是8448比特。此外,NR系统中会把TB中的多个CB分组,分组后的CB称为码块组(code block group,CBG),针对每一个CBG反馈对应的ACK/NACK,并且基于CBG进行重传。CBG传输是可配置的,只有配置了基于CBG传输的终端设备才可以基于CBG进行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支持同时接收多个组播数据业务时,不同组播数据业务的PDSCH数据使用不同的G-RNTI加扰,以终端设备支持两个组播数据业务为例,组播数据业务的PDSCH#1数据使用G-RNTI#1加扰,组播数据业务的PDSCH#2数据使用G-RNTI#2加扰。当终端设备接收其中某些组播数据的初传(也可以称为新传)出错时,比如使用G-RNTI#1加扰的组播数据业务PDSCH#1数据初传出错,网络设备需要使用C-RNTI加扰的PDCCH来调度PDSCH#1的重传。但是终端设备在盲检测到调度PDSCH#1重传的PDCCH时,并不清楚该PDCCH是调度PDSCH#1的,终端设备也可能认为网络设备调度的是PDSCH#2的重传。如果终端设备把PDSCH#1的重传数据与PDSCH#2的初传数据进行HARQ合并,那么终端设备接收合并后的PDSCH数据会出错;或者,终端设备为了避免PDSCH数据接收出错,把PDSCH#1的重传当做初传单独进行接收,终端设备就不能与PDSCH#1的初传进行HARQ合并,也就是得不到HARQ合并的增益,影响系统的吞吐量。
7、FDRA域
DCI中的FDRA域用于指示分配给PDSCH的频域资源。
对于下行资源分配类型0,FDRA域的大小与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s,RBG)的数量有关。RBG是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 Block,VRB)的集合,由P个连续的 VRB组成,具体个数由高层参数RBG-Size和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决定,如下表1所示
表1 名义的RBG大小P(Nominal RBG size P)
部分带宽大小(bandwidth part size) 配置1(Configuration 1) 配置2(Configuration 2)
1–36 2 4
37–72 4 8
73–144 8 16
145–275 16 16
RBG的数量表示为N RBG,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表示BWP的起始RB编号,BWP内所有RBG编号从低频开始递增排列, 表示BWP包含的RB数。
对于下行资源分配类型1,FDRA域的大小与资源指示值(resource indicator value,RIV)的大小有关,RIV的大小为
终端设备通过RIV计算PDSCH起始RB和所占RB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 那么
否则
其中L RBs≥1,且不应该超过
不论下行资源指示是上述的类型0还是类型1,FDRA域的大小都与下行BWP的大小,即包含的RB数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能会同时接收到单播调度和组播调度的数据业务,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需要对齐对DCI中FDRA域的理解。例如,网络设备发送的PDCCH调度了组播数据,该PDCCH中承载的DCI信息中的FDRA域对应的是组播BWP的频域资源,终端设备盲检测到了该PDCCH,但是不知道该PDCCH调度的是组播数据,而认为调度的是单播数据。那么终端设备认为该DCI中的FDRA域对应的是单播BWP的频域资源,终端设备会根据FDRA域的比特信息得到单播PDSCH的起始RB和所占RB数量。最终导致终端设备很可能不能在单播BWP上正确接收PDSCH,或者即使终端设备在单播BWP上正确接收了PDSCH,但是收到的PDSCH也是单播数据,并不是网络设备发送的DCI调度的组播PDSCH,造成组播数据业务不能正常接收。
为了解决上述单播调度和组播调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传输(包括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方法。通过指示信息隐式或者显示指示DCI中包括的信息具体应用时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某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对 齐对DCI中包括的信息的理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5G通信系统,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
下文示出的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做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在本申请中,“用于指示”可以理解为“使能”,“使能”可以包括直接使能和间接使能。当描述某一信息使能A时,可以包括该信息直接使能A或间接使能A,而并不代表该信息中一定携带有A。
将信息所使能的信息称为待使能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使能信息进行使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使能待使能信息,如待使能信息本身或者该待使能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使能其他信息来间接使能待使能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使能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使能待使能信息的一部分,而待使能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使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使能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使能,以降低单独使能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使能开销。
第二,在本申请中示出的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例如,“#1”、“#2”等)仅为描述方便,用于区分的对象,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指示信息等。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能够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以外的方案。
第三,在本申请中,“预设的”可包括预先定义,例如,协议定义。其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四,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保存”,可以是指的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第五,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5G协议、新空口(new radio,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DCCH、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等其它物理层控制信道,但为了描述方便,下面的术语或概念仅以PDCCH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下行控制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事实上,下行控制信道也可能定义为其他的术语或概念,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和PDCCH可 能会交替使用,可以认为PDCCH是下行控制信道的一种示例描述。
第七,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PDSCH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限定,事实上,下行共享信道也可能定义为其他的术语或概念,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共享信道和PDSCH可能会交替使用,可以认为PDSCH是下行共享信道的一种示例描述。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部分步骤:
S2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或者说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DCI)。
该第一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RNTI加扰,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RNTI的值和第二RNTI的值不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道,该控制信道中承载有该第一DCI,该控制信道使用第一RNTI加扰。
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该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BWP为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
具体地,该第一DCI中包括有DAI域和/或FDRA域,其中关于DAI域和FDRA域的详细说明参见上文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上述的第一RNTI的值和第二RNTI的值不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DCI之后无法准确获知第一DCI中的DAI域是用于第一RNTI对应的第一HARQ-ACK码本计数还是用于第二RNTI对应的第二HARQ-ACK码本计数。
本申请中,提供两种解决技术方案,确定第一DCI中DAI域的功能。
方案一:协议预定义第一DCI中的DAI域的功能。
例如,DAI域用于指示第一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所述第一RNTI;
或者,
例如,DAI域用于指示第一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所述第二RNTI。
另外,第二RNTI加扰的控制信道调度第二RNTI加扰的行数据信道时,下行数据信道对应的HARQ-ACK信息为第二HARQ-ACK信息,第二HARQ-ACK信息组成的码本为第二HARQ-ACK码本,第一HARQ-ACK码本和第二HARQ-ACK码本独立生成,或者独立生成第一HARQ-ACK码本和第二HARQ-ACK码本后串联,或者独立生成后丢弃其中一个码本。
方案二:动态通知第一DCI中的DAI域的功能。
在该解决方案中,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三指示信息,基于第三指示信息确定DAI域的功能,则在方案二中,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还包括:
S211,终端设备获取第三指示信息。
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DAI域用于指示第一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 中的计数,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所述第一RNTI;
或者,
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DAI域用于指示第一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所述第二RNTI。
示例性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DAI域功能包括以下两种可能:
由于上述的第一RNTI的值和第二RNTI的值不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DCI之后无法准确获知第一DCI中的FDRA域是用于在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还是用于在BWP的频域范围内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本申请中,提供两种解决技术方案,确定第一DCI中FDRA域的功能。
方案一:协议预定义第一DCI中的FDRA域的功能。
例如,FDRA域用于在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或者,
例如,FDRA域用于在BWP的频域范围内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方案二:动态通知第一DCI中的FDRA域的功能。
在该解决方案中,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三指示信息,基于第三指示信息确定FDRA域的功能。
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FDRA域用于在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或者,
例如,第三指示信息指示FDRA域用于在BWP的频域范围内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进一步地,FDRA域按照BWP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一数值;FDRA域按照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二数值,FDRA域对应第一比特序列。
当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时,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
当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时,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
上述的第二比特序列的包括的比特数等于第二数值,第二比特序列用于从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解析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RNTI为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第二RNTI为第一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
具体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DCI并获知第一DCI中包括的DAI域和/或FDRA域的功能之后,能够基于该第一DCI接收上述的第一下行数据信道,则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还包括:
S220,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涉及如何正确获知第一DCI中信息的功能,对于终端设 备如何基于第一DCI接收下行数据信道不做限制,可以参考现有协议中对于终端设备正确解析DCI之后接收下行数据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的终端设备还可以被配置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被配置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包括以下几种可能:
可能一:
终端设备接收高层信令,高层信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即终端设备被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配置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
例如,当RRC中存在第一字段时,指示终端设备可以监测至少两个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或者,
RRC中第一字段对应的数值指示终端可以监测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如第一字段为10,对应的数值为2,表示终端可以监测2个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或者,
RRC中第一字段中的每一位比特的数值指示终端设备是否监测该比特对应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如所述第一字段为101,所述第一字段的中的3位比特分别对应3个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0表示终端设备不支持监测该比特对应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1表示终端设备支持监测该比特对应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那么终端设备支持监测第一个比特和第三个比特对应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即终端被配置为可以监测两个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
可能二:
终端设备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
例如,终端设备上报的终端设备能力信息中包括终端设备可以监测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的数量,如果终端设备可以监测的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的数量大于等于2,那么终端设备确定可以监测至少两个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DCI。
下面结合图3说明终端设备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如何判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是否为重传的数据包。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
S3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DCI(或者说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DCI)。
其中,该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二DCI的CRC由第三RNTI加扰,该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该第二DCI中包括第一HPN域和第一NDI域,该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HPN域和第二HPN域可以相等。可以理解为多个RNTI之间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HPN。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并确定接收到的数据包是重传,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
S3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DCI(或者说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四DCI)。
该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该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该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
具体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四DCI之后,基于第四DCI和第二DCI分别对应的加扰标识第五RNTI和第三RNTI是否相关联,确定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和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之间的关系,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
S330,终端设备确定第五RNTI和第三RNTI相关联。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五RNTI和第三RNTI是否关联,确定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是否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
该实施例中第五RNTI和第三RNTI相关联,第五RNTI和第四RNTI不关联。
当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时,第五RNTI和第三RNTI相关联。
可选地,终端设备确定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五RNTI和第三RNTI相关联。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三RNTI为第二G-RNTI,该第四RNTI为第三G-RNTI,该第五RNTI为第二C-RNTI。可以理解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的新传和重传的方式可以不同,例如,新传为组播,重传为单播;或者,新传为单播,重传为组播。
应理解,数据包的新传和重传的方式也可以相同,这里不在举例说明。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五RNTI与第三RNTI相关联包括以下几种可能:
可能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该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该第四DCI中;
例如,当第一指示信息的数值为0时确定第五RNTI与第三RNTI相关联;当第一指示信息的数值为1时确定第五RNTI与第三RNTI不相关联。
可能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该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高层信令中;
可能三:终端设备根据第三RNTI对应的时间窗口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关联。
例如,终端设备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内只接收一个业务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
在时间窗口1内,终端设备只接收数据包#1对应的下行数据信道,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的数据包#1,经由第三RNTI加扰,并且使用0号HARQ进程;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重传的数据包#1,经由第五RNTI加扰,也可以使用0号HARQ进程。
时间窗口可以是时隙或子帧或帧的正整数倍,该时间窗口可以使用高层信令配置,例如,通过RRC信令,或者DCI配置。
示例性地,当所述第一HPN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三HPN域的取值相等时,终端设备确定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包括以下几种可能:
可能一: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NDI域的取值确定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
例如,第三NDI域的取值为0时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第三NDI域的取值为1时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重传数据包。还可以是其他可能的方式,这里不再一一 举例说明。
可能二: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NDI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一NDI域的取值确定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
例如,第三NDI域的取值与第一NDI域的取值发生翻转(如,第一NDI域的取值为0,第三NDI域的取值为1;或者,第一NDI域的取值为1,第三NDI域的取值为0),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若第三NDI域的取值与第一NDI域的取值相同,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重传数据包。
应理解,所述新传数据包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不同,所述重传数据包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相同。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确定第五RNTI和第三RNTI相关联之后,获知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数据包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
S340,终端设备接收第四下行数据信道。
应理解,该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基于第五RNTI和第三RNTI相关联确定出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数据包为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数据包的重传的前提下,终端设备接收第四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重传数据包可以与第二下行数据信道中承载的初传数据包进行HARQ合并,可以得到HARQ合并的增益,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同时支持接收单播业务数据业务和至少一个组播业务数据业务的场景下,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需要对齐DCI中的DAI域到底是用于接收单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ACK码本计数还是用于接收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ACK码本计数;
同理,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需要对齐DCI中的HPN域到底是用于接收单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进程管理还是用于接收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进程管理,以及FDRA域到底是用于确定接收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还是用于确定接收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下面以终端设备支持接收单播数据业务和至少一个组播数据业务,通过第三指示信息获知DCI中的DAI域、HPN域、FDRA域功能为例说明如何动态通知DCI中的DAI域、HPN域、FDRA域的功能。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至少包括以下部分步骤:
S41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道,该控制信道中承载有DCI,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控制信道使用第一标识加扰,用于调度承载有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
具体地,该DCI中包括有DAI域、HPN域和FDRA域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关于DAI域、HPN域和FDRA域的详细说明参见上文这里不再赘述。
由上述可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需要对齐DCI中的DAI域到底是用于接收单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ACK码本计数还是用于接收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ACK码本计数;
同理,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需要对齐DCI中的HPN域到底是用于接收单播数据业务 时的HARQ进程管理还是用于接收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进程管理,以及FDRA域到底是用于确定接收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还是用于确定接收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为了对齐对DCI中包括的信息的理解,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包括S420,终端设备获取第三指示信息;或者,对于网络设备来说该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包括S420,该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或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码本计数;或者,
所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或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管理;或者,
所述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或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为所述至少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中的任意一个。
第三指示信息指示DCI中包括的信息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两种可能:
可能一:间接指示。
示例性地,在可能一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通过指示承载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间接指示上述的DAI域、HPN域和FDRA域具体应用时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某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
例如,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加扰承载所述单播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的第一标识,或用于指示加扰承载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的第二标识,
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标识时,所述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
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标识时,所述DAI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
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标识时,所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
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标识时,所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
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标识时,所述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当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标识时,所述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该实施例中,第一标识为用于单播调度和组播调度方式下加扰控制信道的标识,第一标识还可以用于单播调度方式下加扰数据信道。
例如,该第一标识可以为C-RNTI,或者该第一标识还可以为其他可以用于单播调度方式下加扰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标识。
第二标识为至少一个第三标识中用于加扰承载第一组播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的标识,该至少一个第三标识分别用于加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该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分别用于承载 上述的至少一个组播业务数据。
例如,该第一标识可以为G-RNTI,或者该第二标识还可以为其他可以用于组播调度方式下加数据信道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信道使用第一标识加扰应理解为该控制信道的CRC是使用第一标识进行加扰的;同理,数据信道使用第一标识或第二标识加扰应理解为数据信道的CRC使用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进行加扰的。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直接描述为控制信道使用第一标识加扰,数据信道使用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加扰。
示例性地,控制信道为PDCCH,数据信道为PDSCH,则下行数据为承载于PDSCH中的数据,该下行数据还可以称之为数据业务或PDSCH数据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控制信道如何用于调度数据信道不做限定。当采用单播调度方式调度数据信道的情况参考目前协议中网络设备单播调度方式;当采用单组播调度方式调度数据信道的情况参考目前协议中网络设备组播调度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能够确定不同传输方式下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支持单播方式和组播方式接收待接收的下行数据。
例如,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三标识#1加扰的承载组播数据业务#1的数据信道,还可以接收第三标识#2加扰的承载组播数据业务#2的数据信道,还可以接收第三标识#3加扰的承载组播数据业务#3的数据信道,还可以接收第一标识加扰的承载单播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下行数据传输流程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使用第一标识加扰的控制信道,再向终端设备发送使用第一标识或第二标识加扰的数据信道,其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第三标识#2和第三标识#3中的任意一个。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控制信道之后,解扰数据信道之前能够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加扰数据信道的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
下面举例说明第三指示信息如何指示第一标识或者第二标识。
示例一:第三指示信息显示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
在示例一中,第三指示信息携带在DCI中,该DCI承载于上述的控制信道中。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CI中携带第三指示信息的示意图。
从图5中可以看出,第三指示信息在DCI中的位置位于FDRA域之前,可以理解为第三指示信息在DCI信息比特中的位数比FDRA域的位数更高。例如,如图5中所示,第三指示信息对应的比特信息为1 0,FDRA域对应的比特信息为1 1……1。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的最高位为DCI信息中的最高位。
应理解,图5只是举例说明第三指示信息在DCI中承载的一种可能的情况,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的限定,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位于DCI中其他位置,例如,位于FDRA域之后,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为N比特字段,N为正整数;
当N比特字段为第一值时,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
当N比特字段为第二值时,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
其中,第二值为至少一个第三值中用于指示第二标识的值,至少一个第三值与至少一个第三标识相对应。
示例性地,至少一个第三值升序排序且该至少一个第三值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标 识也升序排序;例如,至少一个第三值包括第三值#1、第三值#2、第三值#3,其中,第三值#1小于第三值#2,第三值#2小于第三值#3,第三值#1对应第三标识#1、第三值#2对应第三标识#2、第三值#3对应第三标识#3,则第三标识#1小于第三标识#2,第三标识#2小于第三标识#3。
示例性地,至少一个第三值降序排序且该至少一个第三值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标识也降序排序;例如,至少一个第三值包括第三值#1、第三值#2、第三值#3,其中,第三值#1大于第三值#2,第三值#2大于第三值#3,第三值#1对应第三标识#1、第三值#2对应第三标识#2、第三值#3对应第三标识#3,则第三标识#1大于第三标识#2,第三标识#2大于第三标识#3。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N为1或者N为2为例说明第三指示信息为N比特字段时如何指示第一标识或第二标识的。
N=1:
方式1: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一标识;1比特字段不为空,指示第二标识;
方式2: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二标识;1比特字段不为空,指示第一标识;
方式3: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一标识;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二标识;
方式4: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二标识;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一标识;
方式5: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一标识;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三标识#1;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2;
在方式5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5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
方式6: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一标识;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三标识#2;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1;
在方式6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6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大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
N=2:
方式7: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一标识;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1;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2,指示第三标识#2;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3,指示第三标识#3;
在方式7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7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第三标识#2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3的取值。
方式8: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三标识#1;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2;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2,指示第三标识#3;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3,指示第一标识;
在方式8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8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第三标识#2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3的取值。
应理解,上述N=1和N=2只是举例说明第三指示信息为DCI中的字段的情况下可能的实现方式,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的限定,指示信息的具体形式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上述N还可以为3或者其他正整数,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另外,上述的方式1~方式8只是简单的举例,还可以有其他的排列组合方式。例如,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2,指示第三标识#1;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2;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3,指示第三标识#3;2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一标识,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示例一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之后,进一步确定DAI域具体应用时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某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控制信道之后盲检测该控制信道,获得该控制信道承载的DCI中的DAI域。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DAI域如何用于HARQ-ACK码本计数不做限定可以参考目前协议或者未来协议中的相关规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被配置为使用Type-2 HARQ-ACK码本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HARQ-ACK码本包括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HARQ-ACK码本和至少一个第三标识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HARQ-ACK码本。
终端设备需要借助第三指示信息确定DAI域用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HARQ-ACK码本计数或者用于至少一个第三标识中的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三HARQ-ACK码本计数,其中,第三HARQ-ACK码本为至少一个第二HARQ-ACK码本中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HARQ-ACK码本。其中,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HARQ-ACK码本也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ACK码本、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三HARQ-ACK码本也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ACK码本。
具体地,终端设备能够基于第三指示信息确定加扰数据信道的标识为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如果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则终端设备确定DAI域用于单播对应的第一HARQ-ACK码本计数;如果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则终端设备确定DAI域用于组播对应的第三HARQ-ACK码本计数,即终端设备能够确定HARQ-ACK码本归属单播还是组播,不会影响HARQ反馈。
另外,即使终端设备支持多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得到当前待接收的下行数据属于的组播,以及该下行数据对应的加扰标识,从而准确区分HARQ-ACK码本归属于哪一个组播。
在示例一中,终端设备通过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之后,进一步确定HPN域具体应用时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某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控制信道之后盲检测该控制信道,获得该控制信道中包括的DCI中的HPN域,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述HARQ进程管理包括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HARQ进程管理和至少一个第三标识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
终端设备需要借助第三指示信息确定HPN域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或第三HARQ进程管理,第三HARQ进程管理为至少一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中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 二HARQ进程管理。其中,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HARQ进程管理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进程管理、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三HARQ进程管理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的HARQ进程管理。
终端设备确定HPN域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或第三HARQ进程管理包括:
方式(1):终端设备借助第三指示信息确定HPN域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或第三HARQ进程管理。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HPN域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HPN域用于第三HARQ进程管理。
方式(2):终端设备借助第三指示信息和HPN的取值确定HPN域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或第三HARQ进程管理。
例如,最大HPN的取值小于15,即HPN<N1,则N1的取值可以为1,2,3,4,5,6,7,8,9,10,11,12,13,14,15中的一个;还例如,最小HPN的取值大于0,即HPN>N2,则N2的取值可以为0,1,2,3,4,5,6,7,8,9,10,11,12,13,14中的一个。
具体地,用于组播和用于单播的HPN取值不同。例如,单播对应的HPN取值为从0~9共10个整数;组播对应的HPN取值为从10~15共6个整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单播对应的HPN取值范围以及组播对应的HPN取值范围具体值不做限制,可以为上述的HPN取值为从0~9对应单播,HPN取值为从10~15对应组播,还可以为其他对应形式。
可以描述为HPN值属于第一集合时对应单播,HPN域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HPN值属于第二集合时对应组播,HPN域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其中,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无交集。
在方式(2)中,终端设备先根据HPN的取值确定该HPN域是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还是用于至少一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中的某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当HPN的取值属于第一集合时,终端设备确定HPN域是用于第一HARQ进程管理;当HPN的取值属于第二集合时,终端设备确定HPN域是用于至少一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中的某个第二HARQ进程管理,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再根据指示信息确定HPN域用于第三HARQ进程管理。
可以理解为在方式(2)中,上述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加扰数据信道的第二标识即可,则指示信息为N比特字段,N为正整数;
当N比特字段为第二值时,指示信息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
其中,第二值为至少一个第三值中用于指示第二标识的值,至少一个第三值与至少一个第三标识相对应。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N为1为例说明方式(2)中指示信息为N比特字段时如何指示第二标识的。
方式9: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三标识#1;1比特字段不为空,指示第三标识#2;
在方式9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9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
方式10: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三标识#2;1比特字段不为空,指示第三标识#1;
在方式10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10中第三标识#2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1的取值。
方式11: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三标识#1;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2;
在方式11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11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
方式12: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三标识#2;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1;
在方式12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12中第三标识#2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1的取值。
方式13: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第三标识#1;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0,指示第三标识#2;1比特字段不为空取值为1,指示第三标识#3;
在方式13中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三标识#1或第三标识#2。
示例性地,在方式13中第三标识#1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2的取值,第三标识#2的取值小于第三标识#3的取值。
具体地,终端设备能够基于第三指示信息确定加扰数据信道的标识为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如果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则终端设备确定HPN域用于单播对应的第一HARQ进程管理;如果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则终端设备确定HPN域用于组播对应的第三HARQ进程管理,即终端设备确定HARQ进程管理归属单播还是组播。
另外,即使终端设备支持多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三指示信息确定得到当前待接收的下行数据属于的组播,以及承载该组播数据业务的数据信道对应的加扰标识,从而准确区分HPN域用于哪一个组播对应的HARQ进程管理。
在示例一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三指示信息确定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还是第二标识之后,进一步确定FDRA域具体应用时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某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到控制信道之后盲检测该控制信道,获得该控制信道中包括的DCI中的FDRA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FDRA域既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标识加扰的数据信道占用的第一频域资源,还可以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第三标识分别加扰的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占用的至少一个第二频域资源。
终端设备需要借助第三指示信息确定FDRA域用于确定第一频域资源或第三频域资源,第三频域资源为至少一个第二频域资源中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频域资源,其中,第一频域资源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第三频域资源可以理解为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终端设备确定FDRA域用于确定第一频域资源或第三频域资源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三指示信息确定FDRA域使用单播还是组播的可用频域资源来计算DCI调度的PDSCH对应的RBG,或RB起始位置和RB数量。对于下行资源分 配类型0,终端设备计算得到可使用的RBG;对于下行资源分配类型1,终端设备计算得到所述PDSCH的起始RB和所占RB数量。
示例二:第三指示信息根据预设条件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
当所述终端设备被分配有第二标识对应的组播调度专用的带宽BWP资源时,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例如,若终端设备预配置在第二标识对应的组播调度专用的BWP内时,上述的数据信道通过第二标识加扰;若终端设备未预配置在第二标识对应的组播调度专用的BWP内时,上述的数据信道通过第一标识加扰。
或者,
当终端设备在第二标识对应的组播专用搜索空间内检测到控制信道时,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例如,若终端设备在第二标识对应的组播专用搜索空间内盲检控制信道成功时,上述的数据信道通过第二标识加扰;若终端设备在第二标识对应的组播专用搜索空间内盲检控制信道失败时,上述的数据信道通过第一标识加扰。
可能二:直接指示。
示例性地,在可能二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直接指示DCI中包括的DAI域、HPN域和FDRA域具体应用时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某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传输。与上述可能一中所示的第三指示信息通过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间接指示DAI域、HPN域和FDRA域功能不同。
例如,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或者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
还例如,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者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HPN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
又例如,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或者第三指示信息直接指示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可能二中第三指示信息的具体形式与上述可能一中类似。
下面举例说明指示信息可能的形式。
示例一:第三指示信息显示指示DCI中包括的信息的功能。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为M比特字段,M为正整数;
当M比特字段为第一值时,第三指示信息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当M比特字段为第二值时,第三指示信息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第二值为至少一个第三值中用于指示第一组播数据业务的值,至少一个第三值 与至少一个组播数据业务相对应。
具体地,M比特字段与上述可能一中的N比特字段类似,不同的是上述的N比特字段指示数据信道的加扰标识,M比特字段直接指示DCI中包括的信息具体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第一组播数据业务。
例如,对应于上述的方式1:1比特字段为空,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1比特字段不为空,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方式2~方式13,可以参考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二:指示信息根据预设条件指示DCI中包括的信息的功能。
当所述终端设备被分配有第一组播数据业务对应的组播调度专用的带宽BWP资源时,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或者,
当终端设备在第一组播数据业务对应的组播专用搜索空间内检测到控制信道时,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AI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或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三指示信息#1、第三指示信息#2和第三指示信息#3,其中,第三指示信息#1指示所述DAI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或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ACK码本计数,所述第三指示信息#2指示所述HPN域用于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或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HARQ进程管理,所述第三指示信息#3指示所述FDRA域用于确定接收所述单播数据业务或所述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时数据信道占用的频域资源。
该第三指示信息#1、第三指示信息#2和第三指示信息#3的设计方式与上述的第三指示信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道之后,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承载下行数据的数据信道,则图4所示的方法还包括:
S41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道。
示例性地,下行数据承载于PDSCH,即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道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PDSCH。
可选地,该下行数据为单播数据业务,数据信道使用第一标识加扰;
可选地,该下行数据为第一组播数据业务,数据信道使用第二标识加扰,其中,第一组播数据业务为终端设备能够接收的至少一个组播数据业务中的任意一个。
进一步地,当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齐对DCI中的DAI域、HPN域或FDRA域的理解之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例如,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齐对DCI中的DAI域的理解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反馈基于DAI域确定的单播调度或者某个组播调度对应的HARQ-ACK码本。
还例如,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齐对DCI中的HPN域的理解之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重传单播数据业务或者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时,终端设备可以基于HPN域确定HARQ进程管理的归属。
又例如,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齐对DCI中的FDRA域的理解之后,终端设备可以基于FDRA域确定频域资源,正确接收单播数据业务或者某个组播数据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信息指示DCI中的DAI域、HPN域或FDRA域是对应于单播数据业务还是对应于某个组播数据业务指示举例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定,例如,当DCI中的其他信息域在单播调度方式和组播调度方式下的应用不同时也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对齐。
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列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等)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实现。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可以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上面结合图2-图4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6-图9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6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10、接收单元620和发送单元630。
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第一DCI,该第一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该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该BWP为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其中,该第一DCI中包括下行分配索引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DRA域,该DAI域用于指示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该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该第一RNTI,该FDRA域用于在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该接收单元6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DCI接收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或者,
当装置600被配置监测第二DCI和第三DCI时,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第二DCI,其中,该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 该第二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该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HPN域和第一新数据指示NDI域,该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该终端设备接收第四DCI,该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该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该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
处理单元610,用于确定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相关联;
接收单元620,还用于接收该第四下行数据信道。
装置60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对应,装置6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或功能模块。装置600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2-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其中,装置600中的处理单元610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应与处理相关的步骤。装置600中的接收单元620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的步骤。装置600中的发送单元630,用于执行终端设备发送的步骤。
接收单元620和发送单元可以组成收发单元,同时具有接收和发送的功能。其中,处理单元610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发送单元可以是发射器或者接口电路,接收单元620可以是接收器或者接口电路。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集成在一起组成收发器或者接口电路。
可选的,装置600还可以包括除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和/或信令,处理单元610、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620可以与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例如读取或者调用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和/或信令,以使得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被执行。
以上各个单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集成。
参见图7,图7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终端设备7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700可应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用于控制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收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出的用于注册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和/或操作。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80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装置800包括接收单元810、发送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30。
发送单元820,用于发送第一DCI,该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该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该BWP为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其中,该第一DCI中包括下行分配索引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DRA域,该DAI域用于指示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该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该第一RNTI,该FDRA域用于在该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该发送单元8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DCI发送该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或者,
发送单元820,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终端设备被配置监测该第二DCI和第三DCI,其中,该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该第二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该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该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HPN域和第一新数据指示NDI域,该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
该发送单元820,还用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四DCI,该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该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该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该第五RNTI与该第三RNTI相关联。
装置800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对应,装置800可以是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或功能模块。装置800的相应单元用于执行图2-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装置800中的发送单元820执行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步骤,装置800中的接收单元810,用于执行网络设备接收的步骤,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830,用于执行网络设备内部对应与处理相关的步骤。
接收单元810和发送单元820可以组成收发单元,同时具有接收和发送的功能。其中,处理单元830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发送单元820可以是发射器或者接口电路。接收单元810可以是接收器或者接口电路。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集成在一起组成收发器或者接口电路。
可选的,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和/或信令,处理单元830、发送单元820、和接收单元810可以与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例如读取或者调用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和/或信令,以使得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被执行。
以上各个单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集成。
参见图9,图9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网络设备的功能。可以为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的某些实现方案中,网络设备900可以包括CU、DU和AAU,相比于LTE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由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来说:
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及无源天线合并为AAU、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简而言之,CU和DU,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AAU为RRU和天线的组合。
CU、DU、AAU可以采取分离或合设的方式,所以,会出现多种网络部署形态,一种可能的部署形态与传统4G网络设备一致,CU与DU共硬件部署。应理解,图9只是一种示例,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例如,部署形态还可以是DU部署在6G BBU机房,CU集中部署或DU集中部署,CU更高层次集中等。
所述AAU 901可以实现收发功能称为收发单元901,与图8中的发送单元820对应。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901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011和射频单元9012。可选地,收发单元901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CU和DU 902可以实现内部处理功能称为处理单元902。可选地,该处理单元902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等,可以称为控制器。所述AAU 901与CU和DU 9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
另外,网络设备不限于图9所示的形态,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包括BBU和ARU,或者包括BBU和AAU;也可以为CPE,还可以为其它形态,本申请不限定。
应理解,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0能够实现图2-图4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的功能。网络设备9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图9示例的网络设备的结构仅为一种可能的形态,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形态的网络设备结构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2-图4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2-图4所示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2-图4所示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2-图4所示的方法中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处理的数据和/或信息,处理器从该通信接口获取该数据和/或信息,并对该数据和/或信息进行处理。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操作和/或流程。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进一步可选地,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该通信接口连接。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处理的数据和/或信息,处理器从该通信接口获取该数据和/或信息,并对该数据和/或信息进行处理。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所述处理器也可 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上述的芯片也可以替换为芯片系统,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外,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可以表示“一个”和“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A、B和C中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和B和C,这七种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4)

  1. 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所述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
    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所述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所述BWP为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
    其中,所述第一DCI中包括下行分配索引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DRA域,所述DAI域用于指示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所述第一RNTI,所述FDRA域用于在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CI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为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RNTI为第一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DRA域对应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或者,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用于从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解析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DRA域按照所述BWP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一数值;所述FDRA域按照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二数值;
    当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时,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所述第二比特序列;或者
    当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时,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二数值。
  5. 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被配置监测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三DCI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DCI,
    其中,所述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所述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所述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HPN域和第一新数据指示NDI域,所述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四DCI,所述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所述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相关联;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相关联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关联,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所述第四DCI中;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关联,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高层信令中;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RNTI对应的时间窗口确定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关联。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NTI为第二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所述第四RNTI为第三G-RNTI,所述第五RNTI为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HPN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三HPN域的取值相等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NDI域的取值确定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NDI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一NDI域的取值确定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
    其中,所述新传数据包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不同,所述重传数据包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HPN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二HPN域的取值相等。
  10. 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一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所述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由第二RNTI加扰,
    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在公共频率资源内,所述公共频率资源被配置在带宽部分BWP内,所述BWP为终端设备被配置的专有BWP,
    其中,所述第一DCI中包括下行分配索引DAI域和/或频域资源分配FDRA域,所述DAI域用于指示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在第一HARQ-ACK码本中的计数,所述第一HARQ-ACK信息对应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一HARQ-ACK码本对应所述第一RNTI,所述FDRA域用于在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DCI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NTI为第一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第二RNTI为第一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DRA域对应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第二比特序列,或者,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 少一个比特组成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所述第二比特序列用于从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内解析所述第一下行数据信道被调度的频域资源。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DRA域按照所述BWP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一数值;所述FDRA域按照所述公共频率资源的频域范围解析时对应的比特数为第二数值;
    当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时,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组成所述第二比特序列;或者
    当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时,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填充至少一个比特组成所述第二比特序列;
    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的比特数等于所述第二数值。
  14. 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监测所述第二DCI和第三DCI,
    其中,所述第二DCI用于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三DCI用于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由第三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加扰,所述第三DCI的CRC由第四RNTI加扰,所述第二DCI中包括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号HPN域和第一新数据指示NDI域,所述第三DCI中包括第二HPN域和第二NDI域;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四DCI,所述第四DCI用于调度第四下行数据信道,所述第四DCI的CRC由第五RNTI加扰,所述第四DCI中包括第三HPN域和第三NDI域,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相关联;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四下行数据信道。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DCI中承载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关联;
    或者,
    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高层信令,所述高层信令中承载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五RNTI与所述第三RNTI关联。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RNTI为第二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所述第四RNTI为第三G-RNTI,所述第五RNTI为第二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17.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HPN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三HPN域的取值相等时,
    所述第三NDI域的取值用于确定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
    或者
    所述第三NDI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一NDI域的取值用于确定所述第五下行数据信道承载新传数据包或承载重传数据包,
    其中,所述新传数据包与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不同,所述重传数据包 与所述第三下行数据信道承载的数据包相同。
  18.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PN域的取值与所述第二HPN域的取值相等。
  19. 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 一种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 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 一种用于发送数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 一种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装置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安装有该芯片装置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安装有该芯片装置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安装有该芯片装置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86373.3A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166712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1163 WO2022150937A1 (zh)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1222A true CN116671222A (zh) 2023-08-29

Family

ID=8244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6373.3A Pending CN116671222A (zh)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与装置和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4370A1 (zh)
EP (1) EP4266615A4 (zh)
CN (1) CN116671222A (zh)
WO (1) WO20221509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4614A1 (ko) * 2021-01-18 2022-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50941A (zh) * 2021-03-31 2022-10-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由其执行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1727A1 (en) * 2015-01-29 2016-08-03 Alcatel Lucent Point to multi-point wireless transmissions
EP3282725B1 (en) * 2015-04-10 2019-10-02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CN112042141A (zh) * 2018-05-11 2020-12-0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网的harq码本
WO2019216737A1 (ko) * 2018-05-11 2019-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971355B (zh) * 2018-09-28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免动态授权传输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435901B (zh) * 2019-02-22 2023-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反馈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6368759A (zh) * 2020-10-22 2023-06-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54370A1 (en) 2023-11-02
WO2022150937A1 (zh) 2022-07-21
EP4266615A1 (en) 2023-10-25
EP4266615A4 (en) 202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2778B2 (en) Uplink channel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4878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7534978B (z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分配
CN111200871B (zh)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447283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EP354572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343021B2 (en)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20230354370A1 (en)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00067644A1 (en) Data feedback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5136524A (zh) 用于增强型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的码本构造
CN115066855A (zh) 针对具有单独的反馈相关控制字段的多分量载波调度的确认反馈
WO2022006914A1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的反馈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237027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23019979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944538A1 (en) Trigger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reporting for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CN115669131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114197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747236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4016304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584358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242797A (zh) 用于类型1 harq-ack码本确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1773060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964969A (zh) 用于基于仅nack的harq-ack反馈复用的方法及设备
CN116615873A (zh) 使用一个或多个中继器中继信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